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社会范文

时间:2023-02-25 19:26:45

创新型社会

创新型社会范文第1篇

“十五”期间,我县把坚持科教兴县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途径,自觉地把发展的重点转移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依靠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但目前我县粗放型增长方式仍然存在,依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社会建设是“十一五”期间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重点要抓好“五个创新”。一是创新思想,进一步开拓思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要进一步更新观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切实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观念,增强融入和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的大局意识,强化借助滨海新区开发加快发展自己的、提高自己的机遇意识。依托紧靠市区、发展空间大、工业基础好的优势,努力把静海建设成经济发展快速健康,社会稳定和谐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区县之一。

二是创新技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化技术的高新技术,作为提高我县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以我县建设都市型生态农业为目标,围绕枣、生猪、奶牛、蔬菜等特色主导产业,开展科技攻关和优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提高农业技术创新能力。继续推进工业技术创新,着力构筑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新优势,依托装备制造、生物发酵类药物和环保产业3个基地,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再生资源等新型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

三是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开发能力。积极支持在企业集团和重点企业中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负责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逐步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发展学会、协会、研究会,重点是针对我县的重点行业和农业种养加专业户,建立行业技术协会,努力发挥其信息交流、技术攻关、促进生产经营、促进销售的作用,加快搭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平台。

四是创新制度,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完善科技投入制度,尤其要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多形式融资共同存在的科技投资制度。从财税制度上对自主创新行为给予激励,支持科技开发和创新成果的转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打击,为创新活动提供保障。

五是创新机制,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要加大人才培训力度,进一步健全农科教结合的县、乡、村三级人才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对工人、农民、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快引进我县需要的各类人才。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研究课题,实现产学研结合。要健全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励各类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为静海的创新型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创新型社会范文第2篇

创新“孵化器”运营模式,是清华同方发展根本所在

十年来,清华同方以“技术+资本”为发展战略,以创新孵化为基核,紧密依托清华大学人才与技术优势,创建了“以产权关系为纽带,技术注入为手段,成果产业化为目标”的发展模式。

与清华大学成立虚拟R&D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清华同方与清华大学成立虚拟R&D中心,并通过创新小组在企业加工、不断完善创新成果,通过技术转让、企业出售、参(控)股等方式将成果转移到社会企业、控股公司以及直接并到同方主营企业,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是清华大学承担的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1996 年1月,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完成了“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项目的科技攻关工作,通过了国家验收。当时,只有英国、法国、德国三个国家掌握了这一技术,全世界已投入实际使用的该类检测系统尚不足10台。只要抓住时机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完全有可能在国内外市场站稳脚跟,从而还能带动发展我国的核电子检测产业。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对于该项目的进展状况非常关心,曾亲笔批示:“请清华大学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我们要有这样的志气:一定要比进口货搞得更好,价廉物美。我相信清华的同志们能做到这一点。”责任与使命使清华同方毅然决定投资3000万元,与清华大学一道,实施“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产业化。1997年6月招股完毕后,公司成立了“清华同方核技术公司”(现为“清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把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副主任、41岁的博士生导师康克军等科研骨干,连同“大型集装检测系统”项目一起“移植”到公司,完全按照企业化的运行机制来管理、运作这个产业化项目。这就是业内广为称道的“带土移植孵化”运营模式。“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产业化进程也从此“坎坷踏平成大道”。仅仅半年时间,1998年1月7日,以“同方威视”命名的“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产品通过了国家组织的专家审定。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凭借一流的技术、质量和售后服务,成为世界集装箱检查系统行业的“一匹黑马”,同方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检查系统专业供货商之一,为中国的高科技产品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目前,超过200套产品已出口到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与70%的全球市场份额,赢得了各国海关及国家安全部门的高度赞誉。

近年,国家为提升人口管理工作现代化水平,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决定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2001年1月9日,国务院第90次办公会原则通过采用射频技术、集成电路技术换发第二代公民身份证。然而,由于我国在集成电路芯片设计方面一直缺乏核心能力,绝大部分IC卡芯片均依靠进口,成本高昂且易留下信息安全隐患。为此,国务院出台相关规定,鼓励国内科研单位与高科技企业加快培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C卡芯片电路设计能力,加快自主IC卡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同时,批准采用具有“自主版权、国内生产”的非接触式IC卡技术开发我国第二代公民身份证的方案。国家有关部门在身份证IC卡的设计引入了新的竞争机制,以确保进度和质量要求。其中设计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上海华虹集成电路公司和大唐微电子公司。2001年12月13日,为加快身份证IC卡技术产业化,清华同方与清华大学共同发起成立北京清华同方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2003年12月31日,清华同方与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联合研制开发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专用芯片和模块”率先通过了各项部级鉴定。2004年1月10日,公司正式生产并向公安部供货,目前已成为中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专用芯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兼并多个企业,优势互补跨越发展

另一方面,清华同方吸收合并了多个有实力但又面临困境的企业,把自身的技术和资本优势与合并企业的生产优势相结合,盘活了原企业的生产性资源,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跨越发展。

1997年11月,清华同方与江西无线电厂及有关主管单位签署协议,开始对这个几近破产、负债一亿多元、近两千多名职工的国有大型企业实行“零成本”兼并。然而,清华同方对此的长远打算绝非局限于此。兼并后,清华同方迅速将江西无线电厂变成自己的成果转化基地,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在这里实现产业化,为自身能够在瞬息万变的信息产品市场占有主动权奠定了基础。兼并后,江西无线电厂销售收入以每年52%的速度递增;2006年销售收入是1997年的17倍。

1998年10月,清华同方董事会公告:经政府主管部门同意,以国际资本市场规范的“股权置换”运作方式,清华同方正式吸收合并山东鲁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同方也以此为契机,顺利地进入电子元器件行业,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生产技术及生产基地。这种以资本运营实现吸收合并的扩张方式,为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之间的资产重组注入了新的内涵。

此外,公司投资的江西清华泰豪科技公司、诚志股份,都先后成功上市。这些举措不但为公司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而且还扩大了企业产业平台。

截至2006年,公司孵化培育了计算机、威视股份、环境有限等14家优质产业公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高科技企业集团。

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型社会建设

长期以来,清华同方坚持“科技服务社会”的理念,以科技回报社会,助力创新型社会建设。

经过十年来的发展,清华同方计算机销量跃居国内三甲、亚太六强、世界十强,并为国内部分政府机关、学校提供一系列综合解决方案。

清华同方以自主研发的ezONE为软件中间件,搭建了软件与应用服务平台,致力于国家“十二金工程”以及城市信息化建设,并已成为中国信息化建设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开发项目也已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鉴定,被认定为国家学术期刊文献的权威检索工具。中国知网“CNKI”系列产品已经被中国大陆和海外5300多个高校、科研等各类机构的数字图书馆采用,拥有长期最终用户近2600万人。

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海外用户国由2005年的37个扩大到53个,海外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与清华大学等合作,自主创新提出了一套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广播传输系统(DMB-T)。

作为研制、生产通信装备的国家定点骨干企业,清华同方始终坚持“研制一流产品,提供一流服务”的宗旨,在实现军用和民用技术的相互转化同时,加快军品研制的进度,拓宽了军工市场领域。截至目前,公司通信、技侦、电子对抗、卫星定位、机载、信息安全及高技术信息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

经过十年的发展,清华同方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环保治理工程系统服务提供商之一,涉及烟气脱硫、脱硝、烟气粉尘净化与资源化回收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和粉煤灰综合利用、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废水处理、中水回用等多个业务领域。目前,已建成几十套环保设施、三百多项水处理工程。在人工环境领域,清华同方在世界上率先研制出可在-22℃使用的低温空气源热泵,用于华北地区,成为解决北方燃煤燃气污染的方式之一,为北方地区采暖开拓了节能环保新的途径;在空调领域和能源与环境领域,公司的专利技术居国内领先地位。

截至2006年,公司在信息技术领域共获得181项国家专利;在能源环保技术领域共获得267项国家专利;在应用辐射技术领域共获得299项国家专利;并拥有14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十年来,公司还先后建立了江西军工与电子产品基地、清华同方密云工业园、“同方威视”密云产业基地等计算机、数字电视、电子元器件、中央空调、能源环保产品生产平台。

创新型社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词语 创新型社会 语言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026-01

词汇,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把近年涌现的新词语汇总在一起,我们大致可以看到当今创新型社会的特点。新词语是全方位的。政治社会类的有中国梦、政务微博、走转改,经济类的有欧债危机、纸黄金,信息类的有虚拟现实、微博,科技类的有电子书、高铁、云电视,还有文化生活类的足球妈妈、伤不起、虎妈、淘宝体,等等。

中国近百年来出现了三次新词语诞生高峰,它们分别是时期、新中国建国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时期是本世纪中国新词语出现的第一个高峰,陈独秀等先驱们把德先生(民主,来自英语democracy)赛先生(科学,来自英语science)请来中国,同时也把新词语引进我们的语言。不过,“洋火”(火柴)“德律风”(电话)“拿摩温”(工头)“康白度”(买办)等众多“硬译”外来语,反映了旧中国的社会特点。

新中国建国时期是新词语出现的又一高峰。当时人们政治热情高涨,因此新词语特点表现为“短时间集中涌现的政治新名词”,如:人大、政协、整风、、共青团、少先队、生产队等。

当今社会特点在于其创新性,社会特点决定新词语的特点,当今新词语特点可以表述为“反映了人类最新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和现实生活状态的多元新词汇”。当今“多元新词汇”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以科技和经济类新词语大规模诞生,无疑,这与当今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经济持续强劲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比如克隆、微信、纸黄金等。第二,“正能量、必剩客”等新词语,纪录了当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状态。“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的标签。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相关,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第三,新词语的产生途径更加多元化,有些是简称、合称和缩略而成的,如“地铁”“高富帅”“动漫”;有些是由科技专门术语引申演变成的一般生活用语的,如“蒸发”“正能量”“软着陆”等;有一些词语是从外语借形而来的,如“人气”“卡哇伊”等源于日语,“卡拉OK”“AA制”“B超”“CD”“T恤衫”等以字母形式直接进入汉语;网络新词语层出不穷,粤语、闽语词汇也大量进入普通话词汇,“埋单”“超-(~好,~漂亮,~郁闷,~爱)”“哈-(~日,~韩)”等已为人们所接受。这些新词语正是当今创新型社会特点的反映。

据有关媒体报道,1993年《大学生》杂志曾举办了一次“大学生评选大众十大流行语”活动,其评选结果为:(1)下海;(2)申办奥运;(3)发;(4)大哥大;(5)第二职业;(6)计算机;(7)没商量;(8)说法;(9)发烧友;(10)学雷锋。如果将这一结果与上文我们列举的一些新时期新词语加以比较,当今创新型社会特点可以窥见一斑。

社会是多维而丰富多彩的,社会的一些负面现象,也在新词语中得到了体现。比如“拼爹”“”“城管”“我爸是李刚”“不雅视频”等词语也被收入某些权威出版社出版的辞典。对此某些媒体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认为,语言有高雅与低俗、文明与野蛮之分。某些语言、词汇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对此,我们有三点看法。第一,“拼爹”等只是一个词汇现象而已,应该不应该将它们收入词典可以依据三个原则:首先是普遍性原则,应该说那些词语已经为全民所普遍理解、普遍使用;其次是需要的原则,要反映社会中的这些负面现象,就需要这些词语;最后,意义明确的原则,我们的语言中还没有哪些意义更加明确的词语可以代替它们。以冷静的语言学方法来分析,将这些词语收入词典是没有问题的。第二,词典应承担起引导社会舆论或道德评判及价值取向的责任。对某些社会负面现象的确不应该态度暧昧,更不应该以一种欣赏的眼光来对待。比如,可以在词条的解释及例句中明确地体现出编者的态度。第三,词语是对正面或负面的社会现象进行的客观反映。这些词语明确地提醒人们,当今社会创新型总特点之下还存在着某些不健康不合理的成分,应该用社会的方法加以解决,这未必不是好事。

当今社会是个创新型社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社会在变化,反映新事物需要新词语;即使是表现人们熟知的事物,为了吸引更多受众,词语运用也需要创新。新词语是当今创新社会的时代产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1[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1.

[2]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2[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2.

[3]刘文宁.新词语涌现折射社会发展轨迹[N].工人日报,2003-1-17.

创新型社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型社会;社会发展趋势;创新改革;科教兴国;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C9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251-02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在原所有制体系下,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论、新政策和新法律法规,这便是中国进入创新型社会 “转型期”的起端。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审时度势,做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目前,我国正在朝成为创新型国家开始发展。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主要表现为: 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国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1]。2015年3月12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2]。

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地处国家中心,是华中地区至关重要的经济发展要点。于2015年8月5日下午,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会,省政府《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该政策被称为“湖北积极就业创业政策4.0版” ,涉及五个方面28条意见,直接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据了解, “湖北积极就业创业政策4.0版”,包括“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完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等五个方面28条意见,新政中有12条是直接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把创业和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以创新推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给创新创业者以极大便利。本文从武汉市科技创新,开放创新教育两大理念为基础,解述当代孵化器和“创新创业”比赛的实践过程,提出当代“创新型社会”将以全链式孵化模式,全民思想“创新”等为“创新型社会”发展方向。

一、 “当代创新型社会”的基本理念

(一)创新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生产的产品大多数是用外国的技术,每生产一件产品,要支付外国专利费。销售量越大,我们支付给外国的钱越多。我们干活,外国人赚钱。现在要求用自己的技术和专利,就必须自己创造发明,自己拥有先进技术。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已经使全社会促进科技进步的新机制逐步形成。当下,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形式来看,惟有实现技术上创新,才能推动社会发展。2010年12月31日前,经武汉市科技局批准组建和成立的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包括:武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其他专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京与会的武汉院士、科协九大代表和企业代表等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畅谈科技创新与武汉机遇。在他们看来,武汉应是国家下一个科技创新中心。

(二)创新型思想教育是社会发展潜动力

2012年,我国教育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将高校也带入了创新型社会发展的轨道上,在此,武汉高校主要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培训体系、打造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丰富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四大任务。湖北省于8月12日出台“青桐计划”。武汉科技局局长吴志振介绍,“青桐计划”提出了10条扶持政策,如每年奖励100名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先锋”;对在校大学生、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初次入驻孵化器及创业园的,第一年给予房租全额补贴;由市科技局和市财政局设立2000万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对孵化器内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符合条件的,给予10―20万元无偿资助;设立首支1亿元由政府财政资金引导的天使基金,给在汉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等[3]。科教才能兴国,实现模式创新型教育,才能更好的融合、发展中国创新发展大方向。

二、“当代创新型社会”的实践运营

(一)推开大门,新生力量开始“乘潮‘孵化’”

“创新型社会”中,企业孵化器是“创新型技术”的摇篮。1987 年,中国诞生了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创业服务中心。2013年9月26日,武汉市推进了“青桐”计划,鼓励大学生到武昌区科技孵化器创新创业。2016年7月28日武汉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通过《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促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决定》[4]。《决定》明确“法律、法规未禁止的事项,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大胆开展创新创业”。在这15 年的发展历程中,企业孵化器的数量正在持续增长,孵化能力也是不断增强。这些企业孵化器的运营工作围绕确立目标、设定入孵标准和毕业标准、挑选入孵企业、提供孵化服务、促成入住企业顺利毕业、考核孵化成果这一系统过程开展。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把握了以下原则:一是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实现孵化器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孵化服务网络化、发展模式国际化。二是在企业孵化器的性质上熹利性孵化器和非燕利性孵化器共同发展。三是在孵化器的数最和质量上,形成孵化器的规模,同时兼顾质量。企业孵化器生态系统具有以下内涵:一是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的供应者;二是创业文化和企业家梢神的发源地:三是创业孵化网络体系的核心:四是创业知识汇集和共享的枢纽。据创业网表示,2013年09月23日,武汉市首批25家孵化器名单。这些孵化器共拿出近4万平方米场地面积设立大学生创业特区,供大学生创业团队及企业就近免费人驻。2015年9月,武汉被列为全国8个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区域之一,标志着武汉近5年内的高速发展将不会停歇。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市从2010年至2015年,孵化器面积就已经翻了4倍,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氛围也愈加的浓厚。如光谷创业咖啡孵化器、武汉数字创意科技企业孵化器、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武汉东湖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华中师大大学生创业特区、同心健康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下图为武汉十大创业孵化器)

(二)乘风破浪,“创新”教育“应‘赛’而生”

“创新型社会”中,大学生“创新创业型”赛事是创新型教育的操场。从企业孵化器目前的来看,我国“创新型社会”的热潮已经到来,随着国家及地方关于“创新发展”类会议召开,种种关于“创新创业创业进化”的政策也随之出台,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比赛也随之增多。2015年,武汉大学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教育部的《教育部关于举办首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15]4号),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湖北省教育厅了《关于举办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省级复赛的通知》。谈到“创新创业”比赛,“大小挑战杯”在全国是最具影响力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俗称“大挑”,每两年举办一届。创业计划大赛(俗称“小挑战杯”)旨在引导大学生适应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了解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代表,已经深入的将“创新型”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型”比赛连接起来,在学校建立企业孵化器,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组织。各个学校都在重视“大小挑战杯”,而且也举办参加过数次“创新创业大赛”。下表为几个武汉地区举办过的“创新创业”比赛。

挑战杯比赛之所以迅速发展,是由于其全民性、节约性、可持续性,而且,“创新创业”比赛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到“创新型”发展的平台。“创新型社会”的实践也同时是建立在这一个高校与社会衔接的环节中进行的“创新”、“改革”和“发展”上的。作为将高校与市场接轨,理念与政策衔接的一个执行平台,这些创新创业比赛将会给“创新型社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不可估量的“创新型人才”市场。

三、当代“创新型社会”的发展展望

1、以科政创新为发展的主体。“创新型社会”的发展正是建立在国家政策创新,企业科技创新这些平台上的,与1978年的改革开放相比,当代要将传统型稳步发展的经济社会转变为“创新型社会”是俞加困难的。当代科技全球化脚步逐年增快,唯有“创新”才能成为领航标,中国也只有抓住“国际创新市场”的热潮才能更快的增强国家实力,维护国际地位。国家目前在企业孵化器方面已经拥有全链式,创客空间-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这样的组建,使得孵化器效率更高,未来可能实现全国科技园链式一体化。

2、 教育思想创新是高新生命力。当代国家教育发展比之海外仍有些许缓慢,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创新型”思想未完全打开。高校当代教育是建立在“国家创新”发展上的,高校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与国家发展第一线的先资力量,所以更需要鼓励大学生思想创新。国家建立企业孵化器,举行全国性质,地区性质创新创业大赛,举办创新创业交流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些都将是维持高校思想教育的第一发展方向。推动国家“科创”发展的,不仅仅是创新创业企业市场,更多的是大学生创业者为主体的全民“科创”。国家目前已经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以此为国家“创新创业”市场发展的宗旨。国家第一力量是人民,国家第一动力是人民创造力。以“人民为主体”,把人民作为创新的主人,使之拥有创新思想;坚持使全国人民,绝大多数都要拥有创新思想,鼓励创新,奖励创新,充分发挥国家整体创新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钱俊生,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学习读本[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2]万众创新潮涌荆楚 释放万千草根创新活力[OL],新华网,2015-03-08.

[3]武汉:“青桐计划”助大学生圆创业梦[J],科技日报,2013.12.11.

创新型社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作用

建设创新型社会,需要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依赖创新教育来实现,大学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关键阶段。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今大学的重要使命,是社会对大学的要求,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目标,因此创新教育应该是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行为,而这种互动行为良好的连接点和载体就是社会实践。笔者认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是实现创新教育、人及社会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实现创新教育和人与创新教育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创新教育和人与创新教育和社会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因为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统一的。创新教育通过人的培养来促进人的自身发展和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并通过培养人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社会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在创新教育和社会与人的相互作用中实现和发展的。创新教育必须适应青年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要求。

修身成材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修身成材的重要方式。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与更好的了解社会。社会实践尤其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施加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能起到加速大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的作用。

建设创新型社会,正是要建立起社会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机制,使社会实践促进创新型人才成长,创新型人才推进社会发展,并由此推动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使社会形成需要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并进一步推进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由此实现创新教育和人与创新教育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

二、有利于创新教育目标任务的实现

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是指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体现了教育与人、社会、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内在联系。而这种网络的交互作用和联系的很好载体也必然是社会实践。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灵魂,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发扬创新精神的有效载体。创新教育是指对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创新精神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不墨守成规,敢于怀疑、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创新能力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责任心、进取心和自信心的培养,即:创新人格的培养。这三方面的培养是融会贯通、相互促进的。:

三、有利于与时俱进地确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标准和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已经是大学不能回避的严峻现实。这种现实表现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市场上需要的人才企业招不到,另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找不到。笔者认为社会实践对缓解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有如下作用:

1.有利于与时俱进地确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标准。社会实践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良性互动的载体和桥梁。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也是大学理想和使命的具体体现。创造性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有依可循、有据可查,更重要的是必须符合社会现实和时代的要求。因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在培养目标的设计中就应当体现对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要求。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教育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是解决当前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客观要求,创业能力是当前大学生人才素质要求的必要条件。社会实践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同样具有创新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契合度,努力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试想,如果我们培养的大学毕业生中有5%一6%的人具有自主创业能力,而每个创业者如果可以平均吸纳20一30名大学毕业生就业,那么大学毕业生的待业问题基本上就可以得到缓解甚至解决。

参考文献:

[1].薛天详:《高等教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2].张放平:《强化实践教学》,《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国高等教育,2007.17。

创新型社会范文第6篇

创造教育的思想是21世纪初提出来的.193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了提高职工的创造能力,首次开设了《创造工程》课程,专门研究科技成果是怎样发明出来的.这就是创造学.而把创造学运用到社会或学校教育上,则称之为创造教育。创造教育是创造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类发明创造活动的规律及其运用的.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明确提出了创造教育的理论。设立“育才创造奖金”,发表《创造宣言》,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教育,“创”字,即初次、开始做的意思.创造是全新的.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新观点,创造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

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年朱铭基在政府工作报告科教兴国部分对教育又强调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为实施建设创新型社会,迎接新世纪高科技的挑战,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中国科学院启动了《知识创新试点工程》,教育部从1999年开始实施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设创新型社会,全面开展实施创新教育,已得到政府、科学界、教育界的共同关注。

二、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创新。建设创新型社会,教育改革走创新教育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

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实现提高国民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教育目标。提高国民素质与创新能力是新世纪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必须走创新教育之路,即搞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完成教育的伟大使命.

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实现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去教育的弊端是重知识、轻德育、轻能力,特别是轻视对获取知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实施素质教育不进行创新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完成提高国民家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效建设创新型国家.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其特点是以高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灵魂。所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可以说,没有创造能力在当代就无法生存,没有创新精神就不会享受现代文明.所以,学校教育理当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积极主动地抓好创新教育,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推进创新型社会的建设.

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学生自身创造潜能的生成,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研究成果表明:创造能力是每个健康个体都具有的一种普遍的心理能力。学生具有情感、具有思维能力、具有创造潜能。树立正确的创新教育观,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对学生身上创造性的萌芽,要积极、适时,按照创造心理规律给予培养、扶植、拓展、开发、强化,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个性素质。

三、实施创新教育的原则

当前,建设创新型社会呼唤创新型人才,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实施创新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与创新。在其指导思想、过程管理、结果评价等方面须坚持以下原则:

发展性原则创新是对传统、常识、常规的超越、完善、纠正和发展。其成果应是新的、有用的、进步的、发展的。创新是发展的创新。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坚持发展性原则,不得违反法令和伦理道德。坚持这一原则,要培养学生先进的创新意识,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为正义而创造的世界观。凡是有利于发展与解放生产力、改善与提高人民生活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稳定与安全的就去创新、就去创造。

主体性原则即坚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人本主义在当代要求以人为本。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要讲民主,变课堂为学堂与讲堂的结合;变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的结合。要坚持共性与个性一起抓,既注意对共性的全体全面的培养,又要注意对个性的发展,特别是要重视对创造个性的培养。教师应充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经常关爱、鼓励那些敢于提问,富有新观念,有坚持性的学生,使其创造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系统性原则即根据系统科学原理,统筹规划、科学运作,追求实施创新教育的整体效益。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就要围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对教学体制、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条件、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诸因素进行综合改革、系统创新、全面优化,建立良好的创新教育运行保证机制与体制。要坚持全面性、全体性与创新性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与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等诸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整体发展,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实践性原则即坚持实践第一,教学做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创。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坚持实践性原则,就要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生产、贴近高科技。结合现实、结合实际教学做。既学到真实创新本领,又服务社会;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亲自体验、自我评价,体味创造的滋味。

四、创新教育的实施

实施创新教育,进一步优化教育过程是建设创新型社会形势下教育改革的重点,应当从下面几个方面改革人手。

1.教学内容的改革教育的主要载体是教材,教材仍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首先应该对教材进行改革。教材的改革应从教材的编排和教学内容两方面来进行。在教材的编排上既要考虑到知识的单一性又要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可编排一些将新知识融人到原有知识体系中去的开放性的探究性问题、习题等。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做到以学生知识实际水平的提高为主,以书本知识的传授为辅。让学生清楚明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2.教学形式的改革教学形式上以开放为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展开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是教师提问题,学生集体协作解决;可以是学生提问题,学生解决;也可以采用学生授课等形式。学生之间的讨论,可自由组合,课堂上可以随意走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我们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个性情况各不相同,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思想的变化创新教育的主导是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须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这是培养创新精神,塑造创新型人才的保证。首先是制度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待学生要严格要求,可制定相关具体规章制度,如自习制度,任务积累制度、时间制度、生活行为制度等,达到严与爱的统一。其次是氛围意识。课堂气氛要宽松、和谐。心理学研究表明:实施愉快教学,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情绪饱满使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便于接受新的事物。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

3.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应当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换位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退居二线,可适时组织学生充当老师讲解题目,由学生组织讨论,问题由学生提出,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可坐到学生座位上去,听学生分析讲解,有时也会向讲解的学生提几个问题,在重点或难点的地方故意多提几个为什么,这样既突出重点,也解决了难点,更主要的是训练了讲解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关系互换,教学事半功倍。“大智若愚”也何尝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不一定要聪明,关键是怎样让学生聪明。教学中不满足于标准答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相关依据、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发现解决问题的相关途径,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产生联想、想象,改变视野,获得新的收获和成功。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变换教学方式,协调好教学进度、速度、梯度和难度。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论文关健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新能力

创新型社会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创新型;品德与社会;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1-038-1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将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当作小学生课堂活动的主体内容,枯燥干涩、乏味生硬的教学过程让小学生苦不堪言,小学生对开放式、科学化的课堂教学充满期待,创新型品德与社会课堂应运而生,渐渐成为新课改体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创新型品德与社会课堂

创新型品德与社会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为基点,通过为小学生构建实践化、生活化、互动化的学习平台实现“全心全意为小学生服务”,让小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主人,实现小学生的快乐学习、科学发展的目标。创新型品德与社会课堂主要包括开放化的教学氛围、主体化的教学过程以及赏识化的教学评价等内容。

二、构建创新型品德与社会课堂的重要性

首先,创新型品德与社会课堂能够为小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主宰课程学习、实现自主发展的好机会,小学生能够在互帮互助、合作探究过程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其次,创新型品德与社会课堂能够通过实现小学生的主体参与提升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让小学生在“同舟共济”和“荣辱与共”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而良好情感体验的获得又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创新型品德与社会课堂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具有推广意义的成功课堂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提供很多实践经验,也有力地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发展。

三、创新型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科学构建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的过程”[1]。

1.创新教学氛围,激活学生心智

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不是进行品德与社会学习的科学方法,只有让小学生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开放化、个性化、探究化的教学氛围,主动清除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清规戒律的思想束缚,还原小学生天真、快乐、积极的认知状态,让小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以五年级(上)第一单元《我是谁》的课堂学习过程为例,教师要为小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愉悦的互动平台,让小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畅所欲言中充分展现个性特征和“暴露”自我意识的发展情况,从而帮助教师获得最真实的学生信息,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提高教师教学行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科学认识自我。

2.创新教学过程,凸显学生主体

品德与社会的课本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课堂学习也要回归于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才能实现小学生的高效学习和主动成长。“情境创设是建构主义四大要素之一,建构主义关心学习环境的设计,批评传统教学使学习远离情境化的做法,提倡在具体环境中学习,实现认知和智力及情感的发展”[2]。以五年级(上)第二单元《我学会了与人相处》为例,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非常接近,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教学理论的指导,让小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展示学习内容,实现直观教学。教师将小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注意文明礼貌的地方编写为剧本,然后安排具有表演天赋的小学生进行课堂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允许小学生有所改变和拓展,让其他小学生在观看表演中进行课堂学习,最后,让所有小学生展开班级课堂大讨论,一起探究如何与人友好往来。

3.创新教学评价,提升学生体验

虽然小学生的认知潜能还没有开发到极致,但小学生拥有着较强的情感需求,渴望从教师那里获得个人价值的认可和赏识,而传统教学忽略了课堂评价的教育价值,不注意强化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教学过程非常苍白和死气沉沉。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评价中积极实行赏识教育,用饱含“春天般温暖”的“阳光语言”对小学生进行激励和表扬,使小学生获得兴奋愉悦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积极主动的良好情绪,实现小学生课堂学习的良性开展。“赏识教育是一种体现着人文关怀的、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旨在通过教育工作者用赞扬、欣赏的方式去发掘、鼓励被教育者自身的潜能”[3],要通过赏识教育实现被教育者的快乐学习和主动认知,推动课堂教学最优化开展。

总之,教师要积极探究创新型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科学构建,实现教师主动作用与小学生主体作用的完美结合,为小学生创设一条人性化、高效化、科学化的课堂学习之路,强化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生活化、实践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小学生的快乐合作、主动学习,让小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莫雷,张卫.学习心理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2]王希华.现代学习理论评析.开明出版社,2003.

创新型社会范文第8篇

众所周知,美国好莱坞大片票房数首屈一指,日本动画风靡全球,韩国游戏畅游世界,而国内同行者却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我想,主要是我们的创意产业发展缓慢,创意和创新能力不强。

创意产业,又称创意经济、创造性产业等。1912年,德国经济思想家熊彼德提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1986年,经济学家罗默认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198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明确提出,创意经济是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使这些活动发挥创造经济效益和就业的成效。后来,被称为“创意之父”的约翰・霍金斯认为,创意产业是从个人的创造力、天分和技能中获取发展动力,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笔者认为,创意产业是以人的创造性活动为前提,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保障,能够创造社会财富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新型产业。其基本特征有三个:一是基于人的创造。二是凝结着知识产权。三是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

纵观各国发展,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十分注重创意产业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球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美国达到14%,英国达到12%。一般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为6%~12%,而我国只有3%左右。相比之下,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香港是我国创意产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地区,2001年其产值占GDP的3.8%。

发展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和城市的重要战略。创意产业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有利于增加社会财富,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一定要顺应潮流,抢抓机遇,积极推进创意产业发展,加快创新型社会建设步伐。首先,要提高发展创意产业认识。必须以战略眼光来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创意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其次,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已证明,政府引导是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要积极倡导,制定政策,扶持创意产业发展,创新机制,增强创意产业发展活力。再次,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意产业主要依托于人的创造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应坚持外地引进与本土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创意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建议有关部门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并加强与海外一些培训机构的交流合作。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创意文化的专业、科目设置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为社会储备创意人才。最后,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创意经济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保障条件,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就会影响创意的积极性。要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对侵权、盗版的打击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刺激创意经济的发展。

创新型社会范文第9篇

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立足本学科,我认为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关注社会时政热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会具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热情,关注时政正是让学生感知社会的需求、社会的发展等方面,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社会的积极性。思想政治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和时政性。从教学内容上看,思想政治课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紧抓住社会热点,运用教学新手段和教学新方法,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在《经济常识》第八课教学中,讲解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必须正确处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时,我不失时机地抓住中国入世后的一些热点,引导学生与教材知识点紧密结合,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怎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你是企业经营者,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企业职工,你该怎么做?学生发言踊跃、情绪激昂:“只有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开发高精尖产品占领国际市场,抢占制高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激励学生:“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炎黄子孙的不懈努力,需要你们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民族复兴的重担就落在你们肩上,你们一定要努力啊!”这样以情激情、以理服人,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学生创新的紧迫感,并且点燃了他们内心深处潜藏的创新的火焰,“我要创新”的观念明灯般地挂在每一个学生的脑际。

其次,运用哲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许多基本理论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材料。比如:《哲学常识》第二课“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其中第三点就是要有创新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我引导学生从哲学理论人手理解创新的必要:因为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想发展必须站在上升、前进、发展的立场上去促进旧事物的灭亡,创造新事物。在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下,“发展是硬道理”已成各国的共识,要发展就必须创新。我向学生介绍《新思路比资源更重要》的典型材料:杜仲原是我国四川、云南等地的一种树,其树皮是名贵的中药材,日本在10多年前才开始种植,现却将我国弃之不用的杜仲叶开发加工成杜仲茶,具有利尿等多种功能,时下已成为日本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茶饮料并销售到中国,取得了极佳的经济效益。我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人不屑一顾的东西到了日本人手里却身价倍增呢?我及时点拨:我们缺少的仅仅是一种意识――创新。日本人在自身资源匮乏中找到了比资源更宝贵的东西――创新品质。同学们作为21世纪祖国的建设者难道不应从日本人身上汲取那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创新精神吗?这种带有感情的激励既唤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也启迪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寻找答案,教师及时点拨补充,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启迪了学生创新的思维,他们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再次,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创新对于创新者来说,其价值恰恰在于“价值”的增长,学习可以使很多人“成绩”优秀,创新却是个体间差别的最佳裁判。有人曾经探索员工和公司之间的“雇佣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如果员工具有创新价值,公司支付该员工薪酬体现劳动与报酬的关系。如果员工不具有创新价值,所有工作都要公司安排,与前一个例子相反,公司在为这个员工打工,因为他享受着薪酬的同时还享受着别人的创新。没有了创新就已经说明这个人的思想很落后了,落后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创新的意义在于满足客观存在的需求,并能够有效解决工作生活中碰到的和即将碰到的问题。创新首先是一个观念上的更新,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人的观念随着新的信息、理论和新事物的出现而不断更新,引领变革的思想和理论是最高层次的创新,由此可以说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创新就是要敢为天下先,也就是改变过去不尽合理的现象,使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集体永远获得领先的机会。

例如:有一个食品公司在产品博览会上因报名晚被安排在顶楼最偏僻的角落,以至于门前冷落,于是营销员想出一条妙计――在一楼地上撒下许多铜板,上写“拾到此铜板者可以到1108室换取纪念品”。结果生意一下火了起来。可见,创新帮了这家公司的大忙。我启发学生:如果你是推销员你怎么做?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进一步明确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创新型社会范文第10篇

关键字: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创新能力创新人格

职业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和谐社会的职业教育更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均衡协调发展,既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和动力系统,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由此,和谐社会下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创新,显得更为重要。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所以“以学生为本”是教育之本的回归。“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坚持“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观就是坚持“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的理念,就是要促进以学生个性发展和职业素质形成与发展为核心的素质全面发展,并使学生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谐统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是要把学生作为全体,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人格特征。二是要把学生看作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人,把教育学生的尊严和价值结合起来,为每个学生创造自由发展的条件和空间,使得每个学生都能迈进成功的殿堂。三是要有和谐的教师,传统的师道尊严、师生之间身份的不同,已经形成了一道无形的障碍,使得教育者很难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教育者要时刻提醒自己,以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发展的心理,树立“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的育人观念,在每一个角落都浸润平等、宽容、理解和激励。

二、改进教学方式 培养创新能力

不管人们怎样理解和给教学下定义,教学始终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师生双边活动,只有学生愿意学,才能学的好。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的是技术性人才,突出对学生进行技术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方式是“灌输式教学”。学生不能参与到教学中来,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职业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主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和兴趣,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1、 理论学习过程中一种方法是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互相交流学习,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人格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也可以转换角色,以“教师做学生,学生做教师”的形式出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会相应的有所提高。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自制的简单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营造出和谐的学习环境。

2、 在实践教学中,我认为,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自制能力比较差,惰性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都不够,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民主、平等和服务的意识,在辅导中耐心细致,避免态度生硬,敷衍了事,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破坏和谐的氛围,应主动服务,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或是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三、注重德育教育 培养创新人格

今天的职校生,两三年后就会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力,为社会发展做贡献。除了具备创新能力,还应该具有创新人格。因而在校期间必须接受、内化和谐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人生观。教师应结合学生即将步入社会的实际,使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并与社会整体发展达成统一,从而造就出具有自主意识、道德行为的和谐社会成员,具有创新人格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在社会市场日益发达的今天,越来越看重劳动者的全面素质,甚至首先考察的是非专业能力,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懂得“学做人重于学做事”的道理。大部分的中职生有过受到重大挫折,陷于逆境的经历,在逆境中他们大多会忧虑、焦躁,甚至是萎靡不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适当的教育学生在身陷逆境时,思想上不能随波逐流,首先要从心理上取胜,要有自信自强意识,学生们有了意识,就有了自强不息,自我评价、自我鼓舞,有了去追求更高目标的精神动力,就会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对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就会自觉的创新自我,提高职业技能,增强综合实力,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总体和谐发展,推动人类文明与进步,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创新是最根本的推动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职校学生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为社会发展塑造创新人才,发展的人才,向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教育与职业》2006年

第9期 《关于和谐社会职业教育特征及其发展的思考》

第23期《浅论和谐社会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24期 《在学会做事中学会做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20期《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学校道德教育》

上一篇:企业人才培养范文 下一篇:装修设计风格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