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历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4 06:45:01

初中学生历史论文

初中学生历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历史小论文 历史教学方式 历史学习方式

初中历史小论文是指初中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就某一个问题或人物、事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撰写成一篇史论结合的文章。它的观点要鲜明,语言要科学,取材要精细能说明观点;它集论述、论证和评析于一体。它具有高效率地帮助学生加强思维训练的重要作用,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而且可以锻炼自己运用历史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观察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为什么要撰写历史小论文

首先能够巩固读书和听课的收获,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单读书或听课,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容易忘记,经过自己动手写作,学来的东西才会会扎实,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其次是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第三能够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增强阅读原始资料,解析原始材料的能力。

第四能够培养初中生的研究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改变过去单纯的灌输式的历史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听、读、思、写的能力,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与要求。

二、历史小论文的基本特点与形式

初中历史小论文,实际上就是“小型的政论文”,篇幅不大,一般在200——600字,强调史论结合,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1、基本观点正确、全面,基本史实准确,能说明其提出的观点;史论结合,论证逻辑严谨。2、不仅要有论点、论据、论证,还要求突出历史学科特征。3、要把辨析正误、因果分析、理解区分、归类分类、总结概括等思维方式用上。

初中学生的历史小论文应不拘泥于形式,或是论证一己之观点,或是读史之心得;或是点评事件,或是褒贬人物。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都应该加以肯定。因此,初中学生的历史小论文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论文。不能以一般的历史论文来衡量。因为初中学生毕竟年龄小,阅历浅,知识结构并不健全,思维方式也不十分完善。初中学生课业负担也比较重,不大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去博览群书,收集资料,所以也不可能要求历史小论文成就历史学上的创新和突破。从写作角度而言,初中学生接触议论文写作也仅是个开始,故而要求历史小论文完全符合历史论文的写作规范似也十分困难。因此,如果有些学生对历史兴趣浓厚,写作底子又比较好,则可以用较高的标准去要求。

三.如何指导初中生撰写历史小论文

首先是选题与拟定标题。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要注意四点:①选题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热点、焦点,具有深入探讨的价值或现实意义。②选择学生熟悉或有兴趣的课题。③选题内容新颖,使学生有发挥创见的余地。④选题宜小不宜大、关键是抓住本质,突破一点,可偏不可全。初中学生的历史小论文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论文或专著,甚至不同于高中生的历史论文。它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小”。所谓“小”,一是指这些文章的篇幅短小,一般在600字以内;二是指这些文章只是初中学生的习作,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显得较为稚嫩和不成熟。在指导学生选题时,必须从这个特点出发,切忌大而全,应选择一些与中学历史教材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又比较有兴趣的人物和事件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来作论题。如秦始皇的功与过、曹操的功与过、拿破仑的战争、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等等。另一个特点是“少”,作为初中生来说,很多是第一次接触议论文,一学期可以训练二到三次小论文活动,使他们有一定的新鲜感,凭一定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去完成,使他们不会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在实践中一般初一第一学期安排一次关于秦始皇功与过方面的内容,第二学期安排两次即关于隋朝大运河和唐太宗功过方面的内容。初二第一学期安排三次即关于鸦片战争的影响、辛亥革命、等方面,第二学期安排两次即关于抗美援朝、中美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初三第一学期安排三到四次即关于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拿破仑华盛顿林肯等人评析,工业革命影响等,第二学期主要安排两次即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世界格局变化的比较等。再结合中考复习进行试题类的小论文练习。

拟定标题。在开始阶段,对标题的要求不能很高,只要能体现文章的思想就可以。使学生要认识到标题的重要性,不妨多拟几个标题,反复推敲,择优选用,最后确定的标题准确、简洁又富文采。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能画龙点睛。

其次是阅读、搜集与整理资料。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看多了,视野就开阔了,思维活跃起来,才能写出文章。但是目前初中生由于年龄学识等方面的限制,他们可利用的材料并不多,因此需要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材料。从理论上说阅读应该广而博,但是就初中生的现状来说,我重点让学生熟读手中的教科书、课外读物(《伴你学历史》、《基础训练》、《资源与训练》等)、一本与本主题有关的人物传记等,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凋查、走访或查阅图书文献、登陆上网等搜集资料。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或把有关的语句和段落用做卡片的形式记录下来,为撰写小论文积累材料。这是一步十分重要的工作,正如刘知几所说:“盖珍裘以众腋成温,广厦以群材合构。”只有掌握了较多的有关材料,才能开始动手做文章。 历史小论文,不同于一般的学生作文,来不得半点杜撰和虚构。教师应要求学生,搜集材料贵“博”,选择材料贵“精”和“实”。所谓“精”,就是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的处理,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作为论据。所谓“实”,就是要去伪存真,只有选择真实可信的材料作为论据,才能对历史事件的是非曲折进行客观和公允的分析和评价。如在撰写关于鸦片战争的小论文时,学生对搜集到的大量有关鸦片战争的材料进行处理后,选择了以下真实可信的材料:当时中国经济落后,清政府政治十分腐败,中国水师的战船都是些用薄木板旧铁钉钉成的小帆船,中国陆军的武器大部是大刀、长矛、弓箭、藤牌以及少量制造粗糙、年代久远、老式陈旧的火绳枪、火炮;而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殖民大帝国,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达,海军军舰、来复枪、火炮制作精良,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通过对这些材料进行比较,就很容易得出鸦片战争中国必败,而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中国落后,落后就会挨打这个历史的结论。这样做到了以史带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同时,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也就蕴含其中。

第三正文写作。历史小论文正文结构需要具备四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结论。论点是论文阐述具体观点,相当于文章的小标题;论据服务于论点,一般用历史事实或作者自己立论来说明论点;论证是用理论来阐述论题,可以引经据典或自我阐述;结论是对全文进行扼要概括或总结。一篇好论文,必须做到:①论点明确新颖,富有创意。②论据充分真实又恰倒好处。③论证有力。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论证过程科学准确,逻辑严密。④结论正确。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抓住本质,给人深刻启示,具有较高人文价值。⑤语言风格要有史学之一般特点。切忌文学之朦胧浪漫,要真实准确又颇具文采,要讲究理性又富感染力。文章开门见山,言简意赅,“意则期多,字则唯少”;字斟句酌,一丝不苟,做到文字清新、简洁、准确,使人读之心中波澜起伏。⑥正文写作前应拟写提纲,搞好谋篇布局。以材料为基础、观点为轴心,科学地安排文章的层次和布局,内容详尽、构思严密。

第四批改。历史小论文的批改,不能象批改历史作业那样打个对、错就完事,而应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教师整体引导为主,通过对一些佳作的点评、分析,打破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平衡性。在分析其他学生的文章时,特别使其他学生表述了与自己的思想有差距的思想时,对自己既有思想、观念就是一个冲击,就会打破自己知识结构的既有平衡,形成某种失衡的状态。不但如此,当其他学生发表了高于自己的真知灼见时,眼见他人超越自己,对自己自是、向上、满意的意向体系也是一个冲击,也会相应破坏其平衡,形成某种失衡状态。面对知识结构与意向体系的失衡,平静的内心世界就会激起波澜。它促使学生展开新的努力,积极思考,展开新的知识建构,形成新的真知灼见,使自己的知识获得新的发展、平衡;同时超越他人,以形成新的自是、向上、满意的意向平衡。如此,平衡、失衡、再平衡、再失衡的循环往复就会把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意向体系不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当然,对于学生习作中的明显错误,教师应该当面对学生讲清楚为什么错、错在什么地方、正确的应该是什么,使学生分清什么是历史唯心主义,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进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第五反馈、修改:历史语言要规范、科学、严谨,语言风格要有史学之一般特点。切忌文学之朦胧浪漫,要真实准确又颇具文采,要讲究理性又富感染力。文章开门见山,言简意赅,“意则期多,字则唯少”;字斟句酌,一丝不苟,做到文字清新、简洁、准确,使人读之心中波澜起伏,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写文章的技巧,真实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文章需要多次反复修改,才能定稿。特别是根据教师的批阅,修改文稿;一是对内容和布局的修改,二是对文字的加工和润饰。再次整理,形成自己的得意之作,如果有条件的可以整理成册,或者向外推荐发表。

历史小论文反映了历史新课改的方向,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提升学生素质。它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它也有助于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在历史教学改革中不断提升。直到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张晖,《教师的适应与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初中学生历史论文范文第2篇

历史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对于这一点社会、家庭都有共识。但是学生历史水平低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反差?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应试教育。虽然学习是一个人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主动性的过程,但是人毕竟是社会的人。人的学习不可能不受外界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能实用的就学,要中孝、高考的就学,其它的马虎过去就行了,这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二是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过时,手段单一,教学方式死板。教师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压式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压抑学的个性,影响学的思维,使本身对历史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离历史越来越远了。这也属于应试教育的问题,当然,它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小环境。

当前历史特别是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从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评价的全方位的转变。在短期内,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不能发生根本的变化,这就意意味着在学习动力系统中学历史的需要和动机也不会有根本的变化,要寻求学的动力,我们只能从影响历史教学的小环境,从学的兴趣入手。而历史学科的特点也为此提供了可能条件。

从上期开始我和另外两位老师承担了一项如何提高学学习历史的兴趣的科研课题。课题的重点在于寻求提高学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手段或教育模式,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能的目击的。在科研过和中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历史知识的文学化

1、故事化

许多学对先人的丰功伟绩、各种事件的动人故事怀有浓厚的兴趣,因而普遍希望老师

能以讲故事的方工来讲述历史。据我们课题组对初一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50%的学欢迎的教学方式是讲故事。诚然,老师讲故事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而是将课文作一改编,使课文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故事中去,这样,既能使学生引人入胜,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这种方法对老师的语言表研究室能力、文字驾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诗歌化

在古文学中,诗歌是高度凝缩的文学。优秀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能很快把人带入历史情境中去,并迅速产生共鸣。如讲三国鼎立这一课时,由苏轼的赤壁怀古引入,使学的思绪随着滚滚的长江飞向樯橹灰飞烟灭的古战场,从而迅速切入主题。在讲乐府诗时着重讲十五从军征一诗,通过老师饱含激情的朗诵和讲解,使学生体会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从而总结出乐府诗的特点。

3、戏剧化

讲台是教师的舞台,也可以是学生的舞台。初中历史的事性为学生扮演历史中的人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战国七雄那一课讲商鞅变法,可以编一历史短剧商鞅舌战公孙龙,找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商鞅和公孙龙,辩论是变法这是守祖宗之法;讲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可以让学生扮演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或自述历史,或二者、三者对话。通过戏剧化的过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临历史的情境中去感受逝去的久远的历史,从百增进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历史知识的形象化文物(模型)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文物是史实的实证,历史图片是史实某一瞬间的再现。前者以如山之铁证,后者以具体形象,给学生形成历史观念,历史概念提供丰富的可靠的想象根据和判断根据。并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历史文物反映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教学中运用历史文物,能有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工艺术修养。通过历史图片,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1、幻灯教学

幻灯教学是当前普遍运用于历史课的电教手段。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文物图片、历史地图或历史图表等在课堂上的放映,便于教师配合图像进行讲解。它的作用虽类似挂图,但是,比挂图更迅速、更准确、更逼真地反映历史图像。因此,教学效果远远超过演示挂图。

2、录音教学

近年来录机已迅速普及,在历史教学上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以加强历史的生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其运用方式除上述放映幻灯时,用磁带配上解说或音乐,以增强视听效果外,还可收存与教学有关的声响资料,以配合使用。

3、电视和录相教学

电视和录相教学是声音和图像的最佳结合,它能使历史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它能以多种方式剌激学生的大脑,能把已逝去的历史现象有血有,肉的复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记忆的效果。当然,以上的一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不过这是一个正在探索的领域,也是我们在教学手段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三、历史知识的个性化

历史知识个性化的特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讨论会、演讲会、写历史论文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历史,独立地作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价,它强调学生的活动。

1、专题讨论会

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由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报刊上有争论的,又有教育意义的材料或直接就书上的人物、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展开讨论。专题讨论可开阔学生的眼界、形成历史思维,从而培养分

析归纳能力和从现象在场看本质的能力。

2、历史演讲会

在学生讲故事的基础上,选择内容较好、思想性强的材料,由表达技能较高的同学,举行历史故事演讲会,并进行评比。这对普及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都将起一定的作用。

2、历史论文

对初中学生而言,历史论文属较高要求,在此略去不讲

四、历史评价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历史评价中,评论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是考试的成绩,这固然有它有利的一面,但是它不利的一面也是相当明显的。特别是成绩不好的同学一直不能受到老师的肯定或表扬,时间一久,他们就会失去对历史的兴趣,从而历史教学任务和目标很难完成。历史评价的多样化,就地要示老师创造各种机会,给一同层次的学生以肯定,使学生能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历史。

初中学生历史论文范文第3篇

历史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对于这一点社会、家庭都有共识。但是学生历史水平低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反差?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应试教育。虽然学习是一个人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主动性的过程,但是人毕竟是社会的人。人的学习不可能不受外界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能实用的就学,要中孝、高考的就学,其它的马虎过去就行了,这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二是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过时,手段单一,教学方式死板。教师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压式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压抑学的个性,影响学的思维,使本身对历史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离历史越来越远了。这也属于应试教育的问题,当然,它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小环境。

当前历史特别是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从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评价的全方位的转变。在短期内,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不能发生根本的变化,这就意意味着在学习动力系统中学历史的需要和动机也不会有根本的变化,要寻求学的动力,我们只能从影响历史教学的小环境,从学的兴趣入手。而历史学科的特点也为此提供了可能条件。

从上期开始我和另外两位老师承担了一项如何提高学学习历史的兴趣的科研课题。课题的重点在于寻求提高学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手段或教育模式,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能的目击的。在科研过和中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历史知识的文学化

1、故事化

许多学对先人的丰功伟绩、各种事件的动人故事怀有浓厚的兴趣,因而普遍希望老师能以讲故事的方工来讲述历史。据我们课题组对初一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50%的学欢迎的教学方式是讲故事。诚然,老师讲故事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而是将课文作一改编,使课文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故事中去,这样,既能使学生引人入胜,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这种方法对老师的语言表研究室能力、文字驾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诗歌化

在古文学中,诗歌是高度凝缩的文学。优秀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能很快把人带入历史情境中去,并迅速产生共鸣。如讲三国鼎立这一课时,由苏轼的赤壁怀古引入,使学的思绪随着滚滚的长江飞向樯橹灰飞烟灭的古战场,从而迅速切入主题。在讲乐府诗时着重讲十五从军征一诗,通过老师饱含激情的朗诵和讲解,使学生体会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从而总结出乐府诗的特点。

3、戏剧化

讲台是教师的舞台,也可以是学生的舞台。初中历史的事性为学生扮演历史中的人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战国七雄那一课讲商鞅变法,可以编一历史短剧商鞅舌战公孙龙,找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商鞅和公孙龙,辩论是变法这是守祖宗之法;讲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可以让学生扮演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或自述历史,或二者、三者对话。通过戏剧化的过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临历史的情境中去感受逝去的久远的历史,从百增进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历史知识的形象化文物(模型)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文物是史实的实证,历史图片是史实某一瞬间的再现。前者以如山之铁证,后者以具体形象,给学生形成历史观念,历史概念提供丰富的可靠的想象根据和判断根据。并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历史文物反映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教学中运用历史文物,能有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工艺术修养。通过历史图片,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1、幻灯教学

幻灯教学是当前普遍运用于历史课的电教手段。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文物图片、历史地图或历史图表等在课堂上的放映,便于教师配合图像进行讲解。它的作用虽类似挂图,但是,比挂图更迅速、更准确、更逼真地反映历史图像。因此,教学效果远远超过演示挂图。

2、录音教学

近年来录机已迅速普及,在历史教学上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以加强历史的生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其运用方式除上述放映幻灯时,用磁带配上解说或音乐,以增强视听效果外,还可收存与教学有关的声响资料,以配合使用。

3、电视和录相教学

电视和录相教学是声音和图像的最佳结合,它能使历史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它能以多种方式剌激学生的大脑,能把已逝去的历史现象有血有,肉的复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记忆的效果。当然,以上的一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不过这是一个正在探索的领域,也是我们在教学手段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三、历史知识的个性化

历史知识个性化的特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讨论会、演讲会、写历史论文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历史,独立地作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价,它强调学生的活动。

1、专题讨论会

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由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报刊上有争论的,又有教育意义的材料或直接就书上的人物、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展开讨论。专题讨论可开阔学生的眼界、形成历史思维,从而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从现象在场看本质的能力。

2、历史演讲会

在学生讲故事的基础上,选择内容较好、思想性强的材料,由表达技能较高的同学,举行历史故事演讲会,并进行评比。这对普及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都将起一定的作用。

2、历史论文

对初中学生而言,历史论文属较高要求,在此略去不讲

四、历史评价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历史评价中,评论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是考试的成绩,这固然有它有利的一面,但是它不利的一面也是相当明显的。特别是成绩不好的同学一直不能受到老师的肯定或表扬,时间一久,他们就会失去对历史的兴趣,从而历史教学任务和目标很难完成。历史评价的多样化,就地要示老师创造各种机会,给一同层次的

初中学生历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历史课堂 语言艺术 讲活历史 展演历史 趣说历史 活用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28-01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最重要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借助语言来传播知识的。历史教学的内容是讲授过去的人和事,评述以往的功过是非。它既不可以进行试验,也不可使之重演,只能依靠教师运用语言和直观教具的演示将历史观点、概念、史实等科学准确地表达出来。一节历史课,教师需要倾注真情,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师生情感的共鸣,我觉得还应该依靠教师语言的艺术魅力。

一、讲活历史,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知知识。

人类历史似一部有声有色的长篇历史剧,它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创造的。这就要求历史教师的语言表述必须符合直观性原则,应该运用生动逼真的语言使久远的历史“再现”。以其高超的语言艺术和智慧把人物讲活了,把事件说透了,也把节目做火了。可见,历史课堂的教学应讲出色彩,讲出声响,讲出形象,把历史讲“活”。运用“移时”手法,让时空转换,让岁月倒流,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历史课堂中,我们应该听得到几千年前陈胜、吴广向戍卒们发出的“大丈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的呼喊;看得见万里之外法国人民高唱马赛曲开赴前线的壮丽画面;感受得到陆游、岳飞、龚自珍等无数杰出人物金子般的思想底蕴……

二、展演历史,用真情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

纪连海老师的历史课为什么那么受欢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重视语言节奏的变化。他讲述历史时,高昂低沉,急缓快慢,无不摄人心魄,让人拍案叫绝。 二是在历史教学中纪老师积极借鉴评书的语言、相声的包袱,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三是他在用心、用情讲述历史。讲到动情时捶胸顿足,手抖泪落,情难自抑。譬如他在《百家讲坛》中讲到袁崇焕时,就完全沉浸在袁崇焕的精神世界里,那时那刻他觉得自己就是袁崇焕,那种委屈无奈让他万箭穿心,泪洒当场。爱之深,情则切。纪连海老师之所以能用情讲历史,源于他对历史的热爱,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关注,并将自己的想法都渗透在所讲述的每一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之中。因此要感染学生,先要情动自己。教师讲解历史要富于情感,褒扬贬抑态度要鲜明。譬如:讲岳飞被害、谭嗣同殉难,要有悲愤之情;讲红军长征、抗战胜利,要有激昂之情;讲港澳回归、嫦娥奔月,要有自豪之情……

三、趣说历史,使学生在幽默风趣中乐求知识。

作为语言艺术之一的幽默,在教学语言中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幽默的语言与一般的逗乐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以引导学生从侧面去接受知识,感悟真理,陶冶情操,唤醒良知为前提的。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架起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而且幽默的语言伴随着阵阵笑声可以启迪人的智慧,催发人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领悟到知识的内涵;在欢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在笑后的深思中受到启迪。例如:我在讲解《中国历史》第一册中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时,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话:“马匹很少,连皇帝坐的车子也选不到纯一色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坐牛车……”在此我会不失时机地插上一句“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坐在牛车上,慢悠悠地走,这未免太滑稽了吧?但国家太穷了,没办法,凑合着吧!”寥寥几句,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迫切想知道后来究竟怎么样了?因而就会积极地去探求答案。

四、活用历史,引导学生推开一个认知历史的窗口。

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运用知识,学会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法来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从历史中学习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从而使自己少走弯路,尽快走向成功这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结果。如复习《美国南北战争》这一课时,我提出以下问题:1.林肯不希望联邦解体,并为国家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对你有什么启示?2.挑起内战的南方结果失败了,联系实际你有何感想?学生们积极思考,认真讨论。马上就能联想到我国的现状:台湾同祖国大陆的分离,我国统一大业还未完成,作为中学生要向林肯学习,为祖国统一做贡献。美国南方的失败告诫“分子”,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搞分裂不得人心、注定要失败等。

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富有启迪、暗示、点拨、善诱性,既有鞭辟入里的深刻,又要有丝丝入扣的联系,能以自己的语言风格和对文本个性的解读激起学生于课堂之外去探索知识的欲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教师只有通过不同的途径,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接触新的事物,培养新的能力,不断给自己注入新的活力,才能适应当前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形势。在教学中,只有借助于我们历史教师的语言艺术魅力,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从而使我们的历史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知识,感悟人生的平台。

作者简介:

初中学生历史论文范文第5篇

1.利用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还可以有目的地针对课题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主题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1写作论文。写论文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求一个统一的答案,而是为了培养一种科学的探究的态度,理性的思维方式及对人和事的客观评价能力,这正是我们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所要达到的目的。历史论文的选题很多,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程度,我认为采取教师定大选题,学生自主决定小选题的方式是比较恰当的。

学生论文完成以后一定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通过成绩评定了解学生在批判性思维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例如,在高2003级,我将史学界对辛亥革命成败的争论观点介绍给同学们,让同学们自己选择与之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在查阅有关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完成历史小论文。结果,同学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文题目丰富多彩。如:

“辛亥革命――一次失败的伟大革命”

“辛亥革命――现代化与社会发展的动力”

“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看辛亥革命的功与过”

……

1.2写作调查报告。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情,但历史和现实是割裂不开的,学习研究历史的目的就是要让历史为现实服务。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选取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话题,让学生经过实地调查、思考以后,写出调查报告,不失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例如,在高2003级,结合对“”一章的学习,我要求学生通过采访自己的父母或周围熟识的曾经当过知青的人,结合查找与当年知青运动相关的资料,写作“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回顾与反思”的调查报告,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学生们在他们的调查报告中回顾了知青们的苦难历程,探讨了上山下乡运动的原因和给全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也谈到了这场运动给自己带来的震撼和感慨,还有的对如何认识这场运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位女同学在报告中写道:“历史证明,上山下乡运动是一个错误。我认为所有中国人都应该正视这段历史。对于这场运动的巨大失败和深远影响,我们应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诚然,知青上山下乡绝不是一无是处,但是,如果为了掩饰这场运动的过失而刻意夸大那些益处,却是一种危险的倒退。我希望我们这一代人都能去认真地了解和认识那段历史,因为我们正视历史,是为了历史不再重演。”

2.利用灵活多变的考试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中学阶段的历史学习离不开对学习情况的检测――考试,我们可以利用改革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题型等方式来促进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初中可以将历史考试分为笔试和实践两部分。“实践”包括制作电脑课件、仿制文物、写历史小论文、画历史题材的漫画、编辑历史小报等,实践成果公开展示、公开评议。这种考试形式体现了重视学生参与,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诠释历史,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高中也可以在试卷中增加有创新的开放性试题,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价值取向等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留下更多的空间去自由发挥,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初中学生历史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历史小论文中学生 历史教学

“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由关注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学生发展,由只关注学习结果转变为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结果,以提高初中历史教育的质量。”专家告诉我们,现代教育强调既重视获得知识的结果,也重视获得知识的过程,这说明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历史教育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基本技能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作为历史教师,寻找符合研究式学习模式的、并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本人认为适当地让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历史小论文教学,对学生来讲既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认识,也锻炼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和其他能力(如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对教师来说既可以检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也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善学好学乐学。下面就谈一谈历史小论文教学的有关方法、注意问题和意义,以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历史小论文的教学方法

1.设计一个情境。即设计出一个让学生产生疑问需要分析解决的问题情境。举例如下:有人认为秦始皇是有名的一代暴君,他罪恶滔天所作所为阻碍了历史的发展,对他应该全盘否定。你的看法如何?请自拟标题试论自己的观点。

2.提供一些材料。考虑到初中学生年龄和知识范围的限制,除了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课外资料外,教师还需要提供一些可信的历史材料作为补充,可以选择历史原始资料,也可以选择后人对历史事件、过程的认识和评论。另外,适当提供一些教材中未体现的观点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如翦伯赞评价“焚书坑儒”:“……在当时统一与分裂激烈斗争的年代里,秦始皇用这种手段来打击复活封建贵族政治的思想,又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事。”

3.给予一定的指导。对于历史小论文这种形式,初中学生开始难于把握,所以给予一定的指导非常有必要。一要指导阅读,教会学生如何查阅资料;二要指导分析讨论,教会学生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三要指导撰写小论文,教会学生如何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严密。

4.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对于教材中材料丰富的、学生有一定知识储备的论题,可要求学生课堂内完成。而对于涉及范围大的、需要较高程度的理解和分析的论题,就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到图书馆去读书查阅资料,思考分析,拓展思维空间。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研究小组,设一名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和协调工作,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研究论题和材料,开阔其眼界活跃其思维,同时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5.给学生一个恰当的评价。历史小论文是学生研究学习的成果,教师要认真负责地批阅每一篇文章,做出恰当合理的评价。可以划出表达准确而生动的语句,在旁边批语表扬;也可在最后写上总批语,表扬肯定其突出之处,婉言指出其不足之处。

6.给学生一个及时的反馈。对于学生写作的情况,要做好统计工作,以及时反馈给学生。建议最好是开一堂总结课,采取分析加总结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总结的过程中,要肯定表扬立意新颖的小论文;指出并质疑观点论据分析有误的文章,也可以再放给学生讨论辨析这些问题;对于观点出现对立的情况,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以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和开放。

以上是教学历史小论文的一般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灵活把握教学方法,以最好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撰写历史小论文的兴趣。

二、历史小论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1.要注意历史小论文与专业论文的区别,不能把历史小论文等同于历史专业论文。历史专业论文的撰写者主要是历史研究者、史学专家、大学生等,他们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深厚的基本功底,对论文的专业性要求很强。而历史小论文所面对的是中学生,他们知识面狭窄,对历史材料和论题的分析解决能力较差,所以我们不能用专业论文的标准来要求中学生。“只要能以历史事实为依托,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论述清楚即可”,我们不必求全责备,要求过高过严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

2.设计问题情境应注意几个原则。第一,设计的情境应有一定的复杂性,问题的复杂更具有挑战性,才能促使学生调动各种资源和能力、综合各种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第二,问题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只有从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出发设计的问题,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解决,才会有兴趣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第三,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现实性,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如:在今天的台湾省内,有人高唱“两国论”、“论”的论调,对此你有何感想?现实的情境更有利于学生结合实际解决问题,也更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再如通过伊拉克战争让学生谈谈对美国霸权思想的认识。这使学生不仅关注了历史也关注了现实,把他们的眼光从教科书引向更广阔的社会天地,达到了“开眼看世界”的目的。第四,要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如:人类历史中你最敬佩的历史人物是谁?结合历史谈谈你对他的认识,标题自拟。此题能让学生自由选择心中的偶像,发挥想象力,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认识,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情感和思想认识,其实这也是创新学习的过程。

3.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撰写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搜集、整理与表达历史资料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应该在撰写小论文的各个阶段,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相关活动,不能过分约束他们的行动。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既要适时组织学生的搜集、分析讨论、写作等学习活动,又要以参与者引导者的身份参加活动,不断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4.对小论文的评价,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以肯定为主,及时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不管采取什么评价方式,都应有助于学生实现更高学习层次的目标,激发学习热情,实现学习效果的增值。

5.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如分析指导时,教师不能完全替代学生的活动,更不能嫌麻烦减少学生的活动,否则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平等地探讨问题,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努力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三、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意义

撰写历史小论文对于学生对于中学历史教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撰写历史小论文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多采用“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学习历史知识,结果是“背完就忘,考完就扔(书)”。用这种方法学习历史,不仅所学的知识质量不高,而且记忆的牢固程度也很低,消磨了学生的兴趣,限制了思维的发展。这与时代的要求、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背道而驰的。而撰写小论文属于研究性的学习方式:第一,它是主动学习的方式,论题的挑战性激发了学生不断地探索研究的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安排学习活动。第二,它是体验的方式,撰写小论文也是体验历史的过程,在体验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就会取得更多的收获。第三,它是综合学习的方式,小论文的撰写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各学科知识,而不局限于历史学科,这也体现了知识的联系性和综合性。第四,它是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切磋,论争答辩,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可以说,撰写小论文是研究式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它的优势在于让学生主动接受学习,在满足好奇心的探究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记忆知识、提高认识和锻炼能力。这是学习的革命,现代中学生理应掌握这种学习方式,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二)撰写小论文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综合能力。当学习者对某个历史概念或历史事件不甚了解时,他会主动去查阅有关资料,那些他感兴趣的、经分析而理解的内容记忆相对要牢固。在体验历史的过程中,学习者不断地进行情感意志的体验,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情感认识水平和修正人生目标。学习者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知识发现的过程,有助于综合认识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的形成。如在评价秦始皇的小论文中,学生既能看到秦始皇暴政的一面,又能肯定他统一中国的伟大功绩,这使学生感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英雄气概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了用历史的眼光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撰写历史小论文还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必要因素。”“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增强了学习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扩大和加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广度和深度,并为探索新知识创造了条件。”

(三)小论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历史课的灵魂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定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历史论文必须以史实为基础,脱离史实泛泛而谈肯定行不通。对文章所使用的论据,必然要经过一番深入地分析加工,才能提取有效信息为己所用。这些活动是一种科学研究的行为,要求研究者必须实事求是。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切实感受到“史由证来”和“论从史出”。这些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 小论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论文的写作既要求学生应用综合知识,又要求运用自己的综合能力。在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判断分析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充分地训练。长期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就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这种强调知识应用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总之,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教学设计在于激发、鼓励、支持学生养成独立观察、判断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尤其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撰写历史小论文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时间和空间的矛盾问题。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讨论及撰写论文等阶段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而课堂时间是有限制的,往往满足不了需要,这是时间的矛盾。搜集资料仅仅在教室是完成不了的,学生必须走出教室接触更多的信息形式,才能获得较充足的信息资料,而现实的课程安排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学校的图书资料也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需求,这是空间的矛盾。面对这些矛盾,教师必须精心地设计活动内容和巧妙地安排时间,尽量不和课程发生冲突。

初中学生历史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082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只有知道民族的历史,才能够增加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我们常说,文史不分家,但是相对于文学而言,历史又是文学家所钻研不透的,很少有人可以两面精通,因为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包括地理、人文、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等,这样广阔的学科涵盖量,是任何一门学科也无法比拟的。但是历史又是极为简单的学科,相比于数理化等不断发展的学科,历史的内容相对固定,它是不断学习过去的文化,因而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一般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直到考古有新的发现。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深刻遵循这两点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创建,贴切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而不是和其他学科一样,否则就没有任何可以彰显本学科特质的形式,也就无法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目标。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就教师的层面而言,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落后。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流传这么久,一定有其支撑发展的力量,那就是不断地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注入新鲜的教学力量与教学理念,使其适应现在的学生观念与教育理念。有的教师会问,为什么一定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不也教出了优秀的历史人才吗?之所以出现这样教学质量低下的情况,不仅有教师的问题,还有现代学生自身的问题,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符合学生的口味,何愁学生不喜欢历史呢?但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占大多数。首先传统的教学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授业,只要完成了教学的内容,教师就没有什么事情,所以教师不需要准备更多的教学形式,只需简单的备课就好,如果是多年的老教师,甚至可以将以前的教案稍作修改就可以完成教学。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学生更喜欢年轻教师的讲课形式,因为老教师在他们看来就是无趣的代言人,呆板固执,不可理喻。

从学生的层面上而言,学生最为重要的是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因而没有学习历史的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学生在历史的课堂上没有展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他们的眼中投射出来的是“波澜不惊”。学生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学生,他们深受高科技的影响,他们知道如何获取这些“过去”的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就会严重的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加入一些新鲜的,学生不知道的内容,借此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好奇心,同时初中学生都有着猎奇的心理,他们对于新事物有着强烈的渴求欲望,教师应该改变过去只写板书的习惯,采用多媒体等多样的现代教学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意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教会我们的是如何看待现在的人与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历史的长河中包含着恒河沙数的星星,这些璀璨的明星分散在这历史的天空中,如果学生能够知晓更多相关知识,那么对提高他们的人格魅力就会有很大的助益,当与别人交谈的时候不会显得那么的尴尬与无知,可以尽显自己的才华,这是人际交往的一种资本。另外学习历史最为直接的就是对学生升学的作用不可小觑,学好历史不仅可以考出高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总之,历史于学生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能力培训

历史教学要求教师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能够对于历史内容脱离教材,侃侃而谈,但又始终围绕着教材的教学内容展开。笔者通过一些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史学知识渊博的教师都有浓厚的兴趣,能够专注的听老师滔滔不绝,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仅对于正史有着深入独到的见解,同时对于野史也要有所涉及,因为学生对于野史有着更多的兴趣,但是我们又不能为了学生的兴趣将野史作为教学重点,这不符合我们的教学大纲。因此,为了确保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成长,这就客观要求教育机构能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初中历史教师队伍,建设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可以有效的提高初中教育的质量和教育业绩,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素养。

(二)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创新

理念是指导教学方法的思想,在正确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历史教学才能够有突破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改造。在师范类大学或者学校的教师专业培养中,一定要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武装教师的思想,确立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式教育理念,并且利用各种机会和各种形式,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老师们接受新思想、学习新技能提供可能。在实际的实践过程当中,主要培养历史教师对于搜索历史资料、历史论文等方面的能力,对于历史上的大历史事件进行进一步专业的学习。就教学方式上而言,学生需要的不是照本宣科,他们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就没有其他的知识来源,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遵循课本的基础上抛弃课本,将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融会贯通,拓宽学生的思维与眼界。比如在讲到一位历史人物的时候,教师可以多讲一些他们的逸闻趣事,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兴趣。

创设情境也是初中历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丰富、有趣、真实的教学,是学生深切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教师可以在历史课程上,充分运用影视资料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一些优秀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与纪录片,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良好教材,教师应该通过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态度。

四、结束语

初中学生历史论文范文第8篇

历史学科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社会、家庭对于这一点都有共识,然而学生历史水平低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反差?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应试教育方面的原因:虽然学习是一个人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主动性的过程,但是人毕竟是社会的人,人的学习不可能不受外界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这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二是当前使用的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方面的原因:手段单一,教学方式死板,教师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越来越压抑学生的个性,影响学生的思维,使本身对历史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也离历史越来越远了,这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小环境。

当前的历史教育,特别是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从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评价进行全方位的转变。在短期内,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不可能发生根本的变化,这就意味着中学生学习历史的需要和动机也不会有根本的变化。我们要寻求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只能从影响历史教学的小环境,即从教学方法人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也为此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从上学期开始我和另外两位教师承担了一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科研课题。课题的重点在于寻求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手段和教育模式,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历史知识的文学化

1、故事化

许多学生对先人的丰功伟绩、各种事件的动人故事怀有浓厚的兴趣,因而普遍希望教师能以讲故事的方法来讲述历史。据我们课题组对初一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50%的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是讲故事形式。诚然。教师讲故事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而是将课一下改编,使课文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故事中去。这样,既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这种方法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驾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诗歌化

在古文学中,诗歌是高度凝缩的文学。优秀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能很快把人带人历史情境中去,并迅速产生共鸣。如讲《三国鼎立》这一课时,由苏轼的《赤壁怀古》引入,使学生的思绪随着滚滚的长江飞向“樯橹灰飞烟灭”的古战场,从而迅速切入主题。在讲《乐府诗》时着重讲《十五从军征》一诗,通过教师饱含激情的朗诵和讲解,使学生体会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从而总结出乐府诗的特点。

3、戏剧化

讲台不仅可以是教师的舞台,也可以是学生的舞台。初中历史的故事性为学生扮演历史中的人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战国七雄》一课讲“商鞅变法”时,可以编一个历史短剧《商鞅舌战公孙龙》,找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商鞅和公孙龙,辩论是变法还是守祖宗之法:讲远古人类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或自述历史,或二者、三者对话。通过戏剧化的过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亲临历史的情境中感受逝去久远的历史。从而增进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历史知识的形象化文物(模型)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文物是史实的实证。历史图片是史实某一瞬间的再现。前者如山之铁证,后者以具体形象,给学生形成形象的历史观念、历史概念提供了丰富可靠的想象和判断依据,并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历史文物反映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教学中运用历史文物,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并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通过历史图片,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1、幻灯教学

幻灯教学是当前普遍运用于各门课程的电教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文物图片、历史地图或历史图表等在课堂上放映,便于教师配合图像进行讲解。它的作用虽类似挂图,但是,比挂图更迅速、更准确、更逼真地反映历史真实。因此,教学效果远远超过演示挂图。

2、录音教学

在历史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录音机的作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用磁带配上解说或音乐,不仅能加强历史的生动性,还可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这要求教师平时注意搜集与教学有关的音响资料,以配合使用。

3、电视和录相教学

电视和录相教学是声音和图像的最佳结合,它能使历史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它能以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大脑,能把已逝去的历史现象有血有肉地复现出来,从而达到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记忆的效果。

当然,以上的这些教学手段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探索领域,也是我们在教学手段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三、历史知识的个性化

历史知识个性化的特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讨论会、演讲会、写历史论文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历史,独立地作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它主要强调学生的活动。

1、专题讨论会

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由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报刊上有争论但又有教育意义的材料或直接就书上的人物、事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展开讨论。专题讨论会可开阔学生的眼界、形成历史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从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历史演讲会

在学生讲故事的基础上,选择内容较好、思想性强的材料,由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举办历史故事演讲会,并进行评比。这对普及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写历史论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看法是相当深刻的。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写自己感兴趣的历史问题的论文。

四、历史评价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效果评价中,评论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还是考试的成绩。这固然有它有利的一面,但是它不利的一面也相当明显,特别是成绩不好的学生一直不能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时间一久,他们就会失去对历史的兴趣,从而使历史教学任务和目标很难完成。其实,历史评价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创造各种机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肯定,使学生能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历史。

初中学生历史论文范文第9篇

1.教师教学方法与观念滞后

和中学语文、数学与英语比较起来,中学历史一直都是处于“副科”的位置。而在新课改要求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在历史教学方法与观念上推陈出新,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思想全面发展。这就客观要求中学历史老师在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上与时俱进。虽然新课改已经得到了深入的发展,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仍以传统而落后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仍不懂得利用新的教育手段,创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单方面向学生填充知识,对于学生的实际状况教师不会有全面的了解。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很单一,主要依靠教师单方面的课堂传授,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依旧秉持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历史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当老师讲到赤壁之战时,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忽视了战争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关系。许多只是把书本的记载向同学复述一遍,对于书本之外人物的故事一概不提。殊不知在教学中穿插一些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故事,不仅丰富了课堂气氛,也提起了学生求知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这和单纯地照着书本宣读比起来,效果不知好了多少倍。

2.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

由于一些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滞后,很少利用新的教育手段,只是一谓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灌输,学生是否能够吸收知识得不到关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认识不到学生的存在感,甚至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主体性得不到重视。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脱节与滞后,长此以往之下必然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教师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也不能从历史学习中获得丰富的信息,提高自身的认识。现在的中学生处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们对于上课形式有着更多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初中历史教学课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采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教学。许多老师依旧习惯拿着粉笔在黑板上书写,这样既费时费时,擦黑板时产生的粉尘也十分不利于环保。这些都极大了挫败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历史缺乏兴趣。实际教学中,当老师谈到丝绸之路的开通时,传统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把课文记载朗诵一下,好一点的会进行一些拓展。但是这些方法,都没有在课堂上直接放映丝绸之路开通的纪录片来得强烈。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里可既在学习之余得到了放松,又学到了知识,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

1.加强幼儿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能力培训

针对目前中学历史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滞后的现状,为了确保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成长,这就客观要求教育机构们能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初中历史教师队伍。而合格高效的历史师资队伍是成功教学的保证,在初中历史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作用。建设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可以有效的提高中学教育的质量和教育业绩,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素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强中学历史老师的技能水平培训先要对所有的中学历史老师进行一次统一的测试,然后再加以统一筛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那些本身是历史教育专业的老师,可以进行技能巩固提高。而对于那些非专业的中学历史老师,要从头开始进行统一的专业培训,确保每一位老师都能有所进步。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改造。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武装教师的思想,确立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式教育理念。利用各种机会和各种形式,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老师们接受新思想,学习新技能。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于历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主要教授历史老师搜索历史资料、历史论文等方面的能力。对于历史上的大历史事件,比如春秋战国分野、秦始皇一统天下、汉武帝北征匈奴、北魏孝文帝改革等等,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分版块进行专业性检索学习。教师可以在历史课程上,充分运用影视资料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一些优秀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与纪录片,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良好教材。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就是说兴趣本身就带有对某一事物或活动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人们对于他感兴趣的事物,往往能够抱着一种欢喜与愉悦的情绪去参与和实践体验。而对于那些缺乏兴趣的事情和活动,人们很少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它身上浪费,若是强迫其做一些不感兴趣的事情,往往能招致一定程度上的反感。中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学习未知知识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对于中学生历史兴趣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实施起来,老师的授课形式要多样,富有吸引力和趣味性。例如在讨论中国古代书法时,教师可以现场请会书法的同学或者邀请一些社会上的书法人士来探讨。通过现场演示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形式的字体内容,可以让学生对于书法历史有一个更加细致而全面的了解。又如在讲到战国末期秦始皇统一燕国这一段历史时,可以让同学们简单地饰演荆轲刺秦王这个著名的历史故事,让同学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此外,也可以通过一些成语典故来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在解释“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时,让同学回答这个成语的意思,老师来讲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来源。通过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把学生带到秦朝末年的历史环境中,进而分析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以此为引来分析西汉建国之前的战乱纷争背景。

3.营造良好的历史学习环境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此可以看出,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一定的影响,健康的环境能够促使一个人取得更大的进步。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改进中学历史教学模式首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尝试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发展进步。具体操作起来,便要营造一个历史气息浓厚的文化氛围。历史教师从现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出发,启迪学生思考。比如在面对崭新的书本时,老师可以和学生探讨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搜集一些资料,通过自己动手来加深对于甲骨刻字、竹简刻字、丝薄写字、蔡伦造纸等知识的了解。同时,老师对于学生身上所穿衣物的布料构成也可以进行探索。让学生对于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宋代引进棉花、工业革命以后出现尼龙制品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接着探讨这些物品的出现于发展,对于当时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作用。下课以后,老师在与学生一统进餐的过程中,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辣椒在中国引进与种植的历史,可以探讨葡萄等水果从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再中国的种植。无形之中,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外,都见见营造了一种探寻历史和学习历史的学习氛围。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避免了单纯上课所带了的枯燥。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可以进一步刺激学生去发觉身边更多的未知事物,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入历史学习的殿堂。

初中学生历史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课题研究;实践;感悟

2012―2015度我负责主持了一项省级课题研究工作。在长达四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经历过挫折与失败,但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使课题通过了省级鉴定,这是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下面我就说说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一、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教研选题的着眼点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应尊重教学规律,开展教学创新,科学设计和实施模块教学,要注重开发整合课程资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新课标下教材内容繁杂与教学时间的紧张也要求我们进行整合的研究。举个例子,2012年我们组有个教师要到省上进行优质课比赛,参赛的题目是必修一第三单元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要求一课时完成。经过历史组全体教师认真研讨后,我们决定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整合:一是作为背景的“光荣革命”在初中已学习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即可;二是整合教材知识点,按时序学习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中三件大事;三是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最后,这位教师获得了省上优课一等奖。这件事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课程整合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重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关键点

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过程有三个阶段:立项、开题阶段――实施研究阶段――鉴定推广阶段。对于这三个阶段的研究,各有一个关键点制约着课题研究的成败。对此,谈谈我的做法。

1.对课题题目进行准确解读和界定

研究内容必须准确体现研究课题。确定好一个研究课题后,就要对课题名称中所涉及的概念及内涵进行界定和说明,从而也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思路和内容。这一步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书籍或者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来完成,比如,所立课题题目中所涉及的概念的解释,课题方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别人是否进行过同类或相关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什么问题还没有进行研究或有待于进一步去研究?等等以上背景介绍,不必面面俱到,根据研究课题产生的具体情况而有所选择。这一学习过程其实就是课题的理论研究过程。比如,我们的课题“文综课程资源开发整合策略”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研究后,我们在界定“课程”、“课程整合”、“策略”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该领域研究现状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如课程资源的划分,课程资源利用的原则等,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操作性不强。同时,缺乏文综政史地三个学科间的综合开发、运用,这又是目前中学教学和复习备考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课题要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2.要理清课题的研究思路

清晰的研究思路是整个课题研究中的关键点之一。我们课题在2014年省级鉴定中没有通过,在后期的反思中,我认为这与实施过程中研究思路多、乱、杂有关系。由于我们的课题研究涉及三个学科,作为课题负责人,我对政治、地理学科难以把握,整合策略的框架结构凌乱,只是简单地把三科进行堆砌。第二年,我在认真整理课题思路基础上,大胆删减整合,将三科归纳整理,形成了三条思路:整合开发政史地三科必修教材的策略;进行必修与选修内容之间整合策略探索实践;探索政史地三科有关高考热点内容及文综综合备考的整合策略。这样,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了更加清晰的线索和体系。

3.要重视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

课题研究成果是课题研究的重要表现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的成果应该是充实、丰富的。我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有:课题研究总报告、发表的论文10多篇,其中历史论文5篇、政治、地理各3篇;《新课程实验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回顾与总结》汇编资料;地理老师自编的《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资料;子课题获奖证书及资料、典型的政史地整合课例资料等等。

在课题研究报告中,还要重视课题成果推广运用的呈现,这也是课题研究的价值所在。我们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及社会影响在于: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走出去、请进来”活动,与周边学校开展各类观摩课研讨活动和“送教到县”支教活动并获得优质课证书,学校文科优异的高考成绩以及我们学校在全省范围内不断提升的影响力。

三、课题研究后的一点感悟

1.积极参与,勇于实践

对于课题研究,我们多数教师心里都会有些胆怯,总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作为课题负责人,我们的课题从被定为省级课题后,我一直在多多少少地暗示着自己,自己不行,课题将来肯定做不出来,这使得自己在课题实施的前期不能进行积极认真的准备。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我感觉课题研究也不是那么太可怕了。只要自己积极努力、平时多积累,一定会有所收获的。一项课题做下来,不知不觉中,自己的研究水平也就慢慢提高了。

2.明确分工,善于沟通

一项课题研究中,课题负责人的统领协调作用至关重要。我们这个课题涉及三个学科,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比如,“政史地三个学科间知识的整合策略部分”怎样进行?为此,我和政治、地理老师经常进行沟通交流,我甚至要了解、学习政治、地理新教材内容。同时,课题负责人要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明确的任务分工,详细讲解课题研究思路、内容,使每个成员都对课题研究的要求和自己的具体任务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会充分调动起课题组成员每个人的积极性,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细心积累,勤于整理

上一篇:初中历史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初三历史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