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范文

时间:2023-03-01 13:37:28

初中化学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设计

前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教育部颁布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1]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化学实验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这里的物质既可以是天然存在的,未经人工改造过的物质,如自然界中的空气、石油、煤等;也可以是天然存在的,但经过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提取、制备才能得到的物质,如氧气、铝、尿素等;还可以是人们用化学方法创造的,在自然界中原本并不存在的新物质,如合成橡胶、塑料等。初中化学作为启蒙性、基础性的课程,其实验内容从化学实验研究的对象和研究内容的角度分析,大致也包括上述几个方面。

实验设计,即是设计实验。即由原题给出一定的物质材料,由学生自行设计可实行的操作方案,通过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来验证物质的存在与否或辨别物质。

一、初中化学实验设计

1、以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根本,合理选择实验素材

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上,对化学实验有明确的要求,体现了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思想。新教科书中实验的设计,以达到课程标准的实验目标和内容要求。

2、实验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引导学生从观察与探究身边的一些常见事物入手,了解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化学发展对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关系。通过五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和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是学生切身感到化学就在身边,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例:“常见的酸和碱”实验的探究,将班级种植的花卉的花瓣如月季花、萝卜莲和生活中的蔬菜如卷心菜、胡萝卜等在研钵中捣烂并加酒精浸泡成为指示剂,分别加到食醋、石灰水、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现象进行记录。比较所制得的指示剂中,那些在酸或碱溶液中的远射变化效果较好。该案例中的实验探究就是利用学生身边长江的各种花朵、食醋等进行探究活动的例子。

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化学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如环境、能源、健康等,甚至有些化学现象可能影响到了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新教材中化学实验内容的选择注意用具体的真实的事件引导学生正确认是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2]。让学生学会从化学的角度来解释和解决现实中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例:在“铁的性质”的教学中,需要用到铁钉生锈的演示实验,可先让学会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10天准备三只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一枚铁钉。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最后让学生展示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较好。

3、实验内容更加注重实验的趣味性

以生动、形象、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的化学实验,称之为兴趣实验[3]。针对初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奇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究和求知欲望的特点,增加了趣味性实验。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趣味实验的新奇现象,进一步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从而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表面兴趣转化为对学习、探究化学知识本身的兴趣。

例:“烧不坏的手帕”

在课前事先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在课上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请学生帮忙点燃手帕,让它燃烧。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追问这是为什么?点出原理以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科学合理减少污染,使实验绿色化

绿色化学就是环境友好化学,它的核心内涵式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绿色化学的着眼点是使污染消灭在生产的源头,使整个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对环境友好,这是从根本上消除污染的对策。新教材对实验的绿色化非常重视,主要体现在:①尽量做到选择的实验其反应物和生成物无污染或污染小。②如果是污染性较强的反应物,则在密闭的装置内进行实验;如无法进行密闭实验时,在通风橱进行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③对产生的污染物做到有效地回收和处理。④为了防止学生操作不熟练而造成污染,对一些有污染性而有需要制备的物质,由教师在实验前制备好分给学生。[4]

二、如何培养初中生化学实验设计能力

1、化学实验以探究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实践

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设计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设计方法,使学生从中体会实验设计思想,掌握实验设计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实验设计能力的目的。

例:“二氧化碳气体制取”的实验教学中,如果按照过往的课本要求,就是提供了特定的装置给学生选用,另外,药品也是一般指定选用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这样做限制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对该知识点的完全掌握。在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一)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二)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三)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四)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五)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依次分别做这五个实验,然后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实验最合适?为什么?在经过讨论得出共同的结论:实验室应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

实验设计关键在于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熟悉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从而确定出所需的步骤方案,推导出正确的实验结论。5覆盖面广,组织性强,侧重于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应用,而开放式的答题形式,又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层面,调动了学生兴趣,对提高学生综合组织能力起到很大作用.

2、创设兴趣小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主动学习的最初动因,它能推动学生去探索真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进行创新实践。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枯燥呆板易懂的实验设计成生动活泼的兴趣小实验,也不失为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途径。

例如:在学习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后,我给学生巧妙的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水中的白磷能燃烧吗?问题刚提出,学生迷惑,甚至回答“否”,但一经点拨,许多同学马上恍然大悟,于是我要求他们先讨论怎样设计操作步骤?还需用到哪些仪器和药品?还要讲出创作设计的理由。最后,人人举手,欲上台表演。

创设新颖有力的实验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分析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思考。实际上,书上的有些实验存在着不合理性或难以操作性等不妥之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对某些实验进行设疑,让学生筹划,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

结论

经过一年来对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的探讨研究和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设计的培养,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足之处还是存在的,例如,课堂的时间控制问题和实验设计的方向问题还是不够完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做得更好。而我们教师更要及时分析和总结并拿出相应的计划和措施给学生辅导,使学生的化学素质得到根本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刘克文.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2002.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胡满成.2001.化学基础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

[4] 范杰.2001.化学实验论.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初中化学实验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改进;创新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知识能力有限的特点,努力开展化学实验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多年来,我在化学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化学实验的不断探究,将教材中几个实验加以改进,通过创新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谈谈我是如何来创新和改进实验教学的。

一、在分子不断运动的实验中提高环保性

在此实验中,我们通常用一只大烧杯分别罩住两只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我们会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浓氨水的挥发很强,挥发出来的氨气刺激性气味很大,而且氨水的用量也较多。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用脱脂棉和细铁丝分别做两束“梨花”固定在橡胶塞上,在两束“铁树梨花”上分别喷上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并在广口瓶内放少量的浓氨水,把两束花用镊子轻轻地放进去,迅速盖上塞子,不一会儿,会发现两束花同时变了颜色,一束变成了“桃花”,另一束变成了“紫罗兰”。实验创新与改进的优点:增加了实验的可观赏性,使实验趣味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节约了药品,现象明显,既不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在空气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改善实验效果

在此实验中,我们通常用在广口瓶内加入少量水,把广口瓶按体积分为5等份,并做好标记,在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立即伸入广口瓶中,塞紧橡胶塞,充分反应后,待广口瓶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实验存在如下弊端:①在把点燃的红磷伸进广口瓶时,广口瓶内的空气膨胀外逸,氧气与红磷反应后,广口瓶内水面上升会大于1/5体积;②由于水是无色不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结果;③由于红磷的燃烧,所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也会对大气造成污染,不利于环保。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把黄磷放入广口瓶中,塞上单孔塞,橡胶塞上连有导管,导管上有段橡胶管,橡胶管上有弹簧夹,橡胶管另一端连有导管,把导管放入盛有红墨水的溶液中,再把盛有黄磷的广口瓶放入烧杯中,再在烧杯中放入大概0.5厘米高的开水,不要太多,不然广口瓶会浮起来,不一会黄磷会燃烧起来,等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优点:使实验值更接近于理论值,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结果,防止了五氧化二磷对大气造成的污染,实现了环保。

三、在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中强化实验现象

在此实验中,在一个烧杯里放入氢氧化钠溶液,用一个试管收集满一试管的二氧化碳,倒扣在烧杯里,溶液进入试管内,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了。实验存在如下弊端:①溶液没有颜色不便于观察实验结果;②实验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③会使学生造成误解:到底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了,还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了。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用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满一烧瓶的二氧化碳,集满后用带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浓氢氧化钠溶液)的双孔胶塞塞紧瓶口,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里,在烧杯里的溶液中事先加入少量的酚酞试液,挤压滴管胶头迅速打开止水夹,使烧杯里的溶液由玻璃管吸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反应后再对溶液加热,若有碳酸,肯定会分解,后再加盐酸,产生气泡,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了。优点:增加了实验的可观赏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信服: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形成的压强差进而形成的喷泉,而不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了。

四、二氧化碳性质的检验实验中简化实验流程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再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干花,第一个喷醋酸(变红,说明酸使石蕊变红色),第二个喷水(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色);第三个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色),第四先喷水再放入二氧化碳中(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实验存在如下弊端:①过程繁杂,浪费时间;②不便于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把干燥的石蕊干花和湿润的石蕊花,分别扣到漏斗下,通入二氧化碳,再加上提示信息:酸使石蕊变红色。优点:操作简单,便于分析: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色;另一朵花是用水湿润的为紫色,很容易分析出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色,通入二氧化碳变红了,很容易分析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使实验结果一目了然。

五、在酸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中节约药品

在做酸碱指示剂与酸碱溶液反应的实验时,我们往往用四个试管,分别滴加酸溶液和碱溶液,来观察颜色的变化。实验存在如下弊端:①浪费药品;②老师演示时不便于学生的观察与分析,学生印象不深刻。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取一张吸水性好的白纸,用笔标出四区域,在四个区域内分别写上对应的汉字,在第一排的区域内滴上石蕊溶液,第二排的区域内滴上酚酞溶液,之后把盐酸分别滴在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上,再把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在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上,拿起来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再加以对比。优点:操作简单,便于通过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对以上实验的不断改进,不但节约了药品,防止了实验对环境的污染,简化了实验的流程,降低了实验操作的难度,使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也有不足之处,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提高。

作者:符燕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城关初中

参考文献:

[1]朱勤.浅谈新时期初中化学实验优质教学的合理开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5).

[2]单玲.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6(28).

[3]孟少凌.浅谈实现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6(23).

初中化学实验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 原理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1

实验题的考查现在强调探究性实验题的考查现在强调探究性,但你要记住,实验题万变不离其宗,它所围绕的都是初中化学所学到的几个实验。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备收集是最基本的三个实验,把最基本的掌握之后,中考中所有的实验题都是这三个实验的一种拓展。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初中化学实验并在中考中完成化学实验题呢?

(1)首先需要认真细心的审题,审题并非等同于读题,是要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最重要的就是该实验的目的,有了目的才能设计方案,进一步进行试验,最后根据目的得出正确的结论,往往结论怎么写就取决于该实验的目的或者猜想,当然这一切都是要有牢固的基础知识为前提的!比如,你可能没有学过氨气的制备,但如果我告诉你氨气的制备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加热,你马上应该想到这和氧气的制备方法是类似的。如果考查的是信息型实验题,那考查的肯定是和酸碱盐性质有关,这就要你把这方面的知识掌握清楚。另外要注意,答实验题要规范、全面,不要少答。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阅卷的时候会根据你写的内容给你相应的分数。关键是要多实践,因为实践的印象特别深,所以不管什么实验和实验器材及现象都可以记下。但是中国的这教育体制不可能所有实验都做,还是要多做点题,有问题多问问老师,有时间多跟老师讨论讨论。

(2)实验题的一般解题步骤: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判断各仪器的作用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误差分析。做实验题就是解决好两个方面:装置原理和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判断各仪器的作用,还有注意仪器的连接顺序,一般为“原料气的发生装置(安全装置)原料气的净化与干燥装置反应发生装置收集或测量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反应原理:是各步操作均遵循该步的化学或物理原理,均服务于实验的分步及总体目的。记住原理.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些基础的,如化合价,元素表.这些是肯定要记好的.然后你就会发现这些东西很简单。

(3)化学实验题和推断题,可以说是代表了化学的最高层次,因为这两类题目综合程度都很高,覆盖面又很宽,往往就显得难度大。实验题目,①重在平时积累,一些常见的考点,需要在平常做题目后总结一下,形成一些程序化的操作,至少大致的原理不会相差太远。②具体到做题时,首先要沉住气,全面阅读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达到的目的,如何来达到这个目的,并注意相关实验原理的运用,(也就是三个W,--做什么what,怎么做how,为什么这样做why).有些可能自己并不很清楚,在全面审题过程中 从题目后面的部分得到提示,暗示,就会更明朗了)③表达要清楚,实验题目很多地方需要简答,言简意赅,必须用文字或者化学用语把意思完整的表达出来。这个也需要平常注意模仿标准答案。按照题目要求回答问题。推断题目,①注意积累,认真分析化学反应和物质特性,这些往往成为 推断题的突破口哦。②全面审题,不但要看题干的文字描述,还要仔细研究框图,把文字与框图结合起来,另外,特别注意题目后面的某些提示,所谓的”后提示“,可以帮助你定位一些物质,③按照题目要求回答问题,特别要注意化学式,化学名称,电子式等等的具体要求,否则,好不容易推导出物质出来,却功亏一篑,,很遗憾的哦,不要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4)物质推断题其实是考察基础知识掌握熟练情况的,要想做好物质推断题,需要对常见的物质都很熟悉,熟悉他们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溶解性等)和化学性质(容易和谁发生反应),这些都需要积累和记忆。不过,初中化学的内容毕竟很少啊,只要坚持积累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经常出现的推断题其实也就那么几种。找上类似的题多做几个,不会的话找人给你讲讲,讲透了自己再总结总结记住就行了。实验题的一般解题步骤: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判断各仪器的作用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误差分析。做实验题就是解决好两个方面:装置原理和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判断各仪器的作用,还有注意仪器的连接顺序,一般为“原料气的发生装置(安全装置)原料气的净化与干燥装置反应发生装置收集或测量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反应原理:是各步操作均遵循该步的化学或物理原理,均服务于实验的分步及总体目的。

做中考化学的推断题及实验题要先学会找突破口。比如常见液体:水 紫红色物质:铜、高锰酸钾 红色物质:氧化铁 常见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水、二氧化碳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 棕黄色溶液:铁离子盐溶液 浅绿色溶液:亚铁离子盐溶液 蓝色溶液:铜离子盐溶液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蓝色沉淀:碳酸铜或氢氧化铜 等。牢记各物质间的关系。重要的有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三角、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角等。牢记重要的化学方程式。还原金属氧化物、光合作用等经常考。多做题,锻炼思维能力。积累化学方程式总结题眼总结元素、物质链。①学会记忆。化学,是属于文理科的过渡学科,比较偏向于中性。它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十分丰富,如基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原理、反应时 的现象和各种反应类别。②学会表达。正如上面提及的,化学,属于中性人,跟物理和数学这些“纯理科”的学习有较大区别。在物理和数学中,答案永远是唯一的,说一是一。解题步骤和答案正确,就能得满分,在化学不同。化学,永远也没有满分这一概念。譬如:一个题目考你,燃烧时的现象,在课本上有完整的语句。但考试时,不可能开卷,于是只能通过自己对燃烧的理解,进而用自己的语句表达出来。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说,这是致命的,而言不达意,在化学学习中也是绊脚石。如果真的想学好化学也要好好练练语文。

最后要学会总结。虽然上面一再强调化学偏文的方面,但毕竟化学归属理科范畴,所以适量的练习是十分必要。不提倡题海战术,学会总结,事半功倍,才是学习的妙法。总结,对于化学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包国富.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7).

初中化学实验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改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是化学学习的特点。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现行初中化学教材安排了64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化学现象是否明显、实验时间的是否合理,关系到教师能否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本人从事多年的化学实验员的工作,为了帮助授课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我首先对初中化学实验进行探索与研究、并通过与授课教师的共同探讨,对课本现有的一些实验进行了改进。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是用广口瓶、双孔橡皮塞、燃烧匙、导气管、烧杯等仪器和药品红磷进行实验。该实验是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装有少量红磷的燃烧匙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红磷点燃后立即深入广口瓶中,带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烧杯内的水倒流至广口瓶,达到瓶中空气容积的五分之一,从而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

1.1改进原因:我在实验室反复做这个实验,由烧杯沿导管倒流至广口瓶的水都达不到瓶中空气容积的五分之一,其原因:盛燃着的红磷的燃烧匙进塞子前会有部分空气因热膨胀而逸出瓶外,不能准确度量气瓶内空气的实有体积;磷只在一处燃烧,产生的白烟不能与周围的空气快速置换位置而将火焰过早熄灭;整个装置接口较多还会出现漏气的问题;止水夹前、后短玻璃管内空气里的氧气也难以参与磷的燃烧;烧杯内水位的高低与导管口在水中深浅不同,也会对水的倒吸产生一定影响。

1.2改进方法:

1.2.1实验仪器:直径32×200试管、橡皮塞、水槽

1.2.2实验药品:白磷

1.2.3操作步骤:

(1)取一只试管,往试管中加入一粒比黄豆略小的白磷,用橡皮塞将试管塞紧,在橡皮塞塞入的部位用橡皮筋绑住做好标志。

(2)将试管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一会儿,白磷在试管内燃烧,开始时冒白烟,燃烧快停止时出现黄烟,此为空气里的氧气快耗尽的现象。待火焰熄灭,试管不发烫时,可用水槽中的冷水浇在试管上,使试管内温度快速恢复到初始温度,加快实验速度。

(3)将冷却后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在水下小心地将橡皮塞取下,此时可观察到,试管内水位上升到一定位置后恒定不动,在水下用玻璃片盖紧,将试管小心移出水面,此时可观察到水被倒吸入试管,约占橡皮筋标志以上试管体积的五分之一。

1.3改进后的优点:改进后的实验采用易燃的白磷代替红磷,操作较原实验方便、精确,现象更明显,不污染空气。空气中氧气更接近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1.4注意事项:

1、加入的白磷应过量,在水下取出塞子时动作不要过快。

2、在水下用玻璃片盖紧试管口,再将试管小心移出水面,而不用橡皮塞塞紧(是因为在塞的过程会产生误差,影响进入水的体积的观察,而用玻璃片则只需观察橡皮筋以上进入水的体积即可)。

二、硫在氧气里燃烧实验的改进

2.1改进原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是硫在氧气里燃烧,其操作是:在燃烧匙内放少量的硫,加热直至发生燃烧,然后把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深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现象。这个实验存在一些缺点:若药品的用量大,则污染大;若药品用量少,火苗可能被燃烧匙挡着,学生不易观察现象。

2.2改进方法:

1.实验仪器:一端有突出的玻璃棒、井穴板、酒精灯、集气瓶

实验用品:硫粉、氢氧化钠溶液、氧气、火柴

2.操作步骤:

(1)制好氧气,向瓶内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2)加热玻璃棒约30秒。

(3)将热的玻璃棒粘少量盛在井穴板上的硫粉。

(4)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后,再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5)若燃烧很快结束,可再次用玻璃棒蘸取硫粉伸入氧气中。

(6)振荡集气瓶,使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二氧化硫。

2.3改进优点:

1、硫的着火点较低,热的玻璃棒可使硫燃烧,用玻璃棒代替燃烧匙最大的好处是药品的用量很少,产生的二氧化硫也少。

2、因为硫的用量很少,集气瓶内的氧气未完全被消耗,因此部分同学没看清楚实验现象,可以接着再做一至二次实验,使现象明显。

3、集气瓶内先放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减少污染。

2.4注意事项:此实验要防止井穴板上一部分燃烧的硫残留在空气中燃烧引起大气污染,要求学生将硫转移到集气瓶内全部烧完。

三、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仪器:酒精喷灯、试管、铁架台、带直型导管的弹孔橡皮塞。药品:氧化铜粉末、碳粉、澄清石灰水。实验是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用酒精喷灯加热混合物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管,待试管冷却,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3.1改进原因:该实验中所用的酒精喷灯,在我们这里是没有的,就是有酒精喷灯,对做演示实验也不太理想,点燃与熄灭都需要一段时间,并且点燃后噪声又大容易影响课堂教学。所以要改用酒精灯加热。

3.2改进方法:

1.实验仪器:为了提高酒精灯的温度,用铁窗纱围了一个五至六厘米高、直径三厘米的圆筒,将铁纱圆筒套在酒精灯上,将火焰围起来,这样就可以提高酒精灯的温度。

2.实验药品:用铜片和木炭粉、澄清石灰水。

3.操作步骤:

(1)取一片长约10至15厘米、宽1厘米的铜片,用砂纸除去铜表面的氧化物。

(2)将铜片的一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之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铜。

(3)在一干燥的试管中装入一药匙木炭粉末,把覆有氧化铜的铜片埋在碳粉里。

(4)装配好仪器。

(5)加热。

(6)加热3至4分钟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移走导管,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用镊子把铜片夹出。

(7)用纸张擦去铜片表面的碳粉,观察。

3.3改进优点:

1、利用这种改进实验能较好的帮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通过变化的现象主动获取信息,并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

2、在这个改进实验的步骤(2)中,学生通过观察能明显看到紫红色的铜片变成了黑色,能较好的理解铜被氧化的过程。

3、而在步骤(7)后,就能自然地引入“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概念,而学生也能较容易理解什么是“还原”,什么是“氧化”,而用氧化铜粉末做实验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3.4注意事项

1、所用铜片不宜加热过度,否则铜片上会附着一层酒精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粒,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2、为了便于学生进行对比,将铜片总长的三分之一进行加热,再埋入碳粉中进行加热反应后和原来没有加热的那部分铜片比较,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这一化学变化。

初中化学实验范文第5篇

一、利用新奇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在任何学习活动中,兴趣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有了兴趣作为内驱力,不但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之下更好地发挥主观创造性,提升学习效果。因此,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兴趣。与理论教学相比,化学实验由于其直观生动性的特点,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作为教师,我们就要懂得利用化学实验的这些特点,把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短期关注转变为长远的兴趣,这样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将会大有帮助。例如,我在上到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时,为了让学生对于分子的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就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首先,我拿出了一张酚酞试纸,把它折成了一朵小白花,然后把这朵小白花放在了盛放浓氨水的瓶口,结果小白花没有任何变化,而当我向这朵小白花上洒一些水以后,一会儿,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这朵小白花逐渐变成了粉红色。这一变化使得所有的学生都兴奋不已,他们纷纷好奇其中的原因,并且对于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实验作为基础,我再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这样学生不但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这一知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魅力,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注意把实验与生活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的应用随处可见。相较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化学现象往往更加容易理解、更加感兴趣。因此,我们在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把实验与生活相结合。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指示剂的知识时,就教给学生如何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指示剂:首先,拿出几片晒干的植物花瓣,把它们捣碎并且加入适当浓度的酒精溶液进行浸泡,然后再用纱布把浸泡出的液体挤出来,就可以作为指示剂来使用了。为了验证指示剂的效果,我还当堂做了几个小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指示剂完全可以用在化学实验中。这种把实验同生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化学实验的距离,激发他们的实验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三、积极开展家庭小实验

很多时候化学实验的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因此,很多的实验都无法开展。为此,我们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家庭小实验。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金属的防护与回收》时,就在上新课之前的一个礼拜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家庭实验课题,让学生在家庭小实验中探究“铁钉生锈”的现象。经过一个礼拜后,在上课的时候,我就让学生把自己的实验成果展现出来,并且让学生把他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得出铁在同时接触氧气和水的时候会生锈的事实,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对于如何更好地保护金属工具的思考。这种家庭小实验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

四、健全实验考核制度

在教学过程中,科学的评价在其中往往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如今的化学教学中,对于实验能力重视不够的主要原因就与我们目前缺乏有效的实验考核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对于化学学科的评价,主要还是以纸笔测试为主,这种测试方式对于化学知识的测评会有很好的效果,而对于强调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探索能力的化学实验而言,这种纸笔测试的方式显然存在很多不足。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往往容易造成学生做不做实验差别不是很大的现象。因此,面对考试的压力,很多师生宁愿花较少的时间去讲实验、背实验,轻松达到应付考试的目的,也不愿意花更多的精力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脚踏实地地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从而使得实验教学大大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因此,要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改进实验教学,就要注意从健全实验考核制度入手,才能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化学实验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化学实验 “活”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0-0136-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不但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最好途径。化学实验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 化学实验的意义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生动有趣的实验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本身对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利用化学实验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在认真做好课本上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同时,教师要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化学课的理解,与此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实验课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究精神,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 妙用实验提升正能量

要赋予实验“活性”,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和探究。实验不是游戏,让学生一笑而过,而是要让学生在一个快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启发。有所思,才会有所学。而实验要能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激情,就要把实验做“活”。那么,怎样才能做“活”呢?

首先,做的实验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如在讲“分子的性质”时,香格里拉已很冷,我想要是能在这个落叶纷飞的季节,做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实验,学生定会开心。

实验:枯木逢春。

准备材料和仪器:枯树枝(不用太大,有多个枝头为好),棉花,单孔橡皮塞,表面皿,大烧杯。

药品:浓氨水、酚酞。

做法:(1)在树枝的各个枝头绕上棉花,将其下端塞入单孔橡皮塞内,在棉球上分别滴入几滴酚酞,让学生观察;(2)将枯树枝用大烧杯罩住一会儿,让学生观察;(3)表面皿内滴入几滴浓氨水后,放入大烧杯内与枯树枝罩住一会儿,让学生观察。

创设情境需要技巧,学生还不具备敏锐的感知力和观察力,老师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活动,不要越界。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都比较兴奋。在学生听到别有一番韵味的实验名称时,心里就有了暖意和好奇感,当最后看到枯树枝渐渐开出红色的花,教室里沸腾了,学生表现得很高兴。经过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分析,得出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氨水中有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粒子逸出,运动到棉花上的酚酞溶液中,使其变红了。这样的实验有了活力,不需要老师反复讲解强调,就加强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一个设计巧妙的实验,是学生学习的推进器。

其次,要会利用资源,适当地改变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会让学生兴趣更浓厚,好奇心更强。如在讲“燃烧的条件”时,按教材中的设计进行白磷在水下燃烧的演示实验,用导管对准水下白磷通入氧气时,水下白磷在氧气流的作用下会到处移动,氧气与白磷无法充分接触,现象不太明显。我想要是能充分利用一些改进实验,把教材做“灵”,将实验做“活”,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

我的做法是:(1)取一小块白磷放入啤酒盖内,用镊子夹紧啤酒盖放入水下,观察现象;(2)另取一小块白磷、适量红磷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套上气球,将两支试管同时插入水中,观察现象;(3)再用一支大试管倒扣在水下白磷上方,观察现象。

我通过引用某些老师的实验改进,结合自己的一些想法,使实验焕然一新。演示实验除了有服务于知识讲授和技能培养的目的外,还有一种示范性的作用。正确演示实验操作,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这样的演示实验也才具有正面的观察价值,并有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演示实验明确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也就不拘泥于教材的知识点,很容易得出这套装置的优点:实验现象不仅明显,而且环保。

初中化学实验范文第7篇

【关键词】探究 兴趣 能力 策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掌握实验技能、理解化学知识。探究性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1.为什么要进行化学实验探究

1.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因为实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实验兴趣是认知兴趣中重要的一种。只有当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时所形成的兴趣,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实践证明,实验探究教学既可促使学生形成对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2 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初中化学教学实验多为验证式实验,学生只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没有积极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而实验探究教学则是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3 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致使学生一味死记硬背。实验探究教学能给学生营造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快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2.怎样探究化学实验

科学探究是一种过程,有一定的活动程序或阶段。尽管科学有许多门类,科学家都有各自的研究领域,不同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途径和手段也有所不同,因而不存在统一的研究模式,但无论他们从事哪一门类或哪一领域的研究,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都要大体上经过这样一些类似的活动过程或阶段: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正是上述这些活动过程构成了被称为“探究”的科学过程,进而也成为判断某种活动是否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依据。

探究学习是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最早提出了探究性学习,他认为探究学习是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的学习活动。对于探究过程,施瓦布提出了五个阶段:(1)明确问题;(2)收集适合问题解决的资料;(3)提出假说;(4)验证假说;(5)导出结论。

3.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的策略

化学探究性实验强调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探究性实验,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专业水平,知识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地说,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3.1 准确理解探究性实验的特征。

探究性实验重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但实际上,有不少教师对此理解得并不准确,表现在只重视表面的形式主义,从而使探究实验有名无实。探究性实验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正如接受学习可分为有意义接受学习和无意义接受学习一样,探究性实验既可能是主动的有意义探究,也可能是被动的无意义探究,真正的探究性实验,强调的是实验探究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实验结果。

3.2 实现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

传统实验课上,绝大多数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课堂纪律,许多教师认为纪律管好了,实验课就成功了一半。为此,在实验课前和课上,他们不惜花费时间,反复要求学生应该如何做,不能怎么做。正是这种束缚扼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得学生只有服从,而无创新意识。探究性实验要求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改变实验课“一放就乱”的旧观念,减少对学生过多的指导和限制,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同时,教师应当以平等的心态积极参与实验过程。教师不再是昔日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而是学生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师要转变观念,自觉实现角色转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探究性实验的有效进行。

3.3 深入分析和挖掘实验内容。

在现实的化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缺乏对实验内容的深入分析。比如,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实验。不少教师只是演示给学生看,灯泡变亮的说明是电解质溶液,而灯泡变亮的程度,就可区分电解质的强弱,不少教师到此为止,而没有对实验中溶液为何采用相同浓度,相同体积进行分析,这其实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因为只有这样,灯泡的亮度才可与溶质的本性有关。所以,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探究因素,通过探究性实验真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3.4 引导学生将“做”和“想”进行有机结合。

在探究性实验活动中,学生不但要亲自动手“做”,而且更要在做中深入“想”(思考、分析),单纯的参与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用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产生感悟和体验。要使“做”和“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是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教师要在深入分析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创设真实、生动、开放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与收获。而不是在教材规定好的步骤中进行被动的、虚假的探究活动。要努力将实验(方案),观察(现象),思维(问题)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思维(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实验,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思维。通过具体的,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获得有关的结论。

此外,探究性实验的开展,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比如,实验室的建设,实验人员的配备,以及教师自身的素养等。

总之,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的学科,在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中,必须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实验教学。除常规的教学手段外,作为有进取的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来探索化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 郑家武著.《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实验;优化策略

化学学科与物理学科差不多,它们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验教学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当然这与它们的学科性质是分不开的。而单就化学学科而言,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学习化学知识,培养他们追求科学的精神……这些都要靠实验课来完成。由此可见,化学实验在整个化学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为此,我们要向课堂要效益,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就显得至为关键。

一、吃透要求,提高认识度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实验教学?这一问题可能一直困扰着我们,而我们还是不得其解。事实上,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新大纲之中觅得答案。凭着对新大纲的仔细学习和解读,笔者发现,新大纲对于实验教学地位的界定是十分明确的。而更为明确的是,新大纲对于要进行多少次教师演示实验都有明确的数字要求和“必须”字眼上的要求。而对于学生的分组实验同样也是提出了类似的标准和要求的。就拿教学要求来说,新大纲具体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笔者将这五个方面的要求用“用、操、察、写、遵”五个字来概括。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要严格按照这五个关键点来操作、执行和落实。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的,我们要校正方向。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一个倾向,从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发现这个倾向很严重,说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一点也不夸张。这一倾向就是我们很多教师还是热衷于不知麻木地讲解知识点,而对实验教学还是避而远之,哪怕是非做不可的实验,即便做了,也是草草对待。这种极端轻视实验教学的倾向实在是不足取。为此,我们要对于那些为了应付考试,用教师的强讲硬灌讲实验、逼读逼背实验步骤、要点,来取代学生做实验的行为大胆说“不”。当然,对此种行为和表现,学校应该出台相关规定,细化考核标准和规则,强化实验教学;而更重要的是学校应该抛弃唯以分数论优劣的做法,真正的做到为学生的发展负责,不能为了学校的一己之利、一时之利,而阻滞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逃不出老师和学校手掌的人。

二、放手实践,保持好奇心

就初中学生而言,在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才真正系统地接受化学这门学科。可以说,在九年级开设独立的化学学科,对学生整个学习经历来说,是居于“启蒙”的地位的。学生刚接触这门学科,是有着天生的好奇感的。因此,在这一阶段,作为化学教师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围绕学生的这一“好奇”来做。我们知道,学生的好奇是转瞬即逝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采取措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且能够保持其好奇心。听一遍不如动手做一遍,做实验贵在手勤心专。这样,才能有所发现,而对于自己的发现胜过我们教师的千叮咛万强调。《溶液的酸碱性》这一节的实验要求是,着重看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动性如何,以及操作上能不能是不是做到了规范。因此,这两点必须要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落实好了,就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高温度。为此,我们要注意做到对学生的精神鼓励。比如,有的学生自制酸碱指示剂,有的学生提取一些花的液汁并选取合适的瓶子装起来,对于这些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能够积极完成、乐于参与的学生,我们就要提出表扬,给他们应有的鼓励。当然,对学生的鼓励的方式是多方面的,我们在这方面也要采取灵活而又新颖的方式,不能随意为之。当然,也没必要去刻意为之,能够做到既自然又有效就是最好不过的了。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具体做这一实验之时,就要做到不加顾虑的、尽可能的把学生们所制作的有关指示剂,在课堂上予以展示,并用之于实验来检验。这种做法,其实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和认可。这样的鼓励是就是有效的,而且是自然的。

三、严格要求,养成好习惯

化学实验的专业性、科学性是相当强的。这来不得半丁点儿的马马虎虎和随随意意。要让学生身上少有甚至没有这种“马虎”和“随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良好的实验习惯主要包括仪器的使用、操作的程序和对相关现象特别是一些细节现象的记录……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这些实验习惯,不能等闲视之,这要靠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和细化的恰当举措来作为保障。笔者在具体操作上,就从严格上来做文章。比如,在学生写实验报告时,就要要求他们写清楚自己是怎样观察的,特别是都观察到哪些细节等方面。再比如取药品时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1)如果实验中没有说明用量,一般要遵循什么原则。分开来说,对于固体药品只需做到怎样就行,而液体的取用,又需要做到什么程度;(2)要做到这些方面,我们教师可以在取之前不动声色,取之中有所暗示但不明说,就是看看学生能不能做到认真的观察。自然,学生如果观察不认真,就很难发现这一点,这时再提醒他们注意就会让他们印象更深。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怎样提高化学课实验教学的正常和高效开展进行了探索。当然,这只是笔者个人的一些浅显做法,可能不适合你。但是,如果这一话题能够引起你的重视,这也就触及到了笔者的一番良苦用心。

作者:孙守传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堰头中学

参考文献:

[1]余涛.哪有每次试验都成功[J].实践新课程,2009,(12):39.

上一篇:初中物理实验范文 下一篇:高中数学教材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