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理论知识范文

时间:2024-04-01 17:52:05

初中体育理论知识

初中体育理论知识篇1

不少中学对体验与健康课这门课程不予重视,所以教师在这门课程的讲授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有关概念,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重视度不够,忽视学生的课堂感受和体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体育与健康课也面临着改革。初中体育与讲课课程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所以体育教师引用了“体验式”教学法来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弊端。那么什么是“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中如何应用这种教学方式呢?我们一起来探讨。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及优势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体验式教学,通俗的来讲,就是通过学生的实际感受、实际体验和感悟,通过自主的分析、归纳、总结、探索去理解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和抽象的概念。体验式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尊重、拓展、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相对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灌输,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类教师为主体的思想,体验式学习是以学生为出发点,是以学生为基础,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学模式。在体验与健康课的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直观地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其体育意识和体育情感,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应用思路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初中生来说,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与健康的相关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相关知识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初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在体育课堂中更好地实施体验式教学:

1.“边玩边学”,在运动的过程中灌输理论知识

体育运动一般是在室外进行的,教师可以在与学生共同进行体育运动时讲解与《体育与健康》有关的内容,使学生在“边玩边学”的过程中了解掌握知识概念。例如:在训练学生的奔跑能力的时候,要通过“接力赛”来训练,使学生在接力赛中体验合作的精神,在接力赛再训练学生的奔跑能力。把一个班的学分成几个组,组织他们进行接力比赛,在过程中讲解接力赛的有关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配合能力和奔跑能力。

在运动中学习理论知识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身应用这些知识,更好地了解和感悟理论知识,这就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途径。“边玩边学”可以在体育课堂中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锻炼学生的运动能力。

2.“寓理于事”,将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赋予到实际生活中的事件中

初中生正处在充满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对所有事情都充满好奇心,但是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领悟能力还未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所以在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中要运用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方法。“寓理于事”就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理论知识理解起来通俗易懂,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

3.在教学中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在初中进行《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使用体验式教学法,就应该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更好地感悟理论知识。例如:在讲解《注意正确的呼吸方法和选择良好的锻炼环境》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公园或者郊区环境优美的地方,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进行锻炼,增强学生的舒服感,在运动的过程中教给学生调整呼吸的方法,使学生在今后的运动中加以运动。

4.老师应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不断改进和提升教学方法来适应体验式教学

初中体育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运动技能和精深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熟练的教学技能。老师要做到与时俱进,跟随课改的要求不断提升教学技能,从而更好地驾驭体验式教学。

小结

初中体育理论知识篇2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基本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009-01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培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动因、重点和难点所在。如何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就需要不断研究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搞懂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基本问题,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问题

1.初中思想品德课“为什么教”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教育学生“学做人”和“学做事”是一个同步的过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抑或说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想品德教育或者德育的功能和价值,在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增强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在于“学做人”。这应该是没有什么异议的共识。目前在我国,初中教育中的课程形态主要以教学科目的形式呈现。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取向的定位和课程评价模式的确定,关键在于知识的选择、组织和它的传授逻辑。初中德育教育,关键是培养人的德性。

2.初中思想品德课“教什么”

“教什么”?这是一个涉及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层面的教学理念的问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明确的,但对其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人们却有不同的判断和看法,实质是教学理念的区别。从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角度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样态大体包括三类:知识、规范和价值观念。那么,初中思想品德课在教学过程应“教什么”呢?从教学目的角度说,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使初中生者“学到什么”呢?或者说,无论是“教”还是“学”,应当怎样处理“知识”、“规范”、“价值观念”三者的关系呢?首先,无论从教的过程、学的目的还是从思想品德内在结构哪方面看,“知识”的传授和学是具有基础性和前提性。在社会生活乃至“做人”方面,也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也必然“无能”。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与学就应该是“规范”的传授和接受。在思想品德课应当怎样处理“知识”、“规范”、“价值观念”三者关系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始终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是价值观念的基础,价值观念是规范意识的前提;规范距人的行为最切近,但规范若要被遵守,必须以相关的价值观念为基础。

3.初中思想品德课“怎么教”

初中思想品德课“怎么教”,实质就是“价值观念怎么教”的问题。那么,价值观念怎么教呢?能像一般知识那样讲解和传授吗?价值观念对行为的引导作用不是通过强制命令实现的,而是通过解释事物和行为的价值,为人的行动指出应该追求的方向。本质上,价值观念是一种主体的主观选择,但这种主观选择是以一定的知识即事实认识的结果为基础和前提的,甚至可以说价值观念是以事实认识为准备和初始阶段的。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乃至价值观教育还是要进行必要的知识讲解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主要不是也不应是关于事实认识的知识体系,而主要是并且应该是一个价值规范体系和价值观念体系。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价值观教育,最重要的是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也学生家长在内的一切成人社会用自己的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生,是教育者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证实言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

二、解决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三个基本问题的实践分析

从理论上来讲,初中思想品德课“怎么教”、“价值观念怎么教”的问题也不难,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应有明确的价值教育意识,其实践标准就是比较完整地把握教学内容的价值规范体系和价值观念体系,并以知识体系为中介进行教学;二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深信不疑并能身体力行;三是教学方法的创新。

1.创新教育观念。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主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新传统教育理念,研究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跳出书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质疑问题,探究理论,倡导探究式教学新模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思路。

2.探究新模式。具体操作方法是:教授每一节课内容,教师结合章节内容,提出重点和难点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查阅资料、阅读教材等多种学习途径,认真思考;让学生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讲解时间约占本堂课的1/3;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进行讲授理论的时间占1/3;教师再根据每堂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阅读相关刊物、网站,以总结归纳的时间约占1/3。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嘴,真正融化书本理论知识,真正消除心中的疑问。

3.创新教学方法。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互动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社会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使授课在寻疑、质疑、答疑中完成。

4.创新教学手段。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同步,要用好、用活现代信息、资源、教育方法资源、创新教育手段,提高教育实效性。通过制作成电子课件,利用幻灯、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内容通过影视资源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等多渠道、多形式拓展知识面,拓宽思维视野,把新的教育技术有机融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初中体育理论知识篇3

[关键词]粤北山区;初中体育;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52-01

合作是体育运动的特性之一,在经济欠发达的粤北山区,初中体育教学更需要合作,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符合体育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合作探究学习理念。粤北山区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能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体育运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让合作学习新理念走进粤北山区体育课堂。笔者作为粤北山区的一名初中体育教师,深知合作学习运用的重要性,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以下层次简要分析初中体育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结构。

一、呈现目标,定向激趣

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一个人的情感、情绪在认知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要明确呈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体育参与兴趣,调动学生体育探求欲望。粤北山区初中体育教学中,课堂开头就像“磁铁”,在无形中吸引学生注意,调动学生情绪,营造良好体育课堂氛围,以此为体育教学切入口。教师可以简短地导入,呈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开始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权利,实现体育教学预期效果。以800米田径教学为例,明确同等条件下,学生性别、身高、体重、携氧量能力和有氧运动能力等基本身体要素对800米田径成绩的影响分析,确保学生的基础指标具有一定的可比性,通过合作学习分析800米成绩的实验变化。

二、小组预习,合作讨论

心理学系统论原理研究表明参与者受交流意见影响,产生最佳群体思维合作效应,激活思维,碰撞火花,迸发出新思想。在粤北山区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事先设计体育课堂小组合作任务和作业单,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合作获得知识,刺激学生的合作探究欲。在体育课合作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体育知识合作讨论,分析体育知识,找准体育知识重难点,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逐渐提高体育能力。为了照顾小组内的学生差异,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解决这一问题。800米体育训练中,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小组锻炼,自主练习,在学和练中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以4×200米的形式进行间歇训练,在半恢复状态下跑完4×200米,掌握800米运动技巧。

三、组际交流,适时点拨

体育训练提倡合作互助,通过对体育运动进行合作交流,剖析体育运动合作范式和变式,实现学生对体育运动明辨认识的目的。在粤北山区初中体育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的组间交流,升华学生的体育运动认知和实践,教师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地点拨。在体育运动中合作学习,让组内成员较为全面地了解体育知识和运动,引导学生过渡至组间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形成体育运动成果,让每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所进步,获得较理想的锻炼效果,感受合作学习的力量。

四、小组反馈,评价补救

通过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各组成员获得体育运动效果,从合作学习态度、方法、能力和效果四方面评价体育合作学习成效,教师及时做好补救措施,深化学生对体育知识和运动的认识。粤北山区初中体育教学中,以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转变个人体育运动为小组竞争运动,教师结合学生体育运动情况,开展个别点评,通过多样化点评,促进全体学生的体育运动进步。800米训练中,以合作学习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以生为本,实现在练中思、思中练、练中懂,获得体育合作学习乐趣。

五、巩固成果,拓展创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结合认知建构理论,在调动学生体育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主动建构,进入体育学习“愤”和“悱”的境界。粤北山区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巩固合作学习效果,通过激励的方式带动学生探求新知,开始新一轮体育运动,实现体育知识的运动迁移。通过对合作学习体育知识的巩固和运动效果检验,让学生自己总结运动要点,教师进行补充,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举一反三。教师引导学生扩大体育学习,在课堂、在图书馆、在操场、在生活中继续合作学习。800米合作学习训练中,围绕“热身运动—运动兴趣—提高技能—结束调整”设计思路,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增强师生体育交流,上好快乐体育课。

初中体育理论知识篇4

关键字:新课改;初中化学;教学方式

新课改的推行为我国培养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实用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它注重让学生以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及创新意识,为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做出很大贡献。化学这一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门陌生、新鲜的课程,学生在往后的学习生涯中能否对化学保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就取决于初中阶段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和理解。因此,初中化学教学时相当重要的,它决定着学生后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对此,笔者认为,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方式较之于传统教学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改革:

1、转换“教”与“学”的主体地位

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主体是教师,教师通过“填鸭式”教学模式将考纲要求的教学内容灌输到学生脑中,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能接受度以及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导致学生对化学课程产生排斥厌恶感,甚至会有强烈的抵触心理,极不利于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首先要注重转化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从传统的主导者转换为学习引导启发者,增加与学生的交流沟通,通过教师引导、辅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存在感,让学生在感觉被尊重的同时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自主性。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并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用适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自行理解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且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对于抽象难懂的新知识理论根据自己的能接受度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改强度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对于应试教育下“高分低能”状况有直接的改善作用,这就要求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到化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际意义。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在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理论知识内涵的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化学问题带进课堂,并让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去发现实际生活中的常见化学现象,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懂得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认识并激发学习热情,还可以让学生在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实际意义的同时,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与思考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方法更为丰富、合理。

3、改革化学实验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创新

实验课是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经过相应的实验培训,可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让学生对所学化学内容有一个整体、宏观的认识和理解。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并不注重实验教学,因此才会出现大批“高分低能”的应试教育“产物”而缺少实际动手操作的应用型人才。对此,应改革化学实验教学方式,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增加化学教学活动中的实验教学比重。

4、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理论知识整体有抽象、晦涩难懂的特点,尤其是化学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相当陌生的概念,让学生单纯根据自身理解能力掌握化学知识理论的内涵显然不切实际。对此,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初中化学教学,多媒体技术丰富的图文色彩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冲击,引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动态表现将课本上一成不变的内容文字形象化、生动化,让抽象的理论知识经由形象的表现方式表达出来,一方面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很大帮助。

5、创新化学作业布置

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除高效的课堂教学外,初中化学教学方式改革还应注重课后作业布置的创新。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理解总结所学知识点并口述出来,不仅可以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同时,应增加学生的实践性与探究型作业,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把握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提出与发现问题,并引导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并懂得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思考的能力,使其懂得利用所学知识理论去解决生活中的具体实际问题。

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新课改大背景下的教育改革的实施,大大推进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创新型、实用型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以及能接受度,为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形成很大影响,因此,必须遵照新课改对化学教学的要求,在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基础上,应用一切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培养学生成为为社会所用的有创新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德富.浅谈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的改变[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2).

[2]黄薇.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0(25).

初中体育理论知识篇5

一、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填鸭式”教学阻碍了初中学生创新人格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目前,初中政治课堂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只对教案和教材负责,常年的习惯使得他们只会在课堂上表现约束、严格和训导的一面,而缺少自由、宽容和鼓励的一面,这样不仅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会弱化初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初中学生创新人格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2.重理性和逻辑,轻感受和直觉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初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理性和逻辑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但对理性和逻辑的过分强调则会造成对感悟和直觉的抑制。事实证明,在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人文社科领域,感悟和直觉往往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创造活动既是强烈的智力活动的过程,也是强烈的情感活动的过程,忽视感受和直觉,不利于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重理论传授,轻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初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习的终极目的是学以致用,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必要条件。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只有运用到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才会变得更加深刻和牢靠。初中政治教育所涵盖的社会发展常识、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等内容都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但目前初中政治教师在讲述这些知识时忽略了学生的情绪体验,这极大地影响了初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初中政治创新性教学的措施

1.创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都是采用集体灌输的方式,这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内在需要这一学习动机。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必须努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脱离书本,使自己由灌输者转变为课堂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通过辩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课堂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初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2.创新教学态度

一方面,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心态。他们要明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初中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追求知识、审视自我、思考人生并走向社会,因而,思想政治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明确肩上的使命,积极引导初中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使他们学会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在社会世界与知识世界间自由转换。另一方面,初中政治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通过学习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讲课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3.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粉笔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加大课堂的信息含量和科技比重是新课改下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大力推动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利用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和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能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结合,使枯燥、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通过这些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可以让学生深入教学情境主动地思考问题,这既能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更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又能提高教师教学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4.创新考核评价方法

传统教育模式下,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考核的一个明显弊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知识点,学生在课本上划知识点,然后在头脑中记这些知识点,试卷上考的是知识点,阅卷也是围绕知识点进行评价。按照这种模式得出来的成绩就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这是一种十分片面和不合理的考评方法,唯知识点论和唯成绩论不利于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需要意识到传统的考评方法的不足,更加合理和正确的考核方法不应只是考核必须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应该是测试初中学生对所学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评价方法应该从觉悟、能力和知识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测试。

参考文献:

[1]唐晓波.论初中政治教育的创新建议[J].民营科技,2009(10):95.

[2]张海忠.新课程评价改革[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初中体育理论知识篇6

关键词: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初任教师又称为新教师。本文主要是指学完师范教育课程,被引入教师专业岗位,但尚未完全适应、胜任教学的新教师。1996年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提出的建议书《加强教师在多变世界中的作用之教育》中指出,“应该对刚开始从事教师职业的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因为他们的最初职位及他们将要进行的工作,对其以后的培训和职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1)可见,初任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研究初任教师入职初期阶段的专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探讨其发展的途径和策略,以期帮助初任教师尽快适应新的职业角色,在不断改进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同时,顺利完成向成熟型教师的过渡。

一、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特点

归纳初任教师在入职初期的问题与状态,其专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角色需要转变

初任教师在入职初期,要完成一项重要的角色转换,那就是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初任教师在长期的学生生活中形成了牢固的学生意识和一整套习惯了的心理行为模式,当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就必然引起新旧角色在心理、行为上的冲击碰撞。旧角色的心理结构和定势妨碍着他们对新角色的认识,旧角色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模式影响着他们对新角色的实践。因此,入职初期,初任教师的角色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二)知识结构需要转型

初任教师刚毕业,知识结构尚不健全,虽然他们都经过师范教育系统的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实习锻炼,对中小学教育实践也有所了解,但他们的知识结构仍然存在明显的缺陷。从知识类型来看,他们在课程知识、教学法知识、教育环境、教育生态的知识和社会背景知识等方面明显不足;从知识的性质上看,他们所具有的知识大多属于陈述性知识而较少属于程序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更加缺乏。因此,初任教师的知识结构迫切需要转型。

(三)心理状态需要调适

许多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18~29岁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偏执等方面比30~45岁的教师要严重,容易受不良情感与人际交往的困扰。初任教师带着一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常令他们感到失望、困惑,强烈的挫折感取代了他们对工作的向往、热情与活力。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既影响初任教师教学工作,又造成了与同事、领导、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紧张,严重妨碍其专业成长和发展。所以,初任教师在入职阶段的心理状态需要调适。

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在分析了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后,那么就要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了,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依据。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是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及其特征表现与规律的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引起教师教育界的关注,出现了多种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在我国,罗琴,廖诗艳“以教师群体专业发展为假设,以职业成熟为标准,把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划分为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和持续发展期四个阶段。(2)”钟祖荣从教师素质与工作业绩的角度出发,把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划分为“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和创造期(3)”四个阶段,四阶段的终点分别对应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和专家教师。国内外还有很多学者专家提出了多种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梳理各种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得到如下启示:第一,教师专业发展过程随时间轨迹呈现出阶段性。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教师也不例外。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其专业水平。不同年龄段的教师体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也体现出独特的发展需求与发展内容。第二,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体。教师专业发展以“自我引导”为主,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同时体现出个体差异。

因此,初任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发展历程有清醒的认识,能立足自己的现实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并能坚持把发展目标、计划付诸实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主动寻求多渠道发展的机会。

三、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根据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本人觉得初任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一)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在心理学意义上,信念(belief)可理解为个体对于有关自然和社会的某种理论观点、思想见解坚信不移的看法。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支柱,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激励力量。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都是由信念所组成的一定的体系。信念一旦确立后,就会给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以深远的影响,决定着个体成长与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效果。而教育是基于信念的一种行为,教育信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是教师专业精神的核心内容,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素养和教育价值观,并且支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因此,初任教师一定要形成正确的教育信念,学习当代的教育思想,理解教育的目标,形成对教育的基本判断,并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反思和评价自身的教学行为,使教育信念不断提升和成熟。

(二)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智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位思想家说过:“理解探戈的最佳方法就是跳,而不是分析”。教学亦当如此,很多名师都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智慧,形成教学风格的。

因此,初任教师要勤于实践,勇于实践,敢于承担汇报课、评优课、公开课等教学任务,多参加各种教学竞赛,把学到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上,帮助自己在教学上尽快地成熟,从而实现陈述性知识向实践性知识的转型。同时,要学会反思。教学反思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写教后记等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行为,做出理想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矫正,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水平,提升教学智慧。

(三)调整心态,认识自我,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根据教师的个体情况和所处的环境,结合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双重需要,对决定教师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确定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并设计相应的行动计划的活动过程。(4)

对于初任教师而言,职业规划的首要步骤就是调整心态,认识自我。初任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全新的工作内容,在教育教学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初任教师调整心态,做到平和达观,在面对困难时不急躁、不退缩,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对综合能力状况、个性特点、知识结构等多方面作出一个客观的评估后,设计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对自身的优势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胜任教师职业。

四、结语

初中体育理论知识篇7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 研究性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运用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规范的教学行为和手段,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研究性教学理念的交流和研究性教学理念的体验。当前新教育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初中数学课教学的弊端越来越凸显[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爱探究的特性,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在合作探究中实践与创新、将理论用于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教育的实践更关注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一、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内涵

研究性教学的形式有小组合作讨论、小组调查、团队竞赛等。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数学教学中重视研究性教学。虽然对于研究性教学还没有形成权威性的定论,但从这些定义中可以看出,并非把几名或一群学生组合在一起学习就能称为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是以小组作为学习的主体和基本单位的,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2]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已经不能适应现在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的需求。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亟待提高。例如,由于一些教师把数学课程教学看做是理论教学的补充,认为它可有可无,或通过讲解告知学生即可,无形中低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学科课时分配中,数学课时一般比较紧张,为了应对平时的考核,有些学校放弃开展数学课程实践教学;在一些硬件设施比较欠缺的初中,由于数学课程的运动器材和设备都存在问题,导致数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不佳或无法开展等。根深蒂固的应试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仅不符合初中数学课程的发展特点,而且影响学生对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和事物的认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3]。

三、研究性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作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对为什么教、为什么学、教什么、学什么、谁来教、谁来学、在哪儿教、在哪儿学、怎么教、怎么学、用什么教、用什么学所进行的策划。其主要内容涉及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教学目标的设计、内容设计、过程设计、媒体设计、评价设计,以及整合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开展各种探究活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要选择调查、实验、讨论等活动类型。教师在充分理解学生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围绕课程目标的实现,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所教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让活动流于形式。如在引发学生思考时,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或在形成后,帮助学生在实际应用活动中巩固、检测所学,体验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完成对知识、技能、方法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实现三维学习目标。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可以避免生硬的说教,可以节省繁冗的训练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促进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加强数学教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加强对学生一般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要加强教材建设,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和创造性;加大数学理论课时比例,对数学理论教材进行深入解读,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数学教育理各学科的理论知识,拓宽数学教育知识面;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营造良好的大环境,加强对学生一般运动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将一些情境的内容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研究性学习中认识更直观。

研究性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人人主动参与,分工合作,共同实现教学目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且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更重要的是,研究性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增强了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易曲,雒志江.在数学研究性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52-53.

[2]王淑花.数学研究性教学初探[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6,01:48-49.

[3]黄丽芳.浅论高中数学研究性教学的内容选择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1:10-12.

初中体育理论知识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STS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85-01

STS教育是以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society(社会)三者为基准进行教学,在基础知识中融入STS教育理念,物理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超强科学性和逻辑性的教学,而STS教育思想正好迎合了物理教学的这种趋势,把科技教育渗透到初中物理基础教育中,不仅传授基本知识给学生,而且重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了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视技术的形成,然后在根据这些去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践行了新课标课程改革的理念。因此,我们对STS教育在初中物理学中的渗透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就成为当前物理教学中首要问题。

1.STS教育对初中物理教学产生的影响

1.1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物理教学在内容上是为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然而如果仅仅指示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而STS教育以多方位的知识教学让学生在接触基础知识后,对科学、技术、社会的知识有所了解,同时在课堂中适当拓展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未知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1.2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真正意义上地理论联系实际。物理这门学科是和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的,科技带来的社会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我们要让教学适用于社会发展,而不是一味地一成不变,STS教育加强了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而且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让学生把所学知识通过自主实践来体现,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1.3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与社会接轨,让学生能适应社会生活。科技的快速发展不管是对于经济还是教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科技让教学手段的变得多样化,也让我们的社会生活变得纷繁复杂,很大程度上对学生适应社会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STS教育结合当前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教学,把物理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了解科技的魅力,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他们日后步入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

2.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

STS教育的实施对于物理教师素质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在现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多地是对多方面知识的汲取,尤其是科学、技术、社会三方面,因为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而初中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那么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都会视为权威,所以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成为中学物理教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特此针对当前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差异,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以下的教学策略:

2.1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一本书、一只粉笔、一块黑板,这样长期下来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枯燥无味地课堂氛围,让学生对物理教学失去学习兴趣,但是现代物理课堂有了多媒体教具的加入让传统课堂变得丰富有趣,比如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图片、视频、声音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在物理声音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找到不同的音频文件让学生来感受声音,然后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

2.2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实验来渗透STS教育。物理教学中如果了实验的操作,那么物理课堂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因为实验课能提高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以这样的方式来渗透STS教育更能为初中生所接受,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小科技知识,比如在初中物理中电学的学习中让学生进行电路图的连接,不仅能加深理论知识的印象,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知道电的产生,以及对现在生活产生的影响。

2.3把物理教材中的内容生活化。其实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与我们社会生活相关的例子,因为教材的产生来源于生活,最终我们的学习还是要回到生活中。初中物理有大部分内容都在讲力学,而力学在生活中涉及的面那么多,如果全部都按照书上的内容来讲解的话,学生不仅不能够理解而且时间长了会对这种授课方式产生一种排斥。如果我们能把书本上的内容生活化,比如在讲弹力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带一个皮筋来让他们拉伸,用不同的力度拉伸看产生的弹力大小。

2.4举行科技小发明比赛,让学生变废为宝。创造是打开思维最好的方式,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现在社会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我们的生活环境出现了许多问题,举办科技发明比赛,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也让他们把生活中的一些废物经过自己的发挥创造赋予新的意义,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总结

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更多地是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试卷中,在这种教育体制下,过度地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很多理论知识在没有经过实践后并不适应学生的发展。初中生处于基础知识储备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提高,对知识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初中物理则是一门打开他们探索世界的一扇窗户。我们要把物理教育从课堂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科技,STS教育的渗透帮我们实现了这一目标,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培养了他们的多种能力,也让初中物理教师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园.对初中物理教材中如何渗透STS教育的一些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3年11月

[2]稍亚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教学策略.[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年第12期

[3]马心蕾.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STS教育.[J].中学物理.2015年5月

上一篇:商业计划的目标范文 下一篇:化工节能减排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