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范文

时间:2023-03-01 04:20:48

初中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活动单导学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也是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增进学生物理素养的重要途径。苏科版物理实验较多,在实验教学目标上呈现多维性。既有实验知识的学习,还有实验技能的训练,同时还需要从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猜想能力和探究能力。但传统的实验教学被限定于“照方抓药”的教学格局,脱离实验教学趣味化、科学化、灵活化。“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应用,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经验作为问题导向,来融入物理实验原理、实验设计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

一、传统实验教学设计的弊端与不足

苏科版物理实验教学多依据配套的实验教材,以实验报告形式进行编排和呈现,让学生从中探究物理实验。以“水的沸腾”实验教学为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观察水加热及沸腾过程中的变化,并从温度变化中进行填写表格。其中,实验装置及器材选择较为科学、严谨,学生可以调整石棉网高度、酒精灯火焰来进行加热处理。最后,根据实验任务,当水温达到90开始记录温度计读数,然后填写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探析水温与加热时间的过程变化图像。从整个实验编排与设计流程来看,整个实验教学过程流畅、步骤清晰,学生根据实验报告来进行观察、记录并填写,即可完成实验任务。不过,对于物理实验教学,不能仅仅是照搬实验过程,其成效并非理想。虽然教师在实验中也反复强调观察温度计的变化、留心烧杯里气泡的产生、以及声音的变化,还有杯口的“白汽”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于学生而言,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实验任务。因此,实验中的弊病仍然较多。如学生不明确观察的具体现象,学生不知道应该记录那些实验数据,学生不理解如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如何从数学图像中来研究物理现象等等。总体来看,对于物理实验报告的照搬,并不能突出实验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学生也未能从中感受到不同实验器材、实验布置的合理性,反而增加了实验教学的盲目性。

二、以“活动单导学”来构建实验教学流程

藉由上述疑问,以“探究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为例,来应用“活动单导学”实验教学模式。从实验目标上,首先确立实验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从具体电路中来分析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其次,细化实验任务,让学生明确对“同一段导体”两端电压、电流、电阻进行测量,并学会控制变量法的使用;能够将实验数据进行填表,并处理,挖掘物理规律;能够解决实验中的一些其他疑难问题。再次,设置“活动单导学”实验步骤,分为三项:第一项为问题假设,设置物理情境,提出问题及假设;第二项为器材选择与方案设计,结合实验活动,明确研究对象,并探究实验方法,如何构建实验方案,记录那些实验数据,如何处理实验数据;第三项为实验过程实施;第四项为讨论与总结,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得出最后结论。另外,围绕该实验探究活动,制定实验数据表格。

三、“活动单导学”教学成效

从“活动单导学”实验探究模式来看,其目标及所运用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依然与实验配套教材中的实验报告具有相似性,但在“活动单导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成为实验探究的主体,教师从明确实验任务、设计实验流程等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利用生活情境的构设,来引出“电流、电压、电阻”的实验假设,并让学生从实验器材选择、实验方案设计中逐步探究,突显了学生的能动性。同时,在“活动单导学”实验教学中,我们整个实验过程分成若干实验活动,对每个活动都明确了实验目的,讲究实验过程的阶梯性、层次性,逐步引导学生厘清实验思路,分析实验现象,拓宽实验思维,增进实验探究,推动实验问题走向实验目标。所以说,在“活动单导学”实验设计中,对于问题的假设与思考活动,我们围绕实验探究任务进行了细化,也考虑到“跳一跳够得着”的难度层级化特点,让学生能够在每个实验活动中,可以通过小组协作方式,将自我思考与合作讨论应用其中,挖掘学生的实验体验,拓宽学生的实验视野,增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独立思考,最大限度挖掘实验教学的作用。“活动单导学”实验教学模式,教师以“总指挥”角色来贯穿于实验过程中,而“打仗”任务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每一项实验任务都好比一场竞赛,学生参与实验活动,设计实验方案,一旦暴露问题,教师要抽丝剥茧,引导学生破解难题。

当然,针对不同实验内容,教师也要不断调整“指挥方案”,对具体的实验活动进行设置“纲领”,明确实验探究对象及问题探究的目标,指导学生从实验数据的观察、记录中,按照既定的实验表格进行填写,并完成相关数据的分析、处理。特别是在实验数据的“有效性”筛选上,要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反思实验,从实验现象中对比实验任务,挖掘实验数据中的规律,真正发挥物理实验在学生知识自主建构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王文娟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临泽镇周巷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陆亚东,黄建华.初中物理实验课“活动单”的设计[J].教育科学论坛,2014,(08):53-54.

[2]李昭伟.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08):131.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第2篇

一、要做到目的明确

物理实验是科学性非常强的实践活动,需要严谨的步骤和层次清楚的逻辑思维,其严谨性往往表现在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所以,就算是同样一个实验,也往往会因为实验目的的差异而在过程中有所差别。在动手实验之初教师就必须给学生们讲明本次实验的目的,告诉学生用什么方法,要解决什么问题,还要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上来就讲我们今天做什么什么实验,学生极有可能只关注是哪个实验,课上倒是忙得一团糟,结果并没有弄清楚实验的目的,只是按照要求走了一个过程。这样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也很容易让学生放过最应该注意的地方,使物理实验失去了其主要的意义。

二、要做到步骤严密,选材严格

一堂实验课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能否有高效率,很大程度上是由实验的步骤设计和实验用的材料决定的。只有安排好严密的实验步骤才能确保实验的成功,才能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细节;也只有选用恰当和优质的实验用材,也才能保证实验的高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精心设计实验步骤,根据实验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我认为严密的实验步骤并不等同于详细的实验步骤,实验设计未必要面面俱到,所谓的严密是指实验过程的无疏漏,还表现在过程严格的先后顺序上。这些实验步骤是最能反应事物本质特点的关键所在,需要在实验前考虑周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很多教师往往疏忽了实验材料的选择,这却是应该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有时候实验材料的选择甚至关系到整个实验的成败。

在教学《融化与凝固》这一节时,我和学生用对比法探究晶体和非晶体融化、凝固过程的区别与联系。在做实验的时候,有的学生就提出如果物体吸收热量不均匀的话就有可能影响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停地搅动使其均匀吸热。但在选择冰的时候,却选择了常见的碎冰,先把大的冰块用锤子敲碎,然后将其装入大试管中,继而进行加热。但这次的实验让我不满意,因为选用了碎冰,冰在低温状态下吸热而物理形态不变的过程没有体现出来。其次,尽管学生在不断搅拌,但冰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仍然产生了小幅度的振荡;还有,融化过程比较短,只用了3到5分钟的时间,难以给学生比较鲜明的印象。

三、要做到适时引导,鼓励争论

科学实验的结果可能具有唯一性,但其过程往往具有多样性,其带来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思考也往往是多层面的。所以我认为在物理实验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支持和鼓励他们在有自己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上据理力争,培养他们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和思维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宽松和开放的课堂环境,在坚持实践和理论的前提下不妨对探究的内容放开一些。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让他们养成以实践为依据敢于不同于他人的胆量,这是一个科学家具备的基本素质。一旦某个学生很较真,他常常会因为从实验和实践中得出结论而坚持已见甚至反对别人,尽管有很多时候这样的学生看起来过于单板而偏执,但无疑这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所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和基本素质,这是应该得到鼓励的。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观察,在观察后思考,思考后形成观点,然后相互讨论碰撞。讨论的过程不仅是思考的深入,还是知识的创新,真理在讨论和辩论中会越来越明,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越来越尖锐和严谨。学生在讨论中获得了知识,远比书本或者教师告诉的要印象深刻,其意义也更深远得多。

四、要做到适时点拨,有效总结

承前所述,物理实验教学也并不是说教师什么也不讲,而只交给学生去讨论处理。实验必须做出总结,这和鼓励学生坚持己见、展开争论并不矛盾。学生的讨论是锻炼思维,是促使他们更认真实验的外在动力,其意义在于这讨论的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但他们的讨论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的点拨和总结。

学生的讨论更多受限于他们的学识和眼光,他们难以看到实验之间的纵向联系,有时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高屋建瓴。教师的点拨意义在于“去伪存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对实验的结果加以概括,是整个实验的点睛之笔。客观公允的点评往往会指出本次实验的得失,让学生积累更多成功的经验,而避免那些疏漏或者过失。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总结的过程中指出实验所具有的前瞻性,本次实验对于更系统的物理实验所具有的地位和意义,让学生明白一次小实验在更庞大的具有课题性质的实验中所处的准确地位,为学生开阔眼界、树立更远大的科学理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第3篇

1.随机实验能够起到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

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我发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活动。

学生分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和测量性实验,一般都安排在新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之后进行,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不够紧密。加上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则往往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学生成了不用思考的机械操作者,没有思维空间和余地,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致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随机实验的教学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边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随机实验课一般安排在教室里进行。每个桌上都有一套仪器,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

2.随机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

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若比较多地采用随机实验的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四动――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随机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阅读教材,实验现象观察不清楚时,也可以反复做几次,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问老师。同样,由于可以自定学习步调,优秀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充分展开,自己可以学得深一点,多学一点。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

3.随机实验是一种效率高负担轻的中学物理教学活动

开展随机实验所需的仪器,大多是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因陋就简自制的。纵观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全部物理实验,其精确度要求不高,有的只要能表现出一些物理现象和事实就可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说所有初中物理实验除配备一定的基本仪器和必要器件外,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制仪器来解决。

进行随机实验教学的形式可以根据教材、学生以及器材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它可以安排在新课的开始,作为新课的设疑引学,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可以安排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用来建立物理概念或得出物理规律,作为学生辨疑解难的一种手段,起到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还可以安排在下课前的几分钟,作为复习巩固之用。在教学时间上,可以用一整节课时,也可以用半节课或几分钟。总之,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可能灵活掌握。这样课堂气氛活跃、轻松,不用老师讲,物理知识掌握得也很牢固。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创新思维。

二、随机实验课的教学作用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随机实验大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显得真实自然,既能启发学生养成平时注意观察、善于从常见现象中提取研究课题的习惯,又能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同时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要求。所以随机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能够记住10%-20%,学生如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够记住30%;如果学生既能听教师讲,又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50%,如果学生看到实物或现象,自己又描述过,便能记住70%:如果学生既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90%。而随机实验,既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又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最后自己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可见,随机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随机实验的学习探索过程,更接近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因此,我们主张将课堂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主动学习的活动场所,把学习物理知识不局限在课堂上、学校里,而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大自然中去学,同时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社会中去。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

一、认清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我们的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实验教学还很缺乏,尤其是农村由于金费不足实验器材还不到位。而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日本初中物理的课时数只有75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演示实验有130个,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体系。可见,他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得到训练和能力培养比我国的学生多得多,他们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比我国中学生强。可喜的是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这点,所以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再次强调了实验教学的重要位置并且落到了实处。如国家花大力气为农村学校免费完成了实验室建设和“农村四配套工程”等,国家的重视程度我们有目共睹。那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除了完成书本上的指定实验以外还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这样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更容易接受。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还有的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是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四是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蒸发吸热这一问题时,教师可用方座支架、小烧瓶、细玻璃管、有色水和小烧杯等组装一个伽利略气体温度计,用它来演示蒸发吸热现象比直接用普通温度计演示现象清晰、直观。第五是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课堂上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使学生感到新奇;再引导让学生去讨论解开雨后彩虹形成的这个谜。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在这里学习的就不仅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的根本方法──实验。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所以我认为,实验教学不仅局限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三、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1.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案例一:在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可先让学生细致观察,然后出示以下问题:①本实验需要研究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时光屏、透镜、火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如何?②在光屏上会出现什么样的像?③适当改变距离后像的大小有何特点?光屏上是否一直都有像,若没有是在什么情况下?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在没有出示以上问题时就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做一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观察中,要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让学生按部就班。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2.要与学生紧密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本来就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而且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不能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

演示实验时还要注意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案例二: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两相对比,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全体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笔者认为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确定的目标下,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4.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例如,学习固体能传声的知识后,引导学生自制土电话。

四、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意识创新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而实验教学的评价似乎成了其中的重点。新的评价观点应该重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时就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第5篇

1.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1 处理好实验探究教学与传授式教学的关系。

传授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厌学、逃学。探究性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能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实验探究教学费时间,且学校的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这样完全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是不现实。因此,这两者不是对立的教学。怎样处理好两者关系呢?我的方法是:因地制宜尽可能多地开展实验探究教学。例如,介绍新仪器时,采用传授式教学。如在做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说明为什么用煤油,而不用水和酒精?在实验仪器的选择中,采用探究式教学。

1.2 处理好实验探究教学中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实验探究教学既重过程又重结果。因为:①所有的科学探究离不开科学原理。如果一个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是不可能的。再从假设步骤看,学生提出的每一个假设都是基于他头脑中的知识理论,离开自己已有知识去任意猜测,只能导致实验探究失败。因此,实验探究不能轻视结果。②科学方法寓于科学知识中,是知识的核心和脉络,两者密不可分。科学方法从学习知识过程获得,离开知识,谈论方法,无异于是天方夜谭。科学方法反过来又可以指导人们如何获得科学知识。在实际探究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和理解科学概念、原理,又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要注意实验操作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实验步骤将直接影响着实验效果、实验结论。例如,研究杠杠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要求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这样才便于从杠杆上读出力臂。

1.3 处理好实验探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关系。

这就需要学校在初二、初三安排课程表时有针对性地对物理课堂作适当的调整,提倡开展连堂课。要全面看待这一问题,如果单纯从知识的传授来说,实验探究教学是要比传授式教学花费的时间多得多。但是如果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培养来看,它则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教学方式。

2.实施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学生实验探究的目标要明确。

为了便于比较、检查,我在每次实验教学中,首先给学生明确指出实验目的和主题,避免学生无目标地进行探究,浪费时间。

为了提高探究实验教学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将探究按适当的层次分步进行、控制条件。例如“探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探究中,限制学生自主取电压值,规定电压分别取1V,2V,3V时对应电流值。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容易得出结论。

2.2 从实际出发对一些实验进行组合。

例如,可以把欧姆定律与伏安法测电阻放在一个课时里完成。

2.3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实验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第6篇

一、目的明确,思路清晰

演示实验是用来配合教学的,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用合适的实验,合理地进行实验,以便让学生清楚地认清物理概念和规律。

例如,在讲授“平抛运动”这一节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选择的演示实验比较多。如抛出的粉笔头等,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这一规律。再如,讲“摩擦力”这一节,我们可以用引导提示法指出我们要实验的问题和目的。如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调整吊盘上的重物的重量,使木块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就等于木块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重物,增大木块与桌面间的压力,这时发现,必须增加吊盘上的重物,使拉力增大,木块才能做匀速运动。可见增大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压力,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也增大。学生就很自然地得出“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N的大小成正比”的结论,即f=μN。然后进一步得出动摩擦因数与接触物体的材料和它们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整个实验目的性明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学生必定会有很强的感性认识,很清楚的认知思路,从而轻松地掌握这节的内容。

二、生动直观,井井有条

演示实验的一切功能都不能离开观察,观察者只能在演示者所给现象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因此,演示实验的直观是最起码的要求,物理现象的变化要显著。为了使现象明显,仪器的尺寸要比较大,尤其是观察部分的尺寸要大、刻度线条要粗,要使教室内最远的同学也能看清。这样做演示的精密度虽有所降低,但可以用感受效果来弥补。必要时可以借助投影、机械放大、光杠杆、放大电路等手段增强现象的明显性,提高观察效果。另外,仪器摆放的位置,观察主体与背景的色调对比等也会影响观察的效果。通常可采用演示板、磁性黑板、染色、生烟、衬托背景、照明等方法来增强观察效果。

例如,讲加速度时,学生视觉感受到加速度影响速度的变化可能不很明显,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演示时,速度的变化可以用声音变化来表示。使学生听觉、视觉上共同感受,比单纯用视觉更直接。因而对速度变化率的概念也比较容易建立。演示实验切忌模糊不清,学生看不到清晰的实验过程和明显的实验结果,搞不清实验所演示的规律、原理,无助于物理教学。

三、勇于创新,难易明了

演示中的创新性,首先在于以趣激疑,当生动的演示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认识的矛盾上升为思维的动力。例如,“静电植绒”实验中,当启动手摇感应起电机时,下极板上的小纸屑不断地飞舞,黏附在涂有胶水的上极板上,形成了美丽的图案。而对这一美妙神奇的现象,学生的问题必将油然而生。例如学生自己制作出“土电话”、“验电器”、“橡皮筋测力计”、“密度笔”、“莲花型烟灰缸”、“书页夹子”、“重垂线水平仪”、“两用秤”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有利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也有利于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

从实验教学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搞好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水准。自古有“名师出高徒”说法,虽然它的说法不是很科学,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一位“德才兼备、学识渊博、胸怀韬略”的教师,对于学生有着莫大的示范和模仿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推进新课教学法。

一、教师应该具有新理念

开拓思维,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不套框子,不设圈子;不迷信权威,不限于课本;大胆实践,大胆创新;说在口头上,写在纸面上,落实在行动上。

二、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才可以正确、科学地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真正地将物理知识理解、吃透,也真正能体现出“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三、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实验专业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那么,如何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呢?从我国目前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状况来看,知识结构的构建还处于一种低效的急功近利式的被动构建状况。例如,为了文凭去函授,为了拿继续教育的课时去学习。能否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区分“创新型教师”与“教书匠”的重要标尺。

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专业知识,因为物理实验本身是一种科学探索的过程,对于实验的原理、实验的设计等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四、教师应具有科学的实验室管理知识

教师不光要会做实验,更重要的是还要会管理好实验室,这样才能为学生实验提供有力的保障。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学生实验“五会”:会管理;会准备实验;会协助任课教师辅导实验;会维修、保养仪器设备;会自制教具。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在学生实验中应该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所以,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质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能为学习高中乃至大学物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大力推广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第7篇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物理实验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如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智力等.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研究,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学生通过物理实验能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加以了解,进而培养出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学们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对仪器的爱护以及遵守课堂纪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总之,在初中物理课中进行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并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因此,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二、新课改背景下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优化课堂演示实验教学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模式,为了能够让学生加深对实验的印象,扎实掌握物理知识,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融入实验教学活动中,构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所以,教师应不断优化课堂演示实验教学,运用师生共同做实验的方式或让学生走上讲台单独完成演示实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例如,在讲解“怎样用温度计测水温”时,若用传统的教师做实验、学生看实验的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共同完成演示实验的方式,让讲台下的学生观看台上同学操作是否正确,教师从旁指导,从而营造师生相互交流、学习的教学氛围.

(二)积极开展探究实验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将探究实验教学模式引入物理课堂教学,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实验教学进行大胆改革,将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解滑轮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铁架台、棉线、滑轮、钩码等器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装置方法、拉力大小以及方向等物理知识.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实验困惑,教师应予以适时的指导,从而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供良好平台.

(三)重视课外实验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初中生对物理这一学科的兴趣,在其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实验技能以后,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的形式,来配合实验教学.开展课外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其一,教师在组织课外物理实验前,应预先明确实验内容,在让同学们分别组成活动小组,借此来确保课外活动能够有序进行.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以往所学的物理知识,自制潜望镜、不倒翁、自制孔明灯等,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物理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学习兴趣.其二,应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教材实验的要求,来对课外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设计,以此来确保课外活动的内容与教材内容的统一性和趣味性.

三、结论

总而言之,只有了解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使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愿意参与到物理课的学习当中,才可以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师应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这就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课程 设计思路 优化创新

物理作为一门应用型科学学科,极其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再加上物理原理常具有抽象性特征,对于初中生而言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因此教师需不断优化物理实验课设计思路,融入更多趣味性和生活性,从日常化实验入手,促进学生参与到物理学习互动的友好氛围之中,提高学生物理应用能力。

一、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目标

物理学科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科学学科,以理论知识为导向,在此基础上以观察和实验为重要途径,促进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物理原理的本质内涵。初中阶段传统物理教学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培养,另外存在因实验器材和场地不足而导致实验课匮乏的问题。这样的教学现状很容易导致学生无法亲历物理实验整个过程,只能强行记忆实验结果和物理结论,实际应用中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极大地阻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有效掌握。

基于此教学现状,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目标便在于提升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参与积极性,在枯燥的物理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融入实验实践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在玩耍中学习,体会物理学习的真正乐趣,并以此构建更富有互动性的和谐课堂,极大地提升物理课堂效率,促进新课程目标的优化实现。

二、初中物理实验设计探讨

(一)创设惊、险、奇、趣的实验情境,增强学生参与热情。

在初中阶段,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之中,因此针对物理学科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科学学科而言,初中学生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需要强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不断优化实验教学设计思路,帮助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直观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引入教学可采用一些惊险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急切了解引起虚惊的秘密,实验时可采用多种方式渲染实验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可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沪科版初中物理“惯性”为例,引入时把一未开封的可乐瓶放在桌子上,瓶底压一纸条再慢慢拉动纸条,让学生看到瓶中纸条移动到桌子边缘,重做一次上面实验,学生的心顿时被吊起,当教师突然用力抽动纸条,学生随之异口同声“啊”;又如沪科版初中物理“安全用电”一节,摸拟“单线触电”,当教师用故做颤抖的手拿着铁丝向火线插孔移近时,大家都为老师的安全捏把汗,随着铁丝的突然插入,教室里发出了惊叫,当看到老师安然的神态又惊奇地睁大眼睛。课题引入的实验设计要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急于了解所学知识内容,创设良好学习情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强化课堂的互动性。

在初中物理实验课设计过程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到物理实验过程之中,构建互动氛围极强的积极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沪科版物理课程“摩擦力”为例,教师在引入教学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可采取物理原理应用小游戏,如可以组织“拔汽水瓶”比赛,分别高大壮实和较为矮小瘦弱的两位学生,在两人之间进行拔河比赛。教师可在汽水瓶的细口处涂上液体,让高壮学生握住细口处,让瘦弱学生握住没有处理过的粗口处,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竞猜,哪个学生会取得胜利。一般而言认为高壮学生力气更大,会赢得这个小游戏,但实际上却是瘦弱学生取得了胜利,同学们个个大失所望。带着悬念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探究原因所在,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动力,努力了解知识规律,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教师在小结环节让高大学生告知大家汽水瓶的细口处涂上了液体,液体影响了摩擦力大小,无法抓牢,因此导致拔河失败,学生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物理实验过程之中,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体验知识形成过程,感受知识的魅力,营造良好互动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乐于学习。

(三)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物理课程中富含大量抽象名词及物理原理,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容易造成学生在物理课程学习中的厌倦感,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物理实验课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将抽象物理知识具体化,将过于理论化的物理原理与实际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以此帮助学生降低物理知识理解难度。以沪科版物理课程“凸透镜成像”为例,初中学生对凸透镜、焦点及焦距这一类抽象化概念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教师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可借助生活化工具,如可以准备一盒小火柴,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线焦点集中在火柴头之上,不久之后火柴头便会燃烧起来。通过这样一个小实验设计,学生能直观感觉到又小又亮的光斑,同时激发学生对这样一种点燃方式的好奇心。教师便可以因势利导,讲授凸透镜成像及焦点、焦距的概念及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际生活的模拟实验过程之中,通过自身摸索和实验,真正体验并掌握物理知识。如沪科版物理课程“让电灯发光”一节,其中学生对“短路”概念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只有部分学生知道电流发生短路造成的危害,但对于短路是怎么回事,造成短路的原因却无人知晓。教师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可把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并把连接电路的铜导线用包裹口香糖的金属箔纸替代,短路实验不久之后箔纸先冒烟,过后便会燃烧起来,实验中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由于电路发生短路,金属箔纸整个变化过程。

初中学生处于心智发展和成熟的重要阶段,内心深处有着爱玩爱闹的天性。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青少年的特性,满足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应用日常化和趣味化的实验设计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物理原理及相关知识,不仅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同时更有助于提高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效率及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魏东.如何设计初中物理实验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37-138.

[2]毕联忠.物理实验的探究式教学[J].科技视界,2015,21:202.

[3]王保拢王林.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制作,2015,14:57.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第9篇

关键词:物理实验;重要作用;问题;建议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它以实验为主要基础,实践性很强。在物理学诞生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物理实验始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时代物理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在各基础学科中,物理也是很多专业学科的基础。在新课程标准中,实验在物理学科中所占的比重也大大增加。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参与完成获得物理知识;手脑、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综合系统的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了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1.物理实验教学基本情况

根据抽样调查显示,现在很多初中在对待物理实验时普遍重视不足。很多学校的物理实验课程远远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大纲要求,更有甚者一部分学校基本上一个物理实验都不让学生做。即使有的学校按照大纲完成了数目上的要求,实验教学的效果也远远没有达标。

2.受传统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有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单纯地采用讲课的方式,产生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唐做法,学生对于从实验中得出的规律和概念并不真正理解,无法准确运用书中简化的科学语言,只能去死记硬背,学习起来也感到特别吃力。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进入课堂,很多教师都过分地追求多媒体教学带来的效果,用多媒体去模拟整个实验过程,学生没有看到实物,对于实验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已经结束了。教师敷衍了事,学生也没有通过实际操作做到对物理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3.存在认识上的不足

物理教师在组织实验的教学上,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学习成绩的考核上都存在着问题。教师没有意识到实验课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对实验教学目的的要求也不明确。在做每一个物理实验时,对具体目的的要求没有进行细致的考虑,盲目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学生实验能力和素养方面没有做出统一的标准规格进行要求;没有对学生预习实验做出明确、严格的要求,缺乏必要的指导和检查,做实验只是为了应付课程,流于形式;在课前没有准备充分的实验资料。

二、改善的具体思路和对策

1.教育主管部门带头,重视实验课程在初中的开设,努力克服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打破旧有的传统教学模式

(1)条件好的学校同条件差的学校建立同盟关系,从纵向上实现联合,展开帮助和援助,从而弥补客观条件上的不足,为实验课的开设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同时,建立其横向的兄弟联谊关系,条件差的学校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开展不同学校之间物理教学组之间的集会,关于物理实验的教学共同展开探讨,共同研究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效果。(2)与当地的工业企业建立联系,建成学生的实习基地。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有秩序、有目的地到一线生产车间进行参观,学习其先进的生产流程,聘请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实验课中担任辅导员,定期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实践作用和指导意义,加强学生对实验课程的认识,培养学生重实验、重操作的良好习惯。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阔眼界,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系统地紧密地结合起来。

2.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主动积极地为开设实验课创造条件

(1)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对物理实验课程的看法,尽可能地去做对书本理论有延伸意义的演示和课外实验。演示实验由教师亲自操作,只需要一套装置即可。这种实验,既可以在课堂上做,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它同课外实验的最主要区别就是由教师亲自操作,学生在其中起辅助的作用。(2)每个教师到要做到术业有专攻。实验教师和代课教师往往是同一个人,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代课教师无暇顾及实验课程,更多的时候,代课教师的精力都放在了理论教学中,学生对待实验课程也都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对概念及规律性的东西难以理解,违背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初衷。实验课要和理论课分开,由专业人士进行负责,在课时的安排上也做到充足充分,使得实验课的教学实实在在得到落实,而不是纸上谈兵,永远停留在理论阶段。

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物理实验是人类开始认识世界的一项重大活动,无数伟大的理论都是从实验中获得,极大地推动了物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朱长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05.

初中物理实验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妙用实验 巧设实验 活用实验

从我第一天拿到物理教科书的瞬间起,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为什么作为初中物理第一节课的《序言》,谈的既非该本书的学习内容概要,又非物理学的重要意义,而是零零散散的几个小实验,它们之间也没什么联系,从作用上我一直觉得它既不具有引导性又不具有条理性,所以我一直认为它是一个奇怪的存在。编书者的意图到底何在?

经过这几年的教学,答案慢慢浮出水面。因为初中生正处于爱玩的年纪,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归根结底是枯燥乏味的,因为学习这件事情既需要动脑分析记忆,又需要动手计算判断,所以,如果一开始就一股脑地把理论知识倾倒给他们,那么很可能就会面临这样一种情况的发生:学生一开始就打退堂鼓,而这对于教师来说,结果就无疑是出师不利,未战先败。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无疑编书者下了一番苦功,即通过教师展示几个物理中有趣的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其中奇妙的物理现象。这样无疑是一击即中,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对以后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投石引路的作用。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物理实验可以说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习。首先如果离开了实验,物理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缺乏实用性。其次,物理实验可以说是物理教学中用以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一大利器,因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并且可以有效减轻理论学习带来的枯燥感和单调感。

那么到底物理实验怎样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它的巨大魅力呢?

一、妙用实验设问引入,引人入胜

通过实验引入新课,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引入方式,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推崇。可以说,相对于视频、图片等这类引入方式,它一直炙手可热。因为它有着独特魅力。

比如,讲授在八年级下册摩擦力时,以一个奇妙的物理实验开场引入,效果十分显著。该趣味实验内容为“将两本物理书一页页像洗扑克牌一样相互交错夹在一起,然后让班级中的两位大力士各自抓着其中一本物理书书脊的一端,用力往两边拉从而使两本书分开”。实验结果让同学们大吃一惊,这两位大力士竟然无法将两本书分开。同学们立即来了兴趣,叽叽喳喳地开始讨论,而教师在这里也无需解释,只需加一句:“到底是什么在阻碍两本书分开呢?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结束时可以给老师答案。”引入新课就好了。

惊诧于这奇妙物理现象的学生一扫睡意,注意力立即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因为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对于这种有趣神奇的现象,就像一个开关一样瞬间就把他们脑海中思考的房间打开了,条件反射般地思考为什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讲授本节新课,在新的知识点中寻找答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关注度。

这样的实验可以说像一盏灯塔一样,照亮远方。

二、巧设实验实化概念,加深认识

在物理学习中,有很多概念都很抽象,学生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缺乏切身体验,导致学习难度增加,很难准确地把握和理解概念。其次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尚未完全发育,也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阻碍。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把抽象的概念讲透,使之形象化和生动化,一直是一个难关,而物理实验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困难。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光的反射时,如果一开始就直接抛给学生反射现象及其规律的概念,则很可能造成学生的混乱。造成混乱的原因主要是光线已经反射现象对于学生来说缺乏实感,学生并不能用眼睛看到,无法在他们脑海中与知识点引发共鸣。而教师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比如平面镜、可乐瓶、保鲜膜、激光笔、檀香等,制造一个云雾室,可以帮助学生切实感受到光线,让“光线显形”,帮助学生构建光的反射模型。

这样的实验,让抽象的概念实物化,形象化,既生动又有趣。既可以让学生观察到明显的反射现象,又可以为接下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埋下伏笔,一举两得。并且作为分组实验,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举两得。

这样的实验可以说像曙光一样,拨开迷雾。

三、活用实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物理实验被很多教师选用,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对于学生有致命的吸引力,这是传统教育远所不能及的。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会发现其实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的影子,只是他们从未深入探究。那么在这个已经学习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现象分析,学以致用,不仅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的大气压时,学生已经通过很多实验感知到了大气压的存在。老师可以拿出一盘田螺,然后每一组发2个尾部开口的田螺和2个尾部未开口的田螺,然后让同学们以2人为一组开始吸螺蛳肉,看哪个能吸出螺蛳肉来。为什么妈妈在做田螺时一定要剪掉尾巴呢?这个小实验获得了非常大的反响,虽简单但是新颖,而且将大气压的知识完美地与生活相结合,最重要的是学生对于这个小实验非常喜欢,气氛非常热烈,可以说印象深刻,我相信通过这个实验他们永远也不会忘了大气压。

这样的实验,可以说像彩虹一样,绚烂夺目。

上一篇:基础会计范文 下一篇:初中化学实验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