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音乐教学范文

时间:2023-07-07 10:46:42

儿童音乐教学

儿童音乐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 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

儿童音乐接受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审美力的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过分地注重专业技术教育,教学比较枯燥、单调。儿童的音乐学习不能像成年人那样,只重技能,应该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从音乐审美入手,通过音乐的情感作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逐步从感性向理性发展。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感受、体验是音乐审美教育的主要方法。技能性的学习方法,只能使儿童望而生畏,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必须改技能性教学为审美性教学。

1、音乐审美教育的特征。

(1)音乐审美教育的心理特征。

音乐审美的心理活动一般包括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和理解四个阶段。音响感知是音乐审美的最初阶段,也是小学生音乐审美的重要阶段。因此,要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使他们获得音乐的感性认识。音乐审美是离不开想象的,但它必须建立在音乐情感的基础上,最后达到对音乐的理解。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这四个阶段不是分割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呈螺旋式的发展并不断深化。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方法,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音乐审美过程中音乐思维的特征。

艺术的审美是通过艺术的思维来完成的,同样,音乐的审美是通过音乐思维来完成的。音乐思维是以乐音的运动形式进行的形象思维。它以独特的听觉思维方式,运用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基本要素来表达作者对美的本质的领悟和情感体验。音乐思维具有时间性、概括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在音乐审美的全过程(创作、表演、欣赏)中自始至终贯穿着音乐思维的活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思维能力是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3)音乐审美教育中的情感特征。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不需要任何媒介就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产生情感体验。可以这样说,音乐教育就是审美情感的教育,这是音乐的本质所决定的。

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倾注了他们全部的情感,正如莫扎特所说:我的音乐是从我心中流出来的。在音乐表演中,表演者的审美情感始终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他们通过高超的演奏(唱)技巧表达着音乐的丰富情感。在欣赏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审美体验,随着欣赏者本身的情感投入和对音乐的深入理解,这种情感体验会越来越深刻,而且永无止境。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始终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主线,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情感。

2、音乐审美教育的内容。

(1)感受与鉴赏。包括各种音乐表现要素、音乐的情绪、音乐的体裁与形式、音乐的风格与流派等。

(2)音乐表现。包括演唱、演奏、表演等。

(3)创造。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音乐创造等。

(4)音乐与相关文化。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姐妹艺术、音乐与其他学科等。

3、音乐审美教育的方法。

(1)感受、体验是音乐审美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

由于音乐的学习主要是对音响的感受,同时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学习音乐的主要方法就是感受、体验。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或体验也是不同的,为了能表达对音乐的内心感受,还要有外化的表现手段。

(2)通过音响进行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任何非听觉的手段都不能正确反映对音乐的审美。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放在首位,要通过音乐的音响进行音乐学习。

(3)通过欣赏、表演、创作的实践活动进行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是音乐的主要实践活动,音乐的美感也是通过这三项活动体现的,如作曲家是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来表现音乐美,音乐演奏(唱)是通过音色来表现音乐,欣赏者则是通过对音响的感受来体验音乐美,因此,音乐审美教育绝不能是空洞的说教,必须通过欣赏、表演、创作的实践活动进行。

(4)通过学科综合进行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审美教育要走出以学科为中心的误区,通过学科的综合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如音乐与诗歌就有着相似的意境。有学者认为:“莫扎特的音乐是旋律化、和声化和节奏化了的唐诗”。莫扎特的慢板乐章是他音乐的精华和灵魂,他那幽深的意境同唐诗所描绘的钟声是如此的相似,正如张悦《山夜间钟》中的“夜卧闻夜钟,夜静山更响”,或是“相思晚望山林寺,惟有钟声出白云”。他的《大调钢琴三重奏》所带来的浓郁的田园气息也可以使人联想起英国水彩画画家温特的作品《歇息在旅店外的旅客》和《山雨欲来的收割场面》,感受到古诗“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 的那份宁静的境界。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更加深了对音乐的审美体验。

音乐教育要符合儿童的音乐接受心理,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虽然有它正确的一面,但也有许多不理想的地方。如枯燥的技能训练,师道尊严的影响,顽固的思维定势,缺乏创造性的教学等都不符合儿童音乐接受的心理,因此必须改革。

儿童音乐教学范文第2篇

低年级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适当安排儿童音乐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大有益处。音乐是善于表现以及激感的一门艺术,音乐剧表演则会使该艺术更加生动、更加感人;在表演音乐剧过程中,应当重点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音乐;儿童音乐剧;应用策略

儿童音乐剧,以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故事讲述形式,将人物、时间、事件以及地点等构成情节用以冲突的展开,体现一定的人文主题和人文关怀。本文将对儿童音乐剧如何走进小学音乐课堂,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深挖教学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当共同体验、创造、发现以及享受和表现,将儿童音乐剧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去,结合新教材改编、创作、演出以及评价等,即对该过程进行全新的阐释与演绎。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在逐渐提升。在新教材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适当安排儿童音乐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大有益处。对于儿童音乐剧而言,其综合了文学、戏剧、音乐以及美术和舞蹈等学科,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也拓宽了小学生的音乐视野。在此过程中,很多比较高尚的道德内容给小学生们以启发和熏陶。比如,《小青蛙找家》《三只小猪》以及《东郭先生和狼》和《小乌鸦爱妈妈》等;以《小乌鸦爱妈妈》为例,老师应当启发学生进行自主表演,需要注意的是小乌鸦怎么照顾得病的妈妈,该故事情节中,会对妈妈讲什么、做什么,表演时面部表情以及动作和语气如何把握,才能将自己对妈妈的爱和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当小学生上台表演时,能够快速进入角色,用柔和、恳切的声音,安慰妈妈,并且与妈妈进行眼神交流;给妈妈盖被子、端水、量体温以及喂药等,这些都是情真意切、入情入景的。课后与扮演小乌鸦的学生进行交谈,得知他在表演过程中想到了自己的妈妈以及被妈妈照顾时的场景,有些台词曾经妈妈也说过;相信如果孩子的妈妈在场,他们一定会对妈妈说“我爱你”;甚至有些孩子流着眼泪说,“我想妈妈了。”还有的说:“妈妈等您像老乌鸦一样老了,我一定会像小乌鸦那样去照顾您。”从他们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对妈妈的爱不再麻木,真正能够理解和体会妈妈的爱,这让人感到非常的欣慰,也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儿童音乐剧的应用价值体现。

二、利用音乐剧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是善于表现以及激感的一门艺术,音乐剧表演则会使该艺术更加生动、更加感人。以《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为例,这部音乐剧之所以具有悲剧色彩,主要是因为老太婆自己太贪心,最终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逸恶劳以及贪得无厌的人,最终只能不劳无获。故事所讲述的浅显道理,其实不用老师花太多的时间去教导学生,他们就能够明白。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充分发挥该音乐剧的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至关重要。同时,还要引导孩子们领悟故事中所蕴含的更多道理,结合八荣八耻,问学生有没有在其中找到该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学生唱完一遍该首歌以后,快找就能够找到“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趁热打铁,在音乐课堂上,让全体学生跟着唱一遍这首歌。当孩子们加深了印象以后,再提问:“今天我们能否将该故事进行改编,使其成为现代版的音乐剧?比如,可以让老太婆变成正面人物,让她作为我们学校的榜样,好不好?”话音刚落,学生的热情被快速调动起来。在此过程中,规定故事开始时的情节照样,只是老太婆不再要“新房子”,不想再“做贵夫人”,最后要的是什么呢?给学生一点讨论的时间,讨论后得出结论:要智慧、善良、勇气以及正义等;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他们对该创意的兴趣非常浓厚,甚至还要求改变该音乐剧的主题歌,在原来的基础进行大调试,使之更像新版故事内容生机而充满活力;有些学生还建议将歌词进行适当改动,比如将“蓝色的大海岸上有一所破泥房,老婆婆伴着旧木盆老公公守着破渔网,”改成“蓝色的大海岸上,住着幸福的老两口。老婆婆勤劳而善良,老公公勇敢又坚强。”小学音乐教学中儿童音乐剧的应用,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与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够打开孩子们认识人性的空间。

三、在教学实践中渗入音乐剧

在表演音乐剧过程中,应当重点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氛围。仍以《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为例,小学生被崭新艺术表现形式吸引,就连平时不愿当众表演的学生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虽然班里有些学生对此感到诧异,甚至嘲笑他,但是结果该学生的表演非常的好,语气入情、台词简洁,与平时胆怯的他(她)简直判若两人。在表演完以后,获得了其他学生的掌声,挺胸抬头走下“舞台”,脸上洋溢着自信。此时,应当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其实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缺点和优点,我们不能总是抓住别人某个缺点,嘲讽别人,这是不对的;刚才大家都看到了,刚才那位同学的表演特别精彩,我们再给他一点掌声好不好?掌声四起。”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心态较之于以前,大有不同,多了一些宽容、平和与理解。

总而言之,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非常的显著,实践中,我们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不断创新音乐剧应用形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作者:叶艳华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平西乡杏山小学

参考文献:

[1]范昕昱.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儿童音乐剧[J].广西教育,2009,(13).

儿童音乐教学范文第3篇

1.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巧妙、合理地应用游戏辅助教学,游戏以自然的方式将儿童引进音乐教学殿堂。教师在游戏中教,儿童在游戏中学,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儿童愿意学习、主动学习。教师在组织校外儿童音乐教学时,将课程塑造成娱乐性音乐活动,这样一来,儿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形式单一的自我介绍活动对儿童毫无吸引,以音乐中的某一节奏进行自我介绍广受儿童欢迎。以游戏形式组织儿童介绍自己,激发儿童兴趣,儿童乐于参与,在游戏过程中,既介绍自己,又掌握相应的音乐节奏。

2.化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具体的形象。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中,只靠教师口头讲授是不够的,教师要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让儿童在其中自我感知、自我体会。面对课本上枯燥、抽象的音符,儿童没有学习兴趣,但是,将这些抽象的音符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时,可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小猫代替二分音符,“喵~喵~”,小鸭代替四分音符,“嘎嘎嘎嘎”,小鸡代替八分音符,“叽叽叽叽”。这样,儿童对音符的感知就不会那么抽象,课本上的音符不再那么枯燥、单调。同时,通过对不同小动物叫声的模仿,儿童掌握不同音符的时值特点。游戏将抽象的音乐符号具体化,教师在游戏中教,儿童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学。

3.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下,教师以讲授、教唱为主,学生被动地听、跟唱,课堂气氛沉闷、呆板,不利于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这时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利用游戏加以引导,活跃课堂气氛。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每一个儿童都喜欢游戏。因此,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中,用游戏辅助教学,使每一个儿童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激发儿童学习兴趣,还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轻松地教与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游戏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1.游戏选择要有针对性。

游戏是多元化的,游戏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因此,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游戏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应用的游戏必须与音乐有关,注意音乐元素在所选游戏中占的比例,例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组织听音乐猜歌名的游戏,培养儿童辨别能力。教师过于注意游戏形式,就会将游戏变成纯游戏,将音乐课变为游戏课,违背最初引入游戏的初衷,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组织校外儿童音乐教学时,要铭记在音乐教学中引入游戏时应以音乐为核心,游戏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通过应用有针对性的游戏,教师和儿童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完成教与学。

2.游戏选择要有准备性。

游戏前的准备是游戏成功的前提,包括物质准备、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在开展校外儿童音乐教学活动时,首先,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好本节课游戏需要的卡片、纸、笔等。其次,教师要对儿童原有知识的掌握有所了解,同时对新知识的讲授要有预见性。此外,教师要组织儿童安静地进入游戏,适当调控游戏进程。游戏是开展音乐教学的辅助方式,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及儿童特点做到因材选择、因材施教。同时,对游戏难度的把握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三、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中如何应用游戏

1.通过情境表演游戏开展音乐教学。

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过程中,合理开展情境表演游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内容的情节性,在音乐教学课堂上鼓励儿童表演,从而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加深儿童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掌握。比如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中,教师教唱《找朋友》这首儿歌时,可以让儿童分组进行儿歌内容情境表演,你扮演我的好朋友,他扮演她的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让儿童边唱边表演,在唱歌中表演,在表演中唱歌。通过情境表演,儿童可以更好地融入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儿歌内容,同时较容易地感知儿歌传达的意义。

2.利用音准训练游戏组织音乐教学。

音准训练游戏能帮助儿童加深对音阶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与掌握,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中,音准训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是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然而,教师如果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游戏,将音准训练与游戏相结合,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组织校外儿童音乐教学时,可以用小猫爬楼梯比喻音阶,用小白兔蹦蹦跳跳比喻小跳音程等,在这些比喻的基础之上,教师讲授相关知识,以这样一种方式,教师将教授的知识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儿童在熟悉的事物中理解音乐知识、体验音乐,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最终提高校外儿童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传统民间游戏开展音乐教学。

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用游戏时,不仅可以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创编游戏,还可以将传统民间游戏带到音乐教学课堂中。这样一来,在改善教学的同时,传播传统文化。例如将《抓妈荷》这样一个边唱边玩的游戏应用到校外儿童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向儿童讲述什么是妈荷、如何制作,要求儿童和家长一起缝制。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首先介绍游戏的渊源、游戏背后的传统文化,激发儿童兴趣。儿童们拿着准备好的妈荷,和老师一起学唱《抓妈荷》这首歌。待儿童们熟悉歌曲旋律后,开始组织抓妈荷的游戏。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要解释清楚游戏的规则及玩法。通过游戏,儿童更好地感知这首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同时对相关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

四、结语

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中,教师合理地应用游戏辅助教学,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合理应用游戏,激发校外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游戏中教,儿童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做,将游戏与音乐教学融为一体,不仅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

儿童音乐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儿童音乐剧;小学音乐课堂;综合艺术

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关注学科综合,其中包括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教学内容领域二‘表现’中有一重要内容———综合性艺术表演,要求与他人合作,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儿童音乐剧这一综合艺术形式正符合上述课标内容。音乐剧,又名歌舞剧,集音乐、美术(包括布景、道具、服装、化妆等)、戏剧(包括剧本、编剧、导演、演员、观众等)、舞蹈于一身,主体是少年儿童,因此它除了具备音乐剧的各种元素之外还具备了明显的儿童化特征:有趣、短小、简明易懂等。儿童音乐剧从专业舞台进入小学音乐课堂,成为使全体学生直接参与编演,提升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的具积极意义的教学内容。

1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中儿童音乐剧教学的两种主要形式

在探讨艺术教育的意义、价值和功能时,学者们常常提出并进行辩证的论题首推“工具论”和“本质论”两种取向,前者视艺术教育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达成的手段,后者强调艺术学科价值。儿童音乐剧作为高度综合的艺术教育形式,其取向自然也受到了艺术教育取向的影响。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儿童音乐剧教学形式可概括为以下两种:

1.1拓展式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所谓拓展式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意为在新授一首歌曲之后,为加深儿童对作品的理解或达到复习巩固、加深记忆的效果,教师引导儿童用表演的形式把歌曲中虚拟的故事表现出来。没有剧本的即兴自由创作是拓展式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最大的特征。这种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是作为完成核心教学内容之后的拓展延伸,体现了艺术教育中“工具论”的取向。其优点是让儿童毫无限制的放飞想象力,充分发挥儿童自主性。不足在于一味强调“工具”价值的拓展式教学使儿童音乐剧变成了课堂教学的“调味剂”,忽略了儿童音乐剧本身的艺术价值。

1.2主题式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相对于拓展式教学中的无剧本发挥,主题式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中的剧本(包括台词)是固定的。教师辅助训练儿童的各项技能、帮助儿童研究分析剧本的结构、情节发展、角色关系、场幕等,终以呈现理想的舞台效果,体现了艺术教育中“本质论”的取向。其优点在于传承和展现了儿童音乐剧的本质性艺术价值,丰富了儿童的审美体验。遗憾的是它不能满足儿童的想象创造的欲望,儿童的创编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容易使儿童出现过分依赖老师的现象。

2小学音乐课堂中儿童音乐剧教学的探索

过早固定化的剧本会限制儿童大胆的创造;而没有剧本,儿童的表演又会陷入混乱的局面。通过对拓展式和主题式两种儿童音乐剧教学形式的分析比较,笔者尝试着将两种教学形式进行融合:在保留主题式教学活动优点的基础上,将剧本从事先固定改为由儿童自主创作,以求同时展现课堂儿童音乐剧的“工具”和“本质”价值。经笔者总结,将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儿童音乐剧教学的框架分为确定主题、创编剧本、确定剧本结构和场次、搜集音乐素材、分工排演、综合评价这几个部分。下面以歌曲《小红帽》(人音版二上第六课)为例,详细说明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操作。

2.1确定主题。只要是儿童感兴趣的,或是一个艺术作品、一个想法、一个事件,都可以作为儿童音乐剧创编的素材。本次主题选自音乐教科书。

2.2创编剧本。在熟练掌握歌曲基础上,请儿童根据歌词大意创编故事情节并记录。

2.3确定剧本结构和场次。剧本结构设为“起始、发展、矛盾、斗争、高潮、结局”,一个结构一个场次。起始:小红帽的外婆病了,学校放假了,妈妈答应让小红帽去看外婆,还特地让小红帽带去了外婆最喜欢吃的糕点。发展:小红帽兴高采烈地到了外婆家,却发现病床上的外婆怪怪的;矛盾:小红帽的外婆被大灰狼吃了;斗争:小红帽努力使自己冷静,想法设想誓要救出外婆;高潮:小动物们纷纷帮忙出主意智斗大灰狼;结局:大灰狼被击败,小红帽一家脱险,正义终究还是战胜了邪恶,大伙儿都很高兴。

2.4搜集音乐素材。《小红帽》的主题音乐延用同名歌曲,唱段歌词自行创编。例如高潮情节:小动物们纷纷帮忙出主意智斗大灰狼,这里创编的歌词为:我们一定要打败他,齐心对抗定要打败他。有智慧有胆量,越战越坚强,众人的力量必能打败他!特殊音效及背景音乐、舞蹈音乐等由每个人推荐自己认为合适的,一一播放,全体学生投票选出《森林狂想曲》、《鸟飞》、《长江七号》、《小叮当》、《世纪帝国》等最佳音乐片段。

2.5分工排演。(1)导演:经自荐、民主投票而出,负责排演的统筹调配;(2)舞美道具组:篮子、有色小方块(代表糕点)、头巾,头饰;(3)表演组:小红帽、外婆、妈妈、大灰狼、小动物们;(4)伴唱组、伴奏组、舞蹈组、旁白组、音响调控组;(5)教师:拍摄排演过程。

2.6综合评价。通过观众评论、自我评论、相互评论等各种评论方式,评选“最佳”。课后交流中有儿童描述说自己以前很害怕在公众面前表演,通过这个活动逐渐地挑战、适应,慢慢地面对观众不害怕了,能够很自信的表现自己;另有儿童表示通过亲身参与编排到表演的各项流程,更深入了解、喜爱上了儿童音乐剧……能有这般良好的反响,笔者甚是欣慰。儿童音乐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教育形式,具备了它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教育价值。它激发了儿童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既面向全体儿童又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鼓励儿童自由地进行艺术创造,在做中学、学中做,完全顺应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要求,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深受儿童的喜爱。因此,重视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儿童音乐剧教学是十分有必要更是十分有意义的。

作者:陈敏慧 单位:台州市文华小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儿童音乐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儿童音乐剧;学习兴趣;教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17-02

音乐剧有可以称作舞台剧,这种舞台表演形式是以表演为载体的。这种表演形式可以很好的提高观看着的鉴赏水平,因为这种形式可以让观看者融进情境当中与表演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有小学生的共性就是注意力很难集中,这也是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娥一个问题。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年龄较小,思想还未成熟,行为方式也很容易受到影响,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也很容易被别的事或物转移注意力。多以在音乐课堂上很难让他们保持报读的注意力。此外还有一点就是学生认为学习音乐并不重要,对学习音乐并没有很大兴趣,课堂参与度也比较低。这些不利因素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水平,还会对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一定的阻碍。而想要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并运用儿童音乐剧就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对于在教育中应用音乐剧的意义进行了一些探讨。

1.在教学中的意义

1.1发挥表演才能。表演的天分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而怎样挖掘学生的潜力,把学生的娥表演天分正确的激发出来,就是当前教学的一个重点。特别是在素质教育全面展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各项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教育教学的最新要求。而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学,可以说对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各方面的潜力不断的进行挖掘,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着重进行培养,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很大帮助。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儿童音乐剧,一方面可以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表演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获得成就感,进一步能够更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打造一个坚实的基础来实现小学音乐的教学目标。

1.2激发兴趣。任何学习兴趣都是最大的动力,音乐也不例外,只有对一门课程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才会有欲望进行探索,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学生认识不到学习音乐的重要性就是目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这就造成了学生对学习音乐没有兴趣,课堂参与度也不高,很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应用儿童音乐剧可以让音乐课堂更具活力和生命力,学生的参与可以让他们发现并且感受到活动的乐趣,激起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了音乐兴趣,从而保障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1.3提高鉴赏水平。"噢!苏珊娜"是小学三年级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在进行演唱教学时,将"噢!苏珊娜"的音乐教学和"牛仔舞"的表演教学这两部分内容融合到一起,一方面对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水平有很大帮助,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可以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两部分教学内容的评价,使学生的鉴赏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可以对表演进行主观的评价,教师在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且进行弥补。这种教学方式的长久使用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2.儿童音乐剧的作用

2.1小学初期。小学初期学生的年龄幼小,刚刚接触音乐,所以还是应该以基础知识为主;在培养学生音乐相关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播放一些经典的儿童音乐剧让学生欣赏,通过对音乐剧的欣赏扩宽学生的视野,扩展音乐知识,让学生对音乐剧这种形式具备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打下音乐剧教学的基础。

2.2小学中期。学生在经过了基础知识的教学,音乐剧的欣赏,可以说对音乐剧初步的有了一些了解,同时也具备了基础的音乐知识。这时老师就可以挑选一些经典的合适的音乐剧让学生进行模仿、表达,要注意在分配角色的时候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在音乐剧的挑选上应该选择寓意明了、积极、引人深思并且能够被小学生理解的层次;另外音乐剧也不应该过长,在有限的课时里一些简短的音乐剧更能让学生参与其中,代入感也更强;在一部分学生进行表演时,作为观众的其他学生应该适当的调节课堂气氛,通过这样的表演和观看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小学后期。学生到了小学的后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并且具备了初步的自我认识。老师可以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学生根据古今中外一些著名的故事来创作剧本,设计角色形象,设计台词,合适的音乐,甚至一些舞蹈动作,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排练及演出,通过这样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艺术创作力等等。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成立小组来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以及音乐爱好。在一些活动中也可以让学生通过音乐剧的表演来展示各方面的才艺,并且邀请学生家长来观看欣赏,对于促进学生和家长的交流有很大帮助,推动学生素质的良好发展。

总之,相对于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方式儿童音乐剧的引入有很多的优点,它打破了传统方式的局限性,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积极和主动,并且大大提高了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所以在对小学音乐教育方式进行改进时,应当重视儿童音乐剧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从而很好的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蔡琳娜 . 浅谈音乐剧在小学校园中的运用 [J]. 儿童音乐,2011, (12)

儿童音乐教学范文第6篇

培智学校可通过集体活动课的模式开展自闭症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从节奏入手,进行感知、表达训练;以辅助手段,包括手势、图片等,帮助儿童理解、维持儿童注意、提高儿童兴趣、帮助儿童表达;以音乐和游戏形式,愉悦儿童情绪。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音乐教学;集体活动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载体,音乐活动可被人的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觉、平衡感等多重感觉通道同步接收。对于存在交流交往障碍、情绪行为问题的自闭症儿童来说,通过音乐刺激多重感官,能够调节其情绪情感,改善其感知觉、记忆力、注意力、肢体协调能力,激发其交往意愿,提高其交流能力。我校通过集体活动课的模式开展自闭症儿童音乐教学活动,做了以下三方面的探索。

一、从节奏入手,进行感知、表达训练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感知节奏是人的本能。节奏是各种音乐要素中和人的生理、心理感受最直接关联的部分。开展自闭症儿童节奏训练,通过视、听、触、嗅等感受,以及拍打自己的身体、使用打击乐器、肢体律动等活动,提高自闭症儿童参与的主动性和活动的专注力。

(一)肢体律动感知与表达

节奏感强调儿童对节奏的身体感受,首先通过身体自发动作对节奏有所反应,然后加进相应的舞蹈动作。我们将大轮廓节奏型的身体动作表达作为自闭症儿童感知音乐的自然起点,让他们通过身体中介将内在的感受表达出来。不是采取艺术化的舞蹈动作,去做一些姿势和角度的研究,而是回到最简单的节奏型动作,将感知节奏配合身体律动进行练习,使自闭症儿童在运动中获得对节奏的音响、旋律、符号的体验,逐渐形成节奏的内心感觉,从而感觉稳定节拍。例如,为了更好地感受乐曲的拍子,在课堂中进行简单动作的重复,包括走、跳、跑、身体摇摆、肢体行进、敲击物体、点头、拍手、拍腿、踏脚等。这些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是基本的动作,可以从中得到最明确的节奏感受。分别做了这些动作活动后,再进行这些动作的联合,就可以组合成最基本的舞蹈形式。

(二)通过节奏改善发音

一些自闭症儿童口语表达方面存在发音不清、音节时长不合适等问题。学校结合音乐节奏教学,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我们对节奏中的不同时值给以一个相应的音节发音,运用“小步子多循环”的方法,从单音节到双音节,再到多音节,逐步扩充。经过反复练习,逐渐使自闭症儿童音节符号、发音与相应时值形成关联和记忆,建立稳定的认知联系,提高了学生发音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二、以辅助手段促进交流

自闭症儿童大都口语理解能力差,与他们的交往常常需要“身体语言”的辅助。因此,我们在音乐活动中,尝试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与自闭症儿童交流,例如教师的面部表情、目光、姿势与手势、语言与声音、视觉图片辅助等,以提高交流的实效。

(一)用手势帮助理解,维持注意

利用手势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帮助自闭症儿童感觉和辨别音程的空间距离,使抽象的音高概念具有了一定的形象意义。例如“演奏打击乐”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手势的“暗示”来引导学生活动,两只手高举表示声音变大,学生就大力敲击乐器,两只手落下放于身体前部,表示演奏声音变小,学生就轻轻敲击乐器。运用身体语言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具有了直观形象的意义。在看教师的手势指挥过程中,学生有了注视,目光追随的时间也变长,注意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二)用图片提高兴趣,帮助表达

自闭症儿童的长处是视觉能力较好,对视觉材料往往反应较好。图片可以刺激自闭症儿童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帮助他们有效地表达。例如“库企企”一课中,我们帮助有语言障碍的自闭症儿童学会用视觉材料来表达他们的要求和感情,使用图片来描述音乐故事中的内容,如小花山、小草山、台阶、大门等,再通过教师的指示、点数、语言提示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力。

三、以音乐和游戏愉悦情绪

听音乐和歌唱会在很多方面影响儿童的情绪,可以使儿童镇静,也可以使他们振奋。通过表现不同情绪的音乐,儿童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对自闭症儿童来说,可以消除内心紧张,获得情感的平衡。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歌唱活动,以为他们“铺设直觉体验的道路”为切入点,旨在引导他们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学习。我们将唱歌、动作和语言式的表达紧密相连,选择那些具有反复的特征,并与自闭症儿童节奏性动作相协调,配合旋律结构的歌曲,去音乐化地为他们提供愉快的运动方式,模仿性地学习唱歌。通过唱歌时歌曲旋律进行的方向,让孩子配以合适的身体动作,或通过一些可见的符号,如线段,来帮助记忆旋律进行的高、低、上行、下行,或通过对打击乐器的触觉演奏,感受曲调旋律的音乐美感。

(一)游戏歌曲

游戏歌曲能帮助自闭症儿童获得或提高对定向性、身体各部分、颜色或数字顺序这些非音乐概念的认识。比如《头发、肩膀、膝盖、脚》这首歌曲,从身体某部位名称(如头发)开始,边唱边律动,熟悉曲调和身体部位名称后,以旋律为基础,反复吟唱,将其他身体部位名称作为替换词加进去,学生在“唱与动”的结合中,情绪愉悦,参与度高。

(二)边唱边演奏乐器

打击乐器对自闭症儿童是有吸引力的。可利用他们对音色的自然兴趣,在歌唱歌曲时运用打击乐器伴奏。乐器与歌唱的配合,给自闭症儿童提供视觉和触觉的体验,帮助他们发展对各种不同音色声音的体验,创造原始音调、节奏、声音的想象力。同时,打击乐器的节奏帮助他们提高对拍子的稳定感,从而安抚情绪。

(三)音乐游戏

对于喜欢参加的活动,自闭症儿童会有积极的情绪和其他儿童共同表演,并且容易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例如彩带游戏,两个儿童为一组,每人两手分别共执两根彩带,然后挥舞彩带,随着乐曲做不同动作,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舞蹈。他们或跟随教师的示范,或根据自己的创作,在身体前后、左右挥舞彩带,或者,在空中、从低向高处挥舞彩带。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精神为之振奋、情绪格外饱满。

总之,自闭症儿童音乐教学以其特有的“活”“动”的教学魅力,对自闭症儿童的节奏感知与表达、口语发音矫正、情绪情感的调节、社会往,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宋丽晓 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张莹楠.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儿童多种能力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2]尹爱青,曹理,缪力.外国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儿童音乐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儿童 音乐启蒙 综合教学

音乐在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容易使人接受并产生共鸣。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能增强人的情商、智商,它影响着人们性格的塑造,对情绪的调节和心理的调整有很大的帮助。日本有一句很有名的广告词:“学音乐的孩子不坏”,征服了无数父母的心,从而坚定了让孩子在音乐启蒙中接受情感教育、技能教育的信念。儿童音乐启蒙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也是音乐教师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笔者作为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根据自身多专多能的专业特点,在儿童音乐教学中,首先分析孩子的性格、定力、智商、情商等情况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引导方法,并将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弹奏、歌唱、表演等课程结合教学,将多位教师授课转化为一位教师授课的形式。从实际效果来看:一是大大缩短了家长和幼儿在拜师学艺过程中消耗的时间;二是孩子在一位教师那里就能学到较多门类的知识,不用上这一节课又担心赶不上下一节,这样注意力相对集中,学习氛围也较轻松些;三是孩子常年跟随一位教师,经过不断磨合,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的配合默契度,有时教师的一个眼神、孩子的一个动作,相互间就能心领神会,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能及时做出反应;四是两者长期教与学的过程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把教师当作一个标杆,在心目中早早树立起榜样形象,促使孩子早立目标,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人;五是把各学科结合教学,孩子整体音乐素养同步提高,学科间又相互影响和促进,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教师教得有信心,学生学得很轻松。实践证明,多种学科结合教学要优于单一学科教学,同时教师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自身必须具备全面的艺术修养和很强的专业能力,在专业技能和教学方法上更要高于一般教师,综合教学才能真正实施。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对于孩子来说,一切新鲜的事物,都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心理反应,同样,教师给孩子的第一印象直接决定着两者的沟通是否顺利、孩子是否对教师充满信任感,所以给孩子树立正面形象,让孩子第一堂课就喜欢教师尤其重要。笔者建议如下:(一)教师尽可能保持亲和力,面带微笑,多利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孩子的喜爱,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如摸摸头、蹲下身拥抱孩子;(二)教师和孩子聊天,建立起朋友关系。教师可以先介绍自己,再让孩子做自我介绍,从中可了解孩子的性格、喜好等;(三)给孩子展示教师的成果。如获奖证书、演唱或演奏的录音资料、演出照片等,让孩子对教师认可并能产生崇拜感,也给孩子树立了榜样,增加了信心;(四)把孩子带到钢琴边,让其了解钢琴的基本构造、熟悉钢琴的音色,并让其懂得钢琴乃乐器之王,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学科。

教师要善于抓住与孩子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时机,多交流,尽快地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建立良好的师生和朋友关系,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扫除沟通障碍。

二、教材的选择

儿童音乐教育与其他年龄阶段音乐教育的区别,就在于其要在教育过程中体现生动、活泼、轻松的游戏性,这是由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具有更强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更直观的故事情节性的教材是儿童音乐启蒙的首选教材。它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

(1)给孩子的教本,字体要稍大一些,排列上间隙稍宽些,这样符合孩子的视觉习惯,避免了因视觉疲劳而引起的畏难情绪。(2)教材上多一些有动物、花草等图案的彩色涂鸦,把音乐符号等知识与画画结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样学得更深刻投入,容易记忆。(3)教材的内容难度也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一次学习一个知识点,促进幼儿对音乐能力的有序发展。(4)选择有奖励贴纸的课堂及课后练习本,适时对孩子完成的作业情况予以鼓励和表扬,如大红花贴纸、大拇指贴纸等,使孩子的信心大增,激发其主观能动性。(5)每一个知识点或实操练习都有教师与幼儿相互配合完成的练习环节。在增添趣味性、游戏性的同时,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枯燥,并培养了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6)音乐知识与故事情节相结合,每个知识点配有一篇小故事,帮助孩子形象地记忆。

三、具体实操

(一)培养孩子的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对节奏、节拍的感知、表现能力就是节奏感。好的节奏感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动力,因而培养孩子正确地感受、反应、再现节奏,对提高其音乐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1.让孩子学会听节奏。生活中处处都有乐音,只要善于发现,工作和生活中到处都充满节奏。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会分辨各种声响,并一一举例,培养其用耳朵去探索的能力。比如,家里的闹钟发出滴答滴答有规律的类似前16后8的节奏型;儿童玩具机关枪哒哒哒哒的类似16分音符的节奏型;救护车有规律的咪哆、咪哆类似两个8分音符的节奏型。这些都可以作为启发孩子感受音乐节奏的教案。

2.让孩子朗诵节奏。教师在所要教授的节奏型中,配上孩子比较喜爱的儿歌,每一个字对齐一个节奏型,让孩子上下对齐朗读儿歌,这样也可以训练孩子的节奏感。

比如:×××—︱×××—︱×××—︱×××—︱×××—︱

小老鼠, 上灯台, 偷油吃, 下不来。 喵喵喵,

︱×××—︱×× ×× × ×︱×— — —︱︱

猫来了, 叽里 咕噜 滚 下 来。

可以在朗读的同时配合肢体动作,使学习过程更有趣、更轻松。

3.让孩子击打节奏。学会了聆听和分辨节奏,还要把它运用好,让孩子自己尝试用拍手、跺脚、扭胯等动作来表现节奏型,例如:教师可以先用双手击打一个简单的节奏型,然后让孩子来模仿一遍,随后让孩子先自己打出一个节奏音节,教师再来模仿一遍;教师还可以抓住孩子的双手,注视着对方,慢慢地同时打出各种节奏,当孩子出现不合拍的现象时,不要急于纠正,要再次放慢速度重复配合击打,直到孩子完全能自主打出一段节奏型。

(二)培养孩子的旋律感

旋律是音乐几大要素中最渲染情感的部分,也可以说是反映音乐灵魂的部分。其要求孩子有准确听辨音高和唱出原调旋律的能力,但未经训练的孩子是很难具备这种能力的,只有极少数具有天赋的孩子可以轻松把旋律唱准。

1.运用钢琴弹奏旋律。教师可以在节奏练习之后,紧接着弹奏出一些音符让孩子听辨,可以从单音开始,逐渐到双音、多音,再慢慢过渡到一个乐句和一段旋律。让孩子把听到的一个个音模仿唱出来,这也是我们专业术语中所说的视唱练耳,孩子把听力练好了,必然会对音高有所认识。

2.利用肢体动作与听力结合表现。教师要让孩子明白,从钢琴上直观看到的右手边以上的琴键部分为高声区,在左手边以下的琴键部分为低声区。教师可以边弹奏单个音高,让孩子在模唱的同时,用左右手分别指出音高所处的具体音区位置,还可以利用手臂的举高和放下来代表高音和低音。

3.听觉和视觉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孩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音高,将听觉和视觉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眼中的旋律看得到摸得着,更加形象。比如,弹奏三个不同音高的音符,分别为高音、中音、低音,让孩子画出三个不同水平线的高低顺序。

(三)培养孩子的歌唱技能

歌唱是培养学前儿童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也是一门重要的音乐学科。歌唱对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起到重要的作用。

1.气息和长音结合练习。教师要根据儿童肺活量较小的特点,结合孩子自身情况,设计练声曲,不能一味地采用成人练声曲。笔者建议把音高和气息结合教学,不要单个练习气息,这是因为孩子还不具备这种抽象的理解能力。比如,教师直接让孩子叹气,当找到气往下叹的感觉后,教师每弹一个具体音高,便让其发出相同的音,练习过程中,不断提醒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肚子上而不是嗓子用力,教师边数拍子边让孩子坚持,看声音能持续多长时间,久而久之,无形中锻炼了孩子的气息和肺活量。

2.发声腔体的打开练习。未经过训练的童声大多是紧、尖、细的,孩子们也习惯用喊的方式来歌唱,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调动孩子的歌唱兴奋度,这是因为歌唱是受情绪影响和支配的,情绪低落时,身体的各个器官包括发声器官都处于紧闭的状态,没有得到充分放松和打开,给歌唱过程带来很大的阻力。其次,让孩子练习啃苹果的动作,这样形象的教学语言会使孩子一下子领悟,并主动抬高软腭,让口腔上下及其周围的肌肉都积极运动起来,有助于打开喉咙。

3.小腹的力度练习。气息的支持关系到演唱是否连贯,气吸到哪就要唱到哪,而这个吸气发声的过程要靠小腹周围的力量来控制,腹肌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声音的稳定。教师在给孩子讲解时,可以让孩子坐在琴凳上,身体往后倒,让其感受到腹部有股力量支撑着上半身;还可以让其边用双手推钢琴,同时在发力的那一刻念“嘿”字,使孩子能在某种自然的运动中找到歌唱的力点。比如,让孩子模仿马夫发“吁”的长音,提醒其把嘴唇直接连接腹部下方,力量往下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的腰腹部力量会有所增强。

4.歌唱的共鸣练习。好的童声是清澈明亮、音色自然且上下音区通畅的。教师要避免孩子将声音卡在喉咙里或憋在胸腔里,在训练时,让孩子微笑抬笑肌,保持兴奋的状态,把气息“装”进下腹部,下巴自然往下拉开,感觉和胸腔连接在一起,声音随着自然的气息往里走,喉咙不要往前、往上,而是放下来,避免孩子伸脖子叫喊。注意在过程中不要特意强调孩子的音量大小,让其把注意力放至胸腔以下腰腹肌周围,让孩子想象拉手风琴时音箱朝两边扩张的拉力,以此来启发孩子对共鸣的认识。建议以小声练习为佳,让孩子学会用心感受身体的变化。

(四)培养孩子的演奏技能

在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乐器是一门必修的课程。而钢琴是一个基础性乐器,钢琴的技法练习需要孩子有超人的毅力和敢于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师要尝试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帮助孩子。

1.心态上的调整。首先教师要明白练琴的目的并不是只为了考级,而是通过学琴增强毅力、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不要对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忽略孩子内心的感受。教学过程中要运用轻松的语言,用孩子的眼光来看问题,对反应慢一些的孩子,要更加放慢语速,教师的心要始终保持平静和淡定,否则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也给孩子造成怕弹不好会被教师骂的心理负担,最后导致不愿碰琴。

2.保持看谱演奏。在钢琴初级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过多时间用在调整幼儿的手型上,而忽视了培养孩子看谱演奏的习惯。手型只是为弹奏美妙音乐而服务的,教师如本末倒置,孩子会感到学琴很枯燥和无聊,导致孩子只会在琴上摆手型,而不认识谱子上的音符。所以,要从增强幼儿识谱能力下手,要求其边看谱边唱出音符,当熟悉了谱子后,这时再弹奏出来,就相对容易很多,也保持了孩子学琴的兴趣。

3.速度感和力度感的培养。指尖的力度和控制能力直接影响着全曲的完整性。教师要让孩子多练习1、2、4指的柱式和弦,使其手指快速支撑起来,先分手练习再双手同时弹奏,每一次都要求肩膀放松的同时,把瞬间力量爆发至指尖,同时保持掌关节立起来,手腕放平放松。每堂课都重复练习,渐渐由慢转快,手指的指力就会增强。而手指跑动的速度,要靠哈农练习曲来帮助练习,教师要给孩子选择幼儿版本,每一条哈农不需要太长的音节,从简单的开始练,过程中教师和孩子一起边唱边弹,直至孩子完全找到弹奏哈农的规律,在孩子能够背谱的同时,要求其把注意力放在手指跑动上,由慢到快,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手指的力度和速度都会有很大的进步。

前面提到的教学方法和步骤,可以说在全面培养孩子音乐素养的同时,也让孩子少走了弯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各学科结合运用,培养孩子整体、全面的音乐能力。

总之,儿童音乐的启蒙教育应该是一门生动、活泼、形象化的综合艺术。教育者既要遵循幼儿的自然发展规律,又要遵循音乐教育的特殊规律,培养儿童对音乐的主动倾向性,让幼儿在学习音乐技能的同时,心智、情商等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孔起英.0~6岁少儿艺术教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张念芸.童年的艺术:如何帮助孩子进行美术活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

儿童音乐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感知 启蒙 注意力 记忆特点 思维 想象 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1-066

笔者一直在教育一线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在音乐课堂中,掌握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心理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在教学中,我们要牢牢抓住孩子的内心世界,精心设计教案,因材施教。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和谐的课堂。

一、感知是儿童音乐学习的启蒙

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感知音乐,聆听音乐,用肢体语言去表现音乐,可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爱上音乐课堂。低年级儿童,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任何学习只凭个人兴趣,而这种兴趣随时会发生变化,或者渐渐浓厚,或者渐渐淡化。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激发兴趣从感知开始,所以感知是低年级学生音乐学习的启蒙,它将学生带进音乐的语言中。例如,在教学《玩具进行曲》时,拿出玩具汽车、玩具猫、玩具狗、布娃娃,让孩子给他们排排队,和玩具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播放歌曲以此让学生感知音乐的旋律和音乐的主题,增加了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孩子感到新鲜的同时增加了学习兴趣。

二、注意力的调动与保持

孩子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的,很容易被外界所影响。因此,飞虫或者屋外的任何叫声都很容易分散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在小学低年级学段,关注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是很重要的事情。例如,在教拍皮球》一课时,带领孩子读歌词,唱歌曲,并适时带领孩子一起玩拍球的游戏。游戏可把走神的孩子带回课堂。开展游戏环节或者拍打节奏均可引起孩子的有效注意。在课堂中,教师适当的提醒或动作也能有效地唤回孩子的注意力。

三、尊重低年级孩子的记忆特点

小学低级段的孩子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而且儿童机械记忆的水平较高。低年级儿童记忆歌词是靠反复背诵来实现的,所以在课堂中不能浪费他们的这一能力。例如,在教学《动物说话》这一课时,导入新课后,带着孩子读歌词,读了两遍歌词后,孩子基本就能熟练背诵了。

四、思维与想象是音乐火花

低级段孩子的想象力是发散的。肚子饿时,看见圆形孩子就会幻想这是一个圆饼,会不由自主地流着口水;看见地上的积水,会想象这是一个小池塘,拿出纸片折成纸船放在“小池塘”里划行。音乐课堂上,孩子的思维与想象很活跃,只要教师适当地点拨,孩子就会发挥丰富的想象,使歌曲演绎得更完美。 例如,在教学《我当老师》这一课时,在孩子学会歌曲之后,让他们充分想象,猫咪、小狗、小鸟、小羊学习时会是什么样子呢?孩子很乐于去幻想,并愿意模范这些小动物。经过想象之后,孩子演唱歌曲时更有趣味性、更有表现力了,真正融入了歌曲的情景中。幻想是发展创造的基础。对于小学低年级儿童,老师应该多鼓励孩子幻想,给儿童的幻想创造机会。

五、注重个性的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作为老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使孩子特有的个性得到发展。在音乐课堂中,经常给学生表现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对于比较调皮、表现不好的孩子,更多地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并帮助孩子将闪光点发扬光大。例如,在教学《你早》这一课时,歌词中会出现:大公鸡在朝霞里喔喔叫。这时,就会遇到某个调皮的孩子大声地喔喔叫。这类孩子的个性和自我表现欲非常强烈,他可能希望通过这样的表现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如果这时候训斥他,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这时候,笔者邀请他为大家表演一下大公鸡的叫声,表扬他模仿得真好,感觉大公鸡真的来到我们身边了。同时对他提了一个要求,希望下次能够先举手再回答,这样就更棒了。孩子欣然接受了。在以后的课堂上,每次发言都会举起小手。孩子上课的表现更棒了。这也给其他调皮的孩子带来了正能量,同时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依照低年级儿童的个性特征及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总结经验,就可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儿童音乐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音乐;情景教学;儿童

情景教学的意思就是教师通过创建一种情景,将学生带入到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这种情景应该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共创的情景,这个场景还应该满足能够唤起学生心底的情感和学习的激情。具体而言,小学音乐的情景教学指的是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形象的描述,或者是创建一个和在环境的设置等方面与内容相匹配或者是相似的场景,通过这个具体形象有趣的场景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从而将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彻底的激发出来,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氛围和状态。音乐既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结合歌曲的意境和歌曲的形象创造出一种有趣的音乐情境,从而让儿童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有效的结合到学生年龄特征,可以让儿童更快的进入到音乐意境中来,感染到音乐的情感,准确捕捉到音乐中所表达的意思,进入角色,从而更好更快的学习音乐技能,提高儿童们的音乐素养。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

首先应该依据教学目的来创设出教学情景:众所周知,人类做某一件事都是有目的的,那么。学校的每一门课程都有着独特的教学目标,每一堂课应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要想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就可以通过看这节课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因此,小学教育中必须要结合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来设计音乐情景,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利用图片、短片、讲故事和游戏等多种手法来创设音乐情景,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引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在教歌曲《白龙马》的时候,可以首先拿出猴子、猪和马的图片,然后问知道这是什么吗?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心之后,就将西游记的故事用适合他们年龄段的话语讲出来,然后可以播放一段经典的西游记动画片片段,老师对这个片段进行讲解,从而在一种有趣活跃的气氛中开始新的内容。这种情景教学模式可以在上课的开始就迅速的抓住学生们的目光,从而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在有趣欢乐的情景中去学习和感受音乐,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在创设情景时应该结合实际,充分的考虑目前学校的实际教学条件,不必追求超越实际能力的铺张浪费,可以采用就地取材等方式,来坚持节俭务实的原则。在音乐的情景教学中应该努力的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比如在五线谱的识谱教学中,可以在地上用粉笔画五条线,这样就能将抽象难学的音乐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们理解和接受,还可以充分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就像跳格子一样,在粉笔画成的五线谱上面边唱边跳,这样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的传授和有趣的游戏结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更快的理解和接受,还能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

创设情景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处在一个活泼爱动的年龄,注意力容易分散,一节课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面,所以,如果想让学生认真的学习音乐,就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来创设情景。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抓住了孩子的兴趣,才能达到更高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比如,在欣赏《龟兔赛跑》之前,可以首先发问,哪个同学能够描述出兔子和乌龟的特点呀?大家喜欢兔子多一点还是喜欢乌龟多一点呢?通过这些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然后分析比较运用不同的音高、速度和节奏演奏出来的形象是否相同等。然后,老师将本节课想要表达的内容说出来:小兔子的速度快,所以它的节奏应该是紧凑和短促的,而乌龟的速度较慢,因此它的音乐节奏是宽广的、音区较低、速度较慢。

师生互动达到情景教学的最佳效果:适应新时展需要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要改变传统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老师和学生应该在课堂中互动起来,从而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而音乐教学相对于一般的科目教学,气氛会更加的活泼和开放,所以我们在进行情景设计的时候,可以多考虑一些能活跃课堂气氛的小游戏,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二、情景教学在儿童音乐活动中的作用

创设情景可以使音乐教学生动形象:俄国的著名作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我国的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都在说明同一个道理,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孩子们才能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要不然,学习就会变为沉重的负担。要知道,兴趣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并不是天生的。所以,教师应该激发出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独特有趣的教学情景,然后引导学生们进入情景中感受乐趣等方法来实现。要想有感情的演奏歌曲,首先要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画面和短片等多种形式来给学生们创造一个与歌曲相匹配的意境,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在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时候,可以播放出百花的美姿,然后配上音乐,教师进行讲解,这是富贵的牡丹,这是娇艳的玫瑰,这是清新的茉莉,这是浓香的百合等等,通过这种方法,让同学们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在教歌曲的时候,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入情景激发学生记忆的潜能:歌词的记忆对于年龄很小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如果学生在学习了很长时间之后,还是不能够记熟歌词,就会对音乐课产生一种厌倦和排斥。而形象直观的画面和创编的动作可以迅速的加深同学们对歌词的记忆。所以,可以根据歌词来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情景,让孩子们融入进去,从而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教《大白兔》的时候,老师们可以创立一种类似兔子跳跃的脚步,这样就会吸引孩子们参与到动作中来,这样热情的参与势必会加深孩子们对于歌词的记忆。

深入情景使学生更好的诠释歌曲:如果采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吸引到学生的目光,可以将学生带到创设的情景之中,孩子们就会喜欢上这门课程。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要善用情景将学生带入进去,让学生们可以用心的去感受音乐,感受这种发自内心的声音,从而更好的将其演奏出来。比如,在教贝多芬的《欢乐颂》的时候,应该首先将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向孩子们做个简单的介绍,以他的经历坎坷来让孩子们产生崇敬感,从而理解歌曲的内容;然后老师在演唱的时候应该将感情融入进去,再加上生动的语言进行渲染,学生势必能体会到这首歌曲蕴含的力量。

总之,音乐情景教学在儿童音乐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吸引到孩子的目光,从而引起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玲玉.谈谈音乐课堂中情景教学的重要性[J].科学之友,2009,2(4):121-121

[2]纪佩汝.节奏乐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作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6):33-34

儿童音乐教学范文第10篇

一、游戏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从智力发展的视角上看,游戏可以使儿童更好的接受外部世界所带来的感官,同时对它们进行内部加工处理,从而使儿童的内部认知结构得到提升。因此,游戏对儿童智力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陈鹤琴、陶行知、朱智贤等总结了儿童游戏的实践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吸取各种游戏理论的精华,逐步形成了中国的游戏性教育理论。他们提出,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方式便是游戏,游戏也是适合幼儿成长特点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活动方式。首先,游戏是最具社会性的活动方式。婴儿进入幼儿期的过程中,慢慢渴望参与一些成年人的活动。利用婴幼儿参与游戏的强烈动机,在游戏设计各种环节不断满足他们心理上的各种需要,从而培养发展婴幼儿的各种能力。其次,游戏实现了现实生活与大脑想象的二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再次,游戏是婴幼儿有目的、有意识、主动参与的活动,可以使幼儿获得愉悦的体验。因此,在儿童音乐教育中运用游戏的理念,是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追求。

柯达依音乐教育体系是建立在儿童早期音乐教育基础上的。游戏具有完美的人生价值体验,这种价值体验增加了婴幼儿的社交体验、生活情趣,是帮助儿童规范行为举止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儿童生活态度的营养剂。在柯达依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思想指导下,匈牙利幼儿音乐教育专家精心设计了“体系化的音乐游戏为主的”儿童音乐教材,从而使匈牙利幼儿音乐教育成为国际上的典范。奥尔夫音乐教育同样强调从儿童早期教育出发,注重游戏性的音乐教学方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则是运用体态的律动来激发、培养儿童的音乐才能。儿童音乐教师应将游戏自然的设计到课堂的教学中。由上可见,音乐教育应从儿童熟悉和喜爱的游戏出发,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儿童音乐教学,鼓励儿童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的乐趣。

二、儿童音乐游戏教学的设计

儿童的学习效果是建立在儿童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师在设计儿童音乐游戏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还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根据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爱做游戏,爱听故事的特殊心理,对上课内容进行改编、加工,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增加儿童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

(一)建房子。儿童在学习五线谱之初,容易出现由上至下数线和间的位置。为了改正儿童这一认识误区,我们可以把五线谱比作“小蝌蚪”音符的家,低音谱号和高音谱号是小蝌蚪的家族标志。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们经常玩建房子的游戏,所以他们会很自然的从下向上构建房子,从而更好的学习线间的关系。

(二)call小伙伴。在儿童初始五线谱后,新的问题出现了:小朋友们可以轻松的读出唱名、音名,但他们唱不准音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设计“call小伙伴”的游戏。“call小伙伴”类似过家家,即假设我们的一个好朋友住在一栋楼房里,分别用do、re、mi、fa、sol、la、si来代表小伙伴们住所的名字。如果我们叫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则分别叫他们的代号。这时,教师在此时乘势引导,小朋友们跟着钢琴唱,才能唱准小伙伴们家的名字哦。这样,学生们音高感会自然而然的得到提升。

三、儿童音乐游戏中教师的角色

音乐教师是儿童游戏性音乐教学的关键人物,作为音乐教师,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加小朋友们的音乐游戏,这是实现游戏性音乐教育的关键。音乐教师在设计幼儿音乐游戏时,必须要考虑到自己在音乐游戏过程中对儿童的引导作用,不仅可以推进游戏的进行,也能提升游戏的作用和价值。首先,音乐教师要时刻观察,找到适时介入游戏的的时间点。只有充分观察、足够了解的情况下,才能正确判断儿童音乐游戏的进行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引导。其次,如何融入小朋友们的游戏、如何引导小朋友们更好的进行音乐游戏,也需要根据音乐教师们的观察而定。教师必须在观察的基础上决定是否介入小朋友的音乐游戏,以便适时地引导儿童延伸他们的音乐游戏。

在儿童的音乐世界中,游戏与音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他们这一时期最纯洁的精神产物。只有在音乐游戏中,儿童的音乐学习才能真正摆脱功利主义,使其情感得以充分表达,智慧得以完美释放,个性得以健康发展。因此从儿童的本位出发,将音乐游戏作为音乐教育的手段是音乐教育本真的回归,这一点值得我们目前的音乐教育特别是儿童音乐教育领域的认真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德]康德著.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M].人民出版社,2002.

[2][荷]胡伊青加著.成穷译.人:游戏者[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3]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

上一篇:传统茶道文化范文 下一篇:网络市场监管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