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演讲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8 11:30:28

话题演讲材料

话题演讲材料范文第1篇

即兴演讲比赛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比赛之前,给演讲者一个较大的内容范围和一段准备时间,在比赛中再抽题演讲。另一种则是没有内容范围,只是在演讲开始后抽题,做短暂准备后即开始演讲。前者表现出模糊性的特点,后者表现出临场性的特点。根据这两者的各自特点,其准备方法也有两种;

1.1模糊性准备方法。演讲者在一个较大的范围里得知了演讲内容,但并不了解具体题目。在这个基点上进行准备,首先要多做一些深度上,也就是哲学上的思考。其次是纵向与横向上的比较与结合。从哲学上思考问题,就是要求演讲者具备比较宏观的把握事物的能力,能居高临下地看待问题,全面深刻地思考。这时,虽然具体目标比较虚,但先有了准备,一旦拿到具体题目,模糊的目标就会迅速变得清晰起来。在这一准备方法中还要求演讲者围绕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与结合去丰富资料,充实内容。考虑的范围要大,挖掘要深。观点需要用人物事例来具体说明;人物事例丰富了,也容易归纳,总结出新的观点。

1.2临场性准备方法。即兴演讲者不知道演讲内容的范围,只是在比赛时才拿到题目,这种准备难度较大。为了在演讲前的几分钟内,把演讲的腹稿组织得较完善,通常的准备方法是“点的分布法”。当演讲者拿到题目后,在短暂的临场准备时间里,应该围绕着题目进行“点”的分布。“点”可以是一个很有感我错了彩的事例,一句幽默风趣的话,一位伟人或者哲人的警句,所要阐述观点的核心词语等等。然后,就要马上考虑这些“点”之间的联系,围绕着主题,将其分布在恰当的位置上,最后连贯成文。

2即兴演讲中材料的组合形式

材料的快速组合是体现即兴演讲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它要求演讲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解决好“说什么”和“怎样说”这两个问题。即兴演讲中材料的组合有并列式、正反式、递进式三种形式。它们有时可以互相结合、互相套用。具体如下:

2.1并列式。首先将总题分解成若干个分题,如权红同志在《世界也有我们的一半》的即兴演讲中,谈了三个问题:一是女人没有获得自己的“一半”;二是女人本应有自己的“一半”;三是女人应争得自己的“一半”。这三个分题各自独立又互相连贯,共同阐明同一主题:世界也有我们的一半。这种材料的组合方式可使演讲条理井然,而且极有力量和气势。

2.2正反式。围绕题目要求,一方面从正面说明,一方面从反面说明。如侯国锋同志在《一个青年军人的思考》的演讲中,围绕着“我们应当自强不息”这一主题,先列举一些反面事例,进行分析、批评,然后以一名战士自学成才的事例从正面称赞自强不强的民族精神。正反对比,效果明显突出,引人深思。

2.3递进式。围绕所要说明或论述的问题,先说明“为什么”,继而谈“怎么样”。如韩健的演讲《在失败面前挺起胸膛》围绕中心谈了两个问题:一是自己为什么能在失败中崛起;二是自己怎么样从失败中崛起的。

3即兴演讲的技巧

3.1保持警觉,选准话题。无论参加什么会议,都要始终保持全神贯注。要掌握会议的主题,讨论的具体题目,争论的焦点,有很强的警觉和思想准备。一旦即兴演讲,也决不会心慌意乱。有了思想准备,还必须寻找一个好的话题,而准确的话题,来源于对会议有关情况的熟悉与掌握。要注意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对谁讲话。如1924年5月8日,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北京过了他64岁寿辰,北京学术界举行了祝寿仪式。梁启超登台即兴演讲。因泰戈尔想让梁为他起一个中国名字,所以,梁启超便从印度称中国为“震旦”,讲到从天竺(印度)来的都姓竺,并将两个国名联起来,赠给泰戈尔一个新名叫“竺震旦”。由于话题选择得好,故整篇演讲辞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寓意深刻。

3.2抓住话题,组合材料。确立了话题,就要抓住不放;进而紧扣话题精心组织材料进行论证。即兴演讲无法在事先做充分准备,完全依靠即兴抓取材料,其来源,一是平时的知识积累,二是眼前的人和事,又应以后者为主。如过多的引用间接材料,往往失掉即兴演讲的现实感和针对性,起不了应有的作用,只有多联系现场中的人和事,才能紧紧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3.3情感充沛,以情夺人。要使听众激动,演讲者自己首先要有激情。演讲者动了真情,才能喜怒哀乐分明,语言绘声绘色,从而感染听众,达到交流情感的目的。

3.4语言生动活泼。根据听众的知识结构和文化修养,选用不同风格的语言。对一般群众的演讲可选用朴素的语言,而对文化素养较高的听众则可选用高雅的语言。这就要求演讲者要善于平时学习人民群众中生动活泼的语言,吸收外国语言中有益的成分,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

话题演讲材料范文第2篇

1、一定的知识广度。只有学识丰富,才能在短暂的准备时间内从脑海中找到生动的例证和恰当的词汇

,使即兴演讲增添魅力。这就要求演讲者具备一定的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知识,并能了解日常生活知识,如风

土人情、地理环境等。

2、一定的思想深度。这是指即兴演讲者对事物纵向的分析认识能力。演讲者对内容应能宏观地把握,

通过表层迅速深入到事物本质上去认识,形成一条有深度的主线,围绕着它丰富资料,连贯成文,以免事例

繁杂、游离主题。

3、较强的综合材料的能力。即兴演讲要求演讲者在很短的时间里把符合主题的材料组合、凝炼在一起

,这就使演讲者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有效地发挥出其知识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

4、较高的现场表达技巧。即兴演讲没有事先精心写就的演讲辞,临场发挥是特别重要的。演讲者在构

思初具轮廊后,应注意观察场所和听众,摄取那些与演讲主题有关的人物或景物,因地设喻即景生情。

5、较强的应变能力。即兴演讲由于演讲前无充分准备,在临场时就容易出现意外,如怯场、忘词等等

现象。遇到这种情况,只有沉着冷静,巧妙应变,才能扭转被动局面,反败为胜。

即兴演讲比赛的准备方法

即兴演讲比赛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比赛之前,给演讲者一个较大的内容范围和一段准备时间

,在比赛中再抽题演讲。另一种则是没有内容范围,只是在演讲开始后抽题,做短暂准备后即开始演讲。前

者表现出模糊性的特点,后者表现出临场性的特点。根据这两者的各自特点,其准备方法也有两种;

1、模糊性准备方法。演讲者在一个较大的范围里得知了演讲内容,但并不了解具体题目。在这个基点

上进行准备,首先要多做一些深度上,也就是哲学上的思考。其次是纵向与横向上的比较与结合。从哲学上

思考问题,就是要求演讲者具备比较宏观的把握事物的能力,能居高临下地看待问题,全面深刻地思考。这

时,虽然具体目标比较虚,但先有了准备,一旦拿到具体题目,模糊的目标就会迅速变得清晰起来。在这一

准备方法中还要求演讲者围绕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与结合去丰富资料,充实内容。考虑的范围要大,挖掘要深

。观点需要用人物事例来具体说明;人物事例丰富了,也容易归纳,总结出新的观点。

2、临场性准备方法。即兴演讲者不知道演讲内容的范围,只是在比赛时才拿到题目,这种准备难度较

大。为了在演讲前的几分钟内,把演讲的腹稿组织得较完善,通常的准备方法是“点的分布法”。当演讲者

拿到题目后,在短暂的临场准备时间里,应该围绕着题目进行“点”的分布。“点”可以是一个很有感

彩的事例,一句幽默风趣的话,一位伟人或者哲人的警句,所要阐述观点的核心词语等等。然后,就要马上

考虑这些“点”之间的联系,围绕着主题,将其分布在恰当的位置上,最后连贯成文。

即兴演讲中材料的组合形式

材料的快速组合是体现即兴演讲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它要求演讲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解决好“说什么

”和“怎样说”这两个问题。即兴演讲中材料的组合有并列式、正反式、递进式三种形式。它们有时可以互

相结合、互相套用。具体如下:

1、并列式。首先将总题分解成若干个分题,如权红同志在《世界也有我们的一半》的即兴演讲中,谈

了三个问题:一是女人没有获得自己的“一半”;二是女人本应有自己的“一半”;三是女人应争得自己的

“一半”。这三个分题各自独立又互相连贯,共同阐明同一主题:世界也有我们的一半。这种材料的组合方

式可使演讲条理井然,而且极有力量和气势。

2、正反式。围绕题目要求,一方面从正面说明,一方面从反面说明。如侯国锋同志在《一个青年军人

的思考》的演讲中,围绕着“我们应当自强不息”这一主题,先列举一些反面事例,进行分析、批评,然后

以一名战士自学成才的事例从正面称赞自强不强的民族精神。正反对比,效果明显突出,引人深思。

3、递进式。围绕所要说明或论述的问题,先说明“为什么”,继而谈“怎么样”。如韩健的演讲《在

失败面前挺起胸膛》围绕中心谈了两个问题:一是自己为什么能在失败中崛起;二是自己怎么样从失败中崛

起的。

即兴演讲的技巧

1、保持警觉,选准话题。无论参加什么会议,都要始终保持全神贯注。要掌握会议的主题,讨论的具

体题目,争论的焦点,有很强的警觉和思想准备。一旦即兴演讲,也决不会心慌意乱。有了思想准备,还必

须寻找一个好的话题,而准确的话题,来源于对会议有关情况的熟悉与掌握。要注意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

,对谁讲话。如1924年5月8日,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北京过了他64岁寿辰,北京学术界举行了祝寿仪式。梁

启超登台即兴演讲。因泰戈尔想让梁为他起一个中国名字,所以,梁启超便从印度称中国为“震旦”,讲到

从天竺(印度)来的都姓竺,并将两个国名联起来,赠给泰戈尔一个新名叫“竺震旦”。由于话题选择得好

,故整篇演讲辞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寓意深刻。

2、抓住话题,组合材料。确立了话题,就要抓住不放;进而紧扣话题精心组织材料进行论证。即兴演

讲无法在事先做充分准备,完全依靠即兴抓取材料,其来源,一是平时的知识积累,二是眼前的人和事,又

应以后者为主。如过多的引用间接材料,往往失掉即兴演讲的现实感和针对性,起不了应有的作用,只有多

联系现场中的人和事,才能紧紧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3、情感充沛,以情夺人。要使听众激动,演讲者自己首先要有激情。演讲者动了真情,才能喜怒哀乐

分明,语言绘声绘色,从而感染听众,达到交流情感的目的。

4、语言生动活泼。根据听众的知识结构和文化修养,选用不同风格的语言。对一般群众的演讲可选用

朴素的语言,而对文化素养较高的听众则可选用高雅的语言。这就要求演讲者要善于平时学习人民群众中生

动活泼的语言,吸收外国语言中有益的成分,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

5、短小精悍,逻辑严密。即兴演讲多是在一种激动的场合下进行的,没有人乐意听长篇讲话,因此必

须短小精悍。短小,指篇幅而言;精悍,指内容而言。即兴演讲不能象命题演讲那样讲究布局谋篇,但也要

结构合理,详略得当,要有快节奏风格和一气呵成的气势,切忌颠三倒四,离题万里,拖泥带水,重复拉杂

话题演讲材料范文第3篇

1.1 一定的知识广度。只有学识丰富,才能在短暂的准备时间内从脑海中找到生动的例证和恰当的词汇,使即兴演讲增添魅力。这就要求演讲者具备一定的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知识,并能了解日常生活知识,如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

1.2 认识能力。演讲者对内容应能宏观地把握,通过表层迅速深入到事物本质上去认识,形成一条有深度的主线,围绕着它丰富资料,连贯成文,以免事例繁杂、游离主题。

1.3 较强的综合材料的能力。即兴演讲要求演讲者在很短的时间里把符合主题的材料组合、凝炼在一起,这就使演讲者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有效地发挥出其知识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

1.4 较高的现场表达技巧。即兴演讲没有事先精心写就的演讲辞,临场发挥是特别重要的。演讲者在构思初具轮廊后,应注意观察场所和听众,摄取那些与演讲主题有关的人物或景物,因地设喻即景生情。

1.5 较强的应变能力。即兴演讲由于演讲前无充分准备,在临场时就容易出现意外,如怯场、忘词等等现象。遇到这种情况,只有沉着冷静,巧妙应变,才能扭转被动局面,反败为胜。

2 即兴演讲比赛的准备方法

即兴演讲比赛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比赛之前,给演讲者一个较大的内容范围和一段准备时间,在比赛中再抽题演讲。另一种则是没有内容范围,只是在演讲开始后抽题,做短暂准备后即开始演讲。前者表现出模糊性的特点,后者表现出临场性的特点。根据这两者的各自特点,其准备方法也有两种;

2.1 模糊性准备方法。演讲者在一个较大的范围里得知了演讲内容,但并不了解具体题目。在这个基点上进行准备,首先要多做一些深度上,也就是哲学上的思考。其次是纵向与横向上的比较与结合。从哲学上思考问题,就是要求演讲者具备比较宏观的把握事物的能力,能居高临下地看待问题,全面深刻地思考。这时,虽然具体目标比较虚,但先有了准备,一旦拿到具体题目,模糊的目标就会迅速变得清晰起来。在这一准备方法中还要求演讲者围绕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与结合去丰富资料,充实内容。考虑的范围要大,挖掘要深。观点需要用人物事例来具体说明;人物事例丰富了,也容易归纳,总结出新的观点。

2.2 临场性准备方法。即兴演讲者不知道演讲内容的范围,只是在比赛时才拿到题目,这种准备难度较大。为了在演讲前的几分钟内,把演讲的腹稿组织得较完善,通常的准备方法是“点的分布法”。当演讲者拿到题目后,在短暂的临场准备时间里,应该围绕着题目进行“点”的分布。“点”可以是一个很有感我错了彩的事例,一句幽默风趣的话,一位伟人或者哲人的警句,所要阐述观点的核心词语等等。然后,就要马上考虑这些“点”之间的联系,围绕着主题,将其分布在恰当的位置上,最后连贯成文。

3 即兴演讲中材料的组合形式

材料的快速组合是体现即兴演讲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它要求演讲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解决好“说什么”和“怎样说”这两个问题。即兴演讲中材料的组合有并列式、正反式、递进式三种形式。它们有时可以互相结合、互相套用。具体如下:

3.1 并列式。首先将总题分解成若干个分题,如权红同志在《世界也有我们的一半》的即兴演讲中,谈了三个问题:一是女人没有获得自己的“一半”;二是女人本应有自己的“一半”;三是女人应争得自己的“一半”。这三个分题各自独立又互相连贯,共同阐明同一主题:世界也有我们的一半。这种材料的组合方式可使演讲条理井然,而且极有力量和气势。

3.2 正反式。围绕题目要求,一方面从正面说明,一方面从反面说明。如侯国锋同志在《一个青年军人的思考》的演讲中,围绕着“我们应当自强不息”这一主题,先列举一些反面事例,进行分析、批评,然后以一名战士自学成才的事例从正面称赞自强不强的民族精神。正反对比,效果明显突出,引人深思。

3.3 递进式。围绕所要说明或论述的问题,先说明“为什么”,继而谈“怎么样”。如韩健的演讲《在失败面前挺起胸膛》围绕中心谈了两个问题:一是自己为什么能在失败中崛起;二是自己怎么样从失败中崛起的。

4 即兴演讲的技巧

4.1 保持警觉,选准话题。无论参加什么会议,都要始终保持全神贯注。要掌握会议的主题,讨论的具体题目,争论的焦点,有很强的警觉和思想准备。一旦即兴演讲,也决不会心慌意乱。有了思想准备,还必须寻找一个好的话题,而准确的话题,来源于对会议有关情况的熟悉与掌握。要注意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对谁讲话。如 1924年5月8日,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北京过了他64岁寿辰,北京学术界举行了祝寿仪式。梁启超登台即兴演讲。因泰戈尔想让梁为他起一个中国名字,所以,梁启超便从印度称中国为“震旦”,讲到从天竺(印度)来的都姓竺,并将两个国名联起来,赠给泰戈尔一个新名叫“竺震旦”。由于话题选择得好,故整篇演讲辞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寓意深刻。

4.2 抓住话题,组合材料。确立了话题,就要抓住不放;进而紧扣话题精心组织材料进行论证。即兴演讲无法在事先做充分准备,完全依靠即兴抓取材料,其来源,一是平时的知识积累,二是眼前的人和事,又应以后者为主。如过多的引用间接材料,往往失掉即兴演讲的现实感和针对性,起不了应有的作用,只有多联系现场中的人和事,才能紧紧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4.3 情感充沛,以情夺人。要使听众激动,演讲者自己首先要有激情。演讲者动了真情,才能喜怒哀乐分明,语言绘声绘色,从而感染听众,达到交流情感的目的。

4.4 语言生动活泼。根据听众的知识结构和文化修养,选用不同风格的语言。对一般群众的演讲可选用朴素的语言,而对文化素养较高的听众则可选用高雅的语言。这就要求演讲者要善于平时学习人民群众中生动活泼的语言,吸收外国语言中有益的成分,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

话题演讲材料范文第4篇

1.演讲前的准备

准备是搞好演讲的前提。首先是要确立一个题目或一个话题。一般演讲赛都分为命题演讲和即兴演讲。如要进行演讲比赛则必须对各个方面加以准备: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找好立意点,拟定题目,如政治方面的演讲主题:WTO、统一、和平与发展、机遇与挑战;经济方面演讲主题:西部大开发、农村经济、再就业;教育方面演讲方题:中西方教育的不同、远程教育、终身教育、;文化方面演讲主题: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校园文化;环保方面演讲主题:人与自然;科技方面演讲主题:网络、克隆、基因;卫生方面演讲主题:保持身体健康;体育方面演讲主题:奥林匹克……有些方面题目太大,可从多角度和多侧面思考,找好切入点,将题目细化和具体化,写出演讲稿的提纲,构思和组织演讲稿结构。

拟定好话题后的第二步就是演讲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有计划地阅读大量的英语原文以及各类英语报刊杂志,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英语思维的过程,对提高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利用有关资源与材料(如图书、报刊、杂志或网络资源等)收集所需的内容。然后对材料加以整理或进行梳理,舍弃不太重要的内容或用不上的材料,准备写演讲稿。

2.演讲稿的写作

演讲稿首先开头要开门见山,既要一下子抓住听众又要提出你的观点,中间要用各种方法和所准备的材料说明、支持你的论点,感染听众,然后在结尾加强说明论点或得出结论,结束演讲。

演讲稿的写作有严格的要求,就内容而言要主题鲜明,表达完整;就文章组织结构而言要思维清晰,逻辑性强;就语言而言要有感染力、形象生动。写作时可根据需要有效、正确地使用英语写作方法和技巧,如恰当地运用明喻、暗喻、夸张等各种修辞方法,用词要准确,尽量避免使用生僻、模糊、晦涩的字词。总之,要考虑听众对象,注意演讲的措辞,但又要简明扼要、有理有力、结构紧凑。许多著名的演说家的不朽之作都有振奋人心、扭转乾坤般的力量。从马丁.路德.金的“Ihaveadream”,美国总统林肯所作的著名的盖茨堡演说,到克林顿在北大的演说,不少句子都成为不朽的佳句,值得认真研读。

3.进行演讲

具备演讲的知识和技巧,演讲稿的完成只是演讲的序幕,要进行成功的演讲则要进行严格的训练。训练时,分析演讲要领,训练演讲技巧和姿势语,观看CCTV杯和爱立信杯等英语演讲的录像,了解并按照比赛评分标准进行严格的模拟训练,观察演讲过程是否具备以下特点:主题鲜明,表达完整(演讲内容);思维清晰,逻辑性强(文章组织结构);感情充沛,富有表现力(演讲气势);发音正确,语音语调标准(英语语音);反应敏捷,回答准确(心理素质);着装整洁,仪态大方等等。

话题演讲材料范文第5篇

一、每周一话题能避免课前演讲内容的单调性

以前总让学生讲新闻,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听到的大都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样枯燥的东西,显得单调乏味。加之有些学生平日里根本就没有留意新闻,常常随口乱讲。这样的演讲内容真实性无法保证,演讲语言也欠缺条理性、语调也没有感染力。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让学生每周围绕一个话题演讲,如“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我喜欢的一种动物(植物)”“我敬佩的一位名人”“我与亲人间的故事”“我为环保做贡献”“成语小故事”等,学生就会有一种新鲜感,仿佛每隔一周便能见到一个新面孔似的,学生们收集材料的兴趣大增,演讲的内容自然也就丰富了。

二、每周一话题能给不善言谈的学生提供说话的范例

客观地说,口齿伶俐、能说会道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不善言谈”。让这部分“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敢说、能说、会说,是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最终目标。古人言:“依葫芦画瓢。”虽然这句话多少有些贬义,但从“学样”的角度来看,每周一话题,前面同学讲话的内容无疑给后面演讲而又“嘴笨”的同学提供了演讲的范例,拓宽了后面演讲同学的思路,让他们学习到该从何处组织材料,如何让演讲在自己的口中“出彩”。

三、每周一话题能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

命题作文比半命题作文、题目自拟的作文较容易判断出作文水平的高低。同样的道理,围绕同一个话题的演讲比单纯讲新闻、自由谈话更容易鉴别出学生演讲能力的高低。学生大都喜欢争强好胜,他们的自尊心、表现欲都很强,都不甘落后。一学期一个人的演讲机会只有三、四次,所以大家都非常珍惜。看到别人讲得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称赞,自己就会想着要比前面的同学讲得更好,那么他(她)就会在准备工作上更加用心:收集资料,认真准备;学习前面同学的长处,摈弃不足。课前演讲“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班级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在演讲方面暗暗较劲,演讲的能力也在竞争中得到提高。

四、每周一话题能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每周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课前演讲训练,五天就会有10个学生轮到讲这一话题,讲的学生会特别关注自己要讲的话题,猜想前后的同学会怎么说,设想自己该怎么说,没有轮到的同学会期盼着听到其他同学精彩的演讲,真可谓全班同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上个学期初我们班连续几周没有得到文明班级流动红旗,于是笔者宣布下周的课前演讲话题是“怎样才能夺得文明班级流动红旗”。同学们在演讲中针对班级现状献计献策,言辞慷慨激昂,流露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果然,在之后的一周中班级的凝聚力空前增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周我们班就夺得了文明班级流动红旗,并且连续几周保住了文明班级流动红旗。

五、每周一话题能促使学生完善人格

语言学科是极具魅力的人文学科,语文的特点决定了演讲训练必须将促使学生完善人格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实践证明,演讲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演讲时间虽短,但多样化的题材为学生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真善美和假恶丑在这里激烈碰撞,一场场潜移默化的人格教育课在这里悄然进行。

在悲、喜、爱、恨、怒、骂之后,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人格得到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得到较快提高。同学们从中学会了通过一件很小的事发掘一个很有用的道理,学会了辩证地去看待每一个问题。

我班有一周的演讲话题是“我与亲人间的故事”,不少W生在演讲中讲述了他们对父母的感激和崇拜,该话题使同学们看到了父母总是将好东西留给孩子而自己却舍不得吃,看到父母舍得花高价为孩子买衣服鞋袜而自己却只买减价货,看到父母因孩子生病而憔悴焦急的神态……父母为了子女的成长吃的那些苦、受的那些累以及父母对孩子的信任让学生感受到了父母的宽厚、慈爱和坚强。许多学生在演讲时都流下了热泪,在自己的演讲及倾听同学的演讲中,学生们学会了理解,懂得了感恩。

六、每周一话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话题演讲前,学生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收集资料、归纳成文以及朗诵记忆,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记忆、演讲等能力都大有帮助。同时,演讲还会涉及多个学科的课内外知识,必然引起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视,有利于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演讲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很好的考验和锻炼。许多学生从没有在公众场合做过正式演讲,以至于上台后面红耳赤、丑态百出,甚至紧张得连话也说不出。而演讲训练是克服这些毛病的最好方法。

我班的黄麟同学因有些口吃怕同学笑话而不敢说话,但经过一年的训练,如今他争着上台演讲,争着朗读课文。我班绝大多数学生都实现了由开始不敢上台到后来争着要上台,由开始的无话可说到后来的滔滔不绝,由开始的忸怩拘谨到后来的声情并茂,由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来的潇洒自如的转变。

演讲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励他们敢于展现自己;演讲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提高综合素质;演讲引导学生思索身边的人和事,树立了其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明确了人生的意义,逐渐走向成熟。

实践表明,每周一话题的课前小演讲不仅使演讲者得到了锻炼,而且也使听者受益匪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它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是语文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模式。

话题演讲材料范文第6篇

语文课堂“暖身”活动的开展,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在最大程度上增强学生之间的默契度,促进教学相长,让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够拥有比较突出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为应对时下比较时髦的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面试和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语文课堂”暖身”活动面临的问题

1.内容过泛

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覆水难收”,语文教师灵感式授课的类型应该不算少,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某种教学尝试应有比较充分的准备,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暖身”活动中,教师如果对活动的话题、形式、时间等没有作合理的规划,就会出现“过泛”的现象。如,话题过泛。部分老师迫于教改形式不得已而为之,故开展活动时,在话题选择上多采用放任自流的“牧羊式”。结果学生囿于个人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关注面,选择的话题大多为芝麻小事且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话题重复率过高,社会关注度不够,学生兴趣无法燃起,“暖身”活动成为一种形式,有名无实。有的课堂形式过泛。教师对单位时间内的活动形式缺少安排和设计,活动缺少稳定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活”而不“动”

“暖身”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从而在互动过程中撞出思维的火花。“活”的是氛围,“动”的是思维。但是,不少教师开展的课前“暖身”“活”而不“动”,学生笑一笑、乐一乐、嚷一嚷,以个人体验和快乐为主,甚至出现台上同学讲、台下同学自个乐的现象,缺少真正意义的互动。笔者认为,如果学生的思维没有被真正激发开来,“暖身”活动仍然只是一个花样和形式而已。

3.盲目开展

“暖身”活动是语文课堂的组成部分,是传授知识的一种重要延伸,同时是提升能力和达成目标的一种最佳平台,因此,它应该而且必须被纳入教师的备课过程。故而,教师在组织“暖身”活动时,应有比较明确的计划,如在规定的单位时间内,需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是什么;下个单位时间,侧重点又是什么,这样进行相应的规划后,“暖身”互动的目的性和作用也便凸显了出来。但是,从目前的课堂“暖身”活动来看,“暖身”活动的目的性并非十分明确。“暖身”活动仅被当做是一种游戏而已,没有真正起到起应有的作用。

4.一成不变

“暖身”活动如果驾驭得好,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若缺少变化,久而久之,“暖身”活动就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肘了,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课堂负担,另一方面身子没“暖”成,倒先“感冒”了。笔者认为,“暖身”活动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暖身”活动时应考虑到不同年级的心理特征、不同阶段的授课目标、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等要素,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选择和设计“暖身”材料,而非一成不变,一贯到底。如高一举行的课前小演讲,到高二时形式、内容、要求等若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吸引力就会逐日下降,学生上课兴趣也会日渐下调,最后,“暖身”活动成为一种负担。

二、语文课堂“暖身”活动的规范化尝试

1.定方案,定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暖身”活动亦然。活动实施之前,教师最好要有明确的活动方案,将活动目的、内容、时间、地点、形式等项目列入其中,并在班级中予以公布,提升学生的期待,提高其对“暖身”活动的认识。之后,教师再设定“暖身”活动单位时间内的活动内容和活动主题,查找相应的符合中学教育实际和阶段教学内容的话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注意,另一方面拓宽课内知识的。

2.定话题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暖身”活动对于学生来说也许是一件新鲜的事情。但是,如果“暖身”活动的话题不加控制,一开始便陷入泛滥成灾的局面,那么最终只能宣告“暖身”活动的目标达成失效。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开展活动时,对活动所讨论的话题进行相应的规定,从报刊杂志上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紧扣高中阶段教学内容的话题,如在教授《论语》时,可以选入“盐慌”“助人为乐该不该重奖”等话题;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时,可以引入“今人续写《红楼梦》如何看”“名著翻拍该不该”等话题……在话题讨论形式上,可采用多话题选择式、固定话题式;也可是一日一话题、多日一话题。这样做,既让学生每天都能从课堂管窥社会,还能够利用话题激发出不同的观点,点燃思维的火花。

3.定阶段达成目标

正如前文所说的,“暖身”活动应具计划性,体现在不同阶段所达成的目标的设定上。在笔者看来,“暖身”活动可以分成六个阶段目标:第一阶段,练胆量。笔者所任教的学校中,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上台发言的机会不多甚至没有,因而高中阶段上台发言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尝试和挑战。学生首先要排除的是恐惧,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可将阶段目标定位为“练胆量”,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台,不失时机对他们多加鼓励,以促其增强自信。第二阶段,扩音量。学生敢上台,已战胜最初的恐惧心理,但还没有掌握相应的演讲技巧,尤其不敢大胆发出自己的声音,因此,教师在本阶段重点点评学生音量,并告知音量提高的方法,使之不仅敢说,而且能大声说。第三阶段,求质量。当胆量和音量都能够基本达到演讲要求时,演讲内容的质量将是重中之重。此时,学生已基本具备了概括、表述能力,可以加大活动的难度,如要求学生要认真撰写演讲稿,要注意控制时间,要注意观点的阐述方式等。第四阶段,促应变。当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驾驭演讲内容时,教师可在提高演讲质量的基础上增加应变能力的训练,如在演讲结束时,可以增加自由提问环节,考察学生在演讲过程中对话题和材料的准备程度,以此来提高应变能力。第五阶段,次综合。教师提供几个话题,对演讲者不作事先安排,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准备相关演讲材料。然后,课堂上随机抽签上台演讲,在本阶段,学生准备的量较大,但其知识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也会随之提高。第六阶段,全综合。教师可模仿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面试模式,在授课前随机给出话题,给全体学生一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给出2-3个名额让学生自由上台表述,每位学生阐述观点后要接受“模拟评委团”的提问。

4.定顺序

“暖身”活动的开展要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以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台,并拥有较为充裕的准备时间。定顺序一般可采用如下方式:一种是以座位号为依据的排列方式,全班从1至末号轮个遍,但时间一长,学生会产生疲惫感和无趣感;一种是以姓氏笔画多少来排列,但此法不利于演讲活动的评分;还有一种就是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如有10个小组,就以10人为一轮次,小组内抽签决定先后顺序,然后由小组长抽签决定组别顺序,最后将两者结合起来。笔者在实践发现,最后一种方式在效果上会明显优于前两种。

5.定时间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既是“暖身”活动,就应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前文已经讲过,“暖身”活动的时间一般为2-5分钟,教师在开展活动前要将时间事先定好,然后不折不扣地执行。考虑到学生在不同阶段活动中会出现“意外”:初期,有些学生胆量明显不足,时间可以控制在1-2分钟内,适可而止;中期,学生胆量有所增大,音量有所提高,其表现欲也随之增强,内容准备也相对充足,时间可以控制在3-5分钟;末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已得到有效提高,演讲内容会越趋于理性化,内容会更丰富,教师此时应该引导学生对演讲材料去繁就简,讲究凝练,时间可以控制在3分钟。当然,在活动中若出现超时现象,教师可作进一步引导,尤其是对超时过多的同学,在表扬的同时指出其问题所在。

6.定等级

“暖身”活动是课堂的组成部分,适当的奖励与惩罚是符合要求的。教师在最初的安排设计中要定好奖罚规则,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成立“模拟评委团”,专门负责评分定级工作。每一轮结束,可以评出诸如“最佳演讲者”“最佳撰稿者”之类的荣誉,颁发奖状,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对之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从而让学生既能够享受到自己努力所得到的快乐,同时也能在认真自觉地准备演讲材料过程中提高个人的语文综合能力。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思辨表述等方面的能力。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差已成为困扰语文教学的一个问题。而课堂上必要的演讲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除了培养学生的大胆表达的勇气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师生、生生良性互动,较大程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语文老师有必要认真对待语文课堂上的“暖身”活动,以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话题演讲材料范文第7篇

TED(指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在英语中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是美国的一家私有非盈利机构,诞生于1984年,自2002年起,每年3月,TED大会在美国召集众多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分享他们关于技术、社会、人的思考和探索,也涉及科学、教育、发展、文化、商业、艺术、环保等话题。从2006年起,TED演讲的视频被上传到网上,供全世界的观众免费下载、观看和分享。

TED演讲自问世以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也使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人在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都获得了启迪。如今,TED演讲开始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渐渐得到重视,在基础教育课堂中的应用也开始得到尝试,但仍然在起步阶段。

二、高中生培养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基础教育的宗旨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教材的内容和活动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要有利于学生通过学习教材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随着现代科技和全球化的发展,信息和知识的传播不再有地域和民族的界限。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英语这门国际最主要通用语言的掌握能力有了更高的需求。人们需要有对英语语言更高的敏感度,对英语文本有更高的解读和架构能力,对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有更深的理解,对语言输出有更强的表达能力,等等。因此,传统英语学习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如此多的需求:传统模式下,课堂教学依托教材,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习内容枯燥,缺乏时效性,学生容易感到乏味,从而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迫于考试的压力,在传统模式下,学生需要完成大量作业,且其中大部分为机械性记忆和操练,思维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不仅给学生造成很重的负担,学习效率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更压制了学生内心主动学习的愿望。因此,有必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努力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使他们从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他主学习)不断转向、过渡到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三、TED对培养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可行性与优势

1.信息的权威性和演讲的启发性

TED大会的演讲者均为世界上各个领域的思想领袖与实干家,比如,人类基因组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Craig Venter,当代杰出的语言学家 Steven Pinker等,因此,演讲中传递的信息正确、可靠,思想深刻并有独到的见地。并且,TED大会秉承其宗旨――“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演讲内容不仅传播了创新理念,更易于让观众在吸收新信息的同时激发出创造的欲望。

2.演讲富有时代性和多样性

TED演讲者来自各行各业,演讲话题涵盖科技、文化、教育、环保等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些话题包含了高中英语教材中各个单元涉及的绝大多数话题以及课程标准中所列的大多数话题,也与高中生生活中接触到的话题息息相关,这易使高中生对TED演讲产生浓厚兴趣并对演讲者的观点或者演讲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进行自主学习。并且,TED每年都要更新其资源,语料的时代性很强。

3.TED演讲长度适中,适合高中生学习

TED演讲一般短小精悍,毫无繁杂冗长的专业讲座,观点明确,开门见山。这一特点非常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有利于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另外,高中生普遍面临繁重的学习压力,不可能抽出大块的时间来学习某一个视频。而20分钟左右的时长让学生经常观看成为可能。高中生可以把生活中的零散时间利用起来,吃完饭后或坐车回家途中等等都可以观看TED,这样既不会觉得无聊,又可以提高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将传统英语课堂上的单纯被动式学习变成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

四、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利用TED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视频资源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如今已经比较普遍,一般都以“嵌入”的方式运用到课堂中,即作为教学某一个环节的辅助材料纳入课堂中,对此环节的教学起到引导、强化、烘托或提炼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嵌入式”的视频资源利用对课堂教学的以上几个方面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但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不明显。因此,本文主要讨论TED作为主要学习资源的教学方式。

1.课内课外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堂,认为上课听讲才是学习。但是这样往往让学生失去了大量自主学习的机会,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Ackoff认为人对世界的认知分为四个层次: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其中数据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表现为一系列客观的事实。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数据,可以回答Who、What、When、Why的问题。知识是对信息的收集、比较、分析和推理,是与事实、概念、程序、解释、观点、观察、判断相关的信息,存在于个人的头脑中,他能解决How的问题。而智慧是根据认识的层次辨别和判断正误、好坏的过程。英语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综合语言能力的最终目标与这一观点完全契合,也是从知识到智慧的过程。在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课外的时间,以TED演讲话题和内容作为主要学习材料,进行独立的文本解读、基础语言知识学习、相关文化背景搜索和批判性思维,进而通过语言模仿提高基础语言运用能力和对话题的个人思考,并以语言形式体现出来。课堂上,在学生已经形成各自独立观点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共享、观点的碰撞,共同解决自主学习未能解决的问题等等。这样的模式可以大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主动,课堂效率更高。

2.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TED演讲涉及的话题范围广泛,思想深刻,绝大多数演讲者语言表达地道。因此,学生可以从语言、思想、文化等方方面面去学习TED演讲,而不像传统课堂中单调的语法、词汇练习或师生间的一问一答。学生活动的形式可以从话题的角度出发,设计为故事复述、故事情节发展排序、故事续写、细节理解、演讲者观点的认同或反驳、演讲的同题异构(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间的辩论等等;从语言的角度出发,设计为句型的辨识、仿写、运用演讲中所出现生词进行故事改编等等。

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不仅使课堂氛围热烈,更让学生在课外的独立自主学习兴趣持久,效果更好。教师应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3.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是对学生价值进行评估的过程,这种价值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应该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并且体现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的整个过程。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考试这种单一的方式,用分数衡量学生的成绩,导致学生自信不足,不敢表达,进而对英语产生畏惧心理。

在利用TED资源培养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独立的信息内化、查阅、思考,最后语言输出的活动。如果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必定会忽略和否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不能全方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因此,教师需要将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转换为形成性评价,将课堂观察、学习日志、自评、互评与师评有机结合,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作科学、合理的评价,同时保护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五、运用TED资源培养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注意事项

1.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

英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扮演如下角色:控制者(controller)、组织者(organizer)、启发者(prompter)、参与者(participant)、评价者(assessor)、信息提供者(resource provider)。而且教师的角色应从控制的一端过渡到辅助的一端,依次排列如下:控制者组织者启发者参与者评价者信息提供者(罗先达等,2004)。笔者认为在运用TED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敢于尝试自身角色的变化,勇于从控制的角色中退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参与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语言活动的实践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以及学习结果的评价者。

2.字幕的选择和利用

2009年,TED在为网民提供资源的免费下载和观看的三年后,进一步推出开放翻译计划(Open Translation Project),提供字幕及互动文字记录,供志愿者翻译成各种语言。

对于音像资料中的字幕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问题,很多学者进行了相关实证研究。Ellsworth(1992)在对墨西哥本杰明・富兰克林学院使用带字幕的电视节目进行英语教学的研究中发现,影视字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比较好地获得对语料内容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对内容、词语、句式记忆更佳,因为在这种融视、读、听为一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同时受到来自画面、话语、字幕三种感官的刺激,增强了对语言知识的学习、记忆和掌握的效果。

Markham等对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对同一个西班牙语影视短片的理解程度进行研究发现,添加英语字幕的小组在测试中表现最佳,其次是添加西班牙语字幕的小组,而没有字幕的小组排在末位。研究者们最后建议,学生的语言水平对接收不同字幕的顺序有影响,即低水平学习者有必要遵循从母语字幕到目标字幕这样的顺序。

目前在我国的高中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因此不能对字幕要求一刀切。笔者建议,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双语字幕,同时鼓励学生尽量采用英文字幕或对水平较高的学生鼓励进行零字幕观看,同时适当照顾英语能力一般的学生,让他们在英语字幕条件下观看数遍后仍有较大理解困难的学生采用中文字幕。总之,在字幕的选择上,笔者建议给学生提出比他们实际听力能力略高的要求,这也可以更好地发挥TED作为视频资源供高中生学习和提高英语能力的作用。

3.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TED演讲一般语言精练、表达准确,是高中生英语语言学习的好资源。在传统教学中,对此类材料,无论听力材料,还是阅读材料,一般我们都会采用精听或精读的方式,将好词好句都摘抄下来,生词、词组一一罗列学习。但是这样“细嚼慢咽”式的学习会让学生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词汇的学习记忆中,慢慢觉得枯燥乏味,产生反感。因此,笔者认为,利用TED资源培养高中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应该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对演讲的整体结构和演讲者的论证方式有清晰的把握,对有关话题的关键表达和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密切联系、出现频率高的表达精听、精学。而其中作为导入的故事、采用的例证等只需泛读、听懂,能大致归纳

即可。

总之,TED作为集时代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的外语视频资源,对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起到非常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是很好的高中英语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切实提高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也为英语教学不断拓宽渠道,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话题演讲材料范文第8篇

课前演讲,在英语课堂上又称Daily Report,是众多中学英语教师每节课前必有的环节。虽然学生对演讲的程序和要求都了然于心,但如果演讲内容单一,就会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再有意义的活动最后的收效也不会很好。为了让学生课前演讲达到实效,教师在设计整个活动时就要统筹规划,将三年学习内容系统化,演讲话题序列化,以期真取得以下成效:演讲人积极准备,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胆量,并丰富知识;听讲人从每次演讲内容中能有收获,同时锻炼听力。

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英国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要灵活设置教学活动内容,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或话题,设置尽可能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内容或话题的选择和安排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等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因此,笔者认真翻阅、总结三年新目标课本的话题,结合学校引进英文原版教材《新机遇》的内容,确立了以课本话题为主线,“多条辅线”并行的规划原则。所谓多条辅线是指以名著评论、经典英文故事、时事报道等其他内容为辅线,穿插并行。下表是笔者总结和制订的三年演讲内容计划及要求:

■■

三年课前演讲人,大体上可分三个阶段:第一,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刚开始学生演讲时有一股新鲜感、陌生感。学生不知道这个活动是怎样的一个流程,对于同学分享的话题内容,也不知道自己能收获什么。这个时候一定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让学生想说、敢说,同时知道自己可以说什么。让学生由最初的机械背诵,慢慢发展成能讲出情趣,讲出热情,讲出自信、勇气和胆量。所以明确演讲要求、话题内容很是重要。同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表现,激发学生去独立写作,养成为课前演讲准备和表现的习惯。第二,展示风采,丰富课堂。随着学生认知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到第二阶段,学生课前演讲的难度要提高。学生经过第一阶段的锻炼后,在台上展示时会更加自如。第三,学习佳作,提高自我。到九年级,中考即将来临,作文在中考中所占比重很大。因此,在九年级下半学期以背诵中考满分作文为主,让学生储备资料库,这样面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要求,学生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对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的帮助更为直接,学生可以仿写。对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鼓励学生在优秀作文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写出美句。

通过三年的准备,学生厚积薄发。相信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而且为学生找到了自身更多的闪光点。

话题演讲材料范文第9篇

准备是搞好演讲的前提。首先是要确立一个题目或一个话题。一般演讲赛都分为命题演讲和即兴演讲。如要进行演讲比赛则必须对各个方面加以准备: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找好立意点,拟定题目,如政治方面的演讲主题:WTO、统一、和平与发展、机遇与挑战;经济方面演讲主题:西部大开发、农村经济、再就业;教育方面演讲方题:中西方教育的不同、远程教育、终身教育、;文化方面演讲主题: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校园文化;环保方面演讲主题:manandnature;科技方面演讲主题:网络、克隆、基因;卫生方面演讲主题:keepphysicallyandmentallyhealthy;体育方面演讲主题:Olympics……有些方面题目太大,可从多角度和多侧面思考,找好切入点,将题目细化和具体化,写出演讲稿的提纲,构思和组织演讲稿结构。

拟定好话题后的第二步就是演讲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有计划地阅读大量的英语原文以及各类英语报刊杂志,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英语思维的过程,对提高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利用有关资源与材料(如图书、报刊、杂志或网络资源等)收集所需的内容。然后对材料加以整理或进行梳理,舍弃不太重要的内容或用不上的材料,准备写演讲稿。

2演讲稿的写作

演讲稿首先开头要开门见山,既要一下子抓住听众又要提出你的观点,中间要用各种方法和所准备的材料说明、支持你的论点,感染听众,然后在结尾加强说明论点或得出结论,结束演讲。

演讲稿的写作有严格的要求,就内容而言要主题鲜明,表达完整;就文章组织结构而言要思维清晰,逻辑性强;就语言而言要有感染力、形象生动。写作时可根据需要有效、正确地使用英语写作方法和技巧,如恰当地运用明喻、暗喻、夸张等各种修辞方法,用词要准确,尽量避免使用生僻、模糊、晦涩的字词。总之,要考虑听众对象,注意演讲的措辞,但又要简明扼要、有理有力、结构紧凑。许多著名的演说家的不朽之作都有振奋人心、扭转乾坤般的力量。从马丁.路德.金的“Ihaveadream”,美国总统林肯所作的著名的盖茨堡演说,到克林顿在北大的演说,不少句子都成为不朽的佳句,值得认真研读.

3进行演讲

具备演讲的知识和技巧,演讲稿的完成只是演讲的序幕,要进行成功的演讲则要进行严格的训练。训练时,分析演讲要领,训练演讲技巧和姿势语,观看CCTV杯和爱立信杯等英语演讲的录像,了解并按照比赛评分标准进行严格的模拟训练,观察演讲过程是否具备以下特点:主题鲜明,表达完整(演讲内容);思维清晰,逻辑性强(文章组织结构);感情充沛,富有表现力(演讲气势);发音正确,语音语调标准(英语语音);反应敏捷,回答准确(心理素质);着装整洁,仪态大方等等。

除此之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多进行模拟演讲,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表现自己,取得演讲的良好效果。有的同学能讲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而怯场,甚至在比赛中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或有一些不良的举止而被淘汰出局。

有了充分的准备,进行演讲就不太难了。在演讲的整个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演讲的要领与技巧,如演讲者与听众目光的接触(eyecontact),声音的抑扬顿挫(vocalvariety),和肢体语言的配合(handgesturesandbodylanguage)等等,但要恰当,不要太多,否则会喧宾夺主,影响演讲效果。

话题演讲材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议论文; 思维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72-001

《高中议论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把“议论文写作中的思维能力分为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从作文准备阶段、写作思路、论证过程三个阶段提出思维训练方式。包括‘事实—启示—联想’的思维训练;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的训练;阐述类、评述类、引申类三种审题思路的训练;归纳法、反面假设法的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我一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我认为,在解决了议论文材料问题之后,看一篇议论文的质量好坏,就是看他论证的说服力,某种程度讲,作文能否从三类上升到二类,直接就取决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常用以下几种方法,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当然也仅仅是探索与尝试。

一、进行审题训练

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基,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和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

1.相似命题的比较,发展求同或求异思维

比如命题“眼光”与“目光”的比较:

“眼光”既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既可以写具体的眼光,也可以写“眼光”的深层义——诸如眼界、胸襟、境界、思考的深度、人生的智慧等。对文题“眼光”可作出如下层次的解读:首先,“眼光”所触及到的人、事、景、物;其次,“眼光”中所传递的情愫;更深一层,“眼光”中所承载的意蕴,所展示的胸怀、境界。这三个层面是逐层深入的,对题目理解的深度直接决定着本文立意的高度。当然,“眼光”的方向也呈现出如下三个维度:一是自己看外部世界的眼光,二是外界看自己的眼光,三是双向交流的眼光。不同的方向折射出观察者洞察世态人情、社会万象的不同理念。“眼光”这一文题若要写好,不仅需要你有一双“慧眼”,而且需要你有一颗“慧心”。而“目光”一词与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眼光:1、视线。2、观察鉴别事物的能力。3、观点。

目光:1、视线。2、眼睛的神采。3、眼光、见识。

明白两者的相似点和不同处,才能紧扣文题而展开

2.关系型话题,仔细探究两者或三者的关系

关系型话题,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由这种话题构成的作文题目就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必须兼顾构成话题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中关系。如“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铭记与忘记”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会给出四个题目,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然后再组织交流,这种方式,学生比较喜欢,因而参与度也比较高。

如“平凡与伟大”这个话题,可立意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再如2005年全国卷一的话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细加审题,不难发现:话题的两个要素是对立统一的,同时又是互为因果联系的,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要我们能正确透析出两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就不难构建出符合话题的作文来。

虽然同一话题关系不定,多种多样,考生在一篇考场作文中不可能也不允许同时关照话题要问的几种关系。否则,极可能弄巧成拙。所谓“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考生写作文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取那种自己最熟知、最易驾驭、最有话可说的关系,进而构思成文。

二、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提高思维敏捷性

演讲是一种直接的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演讲者凭借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郑重地系统地发表见解和主张,从而达到感召听众、说服听众的目的。辩论是一种围绕某一个论题而进行的对抗性口头争论活动。演讲和辩论对于锻炼大脑思维能力和促进口头表达能力都是很有作用的。而演讲辩论活动对于尚未踏上社会的高中生来说,更富有挑战性。在紧张的演讲和激烈的辩论中,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勇气,而且通过双方辩友你来我往,更能提高他们的思维敏捷性。

胡适在1920年就意识到演讲和辩论对论述文的重要性,他认为“凡能演说,能辩论的人,没有不会做国文的。做文章的第一个条件是思想有条理,有层次。演说辩论最能帮助学生养成有条理系统的思想能力”。

举本学期开展的一次中学生上网利弊观的讨论,虽然这个辩题很老,但因为贴近生活,学生有话可说,他们认真准备,搜集资料,发挥小组集体智慧,辩论赛搞得非常成功,结束之后,我让他们写一篇议论文,对中学生上网这一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完成得又快又好。

三、进行时评训练,发展由此及彼、由因及果、由现象到本质的联想

提高议论文思辨性不妨从以下三个步骤去思考:1.由此及彼想开去。巴甫洛夫说:“暂时神经联系乃是动物和我们人类本身最一般的生理现象,而且也是心理学者称之为联想的心理现象。”他认为,联想的生理基础是大脑两半球皮质不同点之间道路的拓通,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理解,知识的获得和经验的积累,都是暂时联系或联想的形成。读完命题,不妨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与命题提到的事实有相似之处,如果能快速准确地举出两三个典型事例,第一步就做好了。当然,为了避免出现形似而神不似的现象,我们可以把话题材料的内容进行分解,若每个小点对应相似,整体必然神合。要注意,不应该站在单一角度选择同类材料。要通过多角度联想,扩充材料的涵盖面,为揭示问题实质作好量的准备。2.透过表面看实质。有些学生在文章中列举很多材料,但只下一个结论,这是不够的,一定要有分析。这里的分析是指要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判断一篇文章的思辨性,往往是看作者的因果分析是不是使人信服,分析是不是揭示了问题产生的根源,有没有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性。3.多问一个为什么。写作时,当得出某个结论时,不妨再想一下,产生这个结论的原因是什么,那么问题分析也就向前推进了一步,也就能使文章深刻透彻。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初中演讲材料范文 下一篇:名人演讲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