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数字学习范文

时间:2023-07-03 16:20:24

儿童数字学习

儿童数字学习范文第1篇

当代各国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数字能力,今年来,多个研究机构对教育和学习目标做了规划,其核心内容就是公民的数字能力。21世纪技能联盟开发了面向21世纪的学习框架,该框架定义了新时期工作者解决问题必备的几种基本能力:团队合作、判断信息、运用科技等,尤其突出强调“信息能力”[4];墨尔本大学主持的21世纪技能教育与评估项目组从2009年开始,对教育现状进行评估,提出了四种能力包括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工作工具以及生活技能等[5]美国北中地区教育实验室(NCREL)也针对21世纪的学习者,提出了21世纪技能框架,包括数字时代的素养等四个层面。[2]留守儿童的数字能力由以下两方面的内容构成:工具性知识和技能首先是知识工具:留守儿童应该掌握各种数字化工具如:微博、微信、BBS、QQ等,其次应掌握各种数字化多媒体创作工具:学习专题网站创作、数字动画创作、学习资料下载、RSS订阅等。高级知识和技能交流与协作技能:指留守儿童能有效地运用各种交流媒体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与其它学习伙伴交流。信息管理技能: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留守儿童很容易迷航,怎样有效批判地利用所获得的信息是重点。因而留守儿童应掌握分析、处理、评价信息的方法,使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己所用。学习和问题能力:指留守儿童能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能寻找适合的学习机会,懂得运用数字化手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意义参与能力:指留守儿童能融入数字化社会,将数字化学习作为自己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数字化学习与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

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关键在于将学科知识内容进行数字融合,即将先进的数字化手段融入学科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数字化情景,方便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交流。

1.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首先留守儿童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和查找网络中相关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其次留守儿童可以从教育专题或主题网站中获得数字化学习资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2.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首先留守儿童可根据数字化资源所呈现的社会、自然情境观察、思考;并从数字化情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利用情境中的语意关系建构知识,其次留守儿童可从数字化虚拟实验室中观察、操作;培养留守儿童科学分析的态度和方法。

3.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数字化工具是留守儿童学习交流的强大助手,留守儿童可利用微信、QQ、E一mail、BBS,等交流工具与学习伙伴同步或异步交流,培养学生协商、会话、团队合作能力。

4.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工具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习得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而是在学习情境中同化、顺应的过程。留守儿童个可以通过制作网页、ppt等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并通过与其它同学的交流中获得信息,提高交流表达能力。

5.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不仅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在数字化情景中获得知识,而且可以作为学生自我测评和反馈的工具。学生可以通过书写微博,反思自己所学,并通过微信等交流工具与学习伙伴和教师进行交流。

三、留守儿童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

1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在了解湖北地区留守儿童数字化学习状况的基础上,通过给当地留守儿童开设“数字化学习”面授课程、网络课程及提供专题学习网站来提高该地区留守儿童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并针对移动云计算学习平台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方面做初探性研究;构建适合当地留守儿童情况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模式。

2研究方法及思路本研究主要采用调行动研究方法。对本地区留守儿童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下面是具体实施步骤及已完成的阶段实施效果。第一轮行动研究面向湖北地区孝昌县小河乡留守儿童开设“数字化学习”面授、网络课程;提供专题学习网站。针对调查研究中所反映的本地区留守儿童数字化学习能力的不足现象,笔者对数字化课程内容、学习任务、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如图一所示。经过近1年的行动观察反思修改,该针对留守儿童的数字化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调查表明,该地区留守儿童通过该数字化课程学习,转变了学习观念和方式,信息获取、加工能力、协作学习、反思意识能力都有显著提高。课题组在“数字化学习”面授课程同时,“数字化学习”专题学习网站,以辅助留守儿童数字化学习课程的推广,以提高留守儿童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的覆盖面。同时,通过对参见数字化学习的留守儿童发放问卷调查进行同步评估。

以下是第一轮访谈内容:

1.谈谈你对于微信、BBS等交流工具的使用的看法“这些工具很有用,我经常用它们和同学聊天”“我经常登录有关学习的BBS论坛谈有关学习问题”“QQ很有用,我的QQ上加了很多朋友,我有空的时候就会和他们聊天”

2.谈谈你对于视频聊天、网上个性化视频的看法对于视频聊天的喜爱,低年龄阶段的同学表现得更为明显。一位父母在广州经商的留守儿童告诉访谈者“通过QQ视频聊天,我天天都可以和父母见面,聊天很方便”另一位低年级的女童说:“我将我表演的歌舞用DV拍下来,传到56网上,并将网址通过E-Mail方式发给我父母看。”

“上网便宜些,打电话太费钱”。第二轮行动研究如何使处在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享受大城市孩子一样的学习资源是教育界探讨的热点问题。目前传统移动终端受流量的限制,很难满足山区留守儿童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基于移动云计算的学习平台克服了该缺点,为留守儿童便利学习提供了条件,使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学习资源:观看教学公开课,查阅和共享学习资源。课题组使用自主研发的移动云计算平台,在湖北省孝感市大悟乡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中的应用。该移动云计算平台它包括云学习功能、云视频功能、云交流模块、云管理模块和云管理模块等。参与实验留守儿童共100人,使用者在智能手机上安装客户端,进行一段时间的地理课程学习,实验过程中笔者发出移动学习平台使用情况调查问卷40份回收30份,综合分析调查问卷结果,并对使用者进行访谈,笔者了解到留守儿童对云计算移动学习平台总体效果满意,过地理课程的学习有所收获,达到了学习目标。根据调查问卷得出的分析结果如图四、图五所示:你认为移动云计算学习平台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并对15名实验者进行详细访谈,了解留守儿童对该移动云计算平台的真实体验及感受,大部分留守儿童认为移动云学习确实能够带来随时随地灵活自主的学习体验,克服了以往移动学习的上网学习速度慢的缺点有较好学习效果,深受广大留守儿童的欢迎。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

(1)留守儿童可以登录移动云计算学习系统,获取最新的课程视频和文本资源,了解最新的课程教学资源和教程,弥补了留守儿童们家庭学习辅导缺失的现象。

(2)通过云交流提供的微博功能,留守儿童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分享学习资料、心得体会,并通过微博获取学习帮助;此外,位于不同位置,但具有相同学习兴趣爱好、目标的留守儿童通过微博自发分组结合,形成网络社交关系,使留守儿童克服了心理上的孤寂,拥有健全的人际关系网。

(3)通过移动云计算学习系统中的Gmail、相册、协作平台,留守儿童可以将学习资源上传到云端服务器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的父母均可共享访问。

(4)通过日程记录留守儿童的学习轨迹及学习效果,结合微博形成留守儿童的电子档案袋,完成对移动学习效果的评价。日程一方面为留守儿童自评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教师或移动学习管理者提供留守儿童学习目标、兴趣及动机的真实反映,通过日历日程可以反映出留守儿童的每日的学习进度安排、学习内容和效果;微博为留守儿童之间的互评提供依据,留守儿童的学习资料、学习心得和问题求助等信息,均会产生许多互动评价,这些评价信息可以作为留守儿童与教师、留守儿童之间互评的真实依据。下面是留守儿童的访谈内容“我非常喜欢云视频模块,我可以做在院子里观看我手机上的视频课程,我一边看老师视频讲解,一边晒太阳。”“我非常喜欢云交流模块,以前我不会做作业,由于爸爸妈妈不在家,只能问同学,同学也不会,只好问老师,现在我在床上做作业,我不会做得作业就登录云交流模块,去那问其他的人。而且我还跟他们聊天,每天都聊的很晚才睡觉。”“我每天登录云移动系统后,都登录微博,将我的学习体会在上面,而且我每天观看其他同学的信息,我与他们交朋友,聊天,谈我们感兴趣的事。”“我用我的手机拍了很多照片,还有我跳舞的视频,我把它们都放在云存储里,让远在广州打工的爸爸妈妈看。”向湖北省其它地区的留守儿童推广该数字化学习课程及移动云计算平台的实施,并通过问卷调查对实施效果进行同步评估,根据各地方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修改教学,优化教学模式。

3.研究结果图二移动云计算学习平台在留守儿童学习中的效果图三学习者对移动云计算平台各模块的使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行动研究,逐步构建如图六所示的湖北地区留守儿童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模式。四、结语数字化学习是当前教育界探讨的热点话题,留守儿童作为社会边缘的群体,如何提升其数字能力,是当前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内涵、数字化学习与课程整合、留守儿童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等方面对提高湖北地区留守儿童数字化能力进行了研究。

儿童数字学习范文第2篇

【关键词】儿童认知心理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35-01

一、目前儿童应用软件现状与其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儿童逐渐开始广泛大量地接触移动数字化产品,而基于移动数字平台的早教软件产品随着各种手机,ipad等产品的推广也开始进入到中国学龄前儿童的生活。儿童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也在逐渐被大家所注意,而软件界面的设计也在广泛受到大家的关注。

目前国内针对儿童这一特殊用户群体还没有取得足够的认识、对待,众多儿童信息产品不重视交互界面设计,原创性极少[1]。当前儿童多媒体教学系统界面设计中存在界面太过成人化,太多文字,缺少图片形象化,图标按钮没有趣味性缺少美观性,功能缺乏适当提示以及缺少帮助等提示。

二、儿童的认知特点

1.儿童对于图形的认知特点

《周易》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文化向来都很注重事物的象征意义,在界面设计中的图标不但可以表述人们理想化的思维还可以使视觉产生丰富有趣的效果,并通过感性、含蓄的符号暗示用户,启发他们的联想,揭示信息或操作的内容和主题。例如不同的图形之间会有不同的认知顺序。

图1 幼儿掌握12种图形从易到难的顺序

图片来源:幼儿对几何形体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

对于图形的认知,是慢慢由经验累积而成的。心理学家 D.Katz 和 F.L Goodenough 的实验表明:儿童在三岁之前是形状抽象占优势,然后再慢慢转入颜色抽象,以四岁半幼儿为高峰,六岁以后形状抽象又占优势。其他研究也表明,学龄前儿童形象认知发展最早,三岁前儿童已达 100%,三岁以后形象下,颜色抽象比率上升,四岁半颜色抽象达高峰,之后形状抽象比率又逐渐上升,但不显著,直到小学阶段,形状抽象达78%[2]。可见,幼儿形色认知是有年龄特征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三岁前形状抽象占优势,四岁时颜色抽象占优势,六岁是形状抽象占优势[3]。处于学龄前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普遍偏爱有关小动物的故事,以及没有棱角的动画形象。对于他们而言,小白兔、小袋鼠等小动物形象具有善良特征;“圆乎乎”的无棱角形象,更具备安全感。

2.儿童对于色彩的认知特点

根据学龄前儿童颜色辨别能力开发研究结论得知,色相辨认测试正确率以黑色为最高,其次红色,白色,黄色,橙色,咖啡色,回答正确率较高的色相名称均属于生活环境中常见者。幼儿正确辨认颜色是基于其是否能够掌握颜色的名称,而其对于色彩象征的联想能力也以具体事物为多,对于学龄前儿童所认知的颜色多半是基于生活环境中常见的色相名称。

图2 儿童的视知觉在不同年龄段对色彩的喜好

图片来源:韩荣华 《新学习革命》

3.儿童注意力的发展变化

儿童对世界的概念与“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幼儿眼中,凡是能动的东西就是活的,是有生命的。一方面,儿童用“动与不动”来区分物体的“活与不活”[4];另一方面,运动着的事物总能很容易吸引儿童的视线,引起他们的兴趣。这是因为幼儿阶段的认知发展具有以无意注意为主,无意记忆的发展优于有意记忆的特点。3岁左右的儿童特别喜欢看广告。有趣的广告他们可以一动不动的看上10分钟。由此看出,儿童的注意始终具有明确的选择性,他们至接受那些使他们感兴趣的信息。他们具有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思维具体形象等特点。

三、 设计实践

根据上述分析与总结,设计了一款寓教于乐的儿童应用软件。整体风格简洁、大方,界面布局(如图3所示)合理有效,色彩鲜艳饱和度高,互动体验丰富多彩。

图3界面布局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利用软件本身的操作优点,优化了界面布局,使窗口面积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显示更多内容,同时不会因为多窗口的跳动而分散儿童的注意力。主要按钮位置固定不变,力求儿童在操作时更加容易,不必花费精力去记忆活着找寻按钮位置信息。

图4界面色彩搭配方案

用户界面设计中,字符与图底关系的色彩搭配很重要,字符主体色彩的特性决定了视觉传达的效果。根据儿童对色彩喜好的共性特点,配色方案经过多次比较、试验后,最终方案如图4所示,采用了互补的橙色与蓝色,既生动活泼又不显得凌乱,符合儿童的色彩审美心理。

通过研究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儿童注意力的所在,从形状、色彩和注意力上总结了儿童的认知特征,从而在界面设计中从视觉方面能够投儿童所好,让儿童不再因为受到文字符号的限制而无法进入这个世界,把学习变成一个参与的过程,使得寓教于乐的学习发生的更加自然,更加容易。

参考文献:

[1]席晓东.(2007).面向儿童的软件交互界面设计研究.

[2]彭红星,陈燕,肖磊,邹湘军.(2008).面向儿童的用户界面设计与可用性研究.

[3][美]卡洛琳#布鲁墨.(1987).视觉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儿童数字学习范文第3篇

[关键词]虚构情境 问题挑战 好奇心 好胜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1-008

“数字与信息”是苏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和调查活动中了解数字编码现象,了解数字编码中传递的丰富信息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探索数字编码的合理性、唯一性、简洁性等特点,并尝试通过数字编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生活中,用数字编码传递信息的现象处处可见,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很多教师尝试让儿童开展自主学习研究,通过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小组交流、课后探索实践等教学方式,了解身份证号、车牌号、门牌号等编码的特点和规则,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我在执教本课的过程中,将儿童的自主研究性学习与精心预设富有趣味的虚构情境相结合,让儿童在有意义的问题挑战过程中感受用数字编码解决问题的趣味性和重要性,从而产生发自内心的学习需要。

【教学片断】

师:屏幕上这段文字是大家练习纸上的阅读资料。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学生朗读)

师:大家读完了有什么感受?

生1:数字编码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功能也很强大,而且它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不仅能反映很多信息,还能起到保密的作用。

师:你们想不想尝试数字编码呢?

生(齐声):想!

师:在进行数字编码之前你们必须要通过老师的测试――破解以下数字编码。敢接受挑战吗?

生(大声):敢!

师:声音响亮,充满信心!好,请看题目!(出示课件)

生2(犹豫不决):老师,这个编码是怎么编的啊?不知道规则怎么破解呢?

师:你提的问题很好。每一种编码都有一定的编写规则。瞧,这是给你们的提示:“0107表示第一行第七个”,其实,编码的秘密就藏在你们的阅读资料里。猜一猜,0107表示的是――

生3(激动抢答):0107表示第一行第七个字,是“简”字!

师:真棒!请快速查阅资料,破解密码,并填在练习纸上!

生4:老师!我破解好了,你们看,在阅读资料上我把这几个字都圈出来了。

0414是“便”,0619是“准”,0418是“确”,0509是“合”,0807是“理”。合起来就是“简便、准确、合理。”这个密码是告诉我们在编写数字编码的时候不仅要注意简便,还要注意准确和合理。

……

上述教学片断中的虚构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使其产生了积极的学习情绪。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分析,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儿童开展数学认知的心理活动过程,也是与之相辅相伴的儿童数学学习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过程,因此,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促发儿童的学习内驱力,从而让儿童产生内在学习动机至关重要,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奇心、好胜心永远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不二法宝。好奇心是指学习过程中儿童对新奇的情境、事物、活动或数学事实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强烈的好奇心是儿童开展积极主动学习的起点;好胜心则是儿童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产生勇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情绪,强烈的好胜心是儿童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并能克服困难持续开展数学学习的保障。

课内阅读资料围绕数字编码的使用、特点、优势展开,儿童阅读之后自然而然产生了研究数字编码的好奇心,并有了进一步尝试自己编码的学习兴趣,不过接下来的学习任务――“破解密码”,更成功激发了儿童的好胜心。这个虚构情境的趣味性不言而喻,老师出示的一组毫无规律的数字编码居然还暗藏玄机,要想破解密码必须知道编码的规则,而编码的规则又潜伏在先前的阅读材料中。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引导儿童不断接受问题的挑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破解密码”的任务又调动了儿童的积极学习心理,让儿童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情绪和探究欲望,在完成任务中充分认识了数字编码的作用、特点和规则,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儿童数字学习范文第4篇

一、从儿童发展生态系统的角度理解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功能

无论是将资源理解为教师的教学资源还是儿童的学习资源。都只从改善教学效果,增进儿童学习能力的角度来理解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功能,资源的直接作用对象是儿童。而事实上,儿童的发展离不开其生活的整个生态环境,受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儿童发展生态系统的角度来思考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功能,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把握数字化教育资源对儿童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中,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与儿童、家长及教师之间均存在双向的交互作用。也就是说,资源不仅直接作用于儿童的发展,还能够促进生态系统中各主体的发展,包括教师与家长,而这种作用又将积极地影响儿童的发展(如图)。其中,幼儿园教师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主体,是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应当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帮助,以支持教师进一步深入了解儿童、有效设计活动、加强对课程的反思以及增进家园联系,这最终将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以及整个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内涵的理解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它基于我国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通过科学、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指标,反映了国家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合理期望。《指南》的颁布为我们深入理解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更多样化地理解幼儿因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类型

随着《指南》的颁布,将《指南》中提出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高质量教育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幼儿园教师新的工作重点。它要求教师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能够正确理解儿童各年龄段的发展目标。有效观察、记录与评价儿童的学习,并结合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状况开展家园互动。(2)能够结合《纲要》中的教育理念与《指南》中各年龄段儿童具体的发展目标设计、实施课程。(3)能够结合儿童评价结果与课程内容反思结果,努力改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师幼互动质量。教师以上几方面的专业发展都需要相应的教育资源,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支持。因此,对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理解不仅应包括传统的教与学资源,还应包括:(1)与《指南》配套的反映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的资源,让幼儿的学习行为“看得见”。(2)在《纲要》和《指南》指导下,体现过程与内容有效结合的资源,包括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参考性资源。(3)便于教师交流和反思的反映现场教学过程的可视化资源。(4)用于分析幼儿发展水平以及教育效能,有助于评价和反思课程有效性的资源。(5)支持幼儿园文化积淀,反映园本特色的课程资源等。这些有关课程构建、教与学、师幼互动、家园互动、儿童发展评价等与幼儿园教育实际密切关联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幼儿园落实《指南》,促进幼儿园质量提升的有效资源。

(二)幼儿园应作为主体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

一般人们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很难在幼儿园层面进行,这主要是因为大家把数字化教育资源狭隘地等同于那些用于教与学的视听动画等。事实上不尽然,尤其是《指南》颁布后,幼儿园教师能否科学有效地观察与评价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成为能否有效落实《指南》的关键。为提升教师有效观察与评价儿童的能力,把评价与课程有效结合起来,幼儿园可以作为主体建设一系列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比如,教师应依据《指南》指出的各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目标来观察与评价儿童的发展,并根据评价结果反思课程的设置。幼儿园可以借助园本教研,通过让教师撰写并交流儿童的学习故事来分享观察心得,在提高教师观察与评价儿童能力的同时,积累与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有关幼儿学习故事的资源。幼儿的学习故事通常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发生了什么”,可借助文字、图片或视频对儿童的自发游戏、学习活动情景进行真实描述。第二部分是“学习了什么”,即对儿童的学习行为(包括儿童对各领域内容的学习水平及其学习品质)进行解读、评价和回应。第三部分是“接下来的教育策略”。这是对教师接下来该如何进行指导的计划与思考。通过不断的积累、筛选、完善与整理,学习故事的第一部分内容就可以成为生动、直观呈现儿童在五大领域中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资源,第二部分内容则可以成为体现教师如何看待儿童的学习行为、如何适宜地评价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资源,第三部分内容则能成为体现教师如何结合儿童的表现反思当前教育行为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思考与调整的资源。这些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积淀与进一步的合理运用既可以成为园本教研的主题或培养新教师的途径,又可以成为幼儿园文化积淀中很有意义的一个音盼。

由此可见,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形式非常丰富,幼儿园完全可以自行建设,而且这样的资源建设对于幼儿园的意义与价值更大。通过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幼儿园可以巩固园本教研的效果,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最终提高园所整体教育质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缺少提炼、整理与结构化的过程,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可能会迷失在资源的海洋里。将资源的积累变成了资料的堆积,这是幼儿园在教育资源建设中应该避免的误区。那么。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三、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原则

(一)系统性

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管理的角度将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看作一个系统工程,这首先需要园长具有相应的领导力,要在宏观把握幼儿园文化建设和教育质量建设的基础上明确资源建设发展的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应该以系统的思维方式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对资源的类型、资源建设的途径、资源的收集时间、资源的编辑与整理等一系列工作形成明确的规则和程序,并确定相应的保障机制与激励机制。

(二)有意性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有意性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建设资源。一方面,每一次资源收集之后就应该根据系统设计的框架给予一定的编码,即给资源贴上相应的标签,明确资源所反映的内容和作用;另一方面,还应该依据形象性、有效性和便捷性原则对每一个资源进行及时的剪辑与整理。比如,传统的教育案例通常只以文字的形式呈现,教师只能大概了解活动的计划与思路。教学过程录像则可能因为时间过长、无用信息过多等原因,教师不愿意从头到尾细看,而且由于容量较大,在储存和传输方面也存在较多不便。通过文字、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完整教学过程的可视化教案,既能使教师快速、清晰地了解整个教学过程的脉络,又能使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关键性的师幼互动过程加以聚焦,还可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表现以及完成的作品,这样的可视化教案资源建设既反映了资源建设的有意性,又体现了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特色性

幼儿园的办园特色是指幼儿园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某些方面不仅优于其他方面,也优于其他幼儿园的独特品质。个性与特色是一所幼儿园的竞争力之所在,它赋予幼儿园发展以强劲的生命力。幼儿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应该积累传承本园最具特色的教育资源,这也是积淀园所文化的有效方式。事实上,幼儿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不可能面面俱到,特色教育资源的建设可以成为幼儿园办园特色建设的一部分,长期的资源建设将会成为一所幼儿园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教育特征。这样的特色创建能够拓展和丰富幼儿园教育的内涵,有效扩大幼儿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四)持久性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人们的坚持不懈。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意义也体现在过程与结果的有效结合上。一方面,教师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得以更有效地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内化对儿童成长的理解。以及对课程设置适宜性与有效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持久地、来自不同角度的资源积累与建设,能更好地体现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价值。比如,通过对大班幼儿运用户外综合性攀爬设施开展活动所进行的观察积累起来的数字化资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安全、有效、符合户外活动的组织特点等是设计、添置户外综合性攀爬设施的原则。这些通过长期积累形成的案例凸显出更全面、更智慧的信息。

儿童数字学习范文第5篇

[摘要]数字技术与学习困难研究成为近年来学习科学领域关注的新议题.从本质上看,这一议题实际上关注数字社会中个体的社会包容问题。以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边缘群体——侨乡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融合为视角.基于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对新时期侨乡留守儿童正式与非正式学习中的媒介使用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数字媒介环境中侨乡留守儿童弥合数字隔离、实现边缘重生的可能及途径,为学习困难群体的数字融合提供物质可及、使用可及、精神可及、技能可及和政策可及等五个方面的对策,促进数字时代的学习公平与社会公正。

[关键词]学习困难;数字技术;数字融合;边缘重生;使用与满足;侨乡留守儿童

一、引言

学习科学与数字技术的整合与迅速发展.客观上促成了新型学习范式的创新.提升着数字化学习的品质与效果。然而同时.也使得当今年轻一代与他们年长一代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数字化断层。有人形容成是一个巨大的“断点”。这种“双刃剑”效果在数字时代得以放大和聚合.人们逐渐发现.数字技术重新架构的新型社会虽然给个体带来了众多数字机遇.但同时由于性别、年龄、语言和收入水平等因素;出现了一部分人从数字社会中获益较多.而另一些人获益较少的现象.从而形成“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又被称为“势字排斥”(digitalexclusion),从技术一社会范式来看,数字鸿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差距,更是一种社会排斥。数字鸿沟的出现,使得数字化学习有可能达成其反教育目的——加剧数字时代新的教育失衡和社会不公。因此,如何在数字时代确保个体的数字学习福利、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在数字技术与学习困难这一学习科学研究新框架下.以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边缘群体——侨乡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从数字融合的视角.基于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对新时期侨乡留守儿童正式与非正式学习中的媒介使用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数字媒介环境中侨乡留守儿童弥合数字隔离、实现边缘重生的可能及途径.为学习困难群体的数字融合提供对策性依据,促进数字时代的学习公平与社会和谐。

儿童数字学习范文第6篇

关 键 词:儿童 界面设计 设计方法 工业设计

引言

当代,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与计算机相关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多先进的好玩的富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儿童用数字化产品,比如儿童用绘图软件、游戏软件、学习软件、儿童用浏览器等,这些工具和手段极大的促进了儿童的身心发育,但是在儿童用数字化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方面还缺少理论指导,儿童用品成人化现象严重,儿童作为重要而特殊的用户群应当引起设计师的重视。

儿童用户是指年龄在 2~10 岁之间的儿童用户,他们是重要而特殊的用户群。儿童用品应该为儿童的身心发育提供助力,这就要求儿童用数字化产品应当符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满足儿童用户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协调的发展。

1 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

布卢姆认为:如果把17 岁时所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就获得50%的智力,从4—8 岁又能获得30%的智力,而余下的20%智力则在8—17 岁这个时期获得[1]。100年前,神童卡尔?威特的父亲说过:“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威特在9岁那年考取了莱比锡大学,14 岁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6 岁时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在我国也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少年大学生或少年期就成名的特殊人才,这些少年人才与他们的家庭对其实施早期教育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幼儿期儿童大脑发育、发展最迅速。3 岁时儿童的脑重量是出生时的三倍,约1000克左右,相当于成人脑重量的三分之二。6、7 岁时约为1256~1300 克,已接近成人的脑重量(约1500克),神经纤维髓鞘化接近完成,皮层细胞的联系增加,整个皮层的分析综合活动日益完善,兴奋和抑制机能日趋平衡,第二信号系统进一步发展[2]。不过智力的发育有待后续开发,人的智慧不仅仅取决于脑的重量,而主要取决于脑细胞之间的神经联系。大脑是人类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婴幼儿的大脑发展水平为早期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当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引起了教育思想、技术、手段和工具的变化,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儿童用数字化产品(绘图软件、音乐软件、学习软件、游戏软件、浏览器等)具有较强的形象性、生动性、交互性和方便性,深受儿童喜爱,促进了儿童的身心发育,已经成为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帮手。

当代儿童受外部环境影响身心发育早、速度快,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贪玩,对色彩和声音敏感,喜欢尝试,需要伙伴,自尊心强,意识和动作的协调性不够[3]。儿童在不同年龄段身心发育特点和需求有所不同,家长应当注意了解儿童不同时期的身心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儿童的感觉和认知技能,促使儿童身心正常健康的发展。表14列出了2~10岁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发育特点及需求,并提出了引导和培养方式。

2 儿童用数字化产品

儿童用数字化产品主要指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产品,包括儿童用学习软件、绘图软件、游戏软件、浏览软件等软件产品,也包括儿童用手机、电脑、MP3等硬件产品。这些儿童用数字化产品深受儿童喜爱,促进了儿童的身心发育,已经成为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帮手。据李开复讲他的两个女儿是从两岁时就开始接触电脑,并马上喜欢上了鼠标、绘图软件、电脑游戏以及相关的学习软件。

儿童用数字化产品既要在功能性方面满足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开发智力,也要在易用性方面符合儿童的感觉和认知经验,操作方便。这类产品的开发主要是通过设计定位来指导功能设计,通过界面设计来协调任务与操作的关系。当前儿童用数字化产品主要问题是易用性而不是功能性,儿童用数字化产品的界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易用性的优劣。儿童用数字化产品的界面分为硬界面和软界面两类,下文将介绍现有儿童用数字化产品的界面设计。

2.1 儿童用数字化产品的硬界面

(1)鼠标(图1)

功能:电脑的输入设备,人机交互工具。

尺寸:是成人用鼠标的三分之二,符合儿童手掌和手指的尺度。

造型:是儿童喜爱的夸张造型,表面处理精致,非常亮丽。

按键:按键功能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和知识经验。

色彩:对比强烈,鲜艳明亮。

图案:简洁,一般选择儿童喜爱的卡通形象。(2)手机(图2)

功能:通信设备,是与父母、同学交流和联系的工具。

尺寸:是成人用手机的三分之二,符合儿童手掌和手指的尺度。

造型:是儿童喜爱的夸张造型,表面处理精致,非常亮丽。

按键:按键功能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和知识经验。该手机按键的设计很有特色,按键的数目少、可接触面积大,通过加号键、加法运算来实现任意号码的输入,既方便又锻炼了儿童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色彩:对比强烈,鲜艳明亮。

图案:简洁,一般选择儿童喜爱的卡通形象。

2.2 儿童用数字化产品的软界面

(1)绘图软件(图3)

功能:绘画,绘图,着色。电脑绘图是一种互动性的体验,这种体验可以强化儿童的视觉感知,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锻炼眼和手的协调配合能力等等,给儿童提供表现自己视觉感受的平台,满足探索欲望和表现欲望。

布局:简洁明了,主要包括绘图区、菜单、标准工具栏、绘图工具栏、调色板、图案库、图层对话框、导航对话框、画笔笔触对话框。

图标:采用了儿童生活中很熟悉并喜爱的符号,其含义与代表的功能命令一致。

色彩:醒目、鲜艳、明快、活泼。

易用性:操作步骤简单方便。

输入设备:鼠标。

(2)浏览器(图4)

功能:查看并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与网络资源。满足儿童用户了解新事物的好奇心,以及获取知识的求知欲。

布局:简洁明了,主要包括菜单、地址栏、功能区、场景区。

图标:采用儿童熟悉并喜欢的形象符号和抽象符号(文字)的结合,以形象符号为主,形象符号的动作和表情暗喻该图标的功能。

色彩:醒目、鲜艳、明快、活泼。

易用性:操作步骤简单方便。

角色:浏览器的内容采用故事板的形式叙述,选用了儿童熟悉并喜欢的米老鼠卡通形象作为引导,它的行为构成不同的场景内容,这样既能让儿童看懂又能够吸引他们。

输入设备:鼠标。

Holes 浏览器的二级界面如图5、6、7、8。

(3)电脑游戏(图9、10)

功能:“玩”。“玩”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在玩中认识了事物,学会了探索,明白了一些社会规则(比如说商业、交往、服饰等),寓教于玩的游戏能够开发儿童的智力。图9“城镇里的红色小货车”,该游戏中红色的小货车穿行于整个城镇,可以利用它去购买我们需要的食品(冰激凌、油炸饼、水果)和商品(帽子、体恤衫)。该游戏可以帮助儿童认识日常事物,了解社会规则,培养商业意识,寓教于玩。

布局:简洁、清晰、形象化,主要包括游戏名称、场景选择区、红色的小货车。

场景:采用真实的生活场景,场景中的日常事物形象经过了提炼概括,事物形象的形状、色彩、动作和表情符合生活习惯。

色彩:醒目、鲜艳、明快、活泼。

易用性:操作步骤简单方便。

角色:场景任务采用故事板的形式叙述,选用了儿童熟悉并喜欢的卡通形象----小货车作为工具,它的行为构成不同的场景内容,这样既能让儿童看懂又能够吸引他们。

输入设备:鼠标。

(4)学习软件(图11)

功能:使儿童掌握简单的生存和生活技能、基本的计算能力、词汇以及初步的语言交流能力。图11“小拇指系列课堂”学习软件适合三年级学生使用。2~10 岁儿童的智力发育是人生当中发育最快的时期,儿童学习软件要满足儿童的智力发育需求。

布局:简洁、清晰、形象化,主要包括软件名称、提问引导句、任务选择图标。

场景:根据学习内容、儿童的认知规律设计场景,场景中的日常事物形象经过了提炼概括,事物形象的形状、色彩、动作和表情符合生活习惯。

色彩:醒目、鲜艳、明快、活泼。

易用性:操作步骤简单方便。

角色:学习场景中选择了可爱的小动物的卡通形象作为儿童的学习伙伴---小狗、小兔、狐狸、小鸭,这样可以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不感到厌倦。

输入设备:鼠标。

“小拇指系列课堂”的二级页面如图 12、13、14、15。

参考表2(儿童用数字化产品的界面设计方法及要求)归纳出儿童用数字化产品的界面设计原则与方法,同时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其需求说明这些原则的合理性。

(1)互动

儿童用数字化产品的界面应该有良好的互动性,响应敏捷迅速。这一点在绘图软件、浏览器软件、游戏软件、学习软件上均有体现。儿童好奇心强,爱动,喜欢参与体验,互动性是儿童用数字化产品的基本要求。

(2)易用

儿童用数字化产品的界面要便于理解,操作步骤简单方便。这一点在绘图软件、浏览器软件、游戏软件、学习软件上均有体现。儿童的行动过程由生到熟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探索、发现、体验、记忆,第二个阶段是目的、计划、执行、评价。儿童用数字化产品应当便于理解、探索、发现、体验、记忆和操作。

(3)合理布局

儿童用数字化产品的界面布局要简洁、清晰、形象化。这一点在绘图软件、浏览器软件、游戏软件、学习软件上均有体现。儿童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少,信息的接受量少,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要求儿童用数字化产品的界面布局要简洁、清晰、形象化。

(4)图标形象化

儿童用数字化产品的界面要采用儿童熟悉并喜爱的符号,图标的动作和表情暗喻出它代表的功能。这一点在绘图软件、浏览器软件、游戏软件、学习软件上均有体现。儿童的内部认知符号是他们喜爱并熟悉的形象事物,如果把这些符号作为功能图标,很容易被儿童理解并接受。

(5)按钮就近

2~4 岁儿童用数字化产品的界面按钮最好采用手指触摸屏幕的交互方式,以实现看、行的一致性,锻炼儿童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5 岁以上的儿童用数字化产品既可以采用鼠标点按的方式,使动作更精细,也可以采用手指触摸屏幕的交互方式。2~4 岁儿童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不够,思维方式直接,应当采用看、行一致的动作方式。5 岁以上的儿童动作的协调性较好,能够发现简单的联系,可以采用间接的方式控制物体的运动。

(6)色彩醒目

采用比较醒目、鲜艳、明快、活泼的颜色。这一点在绘图软件、浏览器软件、游戏软件、学习软件上均有体现。儿童喜欢醒目、鲜艳、明快、活泼的颜色。

(7)有角色

儿童用品的界面应当有一个角色,并且应当选用儿童喜爱的形象,角色代表的对象可以是儿童本人、儿童的指挥对象、教师、朋友、家长等等。这一点在浏览器软件、游戏软件、学习软件上均有体现。儿童需要伙伴,注意力容易分散。

(8)讲故事

场景中的表述或转换应当采用故事板的形式进行。这一点在浏览器软件、游戏软件、学习软件上均有体现。儿童的思维形式主要还是形象思维,不能够进行联系式的推理,因此讲故事的方式才是能够被儿童理解的方式。

5 小结

依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其需求,参考优秀的儿童用数字化产品界面,归纳出八条儿童用数字化产品的界面设计原则与方法,分别是互动、易用、合理布局、图标形象化、按钮就近、色彩醒目、有角色和讲故事。

中图分类号:TB472

参考文献

[1] 布卢姆.所有儿童都要学习〔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11~21

儿童数字学习范文第7篇

一、前提――理解数字含义

数学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概括、抽象,比如3朵小花、3个苹果都可以用数字3来表示。儿童数的概念的形成是在对日常事物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提升得来的。因此儿童在书写数字之前,需要感知物体的数量关系,真正了解数字的含义。如果他们不解其意的话,就仅仅只是对数字外形的机械模仿而已。

理解数字含义,正确做到按物点数、按数取物,是儿童书写数字的基础。《小蛇迪茂德》强调儿童对数字符号的真正理解,始终将数字的书写与儿童理解、运用数字的能力结合在一起。为了让儿童更好地了解数字所代表的具体含义,这本书鼓励儿童在练习书写数字前,先尝试点数练习册上糖果的数量、手指的个数和骰子的点数,以感知数字的具体意义。为了巩固对数量关系的认识,这本书还让儿童通过连线或涂色的方式,感知数字与相同数量物体的对应关系。

二、基础――识别数字外形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对物体的认识往往需要借助于直观具体的材料。阿拉伯数字是一种抽象符号,儿童对符号的认知晚于对日常生活中事物的认知。我国教儿童认识数字的普遍方法是将数字与具体实物联系在一起,使儿童记住数字的外形特点,如儿歌:“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一只小耳朵,4像小旗迎风飘……”

《小蛇迪茂德》则通过找数字涂色的方法提高儿童对数字的识别能力,使儿童记住数字的外形特征。在正式书写每一个数字前,儿童要在两幅含有众多不同数字的黑白图案中找出指定的数字,在含有指定数字的区域涂上颜色,使原本杂乱的图案呈现出一个物体的形状,如小蛇、花朵、蛋糕等,给孩子带来惊喜。下面两幅图片显示的是同一种物体,但难度会显著提升,可以进一步锻炼儿童辨别数字的能力。当儿童在涂色时能从杂乱的数字区域中辨别出指定数字时,说明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该数字的外形特征。

三、关键――掌握书写笔顺

儿童在书写数字时,经常会出现笔顺颠倒或是转移数字方位的现象,如把“3”写成“ε”,把“8”写成“∞”,或是干脆在写“8”时画两个圆圈。为了使儿童记住数字笔顺,教师往往反复示范,手把手地教,甚至利用“日字格”让儿童进行强化练习。但儿童对空间方位的认知有先有后,有的甚至上小学时依然分不清上下左右,所以看似简单的笔顺学习对他们来说困难重重。

《小蛇迪茂德》将数字笔顺的书写蕴含在小蛇迪茂德在花园中的奇遇故事中,通过它在花园里散步时遇到的事物和它移动的轨迹,阐释数字书写的笔顺。这种创设故事情境和呈现各种可爱动物形象的方式,使儿童将数字书写的笔顺与小蛇移动的轨迹联系在一起,寓教于乐,取代了枯燥抽象的笔顺记忆法。

四、提升――练习运笔能力

为了提高儿童书写数字的规范性、美观性,我国幼儿园普遍让儿童使用“日字格”来练习。教师要求儿童在书写数字时,从左到右、一笔一画、一个一个、一行一行地写,不涂抹,不潦草,保持页面整洁。但儿童初写数字时用力不均,缺乏技巧性,手腕转动僵硬,即便知道数字的书写笔顺,也存在运笔困难的现象,导致写出来的数字歪歪扭扭。

儿童书写水平的发展还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有的儿童即使通过反复强化训练,也要反复地书写同一个数字许多页才能运笔自如。但这种迫于成人命令、在狭小“日字格”里的单调机械的训练方法,消磨了儿童对书写的兴趣,增加了他们对数学的紧张和恐惧感,久而久之将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儿童热爱游戏,游戏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儿童的学习应该由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游戏构成。《小蛇迪茂德》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练习运笔。其中“0”的书写,是让儿童通过画太阳、圈小动物、画蛇洞等方式学会画圈;在书写“1”时,书中提供了一排小房子,让儿童通过画梁、柱、墙等方式练习横、竖的书写;在书写“2”时,书中提供了一幅海面上漂浮着小帆船的情景图,让儿童通过画波浪线练习运笔;在书写“3”时,书中提供了有蝴蝶、云彩、花朵的场景图,让儿童在绘画中练习运笔……这样的练习运笔方式,使有趣的游戏绘画代替了“日字格”的单调枯燥练习,让儿童在游戏中达到了“在乐中写、在写中乐”的学习效果。

五、巩固――支架教学循序渐进

儿童学习书写数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成人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可以适当引导他们发展,但不可急功近利,否则会适得其反。教师应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耐心等待他们书写数字时机的到来。但我国的部分幼儿园,在中班甚至小班就开始教儿童书写数字了。这一阶段儿童的手部小肌肉群尚未发育健全,此种拔苗助长的短视教学行为将影响儿童的书写姿势、握笔方式。一旦儿童开始书写数字,有些教师又希望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地达到教学效果,他们通过利用“日字格”进行大量的机械性强化练习来提高儿童的书写水平,这样欲速则不达,给很多儿童带来学习压力,还影响了这些儿童对数学的兴趣爱好。

儿童数字学习范文第8篇

【关键词】儿童;数学学习;个别差异;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数学教育在21世纪之初就显示出了其蓬勃的发展势头。随着我国课改的逐步深入,参照世界先进教育理念的发展方向。在儿童数学学习过程中,了解儿童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对待不同的学生,在当今数学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一、儿童数学学习的个别差异

(一)学习水平差异

数学学习在儿童的学习生涯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由于学校教学条件,家庭环境氛围以及自身智力差异等因素,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呈现出了较大的水平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数字概念的理解;对数学符号的运用;运算能力的强弱等。经研究证明,某些3--4岁的儿童数字概念很强,有些可以超过一二年级的水平,而这种学习水平差异与年龄的增长呈正比。在对数学符号的理解方面,儿童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如对1+1=2的理解,可以从外部添加一样东西组成两样东西来表明儿童对于“+”的理解。儿童性别也对其学习数学的水平有一定影响。女生在学习中比男生更容易与老师形成良好的关系,并在态度上更为积极,认真,但女生的数字理解能力,运算能力比男生略弱。

(二)学习风格差异

学习风格主要是指儿童在一定时期内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外在认知、个。儿童在学习中很容易养成自身学习习惯和偏好。学习风格不同,偏好不同,儿童对于数字信息的处理能力、组织能力和记忆能力也不同。有些儿童在数学学习中较为耐心,细心,容易分辨数字符号等,能避免出现错误。相反,有些儿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窗外的汽车声、桌上摆放的小物件等,这就为儿童数学学习造成了一定阻碍。另外,有些儿童对数字不敏感,接受抽象思维的反应较慢,需要通过各种具体的形象的方式才能理解某些数学概念。自身个性特征也会影响儿童数学学习。个性外向的善于与他人讨论研究结果,个性内向的往往偏向于独立思考,不好意思向他人询问。

(三)学习情感差异

儿童对数学本身的情感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条件。很多儿童在早期学习中受到了同学嘲笑或是老师的冷淡态度,对数学学习抱有很强的抵触情绪,认为自己在智力上不如他人。这样的学习情感很难使儿童树立信心,加强和老师同学的互动交流。另外,由于数学学习难度的加深,儿童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容易随年级的增加而下降。

二、个性化数学教育的实施措施

个性化数学教育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并不长,因此,还有很多需要在实践中得以改正和发展的地方。本文重点提出三个个性化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措施,使儿童能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同时也有利于优秀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开展。

(一)完善教育、组织体制

个性化数学教育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各个学校,各个班级中,因此要不断完善教育体制。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需要保持一定的小班化教学,学生人数不宜过多。但这样的要求在我国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下,实施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应该在发达地区先实施试点,逐步向欠发达地区推进实施。只有实施小班化,才能保证教师对儿童学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抓住不同儿童的特点,实现真正的个性化。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数学作为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具有从具体到抽象转化的思维。儿童对于数学学习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单一的,普通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儿童长期集中注意力,并完成思考运算过程。因此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很有必要。对于数字概念和运算,如果为儿童提供具体的实际的教学模具,再逐渐向图像、符号等方面转化。另外,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儿童创造出全面的立体的数学学习环境,充分调动眼、手、耳等多个身体器官,使儿童掌握抽象概念,发现数学规律。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儿童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儿童数字辨识能力。

(三)教师与儿童的全面互动

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深入领会课改要求,充分了解并认识个性化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因材施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儿童正处在性格形成的过程中,思维及行为模式都不会完全相同。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与儿童全面互动,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受到老师重视,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仅靠老师一人互动还不全面,还应在儿童数学学习中贯穿多种学习形式。另外,由于每个儿童数学学习水平的不同,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习方面较困难的儿童,分析儿童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所在。如:有些儿童手指比出的数字与口头说出的数字不一致,出现了口头念慢的情况,教师应当放慢数数速度,引导儿童把一个数字数清楚比清楚后再进行下一个。

三、总结

在充分研究儿童数学学习个别差异和对个性化数学教育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到儿童的差异,找到针对不同学习水平,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学习情感的儿童的学习方法,做到体制上个性化、教学方法个性化、教学主体个性化,从根本上践行我国课改方案要求和世界先进的教育发展理念。与此同时,使儿童的数学学习得到有效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儿童数字学习范文第9篇

这篇文章主要就是来谈谈幼儿在认识数字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仅供大家参考,并且可以做到慢慢的完善。

一、把学龄前儿童的识记顺序挖掘出来

在基础心理学里记忆可以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识记水平总的来说都偏低,所以幼儿基本属于无意记忆,幼儿的识记属于直观和形象的识记,对于感兴趣的事物都可以很容易的把它记住。幼儿在识记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多,有的时候专门记记不住,相反的不经意时候反而能记住,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都不长,一般的来说,也就十几分钟左右。学龄前儿童的智力活跃的越是积极主动,他们的识记能力就越是可以完全的发挥出来,理解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所以我们在教育学龄前儿童的教学过程中要激励学龄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调动幼儿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激励学龄前儿童的优势,激发学习兴趣

1.借助多媒体教学来增加学龄前儿童的兴趣。

随着多媒体信息的风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多媒体也随着发展进入到我们的课堂中,多媒体作为一个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把深奥的知识简单的再显现出来,而且他的活泼性和形象性都很适合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认知规律,把数字的读和字的形结合起来,可以把数字信息从各个不同渠道中进入到学生的大脑里,给学生留下了很难遗忘的记忆,把容易混淆的数字再做比较。

例1>:把6和9、5和2等一些数字结合起来再进行比较,将数字涂上不同的颜色来区别,效果很容易看见,把数字用显示屏放给幼儿观察,给了学生一种美感,也可以利用生活中模型数字来增强幼儿的记忆。

例2>:2像一只小鸡、3像人的耳朵。再用多媒体给幼儿进行教学数字时,可以非常生动的把字母的象形模样展现出来。不仅这样,多媒体还可以把数字正确的读音清晰准确的读出来,还有数字的读法用我们发音器官的哪个部位,多媒体都可以把发音口型清晰的展示出来,气流的方向可以让学龄前看的清楚,提高了学生的模仿力,增强了学龄前儿童对学好数字的信心和勇气。

2.示范挂图,刺激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画图对于学龄前来说,是提高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手段,数学教学画图字体比一般的大,给幼儿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和静感,数学教学画图的图文可以给学龄前在识字的过程中创造一种无形的想象感。幼儿在认识5的时候,老师在旁边放把秤钩,告诉学生5长得像一把秤钩,给学生形成一种曲线上和直线上的美感,学生自然兴致勃勃。

三、读和写互相结合,增强学龄前儿童认识数字的效率

在现如今科技时代,幼儿对智能产品和多媒体都具有超强吸引力。多媒体课件上观察发音技巧和发音部位,发音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发音的器官和发音气流的方向,在播放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可以一边按下暂停键,和学生一起读,为了可以把音读准,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听,再抽查学生站起来读,所有幼儿听听发音的对错,进行反复练习,直到幼儿能把音读准为止,在短时间可能不容易做到,可以隔一段时间后再读以前学过的数字,也能把数字做成一些卡片的样子,再进行数字抽读,解决重复同一种方式的单一疲劳感,学龄前对数字是有突破性的发展。另外,数学数字的书写,有的老师可能会这样做,在教学龄前儿童写后,再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把数字再写一遍,学生可能当时学会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忘得干干净净的。我在数字书写这门教学过程中会注意两点,必须要用米字格书写,严格按照数字分布的位置进行书写,当儿童都学会以后,第一次家庭作业米字格前面写上八次及以上,然后在巩固课堂的书写效果,隔了一段时间以后,再把上一次的作业系统性的写几遍,期末考试的时候再全面的复习几遍,学生就可以完全记住了。根据学龄前儿童心理学的规律,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的效果会更好。

四、体会生活,增加学龄前儿童对数字的敏感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幼儿老师在进行认识数字时,为了可以方便学生的理解,可以从幼儿的的生活生中去寻找教学素材。比如:我在教学数字1,1像一根棍子,幼儿们看了以后心领神会,非常的形似,接着我就拿了一个苹果放在桌子上与其进行对比,然后再加上几个苹果,让学生接着数,慢慢的苹果越来越多,加法的概念也就在学生的心里扎根了,我把几个苹果放在一起,然后拿走赘觯儿童可以知道是总的减去拿走的,儿童可以深刻的理解加减法。学生们理解,可以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以及把数学能力增强。

除了贴近生活,幼儿也可以通过学儿歌来减少学龄前儿童的记忆负担,儿歌都很受孩子们的欢喜,因为儿童便于读和唱,更重要的还方便幼儿的记忆,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还增加了教学的效果。

总之,认识数字是学龄前儿童学习数学的第一道门槛,只有数字的基本功扎实了,才可以为以后的数学教学打下厚实的基础,我们要立足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认知规律,数学教学一定可以取得实质性的冲破。

儿童数字学习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棋盘游戏 数学能力 数知识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国外的经验表明,棋类游戏帮助促进幼儿数能力的发展,许多研究都探讨了幼儿下棋与数学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不同经济地位家庭幼儿的研究显示,幼儿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上所存在的差异,可能与不同家庭中非正式数学学习如棋类游戏经验差异有关。而一些团体如数字世界(Number Worlds)等正是通过棋类游戏对处境不利的孩子进行指导性干预,并且在促进幼儿早期数学知识的习得方面效果显著(Ramani,Siegler,2008)。Robert S. Siegler 和Geetha B. Ramani(2008)指出来自低收入家庭背景孩子的数学知识在进入学校前就落后于中等收入家庭的同龄孩子。这种差距可能反映了不同的非正式数学活动的早期经验,如数字棋类游戏。

研究表明来自低收入家庭学龄前儿童的数值大小知识落后于富裕家庭背景同龄儿童。玩一个简单的数值棋盘游戏4次,每次15分钟可消除数字估计能力的差异。替换数字颜色这种游戏没有这种作用。因此,数字棋盘游戏为减少贫困孩子与富裕孩子入学时数学知识的差距提供了一种经济的方式。数字表征发展的理论分析表明,线性数字棋类游戏能够增强学龄前儿童的数学知识和获取新数学知识的能力。当玩线性棋类游戏而不是圆形时,数字大小知识的影响作用被预测,归因于线性板与心理需求表征之间的更多直接映射。棋盘游戏个体之间的差异和社会经济团体经验形成早期数学知识的差异,不仅验证了线性的棋盘游戏对线性表征的建立有重要作用,也验证了是否是重要的数字大小的线性表征是否增强异常数学问题学习。(Robert S. Siegler,Geetha B. Ramani,2009)。Geetha B. Ramani 与Robert S. Siegler(2008)指出数字表征发展的理论分析表明,线性数字棋类游戏可以增强儿童的数学能力。基于此预测,玩此类游戏大约1小时能提升低收入学龄前儿童(5.4岁)在4种不同的数学任务中的熟练程度:数字大小的比较,数字线估计,数数和数字识别。9周后,玩同样的游戏,除了颜色面积不同而不是数字,没有任何改进措施。也正如预测的那样,家庭玩棋盘游戏的经验与数学能力呈现正相关数量。因此,低收入家庭儿童玩棋盘游戏可能增加他们入学时的数学知识。数字大小与动觉、听觉、视觉空间和时间信号之间的线性关系为数字大小的数字线表征提供了一个广泛具体的基础和多样的模型。这种繁荣的多种感觉的信号有助于在婴儿期学习数字关系(Jordan, Suanda, Brannon, 2008)。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线性数字棋盘游戏提供了心理数字的物理实现,已被假设成为相关数字理解的中央概念模型(Case,Okamoto, 1996)。线性棋盘游戏也为儿童提供数数与数字识别的实践练习,从而提高基本技能。棋盘游戏的益处可能存在差异的一个原因可能来源于来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孩子的数学能力的差距,来自他们进入学前班和托儿所所参加的非正式活动的类型和频率之间的差异。正如前面所讨论的,日常的,非正式的活动,比如棋盘游戏为儿童提供广泛的数字信息和实验装置可以有效地促进数学能力。这些非正式的活动和游戏也会建立早期的数学发展家庭环境中Saxe, 2004)。Siegler 和 Ramani (2009)另一个重大发现是学龄前儿童玩线性棋盘游戏时间越早,比其他同样的其他两个条件中所学随后的实践练习和反馈的问题中学到越多。被用来预测逻辑能力,棋盘游戏会产生认知表征,通过数值范围维持相等的间距,这将有助于在不同的问题中解决数学问题。

Geetha B. Ramani,与Robert S. Siegler(2011)指出除了梯子和滑道意外的棋盘游戏还为孩子们提供有用的信号计算数字大小和数数的练习。例如,在许多棋类游戏中,孩子们掷骰子,将点转化为一个数字,和用这个数字来确定他们移动的标记有多远。这允许他们将数字与他们移动的标记联系起来,他们制造不同移动的数字,他们听到与说出的数字的数量和移动带数字的标记到正方形的时间。棋盘游戏允许孩子提取相同的关联点。Jordan,Suanda, Brannon(2008)指出数字大小与动觉,听觉、视觉空间和时间信号之间的线性关系为数字大小的数字线表征提供了一个广泛具体的基础和多样的模型。这种繁荣的多种感觉的信号有助于在婴儿期学习数字关系。

在棋类游戏与玩具对儿童数学能力发展影响研究的规则中,Robert S. Siegler和Geetha B. Ramani(2009)发现棋盘游戏提供了心理数字线的物理实现,事实的假设,Dehaene,和其他研究者提出大致的数值运算和特别是数值大小理解的中央概念模型(e.g., Case & Okamoto, 1996; Dehaene, 1997)。线性棋盘游戏也提升了儿童数数实践和数字识别能力,至少儿童可以命名移动的方块(如从“5”开始后会说出“6”“7”和旋转的“2”。)因此,此类游戏会提高计算和数字识别技能,以及性能的任务需要理解的数值大小。棋盘游戏为数字的顺序和数量的大小提供多个信号。正方形上的数字越大越大:(1)孩子发起的不连续运动的数字表征就会越多,(2)孩子所说数字命名的数量越多,(3)孩子听到数字命名的数量越多,(4)移动标记的距离越远,(5)标记的终点越远,(6),自从游戏开始大量的时间已经过去。数值大小和动觉、听觉、视觉空间,和时间信号之间的线性关系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基础,综合,为数值大小线性表征提供了基础(Robert S. Siegler和Geetha B. Ramani,2009)。最近的研究表明了改善低收入家庭学龄前儿童的数学知识分析的有效性(Ramani & Siegler, 2008; Siegler & Ramani, 2008)。玩线性数字棋盘游戏,正方形编号从1最左边到10的右边四次,每次15-20分钟,能够预测学龄前儿童的能力在四个数学任务的熟练度的改进:数字大小的比较,数字线的估计,数数和数字识别。

总结:

棋盘游戏对儿童数学能力的提升有重要影响,二年级的孩子,玩棋盘游戏,纸牌游戏,在家根据食谱做烹饪等频率与儿童数学能力呈正相关(LeFevre et al., 2009)。进入学校之前儿童从事其他类型的非正式学习活动与学业成就的长期影响呈正相关。3 - 4岁参加非正式学习活动儿童父母报告显示,作诗、唱歌,以及提供字母和数字直接指令等活动,能预测10岁儿童的数学成绩(Melhuish et al., 2008)。

项目来源:(1)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区角玩具的交互式设计研究与开发实践》,(项目编号:583),(2)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三维智力结构模型的学前儿童玩具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3C1071) 。

参考文献

[1] Siegler, R. S., & Ramani, G. B. (2008). Playing linear numerical board games promotes low-income children's numerical development. Developmental Science, 11,655?661.

[2] Siegler, R. S., & Ramani, G. B. (2009). Playing linear number board games-but not circular ones-improves low-income preschoolers' numerical understanding.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1, 545?560.

[3] Siegler, R. S. & Thompson, C. A. (2010). A microgenetic study of preschoolers' learning from numerical board games. Manuscript in preparation.

[4] Siegler,& Ramani, G. B. (in press). Playing board games promotes low-income children’s numerical development.Developmental Science.

上一篇:网络接入技术范文 下一篇:传统法治文化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