绘画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06 11:44:16

绘画相关知识

绘画相关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3-0066-01

传统的美术教学是教师先对学生进行绘画技法的讲解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绘画,整个过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任何思考的时空,尤其对好奇心较强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式更是没有任何趣味。因此,学生上课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教学效率自然低下。将尝试教学法运用于美术教学中,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

一、先试后导,拓展想象空间

尝试教学法在课堂应用的类型有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先试后导,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先进行自学练习,之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我练习的情况进行指导,这种方式符合美术教学以练为主的特点。

例如,“远古的动物”一课,我就采用先试后导的方法进行教学。我首先要求学生收集有关远古动物的资料和图片,并准备好蜡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然后提出“远古动物的形态和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等问题。课堂上,我并没有像以往那样讲解绘画的技巧和知识,而是让学生就我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要求他们根据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远古动物及其生活环境。这样一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就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而教师只起辅助的作用。在学生小组讨论并根据问题画出自己心中的远古动物及其生活环境后,我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解和点评,此时由于学生提前进行绘画,所以对课堂要求的绘画作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讲评,学生很容易发现自己在绘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欠缺的知识,这时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对学生能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这样教学,学生就不会对学习产生抵触的情绪,从而最大化的吸收知识。课堂教学中,通过先试后导,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自我探索知识的乐趣,而且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先练后讲,培养自学能力

先练后讲,要求学生先根据教材进行练习,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这种模式可以改善传统教学中先讲后练的不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教学“冷色和暖色”一课时,我先提出问题:“冷色与暖色的特点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自行讨论。整个讨论环节,学生就各自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小组内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遇到不懂的还去查阅相关书籍,努力探究正确的答案。在学生讨论出结果后,我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并对他们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知识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学生推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让学生先进行自我思考,遇到困难再去寻找相关资料进行查证。这样学生在练习中若遇到困难,会自主地学习课本或找老师帮助,这样学习就成为学生自己的需求。同时,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挑一些学生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讲解,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确保了学生高效率的接受知识,这也正是先练后讲教学的魅力所在。

三、先学后教,激活创新意识

传统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式讲解,不仅没有教学效率,还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先学后教的教学正好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系统的教学。

例如,教学“水墨人物”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对水墨画的技艺手法进行课前学习,并用学到的相关知识画出一个人物。在查看学生的作品时发现,学生由于没有接受专业系统的水墨画技艺培训,所以作品有的较单一,有的将不能组合的技艺手法生硬地组合到一起,完全没有画出水墨人物画的精妙之处。在看完学生的作品之后,我将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指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后,我系统地讲解水墨画技艺手法的相关知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先学后教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绘画技巧,通过自学和相互讨论解决相应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绘画能力。

总之,“学生能尝试,尝试能创新,创新能成功”是尝试教学法的基本观点。将尝试教学法用于美术教学中,既可以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又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绘画相关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建筑学专业 绘画课程 教学改革

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级注册建筑师执业的基本技术素质和学术、艺术素养,熟练掌握建筑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具备很强的使用设计技术工具能力。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建筑设计和科研单位,从事设计与城乡建设管理等工作。经过几年的工程实习锻炼,通过有关国家考试的学生可以成为注册建筑师或成为城乡建设系统的国家公务员。为达到这一目标,建筑学专业需要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专业课程的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建筑绘画作为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必须结合计算机应用,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1.调整技法训练与相关知识传授的比例

建筑绘画教学大纲要求以技法训练为主,相关知识则以帮助理解、掌握技法的够用为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些难度很大的技法,现在用电脑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因此,对于一些耗时过多的技法训练有选择地放弃,相应加大相关知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可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及色彩运用能力。为此,重新调整教学内容,掌握适当的技法训练和相关知识传授的比例尤为必要。

1.1丰富授课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建筑是一个高度综合、涉及面很广的艺术门类。以往的教学中,对基础知识和技能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加之以简单的演示和学生的练习为主,理性知识多而感性材料少,造成学生注意力下降,机械被动地学习。如果利用投影仪进行静态的画面演示,利用电脑技术的动画、音响和教师简单的讲解,就可以吸引学生,让学生迅速溶入情景,进而发现、联想、模仿、创作,从而提高绘画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也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使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现在,电脑可以帮助人完成很多设计,设计师之间竞争的焦点实际上是创意,而创意的来源是多方面训练的结果。因此,在建筑绘画课中,我们尽量加入建筑美学、艺术史等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多涉猎一些艺术领域,如音乐、美术、诗歌等等,为将来的设计表现打下深厚的艺术功底。

1.2技法训练有主有次。

虽然电脑可替代人做很多技法,但手绘技法训练仍是不可或缺的。手绘练习不单单是重复的技法训练,还是一个手、眼、脑协调的训练,能锻炼构图能力、造型能力、光色运用能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因此,手绘技法训练还是很有必要的,只是侧重点与以前不太相同,像删减了过去作为正规表现技法的水彩、水粉的很多基础练习,而增加了快速表现的内容,并加强了建筑钢笔画及建筑速写的训练,努力从提高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上入手,训练其快速造型的能力。

电脑设计只能帮助我们最后成图,而前期的设计素材积累及展现构思、表现立意主要靠草图,草图的勾画主要体现在速写的基本功上。快速表现是设计初期与甲方沟通的主要形式,能快捷地表现造型、材质和色彩,对设计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大速写及快速表现练习的力度对学生将来的设计工作是十分有益的,应该把它们作为技法训练的重点。

2.课堂教学改革

2.1由手的训练变为脑的训练。

以往的教学中,对基础知识和技能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加之以简单的演示和学生的练习为主,理性知识多而感性材料少,造成学生注意力下降,机械被动地学习。如今的授课,要启发学生,不只是用手去画,更要用脑,勤于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构图、用光、用色等等,以及从这幅习作中学到了什么,从而为将来用电脑绘画打下思想基础。

2.2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相应训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水平的高低分别进行。低水平的学生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以结构素描要求为主,难度不能太大,否则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2.3互动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方式上,不单是教师讲授、示范,还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比如讨论、讲评、赏析优秀作品等等,为学生创造发言机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解决,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并思考,而且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并能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

3.对学生作品评价的改革

3.1评判标准的改变。

过去对一幅学生作品的评判标准主要是:图画整洁、布局合理。比如渲染练习中色彩是否均匀,靠线是否整齐等。如今,我们评判的主要标准是构图、造型、明暗、用光用色是否适宜,至于靠直不直已不再像过去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看学生通过这幅习作认真思考了什么,在形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构图能力等方面真正有所提高。

3.2自我评价与讲评。

自我评价在将来的设计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要独立地完成一项设计,必须不断自我评价、改正、再评价,直到比较完善,那么这种自我评价的能力也就直接关系到图纸的质量,进而影响人们对设计者设计能力的评价。因此,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尽早开始。笔者在每幅习作中都要求学生写简单的心得,虽然只有两三句话,但对培养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勤于思考的习惯及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不再只是应付作业。

教师对学生作业不单是给个成绩,还要及时评价,讲评作业是我们常用的形式。在讲评中对每个学生的图面做出分析,使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以便下次作业有的放矢,同时也对其他学生起到提示作用。教师要根据每个人的主要问题,提出对他的改进措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建筑院校的生源与艺术院校的生源不同的是学生大部分是很少接触或根本没接触过美术这门学科的,因此美术教育在建筑院校开展的难度是较大的。教师面对的是由零开始的学生,最后交给社会的是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运用熟练的绘画技巧和技能从事设计刨作的建筑设计师。这就决定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学耐心和智慧,并能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形式方可胜任。

参考文献:

[1]徐年华.浅谈技能训练中的创新教育[J].职教通讯,2001,(04).

[2]贾沁媛.谈建筑绘画课程的教学改革[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4).

绘画相关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教育;国画欣赏;教学方法

中国画又称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是东方绘画的杰出代表。古时又把国画称为丹青,主要是指画在绢、纸上并且加以装裱美化的卷轴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墨汁、颜料,按照历史形成的表现形式、艺术法则和规律而创作出的绘画形式。国画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发展过程的辉煌岁月中,经过历代画家对其表现形式的反复锤炼、逐渐升华而日臻完善。它不仅是我国文化艺术界的珍宝,同时也为世界绘画艺术领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在初中开设国画欣赏课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欣赏国画可以使学生在优美的艺术熏陶下,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使他们为祖国文化的光辉灿烂而陶醉,为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而自豪。例如: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将山舞银蛇的北国风光、郁郁葱葱的江南景色、长江、黄河还有长城有机地统一在气势磅礴的画面中,旭日喷薄而出。在红太阳灿烂光辉的照耀下,祖国山河欣欣向荣,充满无限生机。观赏过后,学生对祖国山河的无比骄傲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2.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水平。国画艺术有着久远丰富的发展过程,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传统的国画在绘画技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画家经常在画作内题写诗文并加盖印章,画、诗、书、印融为一体,珠联璧合。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说明了画与诗的不同特点,同时也描述出画诗的统一性。在艺术形式上表现为画、诗、书、印在一幅画上的完美结合,在创作思想上蔑视对自然的单纯模仿和表面形式的追求,在审美观方面吸收了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中的丰富营养。国画在其形成、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秉承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加上国画所用材料的特质,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意象造型在更高的审美层次上表现艺术家主观感受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实。

3.提高学生的“意象”思维能力。国画中的写意画以“意象”构成的形式表现客观事物,在绘画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物外在形态的超越而达到一种客体和主体情感紧密结合的表现形式,使主观情感通过客观事物的特质自然流露。借物抒意,是国画绘画中的精华,它渗透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精髓。

二、国画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画欣赏课程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由于美术课并不是高考的考试科目。学校、教师、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国画欣赏课的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单纯讲授的时间过多,与学生互动环节时间过少。大部分教师讲课时间超过30分钟,有的甚至整节课讲授。这样的教学,一方面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另一方面学生觉得枯燥,提不起学习兴趣。

2.教师讲授完全从国画本身出发,介绍的相关文化知识背景少。由于学生本身在绘画的技法和文化知识底蕴方面存在不足,单纯从画面上理解其美感的能力不够,造成学生很难深刻理解国画作品的精髓,体会其美感。

3.缺少理解绘画创作的实践过程。一方面,学生缺少对绘画作品所体现的自然物的实际观察,很难理解绘画对象与作者的主观情感的融合通过国画作品得以表现的精妙之处。另一方面,学生也缺少国画绘画技能的训练,很难体会到不同绘画技法对同一事物的描绘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神韵。因此,深入研究国画欣赏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非常值得教师深入思考。

三、提高初中国画欣赏课教学效果的策略

1.要注意国画欣赏课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首先,欣赏的作品要尽量选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题材。提前告知学生将要欣赏的作品,要求学生置身于大自然,通过真实的切身体验感悟大自然或者通过图片观察作品所表现题材的实际形态,为学生能够对比实际与画作之间的不同,从而体会出作者创作过程中所要表达的主观情绪奠定基础;其次,要注意将欣赏与实际绘画紧密结合。教师在对绘画作品欣赏课上,要通过演示不同绘画技法表现同一题材所展现的不同效果,表现出作者在创作技巧选择上的精妙之处和体现出的美感,体现出不同绘画技法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既能够加深学生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的观察愉悦心情,提高审美能力。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行搜集与国画欣赏有关的知识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做一些引导性讲解,由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发表对作品的看法和意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教师最后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对正确观点进行鼓励、表扬,对错误的认识进行分析、纠正,对学生没有涉及的欣赏要点进行补充。由于这种方式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对相关知识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加强相关知识的传授。国画作品重要的艺术特色就是画、诗、书、印的完美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就画论画,而要结合对诗、书、印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从多方面加深对画作的理解。清代著名画家沈宗骞认为,“画与诗皆士人陶写性情之事,故凡可入诗者,皆可入画”,形成了“异迹而同趣”的画及诗互相渗透的审美意象。对题诗画中诗作的讲解,必然给学生以更丰富的欣赏体验。题诗画中的诗同时也是一幅书法作品,其书法必定要与画、诗所要表达的意境相一致。对书法作品的欣赏同样会帮助学生深化对画作的理解。“印”更是国画作品的必然构成要素。国画作者通常会治、备多款不同的内容和形状的印章。作者要表达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必然和所用印章紧密相连。同时许多国画作品与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连,对历史事件的讲解能够使绘画作品更鲜活,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感受更直观,情感得以升华。

4.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它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它使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音、视频信息,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可以更完美地展现一些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表达的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清晰地了解国画的笔墨韵味、设色要求、色彩理念和讲求留白,追求空灵,形成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审美构图效果,为不同国画作品和绘画技巧的比较、分析提供了极其方便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沈伟华.浅释初级中学国画教学的重要性[J].华章,2013(9).

[2]高万军,李霞.小学国画欣赏刍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8).

[3]李卓.初中美术国画欣赏课的教学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4]程莹莹.中国画色彩观探析[J].大众文艺(理论),2009(12).

绘画相关知识范文第4篇

中班世界地球日活动总结1

今年是第xx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的主题是,大码头镇央上幼儿园结合幼儿园实际,开展了观看相关视频、共同完成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绘画作品等一系列的地球日主题活动。活动中我们不仅对全体师生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宣传,并且通过家长宣传栏及张贴海报等形式向广大家长宣传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及相关知识。

通过一系列活动而开展,让幼儿树立了低碳生活理念,进一步提高了师生及家长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中班世界地球日活动总结2

201x年4月22日是第x个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宣传口号:地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保护资源环境,善待地球。为搞好地球日纪念活动,进一步唤起幼儿们的环保意识,培养广大师生关爱家园、保护环境的思想,为了让幼儿从小珍爱地球,树立环保意识,4月21日阳光宝贝幼儿园开展中班开展了爸爸妈妈我们走路去上学 倡议活动;大班、学前班我为地球添色彩捡拾垃圾义务劳动;此外,老师还倡导孩子们善待地球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资源做起倡导大家节约一张纸、一粒粮、一滴水,减少一次性木质筷子、塑料袋的使用的教育活动。努力争做环保小卫士。并自觉向周围的人宣传,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来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爱护地球妈妈,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地球的未来是属于孩子们的,对幼儿进行世界地球日教育,不仅让小朋友了解了世界地球日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让小朋友懂得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帮助孩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让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孩子的自觉行动

中班世界地球日活动总结3

201x年4月22日是第x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为了让幼儿从小珍爱地球,树立环保意识, 4月21日,在第xx个地球日前夕,我园开展了《保护地球,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在活动中,开展了美丽的地球、生病的地球、救救地球等系列活动,家长积极与幼儿互动,通过共同朗读环保拍手歌、绘画、布置展板、做律动等形式打扮地球妈妈。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对环保的支持,呼唤着人们对地球的关爱,时刻牢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从小懂得废物利用和节约资源,倡导孩子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浪费水、电,爱惜粮食、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懂得节俭,努力争做环保小卫士。

绘画相关知识范文第5篇

学生观察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感知和接受知识的速度和进度,这种速度和进度其实就是一种学习的效率。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美术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能力。因为,美术学习是一门脑、手高度协调的学习门类,它必须以观察为基础,才能完成高质量的绘画作品。

但是,作为小学生,受其年龄和心理的影响,他们的观察习惯较为随性,没有一定次序和规律性。这种即兴的、随性的观察,只能是无意观察,这种观察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不是很大。所以说,小学生的观察很多时候都不算是真正的观察,可能只能说是“观看”。但是,真正有效的观察,一定是要具有系统性、目的性和持久性的。所以,要想借助观察的力量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下面,我就简单阐述作画过程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观察能力。

一、绘画前――明确观察任务,把握整体,关注细节

要想帮助学生借助观察的力量提高绘画作品的质量,教师必须重视作画之前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不能任由学生无次序、无目的地进行观察,不良甚至错误的观察习惯、方法,对学生的作画百害而无一利。

作画前,教师应该就观察的目的、意义、方法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讲解和培训,让学生了解有效观察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借助观察的力量,提升作画的质量。

例如:我曾经在两个三年级的班级上过同样的一堂课,这堂课的主题是用油画棒画“我们美丽的校园”。第一个班级,我没有进行观察方法、习惯的相关讲解,只是布置了一下主题,教授了一下油画棒的作画方法和技巧。而第二个班级,除了讲授在第一个班级讲过的相关知识,我还就观察的相关知识做了一点讲解和渗透。

我告诉孩子们,如果你画的是你自己心目中的“美丽的校园”,那么,你可以尽情地想象,随意地画出你所想象的校园。可是,如果你画的是你眼睛看到的校园,那么,你就要注意观察。可以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比如可以按照“从校门口一直到进教室”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以这样的一个顺序进行观察。先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再就某个细节作进一步观察。比如:早晨的校门口是怎样热闹,主干道是如何干净,教室是怎样的窗明几净,操场上又是如何的绿草茵茵。

当两个班级的绘画作业交上来以后,对比之下我发现,第一个班级,孩子们的作品取材都大致相同,无非就是教学楼、操场、蓝天白云、红花绿树。但是,第二个班级的孩子,他们的取材就和第一个班级不一样。在他们的画中,早晨,热闹的校门口是“美丽的校园”;中午,学生就餐的“安静有序”是“美丽的校园”;放学时,同学清扫教室更是“美丽的校园”。

孩子们用独特的视角进行取材,创作出了高质量的绘画作品,这不能不说是进行了有效观察的结果。所以说,在保证绘画技巧的基础之上,作画之前的有效观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绘画质量。

二、绘画时――明确观察方法,适时调整,扶正方向

如果说,绘画前的观察,有助于学生的取材与整体布局的话,那么,绘画的过程中,则更需要老师在观察的方法方面,适时地加以指导,以便学生及时进行调整,不致出现无意义的偏差。

还是以以上事例中的第二个班级为例,在我讲解完,学生开始自己作画后,我在巡视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楼房与操场的比例问题,取材取景的角度问题,局部的表现力问题。当时,我很疑惑,我明明进行了有关观察的相关讲解了,为什么还是会出现这些偏差?细想之下,终于明白,学生的观察能力正在养成之中,不可能跟专业的美术老师比。所以,虽然教师在绘画前有了一定的讲解,但是问题还是出现了。所以,我就逐个点拨,提醒他们采用全面、局部、重点、对比等观察方法,一步步地保证绘画的质量。这就好比虽然给孩子们定好了“航行”的目的地,但是在“航行”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有人及时检查“航线”,防止出现方向性的偏差。只有这样,绘画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三、绘画后――借助作品分析,激发兴趣,寻求进步

在学生的绘画活动结束之后,教师给予观察方法、习惯的讲解,是不是不用再进行了呢?当然不是。相反的,绘画结束后的有关观察的讲解是最为重要的。处于“大数据时代”的孩子们,很多时候接受的是不成系统、较为零碎的知识,而教师则有责任要让孩子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上述事例中,我在进行作品展示时,除了进行相关绘画技巧的讲解之外,我还结合每一张画,进行观察对象的讲解。比如:有一个孩子画的是高大的教学楼,可是却把围墙画得跟教学楼差不多高了。作为写实的绘画作品,这是因为学生在观察的时候,没有注意比例的问题。如果学生绘画完毕,我只是稍加点评,那么,在他以后的绘画中,他可能还是不会注意比例的问题。于是,我提示他:“你仔细观察一下,围墙和教学楼的高度是怎样的比例呢?”该生看了看窗外,说:围墙差不多只有一层楼那么高。

相信在以后的绘画中,孩子们一定能重点关注所画事物的比例问题。这样一来,观察的能力就有了一定的提高。长此以往,逐渐提高的观察能力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绘画质量。

综上所述,教师在学生绘画前、绘画时、绘画后,都应该进行观察的相关方法和习惯的讲解。面对孩子时,这样的讲解不需要特别注重系统性、条理性,但应该注重整体性和适时性。孩子们的思维比较简单,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可以结合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技能,充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最终,借助观察的力量,提升绘画质量。

绘画相关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其他学科;整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既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分支,又已经深化为改造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基本手段。”可见,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辅较强的学科。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打破传统“灌输式”课堂的沉闷,给课堂注入生机,而且对学生健全的发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课程有效的整合在一起进行论述,以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所选择的文本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么,我们该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来有效的展现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呢?在我看来,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教学中“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相关知识来辅助语文文本教学,目的就是在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也确保语文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得到有效的展示。比如,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为了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作者描写小屋如诗如画的意境,体会学生热爱自然和追求自然的美好情感,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对电子文本进行“自主配画”,也就是说,让学生自主搜集与文本内容相符合的图片,然后,借助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图片插入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中心思想,而且也能确保学生在自主配画中轻松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

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学科,也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部分,但是,单纯依靠教材中的作品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不利于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的,所以,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综合活动:世界文化遗产之旅”来引导学生自主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并引导学生自主搜集相关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鉴赏,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绘画素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在美术课堂中,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欣赏的感受,并自主描绘出一幅图,供其他学生鉴赏,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同时也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明确自己的优缺点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改进和发展的方向。

三、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基本体育技能的重要学科,但是,单纯的体育技能的灌输,并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看到学习的乐趣,我们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中的视频功能进行直观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相关视频中进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纠正和规范学生的一些动作,而且对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为高效体育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篮球”的教学过程中,我借助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多媒体信息”的相关知识向学生播放了一场“篮球赛”,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直观的视频中找到学习的动力,进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拓展学生的学用渠道是英语课改下的基本理念,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结合在一起,就是要借助信息技术中“信息的获取”的相关知识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学习的来源,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对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应用相关的信息获取功能去拓展学习的空间,如,在网络上观察一些励志的英语电影或者听一些英文歌曲等等,进而逐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总之,在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有效地将其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整合在一起,以确保学生在精彩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绘画相关知识范文第7篇

1 以理论性为基础,阐述服饰绘画的相关知识体系

服饰绘画是绘画与设计的结合,是设计者艺术素养和表现技巧的综合体现,它全面展示着绘画与设计结合的魅力和强烈感染力,传达着审美理念和情感,对绘画和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在技法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系统理论深度的钻研。该书重视理论建构,认为一个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职业素养的人,往往能够形成自身独特的绘画和创新意识风格的设计作品。目前社会上从事服饰设计的大多是培训机构经过简单的强化固有模式化训练的绘制手段,忽略绘画本质的审美功能和创意方面培养的在岗人员,专业院校的毕业生从业率较低,极大限制了行业的发展。对此,作者针对从业者既要有深厚的绘画知识和技法,又要有对服饰的独特理解和服装设计相关知识的储备,编写了这本符合职业技能要求的让学生学以致用,顺应市场接轨,做到静态与动态教育紧密结合的教学用书。

该书系统介绍了服饰绘画所需的基础知识,包括服饰绘画的概念、特点,初学者需要注意的问题,明确指出服饰绘画的特征、实质和内涵,并且注意区分服饰绘画与服饰效果图之间的不同,对服饰绘画的形式美感进行详细具体阐述。从本质上提高学习者对绘画和设计的认识,提升自身的审美品味和水平,深入研究服饰绘画所表现的主题精神,从而使设计更加具有风格和内涵,提高学习者的服饰绘画水平等本质技能,最终创作出具有高品位、高格调的艺术作品。

2 以创新性为特色,展示服饰绘画的前沿理念

服饰最能够体现时代风尚潮流,服装的款式、材质、搭配都是设计者审美和时尚感知的鲜明表现。当绘画与设计邂逅,如何通过绘画体现设计者的理念和思维就成为服饰绘画的一个重要课题。该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始终站在时尚前沿,通过绘画表现人物的整体形象,体现设计者新潮的概念,体现了该书创新性的特点。这种创新性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服饰本身的创新。该书在人物整体形象的设计上非常新颖和独特,个性突出,给人以极强的美感和视觉冲击。二是绘画手法的创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影响各行各业,服饰绘画既可以通过手绘,也可以依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绘制。

该书向服饰绘画的学习者和从业者传达出一种观点:服饰绘画是一项与时尚息息相关的艺术表达,脱离了时尚,就会失去生命力,失去活力和色彩。服饰所表现的审美艺术价值与绘画形式意识一脉相承。服饰本身就是艺术作品,其形式美感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意味,具有固有的造型、色彩、图案等蕴含丰富人文风情的特点,绘画从服饰中吸取其形式语言,对人物形象气质的塑造做到准确的描绘和表现。所以,在从事或者学习服饰绘画时,必须具有敏锐的时尚触觉,善于运用最新的绘画手法,表现最新潮的服饰穿搭,最后创作出整体和谐美观,细节精致独到的服饰画作品。

3 以实用性为重点,讲解服饰绘画的表现技巧

该书的研究重点放在了服饰绘画的表现技巧上,围绕人物的形象设计的主题,针对人物的着装、配饰、化妆等,致力于培养设计者熟练的绘画表现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锻炼形象设计从业者的素描、水彩、速写等绘画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整体的艺术素养。

一是对绘画工具的介绍。要想创作一幅完美的服饰绘画作品,合适的绘画工具必不可少。该书详细介绍了绘画用具及应用,对常用工具、颜料、纸张及特殊工具进行了图文并茂的展示,包括铅笔、钢笔、炭笔、马克笔、勾线笔、毛笔、蜡笔、油画棒、水彩笔等辅助工具材料,为初学者选择适合的工具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二是对绘画技巧的阐述。绘画技巧是该书的研究重点,要扎实掌握服饰绘画的技巧。“人”作为服饰的主要载体,其绘画技法是以人物造型为主体,通过人物形态、发型、妆容等造型设计塑造,借助绘画表现形式,衔接设计者的构思。因此要重视人本身的全面认识和理解。该书细致讲解了人物头部表现,规范了五官“三庭五眼”的绘画方式,提出了“美”的重要标准,有助于设计者创造出具有视觉美感的人物形象。同时对人物整体的结构比例、具体的脖颈、手部、脚部的表现以及不同人种、不同年龄、人物动态与表情、服饰配件的表现等进行了详述,涵盖了大量服饰绘画需要注意的基础技巧,这对加强服饰效果有重要的表现作用。

其次需要对服饰绘画色彩运用、笔触、材料选用等方面有一定的掌握。水彩、粉画等水溶性材料,灵活方便,由水与色的冲撞泼出时尚感,能够绘制出棉、麻、丝、毛、皮等不同面料的质感,产生偶然、灵动曼妙而清透的视觉效果,也可以像油画那样具有凝重的绘画性特色。色彩的表达离不开笔触的形式载体,无论是手绘制图还是多媒体电脑制图,一幅好的服饰绘画作品,除了有好的构思创意,还要通过相符合的技法、工具材料的合理选用,才能准确传达服饰信息,使时装具有立体感,营造出特有的形象意境,有效诠释设计者的预期构想,增强画面的艺术趣味性,凸显画面立意的“新”、“巧”、“妙”,这对夯实学习者服饰绘画基础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4 以专业性为指导,精心设计服饰绘画的规范教材

服饰绘画课程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习者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专业素养,该书是形象设计专业教材,体现了极强的教材属性。

第一,该书意识到服饰绘画教学对象的大众化和多样性,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其特点、市场需求从全方位、多角度的视野对服饰绘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第二,该书以指导为目的,重点对服饰绘画的技法进行解读。该书在绘画技法章节讲解中配以大量的实践作品以辅助理解和享受服饰绘画对我们视觉神经的刺激,解放禁锢着学生思想的枯燥乏味的纯理论知识深渊,让其感受到直观而真切的亲身体验。如“服饰绘画的色彩表现方法”中,列举了丰富的色彩表现手段,一目了然;又如“服饰绘画的方法和步骤”一节,给出分步骤图例讲述单纯的疏密黑白勾线、填色勾线、图案、拼贴、明暗等表现技法,使勾线和涂色的过程清晰;再如,“服饰绘画面料质感及风格表F”一章,结合图例讲解了不同面料的肌理表现,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把握服装质感和风格。这些都体现出该书极强的指导性和教材性,即使是初学者或者自学者都可以按照教材进行学习,很好地解决了“画什么,怎样画,画成怎样”的问题。

第三,该书以应用为标准,拓展了服饰绘画的相关知识。该书最后一部分主要讲解了“服饰绘画的应用”,指出服饰的戏剧类造型、歌舞类造型、戏曲类造型的特点,从而拓展了学习者的知识面,并且强调了服饰的应用作用,通过绘画形式将不同表演类服饰的造型、妆容及配套元素表现出惟妙惟肖的独特样式,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绘画相关知识范文第8篇

为确保此次活动顺利开展,校领导组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对端午节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制定了活动方案,在活动中注重传承中华端午传统文化,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等具体要求,发挥活动育人的功能。

学校大队部利用宣传栏、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等多种方式对端午节相关知识进行了广泛宣传,并开展“溯中华文化 颂端午情怀”系列活动。让全体师生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不断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一)开展“端午粽子我来包”实践活动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学校从三—六年级每班选出3名班级小能手以及部分老师在学校食堂亲手动手实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到包粽子的技艺,感受端午的乐趣,进一步了解端午传统节日的风俗文化。

(二)组织“端午节目大家看”活动

由学校电教组专人负责下载《我们的节日. 端午------中华长歌行》,组织全体学生在阶梯教室观看中央电视台直播节目,感受传统节日举国同庆的氛围,让学生受到文化与艺术的熏陶。

(三)“我眼中的端午节”绘画、书法展示活动

利用周内乡村少年宫各活动小组活动时间,由辅导老师指导书法组、绘画组学生进行以纪念端午节、怀念屈原等为题材的绘画、硬笔或毛笔书法,通过“画一画”、“写一写”,让学生的艺术展现中,加深对端午节的认识,深化爱国情感。

(四) “文化.端午.情怀”大联欢活动

给全校师生一台文艺演出,精彩的节目表演,有趣的端午知识互动环节,给农民工子女进行慰问,赠送了端午节礼品。通过联欢活动,陶冶了全体师生的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自豪感,同时也让全体学生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

绘画相关知识范文第9篇

我们大多是在幼儿园、小学里上美术课的时候才接触过绘画,但这还不能称其为对传统绘画的学习,只能算是对绘画的一种启蒙教育。但也正是这种启蒙教育,才为一些人将来走上专业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等到了初中,虽然也开设美术课,但是随着学习任务的日益加重,画画就成为了一些热爱绘画或将来想走专业道路的人的“专利”。在高中开设美术课的学校则更是少之又少。除非拜师学艺或到一些美术机构里学习,否则,直到大学,才会有继续系统学习绘画的机会。实践证明,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初的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加强对学习兴趣的培养是第一要务。从事绘画方面工作或爱好绘画的人,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往往也是从小时候培养起来的。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物不感兴趣,你还能指望他对此有什么更高的热情和投入吗?所以说,加强对绘画兴趣培养的确非常重要。在这里我不否认有一些学生出于某种考虑,选择报考专业性较强,或者是开设艺术类专业的院校,这其中不乏“临时抱佛脚”者,并不是从兴趣和爱好出发。但是,要想真正学好绘画,还真得加强对兴趣和爱好的培养。我们如何培养人们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呢?当然最好还是从小开始。然而,我们不能一上来向其灌输较为专业的绘画知识。试想,我们对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讲什么绘画产生的历史背景、笔法、技法等,他们会听得懂吗?其实,他们只是对那些画面上五颜六色的色彩感兴趣,属于纯感性认识,所以,我们要从他们的感知入手。孩子们对色彩的认知,往往要超过他们对文字和说教的理解。我们要先给他们看一些色彩艳丽的美术作品,激发他们的兴趣点,再辅以教他们画一些简单的小动物、小花等常见的事物。等他们画完了,无论画的好坏,我们都要给予孩子们一定的鼓励,使其有一定的成就感。不过,不能急于求成,毕竟小孩子的兴趣点容易多变。在这个阶段里,除了为了培养其对绘画产生兴趣之外,主要还是为了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增长见闻,使其受到多方面的培育。

二、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

如果他们对绘画的兴趣还能够继续保持,条件也允许,那么,就应该让他们对绘画进行继续深入地学习。即使将来不走专业之路,也可以适当地向其讲授一些绘画的相关知识。这就好比老人在向自己的子孙讲述光荣的“家史”一样,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使其既学到了知识,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在绘画相关知识的讲授方面,对于学画的人来说,我们在教学上主要还是应该先以普及传统绘画基本知识为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其了解到我国传统绘画艺术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一门高雅艺术。在传统绘画产生的初期,人们在生活中就已经学会了用矿物颜色在岩石、陶器、青铜器等物体上面描绘各种美丽的图案。经过数千年不断地革新和发展,人们创造了具有鲜明中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体系,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为了增长绘画方面的阅历,还可以带其到博物馆、美术馆等地参观美术作品展览,或向其展示一些不同风格的古今知名画家的绘画作品。然后通过讲解,使其较为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绘画在工具和材料方面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在题材方面有人物、山水、花鸟;在技法方面有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还有各种流派等之分。托物言志,寓情于诗、于画是我国文化作品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向学生们讲授绘画知识,更应该让学生们通过对先进的传统绘画艺术内涵进行了解,从而使其充分地认识到绘画者、绘画作品在思想和艺术创作上也都凝聚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不屈不挠、敢于抵抗任何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这是除了相关的基本知识之外,我们向学生进行传统绘画教育的另一个重点,体现了传统绘画艺术的先进性。

三、在绘画作品中

无论是代表顽强不屈、高风亮节的竹,代表一身傲骨的菊,代表出淤泥而不染的莲,大量反映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体现出其不屈不挠民族精神的画作,还是作者用来展示自己高雅脱俗的品格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都是作者通过绘画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来歌颂和表达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就是不畏权贵,善以画竹来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高尚气节的郑板桥所写,达到了人、诗、画合一的境界。国画大师徐悲鸿早年在国外留学期间,也用刻苦钻研的精神有力地回击了一个外国留学生对他的讥讽。凡此种种,正是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造就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绘画的先进性,并使其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他们是中华民族先进传统绘画艺术真正的传承者。其实,对于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绘画艺术,孩子们也好,成年人也罢,我认为目的不一定是非要将其培养成有多么伟大成就的大画家。我只是想通过教育战线这个平台,通过中华民族先进的传统绘画艺术这一载体,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讲授,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先进的传统绘画艺术也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从而感受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伟大,进而真实地感受到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无上光荣,增强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和希望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上的理念,并世代传承下去。

绘画相关知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主体性;动手操作;个性展示;和谐环境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美术教师采取的都是简单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大部分学生在简单的绘画过程中度过这一节节的美术课,久而久之,学生对美术课原本的兴趣也就逐渐消失了。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通过学生课堂主体的凸显来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重新认识美术课程的存在价值,重拾美术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下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进行说明与论述。

一、动手操作,提升美术素养

动手操作是美术教学的主要活动之一,也是锻炼学生美术能力的有效活动之一。但是,在以往应试教育下的美术活动中,我们在简单的教学生进行作品的绘制,让学生在模仿中锻炼绘画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美术课就是简单的绘画课,根本没有其他学习活动,严重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要鼓励学生在亲身体验,自主动手操作中重新找到美术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做年历》时,为了锻炼学生的制作能力,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了解了有关年历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欣赏、认识年历的相关知识,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动手对年历进行制作,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将学生分成12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月,然后,进行年历制作,引导学生自主绘制,自己进行设计。最后,我将学生这12个月的年历制作合在一起,投入到教师使用中,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其他教师的肯定中找到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美术素养也得到提升。

二、个性展示,锻炼绘画能力

个性展示是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帮助学生重新找到美术学习兴趣的有效活动之一。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要有意识地展示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赋予思想感情,进而锻炼学生绘画能力,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过程中绘画能力获得大幅度提高。因此,在实际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搭建个性化展示的平台,引导学生在个性展示中掌握基本的绘画能力,并愿意借助绘画来展示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思想。

例如,在教学《为叔叔画张像》这一节课时,为了展示学生的个性,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美术锻炼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将自己印象中的叔叔描绘下来,此次绘画的主题我们就可以定义为“我眼中的叔叔”,鼓励学生描绘出具有个性的人物画像。可见,在这样的绘画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而且对学生个性化的展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展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和谐环境,激发美术热情

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会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重新找到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凸显课堂的主体性,也为高效美术课堂的顺利实现,为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做出相应的贡献。所以,在素质教育下的美术课堂中,教师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借助有效的评价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主地走进美术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绘画环境中展示自我。

还以教学《为叔叔画张像》为例,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我要鼓励学生脱离教师进行自主绘画,要让学生大胆地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印象中的叔叔动手描绘出来,之后,对学生完成的作品也进行肯定性的评价,但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不能简单地说“很好,不错,继续加油”等带有敷衍性的评语。对于“二次元”的学生绘制出来的作品,我们要虚心地向学生情境,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切记不能因为学生画的抽象而一盘否决,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要确保学生在高效、轻松的环境中找到美术学习的动力,同时,也能大幅度地提高美术学习的质量。

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师,我们要有效地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到实处,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锻炼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中重拾学习的信心,同时也能轻松地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

参考文献:

上一篇:新能源发展范文 下一篇:公司财务困境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