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23 10:57:46

古典音乐教学

古典音乐教学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来文化不断渗入,很多新的价值观和文化元素甚至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形式冲击着现代人群。在我国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关于文化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的要求”。[4]念着RAP踏着青春动感脚步而来的周杰伦;火辣的、席卷了半个地球的“韩流”,我们的下一代面对如此强烈的听觉、视觉冲击,还能容下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吗?

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但这并不能抹煞本民族文化的灿烂成就,相反,我国民族文化结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而且应当被我们后人所继承和发扬。培养学生热爱民族的音乐艺术,激发学生对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中华民族具有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的歌唱等活动中只能接触到其中的一少部分,音乐欣赏则可以让学生熟悉、了解民族音乐文化。音乐教师在这个传承与发扬的过程中,应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欣赏中国着名的古典音乐《阳关三叠》、《渔舟唱晚》、《梅花三弄》时,我们采用情感导入、情境创设、艺术综合三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接受和喜爱民族音乐。

一、情感导入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2]可见,音乐是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教师应有立足于学生情感、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真正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学生对通俗、流行音乐有浓厚兴趣,课本上的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瞬息万变的精神需求,既然我们无法阻挡流行音乐对校园音乐领域的侵入,何不顺水推舟,用一些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流行音乐,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探讨,并教会学生选择健康的、适合自己年龄的音乐。对于校园流行音乐,与其进行适得其反的遏制,不如正面引导。

《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七言格律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着名的艺术歌曲,原诗是:“渭城朝雨浥轻晨,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现了诗人对即将到关外的朋友恋恋不舍的情谊,寄托了对友人无限的关爱之情。

本课的导引,我是这样设计的:

导引:播放通俗歌曲,周华健演唱的《朋友》。

师:你们怎样理解“朋友”这个词语?

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师:现在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古人对朋友的情谊。

播放合唱《阳关三叠》,对比:古人和现代人对待友情的方式。

古人——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现代人——一生情,一杯酒。

古人一句“劝君更进一杯酒”既显出豪气,又道出对友人的不舍,如今的“一生情,一杯酒”,又是对友情的一种感悟:朋友之情犹如杯中之酒,越久越浓。二者都把友情寄托在了酒里。

在对本课进行了如此的感情铺垫后,学生已然接受,再对此曲进行分析,如曲中意境、何谓“三叠”等,学生们对古曲还会有排斥心理吗?

在本堂课中,我用学生容易接受的通俗音乐作为导引,为他们在古典与通俗间架起了桥梁。

二、情境创设

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一个吸引的过程,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投身到音乐实践中去,促进情感体验。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关于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中指出:音乐教学要创设与乐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感情的表现力,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习音乐的信心,使他们在欣赏过程中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

如:《渔舟唱晚》可以用三幅画将整首乐曲连接起来:第一幅:湖滨晚景;第二幅:渔歌飞扬;第三幅:湖边月色。

教学过程:

1.结合三幅画听全曲,并为乐曲分段。

2.分段听赏,体会每段画面和情境的不同。

第一段:安静;第二段:热闹;第二段:安静。

3.用手里的乐器和材料模仿每段的音响效果。

第一段水声较弱,用报纸模仿水声。第二段学生可以自己设计船桨划水声,启发学生还会有什么声音,可以有人声,有很多船靠岸,船上人的讲话声。

4.用自己设计的音响效果和音乐。

用图画和音响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曲中意境,对于学生来说,要理解中国古典音乐,这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艺术综合

在音乐教学中提倡综合教学法,把其他学科如文学,当然更少不了音乐的姊妹艺术如舞蹈、戏剧、影视、美术,有机融合于音乐教学中,“即以共同的要素实现各学科的沟通和连接,这种综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通感能力,而达到超越种种感官的特异性而上升到相互沟通和相互替代,比如听到音乐产生视觉表象,看到形状色彩,产生冷热轻重的感觉”[4]。

诗、画、乐合为一体的教学,如:《梅花三弄》。

导引:

1.播放群舞《梅花》。

师:大家看出这段舞蹈表现的是什么吗?

生:梅花。

师:你们见过梅花吗,它有些什么特点?

学生接着会答出梅花的形态、颜色。教师再以梅花在冬季开放来引出梅花具有的坚韧品质。

2.出示梅花图片,学生在视觉上被梅花所吸引。

3.古今有许多以歌颂梅花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如诗词:陆游的《梅花绝句》:“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的词《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师:让学生背诵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

师:我们欣赏了这些表现梅花的艺术作品后,来听一段音乐《梅花三弄》,大家注意这首乐曲表现的梅花的高贵品质,并注意这首乐曲的主题。(欣赏)

师:听赏完这首乐曲,大家来讨论一下梅花的品质。

生:不畏严寒,迎雪怒放,刚毅坚贞。

师:再听一遍全曲,注意主题反复了几次?

生:主题反复三遍。

师:对,这也是“三弄”的来由。

复听全曲,进一步理解曲中意境。

四、听赏有关梅花的作品。

《红梅赞》是在江姐走向刑场所唱的,这首歌用梅花比喻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越是面临危险,越是信念坚定。《梅花三弄》的难点在于它是表现意境而非表现情境,前面之所以用了很长篇幅的两种艺术形式来导引,就是为了让学生先理解意境,再沿着这个方向听赏音乐。

其实在这三种教学方法中,都少不了应用其他姊妹艺术,如在欣赏《渔舟唱晚》时,可让学生先吟诵白居易的《暮江吟》。又如在欣赏《阳关三叠》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表达友情的诗句,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这些都可以和音乐教学融会贯通,帮助音乐教学更顺利更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音乐教材六年级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古典音乐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音乐欣赏 中国古典音乐教学 情感导入 情境创设 艺术综合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创作、演唱、演奏最终是为了听。在学校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各项音乐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欣赏来进行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来文化不断渗入,很多新的价值观和文化元素甚至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形式冲击着现代人群。在我国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关于文化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的要求”。[4]念着RAP踏着青春动感脚步而来的周杰伦;火辣的、席卷了半个地球的“韩流”,我们的下一代面对如此强烈的听觉、视觉冲击,还能容下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吗?

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但这并不能抹煞本民族文化的灿烂成就,相反,我国民族文化结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而且应当被我们后人所继承和发扬。培养学生热爱民族的音乐艺术,激发学生对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中华民族具有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的歌唱等活动中只能接触到其中的一少部分,音乐欣赏则可以让学生熟悉、了解民族音乐文化。音乐教师在这个传承与发扬的过程中,应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欣赏中国著名的古典音乐《阳关三叠》、《渔舟唱晚》、《梅花三弄》时,我们采用情感导入、情境创设、艺术综合三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接受和喜爱民族音乐。

一、情感导入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2]可见,音乐是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教师应有立足于学生情感、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真正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学生对通俗、流行音乐有浓厚兴趣,课本上的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瞬息万变的精神需求,既然我们无法阻挡流行音乐对校园音乐领域的侵入,何不顺水推舟,用一些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流行音乐,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探讨,并教会学生选择健康的、适合自己年龄的音乐。对于校园流行音乐,与其进行适得其反的遏制,不如正面引导。

《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七言格律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原诗是:“渭城朝雨徘岢浚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现了诗人对即将到关外的朋友恋恋不舍的情谊,寄托了对友人无限的关爱之情。

本课的导引,我是这样设计的:

导引:播放通俗歌曲,周华健演唱的《朋友》。

师:你们怎样理解“朋友”这个词语?

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师:现在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古人对朋友的情谊。

播放合唱《阳关三叠》,对比:古人和现代人对待友情的方式。

古人――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现代人――一生情,一杯酒。

古人一句“劝君更进一杯酒”既显出豪气,又道出对友人的不舍,如今的“一生情,一杯酒”,又是对友情的一种感悟:朋友之情犹如杯中之酒,越久越浓。二者都把友情寄托在了酒里。

在对本课进行了如此的感情铺垫后,学生已然接受,再对此曲进行分析,如曲中意境、何谓“三叠”等,学生们对古曲还会有排斥心理吗?

在本堂课中,我用学生容易接受的通俗音乐作为导引,为他们在古典与通俗间架起了桥梁。

二、情境创设

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一个吸引的过程,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投身到音乐实践中去,促进情感体验。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关于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中指出:音乐教学要创设与乐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感情的表现力,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习音乐的信心,使他们在欣赏过程中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

如:《渔舟唱晚》可以用三幅画将整首乐曲连接起来:第一幅:湖滨晚景;第二幅:渔歌飞扬;第三幅:湖边月色。

教学过程:

1.结合三幅画听全曲,并为乐曲分段。

2.分段听赏,体会每段画面和情境的不同。

第一段:安静;第二段:热闹;第二段:安静。

3.用手里的乐器和材料模仿每段的音响效果。

第一段水声较弱,用报纸模仿水声。第二段学生可以自己设计船桨划水声,启发学生还会有什么声音,可以有人声,有很多船靠岸,船上人的讲话声。

4.用自己设计的音响效果和音乐。

用图画和音响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曲中意境,对于学生来说,要理解中国古典音乐,这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艺术综合

在音乐教学中提倡综合教学法,把其他学科如文学,当然更少不了音乐的姊妹艺术如舞蹈、戏剧、影视、美术,有机融合于音乐教学中,“即以共同的要素实现各学科的沟通和连接,这种综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通感能力,而达到超越种种感官的特异性而上升到相互沟通和相互替代,比如听到音乐产生视觉表象,看到形状色彩,产生冷热轻重的感觉”[4]。

诗、画、乐合为一体的教学,如:《梅花三弄》。

导引:

1.播放群舞《梅花》。

师:大家看出这段舞蹈表现的是什么吗?

生:梅花。

师:你们见过梅花吗,它有些什么特点?

学生接着会答出梅花的形态、颜色。教师再以梅花在冬季开放来引出梅花具有的坚韧品质。

2.出示梅花图片,学生在视觉上被梅花所吸引。

3.古今有许多以歌颂梅花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如诗词:陆游的《梅花绝句》:“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的词《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师:让学生背诵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

师:我们欣赏了这些表现梅花的艺术作品后,来听一段音乐《梅花三弄》,大家注意这首乐曲表现的梅花的高贵品质,并注意这首乐曲的主题。(欣赏)

师:听赏完这首乐曲,大家来讨论一下梅花的品质。

生:不畏严寒,迎雪怒放,刚毅坚贞。

师:再听一遍全曲,注意主题反复了几次?

生:主题反复三遍。

师:对,这也是“三弄”的来由。

复听全曲,进一步理解曲中意境。

四、听赏有关梅花的作品。

《红梅赞》是在江姐走向刑场所唱的,这首歌用梅花比喻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越是面临危险,越是信念坚定。《梅花三弄》的难点在于它是表现意境而非表现情境,前面之所以用了很长篇幅的两种艺术形式来导引,就是为了让学生先理解意境,再沿着这个方向听赏音乐。

其实在这三种教学方法中,都少不了应用其他姊妹艺术,如在欣赏《渔舟唱晚》时,可让学生先吟诵白居易的《暮江吟》。又如在欣赏《阳关三叠》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表达友情的诗句,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这些都可以和音乐教学融会贯通,帮助音乐教学更顺利更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音乐教材六年级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古典音乐教学范文第3篇

一、教学改革背景 1、古典音乐的界定。古典音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古典音乐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可称为典范的音乐作品,包括当时的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狭义的古典音乐指十八、十九世纪的古典主义音乐流派。对于古典音乐的界定,有助于古典音乐教学的改革。如果只是单纯的教授十八、十九世纪的古典主义音乐,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如果将古典音乐的教授界定在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的范围内,那么教学实践的改革,也必然会体现出多样化,且实际操作性也会非常强。 2、古典音乐教学的意义。爱国之情,纯真的爱情、友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劳动人民的辛苦劳动,战士的英勇精神,淳朴的地方风情,多样化的人生,对生命的思考,生与死的对立等等,这些是古典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范畴。在感受古典音乐的时候,其实感受的是生命,感受的是整个世界。这些都是学生必然要去经历、体验的事物,教会他们体会古典音乐,其实就是教他们学会感受人生。将古典音乐应用在教学当中,会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会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观,使得他们的发展更具科学性和多样性。 3、古典音乐教学面临的阻力 (1)社会的转变。古典音乐出现的世纪里,人类还处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那个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现在有着巨大的差异,生活节奏也迥异于现代社会。美丽的乡村风景,淳朴的村民,蓝天白云绿水掩映下的原野,在古典音乐的时代里,到处可见。音乐表现的就是当时人民的生活,音乐中的一切对于当时的人民来说都是亲切可感的。当时的人,可以从音乐中感受生活,又可以在生活中感受音乐,可以说音乐和他们的生活是连在一起的。进入20世纪,社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令人向往的乡间生活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机械化生产。生活的节奏变得异常紧凑,人们很难停下来脚步去感受生活,而生活本身也没有什么值得感受的美感了。在20世纪末期成长起来的学生,不可能了解当时的社会,很难感受到当时的生活状态,毕竟两个时代的差异太大了,因此对古典音乐的接受必然是艰难的过程。 (2)现代音乐冲击。现代音乐不是一种音乐流派,是现代出现的各种风格流派音乐的统称。它顺应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赢得了人们的欢心,在如今大行其道。总的来说,现代音乐好玩、新奇、刺激、颓废。它的快速消费的特点,是人们接受它的另一个原因。相对来说,古典音乐需要花费人们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感受,需要人们较高的修养,于是古典音乐就被冠上了“古板”的帽子,被人们拒之门外。RAP是现代音乐流派的代表,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之后迅速席卷全球,到了90年代中期,RAP的强劲势头有所减弱。但之后,RAP借鉴吸收了其他音乐流派的元素,使得受众越来越广。RAP以在机械的节奏声的背景下,快速地诉说一连串押韵的词句为特征。快速地诉说使得强烈的情绪得以轻松表现出来,同时快速的说唱给声带、舌头、嘴唇带来强烈的肉体刺激,满足了现代社会追求肉体刺激的需求;RAP的歌词押韵,并且歌词表现的内容很广泛,连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也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还有就是,不需要正规的训练就可以很好的掌握RAP,这是其他音乐形式所不具备的特点,很多喜欢音乐的学生不需要经过严格的音乐训练就可以把乐队组起来,这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这些吸引学生的音乐要素,古典音乐显然不具备。 (3)教育的功利性。古典音乐对教学有很高的要求,现在成人都很少能够欣赏的了古典音乐了,更不论在现代音乐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了。在这种现状下,古典音乐教学必须呈现丰富精彩的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但现在的中国,教育的功利性及其强,为了教授古典音乐而去教授,认识不到古典音乐教学的特殊现状。这种功利性的教育观念必然导致教学的困难。 4、古典音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课堂上让学生听几首古典曲子,然后教师讲解一下,这样的教学不是古典音乐的教学,更不利于古典音乐的教学。学生对古典音乐本来就有陌生感,这样的教学只会增加他们的反感。古典音乐的教学承载的东西很多:a.社会风俗、民俗风情b.音乐风格、特点c.审美能力d.价值观念、审美观念e.自我反思的媒介丰富的内容,必然要求多变、灵活的教学形式,以便能带给学生真实感人的古典音乐。如今单一、简单化的教学方式,不可能适应古典音乐教学的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要求我们寻找更科学的课堂,更科学的教学方式。同时古典音乐教学改革,是一个宏大的工程,不仅仅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它涉及面及其广泛。它必然要求我们放弃教育的功利化,音乐教学不是为了升学,不是为了装点学生的门面。 二、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1、古典音乐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身心健康作为古典音乐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坚持走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坚持以学生为本。本着“适度基本理论知识,较强专业技能能力,较宽的知识面,高素质”的教学原则,对课程内容与结构,教学手段与方式,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深化革新,以培养高素质、综合素质的学生。现代社会是个综合化多元化发展的社会,社会也需求多元化发展的人才,在此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正确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能使得教学改革变得顺利成功,没有正确的教改思想,教学改革何从谈起。教改指导思想一旦确立,必须将其贯彻下去,让其在具体的教学改革环节体现出来。 2、古典音乐教学改革的原则 a.坚持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的原则,建立符合中国教育要求的素质化、人性化、专业化的教育理念,以其指导整个教改的实施。b.坚持创新的原则,教学内容坚持创新,教学手段要创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是要坚持创新。由于古典音乐教学的特殊性,改革更是要坚持创新的原则。c.坚持可操作性的原则。改革方案要适应现在的教学现状,更要适应具体学校的教学实际,不能将国内外的优秀方案生搬硬套,在改革借鉴的同时,考虑到可操控性,考虑到具体地方具体学校的教学情况。#p#分页标题#e# 3、教改的内容 (1)基本设施的改进。教学设施是知识传达的媒介,媒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音乐尤其如此,古典音乐更是如此。现在许多学校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多媒体虽然应用在了音乐课堂上了,但是音响、投影、幕布等质量差,古典音乐的音色、旋律得不到很好的传达,配合古典音乐拍摄的画面也起不到相应的效果。优秀的古典音乐是诗、画、乐的结合,徜徉在一首优秀的古典音乐中的时候,除了感受到动人的旋律外,还可以感受到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卷。符合标准的多媒体设施可以将文字、画面、旋律完美的结合起来并准确的传达出来。动人的文字和秀美的图画可以轻松的将学生带进音乐的两大要素——旋律、意境中去。学校还应购买相应的音乐器材,如古筝、大提琴、小提琴、钢琴、古琴、琵琶等等。讲述到相应的曲目时,教师进行演奏,让学生体验现场版古典音乐,现场体验带来的震撼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单向的灌输式教学,教师负责讲解,学生负责听。这样的教学方式不符合教改的指导思想,不符合国家素质化教学的要求,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要求,但并不代表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摈弃。教师的讲解式教学是必须的,但需要相应的改变,讲解不能再是单纯的灌输式的,应该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在学生听完曲子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曲子的旋律,音乐的主体思想。以学生的认知规律、情感特点为前提,启发学生去感受、理解曲子的美感和意义。例如教授《阳关三叠》这一曲目,教师先将曲词展示出来,让学生思考曲子的意思;然后学生分组,按照他们对曲子的理解进行表演,教师在旁古琴演奏配合学生的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询问学生,如他们对曲子主题的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表演等等;然后教师呈现音乐视频(里面有配合音乐的表演);然后教师表达自己的意见,并根据学生的理解和学生进行讨论。除了启发式的教学手段外,还应采取现代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古典音乐不同于文理科专业,但是同样需要学生对信息的掌握。校园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接受到更多的古典音乐知识,获得更多的古典音乐的资源,能使他们拥有多种学习渠道,更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变得主动。 (3)课堂氛围的改革。学生学习的场所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课堂,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成功的教学改革,课堂氛围的好坏是关键,课堂是教改的落实点,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课堂氛围的好坏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但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完成的。教师的情绪、言谈举止、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堂的感受,成功的教师是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教师是能充分利用这一因素的。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认可度,学生只有认可老师的专业能力,才会认真去听讲。有了学生的参与,课堂的氛围才有可能活跃起来。教师对自己专业能力的发展是课堂氛围好坏的必要条件。教师的情绪是影响课堂氛围的另一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应该是稳定的,不能多变,且主导的情绪应该是积极的,向上的。学生的情绪是极容易受到教师情绪的影响的,神色恍惚,表情漠然,情绪萎靡等等情绪只会让学生感到压抑,不利于教学信息的传达,情况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学生厌学。最关键也是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教师的课堂技巧,教师在古典音乐的课堂中,要能带领学生走进古典音乐的世界里,不然课堂将会变得枯燥。 4、古典音乐和古典文学的结合 文学和艺术从古至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古代。中国是个典型的代表,古代许多诗歌就是歌词,如《诗经》、《宋词》、《元曲》。有些优美的诗歌,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音乐,许多音乐本身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加强对学生古典文学的修养,间接有利于培养学生古典音乐的鉴赏力。古典音乐的教学任重而道远,它承载着学生综合化、素质化发展的重大使命,承担着民族文化复兴的任务,承担着中西文化交流的重担。同时古典音乐教学需要丰富的课堂内容,活跃的课堂氛围,灵活的教学方式。而现阶段的古典音乐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必须要改革的。

古典音乐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古典音乐 知识源泉 初中音乐课堂 音乐鉴赏

中图分类号:J6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151-02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基本没有兴趣,甚至较为反抗,很多学生都是心不在焉的状态。初中音乐教学课本里所选择的作品都是经过相关专家进行评估挑选,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但是学生并没有对中国古典音乐有所兴趣。如今世界日新月异发展迅速,给世界带来了太多的影响,如同快餐一样的音乐文化认识有所偏见,不仅阻碍了平稳的古典音乐鉴赏教育,还影响开展古典音乐的发展和学习,使得很多优秀的古典音乐作品都没有很好的发展和普及。教育学家贺绿汀曾经说过,“音乐可教育和塑造中小学生的修养和文化,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可以影响整整几代人,不应该被认为是可有可无,或者微不足道的”。因为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我们必须要进行有关古典音乐的教学,对古典音乐进行深入的探索,对现状进行调查,从而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具备古典音乐教育服务的教学质量。

一、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由于中学生缺乏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导致学生缺乏对古典音乐审美的价值,他们更倾向于现代音乐歌曲的节奏、新奇、摇滚和流行,所以发现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才能有效解决中学生缺乏对古典音乐兴趣这一问题。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这个主题是基于科学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唯物论作为其哲学基础,理性的认识并且依赖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发展。用哲学的基本理论,探索古典音乐教学方法,这有助于中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理解,也是掌握古典音乐知识的有效途径。根据“注重理解和兴趣喜好理论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的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将课堂教学呈现出立体化、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可以很好的改善学生对古典音乐课的兴趣,加强中学生对音乐的创新思维。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更注重人的声音、音乐的记忆、想象的音乐和音乐的感知,根据人的声音感觉的四个要素:音高、音色、强度,时值,利用这些物理特性来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的现状。利用这些教学方法,来有效解决对古典音乐缺乏兴趣的问题,从而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二、研究学习方法构建来和谐教学气氛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增强初中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知。古典音乐本身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可以增长自己的艺术素养,培养感请,有助于发展成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健康的人。怎样在这个流行音乐肆虐的时代培养初中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爱好,是一个非常考验初中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教师要不断进行进修培训,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培训中进行思考。还可以寻求互联网上正确有效的信息,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了对中学古典音乐课的反思,并对学生教学效果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需要研究中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重要原因,设计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来形成一个教学提案,通过基准教学的比较,表现出课程的有效性,鉴于具体的问题,可以积极研究具体方法并寻求更有效的对策。

从初中教师的角度出发,初中生学生因为什么不喜欢古典音乐、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我们需要对文献的大量阅读,找出培养中学生对古典音乐喜爱的方法,并能提供参考价值。而且在音乐教学课堂中要进行时效性的观察,掌握教学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还需要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让教师填写问卷,找出教师认为初中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原因。最后根据以往教师的音乐教学经验,总结和探讨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真正原因,并研究设计一个可以突破的教学方法,再将设计的课程与之前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教学,研究课程的有效性。教师还要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通过观察、调查、比较等方法,在学生艺术能力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记录。最后,通过研究整个过程中进行深度的总结及反思,促使学生努力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音乐评价的能力。

从初中学生的角度出发,做问卷调查时我们应该以座谈会等形式对全体初中学生进行调查,探究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理解程度,并对学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使得研究和评价有重要数据支持。班长和学习委员协助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类校园文艺活动,从而引导初中学生理解古典音乐,促进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三、注重教学与实际的相结合

目前,标准的初中音乐课程是提倡以音乐基础教学为主,以教师的指导方针,提出课堂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如果发现学生不理解古典音乐,不知道如何去鉴赏古典音乐,那么教师应该善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得每位学生都可以实现更好的学习。而且学生置身于教学学习情境中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新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鉴赏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目的性。为了让学生能对古典音乐感兴趣,教师也应当做一些学习计划,比如每周让每个学生选择一首古典音乐进行鉴赏,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联系教师,也可以推荐优秀的古典音乐作品,让大家在课堂一起探讨和解读;在音乐课堂上仔细品鉴古典音乐,慢慢去感受和欣赏。通过使用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初中学生对古典音乐也会有质的飞跃和量的提高,对于流向音乐有所减弱,而在古典和民族音乐有很大的发展。从而扩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喜爱,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四、结语

找出学生不喜欢听古典音乐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可以从内心深处喜爱古典音乐,发现和了解古典音乐。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希望学生可以在古典音乐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在学习古典音乐的过程中,还要求初中教师帮助学

生做好鉴赏工作,因为利用鉴赏,学生可以熟悉学习内容,发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听n时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因为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不是十分浓厚,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掌握其鉴赏的方法,使学生意识到鉴赏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音乐鉴赏习惯。才能使初中学生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利用引导学生奖赏也可以为备课作好准备。初中音乐教师也应该树立目标意识,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有着较强的针对性,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促使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创建高效数学课堂。让他们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美,原意去享受古典音乐,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更好地诠释古典音乐,在研究中可能会出现失误,但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努力查找不足。

参考文献:

[1]曹大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兴趣的培养探究[J].科技视界,2015(33):2.

古典音乐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音乐教学 古典音乐 道德 社会

音乐在人们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本身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人的生活及素养也是人们日常的讨论话题,前不久的高晓松、药家鑫等与音乐有关的事件更是促使我们反思音乐教育的问题。在以新为好,以流行为优的时代潮流下,是该对我们的音乐教育进行反思的时候了。古典音乐强调音乐和社会的关联,注重习乐者的道德素养,我们从古典音乐中汲取古人在这方面的教诲,或是思考当下素质教育的一个不错选择。

培养怎样的音乐人才?

对音乐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实际取决于人们对音乐与政治关系的认识,或音乐与人生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音乐被认为和政治息息相通,“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也就是说,音乐是和政治安稳,国家兴亡相连的,通过听某地方的音乐,可以知道这里的政治境况,而统治者也可以通过音乐教育,才实现政通人和的理性境地。音乐之重要由此可见。当然,这里讲的是音乐的功用,但在一些思想者看来,音乐还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音乐,人们可以用心来聆听一种文化的灵魂。

谭盾的音乐得到了海内外认同,《地图》更是得到了普遍赞誉,但谭盾之所以成功在于他始终没有脱离中国的大地,他一直致力于将中国哲学思想注入到音符中,希望可以让西方人通过音乐来了解中国。巴赫、莫扎特的音乐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则是源于二人将自己对教会音乐的理解和对形而上的思考融入了音乐,将自己的宗教情感倾注与作品之中。换句话说,音乐是借助音符来传达文化的精魂,是文明或文化的精神形式。而创作这些音乐的大师则成了文化的传承者。相应地,要读懂(听懂)这些大师,则既需要音乐研究者或学习者有继承文化遗产的心态,也需要音乐学习者真切地认识到音乐的意义和重要性。

既然音乐是扎根于大地的文化土壤之中,音乐学习者就首先要让自己成为有文化的人,要对所学习或研究的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就中国文化,我们要对中国的儒道佛,对中国的经史子集认真学习,对经典的文学名著、唐诗宋词要用心领会;就西方文化来说,我们要对希腊的酒神精神,犹太人的律法精神,基督徒的怜悯、博爱有一定的了解;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听懂中国古典音乐,才具备赏析西洋古典音乐的能力。

回到标题提出的问题,我们要培养怎样的音乐人才呢?首先是能听懂音乐的人。依照古典的理解,听懂音乐的人实际要么君子要么先知圣贤,我们且不定这么高的目标,仅以能无限接近古圣贤为目的吧。毕竟,面对古代遗产,我们首先须有谦卑的心态。培养谦卑的音乐人才也是我们问题的应有之义。我们回观历史上精通乐律的人,发现他们往往也是精神素养最高的或哲人或诗人或立法者,而他们所具备的品行也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直接目的。

音乐中的古典教诲

源于古人对音乐政治属性的认识,他们对音乐的判断也往往基于政治考量。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经指出,“我但愿有一种调式可以适当地模仿勇敢的人,模仿他们沉着应战,奋不顾身,经风雨,冒万难,履险如夷视死如归;我还愿再有一种调式,模仿在平时工作的人,不受强迫或者正在努力劝说、祈求别人,或者正在听取别人的祈求、劝告或批评,只要是好话,就从善如流,毫不骄傲,谦虚谨慎,顺受其正……它们一刚一柔,能适当地模仿人们成功与失败、节制与勇敢的声音。”1 很明显,在柏拉图看来,音乐如同诗一样,是一种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则模仿各种理念。柏拉图对音乐的分析实际是着眼于伦理判断,通过音乐,人们变得或节制或勇敢,进而或成功或失败,而这些人作为城邦的民众,借助音乐,则能变成符合理想城邦所需要的管理者或守卫者。同样,孔子也是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待音乐。在孔子的时代,音乐与“诗”紧密相连,诗在当时是能够用来歌唱的。通过诗歌强大的感染力,人们的情感得到规训,也即“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论语·八佾》中,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更是将人的“仁”与否和乐联系起来。《论语·阳货》中,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不在于乐器本身,而是有更丰富的内涵,在孔子看来,乐与礼密切相关,于个体而言,通过乐,人变得富有内涵而至君子,进而方能以“礼乐”治天下,夫子对乐的期望不可谓不高。这有《乐记》可作佐证:“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约之方也。”可见,在儒家思想中,“乐”已成了达到先王大治天下并可与“礼”并论的工具,乐本身也是一种政治。通过乐作辅助,上至王庭、下至家庭方可以实现井然秩序,内外和睦。

古典音乐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古典音乐欣赏教学 本质 过程 审美特征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创作、演唱、演奏最终是为了听。在学校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各项音乐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欣赏来进行的。

一个人只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而且对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感情有所追求,就能以这种“神交”的方式,在古典音乐中陶冶性情,不断充实自己。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欣赏古典音乐,步入这个艺术殿堂呢?唯一的途径就是多听,而且以心灵聆听。音乐是诉诸人心的艺术,那是卓越心灵的天籁之音,必得用心灵感受。喜欢听是懂得欣赏的开始,多次欣赏同一部作品,必会触发、积累更多的心得。只要大家养成欣赏的习惯,产生欣赏的兴趣,同学们必定越来越深刻、细腻地领略音乐的意境。

音乐是诉诸听觉的一门艺术,通过有规律(高低、长短、快慢和强弱)的音响组合运动,形成音乐形象,利用“通”激起美感,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时间性表演艺术。要在音乐中获得审美体验、达到美感的愉悦,以期得到灵魂和心灵的进化、升腾,音乐欣赏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参照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的“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四维一体的艺术循环系统,音乐欣赏是音乐美感实现的最终环节,也是音乐实践的唯一目的。音乐家的创作动机虽然可能含有自我愉悦的成分,但根本目的还是希望观众能够接受作品,感受作品的美,并获得情感上的共鸣。美国音乐家默塞尔认为:“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音乐欣赏是沟通听众与音乐家的桥梁,了解音乐欣赏的审美特性能促进听众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也能指导音乐家积极创作。我将从音乐欣赏的本质、过程、审美特征三个方面加以论述,试图探求一条音乐欣赏的正确途径。

一、音乐欣赏的本质

首先,音乐欣赏本身就是一种音乐审美活动,它的主要意义在于对音乐美的判断和接受。

二、音乐欣赏的过程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通过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想象歌曲的意境来降低音乐欣赏的难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引导学生在欣赏乐曲时注意力集中,尽快地熟悉音乐旋律,体会音乐的情绪,想象不同的画面,可选择一些不同情绪的音乐,如《嘎达梅林)的引子,到“雄壮有力的”,如《卡门》中的“斗牛士之歌”;到“悲哀的”,如交响曲《英雄》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到“欢快活泼的”,如《加沃特舞曲》中的第一部分;再到“幽默滑稽的”,如组曲《培尔金特》第四乐章中的第一主题等。在学生听了这些音乐后,请他们根据不同情绪的音乐想象不同的画面。他们会根据《嘎达梅林》中抒情的音乐,想象蓝天白云,在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有许许多多的蒙古包,草原上牛羊成群,牧民们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根据《卡门》雄壮有力的音乐,想象出一个壮观的斗牛场面,仿佛看到英武的斗牛士,听到群众的欢呼声。

三、音乐的审美特征

美的旋律,能使忙碌一天的疲乏渐渐消融;优美的旋律,能使浮躁不安的心灵归于恬静。艺术家们用心灵、用才情把那些普普通通的音符串成一曲曲优美的旋律,有激昂酣畅的回旋奔放,有如泣如诉的缠绵悱恻,有欢快跳跃的态肆,有忧思哀怨的悲伤……人类的情感因此而深沉悠长,在音乐中思考,飞扬的思绪像草原牧歌般清远辽阔,在音乐声中写作,灵感随着纷纷扬扬的音符“绵延不绝”;在音乐声中读书,可以敏感地领悟到文字里美妙的意蕴。音乐能美化心灵,让灰灰暗暗的日子变得明朗绚丽,让平平淡淡的风景变得美丽旖旎。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就是人类不但有追求维持生命的物质需要,而且有追求使灵魂得以升华的精神需要。欣赏音乐,是高雅的审美行为,能满足人们高品位的精神需要。

古典音乐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古典音乐 幼儿音乐教学 方法

一、古典音乐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现阶段我国幼儿音乐教学是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对于音乐教育内容大致如下:第一,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对音乐的天性、兴趣、感受、体验、表现及创作;第二,要照顾到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还要考虑每个幼儿的愿望和兴趣;第三,音乐作品的题材风格要广泛;第四,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音乐表现形式。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古典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国家是大力推崇的,因为它所能涵盖的范围很宽泛,从横向上来看可以代表各个国家的音乐风格,从纵向上看代表着每个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以及每个音乐家所诠释的音乐风格,它能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二、古典音乐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古典音乐尤其自身的独特性,幼儿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对于如何使其古典音乐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笔者将着重两种方法谈起:实践方法和游戏方法。

(一)实践方法

如今幼儿音乐教学中最缺少的是实践,针对这一方面,古典音乐应该如何融入幼儿实践中去,应该如何体现幼儿在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方法一:器乐带进课堂

古典音乐的体裁形式多样的,如协奏曲、奏鸣曲、交响曲等,在幼儿刚了解古典音乐初期阶段,可以从交响曲开始,例如以贝多芬最为著名的命运交响曲为例,当乐曲的开头部分,强震撼的重音演奏出来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注意观察幼儿的表情,是充满了恐慌情绪还是依然镇定等等,来判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用音响、交响的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先给幼儿一种音乐初步的印象,再通过这首曲子介绍整个交响乐团的构造,最后,适当的带器乐到课堂,可以让幼儿进行适当操作或观看有特长小朋友的表演,这样幼儿可以知道,在这复杂的交响音乐中,原来单独一件乐器的声音也同样是美妙的。

方法二:音乐三要素的运用

构成古典音乐三个要素是:节奏、旋律、和声,一首好的音乐都是这三个要素完美的统一,在对于幼儿音乐的培养上,尤其在实践的环节,更应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训练。第一,节奏上来看,据了解,儿童最初学习音乐最适宜的速度是每分钟120拍—130拍,如强弱的节奏,可以表现正步走的律动,但如果被拉宽,四四拍子的节奏,就变成了抒感的律动,正如“我的太阳”,相反如果紧缩,变成八分音符或者十六分音符,正如“土耳其进行曲”就是一种欢快。这样不同的节奏感训练,是常见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方式。第二,从旋律上,表现的形式更加的丰富,旋律是音乐真正的灵魂。在这里,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加上各种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舞蹈、戏剧、音乐剧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使更多的儿童参与,还能活跃课堂气氛,第三,从和声的角度,由于幼儿对于音乐基础的概念还不能完全的建立,在和声表现两个或多个不同的音同时发出的音响方面,不一定可以很好的掌握,幼儿教师针对这一缺陷,引入其音乐相关背景及其故事情节介绍即可。

(二)游戏方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我们应该注重儿童的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幼儿的生活,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的性情通过音乐的洗练,达到至精至纯的陶冶,以至于引导儿童以快乐的精神来塑造自己的生活”。根据研究表明,幼儿期处于的象征性游戏阶段,幼儿的游戏不再是身体动作的简单重复,而是由思维的参与,出现了象征物或者替代物,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应该采取的游戏方法可以有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第一,独自游戏

这个阶段主要是出于幼儿园的小班阶段,在这一时期,因为儿童喜欢独处,很专注于自己的世界,幼儿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美的古典风格的曲目,作为背景音乐,侧重培养对于古典音乐的兴趣,感受不一样的声音。

第二,平行游戏

这种游戏方式,表明儿童对于游戏方式他要求一种对等关系,正因为如此,教师可以拿一首古典音乐谱子,例如肖邦的夜曲钢琴谱,可以先教会孩子们五线谱的一些简单的符号,比一比,谁画的好,这样的游戏是统一性的,幼儿更容易接受。

第三,联合游戏

这个阶段处于幼儿园的中班,幼儿会出现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性,这时儿童大多表现出以自身的兴趣为出发点,愿意参加其活动,但是以自身出发。针对这一时期,在幼儿教学中,我们就可以采取一些创意性的做法,比如选用“圣桑动物狂欢节”片段,里面有不同的乐器表现出来的声音,幼儿教师可以用事先做好的道具,让儿童自己选择,想扮演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教师可以传达一些关于动物的常识。

第四,合作游戏

到了幼儿园的大班,儿童组建的以集体共同目标为中心,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努力达到目的,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及规则意识。鉴于此特点,古典音乐与游戏结合形式更加的丰富,不仅仅局限于角色的扮演,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进行变换。比如欣赏维瓦尔第的“四季”,其针对不同的季节,对于音色的选择,节奏的感觉各不相同,把音乐与生活结合起来组合一些小游戏,让儿童更好的熟悉生活,了解季节的变换,体验生活的美好。

三、总结

儿音乐教学正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利用好古典音乐这一宝贵的资源,创设出符合儿童的教学方案,这是作为幼儿音乐教育研究者急切需要解决和探索的问题。国内外对早期儿童音乐教学的心理学研究正在进行,特别是对“多通道参与”教学思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古典音乐作为独特的音乐素材,可以很好发挥感官作用运用到幼儿音乐教学,可满足其“多通道参与”功能教学属性,但如何让其更好的运用,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发现的。

参考文献:

[1] 冯志平.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M]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2] 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3] 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4] 张天军. 略论经典音乐与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系[J] .音乐时空音乐教育教学,2011.12.

[5] 赵雅丽.当前幼儿音乐教学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途径[J] .教育导刊,2011.7.

古典音乐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欧洲古典音乐;认知与共鸣;情感欣赏;宣泄情感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4-0164-02

如何引导琴童用情感去支配音乐的表现力,为作品演奏赋予灵魂;而这种情感的驱动,恰恰来源于对这种艺术形式发展过程的认知和感悟。

成功的演绎一首作品,需要演奏者通过娴熟的演奏技巧将作品的思想内涵用更具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方式传达给观众。因此,无论作品的难易程度如何,扎实的基本功都是演奏的前提。国内的少儿钢琴教学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随着琴童钢琴学习程度的不断加深,攻克演奏技巧上的难题对国内的琴童而言是相对比较容易的,这完全得益于从小对基本功练习的重视。但是,单纯靠技巧支撑的音乐是没有灵魂的,琴童在面对作品技术层面的难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往往需要在演奏过程中倾入更多的情感,从而使整个作品演奏更具说服力、更加充实饱满。而这种情感,是需要通过了解并认知作品本身的创作背景、感悟作曲家创作之初的思想动机而获得的。现代钢琴教学体系中,我们接触到的作品绝大多数属于欧洲古典音乐作品,受年龄因素制约以及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的影响,这些孩子很难与这些作品中包含的情感达成共鸣;即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作曲家的生平及作品本身的背景进行解读,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以及不同时代背景下缺少对这种情感的认同感,孩子还是很难单纯的从老师营造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作品的情感,从而完美的呈现作品。

在从教的二十余年中,笔者接触过的既有刚刚选择学习钢琴的4~5周岁的学龄前儿童,也有已经结束启蒙课程转入正规学习的小琴童;在教学的过程中慢慢发现,直白的对单一作品或作曲家的背景进行解读或是试图通过乐曲曲式、强弱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等使学生感受作品所要呈现的情感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完成演奏,最终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在少儿钢琴教学过程中让这些年龄较小的琴童可以更直观、更有效地感受这些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欧洲古典音乐作品、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成了在少儿钢琴教学中不断探索的新课题。通过不断地尝试,总结出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以及情感培养过程中应该着重的方向,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培养孩子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国内的琴童从小接受的便是传统的中式教育,而钢琴这种传自于欧洲的乐器,其演奏的精髓是对欧洲古典音乐的完美阐释。欧洲古典音乐作为欧洲文化的结晶,其本身带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点。每一首音乐作品的创作,既是作曲家个人情感的宣泄,同时也是当时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的缩影;而作为学龄前的小琴童,是不具备把握这种情感的能力的。所以,我们最初要做的,只是引导孩子们可以本能地、真实的反映出自己听到作品时产生的情感。

许多从事少儿启蒙钢琴教学的同事都喜欢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引导小学员学习演奏,拟声词和意境营造是老师们常用的两种方法;这种以语言形式诱导学生的方法在教学初期还是可以达到一些效果的,但却仍有一些弊端。

学生接受的往往是成人思维下的情感认知而并非自身对接触音乐作品时的第一感受。即便是第一次接触音乐作品的孩子也会对作品本身产生自己的情感,最直接的回答便是“好听”或是“不好听”。在这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其实并非是让孩子真正懂得作品所表达意境或是主题,只需要让他们学会在欣赏作品后用语言表达自己最直观的感受。

笔者曾与同事分享过自己赴欧洲比赛时在国外一家少儿钢琴培训中心的所见,偌大的教室中放着五颜六色的颜料,老师在演奏作品的同时让孩子用色彩在地上涂鸦,孩子们用不同的色彩表现自己在听到音乐时的第一感受,这种更直接的传达感受的方式,让他们感觉耳目一新。我们相信,孩子们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能力,正是在这种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中树立并不断得到提升的;而涂鸦的过程正是一种对自身情感的宣泄,学员们已经在这种看似玩闹的过程中学会与音乐作品同步展示情感。

第二,学会欣赏、注重量的积累。在经历了最初的以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为目的的官能欣赏过程后,我们需要的便是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学会情感欣赏。情感欣赏是古典音乐欣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作品时代背景的分析以及对作曲家的深入了解,是情感欣赏的前提;在学员充分了解这些信息后,他们便已经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之后再对作品呈现出的调式、曲式、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加以系统分析,我们便可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到每一种演奏形式。

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欧洲音乐史的贯穿学习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要怀疑小学员能否真正了解历史,因为他们要做的只是了解,而并非感同身受。任何情感的产生都需要一个时间的沉淀,当我们像讲故事般将欧洲音乐的发展史娓娓道来时,这些他们听到的故事将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一同沉淀,最终形成他们对欧洲音乐文化独有的认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孩子学习钢琴中情感培养至关重要的一环。

此外,对音乐作品的赏析同样需要量的积累。现如今的教育模式下,孩子很难接触到与自己当下技术难度不相匹配的音乐作品,但是我们不妨想想,欣赏,并非要求他们掌握。就像我们从小给孩子们讲睡前童话一般,所有的童话故事又与孩子当下的生活有什么关联呢?所以不要让“听不懂”成为他们欣赏古典音乐的绊脚石,因为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对音乐本身是否会产生情感而并非情感的正确与否。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一个对音乐作品饱含深情地演奏者,并非预先编排好程序的机器人。

第三,情感的宣泄不是无理由的肆意发挥。通过培养学生在音乐作品中认知情感的最终目的是在演奏过程中宣泄情感,从而呈现更好的作品,但这种情感的宣泄是需要严格尊重作品本身的。钢琴演奏作为一门表演艺术,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准确呈现不同作曲家的不同风格,而把握这种风格,也正建立在我们对作曲家的情感认知的基础上。不假思索的宣泄情感将会使整个音乐作品黯然失色。当演奏者在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无时无刻不闪现肖邦的影子、抑或是在舒曼的作品中呈现出巴赫的气息,这便是严重的歪曲了作曲家的风格。

以巴赫为例,作为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在当时政治分裂、经济萧条、文化衰落的社会背景下,宗教势力占据统治地位,其大多数作品均为宗教音乐。其作品深沉、悲壮的格调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因其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又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的突破了传统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了解其作品创作中包含的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掌握其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对复调形式的全面总结和创新,是我们演奏巴赫作品时对学生提出的两项重点要求。在尊重作品创作背景的前提下,达到感情上的共鸣,将会帮助我们完美的呈现一首音乐作品。

结束语:欧洲古典音乐是带有历史厚重感的文化精髓,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缩影,在学习钢琴演奏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欧洲古典音乐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用更饱满的情感呈现这些音乐作品。而学习欧洲古典音乐,是一个漫长且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从少儿钢琴教学时期便开始引导学生学习,只有经历了时间的沉淀,这种传自于异国他乡的文化艺术才能真正在孩子们心中扎根。而只有真正认知并与之产生共鸣,才能实现为作品演奏赋予灵魂。

参考文献:

[1]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古典音乐教学范文第9篇

进入高中之后,学生大体上已经历了九年的音乐培养,应当具备了初步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高中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重点是在原基础上进行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训练。用以训练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内容应当选取一些相对有一些难度的曲子,如中国古曲音乐和西方古曲音乐等。西方古曲音乐在人类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应予以重点处理。下面结合实际简要谈谈高中音乐课中西方古曲音乐欣赏的一些方法。

一、清晰西方音乐发展史主线,厘清教学思路

广义的西方古曲音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乐历时三百多年,从被称为音乐之父的巴赫开始一直到印象派的大音乐家德彪西。在这一段时期中,出现了许多闪耀的音乐明星和音乐作品。可以说,这三个多世纪中,西方可谓音乐繁盛至极,成果丰硕。但高中阶段并非要把这些成果都拿出来欣赏,一方面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高中生认知能力有局限。实际上,高中音乐课程不可能全部为西方古曲音乐,整个课程体系中只能拿出部分空间来容纳西方古典音乐,往往只是选取一些重头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甚至只是一个音乐名段。不过,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不能仅仅为欣赏而欣赏,而要适当贯穿讲解一些音乐史的知识,从理论上提升学生鉴赏素养。笔者综合各家观点后,将西方古曲音乐史大致分为如下阶段:巴洛克音乐——维也纳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代。然后按此划分规划欣赏课的内容,使教学的思路沿着音乐史的发展线条运行,最终使教学结构清晰,教学重点突出,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快速掌握了西方古曲音乐史的知识,提升了音乐欣赏的理论素养。

在开始讲解西方古典音乐时候如笔者上述所讲己经为学生勾勒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西方音乐发展史,这时的学生大概对西方古典音乐的一些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基于此,笔者在讲解巴洛克时期的时候事先会大概的描述一下什么是“巴洛克”,什么是艺术中“巴洛克风格”这些基本的概念,当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一问题只是做一些概念性的描述。接着会对巴洛克音乐的艺术风格做一个大概描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何为巴罗克”这一基本概念,下来会进入对于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的一般性讲述,期间会涉及到“音乐之父”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和威尔第等人,还会讲述到这一时期的音乐类别和特征。在这一前提铺垫完成后就会进入对重点音乐家和作品的稍微详细的讲解阶段,选巴赫为例,因为巴赫的作品数量较为庞大,所以会选取被世人公认的名曲如《卡农曲》《托卡塔曲》、《哥德堡变奏曲》、《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十二平均律曲集》和《马太受难曲》等做一个概述性的介绍。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热情,笔者在讲完这些后会不时的穿插一些如巴赫终生未婚这样的一些逸闻轶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艺术家本人伟大的艺术气质的感知,然后,笔者会选取教材或者笔者自选的上述名曲的一些精彩片段利用多媒体在课堂播放让学生切身感受巴洛克音乐中的严谨对位法的艺术风格而后让学生阐述自身的看法。在让学生熟悉了上述的课程进行方式后,对于以后维也纳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现代时期的西方古典音乐的讲解会依次进行但也会进行一些根据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特点所讲内容的粗细和方式相应的会做一些有利于学生接受的调整。

二、多学科交叉,辅助提升音乐欣赏水平

任何艺术形式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音乐也如此。音乐与当时的社会风貌、民族习俗、政治、经济、文学、科技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世上根本没有完全独立的音乐。当前享誉世界的贝多芬名曲《第九交响乐》原本就与文学相依相生。德国文学史上有一个重要的时期为“狂飘突进”时期,其领袖之一叫希勒,他写了一首诗叫《欢乐颂》,当时的音乐家贝多芬为之谱曲,在创作过程中,由于音乐天才灵感的触发,贝多芬最终写成了具有四个乐章的宏大交响乐——《第九交响乐》;此外,巴赫的音乐带着浓浓的基督教味道,瓦格纳的歌剧完全就是音乐与文学、表演艺术等多艺术的融合产物,而一些现代乐器的创制和使用,本身就是科技的产物。由这些例子可以看出,音乐不是独立的存在,也不可能独立存在,它始终于各学科相关联,在各学科的影响和促进下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音乐时,应适当引导他们了解相关的学科背景知识。比如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在听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想象拿破伦领军驰骋的壮观凄美景象。结合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赏析,可以使学生对相应的音乐有更好的审美素养和能力。

三、因材施教,分层赏析

各个学生音乐天赋自有差异,再加上从小成长的环境以及后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上可能存在的种种差别,导致音乐审美能力发展不一致,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应因材施教,将赏析能力分为不同的层次,对应要求不同的学生。比如对同一首乐曲,针对基础好的学生,可要求其实现知识串联性的赏析,即听懂音乐节奏和旋律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其中包含的故事;对于基础弱的学生,只需要要求其感受到节奏和旋律带来的或其他心理反应即可。

笔者的经验中,赏析西方古曲音乐时,如果不因材施教而搞一刀切,很可能导致大多数学生对西方古曲音乐失去兴趣,最终可能使他们对音乐学科也失去兴趣。如果这样,教学效果也就谈不上了。比如,对于基础弱的学生来说,如果硬性要求他们听出李斯特和肖邦的钢琴曲的具体区别来,难免有强其所难之嫌。当学生反复尝试都无法完成任务时,势必对音乐失去应有的兴趣。

古典音乐教学范文第10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每位教师关注的重点。怎样成功吸引学生的目光,实现优质的课堂引入,是教师需要深入探究的课题。传统的课堂导入环节有许多,音乐就是其中一种。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将音乐作为导入手段,可以立刻抓住学生的眼球,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音乐以其独有的属性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理,拓宽人的体验领域,丰富人的感受。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触,聆听优美的音乐时,更容易实现心态的平和,缓解一定的压力。为了更好地开展高中美术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音乐作品,从而让学生更容易产生灵感和感悟。如,在高中美术《中国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江南春》导入,配以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将中国山水画和花鸟画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伴随着悠扬婉转的笛声,教师将学生带入这山水、鸟语花香间,进一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获得美的感受。结合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设置启发性问题,其对于学生的刺激程度将超过一般的讲解。以《中国画》这一课的课堂导入为例,教师在播放多媒体之前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视频展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花鸟画,悠扬婉转的笛声将大自然中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学生仿若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壮阔秀丽,其思维会被自然而然地调动起来。学生思维活跃了,也会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成功的课堂导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第一步,利用音乐先声夺人,将原本单调的教学画面丰富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中,借助音乐体会美术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

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加入合适的背景音乐,不仅能营造出相应的氛围,还能使艺术作品的形象更加鲜明,促进学生的视觉感知和审美培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在鉴赏中国古代绘画时,教师可以古筝、古琴等民族乐器演奏的曲子为背景,传统的古典音乐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带入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欣赏《清明上河图》时,可以配上《渔舟唱晚》。因为《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一幅幅生动的市井画面,正好借用《渔舟唱晚》的几个乐章,分别进行鉴赏。生动的画卷在学生眼前展开,与曲子的不同部分相结合,恰似一个个故事相连接。当画面出现繁华拥挤的市井时,可以选取乐器合奏的章节,烘托出画面的精彩。伴随着古筝行云流水般的演奏,悠扬悦耳的旋律从学生耳边缓缓流过,同时结合教师完美的讲解,实现了中国传统画卷的鉴赏。古筝曲会给人带来古风古韵的感觉,更容易帮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古琴一直以来就是文人骚客所喜爱的乐器,其不仅是修身养性的物件,也体现了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古典音乐的创作向来追求人器合一的境界,用以抒发人的心境。在鉴赏《六君子图》时,可以用《潇湘水云》烘托元代文人失意落寞的心态和作者淡泊明志的审美情趣。空灵的琴声与简洁清明的画面融为一体,极大地帮助了学生理解元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和风格特点。中国传统画作时常伴随着书法文化呈现。中国书法是传统历史文化的承载者和发扬者,其特有的深厚文化底蕴与中国的古典音乐相得益彰,两者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古代书法家创作时,时常会有丝竹管弦等乐器陪伴,从而实现身心的放松,营造一种舒缓的氛围。在行书《兰亭序》的字里行间,我们很容易发现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美感,从而可以窥见作者所追求的洒脱和自由。在鉴赏此类画作或书法作品时,可以选取《平湖秋月》或《梦江南》等古筝配乐,让学生伴随着旋律的起伏,感受平和细腻的诗情画意。

三、结语

全新的教学理念为高中美术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打破固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起美术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进行科学的艺术融合,可更有效地探索艺术领域。利用古典音乐提高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丰富传统画作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典画作的兴趣,实现高效课堂,可为学生打造一个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的高中美术课堂,从而丰富高中美术教学的形式和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上一篇:表演艺术教育范文 下一篇:综合市场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