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范文

时间:2023-03-03 19:10:23

基础会计

基础会计范文第1篇

近年来,我国上级对会计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基础工作,继而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⑴近几年来,财务人员的数量快速增加,导致着他们的具体操作技能不能完全跟上,这些新上任的财务人员,将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达标的周期延长了;

⑵一些单位的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不够重视,尤其是部分地区的财务人员换岗频繁,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标准降低了;

⑶由于会计基础工作业务量较大,涉及面较广,而财务管理部门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要将会计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是需要一定的难度的,尤其是一些城镇集体经济组织和企业,他们是当前会计基础工作最薄弱的环节;

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工作监督体系滞后,不断约束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进一步开展。

二、加强我国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的策略

1.贯彻落实好各项财务的规章制度

一些单位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然而却并没有真正将这些制度加强与落实,如《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内部牵制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等,这些制度里拟订的内容,都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点核心,如果能真正明确与落实这些制度,可以让单位会计工作,更加制度化与规范化。所以,应不断加强我国会计基础工作,减少工作中的漏洞,首先必须加强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贯彻落实好各项财务的规章制度,将各种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对于一些城镇企业比较薄弱的环节,可以建立一些监督检查与奖罚制度,以此来一步步减少会计基础工作的漏洞,让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

2.全面掌握与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会计法》

要让财务人员全面掌握与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会计法》,要熟悉里面的法规、法律和各种制度,作好准确报账、依法建账等工作,真正将会计基础工作落实。不仅如此,还要不断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宣传,最好是定期开展会计基础工作的宣传课堂,以便让各部门领导真正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

3.将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财务人员的素质修养,与会计基础工作有着很大的联系,因为财务人员是会计基础工作最亲密的接触者,想要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财务人员的素质必须不断提高。当前,提高财务的素质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⑴财会部门与各级领导要重视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有规则,有计划地分期分组培训在岗的财会人员,特别是对于税收、财会、金融这些刚出来的新政策,要加大组织力度,组织财会人员们参加这些新政策的培训,好让他们能更好地为单位服务。

⑵应培训财会人员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不仅要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规范学习,还要加强他们的政治理论学习,让他们自觉地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增加自身的责任感,以此来让他们更好地规范自己,让他们能够自觉地爱岗敬业,将会计基础工作一步步地做到位。

4.加强落实好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

会计基础工作是一项政策性较强、业务量较大与涉及面较广的工作,而财务人员的手段是灵活多样的,各个财务人员的素质也都不一样,因此,加强财务人员的监督工作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基本保障。所以,各级单位应成立一个定期监督检查小组,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这些小组可以由上级部门组成,也可以由财务人员们组成,这样一来,还可以让他们相互学习,互相检查,取长补短,从而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业务水平。

5.将财务人员参与经营过程的管理工作提高

一些单位的财务人员,他们的工作范围太小,只局限在室内报帐,除了报帐还是报帐,以至于很多会计对于真正生产的流畅与经营的过程根本不知,因此,要让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同时也要加强财务人员们参与单位生产经营的机会,并加强对合同的管理,才能使财务人员能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从而使会计基础工作由内而外地更加程序化、制度化。

结束语:

会计基础工作是一项政策性较强、业务量较大与涉及面较广的工作,它在单位的经济发展与经营管理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会计基础工作它不单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流程,它更是一种知识的学习与经验的积累,以及增加自身业务水平的体现。当前,不断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水平,让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是各级单位与各个财务部门所肩举的一项重任,这需要所有会计人员共同努力,要从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做起,从而来一步步实现整个经济活动的有序运作,为企业经济持续、稳定与健康的发展提供最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宏,粮食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思考.《现代商业》2009年第20期.

[2]邓丽艳、王晓琳,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年第19期.

[3]巩利民,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管理观察》2009年第20期.

摘要:会计基础工作,它是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点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基础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本文以会计基础工作为中心点,通过当前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基础会计范文第2篇

一、财务会计确认基础的两种方式比较

所谓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收实付为计算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凡是本期收入的收益款项和付出的费用款项,不沦是否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期末不需要对收益和费用进行调整。而权责发生制是以收益和费用是否发生为标准来确定收益和费用,凡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反之,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共同之处在于均是会计确认收益和费用归属期的基本原则,但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的取得和责任的承担作为确认收益和费用的基本标准,即取得收取货款的权利或承担费别的责任就可确认收益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付现金为确认收益和费用的基本标准。权责发生制是依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两个基本前提来正确划分不同会计期间资产、负债、收人、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归属,并运用一些诸如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项目来记录由此形成的资产和负债等会计要素。企业经营不是一次而是多次,而其损益的记录又要分期进行,每期的损益计算理应反映所有属于本期的真实经营业绩,收付实现制显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因此,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比较,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二、权责发生制的局限与不足

尽管权责发生制在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时有其合理性,在当前乜已成为绝对主流的会计确认基础,几乎完全取代了收付实现制,但随着权责发生制在实际中的应用,已显现出它的局限性:

(一)权责发生制反映的是交易观,即在会计系统中只处理与反映那些对企业的经济利益确实产生了影响的交易或事项,而对非交易事项则不予处理与反映。对一些已形成的权利或义务,由于没有相应的交易或事项,往往无法确认,最典型的是自创商誉问题。自创商誉因为是没有直接相关的现金流人的经济业务,就不子确认。这实际上是按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脱离了权责发生制。

(二)权责发生制主要是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标准显得较为薄弱。权责发生制对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配比这两条原则发展较为完善,相比较而言,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标准显得较为薄弱,尚未形成明确、完善的原则。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在权责发生制下则是由于运川复式汜账原则间接涉及。在记录收入的同时,记录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记录费用的同时,记录一项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完整的权责发生制应该不仅是指对收人和费用的确认,它还应能广泛应用于全部的会计要素。

(三)权责发生制会计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但由于历史成本会计很少考虑实际价值的变化,造成资产价值数据失真。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取得的数据比较客观,具有可验证性,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但过分注重资产的可验证性使得一些重要的数据无法得到反映,例如:一些重要的人力资源成本等。又如,目前的会计实务对物价的变化,仍持相当谨慎性的态度。即使在会计核算时参考物价变化因素,大部分也只确认损失,而不确认持有利得,从而导致资产价值数据失真。

(四)一个在损益表上看来经营很好,效率很高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却可能没有相应的变现资金而陷人财务困境。这是由于权责发生制把应计的收人和费用都反映在损益表上,而其在资产负债表上则部分反映为现金收支,部分反映为债权债务,因为权责发生制下的传统会计最终决定的是净利润而不是现金流量,然而在金融风险的日益加剧的今天,现金与现金流量比会计利润更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提示这种情况,应编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来弥补权责发生制的不足。

在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中,会计确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会计核算主体何时将本单位具体的经济业务记录为何种要素,从而达到向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提供符合要求的信息这一根本目标。目前,无论从财务会计的理论还是实务来看,可选择的会计确认基础一般只有两个,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一、财务会计确认基础的两种方式比较

所谓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收实付为计算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凡是本期收入的收益款项和付出的费用款项,不沦是否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期末不需要对收益和费用进行调整。而权责发生制是以收益和费用是否发生为标准来确定收益和费用,凡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反之,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共同之处在于均是会计确认收益和费用归属期的基本原则,但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的取得和责任的承担作为确认收益和费用的基本标准,即取得收取货款的权利或承担费别的责任就可确认收益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付现金为确认收益和费用的基本标准。权责发生制是依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两个基本前提来正确划分不同会计期间资产、负债、收人、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归属,并运用一些诸如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项目来记录由此形成的资产和负债等会计要素。企业经营不是一次而是多次,而其损益的记录又要分期进行,每期的损益计算理应反映所有属于本期的真实经营业绩,收付实现制显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因此,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比较,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二、权责发生制的局限与不足

尽管权责发生制在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时有其合理性,在当前乜已成为绝对主流的会计确认基础,几乎完全取代了收付实现制,但随着权责发生制在实际中的应用,已显现出它的局限性:

(一)权责发生制反映的是交易观,即在会计系统中只处理与反映那些对企业的经济利益确实产生了影响的交易或事项,而对非交易事项则不予处理与反映。对一些已形成的权利或义务,由于没有相应的交易或事项,往往无法确认,最典型的是自创商誉问题。自创商誉因为是没有直接相关的现金流人的经济业务,就不子确认。这实际上是按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脱离了权责发生制。

(二)权责发生制主要是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标准显得较为薄弱。权责发生制对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配比这两条原则发展较为完善,相比较而言,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标准显得较为薄弱,尚未形成明确、完善的原则。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在权责发生制下则是由于运川复式汜账原则间接涉及。在记录收入的同时,记录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记录费用的同时,记录一项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完整的权责发生制应该不仅是指对收人和费用的确认,它还应能广泛应用于全部的会计要素。

(三)权责发生制会计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但由于历史成本会计很少考虑实际价值的变化,造成资产价值数据失真。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取得的数据比较客观,具有可验证性,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但过分注重资产的可验证性使得一些重要的数据无法得到反映,例如:一些重要的人力资源成本等。又如,目前的会计实务对物价的变化,仍持相当谨慎性的态度。即使在会计核算时参考物价变化因素,大部分也只确认损失,而不确认持有利得,从而导致资产价值数据失真。

基础会计范文第3篇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范围

会计基础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它主要包括:对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对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配备及管理要求、会计档案管理要求、会计监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等等。

(一)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

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是指各单位在生产经营或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包括引起或未引起资金增减变化的经济活动: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是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是保证会计资料质量的关键。而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以不真实甚至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为核算对象,会计核算就没有规范和约束,据此提供的会计资料不仅没有可信度,相反会误导使用者,侵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二)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

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资料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资料,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会计资料所记录和提供的信息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是会计核算的重要会计资料。如何填制、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首要环节,对会计核算过程、会计资料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及时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是确保会计资料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重要职责。记账凭证的编制,必须以经过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为依据,以保证记账凭证的质量。

2、会计账簿,是指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一定格式并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的,对单位全部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分类、系统序时地登记和反映的簿籍,是会计资料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会计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设置会计账簿,是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最基本的要求。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是保证会计资料记录真实,完整的重要基础。

3、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和其他单位向有关各方面及国家有关部门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

二、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用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与此同时,通过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改善和提高。但是,会计基础工作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科目设置不符合规定,财产不实,数据失真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为了减化会计核算手续,总账不设“现金”及“银行存款”会计科目,只有“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还有一些单位总账不设“利润分配”科目,而是以“未分配利润”科目代替之。这样做是不符合科目设置要求的,也容易出现企业账实不符、财产不实和数据失真的现象。

(二)随意填制会计记账凭证

关于填制会计记账凭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指出:“会计人员应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会计不认真审核和填制会计记账凭证,随意性很大,在没有任何原始凭证的情况下,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等等,其做法是极其错误和恶劣的。

(三)财务报告数据不真实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做到计算准确、数字真实、内容完整、说明清楚”。然而一些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有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参与违法违纪活动,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等等。不符合会计制度的会计事项还很多,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三、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

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自觉学习精神

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一)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又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就一个单位而言,生成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行为的规范和会计资料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不单纯是单位内部事务,它已经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了解和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会计资料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功能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顺利运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保证其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能为各利益关系者普遍认同和接受,这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

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应当是以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为保证的。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恢复和加强了会计工作。近几年来,国家又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随着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的实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已关心企业的会计报表,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人员素质的需要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就会失去其可靠性,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从现实情况看,有的单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管理失控、假账泛滥、账目不清。

基础会计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会计;工作;财务

论文摘要: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基础,把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与改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使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规范、提高,在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不按会计制度规定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致使原始凭证不真实、不合理或不完整。

(2)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

(3)擅自扩大开支范围,虚列往来、虚列收支或转移收支,人为调整会计科目。

(4)违反“现金管理条例”规定,超限额支付现金,未经批准坐收坐支现金。

(5)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权,甚至参与违法违纪活动,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

(6)无视财经纪律,偷逃税款,转移资产,私设“小金库”。

(7)部分会计人员无证上岗。

(8)部分实行电算化管理的单位,岗位设置不清,职责不明。

(9)会计档案归档不及时、不规范,特别是一些重要业务的政策性文件没有纳入会计档案,一旦和执法部门发生政策性争议,无法查找政策依据。

2对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原因分析

(1)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尤其对会计基础工作了解少。

(2)会计工作随意性大,个别会计人员素质不高,随意记帐、手续不清、差错严重。

(3)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

(4)单位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内部财务监督乏力。

(5)管理乏力,监督检查不够。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1)提高认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而提高认识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前提。首先单位领导必须重视,进一步加大宣传、贯彻、落实《会计法》、《规范》的力度,特别是要提高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法》重要性的再认识,通过讲座、培训、研讨的形式增强财务工作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

其次,会计人员也要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

(2)合理配备会计人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合理配备会计人员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切实保障,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置会计机构,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同时做好在岗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正确树立依法办事的观念。

(3)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①加强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及审核,目的是通过对会计核算工作这一重要环节的约束,以便顺利开展会计核算工作。②合理设置会计帐簿,新《会计法》对会计帐簿的设置、登记、对帐、结帐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从而为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提供了具体的规范,并明确了会计管理工作的重点。所以我们必需认真学习,学懂、学透,真正领会实质,在工作中加以运用。③加强会计帐目的核对工作。各单位必须建立定期的帐物、帐款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制度,确保帐实、帐证、帐帐、帐表相符。④及时准确的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编制财务报告环节上违纪或技术性差错造成的,必需根据《会计法》及国家统一的财会制度进行编制及报送,尤其是基层单位,这为从源头根治财会报告失真的问题创造了条件。

(4)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各单位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内部牵制制度和稽核制度。会计监督要由事后监督转向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从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到上级主管部门监督,再到财政、审计部门以及社会等的监督,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认真履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并加以改进,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基础会计范文第5篇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企业原始凭证不按规定的要求填写,会计凭证的填制不规范;根据企业要求通过夸大或缩小的方式达到隐匿事实的目的;企业的账簿设置不齐全,不按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制度形同虚设,会计监督严重弱化。部分企业负责人不能够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负起责任。

2、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是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根本原因。我国目前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仍是计划经济的模式。会计人员一方面作为国家利益的代表,对企业履行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又是企业的管理人员,行使财务管理职能,使财务人员常处于两难境地。会计人员的衣、食、住、行等均依赖所在单位,且会计人员在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工作,其任免、升迁、工资、福利等均由企业领导来安排调整。虽然《会计法》及相关规章赋予了会计人员一定的权利,但实现起来很难保证。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受打击,遭诽谤,利害关系一致导致有的会计人员偏向企业一边,按领导的意图做账,有的甚至干脆倒向所在单位通同作弊,坑害国家,损公肥私。

二、如何抓好会计基础工作的审计

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审计,应主要抓好下面四项工作:

1、审查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是否符合会计法规中规定的有关标准。会计主管人员是否具备具体的任职条件,是否做到下岗位设置、轮换、不相容职务的配备、回避。会计工作交接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以及培训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2、全面审查会计核算。单位的会计核算是否遵循了财会法规;重点检查有无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和账簿及设置账外账的情况;审查能否按照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的各项要求,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审查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是否科学合理,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审查会计档案的保管是否符合规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审查会计报表是否严格按照规定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各报表之间、报表各项目间对应关系是否一致,报表附注及说明是否项目齐全、手续完备、报送及时。审查会计核算是会计基础工作审计的重点。

3、审查会计监督。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和监督以及对会计账簿的监督是否到位,对各项实物、款项的监督是否做到分清责任,及时处理。对财务收支实行监督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标准。对会计报告的监督是否有效,对其他经济活动是否认真进行了监督以及能否认真配合搞好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4、审查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根据国家会计法规和本单位实际需要,是否健全了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包括工作职责、权限、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等。审查单位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以及定额管理、计量验收、财产清查:收支审批、成本核算、财务分析等基本制度的内容,审查其是否正常执行。

基础会计范文第6篇

长期以来,注入式教学在会计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教师过度重视完成教学进度,只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气氛沉闷、无新意,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实现基础会计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动因,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根据基础会计实务型课的特点,重视实践性教学,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既有基础理论教学,又有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如:日记账的登记是会计实际工作中出纳员的工作,也是会计中最基础的工作。在教学中,笔者让每一位同学都准备两本账,一本是库存现金日记账,一本是银行存款日记账。以现金日记账为例,先将前面填制的,经审核无误的有关“库存现金”科目的收付款凭证拿来,任选其中一张凭证在现金日记账中填写,教师边讲解边利用投影仪做示范,学生边听边看,边动手学登账。这样不仅完成了理论学习,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知识才会真正掌握。

2广泛采用现代教学技术

基础会计教学,由于数据和表格较多,客观上给教学增加了难度。按照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教师的劳动强度大,教学效果还不理想。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建设。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集视频、音频、文字、图像和相关的配套资料于一体,具有形象直观、易于理解、便于学习等优点,不仅能缩短了学时,提高了授课效率,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记账凭证的填制时,由于教材中有关知识用文字表述的比较多,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不同类型的记账凭证,让学生学会填制。进而指导学生如何区别不同的经济业务来填制不同的记账凭证,边演示边讲解,这样既直观形象,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

3强化会计模拟训练教学环节

由于会计比其他社会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强的会计操作技能。传统会计教学偏重理论讲授,而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通常采用“文字表达经济业务,丁字账户讲解会计处理”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会计教学模式下,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用会计实际操作的要求来衡量,仍存在相当大的距离。在模拟会计训练室中,要有若干套完整的、系统的、切合会计实际工作的、具有相应水平的会计模拟实习资料,这些资料应尽量采用真实的材料,以便在操作训练中最大限度地贴近实际。比如采用企业一个月的业务作为蓝本,使学生在模拟训练时,如同置身于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在有条件的学校,除了要具备手工模拟训练的条件外,还应该在模拟训练室中配备计算机,安装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这样的训练,既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较强的实践性,又能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内容方法,使学生在模拟会计训练室中就能完成会计业务处理全过程的操作训练。对于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改变对学生考核评价标准单一的状况

基础会计范文第7篇

在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中,会计确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会计核算主体何时将本单位具体的经济业务记录为何种要素,从而达到向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提供符合要求的信息这一根本目标。目前,无论从财务会计的理论还是实务来看,可选择的会计确认基础一般只有两个,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一、财务会计确认基础的两种方式比较

所谓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收实付为计算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凡是本期收入的收益款项和付出的费用款项,不沦是否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期末不需要对收益和费用进行调整。而权责发生制是以收益和费用是否发生为标准来确定收益和费用,凡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反之,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共同之处在于均是会计确认收益和费用归属期的基本原则,但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的取得和责任的承担作为确认收益和费用的基本标准,即取得收取货款的权利或承担费别的责任就可确认收益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付现金为确认收益和费用的基本标准。权责发生制是依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两个基本前提来正确划分不同会计期间资产、负债、收人、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归属,并运用一些诸如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项目来记录由此形成的资产和负债等会计要素。企业经营不是一次而是多次,而其损益的记录又要分期进行,每期的损益计算理应反映所有属于本期的真实经营业绩,收付实现制显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因此,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比较,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二、权责发生制的局限与不足

尽管权责发生制在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时有其合理性,在当前乜已成为绝对主流的会计确认基础,几乎完全取代了收付实现制,但随着权责发生制在实际中的应用,已显现出它的局限性:

(一)权责发生制反映的是交易观,即在会计系统中只处理与反映那些对企业的经济利益确实产生了影响的交易或事项,而对非交易事项则不予处理与反映。对一些已形成的权利或义务,由于没有相应的交易或事项,往往无法确认,最典型的是自创商誉问题。自创商誉因为是没有直接相关的现金流人的经济业务,就不子确认。这实际上是按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脱离了权责发生制。

(二)权责发生制主要是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标准显得较为薄弱。权责发生制对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配比这两条原则发展较为完善,相比较而言,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标准显得较为薄弱,尚未形成明确、完善的原则。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在权责发生制下则是由于运川复式汜账原则间接涉及。在记录收入的同时,记录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记录费用的同时,记录一项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完整的权责发生制应该不仅是指对收人和费用的确认,它还应能广泛应用于全部的会计要素。

(三)权责发生制会计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但由于历史成本会计很少考虑实际价值的变化,造成资产价值数据失真。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取得的数据比较客观,具有可验证性,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但过分注重资产的可验证性使得一些重要的数据无法得到反映,例如:一些重要的人力资源成本等。又如,目前的会计实务对物价的变化,仍持相当谨慎性的态度。即使在会计核算时参考物价变化因素,大部分也只确认损失,而不确认持有利得,从而导致资产价值数据失真。

(四)一个在损益表上看来经营很好,效率很高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却可能没有相应的变现资金而陷人财务困境。这是由于权责发生制把应计的收人和费用都反映在损益表上,而其在资产负债表上则部分反映为现金收支,部分反映为债权债务,因为权责发生制下的传统会计最终决定的是净利润而不是现金流量,然而在金融风险的日益加剧的今天,现金与现金流量比会计利润更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提示这种情况,应编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来弥补权责发生制的不足。

在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中,会计确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会计核算主体何时将本单位具体的经济业务记录为何种要素,从而达到向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提供符合要求的信息这一根本目标。目前,无论从财务会计的理论还是实务来看,可选择的会计确认基础一般只有两个,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一、财务会计确基础的两种方式比较

所谓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收实付为计算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凡是本期收入的收益款项和付出的费用款项,不沦是否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期末不需要对收益和费用进行调整。而权责发生制是以收益和费用是否发生为标准来确定收益和费用,凡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反之,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共同之处在于均是会计确认收益和费用归属期的基本原则,但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的取得和责任的承担作为确认收益和费用的基本标准,即取得收取货款的权利或承担费别的责任就可确认收益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付现金为确认收益和费用的基本标准。权责发生制是依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两个基本前提来正确划分不同会计期间资产、负债、收人、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归属,并运用一些诸如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项目来记录由此形成的资产和负债等会计要素。企业经营不是一次而是多次,而其损益的记录又要分期进行,每期的损益计算理应反映所有属于本期的真实经营业绩,收付实现制显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因此,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比较,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二、权责发生制的局限与不足

尽管权责发生制在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时有其合理性,在当前乜已成为绝对主流的会计确认基础,几乎完全取代了收付实现制,但随着权责发生制在实际中的应用,已显现出它的局限性:

(一)权责发生制反映的是交易观,即在会计系统中只处理与反映那些对企业的经济利益确实产生了影响的交易或事项,而对非交易事项则不予处理与反映。对一些已形成的权利或义务,由于没有相应的交易或事项,往往无法确认,最典型的是自创商誉问题。自创商誉因为是没有直接相关的现金流人的经济业务,就不子确认。这实际上是按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脱离了权责发生制。

(二)权责发生制主要是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标准显得较为薄弱。权责发生制对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配比这两条原则发展较为完善,相比较而言,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标准显得较为薄弱,尚未形成明确、完善的原则。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在权责发生制下则是由于运川复式汜账原则间接涉及。在记录收入的同时,记录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记录费用的同时,记录一项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完整的权责发生制应该不仅是指对收人和费用的确认,它还应能广泛应用于全部的会计要素。

(三)权责发生制会计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但由于历史成本会计很少考虑实际价值的变化,造成资产价值数据失真。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取得的数据比较客观,具有可验证性,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但过分注重资产的可验证性使得一些重要的数据无法得到反映,例如:一些重要的人力资源成本等。又如,目前的会计实务对物价的变化,仍持相当谨慎性的态度。即使在会计核算时参考物价变化因素,大部分也只确认损失,而不确认持有利得,从而导致资产价值数据失真。

基础会计范文第8篇

实训的具体内容主要有:1、如何填制原始凭证,它是让实训者对发生的业务以一种凭证的形式进行记录,并能够正确地填写业务发生情况。2、怎样对现金、银行日记账进行登记,现金账和银行账的发生必须进行日清月结。3、怎样对财产物资进行核算,这是让实训者能正确地运用数量金额式账和各种存货计价方法进行登记账簿。4、如何进行错账更正,这要求实训者能用正确更正方法对已经登记错误的账簿和凭证进行更正。5、如何对帐、结账、如何对财务报表进行编制等一系列重要环节都是实训中要完成的工作

通过模拟实训,我们基本上完成了三大目标。①知识目标:加深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将所有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相关课程进行综合运用,了解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掌握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②能力目标:熟练掌握会计操作的全部技能,包括:各种账薄的设置,各种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对各种典型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各种帐薄的登记方法、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以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提高手工操作下会计业务综合处理能力;③职业道德目标: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得工作作风。总之,通过这次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二者的统一,特别是将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计信息系统纳入企业信息系统之中,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对企业实践运作情况的认识,为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尽快胜任会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通过这次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二者的统一,特别是将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计信息系统纳入企业信息系统之中,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对企业实践运作情况的认识,为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尽快胜任会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滋味”对于我而言,喜欢体验生活,可以说通过这次实训,真真切切的让我了解了什么是会计,让我对于会计最初的观点也有了本质性的改变!会计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

基础会计范文第9篇

一、会计改变的动因

1、会计环境变化。会计环境“是指会计所处的具体时空的情况和条件”。而这些具体时空下的“情况和条件”又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会计环境具体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影响会计系统的主要因素包括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国家法规及人文意识等;“微观环境”影响会计的主要因素有企业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组织形式等。会计系统的发展是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它不仅有自身内在的发展动力和轨迹,而且“遵从”、“趋同”环境的发展变化,以便与所处环境保持“协调”。

2、会计目标变化。“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发挥着连接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纽带作用。会计目标的变化左右着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协同,随社会发展而变化。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再到“目标体系观”,直至现在,仍然在求索之中。从不同角度来研究会计目标将会使结论更接近客观实际,也将对会计发展、改变产生重大影响。

3、会计对象变化。人们关于会计对象的认识,由“财产”、“劳动量”,到“资金运动”,以至现在的“资源运动”等各种学说的变化,不仅体现出“认识”的变化和会计理论的发展,而且体现出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变化。会计对象变化,会拉动会计的改变。

二、会计改变的途径

1、会计观念的改变。首先,会计工作应树立增值的观念。将增值作为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定期编制增值表,反映企业增值的情况及其在企业内外各受益主体之间的分配情况;其次,树立全新的资产观念。知识经济拓展了企业经济资源的范围,使企业资源趋于多元化。人力资源、智力资源将成为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企业所拥有、所控制,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效益。知识经济是以知识、智力为资本来发展经济的,对知识型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资源不再是物力资源而是知识资源。这些新型资源予以资本化,作为会计学上的资产,在理论上是必要的,在实践中是可行的。同时,与之相适应的是企业剩余收益的索取权,也将由出资者独享转变为企业出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劳动者等共同分享。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下,资产应当是包括人力资产和物力资产两部分;第三,会计工作还要树立风险观念。由于信息和技术科学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经营风险明显加大,特别是高科技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大。因此,会计工作者必须强化风险意识,注意将各种重要的资源以适当的方法列入会计系统,并尽可能地反映会计事项中的内在风险,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降低会计风险。

2、会计环境的改变。改变环境对于改变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从改变过程看,会计改变环境是指在会计领域内影响改变主体进行改变的各种外部因素,即改变环境是“外因”,而改变人才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也即改变环境必须通过改变人才而起作用。如果没有良好的改变环境,人才的积极作用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其结果很可能被浪费或者流失掉。我们主张建立良好的改变环境,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形成一个在改变面前人人平等、鼓励自由思考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改变环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国家的引导和政策支持。同时,还要营造鼓励改变、支持改变、宽容改变的文化氛围。

3、会计教育模式的改变。再好的理论、模式,如果不能正确有效的实施,如果不能在实践中取得应有的效果,就只能称其为设想。管理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教育新模式的实施是一个涉及理论、技术、操作、管理、教师、学生等各个层次和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认真对待。在实施整合的过程中,始终要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观念、知识、能力、操作等各个方面的培养和提高,教师要始终参与整合的实施与指导,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也要针对整合实施科学管理,只有各要素协调配合,才能确保整合的顺利进行。会计教育的新模式是对传统教学在理念、内容、方法、手段诸多方面的全面改革。如果孤立地去进行这项改革,往往会使改革夭折或变得面目全非。笔者认为,在会计教育新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从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培养新的社会人才等方面要求和考察教师。

三、审计监督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有力保障

一是转变内部审计模式。一些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模式好比是“用左手打右手”,肯定是“不疼不痒”。当前我国为提高和突出审计效果,国家审计署从今年开始派进公安人员,进一步增强审计威力。同样,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也应该有一个新的角色定位,一是从行政隶属关系应当脱离本级企业,直接作为上级单位的派出机构,或直接作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一种分支机构。切实使内部审计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维护会计环境。

二是发挥社会审计作用。注册会计师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反映企业真实正确的经济事项,揭示企业被审事项的“庐山真面目”,让社会公众认为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报表是绝对不存在错弊的。可是在现实中,有许多注册会计师一方面在受企业意志的干扰,一方面还在承担潜在的审计风险。

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坚强后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着加入WTO、知识经济、会计体制改革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等各种挑战,唯有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要保证会计基础工作健康运行,必须要有一支忠诚企业、思想高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会计队伍作后盾。为此,会计人员要苦练内功,以精益求精、高度负责的态度,细致扎实地工作,并做到 “四高”、“五坚持”、“六要求”。“四高”: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素质,高姿态”的工作目标。“五坚持”:坚持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坚持树立牢固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坚持树立优良的工作作风和牢固的敬业精神;坚持以身作则,自我约束,严于律己,洁身自好,守身如玉;坚持维护原则,秉公执法,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坚决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坚决抵制一切营私舞弊的违法现象。“六要求”贯彻《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的“六要求”: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基础会计范文第10篇

(一)从账务处理程序的简略图(图1),看相关各章之间的彼此关系

会计工作的起点是填制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体系中的基本环节;真实、完整和合法的会计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为保证会计账簿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的财产进行清查;根据核对的会计账簿定期编制报表。

(二)分步骤演示各章之间的相互关系

1.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如图2所示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办理业务手续的书面证明,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如收据、发货票、借款单、车票、收料单等。记账凭证需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

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从图2中可知,这一过程需要四章知识内容的铺垫。下面通过一实例说明。

例1,A公司销售商品一批给B公司(商品已发出),货款10000元(不考虑税金),收到一张经承兑的商业汇票。作为A公司来说,收到的是商业汇票,并未收到货币资金,是一项应收而未收款的权利的增加,即一项资产增加;作为B公司来讲,并未付出货币资金,是增加了一项应付而未付款的义务,是负债的增加。可见这一笔经济业务对于A公司和B公司两个会计主体来说,产生出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需要对会计主体加以认识;作为A公司,虽然在销售当期没有收到货款,但能否在当期确认收入,这涉及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权责发生制。而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基础上的,狭义的确认是解决了入账的时间,而入账的金额为多少,这关系到计量属性。具体到计量属性,一般要考虑会计计量属性和会计计量单位,同时需要会计人员具有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素质。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流程涉及到的内容有: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的基本前提(如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等相关的会计基础理论,这些在第一章中进行阐述。

例2,接上例,A公司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情况下确认了当期收入时,接下来应如何记录呢?此笔业务假定不考虑税金,A公司应作如下处理:

借:应收票据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

这是通过会计分录的形式对这笔经济业务所作的反映,会计分录中的“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是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与会计对象要素是密切相关的,即会计科目是会计对象要素具体分类的项目。而为什么运用这两个会计账户反映此笔经济业务?“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各自核算的内容是什么?这需要学习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内容;会计分录中的“借”和“贷”是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符号,为什么要在借方反映应收票据,贷方反映主营业务收入,这是第三章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学习的相关内容。一种方法的学习,尤其是记录经济活动的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一定要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方能进一步理解并正确使用。所以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是对前三章内容深刻领会的过程。

会计分录这种记录经济业务的方式一般常在教学中采用,在实际工作中,是将会计分录上所反映的内容体现在记账凭证上(教学中可参看记账凭证的格式),当然记账凭证上除反映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即借贷方向、会计科目、金额外,还需填列日期、摘要、编号等相关内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是在第五章会计凭证中讲解的。

2.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如图3所示

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反映和监督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每张会计凭证所记载的只是个别经济业务的内容,它们所提供的核算资料是零散的,不能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类经济业务和全部经济活动情况,且不便于日后查阅,为此需将分散在会计凭证中的大量核算资料加以归类整理,提供系统、完整的核算资料。因此就必须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这是第六章应讲述的内容。

3.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或不定期地与财产物资进行核对即进行财产清查,如图4所示

由于账簿记录各项财产物资的账面数额与实际结存数额会产生差异,如在会计记录中出现漏记、重记或计算错误,而财产在保管过程中由于受自然和其他原因的影响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等情况,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查明各项财产的账存数额与实存数额的差异以及发生差异的原因和责任,以便采取措施寻找防止差错的有效办法。这样做,也便于对发生的差异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调整有关账面记录,做到账实相符,这是第七章的财产清查。

4.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如图5所示

企业、事业等单位对经济业务的日常核算是通过账簿进行连续、系统的登记和计算,这些账簿记录可以提供丰富的会计信息,对于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和实行会计监督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账簿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状况不够概括,且账簿资料也不便为其他职能部门使用,更不便为企业外部的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使用。因此,为充分利用会计信息,需根据账簿资料定期编制会计报表。这是第八章会计报表要讲述的内容。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由于各核算单位的性质不同、规模大小不同、经济业务量多少存在差异,可以选用不同的核算形式,它融汇前面各章节的内容于其中,这是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

二、基础会计教学中理论与实际工作方法的比较

(一)教学手段与实际工作方法的迥异

在该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之处。为了教学方便,在会计教材中,讲述复式记账法时,有会计分录和“丁字账”,初学者往往弄不清楚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以及“丁字账”与会计账簿的关系,或者不能把它们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强调会计分录和“丁字账”是教学中记录经济业务的手段,在企业中就是编制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通过比较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在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和实际工作中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使学生明白理论与实际的差异,提高今后的学习针对性。下面对比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和实际工作中的方法举例说明(表1)。

(二)案例比较分析两者的不同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而不会应用是不行的。根据认识的规律,在认识的过程中,要完成两次质的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际应用。会计的学习和教学必须很好地完成这两次飞跃,最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能够真正掌握,针对各种业务进行准确而独立的账务处理,从而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下面通过实例说明两者的差异。

例3,从银行提取现金7000元这笔经济业务。

1.原始凭证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此笔业务的原始凭证为现金支票的存根,见表2。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语言文字表述:原始凭证——现金支票的内容,即从银行提取现金7000元。

2.记账凭证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这笔经济业务需通过填制付款凭证来记录,见表3。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会计分录替代记账凭证,即:

借:库存现金7000

贷:银行存款7000

3.会计账簿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需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等账簿,下面以现金日记账为例说明(表4)。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T”型账。

注:在手工记账时,空白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比较容易获取,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各种格式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必要时可准备些车票等原始凭证),这样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使教学更为直观,便于理解。

三、结论

总体框架体系的搭建可使整个知识体系变得一目了然、十分清楚,为初学者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初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会计的实用性很强,通过案例教学,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能够真正对各种业务准确地填写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登记和成本核算,以及掌握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并能独立处理特殊及较复杂的工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其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尽管会计环境等诸要素会影响到这门学科的内容,教学中面临的教学对象层次也有所不同,但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为学习该课程或其他学科提供一种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1]唐顺莉.《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科技资讯,2007.34.

[2]张建平.会计实务[M].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

[3]吴娜娜.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7,(3):3.

【摘要】基础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是会计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好它非常重要。本文从基础会计课程各章的相互联系,即其内在框架体系入手,研究比较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中记录经济业务的不同手段,使初学者易于把握其内在规律,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能抓住重点,做到提纲挈领,学习起来得心应手。

上一篇:初中生物实验范文 下一篇:初中物理实验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