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5 15:19:59

初中社会调查报告

初中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调查报告;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307-02

一、大学生写调查报告的现状

完成调查报告的主体为大学生这个群体。因为大学生写调查报告较其他低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大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比高中生、初中生要宽松得多,并且大多数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的电脑,物质准备条件较为充足。现今,在全国很多高校中会把完成调查报告纳为大学生的寒暑假作业,这个客观要求给大学生一个完成调查报告的动力。但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学生完成报告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主题不外乎老生常谈的内容,所定主题不够新颖。

二、写调查报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对社会调查报告的认知态度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50%的大学生认为写调查报告是非常有必要的,意识到写社会调查报告的重要性,这点非常可贵。而45.33%的大学生错误地认为写社会调查报告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拿到学校规定的学分而已。显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旦这种想法在学生脑海里固定下来,则会演变成一种潜意识:随便写写就算完事。所以就以懒散怠慢的态度去完成,这样的调查报告质量基本是不达标的。

(二)枯燥居多,趣味较少

每个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调查中的个人感观也是不一样的。调查中超过50%的大学生觉得做调查报告的整个过程很有趣。这或许是因为他们做的是自已感兴趣的项目,享受其中的苦与乐。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展开调查,这样子的调查报告质量显然是好了很多。

而有13.33%的大学生觉得调查报告充满了枯燥无趣的味道。面对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数据本来就容易使人产生厌倦感和疲惫感,倘若再加上个人的主观意愿属于消极之态,则调查者在调查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甚至产生排斥的心理意识,在这样的条件下是无法保证报告质量的。

(三)成员之间沟通、交流有待提高

任何一个小组都不能忽略沟通这一重要的环节。只有在沟通下才会发现问题所在,但讨论频率视小组实际情况而定,重点是看讨论的质量。调查显示,高达70.67%的大学生是遇到问题才讨论的,侧面说明了大多数大学生没有预见性,总是遇到问题才解决,而很少事先去预估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或困难,这样一旦遇到措手不及的问题困难时,不一定能够及时解决,还可能影响做报告的进度。

然而,在合作期间,部分成员因为意见相左争论不休。在现实中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在与其他成员合作期间发生过争执,有争执是正常的,但若成员一直互不相让,而导致争论频频出现,这不仅影响同学间的友谊,也极其影响调查报告的进程。

(四)调查报告主题易陷陈腔老调、假大空之围

调查报告的最终意义在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非泛泛而谈。很多调查报告都是在网上以粘贴复制的方法拷贝下来,时代在进步,但是思想却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原因一则是大学生态度草草了事,二则是对周边事物的变化敏感度不强,创新思想不足。在陈腔滥调下完成的调查报告实际意义不大,内容甚至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对社会的要求,这不仅浪费学生们的时间、精力,也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五)出现数据造假、背离事实的现象

做一份调查报告,问卷数量也很重要。当越多人填写问卷时,数据更能反映出大众的真实看法和想法。数据显示32%的大学生捏造过问卷,捏造数据可能会造成事实的失真或不能反映大众的现实情况,失去调查原有的价值。抄袭风气未减,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一部分大学生上网复制、粘贴。41.33%调查报告的大部分资料来源于网上,自已再略加修改。

(六)写调查报告时个人主观色彩较为浓厚

一份调查报告能否产生积极的影响,得看里面的内容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作为年轻人的大学生,血气方刚,对不合理的事与物总是抱着强烈的批判态度去看待,在这样的情绪下写报告,其内容很容易偏离客观事实,而附带个人情感,有时甚至趋向于偏激方面。这样就不利于调查报告去发挥它的积极性作用,反而会有负面的影响。

三、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正确认识社会调查报告

态度决定高度,意识反映于物质。即使社会调查报告是学校布置的一项作业,但不能为了完成作业而忽略调查报告的质量。社会调查报告不仅让大学生提早了解社会,还能提高个人多方面的能力,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

重要的基础取决于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写调查报告不仅要面对大量的数据和资料,还要与成员沟通、讨论,工作量比较大,考验着学生们的时间、精力、毅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在开始之前学生们就应该知道完成一份调查报告的将会遇到很多问题,让彼此有个心理准备,并且如果明白了一份好的调查报告将对社会产生极大的意义时,学生们对接下来的工作展开就更有信心与热情,提高完成报告的进度。

(二)积极把枯燥转变为趣味

很多学生抱怨在完成报告的过程中,有时过于枯燥,容易引人疲倦感,如何将枯燥的文字、数据变得趣味,是考验调查者的应变能力。文字可以变得生动逗人,改变古板单一的风格,只要用心去完成,则趣味性大大增加。

(三)沟通你·我·他

没有沟通的合作称不上是合格的合作。在小组合作中,摩擦、误会、争执都是很正常的,假如缺少了这些,报告的质量将大打折扣,只有成员们积极把自己遇到的问题、疑惑提出来,大家互相讨论,集大家之精华,制定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问题给解决好,在他人阐述观点时,不能随意打断他人,否则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所以,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理解,在对有歧义的问题上,大家耐心讨论,把问题解决好。大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要有全局性和预见性的观念,在做每个决定时要想好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状况,准备应急方案,以防万一。

(四)学会借用外力达到更好效果

图书馆、报刊杂志等资源都是现成的,我们在查找资料时可以借用这些资源来给论证我们的问题存在,或者是从这些资料中得到一些启发。当然比这些书籍、资料更好的法宝就是我们的老师,老师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社会阅历上都比我们强多了,我们可以自己联系指导老师,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与老师提出讨论,由老师给我们指出调查报告中的不足、错误之处,则可以及时补充、改正,让我们的报告更加完善。

(五)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雷同的调查报告,要么内容相似度极高,要么报告主题陈旧,毫无新颖可言,基本属于充数的行列,要么内容夸夸其谈,不符合社会现实发展。完成一项调查报告要反映实际情况,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乎现实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凸显报告的存在意义。如何让自己的报告更有新意,需要调查者花心思去发现最新变化的事物,在平日里就应该多观察周围事物,培养自己的敏锐感,发现人们还没发现或还没注意到的方面,从而挖掘出适合的报告主题,远远比模仿别人要强得多。而对应的解决方案也要从实际出发,能够在现实社会实现,而非幻想之计。

(六)加强自我管理能力,抵制抄袭舞弊之风

诚实面对自已的调查数据,诚信是做人的立身之本,也是社会的黄金通行证。作假的数据也不难被发现,一经举报,取消调查报告的成绩,这样的威慑力,可以降低大学生捏造数据。资料来源可以更加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网络,可以在书报、期刊等上查找。借助便捷的网络环境,进行网上问卷调查。调查报告就是为了考察实践自立能力,如果抄袭的话,就失去它原有的意义了,也锻炼不了自己的能力。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以抄袭为耻的观念。让其他学生监督,如果选出较好的调查报告,可以公示该组的调查报告,一经举报,发现调查内容不实,取消评比资格,让抄袭者收敛一下。

(七)客观分析问题 制定合理方案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等原因,对于每事或每物,我们都会有自己的观点,而在调查报告中我们要反映的是实际问题,不仅对问题的描述要符合客观事实,对于报告中的解决方法更要适合与之相对应的问题。过于主观的去完成调查报告,将可能导致报告里面的内容失实,或对现实产生负面的作用。所以,对于所遇到问题即使再难,都要学会冷静分析,客观评价,唯有这样的社会调查报告才不容易偏离正常轨道。

要想社会调查报告不偏离正常轨道,倒不如自己亲身体验去做一次调查。写一份报告,只有自己亲自实践后,才会发现各种问题,进而想办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每一份优秀的社会调查报告都不是简简单单完成的,除了需要我们花费精力、毅力、耐心外,还需要我们更多时候细心去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因为这些优秀的社会调查报告都是源自于生活。当你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后,会发现你所收获的绝不仅仅只是一份打印出来的社会调查报告,它带给你的好处是我们无法估量的,所以,不要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完成好,只要用心去完成,收获在等待着你。

参考文献:

[1]吴树青.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百度文库.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EB/OL],2010;.

[3]百度百科.社会调查报告[EB/OL],2012;.

初中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过程中,在一审判决宣告前,由有关机构或部门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专门调查,并形成书面社会调查报告,为司法机关正确处理和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重要依据的一项刑事司法制度。

以笔者所在的潢川县人民检察院为例,自2012年12月26日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检察科成立以来,共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件12人,其中10名未成年人全部制作了社会调查报告,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普及率达到了100%。潢川县法院、公安局则存在部分犯罪嫌疑人社会调查缺位现象。受办案期限等因素影响,最终所形成的社会调查报告存在内容不详实、调查程序不完善、调查形式不规范等问题。如何正确贯彻执行新刑事诉讼法,更好的保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益,进行科学、规范、有效的社会调查,是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当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的内容及法律属性

社会调查报告一般应当包括如下内容:1.未成年人本人的受教育情况、道德品行、价值观念、性格特征、成长经历、健康状况等;2.未成年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情况,其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家庭成员是否固定、家庭是否出现重大变故、以及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对其的教育、管理方法,是否具有有效的监护条件;3.未成年人经常接触人的情况,与朋友、同学、同事、老师、邻居的关系,在生活、学习中的表现;4.未成年人的社会活动情况,是否参加某些社团组织或经常性从事某种社会活动;5.犯罪前是否经历特殊情况及心理特征;6.犯罪后的行为表现,是否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情节,是否具有坦白、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等酌定情节;7.犯罪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分析;8.具体的帮教措施等。

对于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问题在司法界存有争议,由于社会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反映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成长经历和接受帮教的条件,而不直接反映案件本身的事实,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认为,它是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量刑的参考材料,并不具有证据属性。但是另一方面来看,调查报告具有证据的客观性,其能够客观的反映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情况、生活、工作、学习情况以及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生理状况、受教育状况、生活经历等,这些因素均是促使行为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客观因素;证据的相关性,又称“关联性”,是指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具有证明力、有助于事实认定者判断或评价要件事实存在可能性的属性。调查报告的内容与法定或酌定量刑情节密切相关,为司法人员全面了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考量其主观恶性程度、判断其危险性、更深入地了解案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利于司法人员本着“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处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故社会调查报告虽不具有证据属性,但和证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的关联性。

三、社会调查报告的运用

(一)关于社会调查报告在审查逮捕中的运用

新的刑事诉讼法第269条规定,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和人民法院决定逮捕,应当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逮捕作为最为严厉的强制措施,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适用应当特别严格,该项规定有利于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检察院机关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根据社会调查报告所载明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原因、主观恶性、有无监护与社会帮教条件等,综合衡量其社会危险性,确定是否有逮捕必要,慎用逮捕措施。其中,对于罪行较轻,具备有效监护条件或者社会帮教措施,没有社会危险性或者社会危险性较小,不会妨害诉讼正常进行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一般不予批准逮捕;在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前,应当审查其监护情况,参考其法定人、辩护人、学校、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意见,并在《审查逮捕意见书》中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否具备有效监护条件或者社会帮教措施进行具体说明。例,我院2013年1月受理的未成年人毛某涉嫌故意伤害一案,承办检察官在审查逮捕阶段发现毛某年仅15周岁,且为在校学生,通过走访毛某就读中学及其所居住村民组了解到,毛某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成绩中等,为人比较讲义气,此次事件系哥们义气、一时冲动所为;邻居们反映,毛某在家也很勤快,经常帮助父母、亲戚、邻居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是一个比较懂事热心的孩子。毛某父母均在家务农,承办检察官积极与毛某父母沟通,多次走访发现其家庭关系良好,毛某作为家庭长子,很受父母重视,父母对其抱有很大希望,确实存在较好的家庭帮教基础,鉴于此情况,我院承办检察官认真制作了针对毛某的社会调查报告,结合其犯罪事实显著轻微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对其做出了不予批准逮捕的处理,取得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关于社会调查报告在审查中的运用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271条至273条设立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附条件不制度。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检察机关可以作出附条件不决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486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根据情况可以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制作社会调查报告,作为办案和教育的参考。人民检察院制作的社会调查报告应当随案移送人民法院。由此可鉴,可以结合社会调查,通过学校、社区、家庭等有关组织和人员,了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个性特点、社会活动等情况,为办案提供参考。社会调查报告在检察机关考察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否应当提起公诉、综合认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是否需要判处刑罚、需要适用何种类刑罚以及正确行使量刑建议权方面均提供了充足的材料。此外,公诉人在依法指控未成年被告人的同时,还要根据社会调查报告找准未成年被告人犯罪的思想根源,摸清其既往表现情况,针对这些内容进行法制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促使其深刻反省,汲取教训。例,我院在受理未成年人杨某涉嫌抢劫一案时,经调查了解到,现年16周岁杨某初中毕业后辗转多地打工,后返回老家,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杨某与年迈的祖母为伴,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固定经济来源,多次伙同他人抢劫,在犯罪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案发后,承办检察官数次联系杨某父母,其父母都不愿出面,仅杨某祖母到场一次,表示对其十分失望,家中无能力继续照管他,希望法律的制裁可以使其醒悟。承办检察官到其村民组走访,乡邻们表示杨某基本不回家,整天四处游荡,其祖母年事已高,说的话杨某从来都不听,乡邻们的劝解,杨某也不予理会,老家确实无人可以管教杨某,不具备社区帮教条件。综合分析,制作了详细的社会调查报告,鉴于杨某多次参与抢劫且数额巨大的犯罪事实、其本身的主观犯罪倾向以及无家庭帮教环境等情况,我院依法对杨某以抢劫罪提起公诉。

总之,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规范、有效的社会调查,最终形成一份内容详实、程序合法、证明力强的社会调查报告,不仅是正确贯彻执行新刑事诉讼法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及刑罚个别化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对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个性化矫治具有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初中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社会调查;具体方法;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100-03 根据我国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精神,必须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我们在婚姻家庭法学课程的实践环节中,探索和总结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一、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

根据2011年《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发展最紧迫的核心任务。教育部与财政部于2012年联合发文《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中指出,为贯彻落实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决定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以协同创新①引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早在2010年9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就下发了《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要求全市在校大学生今后的社会实践时间达到4个月。国家副主席近期在我市考察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大学生要加强社会实践,做到知行合一,突出实践性。[1]为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我们在婚姻家庭法学课程的实践环节中,探讨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新教学方法。

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新方法――社会调查

为了让学生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农村婚姻家庭纠纷的现状及相关的调解程序,认识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行情况,2009年7月,我们组织2007级的学生进行“婚姻家庭纠纷的人民调解情况调查”。这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及与当事人面谈的方式。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问卷调查项目;二是个人访谈记录;三是调查人员的心得体会。在调查问卷首部,写明此次社会调查目的,是为及时化解婚姻家庭纠纷,保护当事人、子女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对婚姻家庭纠纷的人民调解情况进行调查,以供修改、完善相关立法提供参考,促进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并说明,对有需要保密的内容应当隐去具体机构及当事人的姓名,以保护机构及个人的隐私。此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机构及人员的基本情况、人员构成、经费信息、调解数量、类型,解决方式,调解人员的产生、解调方案,调解结果等内容。对于调查方法,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除进行实地访问当事人以便对调查问卷填写外,必须选取1~2名被调查当事人进行个人访谈。对于调查结果,我们要求,每位学生在调查工作结束后撰写一份社会调查报告,除统计分析调查情况外,还要写出本人感受、思考与建议。这样同学们才能有目的、有意识地参与调查。

三、社会调查开展的过程及实践效果

我们本次调查主要从调查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着手。从现代调解工作的实践来看,婚姻家庭纠纷占民事纠纷的三分之一多。调解作为解决婚姻家庭纠纷的一种机制,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就婚姻家庭的争议而言,主要有诉讼调解、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三种主要模式。[2]同学们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当人们不再满足于“礼治秩序”,开始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后,类似于传统习俗的“地方性知识”仍然在主导村民的日常行为方式。这也就决定了在法律的实际运作中,常常会出现情、理、法相互交织,甚至是情和理大于法的局面。[3]“中国人极不愿打官司,亦很少打官司,亲戚朋友一经诉讼,从此便不好见面”。[4]在这次调查中,同学们了解到,由于调解员与发生家事纠纷的当事人熟悉、相知,也更容易了解和把握矛盾双方的心态和需求,这对缓和矛盾双方的情绪,化解矛盾于萌芽之中,非常有利。同学们通过询问当事人,认真地把每一份调查问卷的诸问题逐一填写,并保存了当事人个案调查的访谈报告。

实地社会调查结束后,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工作。一是确定主题。要注意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的主题一致,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二是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三是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适当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论述观点。写作之前应拟定提纲,做到写作结构合理、报告文字规范。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要准确、生动、朴实。通过以上指导,学生可以掌握写作调查报告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从而顺利完成写作工作。

同学们在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中,通过统计调查问卷,分析发现被调查民众中,引起家庭纠纷的类型主要涉及:因夫妻双方性格不合引发矛盾,因夫妻一方有外遇,因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因家庭琐事引发矛盾,其次还有离婚的财产子女抚养纠纷,并且还存在地区差异,如有的地方如云南腾冲某乡产生家庭纠纷的主要原因为吸毒排在首位,这与该地地处边境,泛滥有关。关于纠纷发生后当事人选择的解决方式,首先是自行和解或请邻里亲朋调解,其次才是村委会,而对到法院去解决纠纷,多数村民并不认同,因为既费时又费钱,除非调解不了了才会考虑。一般调解是针对一方当事人到该组织请求解决,而较少有组织调解人员主动上门调解,双方同时要求调解的也很少见。同学们还了解到,2010年重庆市渝中区妇联联手其他部门推出三条举措,一是将渝中区妇联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中心设置在区法院。二是联合区司法局制定出台文件,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案件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三是积极推荐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人员担任人民陪审员。法院、律师、陪审员,多方位的集中,让民事调解和司法审判有机结合起来,既保证审判的公正性,又保证审判的合理性。[5]在一些地方,人民调解员的产生是通过任命形式产生的,其人员也多非正式的编制,其人员主要是由村长、妇女主任、大队队长等人兼任。调解人数一般为3~5人,学历程度一般为初中以上大学本科以下,大多数人学历不高,法制观念不是很强。在有的地方,对调解工作人员基本无培训,有的虽参加过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不长,培训不系统,特别是家事纠纷中有许多需要专业的法律知识,而多数调解员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法制教育,并不熟悉相关内容,因此有些调解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有些地方,调解人员的经费有的有专门工资和办案经费,但基本上费用都不足;有的基本来源仍然是村一级的开支,加重了当事人及村一级的负担。有的同学还发现,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适用在城市和农村不一样,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快,人与人之间交往熟识度不如农村,城市中适用该制度的人相对较少;农村中由于居住环境及熟识度,适用调解制度较多,但也有些人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不愿意调解。有的同学发现江西省有些农村的人民调解机构建立起了回访机制,当地机构委派专门人员实行定期回访,更有效地督促双方履行调解协议,防止纠纷出现反复。有的同学发现,从被调查的当事人角度看,村民的法制观念较为淡薄,不懂法、不知法、不守法现象较为普遍。有部分村民觉得家庭纠纷让人调解是家丑外扬,不愿意接受。在有的地方,部分被调查当事人对调解组织工作评价不太满意的较多,主要原因为:调解员的素质不过硬,有部分调解员的工作态度差,调解方式老套、死板,不能有效地解决婚姻家庭纠纷,甚至有时还出现调解员泄露当事人隐私的现象。

针对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以上问题,同学们各自提出了具体建议,例如:一是强化人民调解组织的基层建设,要提高调解员素质,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调解员的公信力和威信。二是在调查工作结束后,要进行事后追踪观察,以巩固调解成果。三是要加强对调解员的相关知识培训,改进调解员的工作方式、方法,以期提高调解效果。一些同学们在自己的社会调查工作的心得体会部分写到,通过这次调查,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参加这次社会调查工作,既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也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能力,感到收获很大。

在学生们完成调查报告后,我们及时召开了“优秀社会调查报告评选及社会调查经验交流会”。在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互相交流,针对问卷设计是否合理,在具体调查时用哪种方法更能被当事人接受,如何注意保护当事人的个人隐私等问题都做了发言。有一部分同学是学校集中组织去调查的,他们在调查中分工合作,合理安排,增强了团体合作精神。同学们表示,通过这次对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实施情况的实地调查,收获很大。通过对优秀调查报告的评选,可以鼓励先进,调动更多同学能积极主动投身于社会实践之中。

四、结论

为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们采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新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为所用,有利于培养当前社会急需要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有利于提高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以期满足我国社会对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要。

注释:

①协同创新模式主要是指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已有的基础,汇聚社会多方资源,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的深度融合,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重庆正式推出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实施方案[N].重庆日报,2011-01-03.

[2]丁慧,都星羽,李放.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机制问题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1.

[3]明亮.变与不变:转型期乡村社会生活的秩序[J].农业考古,2009,(6):80.

[4]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5]渝中区“3+1”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模式再添新招[EB/OL].[2012-05-06].

初中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意义 开展形式

新标准在思想品德课中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且把它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开设的必修课程。其中,社会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过去的中学思想品德课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非常明确地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现在,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在教学形式方面更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

一、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品德课是具有德育性质的课程,这种学科性质决定了教育的效果不可能只靠课堂教学就能实现。尽管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结合大量的社会实际,使学生对社会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还是很肤浅的。特别是学生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想法,也不是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说说就完全能够解决的。通过反思这些年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问题,我们非常认同“德育回归生活”这句话。只有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生活,让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耳闻目睹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思考社会,才能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时展自己的气息,增强社会公民的责任感和发展的使命感。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来看问题,不仅巩固所学知识,而且通过这个环节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转化为思想认识,转化为行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式

从目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看,虽然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非常广大,但是由于受到一定主观、客观条件的限制,开展比较多的形式为以下三种。

1.参观访问

参观访问是中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之所以把它作为基本形式是因为开展这方面活动的条件要求不是很高,可以经常开展。参观主要是指带领学生去接触社会有关单位,可供参观的地方非常多,如企业、街道、村镇、军营、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各类场馆及许多地方建立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现在,整个社会都在关注青少年的成长问题,都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就为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由于参观访问是在校外开展活动,政治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一般来说有三个环节要考虑周到。一是活动前的准备,即参观地点和访问对象的确定、联系,有什么要求,要注意的事项,要达到什么目的,等等。二是活动过程中的组织,即要指导学生干什么,不要把它作为外出旅游;另外,还要注意安全,加强组织纪律性。三是活动后的总结,既要总结学生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又要总结收获,老师和学生都可以进行。

2.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教学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又一重要形式。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有些不同,参观访问主要是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人和物的感性认识,社会调查则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包括参观访问的对象)在进行感性认识这个基础,进一步去探索、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通过社会调查,学生可以获得许多丰富的社会实际知识,能够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社会调查还能解决一些平时在课堂上不易解决的思想认识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确定调查计划和调查提纲。调查计划包括调查目的、要求、调查题目和范围、调查对象和地点、调查的类型、方式和步骤;调查提纲主要是调查的内容、范围、问题等。第二,组织准备工作,主要是与调查对象取得联系,帮助学生明确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划分调查小组,交代调查的具体任务和注意事项,提供必要的资料和知识,等等。

(2)调查阶段,主要任务是广泛接触调查对象,了解情况,占有材料。了解情况和占有材料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问卷法、访谈法、座谈会等。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要做到“腿勤、嘴勤、手勤、脑勤”,总之就是要求“人勤”,否则就会觉得没有么可调查的,更掌握不了大量真实的第一手材料。

(3)分析总结阶段,在调查阶段的基础上,对调查所得到的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就可以撰写调查报告,进行总结。调查报告可以个人写,也可以小组集体完成。由于中学生个人活动能力有限,加之进行调查活动时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我们提倡合作学习。可以要求以小组集体完成调查报告,发挥小组每个成员的智慧,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报告完成后,要及时进行交流,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全班宣读、汇编成册、墙报等,有些具有较好的社会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调查报告可以提交或推荐给相关部门参考。

3.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是中学使用较多的又一种社会实践形式。社会服务可以使中学生增强公共责任感,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

社会服务的范围和内容也是非常广泛的。例如:到社会有关单位、场所参加义务劳动、进行法律宣传、帮助有困难的人、做好事等。虽然社会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很广,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得到的锻炼也不尽相同,但是开展这类活动的目的是相同的,即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因此,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学内容开展适当的社会服务,但是要注意结合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开展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活动。同时,不要为活动而活动,以为参加这些活动是“好玩”,政治教师要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明白参加社会服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

初中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教学;思想品德;社会调查

前几天,我们在一所农村学校听了一节初三思想品德复习课。教师上课的题目是《正视现实的压力》。那节课主要讲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基本国策。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必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第二层次:环境问题不容回避,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第三层次:我国资源相对紧张,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那节课内容条理清晰,而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所以,我们看得出这位教师非常轻松和自信。

当公开课顺利地进行到“环境问题不容回避”时,教材中有一个活动平台要求学生“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地区环境状况作一个调查,看是否存在环境问题,并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写成调查报告,送交当地的有关部门”。按理说,如果这项调查活动能有效开展的话,课堂上的学生应该是积极善言、踊跃争先的。然而,出乎意料的事发生了。当老师询问调查结果时,教室里学生的气氛骤然发生了变化,原来的积极踊跃没有了,代替它的是一片沉默。片刻沉默后,有的同桌之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的学生吐出舌头做出鬼脸,甚至还有的学生开始窃窃私语……此时,讲课的教师有一些慌乱。

我就近问了两个学生,问他们之前做没做过社会调查活动,他们都摇了摇头。其实,教室里的突变气氛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只不过,那个有经验的老师还是在不太流畅的引导中,完成了教学内容。但是,此后生涩的课堂再没有了之前的活力!

这样的场景让我一下子想起了我在2004年上的一堂公开课。内容相似,场景相似,不同的是:当我意识到学生没进行社会调查,没写出调查报告时,我当着众多的听课老师,诚实地承认了自己工作的疏忽,并恳请学生与我一起进行周末调查实践活动。一点儿也没想到的是,当时的我就换来了学生如雷的欢呼和如潮的掌声。2004年的那堂课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那一个小插曲引发了我深深的思索,尤其是那掌声似乎也彰显了学生的某种强烈的需求。

要写一份有质量的调查报告,确实需要一个如实而又艰辛的调查过程,没有调查,是没有发言权的。

为此在那个周末,我如约与学生一起做了一次调查。那天,学生来得真早,没有一个迟到的。我把全班学生分为四组,一组调查水污染,一组调查空气污染,一组调查固体废弃物,一组调查植被。尽管在分组上学生意见分歧很大,但最后还是分头行动了,每个小组之间隐隐地带着竞争的劲头。

我参与了调查空气污染的一组,因为他们要去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我有点不放心。与学生一道,骑车来到河津市清涧镇何家庄村。我们把车子寄存在一户人家,步行爬上一个陡坡后,刺鼻的氨味扑面而来。远远望去,一个规模不算太小的工厂矗立在山间的一块平地上。我带领学生观察了这个工厂的烟囱,没有任何处理装置,一股股浓烟径直排到大气里,直冲云霄。尤其是那股呛人的气味,让人难以忘怀。班里一个学生的家就住在这里,借着这点优势,我让学生分头到村里访问了一些人家。回家的路上,学生已经全然没有了来时的兴奋。

走到山坡上时,正值阴天的午时饭间,学生眺望山下的小村落,看着家家户户的小烟囱,有些学生掏出纸笔,记了些什么。回到市里,我让学生坐在广场边,看看汽车的数量,体会尾气排放的污染。最后,学生聚集在我的周围,叽叽喳喳地表述了空气污染的种种原因,提出了一些治理污染的科学的建议。

让我至今难忘的是,调查固体废弃物的那组,我根本没有想到,他们会自己找到其中一个组员的家长(环保局工作),坐上了那天早上清理固体废弃物的车,他们不仅记载了固体废弃物的种类、来源,而且还了解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调查后,他们提出的建议很成熟。

那节公开课后,我一直在深深思考:在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里,缺少的究竟是什么?

其实,我们已经把学生“格式化”,束缚了他们实践的天地。理想地认为他们很聪明,不用去发现、去观察、去实践就可以知晓世界。我们忽略了让学生实践的过程,也就忽略了让学生自主生成知识的过程,也就埋葬了他们很多的学习乐趣。

初中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当今社会,新农村建设正处于非常重要的时期。要想真正向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的 战略目标迈进必须培养大批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因此,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就成了关注的 焦点。然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要想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提高国民基础文化素质,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就必须深入了解农村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掌握教育的各方面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并逐步改善。随着社会的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村中小学生教育或许已经不是那么引起现在社会的关注,在如今这个时代,农村的中小学教育普及怎么样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组人经过商量,做出调查报告表,准备去岳阳市岳阳市经济开发区周围的农村做相关的调查。

我们调查得知: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十分严峻,例如

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中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中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刚大学毕业的教师,他们的教学经历较弱,待到教学成熟就被调离岗位,从而新教师来临,导致学生一直在适应老师,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无法得以保障。

三、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以上三点还只是我们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几点,还有许多具体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在我们的调查报告当中,在填写调查问卷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种种问题例如:我请一位一位家中有辍学学生的家长为我填写时,他三番两次地拒绝。在路上,我拦截了这位家长。在只是简单与他说明一下,他第一次拒绝我那是情有可原。可是,当我仔细与他沟通说明我的来意时,他还是果断的拒绝我,而且显示出极不耐烦的样子时,不免令我有些沮丧。在几天的问卷访谈中,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有热情友好的,又冷酷无情的,有……

的确,人生要因为经历而美丽。因为这次经历,才让我了解到社会的现实,才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我想这次社会调查的经历将永远成为我记忆中的一抹靓丽的色彩。因为它教我懂得了如何去与其他人沟通,如何去处理紧急事件……

经过这次的社会调查,我发现了太多的社会问题,看清了很多社会的现实,也收获了很多,这不仅增加了我的知识积累,更扩宽了我的社会视角,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

社会调查结束了,但我感觉并不是那么的轻松似地,我觉得自己面临着更多的压力与挑战。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一切都得靠自己。在社会调查时不断的告诉自己:在今后的大学生涯中,必须要更加努力读书,学好一些实在的本领,同时,也要多与其他人打交道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等。因为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能力高的人才。

初中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开阔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在内的多方面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作了相应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在400万字以上。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调查时间

2006年8—9月

(2)调查对象

采取随即抽样的方法,选取了甘肃省永昌县的五所农村初中学校(新城子中学、红山窑中学、焦家庄中学、东寨中学、六坝中学)的七至九年级的学生,每校分别抽取200名,共一千名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768份。

(3)调查内容及方法

为了解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1、学生阅读动机和兴趣;

2、学生阅读时间;

3、学生的阅读种类;

4、学生的阅读方式;

5、学生阅读书籍的来源;

6、学生阅读时间及做读书笔记的情况;

7、阅读中外名著及杂志报刊的情况;

8、学生阅读数量。结果采用问卷调查法、数学统计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社会调查报告格式 ·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 ·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及其具体分析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768份,问卷调查整理后得到如下结果:

1、阅读兴趣和动机

阅读兴趣:

A 感兴趣70%,

B 一般 24%

C 不感兴趣6%

阅读动机:

A 增长知识,开拓视野48%

B 娱乐休闲8%

C 提高写作能力 44%

从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动机来看,大部分学生喜欢课外阅读,也认识到课外阅读能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2、阅读的时间

阅读时间段:

A 双休日24%

B 完成学习任务后49%

C 随时读27%

阅读时间长度:

A 每周2小时内20%

B 2-4小时56%

C 4-6小时20%

从阅读时间看,大多数学生能够坚持每周阅读,基本不读的只占4%,这说明学生大部分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3、阅读的种类

阅读种类:

A 作文选 30%

B 故事书 8%

C 影视娱乐10%

D 中国古典名著 15%

E 童话寓言 10%

F 武侠小说 3%

G 杂志 1%

H 诗歌散文 2%

I 卡通类15%

J 言情小说2%

K 报刊类5%

L 外国名著 0%

从阅读种类看,喜欢看作文选、卡通类口袋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人数多,其次是影视娱乐,童话寓言和故事书的人数也有一定比例,但对杂志、报刊、外国文学名著,诗歌散文的涉猎几乎为0。

4、阅读的方式方法

阅读方式:

A 随便翻翻8%

B 应付式15%

C 认真做笔记77%

有无计划性:

A 有计划30%

B 无计划70%

从阅读方式和有无计划地阅读上来看,学生阅读存在很大问题,如无计划性、无目的性,没有养成良好的作读书笔记的意识和习惯,这些也将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质量。

5、阅读数量

阅读数量:(一学期阅读量)

A 10本以上0%

B 5-10本 0%

C 1-4本 75%

D 0本 25%

从阅读数量上看,一学期读5本以上的为0,还有25%的学生一学期未看一本书。这与《新课程标准》一学期阅读要求相距甚远。对《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的文学书目调查中发现,阅读5本以上的只占5%,阅读5本以下的占75%,一本都没看过的占25%。

6、阅读书籍来源

阅读书籍来源:

A 自己买50%

B 向别人借30%

C 学校图书室20%

从阅读书籍的来源看,学生有自己购买书本的条件。

7、他人对课外阅读的影响

他人对课外阅读影响:

A 父母40%

B 老师38%

C 朋友20%

D 亲戚2%

从他人对课外阅读影响看,教师的影响仍然很小,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

1、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较高,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为主要动机;

2、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且阅读量不足;

3、学生课外阅读的种类单一,无选择性;

4、自主地会做笔记的学生较少;

5、学生读中国古典名著和卡通类娱乐杂志及影视作品的比例大,而对现代诗歌散文、小说和报刊类涉猎较少。

五、反思与建议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课外阅读量如此贫乏,尤其文学名著阅读量严重不足,对科技读物也不重视。课外阅读量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自2000年试行新教材以来,任课教师感触最深的是学生知识面太窄,看的课外书太少,很多问题无法交流,语言感知能力较差。课堂内的一些问题因少于或没有接触过此类知识而无法议论,无法自行解决,这样老师不得不越俎代庖,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很多能力无法得到锻炼。从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都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部分学生也非常喜欢,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有能力购买一些课外读物,可为什么课外阅读量还如此少,课外知识还如此贫乏?审视我们的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本人觉得有如下原因:

1、教师不真正重视课外阅读。教师比学生更清楚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在行动上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在升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注重的是升学率,教师为了完成指标,让学生扎进作业堆,只顾“眼前利益”,没有对语言教学的策略进行深入思考,没有在策略上取胜的意识。不会留些空余时间让学生看课外书,更没有心思指导学生看课外书。调查中发现,“阅读书源”来自自己购买的比例大,研究“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的潜力很大。“影响课外阅读的原因”是教师不重视。调查中,老师没有强行要求的占60%,很多学生在回答“为什么不看课外读物”时说,老师不强行要求,也看不懂。

2、电视、音乐等视听媒体的冲击,这一代孩子基本在电视机、VCD前长大,他们更热衷于那些图像式、声音式的东西,对文学的迷恋程度大大降低了。阅读的启蒙教育太晚了,看书并不是为了领略语言文字世界的精湛,而是图消遣,寻开心。如今,家家户户都了有电视、VCD机。于是不少学生把课余时间都花在看电视、听音乐。80%的学生把“休闲娱乐”当作阅读目的,久而久之将会导致一代人的知识贫乏、思维贫乏、文学修养贫乏、这是十分可怕的。

面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这些教育者又该如何呢?

首先,学校尤其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变苦教、苦学为讲究策略的巧教活学。新课程的推行,考试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侧重于学生能力的考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全体语文教师应认真贯彻素质教育,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减轻作业量,调整出课时让学生读书。给出书目让学生去读,没有书籍的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购买到2本。学校也应开放图书室,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氛围。语文组还可以开展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知识竞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其次,教师还应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优秀课外读物,挤出课时指导读书,开展读书交流会,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阅读。

初中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背景分析:开展社会调查是克服教学重知轻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最近,笔者和同事指导部分学生开展“开发本地方志资源,探究1978―1998年间泽国的市场发展情况及原因”的社会调查。在组织本次社会调查前,笔者想到当前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存在种种有违新课程要求的现象。在中考命题改革的导向下,历史与社会教师已经形成一种共识: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必须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但传统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仍然盛行于课堂,传统教学存在严重的缺陷:教学内容提倡本本主义;教学目标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教学对象上,对学生主体认识不足,教师为教案而教;教学方法上,强调“灌”知识,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缺乏知识与现实的联系,把学生心灵封闭于大量死知识中,不会学以致用。据此,特将这次社会调查的目的确定为:进行一次培养学生历史与社会思维能力培养的尝试。借以向更多的教师宣传在初中阶段扎实开展社会调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历史与社会课程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作为一以贯之的目标,思维创新是新课程一大特色[1]。通过“激发兴趣、学会提问、善于解问、不断反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体现。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选定“开发本地方志资源,探究1978―1998年间泽国的市场发展情况及原因”为研究课题。因为社会调查涉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如果学生能够完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归纳结论工作,就意味着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确定研究课题,编制调查提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

泽国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诞生地,在生活中学生注意到泽国的市场发展一直走在温岭的前列,因此他们很想了解泽国市场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为此,笔者把学生组成探究合作小组,开始着手确定研究课题和编制调查提纲,而选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课题将事半功倍。

笔者指导探究组在选课题时应注意3个问题:首先,课题选择要有意义,自己感兴趣;其次,要选择一个需要并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来加以解决的问题;再次,要在限定时间可完成,研究范围切口要尽可能小,有较明确的研究范围。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组认为:许多年以来,人们在搞研究创新的时候往往忽略本地的方志资源。研究泽国镇市场发展可开发利用的方志资源包括《太平县古志三种》《温岭县志》《泽国镇志》等志书,以及参与编写这些志书的专家、学者。在这些志书中,泽国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在其中都有所记录、有所反映,因此,它们是研究泽国发展历史的好帮手。而参与编写这些志书的专家、学者一般都拥有丰富的地方发展历史知识,他们也是一座座资源宝库,很值得去探寻、挖掘。但又由于本地方志资源中的《温岭县志》下限为1987年,《泽国镇志》下限为1998年,所以把这次探究的时间范围定为1978―1998年。最后,探究组将本次社会调查的课题确定为“开发本地方志资源,探究1978―1998年间泽国的市场发展情况及原因”,在此基础上编制调查提纲。

在研究课题确立的起始阶段,探究组成员表现出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善于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首要环节,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掌握创造方法与策略的强大推动力。

多方搜集资料,仔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教师指导探究组在整理分析资料时应注意3个问题:首先要对感性材料形成总体认知,从感觉上发现十分突出的特点;其次要对资料分类分析,形成同类资料对比分析,进而总结本质特征;再次,要对事物本质进行概括描述,形成结论。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组成员细阅《温岭县志》《泽国镇志》中有关泽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容。一方面,他们将1978―1998年以1992为界分成2个发展阶段,进行前后对比;另一方面,他们对每个发展阶段从市场规模组织形式、贸易规模、政府管理手段3个层面归纳总结。

泽国的市场发展情况第一阶段(1978―1992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泽国镇集市贸易的发育程度不断提高。从集市贸易上市产品的种类看,已由以前农副产品原料为主,转向以原料性产品和加工产品并重;由过去的生活消费品为主,转向以生活消费品与生产资料并重。废旧钢铁、鞋机市场成交额迅速增加。1986年,废旧钢铁成交额达360万元,为乡镇工业、手工业提供大批原材料。从市场的组织形式看,由传统的农贸市场向专业市场转变。1981年以来,新增9个专业市场,全镇15个专业市场全是批零兼营,其中批发额占成交额80%以上的就有8个。随着集市贸易的繁荣,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镇市场成交额大幅度增长。1985年,集市贸易成交额达3 385万元;1987年,集市贸易成交额达17 000万元,比1985年增长5倍多。同时,镇人民政府专门成立由7人组成的市场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对全镇各交易市场进行整顿和调整,发挥部分退休工人和农民管理市场的作用,对个体商贩采取固定划分场地设摊的办法。

泽国的市场发展情况第二阶段(1992―1998年)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随着泽国镇区的扩大,镇人民政府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发展专业市场,努力形成市场专业规模优势,并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镇人民政府筹集民资办市场,先后建成25个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专业市场。1993年,全镇市场成交额达8亿余元;1996年,市场年成交额达31亿元;到1998年,市场年成交额达38亿元,其中有4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同时镇人民政府花大力气抓好现有市场的整顿和管理,设立市场管理办公室,确定专人负责市场管理,使市场保持摊位整齐、交易公平、制度健全、遵纪守法、照章纳税,积极推进市场体制改革,促进市场向多功能、多层次、多类型的方向发展。

调查报告反映了探究组成员掌握了分类归纳总结对比的资料分析方法,这实质上是聚合思维能力的体现,通过分析归纳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溯源探究因果,强化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教师指导探究组在溯源究因时提出2个要求:首先要运用因果发散法,以泽国市场发展成果为发散点,推测出产生该成果的各种原因;第二要发挥集体发散思维,探究组成员要集思广益,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能说通,都可以被大家认同,而且被采纳。

在教师指导下,探究组从历史渊源到现实政策、从地理位置到交通发展、从经济发展到人口变迁等多角度深入分析促进泽国市场发展的根源。1)改革开放的决策是根本原因。从1978―1998年,泽国市场迅猛发展,形成2个高潮。第一个高潮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央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泽国人闻风而动,泽国的各级各类市场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第二个高潮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这不仅是又一次思想大解放,同时也为泽国各级各类市场的上档次、上规模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2)历史商贸风情是渊源。泽国,因“泽”而名,历来人文荟萃,物富人丰,是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名镇,素有“台州商埠”之称。3)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先天因素。优越位置使泽国成为温台两地商品物资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和台州金三角地带的重镇。4)泽国乡镇企业的崛起是推动泽国市场发展的强大动力。它对泽国市场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乡镇企业的崛起需要大量由市场提供的原材料,这就促进了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繁荣;另一方面,乡镇企业的崛起,又为泽国本地的市场提供了一些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这同样繁荣了泽国的市场。5)1978―1998年间,泽国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的增多,无疑扩大了市场需求的总量(包括生活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促进了泽国市场的发展壮大。6)迅速发展的交通事业,为1978―1998年间泽国市场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加快了市场商品的流通和市场资金的周转;促进市场从过去的零售为主向批发为主转变,从传统的农贸市场向专业市场转变。也使市场商品来源有了更广更远的选择。7)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和电视的普及,这不仅使广大的市场消费者、经销商有了更广阔的供求空间。此外,随着电话的逐渐普及,使传递信息的时间特别是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时间大大缩短,这也使市场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来的更为便捷、顺畅。通讯事业的发展也是促进泽国1978―1998年间市场迅速发展的又一个有利因素。

调查报告反映了探究组成员掌握了溯源究因基本方法,这实质上是发散思维能力的体现。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

当前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比较重视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求异思维的训练,无形之中使学生形成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严重影响学生的观察力、好奇心、想象力及主动性的发展。通过求同思维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知识积累型的学生,所以更应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培养。在社会调查报告中,探究组成员总结本次社会调查点滴收获:1)掌握了资料收集、分析能力;2)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3)树立了探究学习方式;4)培养了浓厚的乡土情感。

通过此次社会调查活动,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质疑、聚合、发散、溯源究因思维能力产生良好的效果。总之,扎扎实实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初中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学历史 研究性学习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092-01

随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指定的必修课,而“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是当前基础教育实验与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今后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历史研究性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相对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历史学习,偏重于对历史知识和书本现成历史结论的记忆和理解,而缺乏深层次的质疑,学生很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学习的需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行业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为目的的。因此,与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比较,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或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大可小,可易可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活动,从而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增强学习的计划性和有序性。

历史研究型课程目标,是对历史教育任务的具体化和细化,具有进程性和可操作性特点,在历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历史研究性课程的目标主要有:塑造良好的悄感,实现优异的人文价值;实践历史研究型课程,构建和谐发展的能力;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进一步接受、认知、掌握与感悟。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搜集历史资料并撰写历史小论文;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编制研究书目索引,撰写读书报告;围绕研究课题组织讨论,开展辩论。

1. 培养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1)搜集历史资料并撰写历史小论文

首先是要选定论文的题目,确定论文写作所涉及的范围。在学生对相关材料进行收集、整理、辨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并指导学习拟订论文写作提纲,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小论文的写作。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选定的问题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资料,把研究结果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

(2)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有些涉及近代现代史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进行研究.在组织调查活动之前,学生根据选定的研究性课题,拟订调查的主题和目的,选择调查的对象和范围,确定调查的方法和过程。通过实际调查、整理调查材料和数据,对事实进行分析作出结论,形成调查报告。

(3)编制研究书目索引,撰写读书报告

根据所有研究的课题,指导学生搜集研究资料,包括著作、文、网址等,把所搜集到的资料编制成书目、论文索引、网址汇总,以供研究该课题的学生使用.学生选择阅读有关研究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制作资料卡片。将阅读所得资料汇总,撰写读书报告,读书报告应该包括所读书籍的重要内容,及其观点的介绍与分析,读后个人的体会和看法,将阅读书籍的内容与自己研究课题的解决联系起来,作出评价。

(4)围绕研究课题组织讨论,开展辩论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不同人对历史有不同的理解。历史研究性学习可以使不同意见相互争鸣、沟通、交流.讨论可以模拟成人的讨论形式,如圆桌会议式的讨论、沦坛的讨论、专家咨询式的讨论、论文答辩式的讨论等,也可以围绕其一“中性”问题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以类似大专辩论会的形式组织实施。选择辩题时要注意可辩性和适应性。即是学生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而且对任何一方都没有明显的倾向性。

学生研究历史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论文、调查报告、历史人物评价、整理的史料册子、历史小报等。教师要对学生形成成果过程加强指导,尽量提供有关条件。在学生开始写论文时,教师应该提示先拟定提纲,通过报告会、研讨史事会的形式,让学生相互研讨,相互启发,培养合作互助精神。

2.培养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研究性学习呼唤新型的研究型教师。我们已经跨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木质是创新,技术创新取决于科学创新,科学创新取决于教育的创新,而教育的创新中,呼唤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的出现。由此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倡导研究型教师的角色转化,是目前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保证。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仅转变观念,更要善于学习,善于研究,学会自我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改变自己,改变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意识和做法,得以重新调整和整合。

(2)解决好课题的开放性与学科要求的限度性之间的矛盾

学生在课题学习中可以会遇到如何把握课题开放度的问题,这种涉及到学科内及学科间的深度与宽度等问题.课题学习所说问题的情境中不会只包含预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可以还包含其他知识和技能,甚至还可能涉及到其他学科或木课程后面才可能接触的知识。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当,将会使研究性学习走许多弯路。为解决好这一问题,教师事先做好知识的整合分析,进行模拟研究备课,以促进者的身份对学生的某些反映做出合理的判断,对学生实施因势利导.如:在学生的调查研究中帮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提供资料和建议,引导学生将问题的开放性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中学历史研究型课程必须注重加强创新教育,培养问题意识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必须将培养信息素养贯穿于整个研究型课程之中,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学习和协作学习。

参考文献:

[1] 刘军. 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2003.

[2] 张大均. 教与学的策略[M].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 20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 2003.

初中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1.辩论式作业。即讲完教材有关内容后,结合所学内容,组织专题辩论会。由教师提出辩题,让学生自愿分成正方反方,然后根据各自的分析理解,并通过查阅资料、充实论据,辩论前可集体准备辩词,以利于吸收多种观点,集思广益,然后,正反两方各自推选3~4名辩手,辩论会的主席、评委均可由其他学生担任,辩论结果亦由学生评判。在辩论式作业完成后,教师要进行讲评,将正反方的论据进行综述,使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信息系统,然后反馈给学生。如评价“秦始皇到底是千古一帝,还是一代暴君?”“经济全球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2.论文式作业。论文式作业就是写小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要充分、新颖。在布置论文作业之前,教师首先要精心命题,注意命题的综合性,加强命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横向联系,将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相关学科和现实生活中去,以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如可以布置这样一些论题:“试论汉武帝的功与过”,“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教师在布置论题后还可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参考书目,同时要求学生查阅书目,说明材料出处,要求论文观点新颖、论据充分有力。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治学态度和探究钻研精神,给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挥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3.社会调查式作业。就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本家庭的生活变迁、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生产变化,写出短小的调查报告或调查笔记。如学完《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改革开放历史以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庭20年的变化,以我国在此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为背景,以事实为依据,写出家庭生活变化的调查报告式“家庭断代史”。通过调查活动的展开,使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品质得到培养。同时,家庭的变化,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其思想教育的效果也远比空洞的说教来得有效得多。学生为了完成作业,首先必须了解当事人,从调查中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对调查材料进行取舍,从而使感性认识、理性思维相互交融。再如,布置作业“我所知道的当地历史人物和名胜古迹”,让学生收集了当地的历史名人和名胜古迹的资料,写成调查报告。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认识历史的直观性,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

4.表演式作业。即编演历史剧。为了让学生真正认识历史、感悟历史,教师可以尝试运用“编演历史剧”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模拟历史,扮演历史人物。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编、自导、自演、自己制作道具,学生有了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满足了探究历史的好奇心。通过编演历史剧,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与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借此形式来“演绎历史、体验人生、认识社会”。如在上《和同为一家》一课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唐太宗”“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等历史人物,模拟文成公主入藏的情景,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使学生在表演中感悟历史,印象深刻。

上一篇:小学数学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社区管理调查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