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10 13:12:47

汉字的调查报告

汉字的调查报告篇1

我们天天与汉字打交道,读书、看报、写文章都离不开汉字,可是大家是否注意过,错别字时常悄悄地溜到你我的周围,影响着我们.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生活中出现错别字调查报告范文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错别字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自从仓颉造字以来,汉字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了中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但是如今错别字现象非常普遍,商店的广告、招牌,街头广告,社区标语等常出现错别字。这些街头错别字影响了市容,污染了祖国的语言文字,急需得到治理,以净化祖国的语言文字。

调查材料分析:第一种是“乱用汉字,用错汉字”。这种乱用汉字,乱写汉字的情况,大多数是文化修养不高的人手写的,比如说:卖鸡蛋的小贩把鸡蛋的“蛋”写成了元旦的“旦”;把公“厕”写成了“公则”;把“库”写成了“裤”;收破烂的把“留”写成了莫名其妙的字;但是,我发现正规商店的广告和路牌也有错误。比如说:眼镜店广告把“需”写成了“须”;通心岭社区的标语牌把通心岭的“心”写成了新年的“新”。

第二种是“简繁体字混用,方言乱用”。现在在深圳,简繁体字混用,方言乱用的情况十分普遍,因为深圳靠近香港,很多香港人来这里工作,所以用了很多繁体字;而且有些商家错误地认为繁体字体现了这家公司的国际化,于是赶时髦也采用。还有些从外地人来到深圳,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方言。

第三种是中英文不规范使用。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在一些路牌上,出现了中英文不规范使用,不符合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例如,市少儿图书馆用的是汉语拼音却有大写;园岭一街和广告牌是中英文并用;红荔天桥是英文。都不统一,让人眼花缭乱,可能更让外国朋友如坠云雾中。这些也属于用字不规范的行为之一。

第四种是网络新语乱用汉字,广告中乱用汉字。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在网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名词,虽然这是时代的发展导致的汉字的变革,但也不能乱用汉字,有些人为了时尚,也就用上了;有些广告为了吸引顾客,故意把成语乱用。你看,上面几幅网络新派流行的漫画,虽然很幽默搞笑,但是里面的错别字却触目惊心,尤其会让青少年儿童产生误解和歧异。广告牌竟然把“长久安”写成了“肠久安”。

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错别字,我感到真后怕,我平常在作文和作业中也常出现错别字,想来真脸红呀!真对不起老祖宗的汉字!我建议:商家应该制作标准的广告牌,政府应该加大对使用规范汉字的宣传,城管和文化稽查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出台整治措施。让我们共同努力,净化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它的发扬光大!

错别字调查报告2调查人:______

调查报告内容及结果:

我来到了一条干净整洁的黄甫街上。看见一个小吃店门前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店里各种食品的名字,而写到馄饨的时候,竟然写成了“馄炖”,可真有趣。又走了一会儿,一个大约五平方米大的招牌上十分醒目地把“安装”写成了“按装”,这样明显的错误竟然没有人发现,他们真对不起造字的老祖宗。

就在旁边一个大木板上用刷子写了几个醒目的大字:“批发零售方便代”,我看之后直想笑,“代”和“袋”差别够大了,可真够怪呀!在名气很大的小辣椒火锅门前我又发现了一个错别字,上面本来应该写“黄甫路第三分店”,上面却意外写着“黄埔路第三分店”,又在一家优雅饭店的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店招工一名”,差点把我大牙笑掉,“本”字都能写错,文化也太低了吧。

就在回去的路上我看见一个布专卖店叫“大浪淘沙”下面却清清楚楚地写着“大浪淘纱国际连锁”,我吃了一惊,国际连锁店的大招牌上都有错别字,看来现在的电脑对于错别字也看不严啊!

导致出现错字的原因应该有这样几点:

马虎、不在乎、文化低、求省事、写了不检查。我想只要把这几点消灭,错字应该不会出现,或者出现了也是很少很少。

看见错字的感受:

汉字是老祖宗一笔一画制造出来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把它们写好绝对不能看到错字视而不见。汉字是各种文字的精英,我们不能为了省事就把他们改造。看见街上显眼的错别字,我心中感到痛苦。我想我的作业中也经常出现错别字,我应该先把自己的错别字消灭掉,尽量在写字前想好要写的字是什么样的,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这个样子,错字一定会飞到九霄云外。

错别字调查报告3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作业本、图书、匾额

调查内容:查找错别字

经调查发现一些服装店的门牌存在有用谐音取店名错别字的现象,

错别字调查报告

。如:把"伊拉克"写成“衣拉克","依依不舍"写成“衣衣不舍",把"一样美丽”写成“伊样美丽”,"一加一"写成“衣加衣”。

图书中也存在有一些印刷问题的错别字。如:“口”字印成了“曰”,“辫子”印成“辨子”,"矫健"印成了"骄健”,“洗澡”印成了"洗操",“佣人”印成了“用人”。

在作业本中出现的错别字特别多,

调查报告

如:“昵”写成“呢”,“笼”写成“茏”,“祈”写成“折”,“蓬”写成“篷”,“瞩”写成“嘱”,“郎”写成“朗”,“奔”写成“卉”,“廷”写成“延”,“谓”写成“渭”,“讯”写成“迅”,“练”写成“炼”。

调查建议:

建议人们多读一些书,从书中学习知识,提高学问,希望书中不要出现错别字,要不我们会以为是正确的,一错再错。也建议人们不写繁体字,简化字,给人们带来不便。

感受:

从调查错别字中看出错别字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用谐音写出错别字,第二类是印刷错误,第三类是作业本中的错别字。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让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错别字,正确使用祖国语言。

错别字调查报告4原因

如今错别字已经屡见不鲜,什么小摊小贩的招牌、网络文章、广告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因此,我决定来一次错别字调查报告。

调查

先就近开始,从我身上开始调查吧。本来我信心满满,认为错别字肯定不会多。一调查错别字还真不少,就拿上次考试来说。有一个成语?一如既往?,而我竟然写了一个?一如继往?。这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错别字例子么,调查到这里,我的脸也红了,恨不能直接用钻地术到地底下躲着。?算了,还是走上街头进行一次调查吧。?我心中暗想,?估计小商小贩的错别字也不会少。?于是,我过去到了商店门口。

我学着孙悟空,大眼一扫,顿时就发现了一个可疑目标——?臭豆付?。?这家是干嘛的,这年头连臭豆付都有了。应该是臭豆腐吧。?我心中暗笑,迈步走了不去,诚恳地对店主说道:?您好,您的招牌好像有点问题。??你个小毛孩子懂什么??店主毫不耐烦地说道,?这是为了简单。?没办法,出师不利,我继续调查。没多久,我就又发现了一个?顶头上丝?,可人家却说这是为了迎合潮流。再去看

网上的文章,错别字更是数不胜数,?的地得?三兄弟老是玩换位置的游戏;还有的书中总是把?像?写成?象?……

分析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会有这么多的错别字。?一番调查之后,我陷入了沉思。?有人可能是不太熟知祖国汉字的使用方法,例如我把?一如继往?给写错了,还有把‘的地得’用错地方;有的人大概是为了简单,减少笔画,比如把招牌上的‘腐’写成‘付’;个别人可能是为了迎合潮流,吸引更多顾客的来临……?看来,错别字也是多种多样啊。

建议

?总不能把那些把汉字写错的人塞进小学课堂吧?那该多滑稽啊,真不亚于唐僧娶妻。?我头疼地想着,好容易才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真应该来个错别字宣传班,把那些容易错的字都宣传出去,并且提醒大家注意,告诉大家正确的使用方法。而我们在写的时候也应该多加注意,千万不能让错别字这个家伙来‘偷袭’。这样的话,估计错别字出现的几率就会小多了。?

这次错别字调查行动也就完美落幕了,如果所有人都能正确使用祖国汉字,这该多好啊。

错别字调查报告5调查时间:2011年8月16日

调查对象:作业本、图书、匾额

调查内容:查找错别字

经调查发现一些服装店的门牌存在有用谐音取店名错别字的现象,错别字调查报告。如:把"伊拉克"写成“衣拉克","依依不舍"写成“衣衣不舍",把"一样美丽”写成“伊样美丽”,"一加一"写成“衣加衣”。

图书中也存在有一些印刷问题的错别字。如:“口”字印成了“曰”,“辫子”印成“辨子”,"矫健"印成了"骄健”,“洗澡”印成了"洗操",“佣人”印成了“用人”。

在作业本中出现的错别字特别多。如:“昵”写成“呢”,“笼”写成“茏”,“祈”写成“折”,“蓬”写成“篷”,“瞩”写成“嘱”,“郎”写成“朗”,“奔”写成“卉”,“廷”写成“延”,“谓”写成“渭”,“讯”写成“迅”,“练”写成“炼”,调查报告《错别字调查报告》。

调查建议:

建议人们多读一些书,从书中学习知识,提高学问,希望书中不要出现错别字,要不我们会以为是正确的,一错再错。也建议人们不写繁体字,简化字,给人们带来不便。

感受:

从调查错别字中看出错别字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用谐音写出错别字,第二类是印刷错误,第三类是作业本中的错别字。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让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错别字,正确使用祖国语言。

错别字调查报告6调查时间:____年9月6日.

调查地点:嵊州市东后街.

调查目的:发现社会上的错别字,提出改进建仪。

调查分析: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时时刻刻都会接触到汉字,无论是用耳朵听,还是用眼睛看。如果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又将会怎么样?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经常会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发生错误。为了了解人们写错别字的原因,帮助人们规范用字,我展开了调查研究。错别字的具体情况千齐百怪,层出不穷。有的还令人狂笑不已。

1、繁体字原因。

如:把嵊州大桥的“桥”字写成了繁体字的“桥”,还有国商的“国”字也写成了繁体字的“国”,还有许许多多的字都把它们写成了繁体字。写成的繁体字的坏处是:有些人看不懂繁体字,经常会认错字,就会造成字认失误,严重的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多么不值得啊!走在大街小巷中,一定能看到许多酒店和商店为了显示气派,时常会用繁体字写店名。但是一些字没有繁体,只好用简化的,并且繁体字笔画较多,一不小心就会写错。比如像是“贰”字,有多少人会给它加上一撇呢?

2、同音字原因。

如:在、再;其、骑;鸡、机;依、衣……写出这种类型的原因一般是因为粗心马虎的原因,或者是因为自己识字能力太差而造成的错误,有的商店为了推销,打出了“衣衣不舍”,“鸡不可失”的成语。这样成语本身不仅发生了错误,并且改变了意思,误导别人用含有错字的成语,影响教育,有不少害处。如果不区分它们各自的意思,只靠自己的耳朵又有谁能听得出来是哪一个词或字呢?

3、写错别字原因。

汉字的调查报告篇2

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范文一 

 一、调查时间:20xx年x月x日上午

二、调查地点:中原路

三、调查对象:路两边的商店

四、调查方法:实地观察

五、调查人:xx

六、调查报告:

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错别字,乱用错别字的现象真的是五花八门。比如:某热水器专卖店门头上写着随心所浴服装店门前写着衣衣不舍往前走,我又发现了一个小餐馆叫开心食刻理发店门头上写着今日说发药店里的广告更让人哭笑不得,明明是刻不容缓,被他们说成了咳不容缓。

我觉得:虽然浴和欲、衣和依、时和食、法和发、刻和咳是同音,但意思完全不同,用错了说不定就会闹出一个大笑话,让人笑掉大牙,可是一些商家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谋取私利,还是在写的时候故意滥用,这样给我们小孩子带来很多误解和麻烦。

调查后,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某些商家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误导大家,因为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爱汉字就是爱自己的祖国,希望大家加强对错别字危害性的认识,正确使用汉字,为我们中国的文化锦上添花。

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范文二 

一、调查目的:原先,我就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错别字,正好借此机会,来调查错别字发生的规律。

二、调查时间:20xx年x月25、26日

三、调查对象:街边、作业中等。

四、调查方法:实地走访、翻阅作业等。

五、调查内容:

(一)情况分析

1、的地得分不清

这算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我的《克雷洛夫寓言》中写道:那根骨头不偏不倚的卡在了狼的喉咙里。你瞧,书上都会打印错,那么,我们就更不用说了。一些同学也经常将这三个字混淆。

2、形近字

如,我作业本上写的,币变成了巾,啄木鸟的啄少了一点,而追逐的逐却奇迹般地多了一点

3、谐音字

这很多见哦,我拿我小时候的作文本上例子来说吧。倾盆大雨写成了清盆大与,老师在旁标注道真是个错别字大王啊。看完后,我不禁哈哈大笑。

4、形近又音近

如辩、辫、辨。辩是争辩的意思,所以是言字在中间;辫是辫子的意思,所以中间是绞丝旁;辨是分辨的意思,所以里面既不是言字旁,也不是绞丝旁,而是一点一撇。

5、既形近,又音近,还意近

如漂和飘,就是既形近,又音近,还意近的一组。漂有三点水,所以要在水里漂而飘的偏旁是风,所以必须在空气里飘。

(二)解决方法

1、采用口诀助记

可采用背熟口诀的办法掌握的、地、得用法: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2、认真仔细书写

在写字时一定要认真仔细,特别是要防止写成形近字、谐音字等。

3、真正理解意思

对于形近、音近、意近等字词,要真正理解意思,注重从词义的掌握上来加以区分。

4、坚持反复练习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平时要多查字典勤翻书,用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够熟练掌握了。

六、总结

汉字,是中华之魂,它见证了中华五千年之演变,同中华之历史一同兴衰,书写了中华之情、之美。但是,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汉字书写练习逐步减少,以致人们经常写错别字,有的还利用错别字来做广告。让我们行动起来,规范使用汉字,努力避免错别字出现,为维护汉字之美作出贡献。

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范文三 

 调查人:***

调查报告内容及结果:

我来到了一条干净整洁的黄甫街上。看见一个小吃店门前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店里各种食品的名字,而写到馄饨的时候,竟然写成了馄炖,可真有趣。又走了一会儿,一个大约五平方米大的招牌上十分醒目地把安装写成了按装,这样明显的错误竟然没有人发现,他们真对不起造字的老祖宗。

就在旁边一个大木板上用刷子写了几个醒目的大字:批发零售方便代,我看之后直想笑,代和袋差别够大了,可真够怪呀!在名气很大的小辣椒火锅门前我又发现了一个错别字,上面本来应该写黄甫路第三分店,上面却意外写着黄埔路第三分店,又在一家优雅饭店的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店招工一名,差点把我大牙笑掉,本字都能写错,文化也太低了吧。

就在回去的路上我看见一个布专卖店叫大浪淘沙下面却清清楚楚地写着大浪淘纱国际连锁,我吃了一惊,国际连锁店的大招牌上都有错别字,看来现在的电脑对于错别字也看不严啊!

导致出现错字的原因应该有这样几点:

马虎、不在乎、文化低、求省事、写了不检查。我想只要把这几点消灭,错字应该不会出现,或者出现了也是很少很少。

看见错字的感受:

汉字的调查报告篇3

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一:

XX小学

调查员:xxx

调查时间:xx年10月4日11月16日

调查地点:学校附近的街头

调查目的:搜集街头的错别字,交流感受,并思考为什么会写错别字,最后向有关部门提出改正。

调查材料分析:行走在街头,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调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用繁体字等。

如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些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三国演义写成衫国演衣、挑三拣四写成挑衫捡饰、家具写成家俱、摩托车写成么托车、百依百顺写成白衣百顺。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字如果不经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呢!

在调查的102个街头广告中,有48个出现了错别字,错误率达到47.1%,错别字的样式也是五花八门、花样繁多。如:将打折写成打拆寻人启事写成寻人启示停车写成仃车更有甚者,将防火栓写成放火栓,看后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啼笑皆非!

通过本次调查,我认为街头错别字的出现主要原因是:

写字人文化水平较低,对汉字的使用随意;

同音字混淆;

形近字混淆;

字义分析错误;

多笔少画。

针对上述现象我认为,字如心画,只有把做人放在首位,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提高文化素养,树立优秀品质,培养创造能力,才能成为对社会既有用又有益的人,也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有思想、有个性气质的人。

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二:

调查人:***

调查报告内容及结果:

我来到了一条干净整洁的黄甫街上。看见一个小吃店门前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店里各种食品的名字,而写到馄饨的时候,竟然写成了馄炖,可真有趣。又走了一会儿,一个大约五平方米大的招牌上十分醒目地把安装写成了按装,这样明显的错误竟然没有人发现,他们真对不起造字的老祖宗。就在旁边一个大木板上用刷子写了几个醒目的大字:批发零售方便代,我看之后直想笑,代和袋差别够大了,可真够怪呀!在名气很大的小辣椒火锅门前我又发现了一个错别字,上面本来应该写黄甫路第三分店,上面却意外写着黄埔路第三分店,又在一家优雅饭店的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店招工一名,差点把我大牙笑掉,本字都能写错,文化也太低了吧。就在回去的路上我看见一个布专卖店叫大浪淘沙下面却清清楚楚地写着大浪淘纱国际连锁,我吃了一惊,国际连锁店的大招牌上都有错别字,看来现在的电脑对于错别字也看不严啊!

导致出现错字的原因应该有这样几点:

马虎、不在乎、文化低、求省事、写了不检查。我想只要把这几点消灭,错字应该不会出现,或者出现了也是很少很少。

看见错字的感受:

汉字的调查报告篇4

再一次超龄“服役”

1985年3月,我从北京市政协主席这个岗位上正式辞职下来。此前,中央宣传部一位负责同志打电话找我说,现在有些单位对任职年龄没有那么严格的限制,如北京图书馆(后改称国家图书馆)、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革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单位,急需调配第一把手,希望你任选其一。当时我答应考虑一下再说。

接着,北京图书馆副馆长胡沙也来我家,要我主持馆长这一职务。我认为国家图书馆应当由有名望的博学之士来任职,我不具备这一条件,因而未表同意。

这时,胡乔木也来找我,他说:你下来后不能没事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需要有人负责。我表示对文字改革工作没有专长,怕干不了。没几天,他又找我到中南海去面谈,要我去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把文字改革工作抓起来。说实在的,我对去这个单位颇有顾虑,因为听说这个单位虽然不大,但人事关系不简单,粉碎“”后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建设。更由于文字改革工作专业性很强,而里里外外的思想认识很不一致,尤其是1975年颁布的第三批汉字简化方案未能完全行得通。但因为胡乔木是我党颇有声望的理论家,深谙辞章文字,对文字改革极为热心,如今身居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要职,已经“两顾茅庐”,我不便坚辞,答应先去试试。不料,1984年8月24日国务院正式任命,由我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

历史渊源与新的认识

说起来,我与语言文字改革工作还是有点缘分的。在20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中,曾经热闹过一阵的拉丁化拼音文字代替汉字的运动,我并不生疏。1933年我在北大读书时,即接触过这一新事物。这种拉丁化拼音文字,是由我党20世纪20年代在苏联工作的同志为在苏联远东地区谋生的几十万中国劳工创制的。因为这些劳工大多是山东贫苦农民,他们由闯关东逐步转移到远东一带务工,大多数人是文盲。苏联当时为了在其国内的少数民族中消灭文盲,都是用俄文字母创制了拼音文字。我们在苏联工作的同志则采用拉丁字母,为中国在苏劳工创造了另一种新文字――拉丁化拼音。当年在北京大学教俄文的教授伯烈威是位苏联人,我是他的学生,从他那里看到了不少拉丁化拼音的读本和报刊。为了在国内消灭文盲,我当时就曾热衷于拉丁化拼音的宣传,并组织新文字研究会大力加以推广。我同时又是世界语的一个热心推行者。

随着新文字在秘密通信中的应用,我感到用拉丁字母拼写中国话,有它简便易学的先进性,但同时也有许多缺陷:汉字是讲平、上、去、入“四声”的,拉丁字母对“四声”无法表示,往往就模糊甚至改变了字的含意,这是一;其次,汉字中表意字很多,不只是“形声”,拼音难以表达本来的语意,尤其对一万多个成语更难表达。后来我就逐渐改变以前对拼音字母的迷信了(现在有了电脑,我对拼音字代替汉字的做法,更加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当然这是后话)。何况我们的汉字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典籍及各种印刷品浩如烟海,如若普及拼音字,也就从文字上割断了历史文化,又如何能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呢?再说,即便文字要实行拉丁化,也必须首先在全国统一语言。可是,当年我们一些热心拉丁化的同志却研究制定了一些地方方言的拉丁化方案,如广州、厦门、宁波等地一些热心拉丁化的同志,拟定了当地的语言拼音方案,并加以推广。他们当时没有想到,这样做下去,技术上能否行得通且不说,势必给全国统一的文字改革工作制造更多的障碍。对于继承民族文化的传统、促进社会的交流来说,起到恰恰相反的作用,背离了统一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因此,对于文字改革推行拼音化,我是持保留态度的。

此外,我还看到社会上胡乱简化汉字的现象十分严重,各种杂七杂八的简化字层出不穷。“”后期颁布使用的第三批简化汉字中那些不伦不类的字形,虽然已经废止,但在社会上仍有许多人在写在用,我认为亟须加以规范。不然,具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汉字,将会在我们这一代手中被糟蹋掉。

想到这些,我就更增添了到文字改革委员会去工作的顾虑,但同时又很想去同广大文字改革工作者一道,寻求一条文字改革的正确途径,使晚年生活更有意义。

从实际调查中寻求答案

我到文字改革委员会后,首先拜访了几位已退休的领导人。在交换意见中,不少人很是反对我对拼音化的看法,特别是其中我的一位北大的老同学对我的看法“上纲”很高,说“你丢了文字改革的大旗”,特别是认为我反对推行拉丁化拼音逐步代替汉字,就像丢掉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样严重。他这是说我背叛了我们青年时代提倡新文字的这面旗帜。我在与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交流中也有同样反映,认为我来了以后要砍文字改革委员会的“旗”。不过文字改革委员会中部分干部不赞成汉字拉丁化,但他们的意见不占主导地位。

对于简化汉字,也有不同认识,有些人还在积极修订补充《第二次简化汉字方案》。

既然有很大争议,我想一定要谨慎行事,对客观实际周密调查,对文字改革工作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研究。首先我带着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几位干部到广东调查研究,去考察学生别是小学中运用拼音文字和推广普通话的情况。我们发现,在小学,教师首先带头用普通话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在学校用普通话,讲得很标准,只是到校外或在家庭,仍说本地方言。至于拉丁化拼音,只作为初识字时的注音工具,而不是当作文字使用。小学生只有在写作文时对还没有学过的个别汉字,才勉强用拉丁化拼音来代替。

我们在调查研究中进一步了解到,全国各地的语言发音区别很大,不但北方人听不懂南方话,就是一个省、一个县里往往语音都很不同,都有各自的方言。最严重的如福建、广东等地,两个村庄隔一座山,彼此语言就不通。考其原因,是这些地方还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他们村与村之间既不通商,又不通婚,相互没有交往的必要,也就不需要共同的语言了。但是,无论如何隔阂、闭塞,大家使用的文字都是汉字这种古老的方块字,而这正是我们民族形成统一的强大纽带。如果普遍推广了普通话,大家对汉字读音统一了,必将极大地方便于全国人民的互相交流,对四化建设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汉字简化方案,在调查研究中了解到,大多数人对“”中公布的第三批汉字简化方案持反对态度,说有些字“简”得大家认不出来,也很不好看。因为这个方案是“”中出台的,一些“左”派人士对胡编乱造的字采用得太多太滥,虽然现在已废除,但不良影响依然存在,有些人仍随意简化汉字,造成很多混乱。

中央批准了基本方针

回到北京,我们先向胡乔木汇报,当时国务院委托他代管文字改革委员会。

在汇报中,我说《第二次简化汉字方案》也不可行,应把1964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作为日常使用的规范用字,以便简化字有相当的稳定时期,以利社会应用。不然一个国家的文字总在变,使人无所适从。胡乔木基本同意我的意见,但他提出汉字简化改革还要不断进行,还可以改动一些字。我说,目前不宜大改,只能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做个别字的改动。关于拉丁化问题,胡乔木想坚持拉丁化拼音逐渐代替汉字的做法,不同意我只把拼音作为扫盲识字和推广普通话注音符号的主张。我强调推广普通话是当务之急,至于是否实行拼音化,今后可以继续研究,绝非迫在眉睫。不过,不久胡乔木告诉我,他找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就拉丁化问题交换过意见,碰了钉子。万里告诉他:“你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不要提,即使提出,也不会通过。”得到这一信息,我更增强了稳步改革、先不实行拼音化的信心。

接着,我向国务院副总理、兼任国家教委主任的汇报。我说过去中央对文字改革的基本方针有不同意见,在延安时,曾赞成实行拉丁化,但几次讲话都说:“这是一个重大问题,大家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论么。”马上表态:要按的意见办。

从这次实地调查来看,从许多语言文字工作者的认识和实践来看,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到,把广大语言文字工作者以至全社会对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任务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把文字改革的步骤统一起来,实在是推进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使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刻不容缓。我根据调查所得,以及同上上下下包括一些专家、学者的反复研究,起草了一个题为《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的报告,主张大力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稳步地推动文字改革工作。同时,向党中央、国务院申请召开一次全国性的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正在这时,国务院于1985年12月16日发出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国家语委)的通知,强调国家语委要“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党中央对于语言文字工作极为重视。中央书记处看到我的报告稿和申请后,亲自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进行讨论。在报告里我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后30年来文字改革工作的成绩、当前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和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基本方针与几项任务。书记处许多同志发表了意见,最后做了总结,指出当前要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一是要大力推广普通话;二是汉字是国家的法定文字,已有的简化成果要稳定下来,规范用字,不准任意简化;三是拉丁化拼音只作为语音符号使用。他亲自签字批准了我的报告,并决定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由国家教委和国家语委共同负责召开。这使我的胆子壮了许多,不再怕“砍旗”的责难和种种非议了。

统一思想,统一步伐

1986年1月,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继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之后又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在开幕式上,万里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作重要讲话。我作了经党中央批准的题为《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的主题报告,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作了《教育战线要重视语言文字工作》的报告,胡乔木在闭幕式上讲了话。

我报告中所讲的,最主要的是以下四点:(一)语言文字工作必须积极而稳步地进行,对30年来的成果需要充分消化、巩固和发展。文字改革还要继续进行,但必须稳步进行,不能急于求成。(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汉字仍然是国家法定文字。《汉语拼音方案》是帮助学习汉语、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有效工具,要进一步推行并扩大其范围,但它不是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汉语拼音化的问题是将来的事情,现在不宜匆忙做出结论。(三)汉字要规范。要进一步拟订现代汉语基本用字表和常用字表,制订汉字属性国家标准,使汉语用字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建议国务院正式宣布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今后对汉字简化应持谨慎态度,要在一个时期内使汉字的形体保持相对的稳定,以利社会应用。(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是当前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努力做到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工作语言、宣传语言、交际语言。

参加会议的中央有关单位和各省市的代表280多人热烈讨论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赞同我报告中所提出的观点。他们普遍认为,对这些重大问题统一思想,统一步伐,才能做好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

争论多年的文字改革的方针、步骤问题,至此告一段落。

任重道远,寄望后人

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后,我们推动各地次第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各省、市、自治区先后恢复和健全了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多数是由分管文教工作的副省长(或副书记)、副市长、自治区副主席兼任语委主任,这就大大加强了领导。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北京、福建、吉林等地开办了多期语言文字工作干部培训班,使得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有了一支强大的队伍。

1986年2月,国家教委推广普通话办公室划归国家语委,这就有力地推动了各级学校推广普通话。尤其是4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学校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上海、福建等地先后开展了“我爱祖国语言美”等普通话比赛,促使普通话成为群众性的通用语言。后来我们还同有关部委发出了《关于加强开放旅游城市推广普通话的通知》,对这些城市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推广普通话是我们这一段的工作重点,成效显著。

同年5月,我们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废止〈第二次简化汉字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一个月后的6月24日,国务院批转了我们的《请示》,并发出通知说:“当前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特别字,这种用字混乱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国务院责成国家语委尽快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各方面用字管理办法,逐步消除社会用字混乱的不正常现象。为便于人们正确使用简化字,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及其他有关报刊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有了这个“尚方宝剑”,我们重新发表了《简化字总表》共计2235个简化字,只对1964年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中的个别字(计6个字)做了调整。

根据国务院《通知》的精神,我们积极与各相关单位研究,制订了一系列规范用字的规定。如会同铁道部、交通部、海洋局、测量局和中国地名委员会联合颁发了《关于地名用字的若干规定》,与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广播、电影、电视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若干规定》,与商业部、经贸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了《关于企业、商店的牌匾、商品包装、广告等正式使用汉字和汉语拼音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商标用字规范化若干问题的通知》等,将方方面面规范使用汉字的问题具体化、法制化了。1986年7月,福建开展了全省“敦促全社会文明用字”活动,对市区、城镇的商店招牌、店堂、橱窗、广告、海报、路标、站名等用字进行了一次普遍检查,并敦促有关单位对错处加以纠正。这就把上述那些规定付诸实践,逐步形成社会风气。对他们的成功经验,我们加以宣传推广。

在推广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实践中,也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加以研究解决。

一如:方言地区如何使用普通话?普通话在广播、电视中作为统一用语,但在方言特别严重的少数地区,如广州,又如香港,有相当数量的人还不太懂普通话,有些方言用普通话难以准确表达。1987年3月我们去广州时,当地同志提出了这个问题。经过研究,我们的意见是在特殊地区,在一定时期,可以有几个时段采用双语广播的办法,但比重不宜太大,不能减弱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力度。与此相关的是电影、电视剧中,要力求少用方言,有些可用可不用的方言,应当力求不用。

二如:戏曲中如何推广普通话?我们提出,传统的地方戏曲如粤剧、越剧等,可一如既往沿用方言,不然就没有传统戏曲的特色了。新编的戏曲节目,则要尽可能推广普通话,减少方言语音。我们还组织编创和加大宣传一些提倡普通话的戏曲节目,如侯宝林早年的《戏曲与方言》就很有感染力。

三如:按《简化字总表》用字,遇到繁体字怎么办?我们说,一切书报印刷品,必须严格以《简化字总表》为准,个别旧习惯使用的繁体字,只可以在《总表》规定的用字后加括号注释。当然,古籍重新排印,仍应保持原来的字体和风貌。

四如:在书法艺术中,如何要求汉字规范化?我们与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电视台、语文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行了一个“书法家谈汉字规范化座谈会”,与会的书法家们热烈发言,各抒己见。我在座谈会最后说:汉字既是书面交际的工具,又是一门书法艺术。作为书面交际工具,应该严格遵守规范,至于书法艺术,则可以百花齐放,不能强求一律。与此同时,我们提倡当代书法家多写规范的简化字。这一意见获得多数人的赞同。

五如:出版物上的数目字如何规范?因为在各种出版物中,甚至在同一种出版物中,混用汉字和阿拉伯字的现象相当普遍。我们与国家出版局等有关单位反复研究后,与六个相关单位发出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本着清楚、简便、适用的原则,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到特殊情形,可以灵活使用,但应力求保持相对统一;重排古籍、出版文学书刊等,仍依照传统体制”。这个《试行规定》在1987年1月1日后,引起广泛重视,但在使用的实践中仍有许多混乱现象。后来《试行规定》在1993年和1995年都有过修订,然而时至今日,似乎仍未彻底改变混乱现象。这也说明语言文字工作的未来是任重道远的,更不要说文字改革的将来如何继续了。

汉字的调查报告篇5

目的:发现社会上的错别字情况,向有关单位提出改进建议,发现自己作业本中的错别字,提出整改措施,争取不写错别字。

内容:1、上街调查招牌广告;

2、报刊、杂志用字情况;

3、自己作业本用字情况。

一、 上街调查报告

时间:2005年11月12日

地点:化工路

在双休日时,妈妈与我说说笑笑地在车上谈心,并提议开车到处逛逛,等来到化工路时,一块五颜六色的海报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这样写着:……某地方出租一幢平房,面积为160平房米……。读完,我哈哈大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这---不,不明摆着有个错别字吗?”原来,粗心的人们将房看成了方,这才引起了笑话。大家想与错别字隔离吗?就赶快认真地写每一个字吧!

活动体会:

1、这一次调查,我知道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没能远离错别字。

2、大家在生活中,没有提高对错别字的防范意识。

二、报刊、杂志用字情况报告

时间:2005年11月12日

地点:家中

刊物《儿童文学》

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莫过于《儿童文学》了。这是一本具有文章精华的书,书中不仅有着精华的文章,还能让你对一个个难记的词语有新的认识,就如与一个个作家面对面交谈。

活动体会:

1、我非常自豪,因为在这社会生活中,许多人都没有损坏汉字的形象,都有着不写错别字的正确意识。

2、我也非常希望我们中国人能永远继承这国家的优良传统。

三自己作业本用字情况报告

时间2005年11月12日

地点:家中

我是个错别字大王。坏了坏了,错别字大军走过来了:

焕然一新(焕然一新)

语众心长(与重心长)

不容争辩(不容争辨)

络绎不绝(络意不绝)

不动声色(不动生色)

受用不尽(受用不进)

…….

活动体会:

我真是个坏小孩,居然跟这群可恶的错别字大军交上了朋友,还让它们在我的作业中“大开杀界”。

我要学好每个汉字,不让错别字再接近我。

采取措施:

在一开始学字时,就要把每一个字的一笔一划记入脑海中。

还可以根据这个字的意思来记。

可以采用部件加部件的方法来记一个字。

…….

总结

我的心灵深入

汉字是中国古文化的精化,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汉字有着古老的历史,从最早的1000多年前甲骨文,到如今处处可见的楷体等等。这可是经过了几个时代的演变。

我的感受:

汉字的调查报告篇6

一、合理调整教学主题

语文教材是编者依据整册任务布局编排的,但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我把这组内容调整到九月份的第三周,与“全国语言文字的推普周”同时进行。调整后的目的:第一步,学生不仅了解了祖国汉字的文化,还明白了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汉字并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第二步,学生将按照计划分别开展各项活动。有搜集资料的,这部分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汉字的起源,他们主要查找能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等;有上街查找不规范汉字并深入了解为什么会写不规范汉字的,经过调查,学生知道了,有的不规范字是商家为了促销产品打的广告(“衣衣不舍”),有的是图省事打的简化字(“山里氿店”)等。第三步,学生每人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份调查报告,或谈谈个人看法,或制作小报办成果展示。调整后的教学,与“推普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而不空,有序而不乱,学得积极,学得主动,乐中学,学中乐。

二、合理捕捉生活气息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只要善于发现并捕捉与生活相关联的信息,就能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本组的难点是让学生学写研究报告。如果学生对各方面的信息都不是很了解,教师又怎样去引导学生写研究报告呢?有心的语文教师都不难发现:上此组课文内容时,正逢“端午节”前后。于是,端午前,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上街感受端午的气氛,用纸学剪“端午鞋”,买绿豆糕,去市场准备端午用的材料、插艾叶等,同时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当地有关端午的民俗文化。端午时,让学生吃吃粽子、品品绿豆糕,了解一下周围的人为什么在这天都会喝黄酒、吃蚕豆,在墙角洒石灰等。端午后,让学生把亲自看到的、感受到的、搜集到的都写在研究报告中。这样,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还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民风民俗,学生的情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通常是一个单元都围绕某一主题编排,由几个相关联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顺序组合而成。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单元目标,按照教学意图,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的安排做到前后衔接、连贯。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的主题是“认识、了解鲁迅”,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本组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安排。

原课文顺序:《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我重组课文后的顺序:先上《少年闰土》,目的是让学生初识少年时代的鲁迅。由于年龄相仿,学生对热情好客、向往自由的“鲁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深深地爱上了鲁迅。接着上《一面》,学生通过作者阿累的回忆,知道了晚年的鲁迅对仅此一面之交的青年却如此关心和爱护,鲁迅先生的精神境界感染了学生,学生对晚年的鲁迅更是肃然起敬。正因为如此,在鲁迅先生逝世后,在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才会有许多人来悼念他,才会有不同字体的挽联,才会有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精神境界的升华,才会有诗人臧克家《有的人》的歌颂与批判。学生在重组后的课文教学中更进一步了解了鲁迅先生,甚至从中获得了更深刻的启示。

重组后的教学,紧紧围绕主题层层深入,达到了读写结合的效果,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合理延伸课堂教学

汉字的调查报告篇7

总政制定复查组组建和复查工作的方针

廖汉生是在1967年1月8日被造反派突然抓起来游斗后隔离审查的。他先被关在北京西山营院一间偏僻的小平房里,1969年10月被押送到河北省邯郸市某部队营房看管,之后又转到石家庄七分部营区监护,与家人和社会完全隔绝。

“九一三”事件后,廖汉生的子女给写信反映:父亲廖汉生在1967年被隔离审查后,曾几次提到要他出来工作,但至今未见动静。希望先让他回京治病,等待组织结论。1972年7月7日,在廖汉生子女的来信上批示:“送总理阅处。我看廖汉生和杨勇一样是无罪的,都是未经中央讨论,被指使个别人整下去的。此件你阅后请交剑英、德生一阅。”7月8日,将所批廖汉生子女的来信,派专人送给、李德生、李先念、纪登奎以及康生、、、等传阅。

总政治部遵照的批示,当即通知有关方面迅速将廖汉生接回北京。7月10日,廖汉生在专案组人员护送下,从石家庄坐火车到达北京,总政派车将其接到京西宾馆。李德生代表总政治部与他谈话,主要讲了两点:“第一,说的,你没有罪行,有错误。第二,你从现在起解除监护。”李德生还向他简要地传达了叛逃事件的主要情况。谈话结束后,总政干部部部长魏伯亭送廖汉生入住当时京西宾馆最好的房间。在这里,魏伯亭当着廖汉生的面,对专案组的两个护送人员说:“你们回去吧,他已经解除监护了,今后归总政负责管理。”

1973年初,总政治部确定成立“杨勇、廖汉生案件复查组”。复查组由总政干部部负责筹建,成员共8人,采取“三结合”的方针组成,即一部分由总政治部选调(干部部、组织部、宣传部各派出1人),一部分从原来参加过杨、廖专案工作的人员中选调,一部分从未参与过杨、廖专案工作的人员中选调。复查组下边分设“杨勇小组”和“廖汉生小组”,每个小组的人员也都是按“三结合”的原则搭配。“杨勇小组”由总政宣传部资深干事田万泉任组长;

“廖汉生小组”由我兼任组长,该小组复查工作中的大小环节我都一一亲历,记忆犹新。本文主要记述“廖汉生小组”的工作情况。

总政治部之所以要对专案组给廖汉生罗织的罪名进行复查,是因为那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凡是解放“”中被审查的对象时,对原来的定案材料不能一焚了之,必须一件一件地加以甄别,有根有据地予以纠正。

复查组成立后,从“廖汉生专案组”接收来一大堆材料,除了《审查报告》主件外,还有若干附件和很多人写的证明材料。那时复制材料均采用影印的方式,体积较大,足足装了半柜子。

复查组在阜外宾馆住宿、办公。工作方法是,首先熟悉从专案组接收来的材料,然后分别对这些材料一件一件地进行甄别。魏伯亭部长交代的甄别方针是,凡是作为定案依据的个人或单位写的证明材料,一律持原件找到书写者本人(组织),请他们实事求是地重新表态,郑重其事地说明自己写的这些东西现在怎么看,仍然算数还是不算数了。要是算数,我们将材料原封不动带回;要是不算数了,就请其写个收回原材料的证明,说明改变的理由。专案组移交过来的证明材料的提供者,分布在北京、湖南、陕西、四川、云南等若干地区,有的人找一次说不清楚,得去找两三次。

专案组在《审查报告》中给廖汉生罗织了四大罪名:一是“参加土匪武装”,二是“假党员”,三是“参与通敌”,四是“参与‘二月兵变”’。前三个问题专案组移交来的材料较多。所谓“二月兵变”问题,主要是来自一名开国中将写的东西,没有任何佐证,纯属“孤证”,罪名根本不能成立,而且当事人当时还被关押在秦城监狱,不允许接触,所以复查组着重复查了前三个问题,下面分别记述。

关于“参加土匪武装”问题

所谓“土匪武装”,是指以的大姐贺民英(又名贺英)为首,主要由其家族成员、亲友组成的一支队伍。廖汉生由于与二姐贺戊姐的女儿肖艮艮定了亲,便与贺民英成了亲戚。1927年秋,为躲避地主政权对参加农民运动者的迫害,廖汉生离家投奔了贺民英、贺戊姐,一起生活到1933年贺民英、贺戊姐被反动派枪杀,转入鹤峰县游击大队为止,历时六年时间。专案组将廖汉生的这段历史,定为“参加土匪武装”。这个罪名能不能成立,关键是看贺民英带领的这支队伍属于什么性质。

“”中,贺民英、贺戊姐被打成“占山为王”、“打家劫舍”的“土匪婆”。廖汉生跟随她们活动的这段经历,也“理所当然”地被扣上“参加土匪武装”的罪名。专案组在廖汉生的《审查报告》中,按照这个调子,搜集了这方面的一批材料,有从一些文章中节录的段落,也有一些人写的揭发或证明材料。

复查组除了找写材料的当事人核查以外,还听取了廖汉生对贺氏姐妹这段经历的介绍,也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原先写证明材料的当事人,除了一个与家族有夙怨的人不改口以外,其他的人都改变了说法。在基本事实搞清楚以后,复查组认为廖汉生“参加土匪武装”的罪名应予以。

在提交给总政办公会议第一次讨论中,与会的个别成员提出异议。我进一步阐明复查组的认识:“廖汉生加入贺氏家族的队伍以后不久,贺民英就把原有的40多人、几十条枪交给了,成为组建工农革命军的一部分来源;在坚持湘鄂西艰苦斗争的日子里,贺民英在物质上、伤病员隐藏和护理方面给予红军不少帮助;她还经常掩护苏维埃政权工作人员,将她称为‘女’;最后贺民英姐妹死在反动派的枪口之下,所以不能认为这是一支土匪武装。”持异议的人敲着会议室的桌子说:“哎!就是这最后一枪,才改变了她的性质。”他的意思是贺民英被反动武装杀害以前,即活着的时候是“土匪武装”,死后才改变了性质,所以廖汉生“参加土匪武装”的罪名不能被否定。在以后几次的讨论中,复查组据理力争,这位同志才不再坚持己见,获得通过。

复查组坚持否定廖汉生“参加土匪武装”罪名的意见,并非感情用事,而是有充

分的事实根据。

廖汉生的家乡湖南省桑植县,位于湘西北的武陵山中,澧水源头,湘鄂川黔四省交界处。这里土地贫瘠,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在军阀混战的年代,豪绅横行乡里,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贺民英领导的几十人,在其将人枪交给以前,应该是属于除暴安良、打富济贫的“民军”性质。这支队伍的形成有深刻的历史渊源。

贺家姐妹出身贫苦,家里生活相当艰难。由于她们不满反动统治和封建礼教的双重压迫,结婚后就协助自己的丈夫搞武装,反抗恶势力。贺民英20岁时与表兄谷吉廷结了婚,协助丈夫进行反对清廷的斗争。夫妻参加了反清团体哥老会,被推举为“龙头大爷”和“凤头大姐”。后来,在斗争中谷吉廷被对手害死。这使贺民英看到要想不受欺辱、不被宰割,只有拿起刀枪。为了生存,为了报仇,她集合起丈夫生前的一些旧部和亲戚、朋友,在家乡鱼鳞寨树起了“打富济贫”的旗帜。

在大革命及其以后的年代,贺民英受到工农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受到的直接影响,逐渐把反抗恶势力的个人抗争,与工农革命联系了起来。特别是1928年回到湘西以后,贺民英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旗帜鲜明地予以积极配合和支持。但是,由于她率领的这支武装中没有党的组织,没有编制序列,没有被授予番号,没有正式的委任,所以其成员无法计算军龄。为此,我率复查组专程去大连,与廖汉生商讨,并取得了其识。

关于“假党员”问题

1967年9月底,军委办事组向、、和中央小组成员,转呈了“廖汉生专案组”关于廖汉生是“假党员”的专题报告,等都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圈。专案组从此将“混进党内的假党员”的帽子,扣在了廖汉生的头上。

廖汉生被打成“假党员”的证据,主要有两条:一是廖汉生履历表中所填写的两个入党介绍人,关向应早已去世,无法求证;在世的未予确认。二是夏曦在廖汉生所在的红三军搞“肃反”,大批共产党员被冤杀,党的组织被解散,“连党的组织都没有了,谁去发展党员?”

复查组搜集到的大量历史资料证实,夏曦在担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中革军委湘鄂西分会主席期间,实行“左”倾错误方针,长期进行大规模的“肃反”运动,大抓“改组派”,冤杀了几千人,致使洪湖苏区的反“围剿”失败,红三军被迫退出洪湖转往湘鄂边。在行军途中,夏曦又搞了第二次“肃反”。回到湘鄂边,他又接连搞了第三、第四次“肃反”。凡是反对这种搞法的人,工作中持有不同意见的人以及其他一些被认为有问题的人,统统被说成是反革命“改组派”而被抓。对被抓的人,大搞逼供信,搞得人心惶惶。以后进行党员登记,很多人不敢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

复查组研究后认为,在红三军许多共产党员被冤杀,党的生活被停止,党员人人自危的情况下,谁还愿意“混入”?我们在调查中接触过一位总参通信兵部的领导,他当时任红三军军部文印员,被别人指供为“改组派”。夏曦决定要处决他,但如果杀了他,红三军就没人刻蜡版印文件了,所以放了他一马,“戴罪”工作。以后在重新登记党员时,他硬是不登记,直到长征到达陕北后,在众多原红三军的老领导、老战友劝说下,他才同意恢复党籍。我们据此分析,那时绝对不可能有人冒险往党内“混”。

复查组还认为,廖汉生是的外甥女婿,深受贺家姐妹的赏识和的信任,在手下工作,加入党组织并不困难。只要、关向应认为需要,办个入党手续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根本不需要他自己去“混”。

但是,分析得再有道理,也不能代替事实。要查清问题,必须对专案组的定案依据材料一件一件进行核实。

(一)核实入党介绍人

复查组从专案组接收来一件由别人、用铅笔签名的材料,大意是不记得介绍过廖汉生入党的事情。对于这份在一张16开纸上写了半页内容的证明材料,复查组的同志都感到有点棘手,主要是已经去世,找谁去核查?再就是小组里有的同志担心,对“伟大领袖”圈阅过的材料进行“复查”,有没有被人“抓小辫子”的风险?

复查组反复研究后认为,关键是核实清楚签名的那份材料。这个问题澄清了,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不在了,核实他签名材料的唯一途径,是找夫人薛明核实情况。因为被关押期间,薛明一直陪伴着他,对签字的这份材料的形成。也许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此时,薛明已经从贵阳磊庄空军机场附近的“五七”干校解除劳动回到北京。并于1972年恢复了党籍、军籍,住在地安门大街东面的一间小平房里。我们持总政治部的介绍信和签名的原件,向薛明说明来意后,引起了她对往事的沉思。她想了想后告诉我们:“那天他()在这件材料上签了字,警卫连的同志就拿走转给专案组了。材料拿走后,他显得心情很沉重,在屋子里的地上走来走去,―边踱步―边自言自语地念叨:‘我这个名―签,廖汉生的政治生命就完啦!我是不记得介绍廖汉生入党的事了,可是好像听关向应说过,他要介绍廖汉生入党。’”

薛明谈的情况非常重要,就是关向应对说过,“他要介绍廖汉生入党”,这佐证了关向应是廖汉生入党介绍人的事实。可是,薛明谈的情况是若干年以后说的,又是一人之言,属于“孤证”,必须有佐证材料证明六年前确实说过这些话,这样才有更强的说服力,才能防止一些人“鸡蛋里挑骨头”。

怎样才能求得佐证材料呢?我们忽然想到被关押期间,专案组要求薛明每周必须向专案组汇报一次的思想动态和言行举止。于是,我们前往中央二办专案组,请他们查阅1967年冬至1968年初薛明向专案组的“汇报”材料中,有没有在廖汉生入党问题的材料上签字后“自言自语”说过的那段话的记录。接待我们的工作人员答应查阅后答复。

几天以后,专案组通知说有了查阅结果,让我们前去面谈。在接待室见面后,还是上次那位穿海军服装的同志,把抄录在一张纸上的文字念给我们听,说这是薛明某年某月某日的汇报内容。我们一听,与薛明跟我们谈的情况,除了附带的某些批判词句外,实质性的内容完全一样。于是,我要求他把抄录的这张纸,盖上公章交给我们使用。他表示,口头介绍可以,但不能给材料,这是他们专案组的规定。

我回来后将这个情况反映给了魏部长,他说还是得请他们写个文字的东西。于是我们又去交涉,专案组的人仍然不同意。我当场提出:“那就请你们在我们的笔记上签个字,表明记录无误。”他们还是拒绝了。

第三次去,我们只好采取一种办法,就是把专案组人员读给我们听的薛明汇报的主要内容,抄录在《总政治部电话(面谈)记录单》上,谈话人、谈话时间、记录人,同时填入相应项目,请专案组人员过目、签字。他们看后还是不表态。我当面申明:“你们对记录的内容不表示异议,就算是默

认了。”并当着专案组同志的面,在《记录单》上记下他们的姓名和过目的时间。

(二)核实1933年红三军军部是否保留着一个党支部

从复查组搜集到的党史资料和专案组移交来的证明材料看,红三军的党组织确实是一度被夏曦在“肃反”中解散了,但是有一位在成都的被调查同志说,好像军部警卫班的党组织没有解散,因为夏曦、、关向应等人的组织关系在警卫班支部。复查组根据当时掌握的线索,认为对这个问题的核查只能有三条途径:一是请成都的同志作深入一步的回忆,扩展线索;二是请当时任红三军警卫班班长的一位同志加以证实,他们班里的党支部到底解散没解散;三是听取廖汉生本人的陈述。

成都的那位同志,对他的记忆进一步加以肯定和确认。他强调指出:“夏曦怎么可能停止他自己的党籍呢?”但没能提供更多的线索。

当时任红三军警卫班班长的这位同志,对设在警卫班的军部党支部,党的生活是否停止,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我们几次上门请他回忆,明确一个说法,他总是说:“记不得了。”

廖汉生对红三军的这段历史,记忆犹新。他说:“贺民英牺牲后,我被任命为鹤峰县游击第四大队副大队长,不久调入红三军任军部书记(文书)。之前,夏曦在湘鄂西分局会议上,不顾等同志的坚决反对,强行作出决定:‘将地方上、红三军中、游击队中各级党的委员会、支部干事会,一律解散,所有共产党员实行清洗,重新登记。’党团组织解散后,全军只剩下四个党员,即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分会主席夏曦、军长、军政治委员关向应、七师师长卢冬生。卢冬生由于最初是党中央派到部队的交通员,党员关系在上海党中央机关,夏曦无权取消他的党籍。但他不是湘鄂西分局成员,有时列席一下会议,没有表决权,在红三军只能算半个党员关系,因此红三军有‘三个半党员’之说。”

廖汉生对我们说:“1933年农历七月的一天,红三军警卫班党支部召开会议,讨论我的入党问题。支部书记、警卫班班长朱绍田宣布会议开始。入党介绍人之一关向应政委介绍了我的情况,到会同志都表示同意,马上就通过了。军长是另一介绍人,因下部队没有到会。”

1933年,红三军军部在警卫班是否保留着一个党支部,尽管当时的警卫班班长没有提供明确的说法,但复查组认为成都那位同志的记忆是可信的,因此否定了“红三军党的组织完全不存在了”的观点。

关于“参与通敌”问题

所谓“参与通敌”,是指1933年底经组织同意,接待了与自己有过一面之交的熊贡卿的“拜访”,等到从熊贡卿口中获得若干情报后,将熊处决这件事。“”中,一伙将此事诬陷为“通敌”。廖汉生因为是的“亲信”,参加过对熊贡卿的接待和最后的逮捕活动,也被扣上了“参与通敌”的帽子。

复查组研究认为,这件事情的主体是,没问题,廖汉生自然不会受牵连;即使有问题,廖汉生也未必有问题,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归中央二办审查,中央专案组当时对的审查尚未结束,会见熊贡卿的问题怎么定论还是未知数。因此,复查组只能是避开的问题,就事论事地查清廖汉生在熊贡卿到达红三军后做了些什么,知不知道或参与没参与与熊贡卿之间的“交易”活动。

专案组移交来的这方面的材料,大都是从专案组复制来的东西,说的都是的事情。廖汉生“参与通敌”都是想当然的“推理”。一些人原来“跟风”的揭发材料,都经不起核查而自行收回。

廖汉生在熊贡卿到达红三军以后到底做过哪些事情?这需要把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才能从中得出合乎情理的判断。复查组按照这个思路,多方搜集这方面的历史资料,并听取了廖汉生的叙述。

1933年底,红三军在湖北省利川县小河镇驻防时,突然有一个施南(今恩施)的来客,到军部求见。这个人名叫梁素佛,是来给送信的,称信是“昔年好友”熊贡卿写的。熊贡卿是任澧州镇守使时认识的。他在信中要求前来拜访、叙旧,并称愿意帮助摆脱困境。

立马看穿了熊贡卿的用意:这是替做说客,招降、策反来了。他非常恼火,但出于策略上的考虑,就把信交给了关向应。湘鄂西中央分局专门召开会议,“为了摸清外界情况和对中央苏区及四方面军之破坏工作的消息”,同意复信熊贡卿,允许他前来“拜访”。

几天后,梁素佛陪着熊贡卿来了。熊贡卿摆着代表的架子,带着礼品,坐着轿子,后面跟着护兵,来到利川县小河镇。按照分局会议的决定,出面接待了他。随后,红三移到湘西龙山县茨岩塘休整了半个月。在这期间,向熊贡卿进行了多次探问,得知以为已经是走投无路了,只要一面以重兵“剿”之,一面以高官“抚”之,就可以“招降”。还从熊贡卿口中探知敌人已经派了4个人到红四方面军去了,中央苏区也派进了人,企图搞上层收买活动。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湘鄂西分局决定处决熊贡卿。

某日凌晨,红三军准备从茨岩塘向桑植转移,在队伍集合起来出发之前,将熊贡卿绑赴会场。高声揭露和痛斥了熊贡卿的罪恶阴谋,指出“这是对红军极大的污辱”,“的算盘打错了,艰苦困难吓不倒红军,高官厚禄收买不了红军,阴谋诡计骗不了红军”,“熊贡卿是个奸细,绝不能放他回去”,接着命令将其处决。

复查组从各方面搜集的材料证实,廖汉生在与梁、熊的接触当中,做了三件事情:一是奉命到警戒线上接梁素佛到军部;二是熊贡卿在军部逗留期间,安排过他的食宿;三是在处决熊贡卿前,带领一名战士从被窝里把熊抓起来,押送到公审会场。这些都是廖汉生在履行职责。无论与熊贡卿的关系如何,廖汉生都与“通敌”无关,因此这个罪名不能成立,应在总政治部的《复查报告》中予以。事后,中共中央为冤案的结论证实,总政治部的《复查报告》与历史事实完全吻合。中共中央为“通敌”冤案的梗概如下:

1973年12月21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说:“我看搞错了,我要负责呢。当时我对他讲,你是一个方面军的旗帜,要保护你。总理也保护他。要翻案呢,不然少了不好呢。”“都是搞的,我听了一面之词,所以我犯了错误。”作了自我批评,承担了责任,中央为的工作开始进行。

把这一重任交给了。经过认真细致的复查,查清这件事和一封所谓“想投靠”的信件纯属诬陷。让和纪登奎起草报告和中央的通知。1974年9月14日。华、纪将中央通知稿呈送。9月29日,经批准,《中共中央关于为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作为中央第25号文件,下发全国县团级以上单位。

汉字的调查报告篇8

暑假里,我在街道上发现了一些问题。很多店铺的店名和广告不够规范,出现了错别字。为市民们做出了错误的示范,并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

暑假里,我去了很多地方,发现了不少错别字。例如:饭店门口的“抄”饭,修车店门口的补胎“冲”气,零售店铺门口的“另”售,家具店门口的家“俱”,装潢店门口的装“璜”,失物广告的失物“启示” ,安装公司门口的“按”装 ,饭店门口的“合”饭 ,水果店门口的“波”萝,

饭店菜单的鸡“旦”,体育用品店标牌的“兰”球 ,快餐店门口的大排“挡” ,农贸市场标牌的“蕃”茄,停车场招牌的“仃”车收费 ……这些都不是故意写错的。

还有一些地方故意写错别字。例如:药品广告的“咳”不容缓 ,山地车广告的“骑”乐无穷 ,补品广告的“鳖”来无恙,眼镜广告的一“明”惊人 ,驱蚊器广告的默默无“蚊”,透明胶带广告的无可替“带” ,网吧广告的一“网”情深 ,钢琴广告的“琴有独钟”和“一见钟琴” ,热水器广告的随心所“浴” ,空调广告的终生无“汗” ,服装店广告的“衣帽”取人 ,某洗衣店广告的“衣衣”不舍,某房产公司广告的万“室”俱备 ,某蛋糕广告的步步“糕”升 ,胃药广告的一“不”到“胃” ,赛马广告的乐在“骑”中 ,电熨斗广告的百“衣”百顺,洗衣机广告的“闲”妻良母,帽子公司广告的以“帽”取人,打印机广告的百闻不如一“键”,跳舞机广告的闻“机”起舞 ,海鲜广告的领“鲜”一步,礼品店广告的“礼”所当然……这类谐音取意的广告语屡见不鲜。

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广告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商店的牌匾、店名是一个顾客记住店内特色的标志符号。一个新奇好记的店名,可以让顾客过目不忘,印象深刻。于是,一些熟悉的名词被新奇的名称代替。例如:钢琴广告的“琴有独钟”和“一见钟琴”、水果店门口的“波”萝、停车场招牌的“仃”车收费……它们成了门店诱人眼球、招揽生意的字号招牌。

但是,有很多“隐形炸弹”就藏在其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种病毒已经流入我国,这种病毒就叫错别字。,街头上、报刊上、影视上,错别字处处可见。由此可见,社会生活中,错别字处处可见。中学生书写错别字与社会生活中汉字的不规范现象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请看下面一个最新的报道: 2月21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国际母语日”。就在国际社会日益强调文化多元、重视母语的今天,《咬文嚼字》杂志公布的一份统计结果不能不让人对汉语的规范化使用产生担忧:2006年某电视台春节晚会,出现了28处汉语使用错误,平均每10分钟就出现一次差错。由此可见,社会生活中汉字不规范现象与中小学生写错别字之间是互影响的。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如果忽视了对汉字书写尤其是忽视了对汉字书写中的错别字的纠正,则将使中小学生在汉字规范化上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这些学生和这些习惯走上社会,又将产生新的书写不规范的人群,又多了些不利于祖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因素。相应的社会上这些书写不规范的错别字现象反过来又对中小学教师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形成强大的负面冲击,从而影响着中小学养成正确的汉字书写习惯和书写意识的形成,尤其是不利于中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甚至将会发展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这怎么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呢?

随着这种现象的越来越严重,人们也开始重视起这件事。城管加大了对错别字的勘察力度。报刊上的错别字,读者可以写信到报社,许多报社会根据“错一个字,罚一百元”的制度来处理。高考作文中,错一个字扣一分。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已经对错别字重视起来了。只要我们每个公民都规范用语,杜绝错别字,相信不久的将来,街头、报刊、影视上都会变得文明起来。

上一篇:马克思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流行病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