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范文

时间:2023-03-21 16:29:25

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范文第1篇

一、营造自然放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没有生理的安全与情感的保障,最佳的学习不可能发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才能为创新提供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创造需要心灵的自然放松,在一种压抑的环境下,学生只会封闭自己的心灵,根本谈不上创造。

课堂上要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景观,要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眼睛,创造让学生观察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嘴巴,创造让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双手,提供学生探索与实践的机会;解放学生的时间,提供学生当堂练习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学生自我活动表现的机会。

二、激发和培育好奇心、质疑习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好奇是求知的动力,是学习积极性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烈,在教学中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好奇心,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推进学习的进程。

激发好奇心的常用方法有:

1、创设故事、游戏的情境。如学习体积概念时,可以巧妙地从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学习分数的概念时,从学生熟悉的烧饼入手。学习等量转换时,从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

2、创设合作竞争的情境。如学习小数乘除法简便运算时,我让同桌分别用一般的笔算方法和转化的简便方法算,从竞争中让学生亲自体验到简便计算的优越性。

3、创设有趣的练习。如学习小数的性质时,设计在“1、10、100”三个数的后面添上适当的计量单位,使这三个数相等,再要求学生用同一个单位把上列各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出小数的性质。

4、用激励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激情,带着强烈的欲望,去探索、创新。

5、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求知。不仅教师设疑,教师还应有目的地创设一种学生们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和操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存在足够的创新机遇。

三、实行学习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教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再创造方法。

1、独立创造。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

2、合作再创造。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应努力渗透合作意识,因为合作模式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对那些答案多样、思考出现困难、涉及面大的问题适宜采用小组的方式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通过班级适当的交流取得共识。

3、指导再创造。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点拨。

数学教学应指导小学生人际交往,为学生创设一个各抒己见、大胆提问、干说敢想的交往气氛,使整个课堂充满民主、和谐的氛围,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激活思维,鼓励求、启发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问题的多样性,解决问题的多样化,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想别人没想到的方法,找别人没找到的窍门,让学生从求异思维中进一步了解事物。

创设一定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求异,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营造出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极大地激发。

同时,学生们创造性的思维也离不开想力,为此在教学中应始终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意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求同思维 求异思维 心理现象 创新意识

一直以来,在以应试教育为主要教学模式的条件下,教师追求的是一种求同思维能力的培养。标准化考试的限制,要求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判断最终统一在一种固定、唯一的答案中。这样长期训练的结果,势必在一定程度上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因此,适当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突破常规,勇于创新,是一个引起教育工作者注意的问题,也是培养未来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求异思维是一种复杂的、高级心理现象,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对人们普遍认为完美无缺的定论提出质疑。人的思维起于质疑,疑问的产生,说明思维者关注了事物间的差异,意在暴露已知与未来之间的矛盾,揭示现象与本质间的联系。这种敢于对人们认为是完美无缺的定论持怀疑态度的精神是应该赞许的,因为它不仅满足于去想“这个问题原来是这样的”,而且要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可以是那样的”。显然,求异思维给学生带来的思维空间远远超过了求同思维,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都是十分有利的。

对求异思维的训练:首先,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带有求异思维性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认可和引导,并启发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思考。古人云:“于不疑处生疑方为进。”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绝不能厌烦,更不能认为这种学生思路怪异、钻牛角尖,应懂得敢于质疑、善于发现、具有创新意识是科学创造的必备素质。许多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和发明,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独特而敏捷的,甚至是反传统、反常规的思维触角,并将其延伸到了一个广阔的领域,触及到常人不去关注的一些问题,才有了各种伟大发明的创造。(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www.省略)如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等。所以,我们尤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引导和训练。

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讨论这一问题时就会有学生提出:动物为何不能,其原因是什么?更有甚者:如果动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结果将会怎样?针对学生中出现的这种求异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借题发挥,激励学生作深层次的思索和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愉快地启动思维过程,达到引导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对于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如生物分类、动物和植物的克隆、地球生命起源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允许学生提出各种不同于教材内容的观点。甚至鼓励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冲破教材内容的束缚,提出各种符合科学规律的假说和猜想,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讨论时,教师首先应认可每一种答案,再仔细分析每种结论的合理部分。

创新意识范文第3篇

一、自主性学习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

目前,“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学生独立支配自己学习的一种能力。在课堂上,只有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也才有思想的解放、思维的活跃、潜能的发挥,创新思维的火花也才会时时闪现。

发展性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拥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度,拥有自主活动的机会。以前的识字教学,老师带领学生逐个分析读音、笔画、笔顺、偏旁、结构。学生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参与意识,完全是低效率的被动学习,谈何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的今天,许多老师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要把时间交给学生,把主动交给学生。同样是识字教学,如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他们会寻找、发现识字规律,从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诱发学生质疑,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是创新的萌芽。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质疑问难,使学生敢问会问。当然,教师也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比如:从题目质疑,从课文词、句、内容上质疑,从表现课文的中心质疑,从课文的前后联系质疑等等。

三、培养创新意识应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语文课特有的任务是进行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衡量一堂语文课质量的高低,首先得看语言文字训练是否落到了实处。然而有的教师上语文课,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揪住某个情节,引申开去,尽情“发散”,结果越扯越远。而学生课文还不会读,有的生字也不会写,这种游离于语言文字训练去搞创新思维的做法岂不是南辕北辙吗?

其实,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就孕育着许多创造性因素。比如:可将识字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比较字的异同中发展学生的发散、聚合思维。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因此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思维因素。如《司马光》中的逆向思维,《草船借箭》和《称象》的求异思维等。

四、优化练习设计

练习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新的认识结构的有效手段。教师应根据学校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练习,使练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针对性、开放性、探索性、综合性。使学生能练在关键处。练习设计应层次分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设计为基本题、综合题、提高题让学生都能参与、都能有所提高。设计内容要多样性,如:抢答、笔答、手势回答、游戏等,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另外可以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问多答的开放性题型。

创新意识范文第4篇

我们教师应善于根据所教的学科内容、学生以及时机的不同,

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还要把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切入点

为了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我们教师就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一种“奇特”的教学境界,来诱导学生多思、多问,促其欲先知而后快。从这个意义上说,好奇心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创新意识的源泉。为此,我们教师要主动、积极地利用已有语言教学素材和一切可利用的学习手段来发掘学生的好奇心,因为每个学生心灵深处,都蕴藏着求知和好奇的热情。这有待于我们去开拓。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活用教育教学形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活用教育教学形式,建立一个“竞争”的机制,用这个机制来开发学生创造知识的潜能。因为“争强好胜”是儿童的本性,而良好的竞争机制能激活儿童的大脑,使学生潜在的原动力,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挥到极致,更能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一下子就变得兴趣盎然,满堂生辉。

其次,教师要联系教学实际,努力为学生创设创新的教学情境,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交际思维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在英语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把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

以便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些就要求我们密切联系教学生活实际,创设创新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愉快地、灵活地运用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 意识; 培养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入世”后,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培养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后继人才队伍正成为时代课题和学校新的培养目标。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我们觉得在小学《科学》、《社会》等科目教学中,适当而合理的运用科技小制作这一教学形式,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有着独特的功效。它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创造精神,发掘创造潜能,能发挥着其它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所谓科技小制作,就是指学生从《科学》等学科中学到的知识,结合生活、自然现象开展的小制作活动。

通过如“剪纸”,这一基本技能的学习,折纸等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使他们从小就享受到创造的喜悦和乐趣。渐近形成科技兴校,科技兴县,科技兴国之路的意识。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创新的世纪。我们的思维要创新,我们的知识、技术要创新,甚至连我们的生活也要创新。学生的学习要创新。各行各业都得要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教育就是要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新型人才,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在未来、在世界竞争与挑战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教育要求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墨守成规,不迷信权威,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以及对未来的设想,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营造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自觉性,培养和发展创新的火花。只要有一点新意识、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作法,均可称为创新。

在创新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轴,训练为主线,精讲多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抛砖引玉,扬长避短,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使学生尽可能展现自我。让学生受尊重,被重视。对他们好问的习惯,丰富的想象力,别出心裁和新颖的思维,加以肯定和赞赏。鼓励他们大胆求异,勇于创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用分组讨论、争论等形式,促进提高触发灵感的机遇。把启迪学生灵性、激发学生思维放在首位。有目的地进行分析,结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尽可能调动自己的知识,以多角度,全方位地去分析问题,快速地解决问题。寻求多途径解决方案。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以“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创新的空间,生动活泼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学习上的开放对创新更为关键。

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修改后的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读书演讲”,具有加大阅读量,扩大视野和口才能力培养的双重任务。即培养学生的“读、说”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听”与“写”的能力。因此“读书演讲”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成为小学教育有益的补充与发展。现阶段的教育,创新是一切发展之源。“读书演讲”是一种创新教育。它在教学形式上有所创新,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创新,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也凸显了创新的特点。

创新意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幼儿;创新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140-01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缺乏创新,人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创新,则能使人发挥自身潜能的80%~90%;因此育人成才应从小做起,为幼儿创设创新机会,提高创新能力。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假如对孩子只是一味禁止的话,就等于给他加上了镣铐,会使他变得畏缩、消极、无进取心。”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单一的要求与禁锢,而是在言教、身教、境教上下功夫,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孩子的创新提供精神导航,循序善诱地引导他们去探索、创新。

一、优化培育环境,营造培养氛围

良好的环境对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作用不容忽视,重视环境教育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幼儿园和家庭是孩子不能选择回避的场所,对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深厚的影响和渗透作用。

(一)创设富有创意、激发幻想的教室环境

在教室中设置“流动”画、抽象画、问题树、无结局的画。让孩子自由想象,涂鸦,画未来世界、画恐龙、画外星人……这样的环境中隐含了鼓励幼儿幻想、创造的欲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创造性。创设以“活动区域”为主的环境,发展幼儿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激发探索世界和科学的兴趣,从而产生大量的观念设想,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二)营造鼓励幼儿创造的心理氛围

幼儿创造性思维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极易被外界所影响,幼儿园、家庭、社区都要营造一种鼓励幼儿发展创造性的心理氛围。老师积极参加各种业余进修,上网搜索资料,了解中外教师在各类活动中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培养的方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创造空间,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结合,突出孩子的特长。保持积极、鼓励、赞许的态度,充分尊重、宽容、期待,使他们敢想、敢为,能极大地发挥潜能;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大胆想象,主动选择,从而表现出独创性、独特性。

二、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引导

首先,从孩子好奇的特点出发,给予他们新鲜的材料以思考。有了新鲜的课例、新鲜的提问、新鲜的操作材料,许多孩子往往能提出许多让你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说主题“好奇的蜗牛”,许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便提出并解决了许多知识点,印象深刻。

其次,从孩子好动的特点出发,给予他们活动的空间去想象创作。孩子天生贪玩,提供足够的甚至有余的材料,让幼儿不受限制,自由地去操作。比如用盒子来做船,告诉孩子美工区里所有的材料都可以装饰盒子船。孩子们一听,便做出各种各样的船,还告诉我这是什么船;在粘粘贴贴的手工活动中,孩子们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再次,根据孩子好胜的特点,设计竞赛的游戏规则,激发幼儿积极的创造。只要老师一两句激励的话语,许多孩子就能争先恐后地去动脑筋动手做。比如,游戏时让孩子们模仿交通工具的声音,我说了一句:“看哪位小朋友学得最像,看谁是交通工具大王。”孩子们个个鼓红小脸蛋,学声音;有位小朋友学了各种汽车的声音,还说了是轿车面包车卡车的声音。培养孩子创新精神是一个大目标,设计新鲜活动有竞赛性的问题来启发幼儿,吸引幼儿,在玩中培养创新的意识。

三、利用好语言教育的平台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孩子们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1、利用儿童文学,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文学作品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机会,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包含了从理解到表达、从模仿到创造、从接受到运用的过程。从儿童文学中仿编、续编、改编,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发展思维能力。例如学习诗歌《小熊过桥》后,可引导孩子们进行语言形式的转换,将诗歌改编成故事,孩子们经过创造性的想象和构思,编出了各种不同情节的故事:有的讲小熊智斗大灰狼,有的讲小熊过桥买东西,还有的小朋友把小熊过桥的整个过程仔细地描绘出来。一首短短的诗歌,经过孩子们的加工,变成了一个情节丰富的故事,充分发展了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讲述、谈话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讲述活动为幼儿提供的是一种正式的语言运用的场合,能培养幼儿清楚、连贯地在集体场合表述自己见解的能力。如在讲述活动《吃吃、编编、讲讲》中,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山楂饼,然后向幼儿提出问题:“这些山楂像什么?”孩子们充分展开想象,有的说像皮球,有的说像橘子……接着,我让幼儿咬了一口山楂,看看剩下的部分又像什么?最后,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编一个好听的故事。在整个活动中,给予幼儿操作、交流、想象的空间,孩子们在轻松的活动中,创造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总之,创新是民族之魂,作为幼儿园教师应深知创新意识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这种素质必须从小培养。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结合幼儿思维特点,创设环境、运用恰当的方法,实施正确的教育,使之更好的发展。时代需要孩子们的创新意识,从孩子的心理特征角度来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让其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在各种场合自发地且旁若无人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创造活动之中;让偶发的火花成“燎原之势”,对幼儿今后创造力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幼儿园教师应重视因势利导,启发想象,引导创造。从素质教育的体制中开拓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使幼儿的手脑能力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发现和培养幼儿创造性才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去从事各项活动,使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参考文献:

创新意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幼师教育创新培养

创新是知识时代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是当代经济竞争的关键要素。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对教师创新想象力提出了具体的规划和要求。而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幼儿正是思维开始萌芽的年纪,对事物处于强烈的好奇心,渴望知识。幼师在指导幼儿教育中起着关键的因素,幼师教育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思维的形成。

一、创设民主氛围,让教师敢于创新

民主氛围是指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下,幼儿教师才会敢于创新,勤于创新。幼儿教师在教育中思维的开放度与教育环境的宽松度直接成正比。学校教育要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教师的创新想法和创新行动要给与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不能因为幼儿教师的一些“另类”想法而对其进行嘲讽甚至批评。在这样一个平等友好、民主和谐的心里环境下,幼儿教师的思维是活跃的,思想是开放的,他们会积极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提高学校的创新教育水平,因为他们知道说错了不会遭到嘲讽和批评,而对学校有利的改变会让他们受到尊敬。让园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微笑: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宽容;少一些约束,多一些尊重。在这样温馨和睦的大家庭中,幼儿教师会积极的贡献自己的力量,把自己的本质工作争取做到最好,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积极向上的迎接挑战。

二、组织安排,让教师善于创新

幼儿园的制度结构安排也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幼儿教师的创新思维培养。如果幼儿教师的课堂时间安排的比较紧凑,那么幼儿教师的学习时间就会比较少,相对的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味着打破陈规,进行新的改造和变化,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达到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因此,在教课时间上,应尽量把幼儿教师的时间安排的有弹性。幼儿教师的弹性时间可以保证创新学习的必要性,可以让老师自由的进行教育创新而不会受到打扰。

其次,园长应该知人善用,对于幼儿教师的长处和短处应该了解清楚。尽量发挥幼儿教师的优势,避免幼儿教师的短处,调节幼儿教师之间的关系,促进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让幼儿教师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是否得到满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知识是否渊博,由于我国教育现实的特殊性,我国的幼儿教师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这严重的阻碍了幼儿教育的发展和影响了幼儿受到的教育水平。因此,幼儿教师在教育期间,应该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水平,这也为幼儿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园长也有义务帮助幼儿教师提高和完善自身,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开设讲座、专家指导、看书活动、学历进修、教学练兵、外出学习观摩等等。

三、科学合理的评价,让教师乐于创新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知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每个人都拥有无穷的创造力,创造力人皆有之。因此,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幼儿教师创新成果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创新的过程是艰辛的,幼儿教师在教课之余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园长应该多样的奖励机制,对于幼儿教师的创新进行积极的奖励,这也会极大地鼓励幼儿教师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典型的创造性教师予以大力扶持,使之起榜样作用。还要经常向教师提出中等程度的成就目标,经常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作详细具体而及时的反馈,不断加以鼓励、强化、纠偏,形成对工作稳定的热情,从而激励教师的创造意志。

其次,幼儿教师自己也应该注重自己综合素质的创新,不能拘泥于现在,抱着稳步不前的想法。幼儿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思考,知道自己的优势和短处,多看书,多交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课期间,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想法和创造能力,用不同的教课方法鼓励幼儿多样化思维的开发。

四、结语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发展的源泉,它同样也是教育事业进步发展的动力所在。创造是艰难的,创造也是快乐的,创造更是无止境的。幼儿教师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时展的潮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建造一支创新教师队伍,不仅仅是教师自己的事,更关系到多方面的要求。幼儿教学理论的发展与其他科学一样日新月异,幼儿园教师要跟上时展步伐,事实创新教学,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超越。

参考文献

[1]陈新晖.当前幼儿教师创新素质缺失的现状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10年03期

[2] 苏伟玲,李岱玲.关于幼儿园开展创新教育问题的研究[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11年04期

[3] 杨玲.探索创新教育规律,培养学前儿童创新精神——学前儿童创新教育课题研究前述[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03期

创新意识范文第8篇

一、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处于“做梦”年龄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思考问题不受任何约束。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把原有表象加工改造成新的表象的思维方式。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人们往往否定孩子的主体性,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例如,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合老师的要求,答案和标准答案不同时,老师就判断为错,这样让学生拘泥于一种答案、一种思维方法,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我们要呼吁老师,不要对孩子“离奇”的想法过分强求一致,而应因势利导,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和保护,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自尊心是一个孩子进步的原动力,他们在回答问题或讨论中只有消除顾虑,不必为答错受到老师批评、同学嘲笑而担心,才能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思考,去回答,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而有的老师在学生答错时,竟用“笨蛋”等词挖苦学生,这样只会带来集体歧视的效应,大大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在这种自尊心受到伤害的状态下,什么创新,什么发展,便无从谈起,因此,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为他们提供创新空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直观教学,引发学生联想

在教学中,可运用动手操作、游戏激趣、鼓励质疑、巧设练习、引导联想等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创新思维。另外,笔者还在课外活动时,指导学生搞小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指导学生用旧纸盒制作小火车、高楼等不同的作品,用饮料瓶制作会跳舞的小人儿、花篮等,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想象

教学中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可以把学生引向积极思维的境地,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想象。例如,在学完《小鹿的玫瑰花》后,引导学生想象:还有谁看到了小鹿的玫瑰花,闻到了玫瑰的香味?他们会对小鹿说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后,再让学生想象人物的动作、表情,分组进行表演,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种教学目的,努力创设各种情境,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范文第9篇

一、转变教学观念,开放教学环境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课堂上师生的双向活动往往被老师所垄断。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由教师说了算,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的课堂参与非常少。有些课堂上总是充满着一问一答的场面,表面热热闹闹,但细心体会就会发现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是肤浅的和被动的。可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没有启发意义,学生的回答也不是建立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甚至有些问答纯属烘托气氛;第二,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按照教师预先的设计进行,而不是根据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灵活调整。学生参与的只是回答问题,而不是提出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他们的自主探究又从何谈起。因此,作为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观念,把课堂真正放开,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所要学的知识及方法。教师所起的作用就像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舞台,让他们尽情的去表演,而教师则应从台上走到台下,进行到位而不是越位的指导。这样,学生才能自主探究知识产生的整个过程,思维及潜在的技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二、自主探究中激励想象,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就是构建眼前不存在(或对创造者来说不存在)的事物的设想,这就需要想象。学生在实践的不断探索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让思维能力在想象中得以升华。教学中抓住学生思维特点,努力培养并激励儿童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法宝。

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我让学生分组实验,把圆等分成8份、16分、32份,分别拼成长方形的样子,并请学生注意观察拼成的图形由(1)━(3)有什么变化?当学生看到原来的圆弧的弯曲程度愈来愈小之后,这时我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展开想象,将圆等分成64分、128分、256份的情景。学生想了两分钟后,一学生说:这样分下去,原来的圆弧就变成了一个很小的点,无所谓弧了。另一位学生说:那样拼的图形简直就是长方形了。这样无限的拼,无限的想象,达到化曲为直、化未知为已知的目的,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开放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创新的形成

开放的思维能使学生凭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的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达到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例如,在课堂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给你一个硬币,请你找出它的圆心,画出它的直径,量出直径的长度,方法及工具根据需要自己选择。结果出现如下几种测量方法:

有的说:我用直尺测量,最长的一条线段就是它的直径,直径的中点就是它的圆心。另一个学生说:我把硬币放在直尺边沿上,再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在硬币的两边一夹,可得出直径的长度。有的说:我先用笔把硬币的轮廓画下来,再剪成一个圆,对折,既能找到他的直径,又能找到它的圆心。还有的说:我先在硬币外面画一个正方形,再画出正方形的对角线,找到圆心,通过圆心画出直径,最后用尺子量出直径的长度。学生找到的方法五花八门,各有千秋。这一系列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自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发现、探索、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运用各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这样不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创造的空间里自由翱翔。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去解决。这样既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实质。

创新意识范文第10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6-0058-0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及教育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一、注重创新过程,激发创新激情,捕捉创新火花

1 注重创新过程,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一步。众所周知,成人的创新强调创新的结果,如创新产品是否有社会价值,而学生的创新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它更多强调学生自身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注重过程,即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强、自信以及对创新的态度、热情及兴趣等。

2 激发创新激情。由于知识、水平、能力的限制以及经验的不足,学生的创新在教师眼里会显得稚拙、简单,但只要学生充满兴趣、积极探索,教师就应该赞许。面对学生的探索、冒险行为,教师要善于发现,积极保护,千万不能泼冷水或过多地加以干涉和限制。

3 捕捉创新的火花。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上图画课时,学生会用蜡笔画出七彩的太阳,甚至将太阳画在水中;回答教师提问时学生会说出很多有创意的答案,但与教师的标准答案有一段距离。这时,如果教师能给予肯定的评价,表扬学生肯动脑筋,夸奖学生的求新求异,定会激发学生的灵感。捕捉学生创新火花时教师应做到:正确对待学生的各种提问,因为提问本身就说明学生在思考,通过提供富有幻想色彩的图书、半制品的游戏材料和开展一物多玩等活动,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二、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质疑的氛围,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质疑。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不仅敢于质疑,还要善于质疑。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之前,教师应让学生在预习自学的基础上,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语,也可以是理解课文时遇到的困难,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讲与思考。

比如,语文第一册中有一首古诗《咏鹅》,这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接触的第一首古诗。书上配了一幅插图,画的是一只白鹅低着头浮在一池碧水之上。在教学时,我让学生结合图画来理解诗句。而班上一名细心的学生就大胆指出该插图画的不对,因为诗上写的是“曲项向天歌”,白鹅应当是伸长了脖子朝向天空的。我听后先是吃了一惊,细想起来却觉得很有道理。作为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敢于怀疑课本,能提出异议,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这正是创造精神的体现。于是,我对这名学生的质疑大加赞赏,并鼓励他画出更加符合诗意的图画。

三、开辟创新教育的新天地――课外活动

1 动手实践,体验乐趣。学生的好奇心强,特别乐于动手。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解放他们的双手。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体验了乐趣,还培养了能力。例如,教学《动手试一试》一课时,请学生动手做实验,自己总结实验结果,验证科学家说得对不对。通过实践,引发了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2 自由发挥,弘扬个性。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一句话,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境美需要学生仔细去体会、去感悟。课文中插图只能欣赏,难以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自己动手画一画,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如,《云房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天空像洗过一样干净,只剩下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和一片水汪汪的蓝天。教师要求学生把这一情境画下来,出人意料的是,学生竟然画上了飞翔的小鸟,七色的彩虹,放飞的风筝……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自然美,还表现出了丰富的创新潜能。

上一篇:技术创新范文 下一篇:开拓创新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