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演讲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04 07:31:33

初中演讲材料

初中演讲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兴趣 动机 英语

中学英语是中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中学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要想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应该从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出发,积极的引导和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很好的学习动机,就有学习动力。初中学生因为是刚学英语,有很强的好奇心,许多学生都能主动去学习英语。但好景不长,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许多学生就会失去学习信心。所以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显得非常重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农村学习英语基础比较差,对上大学基本都不抱大的希望,在他们看来学习英语没有什么用处,就不能主动的去学习英语。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就要帮助学生理解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外语,在现代化的今天,不懂英语就是新的文盲。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来组织开展活动,如讲故事,看短片以及丰富多彩的英语角等方式,都有助于启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农村中学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不好,对学习英语也就兴趣不大,要引导学生学好英语,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进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要鼓励学生去克服学习困难,还要通过对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英语演讲、英语小话剧表演、讲故事,用学习中的模范人物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等多种形式去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一个学生,从初一下学期就开始害怕学习英语,对学习英语不单没有兴趣,还害怕英语学习。一到上英语课就害怕。通过几次参加英语话剧表演,慢慢的喜欢上英语。每天早上都要看课表,看有没有英语课,学习成绩很快又了提高。

三、利用原有动机的转化

在具体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发掘学生在其他学科方面表现出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各种教学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音乐课上唱英语歌,在信息课上制作有关英语的Flas,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做中学。例如在学习 “Body Language”的泛读材料时,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如学生英语剧表演,通过英语话剧的表演,帮助学生了解到如何通过肢体语言去帮助表达自己的意思。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演讲主要用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相结合,通过演讲,学生会对演讲过程中演讲者和听众常使用的eye contact, facial expression, gesture等肢体语言就会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的由对原有的好奇转化为学习动机。

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初中英语新课程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这就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四、注意归因取向,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习过程的成功和失败,都有其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农村学生虽然英语基础差,但只要去努力也可以学好英语。但有许多学生把学不好英语都归结为英语学习难度大,不从自己的自身去寻找原因,结果就会出现学习英语难的情绪,没有学习信心。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归因,引导学生自觉的去克服困难。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既要教育学生看到学习的外部困难,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鼓励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勇气和信息。主要教育学生从四个方面去认识。

1. 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制定切实的学习目标;

2. 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帮助达到目标,学生以此来控制自已;

3. 改变自己的归因倾向,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的失败是自己缺乏努力,而不是没有能力,帮助 学生树立学习信息。明白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4. 要求学生及时总结和反馈,不断的总结经验,照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学习计划,以便及时修正弥补。

初中演讲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中学作文教学;新课标;情感

2008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试卷的作文有两个题目,一个是材料作文,中心是团结与合作,一个是命题作文《那个故事的主角就是我》。考生可以从身边小事写起,也可以从文学素材入手,材料作文还可以联系时事写四川5・12震灾。从2008高考和中招阅卷经验来看,初中作文教学有几点问题值得注意。

一、学生写作应强化基本功

在众多的试卷中,很多都存在书写潦草,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错别字满篇、标点符号混乱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正视,也将影响到考生将来长远的发展。

一些考生作文用语幼稚,叙述功底差。在《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中,很多考生总是在磕磕巴巴地讲自己演讲比赛获得成功、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与作文评分标准中“文从字顺,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好”的基本要求相去甚远,更不用提“语言有特色”的加分项了。

写作是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达意,写作过程中的选材、谋篇、布局、立意无一不是个体的主观行为,应该呈现出个体的差异与色彩。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考场作文中虽然做不到“立意新颖、深刻”,“构思巧妙”,但至少不能在作文中只是平铺直叙,甚至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般的流水账。

这些都应该引起从事初中教学的同行的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这方面的引导,并加强指导和训练。

二、学生写作应放飞真情

《语文新课程新标准》着重指出:“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真我,做真人”,这既是作文个性的根本要求,也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作文中放飞真情,才能打动人心。

因为刚完成河南省高考阅卷的任务回来,刚开始看见一些以抗震救灾为内容的作文还很是佩服从事初中教学的同行的敏锐嗅觉,但看到作文那么熟悉又不太对劲,多看了几本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写汶川地震的作文都是一个面孔――2008高考作文的样卷。不得不佩服同行们的用心,但也很痛心。直接照搬高考优秀作文虽然是一种捷径,但这是一种误导,它不但束缚了考生的发挥,直接影响了考生能力的展示,而且也造成了很多模式化的无病之作。

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三、学生写作应关注现实生活

《语文新课程新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一部分考生作文套用名人素材。一位考生在《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中写到:“故事一、从离官说起……那个故事的主角就是我――陶渊明。故事二、从当官说起……那个故事的主角就是我――李白。故事三、从亡国说起……那个故事的主角就是我――越王勾践。”典型的模式化文化名人类速构作文,从对事例和结构运用的熟练程度看,考生一定是受到了长时间的严格训练,这和《语文新课程新标准》的要求是完全相悖的。

一部分考生把名篇改头换面。不少考生的“那个故事”都是改编自美国的安・古德里斯的《妹妹扮演的角色》,写自己在学校的话剧演出中演小狗的角色,刚开始自己很不情愿,后来父亲给自己讲了几句道理,自己就演了,最后获得了成功。一些选择材料作文的考生则是把三个和尚挑水的故事敷衍到600字,美其名曰《三个和尚新传》。

另外,大多数考生作文的素材集中在“三个和尚挑水吃”、“蚂蚁抱团逃出火海”、“狮子攻击大象”、拔河比赛、演讲比赛、体育考试中同学帮自己或为自己加油、运动会接力比赛、篮球比赛方面,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体味。也无法写出新意和真情。

因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留心搜集生活中的事例,发现生活中的美,摒弃那些陈旧的事例,在写作中充实新鲜内容,给作文注入活力,同时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

四、学生写作应积极健康

《语文新课程新标准》首先就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部分考生在写《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时没有什么材料可写,就写自己上课时捣乱、逃课、泡网吧、恋爱,有些考生最后还能写自己后来意识到错了,知错就改;有一些则根本在文章中一直都写自己的“光荣史”。还有一位考生写“我”出了车祸,造成了人员伤亡,“我”赶紧打电话找朋友作假证,行贿,最终“摆平”了这件事。这虽然是较少的一部分,但也反映出来平时教学中忽略了对一些考生的思想教育,或者说发现了这一问题而没能够解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不但要教书,还要能够育人。因此,在教学中注意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渗透教育,培养其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价值观。

初中演讲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跨文化意识

长期以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轻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一直忽视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教师把重点只放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没有对文化知识给予同样的重视,偶尔涉及文化教学内容时,也缺少系统性,只是对英语文化进行零散的、肤浅的介绍,因而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迫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呢?那当然需要老师与学生的通力合作。

一、充分利用英语课堂和教材,培养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教师渗透和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的主阵地是课堂。因此,教师要在课堂讲解中,结合教材的内容,向学生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等的传授。通过传授知识,让学生了解到从称呼、招呼语、告别、做客、谦虚、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若干方面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称呼就是教学内容中一个最为常见的例子。中国文化习惯以头衔或职务来称呼对方以示尊敬,如“×局长”、“×班长”、“×工程师”、“×老师”,等等。按照中英文对照翻译法,将上面这些称呼方式直接翻译成英语就不能为西方文化所接受。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youhadyour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兴趣爱好为话题,如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等等。通过对英语教材中这些关于西方文化方面材料的学习和比较,并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践,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得到文化的熏陶,扫除语言中的文化障碍,利用所掌握的文化背景知识,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中礼貌而得体的进行交际。

二、利用课外活动多渠道培养跨文化意识

1、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歌曲欣赏、英文小品大赛、阅读英文小说和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

为此我们学校播放录音材料,营造英语学习气氛,把英语学习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休息、娱乐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汲取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开设多媒体视听的课程,定期给学生播放教学录像,如“走遍美国”“新概念英语”“疯狂英语”等,使英语教学活动达到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的效果。

很多电影或录像片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某个方面的缩影。通过欣赏片中演员的表演,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例如给学生看《刮痧》这部电影,使学生了解到在中国刮痧被看作是一种治病的方法,而在美国当看到小男孩被刮痧,美国人认为是虐待儿童,结果父亲被剥夺监护权。电影从一个很小的角度,展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让学生了解到认识中西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在讲授乐器这一单元时,可以播放以摇滚音乐、乡村音乐、爵士音乐为主题的演唱会或相关电影,让学生切实感受英语国家人们在音乐欣赏上的爱好和特点,感受其人文气息。同时也播放中国传统的经典民歌,引导学生将国外的音乐同中国传统的民歌相比较,领略不同的文化风情,使学生以更宽广的胸怀包容有文化差异并增强对本国文化的自豪感。

2、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

当然,这些作品必须符合中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文学作品是一个民族的脾性,心理状况,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最生动丰富的材料。而且其语言地道,对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还是提高文化意识都十分有用。但是老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作品。阅读的过程不单单了解情节或者大意,还要关注其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以及其他的非语言行为中的文化。非语言行为中的文化在阅读是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因为它往往以内隐的形式出现,并不是直截了当的告诉读者。其实,在人的交际中非语言的因素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不同非语言信息弄得不好就会产生误解,有的时候甚至导致悲剧发生。泰国旅游的美国人,不经意坐在寺院里一尊佛像的头上休息,被人拍照下来,结果被驱逐出境。因此,要注意非语言行为中的文化。

3、利用好计算机和网络

现在中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非常感兴趣,学校和家长对游戏非常敏感,大都持否定态度,但如果能正确引导,学生也能从玩游戏中学到不少英语文化知识。互联网上的大部分信息是以英语作为媒介传输,国际著名报刊杂志网站的时事新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材料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它们的语言是实际生活中语言的真实反映,为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知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接触到实际运用中的英语文化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外国文化的网址,介绍一些既具有趣味性又包含大量文化信息的电影等。让学生可后通过网络来看。看完后可,老师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对他们所了解到的文化信息进行讨论。其效果往往比老师直接的介绍要好得多,学生对此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总之,培养跨文化意识不论从语言学习,还是跨文化交际都来讲都十分的必要,应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途径是多样的,我们教师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演讲材料范文第4篇

一.香港语文课改:重视培养现代应用文读写能力

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在2000年9月公布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中确立了“终身学习、全人发展”为新世纪的教育改革理念及目标[1]。为了配合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香港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及课程改革,中学语文课程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香港把现代应用文写作称之为“实用写作”。从语文课程标准看,香港2007年《中学中国语文建议学习重点(试用)》[2]中明确规定写作包括不同文类,即“一般写作、文学创作(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实用写作(书信、启事、通知、通告、章则、说明书、演讲辞、会议纪录、新闻稿、报告、建议书、专题介绍、评论、宣传文字、电子简报等)”,“实用写作”和“一般写作”、“文学创作”并列于香港的中学语文课程中。

从香港中学语文教科书的设计看,现代应用文的学习主要放在单独的应用文写作单元或者专题研习中。现代应用文写作单元与其他各类文体的学习同存于语文教科书中。香港的中学语文教科书普遍重视“专题研习”单元,各个版本(如《启思中国语文》《朗文综合中国语文》等)均包含此部分,并且此单元只涉及现代应用文写作。另外,教科书会专门针对现代应用文写作设立阅读学习例文。例文一般出现在现代应用文“写作要点”、“格式”、“结构”等之后,置于“写作练习题”及“自我评估”之前。这种编排体例设计,是让学生在对某种现代应用文文类有了概念性的认识后,再通过例文的学习来带动写作。

从考试形式和评核方式看,2007年香港中学会考中国语文科的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及评核方式均发生巨大改变。改制后,考卷由原来的两卷(指阅读卷和写作卷)增至五卷。其中“阅读卷”取消以往指定的26篇范文,不再局限于教科书内部选文考查,“写作卷”不再包括“语文运用”部分,另外加入了“聆听卷”、“说话卷”和“综合卷”;引入“水平参照评级”与“校本评核”相结合的评核模式;“综合卷”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方式为:先要求考生聆听一段录音,在空白纸上记下要点,然后阅读一些文字、图表和数据材料,最后以写作方式完成试题任务。综合卷考查学生的四种能力,即资料整合能力、见解论证能力、表达组织能力、语境传意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综合卷包含的文字材料往往都是现代应用文(如新闻稿、海报、通告等等),要求完成的写作任务亦是现代应用文(如演讲辞、自荐信、调查报告等等)。

无论从语文课标规定,还是从语文教科书设计,亦或从考试与评核来看,香港中学语文课程都比较重视学生现代应用文读写能力的培养。正如一位香港教师所说:“我们在平时很重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并不单单是因为要考试,更重要的是因为现代应用文必将在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语文课程中的研究现状:处于薄弱阶段

现代应用文的种类繁多,分类复杂,目前常用的现代应用文就有近300种。当前研究应用文的专著约80本,硕博士论文3篇,单篇论文逾千篇。现代应用文研讨会召开了十届。从学术研究的层面看,关于应用文的研究不少,但语文课程中的现代应用文研究并不受重视,边缘化倾向比较明显。

应用文专著的编写大体离不开应用文的性质、应用文的特征、应用文的不同文类、格式及实例等。专门针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现代应用文专著暂时未见;研究应用文的硕士论文包括蔡宁涛于2004年发表的《论现代应用文的文体分类体系》和杨红星于2005年发表的《汉语应用文模式化研究》。2006年,刘壮发表博士论文《文体理论与应用文源流研究》。这些硕博士论文与语文课程都不相关;研究应用文的单篇论文不少,累积总篇数超过1300篇。在已查阅的论文中,显示以下两个特点:1.就研究重点而言,现代应用文的教学约占总篇数的38%,写作约占25%,本体论(主要包括其文体特征、语体特征、结构特征等)约占12%。2.就研究范围而言,涉及非语文课程的行业(包括文秘、行政部门、金融、贸易、法律、建筑、工业、警界等)研究约占总篇数的53%,语文课程的非基础教育阶段(包括职业技术学校、大中专等专科学校及大学等)研究约占38%,语文课程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现代应用文研究较少,约只占全部论文总数的3%。也就是说,语文基础教育阶段的应用文研究在所有研究中并不占据突出的位置。

从1994年至2009年,现代应用文国际研讨会共召开了十届,基本上两年就举行一次现代应用文国际研讨会。其中在香港举行了第二届(1996年)、第四届(1999年)和第七届(2003年);在澳门举行了第五届(2000年);其余各界均在大陆举行(1994年上海第一届,1998年宜昌第三届,2002年宁波第六届,2005年成都第八届,2007年新疆第九届,2009年昆明第十届)。参加研讨会的有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和学者,历届都会出版论文集,其结集的论文亦缺少关于语文课程中的现代应用文研究。

从现代应用文的研究现状来看,研究者鲜少把研究视野投射于语文课程的基础教育阶段,而此阶段现代应用文的系统研究暂时处于薄弱状态。现代应用文的学术研究地位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中学语文教科书:设计不甚合理

若说中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文研究处于薄弱阶段,那么关于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现代应用文研究可以说几乎完全处于空白状态。从全国性课程标准对应用文的规定看,初中阶段要求“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3],提法过于简单,未对其内涵及学习类型作出解释和规定。再反观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关于现代应用文部分的设计,存在某些不合理之处。以下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版、上海版)为例,分别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加以详述。

(一)阅读设计存在的问题

1.从阅读数量说,现代应用文在三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数量都不多,所占比例极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共含阅读课文(主要包括精读和略读,不包含自读、选读和课外阅读)篇目数169篇,江苏版共有151篇,上海版有120篇。从现代应用文的阅读篇目数量来看,各教科书收录都为10篇左右;从现代应用文占全套教科书篇目总数的比例来看,人教版、江苏版和上海版分别为5.9%、7.3%和8.3%。这个比例远低于国外同类语文教科书。

2.从阅读篇目的文类来说,过于单一。人教版所选的10篇现代应用文包含新闻4篇,演讲辞3篇,书信3篇;江苏版选编11篇,其中演讲辞6篇,新闻5篇;上海版选入现代应用文共10篇,其中新闻有5篇,演讲辞为3篇,书信和日记各1篇。

3.从阅读篇目的写作年代来说,较为久远。以人教版为例,所选的新闻和书信都主要集中于1960年之前;演讲辞选文都在1980年之前。江苏版和上海版入选现代应用文篇目在2000年之后的各只有3篇,约占现代应用文篇目总数的25%。这一点与现代应用文的时代性原则产生背离。

(二)写作设计存在的问题

三地各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现代应用文写作呈现方式不尽相同,其写作练习数量和文类亦不一样。简单来说,人教版和上海版的现代应用文写作主要集中于“语文综合性”单元中,江苏版则分散在教科书各个单元(包括写作单元、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研习等)。各个版本在阅读课文的课后练习题中亦含有少量的现代应用文写作习题。通观三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科书,其现代应用文的写作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写作训练(包括现代应用文)设计题量过大,与日常实际作文训练量严重不符:江苏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共含写作练习题总数113道,人教版和上海版各包含写作练习题52道和53道;江苏版、人教版和上海版的现代应用文写作练习数量分别为44道、26道和13道。而据调查,各个学校初中生每学期训练大作文只有6篇左右,几乎不包括现代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另外,各学校大都实行集体备课,部分学校在备课时往往会自行决定各年级的作文题目,而不是按照教科书中的预定题目来进行训练,故而各教科书的作文训练更加形同虚设。

2.现代应用文写作文类与阅读文类部分不匹配。人教版、江苏版和上海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现代应用文写作文类分别为16种、8种和7种。而各个版本的阅读文类却只包括2至4种。换言之,其余的现代应用文文类未学过,却要求学生写作,是否有些不合理呢?以调查/专题报告为例:调查/专题报告是最受重视的写作文类,在各个版本的写作文类排序中均处于第一的位置,训练幅度都超过了20%,人教版和上海版对此文类的训练力度甚至高达30.8%。可是从教科书设计来说,学生从未学过如何写调查/专题报告,但却被要求训练此文类。其后果只能有二,要么忽略不做,要么所做质量不高。

四.中学语文教学:偏离既定目标

与北京、上海共10位中学教师的访谈结果显示,即使是中学语文教科书中选入的现代应用文篇目,往往在实际教学中也不会从应用文的角度去讲解,而是发生偏离,转而为其他的教学目标服务。北京某教师说:“我们真的很少讲应用文,比如说的《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放在战争单元,中心是讲爱国主义内容,而不是放在新闻这种文类上。即使提到新闻的写作特点,也是在最后轻轻带过。”另一位教师亦说:“像《傅雷家书》,我们不是从书信的格式,而是从一个父亲对孩子一种真挚的情感和严格的要求,然后我们让孩子去体会。实际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不管什么类的文章,都从内容出发,淡化文体,强调情感。”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教学的偏离呢?是不是大家都认为现代应用文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重要,所以用不着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呢?根据北京、上海265份有效调查问卷(全部由中学教师填写)结果显示:对于“现代应用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问题,25.3%的教师认为非常重要,64.3%的教师认为重要,9.4%的教师认为不重要,0.8%的教师认为非常不重要;对于“现代应用文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这一问题,17.4%的教师认为非常重要,68.3%的教师认为重要,14%的教师认为不重要,0.4%的教师认为非常不重要;对于“课堂讲授现代应用文的必要性”,9.8%的教师认为非常必要,80%的教师认为必要,9.8%的教师认为没必要,0.4%的教师认为完全没必要。也就是说,调查结果所显示的教师对现代应用文重要性的认同感与实际现代应用文教学的偏离互相矛盾。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矛盾,主要在于考试的压力,所有的教师均表示了这一观点。虽然近几年部分省、市、地区的语文考试中增加了语言运用题的部分,会涉及到一些现代应用文的知识,但只是几分的填空题或简述题,分值占有比例很小,所以日常教学不会过多地去涉及这个部分。考试成为影响教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姑且不论这种认识正确与否,但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师对现代应用文教学的无力感和学生的现代应用文读写水平始终不高。

综上所述,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现代应用文读写能力的培养目前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处于被忽视的境地。这种状况需要引发的思考是,此种能力是否应该被摒弃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之外呢?是否应该“真正”被纳入到语文课程中而占据其中一隅呢?对比香港的中学语文课程改革,我们缺失了什么?答案需要寻求,也许已有答案。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委员会.终身学习,全人发展: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S].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2000.

[2]课程发展议会.中学中国语文建议学习重点(试用)[S].香港:课程发展议会,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初中演讲材料范文第5篇

1.利用教室,营造英语文化氛围

教室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接受英语信息刺激最集中的地方。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教室创造英语文化氛围,使学生一步入教室就有一种进入“英语小世界”的感觉。本人尝试让学生用英语写作息时间和课程表,还让他们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名言警句,如:“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等,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另外,还利用午休、自习时间或每周活动课时间开展“English corner”活动,让学生用英语自由交谈,发表简单演讲,从而提高他们的日常交际能力。

2.利用课前五分钟,由学生组织开展各种活动

英语课堂时进行课前duty活动,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方法,而且是在课堂教学之前由学生自我创设良好情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项活动面向全体同学,每节课一人,轮流进行,利用课前五分钟组织全班同学展开各种活动,如演讲、做游戏、学英文歌曲等形式。目的在于锻炼他们敢于张口,培养他们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事实证明,学生非常珍惜这一锻炼机会,都会积极准备。通过这项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在参与过程中学以致用,又让他们在短短的五分钟时间进入状态,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3.课堂中运用大量的角色扮演

学习英语关键要有一种环境,一种氛围。教育学研究表明,教学这种特定情景中的人际交往由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构成。教师不应只强调自己的主导地位,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言实践中去,培养交际能力。角色扮演是实现这一追求的好方法。在教学中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对话,运用语音语调、拟人化等手段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我曾在学生学完新课后,搞过多次课本剧的表演与评选,让他们依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排练,学生们积极参与,为了满足他们的参与欲望,允许他们根据课文的内容合理地添加故事情节,以便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活动中来,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创造性思维。如学完“Welcome to Mickey's shop”(仁爱版,初一上册P82),给予了他们近一个星期的时间分组准备,然后利用课余时间表演,他们在表演中演得惟妙惟肖。而且我是以评比的形式进行的,评委由我和各表演小组的代表组成,以示公正。活动结束后,评选出最佳小组、最佳男女演员以及最佳导演,以此方式肯定同学们的成绩。

二、提高乡村英语口语需要激发学生兴趣,刺激其“说”的欲望

1.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竞赛

好胜心理之于学生非常强烈,故而学生间的竞赛往往能获得绝大部分同学的踊跃参与。为确保大部分同学能在竞赛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教师须将竞赛内容设计难易适当,通常是该课学习重点。常见竞赛有Hungry shark、Magic Apple trees、Musical chairs等,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竞赛能使课堂气氛紧张活跃,有效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并促使其勇敢的说出来。

2.采用游戏教学

开展游戏教学,创设语言游戏的环境,寓游戏于教学中,能大大引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和热情。如Magic guessing (神猜)、(传话游戏)、Listen and act (听单词做动作) 、guess what it is (猜一物)等。采用游戏教学,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尤其是学到大量词汇。教师还可利用课堂剩余时间设置情景让学生分组表演。表演或游戏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在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3.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

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丰富,知识范围有限,决定了他们对直观、形象、有趣的材料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学中的直观教具是必不可少的。实物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大大可以弥补乡村教学条件的不足,如学习西餐中常见的hamburger 这个词时,乡镇初中学生恐怕大部分都没看过、没吃过,教学中我们就必须辅助于实物或图片,这样学生才不会感觉陌生、抽象。再如学习各种动物名称时,教师不妨带上几只动物玩具或将各种动物作图片画出来,学生看见可爱的动物们走进教室,还会保持沉默吗?

三、提高乡村英语口语需要改善学习条件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借助录音机,使学生听到正确的语音、语调。经调查,学生不敢开口“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怕“说”得不准而遭到同学笑话或教师批评,那么让学生听优秀的录音素材则可帮助学生学到正确语音,让他们免去担忧,自信地说出每一句英语 。此外,教师还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进乡村这阵春风,有效地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最为新鲜的语言素材,地道地传授时尚美语,彻底改变应试教学。也可主动地与家长联系,让家长替学生买部单放机。除了让学生多听教学磁带外,还可让学生用空白磁带自行录音教学中的pairwork 以弥补乡村学生说得少和在众人面前怕说的心理,同时也便于老师更为恰到好处地纠正学生的发音、语音、语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乡村学生英语成绩普遍偏差大都归根于口语能力差,其阻碍英语口语能力的因素是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坚持不懈的训练,学生只有更多地听、说、读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兴趣与主动性,掌握和运用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学生,把爱心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让乡村英语教学永远地摆脱落后的局面。

初中演讲材料范文第6篇

关键词:口语交际;课程标准;话法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2-195-03

一、美国的口语交际课程内容

(一)美国教材的编制模式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各州的教学大纲由各州教育部门自行制订,纽约市1988年制订的英语教学大纲名为“英语交流艺术大纲。”从这一命名本身便可以看出他们在英语教学中对语言交流能力的重视。大纲规定英语学科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并明确指出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要达到的要求是:1通过语言交流获得信息,了解交流对象的意思;通过听、说和观察活动,对外界信息作出评论;通过写和说的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能与别人交流感情、意见、主张、评价、经验和信息。

美国的英语教材分为英语和阅读两种类型,英语教材包括听、说、写作和英语知识等内容,阅读教材主要是文学作品的教学,各册主要由词语、句子、语言运用、写作、口头表达和书写等章节组成。

(二)美国的课程标准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市立学区的《英语语言艺术课程说明》分别对6、7、8、9四个年级的语文课程进行详细说明。每个年级课程说明包括两个部分:第一、能力要求,第二、教学目标。对阅读、写作、视听、与口语交际这四项英语教学课程,课程说明从结构、释义、运用和跨学科活动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

以下列举八年级语文课程大纲中的视听和口语交际内容:

视听

在结构方面:

1.视听各种体裁的材料;

2.通过视听识别某一作者的风格;

3.视听由教师和媒体示范的有效语法和句法;

4.通过视听扩大词汇量;

5.根据作者的不同目的解释语法和句法上的差别;

在释义方面:

1.逐步独立地从各种视听材料中获取信息;

2.逐步独立地通过视听判断各种指定的和自选的媒体材料;

3.重新组织和扩展视听材料的内容,并用另一种交流方式更加清楚地表达出来;

在运用方面:

1.针对不同的目的进行视听训练;

2.通过听力表现出高层次的提问技巧(提问方法);

3.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相关信息;

4.积极参加听力活动;

5.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和媒体从事研究、解决问题或作出决定;

6.将视听与读、写和说相结合;

在跨学科方面:

1.通过视听活动增加对方言、语言差别和文化的知识;

2.通过听成年人和同学讲话丰富观点、开阔思路;

3.有效地参加小组和大组讨论;

口语交际

在结构方面:

1.通过与教师交谈或与同学讨论,明确意思;

2.逐步独立地组织信息准备口语交流;

3.通过口语交流开阔思路;

4.在小组或大组中发言时,通过观察听众的反应确定意思表达是否清楚;

在释义方面:

1.根据不同听众和目的比较和对照不同的说话风格;

2.在口语表达中使用标准句型、语法和惯用法;

3.比较、对照口语技巧的有效范例;

4.根据不同的听众和目的选择和扩大恰当词汇;

在运用方面:

1.根据给定命题和自选命题在小组和大组中演说;

2.培养并展示有效演讲的策略,包括准备、演说的组织结构和操练;

3.将说与读、写和视听活动相结合;

4.在演说时根据情况(如时间不够、语言表达困难等)变化或修改技巧;

在跨学科方面:

1.参加小组或大组口语活动,就共同的兴趣或主题进行讨论;

2.在小组或全班讨论阅读和写作;

3.使用术语分析和评估言语效果;

4.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媒体加强口语表达效果,吸引听众;

5.根据听众需要调整演说方式;

视听教学目标

1.通过视听各种媒体,学生将表现八年级学生应具备的恰当地视听技能,并能够:

(1)通过视听辨别特定作者的风格;

(2)通过视听扩大词汇量;

(3)逐步独立地通过视听获取信息;

(4)在视听过程中注意相关信息;

(5)通过视听活动增加对其他文化的了解;

2.学生将能够对口语表达的技巧进行评论;

3.学生将识别电视、收音机广告中有两种以上含义的语言和非言语行为;

4.学生将能够辨别一些日常生活情景中的交际规则,比如法律、职业、宗教和社交等场合;

5.学生将能够通过记笔记的方法记下当时所听信息、回忆已有信息及将新旧信息相联系等活动保留听到的信息。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1.学生将掌握八年级学生应该具备的口语交际能力,具体表现为学生将能够:

(1)根据不同的听众和说话目的,比较和对比不同的演讲风格;

(2)就指定命题和自我命题在小组或大组中发言;

(3)参加小组或大组活动,就共同的兴趣或主题进行口语联系;

(4)根据听众要求调整讲话内容和方式;

2.学生将能够通过对信息的客观概括保证对信息的理解;

3.学生能够口头描述一系列复杂的说明,且组织有条理,表达清楚;

4.学生将培养有效地个人技巧进行演讲训练。

二、日本的口语交际课程内容

日本于20世纪20年代将口头语言作为课程内容,列入国语教科书中,日本的国语教育受美国影响,大力提倡听、说教学,现行的日语教学大纲将听和读并列,说和写并列,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是读写教学大于听说教学。

日本2004年版《高中学习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教学大纲)将高中日语课程分为:国语表达Ⅰ、国语表达Ⅱ、国语综合、现代文学、古典、古典讲读6册教材,并对各册教材中的听说训练目标作了详细规定,如:

国语表达Ⅰ的听说训练目标为“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并在尊重对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交谈”、“根据目标和场合,以恰当的文体进行口有表述和写作”、“提炼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演讲、发言和讨论等。”

国语表达综合的听说训练目标为:“对各种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并能有条理地作出表述”、“根据不同的目的与场合,有效地交谈和准确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在尊重他人的立场和想法的基础上与对方交谈”、“掌握适应不同目的和场合的说话方式、遣词造句”、“在调查、思考的基础上围绕主题进行交谈、讨论”。

在以阅读为主的《现代文学》、《古典》、《古典讲读》三本教材中,教学大纲对听说教学作了如下规定:“有效地进行听、说、写等语言活动”、“就古典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特点以及表达特色进行讨论”。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听说教学的教学课时:“以听与说为主的课时应占15个课时”。日本的教学大纲对每本教材的口语教学目标、口语教学内容作了详细表述,国语表达Ⅰ对口语交际课程作了如下规定:

1.目标

培养准确表达国语的能力,提高交流能力;同时增强思考能力,丰富语感,培养通过积极表达充实社会生活的态度。

2.内容

(1)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并在尊重对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交谈;(2)根据目的和场合,以适当的遣词造句和文体进行口头表述;(3)研究和欣赏各种表达的效果,并以此锻炼和促进自己的表达。

3.内容处理

指导听、说、写各项能力练习时,应注意其相互间的联系,课时安排应均衡,不可偏废。

对“内容(3)”的指导时,应注意发音点的方法、说话语速和文章的形式。

对“内容(4)”的指导时,要让学生思索现代社会里语言生活的状况和言语表达的作用。

国语综合对口语交际课程作了如下规定:

1.目标

培养准确理解和表达国语的能力,提高交流能力;同时拓宽思维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提高语感,加深对语言文化的关注,培养尊重国语和提高国语能力的意识。

2.内容

听与说指导以下事项:

对各种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并能有条理地作出表述。

根据不同目的与场合有效地交谈和准确地倾听他人的意见。

为解决课题而深入思考的过程镇南关在尊重他人的立场和想法的基础上与对方交谈。

3.内容处理

以听与说为主的课应占15课时,有计划地进行指导。

掌握完全听懂和领会对方谈话的能力。

指导时,可以通过下列语言活动进行。

(1)选择话题进行演讲或说明。

(2)在调查、思考的基础上围绕主题进行交谈、讨论等。

而我国的课程标准只对高中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作了宏观概述,摘要如下: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只对高中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作了宏观概述,没有针对每一本教材作出具体的规定。

日本的国语教材注重序列化,以东京学校图书出版公司编辑出版的初中《国语》为例,该套教材共安排了七个听、说训练单元,依次为:关于听说学习的必要性:关于对话和会话;独白、演讲,标题是《我是这样想》,重点解决选择话题和确定主题问题;关于会议,标题是《积极参加社会的纽带》,副标题是《会议无聊吗?》;关于讲演的组织结构,标题是《我的想法》,副标题是《整理好自己的讲话》。《从现实中学――听话和讨论》;关于讲演的用语和发音,标题是《讲我自己》,副标题是《容易和清楚》。

三、韩国的口语交际课程内容

韩国的母语课程包括:国语、国语生活、话法、读书、写作、文法和文学七个部分。有关口语交际内容主要体现在国语和话法这两部分,国语中对听说内容的规定如下图1:

话法中对听说内容的规定如下图2,所谓“话法”,就是指听说沟通的能力,也就是语言交际能力。

韩国高中阶段母语教学设置的这一门“话法”,是基于听说教学内容的一门更加深化、系统化学科,韩国对听说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视及对“话法”设置都是极具参考价值的。

四、小结

与我国的课程标准比起来,美国课程说明对口语课程的规定要更为具体详细,表述也更清晰,仅一个年级就有如此丰富和细致的内容。它不仅明确规定了教学目的,而且内容详细、具体,加强了口语交际教学的可操作性,而我国的语文课程说明则显得大且泛,只有空洞的规定。美国口语交际课程涵盖了与口语交际相关的“视听”教学,在课程文件中还专门设置了“视听”教学,将听话独立开来,并且对它也进行了详细地说明。而我国课程标准则是重视听话教学,忽视说话教学,对于“视”的要求就更少了。与日本口语教学相比,我国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口语教学课时。

参考文献:

[1]阎苹,周鸳著.语文比较教育[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2]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课题组编.中外母语课程标准译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初中演讲材料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教材 用教材教 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19-01

在新课改推进的今天,以创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新形势下,如何用好教材、处理好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更得引起教师们的关注。笔者和多数教师一样,也一度对“用教材教”产生质疑和怀疑,“照本宣科”容易抓住重点和难点,哪位教师不是沿袭的教教材,似乎教教材能“手到擒来”。可是新课改的旋律下,创新教学成为课堂教学模式的终极目标,但大家也都津津乐道的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学习方式的转变,俗一点说就是怎样将一节课上出与众不同的味道,上出更多的精彩,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而很少从“用教材教”的高度探讨创新课堂的走势和趋势。一节英语公开课令我感觉耳目一新、茅塞顿开,对这位教师的精彩感悟颇深,现整理成为,与大家共同商榷。

1 Free talk令听课者为之一振

执教老师执教内容是七年级上Unit1 Reading,显然这节课是开学初的第二节英语课,可是七年级学生所上的第二节英语课,对于刚刚组建的班集体,刚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节课的确能显示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突显自己的教学个性。尤其是开始上课时,师生问好后,大屏幕上出现的Free talk令我们在坐的教师为之一振,同时我也捏了一把汗,刚学英语啊,学生能Free talk?

在怀疑和担心之时,Free talk的主题This is me赫然于大屏幕上,教师的寥寥数语“We are new here.Let’s greet to each other”于是,教师一片沸腾,同学们走下了座位Hi,I am...what’s your name?Nice to meet you.Me too...等简单交际用语在学生们的口中演变成认识新同学的专用语,并且各自介绍完还有个热烈的拥抱。尤其是一位女同学的精彩表现让在座的教师和学生们竖起了大拇指:只见她落落大方,Good morning,I am Wangfang,I am 12 years old.I am tall,but slim.I like reading.I like English,too...这位同学的课前小演讲也把课堂推进了下一个环节――新授。

2 基于教材,超越教材

一线教师都清楚,这节课是以介绍自己和介绍朋友为主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如何介绍自己和介绍朋友,文中涉及到Millie和Simon是自我介绍,Sandy和Daniel是他人介绍,是独立的四篇小短文。毋容置疑,多数教师会一段段教学,教学的方式也多是合上课本、提出问题What is the name?How old is he/she?What does he/she like?等问题,让学生听录音,再打开课本,读短文,找到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问,大家异口同声回答等是教学的常态。

而这位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带有一定难度,在学生读之初,呈现一张表格,包括name、age、looking/appearance、where、hobby等,让学生在阅读四篇短文的基础上完成这张表格。环视听课教师,无一不皱起了眉头,显然是这个做法有悖于常规,常规教学是这四篇短文是各个击破法,如以写Millie的一段为例,通常是教师自我介绍,I am...I am...years old.My hair is short/long.I am slim/tall/short/strong.I am from…再鼓励学生自我介绍,再提出How old is Millie?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捕捉到问题的答案。再让学生背诵等“五部曲”。也就是听课教师的皱眉,是我进一步深思,执教老师一定有“绝活”,看他怎么表现他的绝活吧!

3 基于目标、超越目标,基于Reading,直击Task

在听课教师摇头之际,执教老师的引导“这四篇小短文相同相似又好像各有迥异,你能看出来这四篇小短文都是介绍人的,各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的?要让你写写你自己,介绍介绍你朋友或老师,谈谈你的家人,让大家彼此了解,你会从哪些方面写、写什么、怎么写,现在是你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写你想写的人,说你想说的话,老师期待你的精彩,你的大作中的人物一定比课文上的人物形象介绍得更丰满、更具体。”(当然是用英语说的,同时也给与适当的翻译)。

这个任务显然基于教材、高过教材,基于学习目标,有超越了学习目标。本节课是reading教学的第一课时,一般是以阅读为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进一步认识阳光中学的几位学生,学会如何介绍自己和他人等,常规上讲学的重点放在四会单词grade、student、reading、classmate;词组be good at、after school;句子Iam 12 years old.This is Sandy.He is from Nanjing.He is good at Maths等的理解和背诵上。而这位教师将单词、短语、句子融于reading中,走出单词、词组、句子、课文、练习的块块教学,把Reading、把四篇短文一起整体教学,从宏观上让学生把握“文理”,也就是写文章的方法,从起始就开始注重书面表达的训练,并能在教学中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这显然在初一就行如此尝试实则难能可贵,能迈出这一步实则需要勇气,毕竟初一学生对英语写作全然不知,就因为这个“空白”,从开始严要求、勤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定会绽放光彩,使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新课改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展现自我、勇于改革和创新的平台,构建有效课堂、精彩课堂可谓“神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无论怎么改革,课堂模式怎么创新,学生的双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不变的主题、永恒的课题。总之,课堂要创新、学生的能力有待提高、素质教育要贯彻,这一切摆在我们教师们的面前,我们对新课改何去何从,改变“教教材”的陋习,实现“用教材教”的飞跃,把学生的发展观作为唯一的导航,我们的课堂教学定会扬帆起航,抵达高效课堂的彼岸。

参考文献:

[1]甄志芳.试论素质教育下的初中英语创新教学[J].东方青年・教师,2013年21期.

初中演讲材料范文第8篇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提高升学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双赢呢?以下根据我的理解和实践中的一些个案,来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激发兴趣,培养素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每接一届新的初三毕业班,我从不急于马上授课,总要抽出几节课来,让学生畅谈语文学习中的成败得失,酸甜苦辣,耐心倾听他们对语文老师的建议,同时发动全班同学充分展示他们以前的语文学习成果:有的同学书写飘逸潇洒,字体刚劲有力;有的同学朗诵抑扬顿挫,音质圆润宽广;有的同学写作功底深厚,习作文质兼美;有的同学主持活动游刃有余,收放自如。语文课上,我让他们大胆展示,在此基础上,让大家以“我心目中的语文老师”为题,用文字跟我倾心交流,畅所欲言。以上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些措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为学生日后学好语文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语文课应是语言和文字的有机结合体,过去的专家把它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板块,其中“听”是前提,“说”和“读”是关键,“写”则是归宿,当学生大脑仓库里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以后,教者就要想方设法来调动他们表达的欲望,以培养学生的说话水平和口语交际能力。早在若干年前,我就尝试着在每节语文课前开展“一分钟演讲活动”,演讲内容由各人自定,或讲述自己生活中的见闻感受;或切中时弊,阐述对社会上某种不良现象的看法;或讲一则幽默的笑话、一个精彩的小故事;也可以对某一首优美的古诗词作简要点评。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或事物,密切关注时政要闻,广泛搜集报刊杂志上的有效信息,学会对信息加以提炼、整合,从而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尽管学生最初的演讲水平不太理想,有些观点还比较幼稚,个别词句还经不起推敲,然而时间一长,孩子们在不断的磨炼中演讲水平逐步提高,斟酌词句的能力普遍增强,演讲内容也日趋丰富。这项活动无疑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我们常常抱怨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殊不知,教师平时不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不去引导他们如何说话,他们又怎么可能在日常交往与作文中把话说好、说生动呢?退一步讲,即使他们中的某些人确有一定的写作天赋,但平时不善言辞,将来走上社会以后,这些同学又怎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游刃有余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开始,把话说好了,既有助于口语交际,也有益于作文写作,还有益于将来的工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双赢。

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一些语文教师处处不放心,处处要包办,然而最终的结果却往往是处处有问题,处处不到位。近几年来,我尝试着将语文教学与开展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自观察,亲自实践,亲身体验,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培养了学习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1.在语文课上开展各种形式的辩论赛

交流名著《西游记》的自学情况时,我让学生分成正反双方,分别对《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这一人物作出评价。孩子们在辩论中思维十分活跃,辩论内容精彩纷呈。反方代表历数猪八戒好吃懒做、贪恋女色、搬弄是非等诸多罪状,坚持猪八戒是反面人物的观点。正方代表则认为猪八戒呆得可爱,虽然他身上缺点很多,但总的说来,他还是一个老实、憨厚、忠诚、勇敢的正面人物,取经路上的脏活、笨活几乎全由他一人承包;他虽然时常心生邪念,惦记月宫里的嫦娥和高老庄的娘子,在“四圣试禅心”的情节中丑态百出,但最终却并未脱离取经的队伍;取经路上,他语言诙谐幽默,活跃了气氛,化解了烦恼,紧要关头也能挺身而出,见义勇为,斩妖除魔,最终还是取得了正果。在长达一节课的辩论赛中,孩子们各抒己见,我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这正是现代社会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由之路。灯越拨越亮,真理越辩越明,学生在课堂广泛的辩论中,调动脑、耳、口等多种器官,既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逻辑推理能力,长期坚持下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大有益处的。

2.将语文专题与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出发,专题与综合实践课不纸上谈兵,不机械灌输,而是实实在在地开展活动,并及时交流活动成果。市场新商品调查,我让学生去商场文具柜和学生中了解2B铅笔的销售和使用情况,听取他们对厂家和商家的意见和建议;模拟科技新闻会,我让学生到报纸杂志和网上去搜集最新科技信息,分类整理后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出创新设想……诚然,开展这些活动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的,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点时间花得有价值,有意义。试想一下,学生平时不接触生活,亲自实践,到了中考前抓住讲义死背一番,答题时就难免张冠李戴,以偏概全,词不达意;更重要的是,开展这些语文实践活动,确实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他们将来走上社会与人沟通和交流是很有帮助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双赢。

3.把语文阅读课实实在在地交给学生

从2004年开始,我校各年级就开设了校本课程――语文阅读欣赏课,这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促进我校语文教学的重要举措。从那时以来,我就致力于让学生在阅读课上或诵读经典美文,或交流读书心得,或开展各种形式的赛诗会和诵读比赛。学生在美文诵读中拓宽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在交流探讨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各种比赛中加强合作,增进友谊。这些举措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有帮助的,当然对学生将来的中考也是很有作用的,可谓一箭双雕。

三、解放思想,活动引路,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取写作素材

众所周知,现阶段的初中生生活接触面狭窄,课余生活枯燥,加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家中都是独生子女,平时生活优裕,父母很少给予他们实践锻炼的机会,造成这些孩子写作时找不到鲜活的素材,写出来的作文要么无病,平淡枯燥,要么胡编乱造,不着边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几年来,笔者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尝试着让学生从活动中去获取写作素材,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例如:组织学生到德育实践基地去现场采风,了解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的成长足迹,从中精选出最感人的事迹材料,让学生谈体会和收获,然后精心剪裁,以“我最敬佩的先进人物”为题,写一篇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学生有事先采访的素材为基础,写作时就不至于手忙脚乱、胡拼乱凑了。

再如: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体验生活。在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梳头、叠被子、打扫卫生,跟老人们面对面地交流思想;在社会福利院,让孩子们实地参观残疾人的工作流程,请他们中的优秀代表畅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工作业绩,然后布置学生以“今天的活动真有收获”为题写一篇文章。由于是学生亲眼目睹,亲耳所闻,亲身实践,所以写出来的作文有血有肉,具有真情实感。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写作文,不仅解决了他们选材单调枯燥的难题,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写作,拓宽了他们的写作思路,有利于学生日后的中考,而且培养了孩子的语言交际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培养了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而这些能力和精神对孩子未来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双赢。

初中演讲材料范文第9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 美术作品 美术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教育中重视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点又是情感教育,而最能体现情感教育的课程当选为美术课。美术教育的过程,其实质是用美好的情操、艺术形象启发学生的心灵,来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和完美的人格的过程。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上收到的效果是惊人且可观的,美术课即为情感课,美术课洋溢着丰富的感情。美术教师运用艺术和现实的美来影响、感染、教育学生。美术教师的艺术修养使美育变成现实,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意志。

一、美术作品以自己的语言记载着人类的文化

美术作品它创造了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一种直观的视觉形象,是人们能可以用眼睛感觉到的艺术。“美术作品是特定时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社会和科技手段的产物,有是人们审美需要和艺术家个人情感表达的产物,因此,它除了能带给我们美感和某种实用价值外,还可以通过其自身的造型和形象因素向人们提供许多信息,我们便可籍此来了解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社会的诸多方面极其文化特征”⑥中学生的心理与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对美的事物审美的能力还不成熟,美术教师则可以通过美术直观的艺术形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几创造、创新能力。比如,在欣赏初中教材中《簪花仕女图》它生动地传达了贵族仕女那种养尊处优、无所事事、游戏于花蝶鹤犬之间的生活场面,她们在侍女的服侍下悠闲的散步、赏花,其衣着华贵,体态丰腴柔美,表现了唐代的审美风尚。贵妇的披纱轻盈透明、薄如蝉翼、衣料华贵艳丽,反映出唐朝当时纺织技术的发达程度。画面上的人物栩栩如生,可见唐代的画家不但在技巧上十分娴熟,而且已经拥有比较完备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整个画面虽然流露出一种高雅华贵、安逸和祥的气氛,但是在贵妇们优雅的体态和奢华的服饰却演饰不住她们百无聊的神情和内心的空虚和孤独。从上可以看出美术作品它以一种特殊的语言记载着人类的历史文化,我们可以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社会的诸多方面尤其是作品所承载的文化特征。

二、美术作品使学生正确认识真、善、美,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美是自由创造的形象体现,而自由创造又是目的和规律的统一,“合乎规律是真,合乎目的性(即合乎功利性,人的目的性都体现一定功利要求)既是善。狄德罗说:"真善美是一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两种品质之上加上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⑦(美学原理新编 作者:杨幸 甘霖 第26页)所以美离不开真和善,只有当人在实践中掌握了客观规律时,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并且表现为生动的形象才可能有美的存在,而美术作品正是在作者掌握了一定的客观规律后,通过实践创造出具有美的东西。在有了美的同时也有了丑的出现,任何事物都具有矛盾双方面的,而这双方面又是对立统一的,善与恶、美与丑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由于中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具备正确分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欣赏好的美术作品可以提高学生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辨别能力,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美的创造源于生活

美术作品是情感的产物,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艺术家通过对大自然的热爱,借助生活中的事物,通过艺术的加工并以特殊的手段来表达情感。艺术的创造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只有当艺术家热爱生活、体念生活并掌握一定的客观规律,通过实践才能有美创造。著名的画家齐白石为什么他笔下的虾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仿佛在游动一般呢?这就与他的生活有关,他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经常和同伴一起钓虾,对虾非常熟悉也对虾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在成为画家后就以虾作为题材。齐白石是通过对虾深刻观察,所以他《虾》这幅作品中的虾栩栩如生。好的艺术品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创造美的灵感源泉。艺术品创造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过程,而对艺术品的欣赏则是由形式到内容的过程。可见对艺术品的创造和欣赏都离不开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这两者的联系。1930年的春天鲁迅在上海中华艺术学校中演讲时提到两幅画,一幅是米勒的《拾穗者》另一幅是广告画《时装美女》作者画得很细,连一根根头发都画的很清楚,这画中的美人头大身子小,显出一副纤弱、弱不禁风的样子。鲁迅认为这幅画上的女子病态,反映了“画家的病态”虽然叫“美人”,其实美人并不美,为什么,因为除了技巧拙劣外,在内容上表现的是有闲阶级的生活情趣。而《拾穗者》表现贫苦农妇的辛劳的劳动形象,在农妇的形象中流露出作者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在艺术上单纯、质朴,鲁迅认为它美。

四、结束语

初中演讲材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行为主义理论 英语教学 启示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兴起

在20世纪初,俄罗斯科学家巴普洛夫率先提出了”条件反射”理论,通过著名的“狗分泌唾液”实验,他指出“动物的习惯可以通过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的重复操作的条件反射实验得到加强,并逐渐形成这个习惯。而这一思想也随后被用于解释儿童是怎样被外界环境影响从而导致他们行为发生变化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观点为更科学的解释儿童的第一语言习得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同时也为之后行为主义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他的这一思想也被视作是行为主义理论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华生,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第一位举起行为主义大旗的人。他相信学习行为是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去建立条件反应的过程,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建立坚固的“刺激―反应”联结来形成一个新的行为习惯。他之后做了著名的“恐惧形成实验”来证明他的理论,但这个实验却最终因为对儿童的伤害太大而饱受社会批判。

斯金纳,同样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同时也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不同于华生,他用小白鼠来作为实验对象,他的实验设备被称之为“斯金纳箱”,后来被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广泛采用。他通过实验认定结果是导致行为产生变化的原因,并因此提出了著名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他的理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强化理论,惩罚和强化模式。斯金纳的理论对于我们初中英语教学有着非常重大的启示作用,因此我们将会在之后的章节中详细的讨论。

班杜拉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也是一个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并把学习活动划分为经验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类型,并认为人们的行为形成主要是来自于观察习得,并给出了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他同时还提出了“交互决定论”,认为个人,环境和行为可以彼此影响,这对于孩童好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还有一项贡献就是把强化分为了三种类型,从而发展了斯金纳的理论,这一观点对于提高教育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会详细讨论。

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1.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初中阶段会得到显著增长,清楚的了解到这一增长规律会对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而认知能力的发展又分为具体的三个方面,下面我们将逐一进行论述。

(1)初中生的注意力发展特征。第一个特征是他们的注意目的性会逐渐的提高最终到达成熟阶段。在初中之前,他们的注意力大多是无意识的,很容易就被窗外的一只小鸟或其它更有意思的事所吸引,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小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上分心。而当他们上了初中之后,他们在课堂上的有效注意时间会提高到大约40分钟,并开始意识到认真听讲的必要性。

而也正是因为他们注意力目的性的提高,他们注意力的稳定性也逐渐增强,这就是注意力发展的第二个特征。当他们还是孩童的时候,他们很容易课上被其他事物分神。但当他们进入初中之后,便可以逐渐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同学生会展现出对注意力的不同掌控程度,好的学生通常有着较强的掌控力。

第三个特征是他们注意力的转移性得到强化,这对于学生认知的发展过程有着重要意义。到了初中之后,即使前后是两门完全不同的学科,我们也可以很快的转换我们的思维去继续课程的学习。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前一门课会对后一门课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避免消极影响的能力也会相应增强。

(2)初中生的记忆力发展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学生在这一阶段主要是靠理解记忆而不再是死记硬背,这一特征也是学生认知能力得到发展的最明显表现,因为它预示着学生开始寻找材料之间内在深层的逻辑联系。

第二个特点就是抽象记忆开始在各种记忆形式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也是认知能力高度发展的结果。当学习数学公式或几何原理时,学生通常会依靠抽象记忆力来记住它们,所以那些有着更好的抽象记忆力的学生会在科学学科上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

最后一个特点是我们的视听记忆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并且我们记忆的80%都来自于视觉记忆,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能更好的记住所看见的而不是所听见的。

(3)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发展。首先是他们的归纳能力得到了提高,因此他们可以写出一篇很长文章的梗概。其次是他们开始运用假设验证和更一般的逻辑规则去思考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数学课上会开始学习假设思维。所以,在这一时期,学生一定要在课上紧跟老师的步伐。第三个方面是他们在思想活动上自我认知逐渐增强,逻辑思维的反映和动机功能显著提高。这一特征经常表现在解决数学问题方面。小学生很少在做完作业后检查,而初中生已经会在做作业的时候就在考虑这样的回答是不是正确的了。第四个方面是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步的非常快。我们都知道最有价值的思维品质就是创造性,我们的教育系统也经常由于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而饱受批判。创造性应该从小培养的观点早已形成了共识,但初中阶段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好好利用。

2.初中生的情感特征。初中生的情感表达充满了矛盾性,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共存的特征。随着学生心理能力得到发展和生活经验得到丰富,情绪的感知和表达方法再也不是之前那么简单的呈现形式了。对于初中生的情感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情绪表达的两极化。情绪两极化的第一个表现是暴力愤怒与温和体贴共存。有的时候初中生的情绪会表现的暴力愤怒,那是因为他们还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有些时候他们又会表现的非常温和与善解人意。第二个特征是情绪的多变性和顽固性共存。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都不是那么稳定,他们经常从一种情绪转换到另一种情绪,但是他们的情绪中又带有顽固性,开始坚持他们自己的观点。最后一个特点是害羞和善于表达的共存。大多数的时候,他们都会选择隐藏自己真正的情绪,显得十分害羞,比如害怕在公共场合中演讲。但当他们在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他们又会在表达中自觉或不自觉的带有表演的痕迹。

(2)情绪的变化。情绪变化的第一个特征是失落感的增加。比如他们不知道以什么样的姿势站在公众面前,不知道该怎样处理与父母关系中出现的裂缝和分歧,也不知道该在朋友中建立一个怎样的地位和形象以及要如何保持住这种地位。第二个特征同时也是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孤独感的出现。初中阶段的孩子开始想要独立,他们想自己拿主意并认为自己的想法都是对的,但同时,他们又很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受挫,这使得他们难以去适应独自生活但却又拒绝向父母求助,从而会经常产生孤独感。最后一个情绪特征是挫败感的增加。他们大多数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但同时,他们又具有高度的自尊心和强烈的希望成功的意愿,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反差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

三、行为主义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1.对学生好习惯行为的养成。根据斯金纳的理论,我们知道了适当强化的重要性,从而可以利用这一知识去帮助学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根据他的强化理论,我们可以运用积极与消极强化两种方式来达到我们的目的。举个例子,一些学生经常懒于去记忆英语单词,特别是长单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给班里那些在单词测验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们一些礼物上的奖励,而这个礼物一定要是对班上所有同学都有吸引力的,这种行为叫做积极强化。我们也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老师可以制定一项规则,凡是在单词测验中失败的学生,要做比别人多一倍的家庭作业,这叫做消极强化。采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形成积极记忆英语单词的良好习惯。

而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他认为个人,环境和行为是可以相互影响的,所以“ 榜样人物”在学生行为的养成中会占据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意识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不止学校,更重要的是家庭的影响作用。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养成好的英语学习习惯,那么他们就应该先要做出好的表率作用,可以每天在家里放点英语的英语歌曲或者英文电影,给孩子们买一些简单有趣的英语读物或者小说同样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当孩子处在一个英语学习氛围浓厚的家庭里,他们自然会有学习英语的热情。

同样的,学校也是孩子行为养成的主阵地。当他们去到学校学习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物,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模仿别人行为的渴望,却没有足够的甄别好坏的能力,所以说,此时老师的教导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班杜拉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榜样人物的行为来形成自己的新行为。因此,老师可以对那些喜欢读英语小说,对英语学习报以热情的孩子给予一定奖励从而激励其他同学向他看齐。

2.学习能力的提升。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巨大的学习潜能,老师应该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接下来,我们将从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指的是可以引发和保持个人学习行为的机械动力,并且可以引导他们达到一个特定的学习目标。所以,初中老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在动机,一类是社会动机。前者指的是诸如由兴趣,好奇,竞争和欲望引发的学习动机。因此,在讲课正式开始前,我们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或者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大力提倡“课前导入”的原因。而后者指的是由于对食物,水,安全感,金钱和社会接纳感等的渴望所引发的学习动机。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另一个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是设立学习目标。老师可以让学生设立一个长期目标和一个近期目标。但老师应该注意的是,短期目标不宜实现起来过于困难,应该努努力就可以达到,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学习动机跟学习效果不成正比,事实上,中等程度的学习动机才会达成最佳的学习效果。

(2)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行为对另一种学习行为的影响。这种迁移广泛的存在与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正向迁移和逆向迁移,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等,可依不同的分类方法划分为多种类型。这提示我们要想建立学生好的认知结构,必须在教授知识的时候稳扎稳打,一步步的来,避免知识的乱串。

而具体应用到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英语学习的规律,先教授单词知识,再教他们“主语”,“宾语”,“谓语”,“代词”,“状语”等的概念,然后再教授句子分析。只有先了解了这些,他们才能顺利的学习语法知识,从而进行顺畅的学习迁移。

四、结论

在所有的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是最重要的一个,对初中英语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从以上讨论我们可以看出,熟练掌握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情绪特点,可以帮助老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永远不能用一套方法来应对所有的学生,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调整教学方式,正所谓“法无定法”,老师们应该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Bandura,A.1998.Social foundation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on theory[M].Englewood Cliffs,Nj:pretice-Hall.

[2]Ellis,R.2000.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London:Longman Inc.

[3]Skinner,B.F.1953.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M].New York:Macmillian.

[4]Skinner,B.F.1971.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M].New York:Alfred A.Knopf.Inc.

[5]车博文主编.高申春著.人性光辉之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6]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上一篇:校园演讲材料范文 下一篇:话题演讲材料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