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21 16:21:17

产业经济发展

产业经济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时期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措施

目前,在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农业产品跟农业产业,核心内容是实现经济效益。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在上述的基础上实现一体化经营体系,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部分:企业化管理的实施;区域化布局以及加工系列化灯。多种因素包括农科教、农工商、产供销等。这样一来,在一体化经营体系的前提下,就可以做使我国农业逐渐走向与良性发展轨道,实现一系列有效的自我调节、约束、积累以及发展。并且还可以促使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得到强化,服务与现代农业发展,促使农业经济效益实现最大程度的提升,最后满足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1.新时期农业产业经济发展趋势

在农业产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也将会朝着几个方面发展:

1.1现代化发展

农业产业经济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农业产业经济走向现代化,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其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而在我国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大环境下,农业经济走向现代化也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1.2信息化发展

农业产业经济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也不断地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农业产业经济来说也必将会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了农业产业经济当中,不但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是农业产业经济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还能够提高农业技术的信息交换,保证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高效性,提高农产品的生产量。

1.3生产化发展

农业产业经济朝着生产化的方向发展。在农业合作政策出台之后,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通过利益政策所连接起来的农业产业经济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一些大型企业的带动下,对于农业中的农产品生产也逐步走向了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在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下,大大地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生产化的发展方向也将是我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2.新时期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问题

2.1缺乏足够的技术信息,传统观念影响较大

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大部分农民还使用传统形式进行生产,几乎没有引进新品种以及新技术。对于农业市场信息掌握力度不够,在实际过程中,整个农业生产还维持在较低水平。并且其劳动形式也是处于传统的状态:高投入,劳动密集型生产形势以及低效益。上述因素的存在直接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也就是说,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农民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维持自己家庭的生活,只有少部分农产品才可以进入市场,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产品价格因素非常低,所以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明显缺乏足够的竞争力,所以很难形成特色产业发展。

2.2龙头企业规模有待扩大,带动性明显缺乏

大部分地区都没有设立龙头农业产业,就连现有的龙头农业企业数量也非常少,规模非常小。并且在经营过程中,发展慢,带动性差。经过多年的发展还是没有进步,导致企业自身效益就非常的低,没有在实际过程中引进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导致大企业家的魄力明显缺少,最后可能会被现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所抛弃。

2.3没有紧密结合生产基地跟市场活动

在实际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一个稳定的生产基地,还需要有一个适销对路的市场,两者缺一不可。农业产业是否能得到健康的发展,生产基地跟市场两者是否有效连接是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想要实现农业生产基地跟市场的有效连接,就要设置相应的连接纽带,最为常用的是专业合作组织跟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更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市场中集中带入群众生产的产品。因为市场是不稳定的,如果采取传统的形式,也就是说,一家一户的农民进入市场,风险非常大且市场成本非常高,在交易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且冲击着群众未来的农产品生产工作。

3.新时期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措施分析

3.1鼓励农头企业建设发展,发挥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在实际过程中需要增加农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将那部分有实力的公司以及有新技术的公司大力引进农业发展领域。实现龙头企业的构建发展。并且还需要实现现有的龙头企业的巩固壮大,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鼓励措施,对于那部分科技含量较高,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跟培育,从根本上提升这部分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在市场中,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跟辐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实现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构建,例如: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在实际过程中,还需要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_产业项目大发展。并且跟当地农业局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一部分农字号龙头企业积极引入建设,这部分龙头企业实力非常强,带动能力也非常强。例如:山东省微山县留庄镇,在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过程中就采取了上述措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相对于几家湖产品加工企业来说,这是发挥龙头企业作用的有效案例。在实际过程中,这几家湖产品加工企业实施了以下运行模式:公司/基地/农户。企业本身在收购湖产品的过程中,以一个高于同时间市场的价格完成基地农户农产品的统一收购。这样一来周边万余户农户。在2013年,北京睿特环有机农产品开发项目被有效引入,实现了有机水稻种植产业的积极推进。以示范园区为中心,实现农业高品位,高效益发展的有效带动,这一项支柱产业,将会促使农业增效跟农民增收。

3.2发展现代化农业以工业化理念为基础

在实际过程中,想要实现农业的发展,如果只是单纯地依靠农业自身发展,那么想要实现现代化农业就存在非常大的难度。农业生产想要进入大市场环境,并且参与市场竞争,参与社会分工,就需要将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所以想要实现现代农业的有效发展,就需要想尽办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且推广使用农业新技术以及新技能,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有效现代化,同时还可以促使农副产品附加值得到有效提升,最后,提升农业效益,实现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最大程度提升。并且还需要支持农产品出口贸易,在走向国内市场的同时还需要扩大国际市场参与度,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

3.3做好基础工作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的有效优化

在实际过程中,如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缺乏,并且还存在特色优质农产品,在这种情况下,针对这部分主要生产基地跟生产区,实现相关水利工程的全面加强跟有效完善,例如:引水、蓄水、提水等。这样一来就可以完善排涝工程,并且促使防汛抗旱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推广大棚栽培技术,引进使用地膜覆盖设备,实施有效的设备栽培技术。如果条件允许,就是要将农业机械操作技术大力推广使用。实现各个农业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发展。

3.4优化农业产业经济中的产业结构

传统的农业产业经济管理更加侧重于对农产品生产水平进行管理,这也导致一味地侧重与农产品的生产水而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益,使农民在进行农业工作时丧失了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需要对农业产业经济中产业的机构进行一定的优化,努力发展出多元化的农业产业机构。政府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找寻当地农业发展的优势所在,利用其优势来扩大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与销售,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竞争优势。同时,农业生产还需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以此来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模式,在农产品的销售中形成一个稳定的产业链,农业经营者与生产者需要积极探索农产品的加工产业,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产品仓储、保鲜、运输以及包装等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各项技术,并通过培养农产品深加工领头企业的方式来促进企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只有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链,才能够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使农业得到稳步的发展。

3.5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

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产业经济建设的投资力度,一方面能够增加农业技术的效果,防止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能够推进农业建立信息化技术的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农业产业经济的管理质量,改善农业产业经济的管理模式,从而使得农业的经济效益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此外,政府还需要重视农业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培养出农业信息化所需要的真正技术人才,并普及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技术,使农业产业发展能够与信息化技术形成有机的融合,加快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我国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过程中,也使得农业产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设出了许多新农业的新景象。而对于农业产业经济管理,一直是近年来社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和科学的手段来对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以此来提高农业的产量以及质量,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如何在实际过程中强化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首先分析了新时期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起点问题:首先,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明显缺乏足够的技术信息,传统观念影响较大,导致整个农业生产水平处于稳定的状态,迫切需要引进新品种跟使用新技术来促使整个农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还需要从根本上转变,劳动密集生产形势以及低效益生产形式。其次,是农业生产龙头企业规模非常小,带动性不强,所以需要政府颁布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实现大力发展,带动农业生产活动。最后,是农业生产基地跟市场两者之间的脱节。一个稳定的生产基地跟一个合适农产品销售的市场环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所以需要发挥市场媒介作用,降低风险跟市场成本,鼓励农民生产,从根本上强化农民生产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茂松.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制度创新与制度分析[J].湖湘论坛,2004(05):77-79.

[2]武艳茹.浅谈凉城县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J].基层农技推广,2017,5(02):54-56.

[3]周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J].山西农经,2017(01):23-24.

[4]张俊飚,程琳琳,何可.中国农业低碳经济效率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经济研究,2017,2(02):36-51.

[5]左鹏,刘强.重庆市垫江县农业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1):56-59.

[6]刘东英.加快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J].经济论坛,2002(17):49.

产业经济发展范文第2篇

>> 现代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概述 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中的优势比较、产业选择和路径分析 主题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发展策略之研究 自然资源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高职艺术专业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对接研究 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区域林业经济发展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经济发展资源研究分析 产业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分析与阐述 当前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阻力因素与战略选择分析 厦门CBD区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产业经济发展规律研究 促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休闲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探析 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之我见 湖南艺术创意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香河县产业经济发展与定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A]//国务院公报2009年第34号[S]. 2009:6~10.)

[5]宋增文.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旅游业产业关联度研究[J]. 旅游科学,2007,( 2 ).

[6]左冰. 中国旅游产出乘数及就业乘数的韧步测算[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6):30-34.

[7]王琳.天津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和贡献度研究[J].http://.cn/chinese/zhuanti/whbg04-05/797795.htm.

项目基金:贵州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黔科合体R字[2012]2033)。

产业经济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区域产业经济 发展 问题

在我国城镇建设过程中,对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策略。因此为了符合现阶段区域发展的具体需求,相关部门要对发展方向进行明确的定位,要在地方资源的基础上,明确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方向与内容,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制定详细的区域产业发展策略,要通过多元化的经济发展,全面的促进我国区域产业经济发展。

一、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相关问题分析

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关键组成部分。但是因为区域产业经济资源等客观元素的制约,导致我国区域产业经济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等条件的限制,造成经济发展策略制定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在具体的政策执行过程中,无法有效落实相关活动;同时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浪费、产业发展不利等问题,这些现象的存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的今天,在制定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策略的过程中,要根据区域具体状况、发展趋势以及自身优势开展,要明确区域发展的具体方向,进而保障区域产业经济的可持续性与科学性。现阶段,农村经济中的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大部分人在外出打工过程中累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与资金基础,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现阶段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

(1)提高对区域资源开展的重视。在现代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区域资源的重视,要根据地方区域特色,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及风险抗击能力。要根据不同的区域特色有针对的扶持相关经济产业。例如,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提高对粮食、工业等领域的重视;东北具有一重、一汽以及大连船舶重工等装备制造企业;同时其生态环境还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优势;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以此为基础;而安徽等地盛产各种药材,因此,在进行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提高对药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个别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在进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以此为基础,明确发展方向。针对区域特色资源开发可以有效的提高经济发展效益;相关部门与机构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的过程中,要明确区域资源特色有优势,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2)综合区域资源发展状况,进行资源整合利用。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对现有的区域资源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政策基础。根据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在现有资源上进行调研与整理,为区域资源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因此,在进行区域资源分析与调查过程中,要对区域整体环境进行调查,例如对矿产、养殖、畜牧业以及土特产等相关资源进行分析,同时要提高对文化、旅游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民族文化的重视,要对区域经济资源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估与调查。

(3)明确资源整合的实际需求,明确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支柱。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行全面发展、重点突出”的策略,要在区域发展过程中,支柱性产业对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区域产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要根据区域产业经济资源利用状况,根据发展策略明确支柱性产业,要对不同资源的发展状况,利用率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制定长期、中期以及短期发展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全面促进区域产业的整体发展。同时,对于支柱性产业飞发展,也要制定详尽的发展策略与计划,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地方区域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战略方针。

三、结束语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长期发展战略以及社会的稳定性等多方面的考虑,区域参与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始终提高对经济发展策略区域制定、执行以及管理工作的重视;要把区域资源作为基础内容,根据实际的资源发展、利用价值,构建系统的产业链,通过支柱性产业带动整体经济发展。要将资源开发与利用为基础,明确重点发展方向,全面实现科学的区域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促进区域产业整体发展效率。

参考文献:

[1]蔡林司.金融业对国家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战略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

[2]现代产业经济发展之道[J].现代产业经济,2013,(01).

产业经济发展范文第4篇

重工业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成长部分。产业转变的趋势,不仅仅是各国产业的不断努力,更是滚滚而来的时代浪潮。近20年以来,亚洲的经济迅速的崛起,使全世界刮目相看。国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亚洲的经济发展水平使亚洲已成为世界三大经济区之一。近20年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世界的经济中心将从大西洋移动至太平洋,未来的时代,将是“太平洋时代”。产业经济的组成,有以下三个重要模块:

(1)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一个非常的重要过程,当前正处于经济一体化的各个国家,将有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按照自己的国家实力与意愿对国内外市场做出选择。某种程度上,经济一体化让世界各国的经济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如果出现国家或地区发生重大变故的情况,则极有可能影响其他国家,甚至对世界都能造成很大影响。对我国而言,经济一体化就是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良好机遇,也将是异常残酷而严峻的挑战。由于经济发达国家的科技与经济实力非常雄厚,它们在投资和高新技术、国际生产、国际贸易上所铺垫好的的更高起点,在经济全球化的进度中已经为新经济的高新技术产业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而众多发展中国家在这场战役中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上的家底都显得十分薄弱,于是在全球经济化这场机遇里得到的收获也是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

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集中财力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与科学技术,培育更多更优秀的管理与科技人才。因此,全球经济化对我国的经济产业的重要程度是历史性的。只有吸收更优秀的理念掌握更先进的技术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逐步的充实我国产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管理制度创新、产品创新、科技创新与理念创新,以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国民经济与产业经济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2)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高度,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指出:“自本世纪开始,我国将步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阶段。这是我国产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最为关键的新趋势,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已是不可昨日而语。曾经的商品大短缺的情况已是不闻于耳,经济环境的变化翻天覆地,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我们已经优秀地走完了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前两步,社会经济都在全面向前发展,总体而言我国已经达到小康的生活水平,即将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第三步付诸实行。改革开放的设计者邓小平同志在上个世纪就提出我国的经济发展要分三步走。如今,关键是如何更注重质量地达成第三步奋斗目标。因此,我们一定是把现在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即从以注重数量转变为注重经济发展质量与国民整体素质为主,作为第三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3)入世化2005年才全面入世到位,光入世谈判就进行了13年之久,这是一段艰难但光辉的长跑。

入世后我国产业经济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四点:

(1)经济环境改变,经济环境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市场分工越来越细节化,专业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竞争主体多样化,竞争对手更加强大;国内市场国际化步伐加快,市场竞争更加残酷。

(2)人才资源的变化,自从我国入世后,人才争夺的序章,在企业之间上演。人才们的待遇是越来越好,企业之间的战争却愈演愈烈。

(3)融资环境变化。入世后企业融资的渠道越来越多,外资的注入也成了企业之间的必争之地了。为解决资金短缺,世界范围内融资越来越普及,风险投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

2.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产业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的热潮会不断的散发出更新、更强的能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进步下,产业经济将会更加的完整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也将取代传统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中,终有一天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会在这个蔚蓝色的地球村大放异彩。

产业经济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产业经济;城市规划与产业经济发展

一、产业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是紧密相关的

实际上,从规划的本质角度来说,就是对城市土地的合理布局、开发和利用。而一个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目标的实现,落在地域上也表现为各类经济产业对土地的使用。具体的两者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城际联系的影响

由于城市不是孤立的个体,它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是有形的如城市的对外交通,无形的如邮电通讯以及电子信息等,而产业的生产过程涉及原材料的采集、生产设备的引进、产品的市场销售等都需要与外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每一次产业经济的发展,都对城市的对外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要对对外联系特别是大型的交通枢纽的基础设施进行统筹安排,而合理的安排必然会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对城市内部联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所谓“动一发而牵全身”。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城市规划中就要为这些劳动力提供相应的生活设施、交通设施与社会福利保障设施及其子女的文化教育设施,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脑力劳动者,这样一来对城市的科技文化设施如高校、科研院所等的设施要求就会更高。重工业则需要提供充足的能源设施与便捷的交通设施相辅助。所以规划中一定要考虑到产业及其相关设施的需求。

(三)对城市功能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离不开产业经济,产业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的支撑,在低级产业如原材料生产的地区,甚至影响到所在城市的生死存亡,当然在具有全面与发达的综合性城市,不会由于一种产业的兴亡而决定城市的兴衰。但是合理的产业结构、健康的产业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城市的发展,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将导致城市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功能的失衡与矛盾的恶化,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绊脚石。

因此,产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调整与城市规划是息息相关的,有了城市规划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平衡,产业发展才有了支撑基础,而产业的优化发展又为城市的壮大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对城市规划的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产业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一)对城市土地规划的影响

土地是城市的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它由于规模大小、地理位置、地质水文、地形地貌等不同呈现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二)对城市环境规划的影响

这里指的环境一方面指的是环境污染的层面,另一方面指的是地理环境如靠山、沿河、滨海、或临近铁路、港口及城市主要干道等层面,一般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需要建立在环境优美离城市中心较近的位置;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通常情况下资源消耗大、污染较严重,所以必须依据情况规划在城市下风向的郊区。

(三)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影响

城市的基础设施规划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电力电信、给水排水、环卫设施等等,也包括交通、通讯等设施,产业生产的发展无时无刻离不开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持,并且对这些基础设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对电力电信,除了单位产量耗电量,对电压、电流也根据生产的工艺要求有不同的需求;又如给水排水,各个产业的需水质量、水压、净化程度都各不相同,还有就是用水性质,农业用水、生产用水还是消防用水都有不同的要求。

(四)对城市服务设施规划的影响

产业生产需求对产品原料及成品进行及时地流通,也需要对资金的流通。这就形成了对城市商业、金融、仓储等其他服务设施有了需求,这些服务设施主要来自第三产业,在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的今天,这种需求度将越来越高。这也对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但要使产业在量上得到发展,更要在质上有新的飞跃,是产业更具有生命力。

三、城市规划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规划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存在的几个问题

1.从城市规划的编制依据来看。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如GDP目标及其相应的经济指标。相应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如何,现有的产业结构将做哪些必要的调整,产业布局情况如何,都是规划部门要考虑的因素。所以产业经济要想实现城市空间地域的合理落实和布置就必须遵循规划的思想。

2.从规划编制的时限来看。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具体化,除了对城市进行长远设想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规划年限。但实际工作中,常出现规划期限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期限不一致的现象。所以要真正发挥规划对产业经济的指导作用,就要加强规划时限确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3.从规划的方法来看。传统的规划方法是先根据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与自然增长预测城市的总人口,然后根据城市规划用地标准计算城市用地规模,并按照城市用地的现状与合理的用地比例进行功能布局与用地划分。而事实上这样是不够的,如果过多考虑人的因素,忽视产业经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就会适得其反。因此规划期限内应对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规模及各产业结构进行预测来换算成用地规模、基础设施规模,并落实到城市空间中去,这样的规划更具说服力。

4.从城市规划实施的情况来看。传统的规划模式强调功能分区,这就忽略了城市固有的文化内涵。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史脉和文脉,不是靠规划来改造或设计就能形成的,所以不应该过分强调主观的意识,应结合每个城市的独特经济活动内涵,进行规划布置以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

(二)城市规划对产业经济影响的基本因素

基于上面提到的城市规划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修缮,用新方法、新思路使其对产业经济的影响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1.规划新的空间模型,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方式中,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增大,如“加速城市地区的新城和卫星城建设、推动工业企业向外迁移、城市中心地区功能的转变和重建”,随着这些规划的实施,城市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面貌有了创新性的改变,城市规划已经在产业经济结构的空间深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借助新的城市规划手段,增强城市的资本竞争能力。实践证明,基础设施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将会促进个体和群体部门的投资欲望,刺激城市企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有助于城市产业发展的高级化。现阶段高水准的城市基础设施可以增强城市优势和吸引力,尤其是能够增强引入国际资本的竞争力,所以基础设施规划的好也会促进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产业竞争力强了就会扩大优势不断创新进步使其自身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3.加速城镇化脚步,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机遇。城市地域分布格局的转变,将意味着经济的结构更加合理,有利于发展城市及城际的经济联系,促进城市工业分散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扩大产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第三产业的需求,更好地推进城市经济的增长。

四、如何利用两者的紧密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社会发展的基础,城市社会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城市经济的发展即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它包含

一、

二、三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但不同的城市性质,三者的权重不同,但在城市经济中第二产业应该有相当的比重来作为支撑,那么,

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发挥产业优势,体现产业经济规律,使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重视城市第一产业的发展,创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环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证。现阶段,我国正在全面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又在不断的吞噬着农村的地域,一面是生命的基础,一面由于城市化的发展有需要不断的扩展空间占用土地。事实表明:尤其是大城市农业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这样任凭城市扩张忽视农业发展的现象,在城市规划中应得到足够重视。

(二)进行第二产业结构调整,适应城市新空间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脚步,国有企业的干戈、改制工作的逐步推开,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刻的调整,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进入WTO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世界经济环境的新格局、新挑战,城市规划也要与时俱进,进行一些必要的创新与改革。

首先,要把握重点,针对第二产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不同的规划发展方案;其次,充分重视高新技术或资金密集无污染型产业即都市型工业在城市中的再定位问题,从而使城市的布局形态更趋合理,使城市发展更为有序、有效、有机统一。

(三)加速城市第三产业发展,重组产业规划布局

在加速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城市特别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加快信息、金融、商贸、文化、教育、旅游、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事业的发展蕴藏着极大的潜力。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城市中心的经济结构,扩大第三产业服务范围。把城市中心地区建设成为全市甚至全市域的城市经济指导中心,对未来经济产业诱导和前瞻影响。第三产业用地,不是简单的商业用地、办公用地,只要符合总体规划要求,适合第三产业布局,均可纳入这类产业用地,从而克服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局限性,而对于小型的第三产业布局则可以在社区规划、居住区规划中,使服务的对象更具体化,使产业发展真正贴近居民的生活。

五、总结

综上所述,产业经济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产业经济对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中心地位的确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提出了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号召,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前瞻理论,这些必将为城市规划和产业经济的各自发展及其相互作用产生有利的影响。城市规划和产业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尽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使我国的城市乃至国家建设朝着有序、稳妥地方向不断的推进。

【参考文献】

[1]胡建东.城市产业经济与城市规划关系初探[J].上海城市规划,1999,(6).

[2]史忠良,等.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产业经济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产业经济;升级;战略目标

小康经济发展目标下,将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改革和发展的主流,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得市场经济基本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并持续推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升全体人众的生活水平,成为产经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跨国易及国际资本流动的频率和规模不断增大,促进国际资源的快速有效流通。同时,交易的增加强化国家与地区间的融合程度与关联度。因此,深入研究产业经济发展和规律,能够帮助我国市场经济更加快捷、深入地融入到国际经济的发展。

一、全球化产业发展与升级

国际经济市场的发展,促进各国家与地区的产业体系不断融合。传统产业间的竞争也由本土产业经济实力转化到上下游产业跨地区互动关系。一方面,本土上游产业的竞争优势,能够促进下游产业收获更多的竞争领域;另一方面,主流产业与辅助产业之间的频繁互动和搭配,帮助国家或地区在国际竞争市场占得一席之地。自此,各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发生流转,形成有序的国际产业体系。而原始产业分工也由不同产业的全球性分工,转变为产业内全球分工,直至企业内的全球分工。最终,当产业分工过程中的要素转移积累到一定数量,并发生产业结构的变革、引发国际化产业转移。这一过程中,技术经济往往由于主体对于利益的追逐,呈现出高成本国流向低成本国的产业转移变化趋势,致使国家的分工格局出现变动,进而影响国家的核心竞争优势。虽然,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的国家而言,科技、教育和研发水平偏低,但有目的有选择的进行发达国家转移产业的吸收和借鉴,能够促进其结合自身特征,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发展中国家,抓住产业转移全球化发展趋势,强化技术的渗透和吸收,并在此中间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地位。国际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促进产业资源的相互流动,使得国际贸易成为相互制约、联通并相互渗透的网络化产业体系。这一体系下,产业的各个环节会依据技术的进步而发生转变,实现全球化资源的最优配置,已达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高新技术的崛起,促进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其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特性,致使全球范围资源最佳配置的趋势越演越烈。部分即将或正值成熟、衰退期的产业技术,逐渐被发展中国家引入,通过主动的高新技术研发参与或谋求资源共享和合作形式,实现产业的升级。另外,产业结构全球化升级还表现在对高新技术改造能力的提升。传统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借助高新技术的使用,以降低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生态环境的破坏。高新技术产品和管理理论的运用,能够提升产业素质,使其维持在相对的水平。

二、产业经济融合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高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发展逐渐向重信息资源和服务的全球性经济过渡,致使原始的国家性边界产业系统逐步瓦解。国与国、各地区之间经济与产业的互动越来与频繁,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相互交织、多层次、多元化的新型产业结构。新型全球化产业结构的形成,打破原始各国间相对孤立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发展的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互相竞争并渗透。另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融合,促进全球性产业整合和重组,致使产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新型经济融合趋势。全球化经济体系的建立,实现了产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化配置,将历史、地理、风俗、文化等条件和优势全面融入到产业体系之中,形成互动互联的合作与竞争关系。这一经济体系的建立,发达国家能够通过雇佣国外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实现社会所需的生产;而发展中国家首先应摒弃搭建独立完整产业体系的战略目标,应重视自身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分工和地位以及竞争优势,可以通过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业产业联系,积极进行高新技术和理念的学习,以促进本土的经济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发达中国家,本身的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市场潜力等都具备相当大的发展优势。在全球化产业调整期,应结合本土资源优势,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提升自身吸引力,在明确发展目标的前提下,投身入全球化产业经济融合的环境之中。

三、产业经济知识与生态化发展

综合各国产业发展来看,全球化经济基础变化的突出性特征是,产业结构不再着重刚性需求的发展,由传统重型化生产技术结构逐步转变到知识信息、智能服务、高效健康的软型化产业结构。因此,经济环境中金融、咨询、信息类服务企业的比重不断增加,并逐渐过渡到知识型产业经济。知识型产业结构的又一特征,是科研和教育行业的不断渗入。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人们对更加高效便捷、人性化服务的需求。传统的产品和服务只有不断地更新、创新并升级,才能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所以,产业技术和创新要求不断提升,产业劳动者不得不经受更加高质量的学习和培训,才能使用市场产业转型的需求。经济市场对高素质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促进全球科研与教育的发展。产业结构中科研、管理和咨询、金融类知识型人才的需求量加大,成为多数国家进行初步产业结构调整的迹象。伴随社会经济的增长、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服务性生产逐渐脱离传统的制造业,形成专门化的管理、服务机构,在细化市场分工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服务优势。产业发展中,经济绿色化成为新时期产业演变的另一显著特征。产业经济绿色化发展,倡导不同的产业部门搭建有效的经济资源利用和回收再利用的循环模式,通过自然资源的节约、重复使用,降低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社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对经济的过分追求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产业经济绿色化则是弥补自然、平衡生态,将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源消耗量,有效控制在生态系统承受范围内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全球范围内生态与产业的互动关系逐渐加强。在此基础上,生态产品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形成有效的新型生态链,促进生态与产业经济的一体化互动。

四、军民结合战略发展

社会经济产业的转型期,军民结合成为全球化发展中军民产业的重要发展战略。和平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家与地区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增长,而非军事实力的较量。然而军工产业技术的发展代表了整个国家的最先进科学技术,是国家技术发展的显影。民用产业发挥国防工业物质基础的作用,所以强化军工技术向民用产业的过渡,能够在保证平稳发展的同时,提升军工技术的商品化能力。而社会性产业商品化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升级民用产业整体的技术水准;另一方面,从技术的角度提高国家产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军民结合战略的发展,战争的需求一定是首要的。因此,民用产业的发展时刻准备为国家战事而服务,并随时准备转向军事物资、设备或者重型机械的生产。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军民产业结合的发展战略,通过各项发展措施加快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以保证有限的资源能够在太平时期侧重民用,在战争年间满足军需。目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及平面显示器等成果,已经完全商业化被运用到军民共享之中。可见,重视军民产业的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国家的发展经济力。

作者:李华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敏飞.经济全球化下产业经济发展研究——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与中国产业发展新思路[J].海峡科学,2011,10:3-6.

[2]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谷建全.新趋势下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河南为例[J].中州学刊,2014,11:44-48.

[3]任兴洲.经济新常态下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5,01:5-7.

[4]夏宁.论我国经济管理现代化和发展新趋势[J].现代商业,2012,08:125.

产业经济发展范文第7篇

摘要:海洋科技突飞猛进,新的可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不断发现,海洋已成为巨量财富源泉,为解决困扰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两大问题展现了新的曙光。本文简要介绍了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的概念,分析了海洋经济产业的特征,最后提出了海洋经济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海洋产业经济对策

资源枯竭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瓶颈,严重阻碍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能源价格飙升,世界人口激增,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刷新历史纪录,政府则面临着来自这些方面的各种威胁。人类在反思自我的同时,加快了调整和自然界的协调统一的步伐,不断的拓展新的经济发展空间,寻求新的资源替代来源,而海洋蕴含的巨大能源资源,正是人类未来希望所在。

然而我国的海洋资源开发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开发不是很充分,海洋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依然不是很发达,海洋中的高科技含量并不是很高,基本上还是以传统海洋产业为主,海洋经济的增长主要还是依靠资源消耗型的粗放性增长模式。因此,仅仅依靠初始的开发模式,难以维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调整海洋开发思路,转变经济增长的模式,坚持科学可持续的海洋经济增长模式。

1、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概念

海洋经济包括海洋的开发利用及其保护和与之相关联的各类产业活动。海洋产业和海洋经济相关的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船舶工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产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沿海旅游等主要海洋产业,以及海洋研究教育管理服务。

而若按照形成时间分类,海洋产业可以分为传统型产业、新兴海洋产业和未来海洋产业。传统型产业主要是指海洋捕捞业、海水制盐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新兴海洋产业是指海水增养殖业、滨海及海洋旅游业、海水盐化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药物和食品工业、海水直接利用业和海洋服务业。未来海洋产业技术尚未成熟但是有很强开发价值的海洋能利用、深海采矿业、海洋信息产业和海水综合利用等。

2、海洋产业特征分析

2.1 海洋产业的开放性特征

海洋不同于陆地没有严格的封闭界限,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因此也难以准确的分割其界限,正因为如此国家上对与海域的竞争以及海洋经济的竞争都要比陆地更加激烈,同时也需要更加密切的合作,因此海洋经济就具有开放性强的特点,海洋经济需要跨越地区部门及行业之间的界限,从理论研究层面,海洋经济也涉及到多个产业多个科学领域,总而言之,海洋经济是一个开放型的国际化的全球经济体系。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世界开始步入大规模开放利用海洋的新时期,沿海国家动用各个方面的技术手段加紧开放利用海洋,包括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使得海滨地区成为国家发展与经济开发的热门地段。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世界新的经济增长点。

2.2 海洋产业的现代化特征

和传统的产业体系相比较,海洋体系本身依托于现代科学技术,对于海洋的开发方面对高新技术的依赖要大于一般的传统产业。因为在广大的海域进行开发,本身具有的难度很大,而且往往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以及密集的知识投入。真是海洋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才推动了海洋开发的迅速扩张。世界海洋产业近几十年所取得的突破,离不开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石油探测技术的飞速进展。中国目前之所以海洋产业整体开发不足,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高新技术方面的制约,据数据统计,发达国家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倚重的科技因素是我国的两倍以上。我国在海洋经济领域方面缺乏先进的探测仪器设备、资金和技术也不是很到位,因此发展海洋开发高新技术对于推动海洋产业化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从我国的国情上看,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将依托于强大的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

3、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策略

3.1 加大海洋产业开放领域和发展空间

产业开放主要是指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选择基础条件好的优势产业领域,在投资市场准入条件方面依照国际通用规则进行经济方面的合作。产业开发需要在自身优势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先进的技术或者管理条件,进行国际产业分工合作,最终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自身的发展。

3.2 优化海洋产业区域结构

发展临海产业本身具有重要的调整作用,一方面通过临海产业为载体可以将海洋优势从海洋推广到陆地,扩张海洋产业的服务基地。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吸引陆地资源的开发方向向沿海地区倾斜,充分发挥港口海运等方面的辐射海外的优势。随着海洋开发的深入,海陆之间的关联度日益密切,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优势互补的关系,海洋的深度和广度开发本质上取决于陆地经济的发展状况,海洋经济的制约因素也不然要通过加强陆地经济的发展来加以消除。只有在加强海洋产业与陆地经济的联动中全面布局,优化调整结构产业,才能促进海洋产业在整个经济和资源平衡中的作用。

3.3 优化海洋产业技术结构

针对传统产业,要继续发扬其原有的优势,并且通过开发高新技术为产同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延长传统产业的经济优势,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产业。要加强国际地区间的和高新技术相关的信息技术、资金以及劳动力的交流渗透。例如,加强国际渔业经济技术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捕鱼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渔业的整体竞争水平。产业结构的变动一般都是从低级向高级,由粗放到集约逐步提高,从农业为经济支柱的农业社会,发展到以轻纺工业为主的阶段到重化机械的大型工业区结构,再到最近的新技术时代。

4、结论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需要科研支撑和创新引领,要全面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坚持项目带动,着力打造海洋经济发展平台和载体。抓住发展机遇,积极促进海洋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努力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切实增强海洋经济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注重考虑发挥海洋经济的综合效应,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各级各部门要不断优化服务,形成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为海洋经济创造良好发展环境,齐心协力把海洋经济产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余金.湛江举办海洋经济博览会[J].中国渔业经济,2001;01

[2]董永虹,罗瑛.论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J].中国渔业经济,2001;02

产业经济发展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时期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措施

目前,在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农业产品跟农业产业,核心内容是实现经济效益。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在上述的基础上实现一体化经营体系,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部分:企业化管理的实施;区域化布局以及加工系列化灯。多种因素包括农科教、农工商、产供销等。这样一来,在一体化经营体系的前提下,就可以做使我国农业逐渐走向与良性发展轨道,实现一系列有效的自我调节、约束、积累以及发展。并且还可以促使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得到强化,服务与现代农业发展,促使农业经济效益实现最大程度的提升,最后满足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1.新时期农业产业经济发展趋势

在农业产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也将会朝着几个方面发展:1.1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经济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农业产业经济走向现代化,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其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而在我国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大环境下,农业经济走向现代化也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1.2信息化发展农业产业经济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也不断地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农业产业经济来说也必将会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了农业产业经济当中,不但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是农业产业经济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还能够提高农业技术的信息交换,保证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高效性,提高农产品的生产量。1.3生产化发展农业产业经济朝着生产化的方向发展。在农业合作政策出台之后,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通过利益政策所连接起来的农业产业经济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一些大型企业的带动下,对于农业中的农产品生产也逐步走向了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在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下,大大地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生产化的发展方向也将是我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2.新时期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问题

2.1缺乏足够的技术信息,传统观念影响较大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大部分农民还使用传统形式进行生产,几乎没有引进新品种以及新技术。对于农业市场信息掌握力度不够,在实际过程中,整个农业生产还维持在较低水平。并且其劳动形式也是处于传统的状态:高投入,劳动密集型生产形势以及低效益。上述因素的存在直接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也就是说,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农民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维持自己家庭的生活,只有少部分农产品才可以进入市场,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产品价格因素非常低,所以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明显缺乏足够的竞争力,所以很难形成特色产业发展。2.2龙头企业规模有待扩大,带动性明显缺乏大部分地区都没有设立龙头农业产业,就连现有的龙头农业企业数量也非常少,规模非常小。并且在经营过程中,发展慢,带动性差。经过多年的发展还是没有进步,导致企业自身效益就非常的低,没有在实际过程中引进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导致大企业家的魄力明显缺少,最后可能会被现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所抛弃。2.3没有紧密结合生产基地跟市场活动在实际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一个稳定的生产基地,还需要有一个适销对路的市场,两者缺一不可。农业产业是否能得到健康的发展,生产基地跟市场两者是否有效连接是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想要实现农业生产基地跟市场的有效连接,就要设置相应的连接纽带,最为常用的是专业合作组织跟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更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市场中集中带入群众生产的产品。因为市场是不稳定的,如果采取传统的形式,也就是说,一家一户的农民进入市场,风险非常大且市场成本非常高,在交易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且冲击着群众未来的农产品生产工作。

3.新时期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措施分析

3.1鼓励农头企业建设发展,发挥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实际过程中需要增加农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将那部分有实力的公司以及有新技术的公司大力引进农业发展领域。实现龙头企业的构建发展。并且还需要实现现有的龙头企业的巩固壮大,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鼓励措施,对于那部分科技含量较高,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跟培育,从根本上提升这部分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在市场中,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跟辐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实现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构建,例如: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在实际过程中,还需要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_产业项目大发展。并且跟当地农业局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一部分农字号龙头企业积极引入建设,这部分龙头企业实力非常强,带动能力也非常强。例如:山东省微山县留庄镇,在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过程中就采取了上述措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相对于几家湖产品加工企业来说,这是发挥龙头企业作用的有效案例。在实际过程中,这几家湖产品加工企业实施了以下运行模式:公司/基地/农户。企业本身在收购湖产品的过程中,以一个高于同时间市场的价格完成基地农户农产品的统一收购。这样一来周边万余户农户。在2013年,北京睿特环有机农产品开发项目被有效引入,实现了有机水稻种植产业的积极推进。以示范园区为中心,实现农业高品位,高效益发展的有效带动,这一项支柱产业,将会促使农业增效跟农民增收。3.2发展现代化农业以工业化理念为基础在实际过程中,想要实现农业的发展,如果只是单纯地依靠农业自身发展,那么想要实现现代化农业就存在非常大的难度。农业生产想要进入大市场环境,并且参与市场竞争,参与社会分工,就需要将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所以想要实现现代农业的有效发展,就需要想尽办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且推广使用农业新技术以及新技能,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有效现代化,同时还可以促使农副产品附加值得到有效提升,最后,提升农业效益,实现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最大程度提升。并且还需要支持农产品出口贸易,在走向国内市场的同时还需要扩大国际市场参与度,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3.3做好基础工作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的有效优化在实际过程中,如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缺乏,并且还存在特色优质农产品,在这种情况下,针对这部分主要生产基地跟生产区,实现相关水利工程的全面加强跟有效完善,例如:引水、蓄水、提水等。这样一来就可以完善排涝工程,并且促使防汛抗旱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推广大棚栽培技术,引进使用地膜覆盖设备,实施有效的设备栽培技术。如果条件允许,就是要将农业机械操作技术大力推广使用。实现各个农业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发展。3.4优化农业产业经济中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产业经济管理更加侧重于对农产品生产水平进行管理,这也导致一味地侧重与农产品的生产水而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益,使农民在进行农业工作时丧失了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需要对农业产业经济中产业的机构进行一定的优化,努力发展出多元化的农业产业机构。政府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找寻当地农业发展的优势所在,利用其优势来扩大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与销售,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竞争优势。同时,农业生产还需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以此来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模式,在农产品的销售中形成一个稳定的产业链,农业经营者与生产者需要积极探索农产品的加工产业,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产品仓储、保鲜、运输以及包装等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各项技术,并通过培养农产品深加工领头企业的方式来促进企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只有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链,才能够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使农业得到稳步的发展。3.5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产业经济建设的投资力度,一方面能够增加农业技术的效果,防止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能够推进农业建立信息化技术的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农业产业经济的管理质量,改善农业产业经济的管理模式,从而使得农业的经济效益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此外,政府还需要重视农业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培养出农业信息化所需要的真正技术人才,并普及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技术,使农业产业发展能够与信息化技术形成有机的融合,加快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我国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过程中,也使得农业产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设出了许多新农业的新景象。而对于农业产业经济管理,一直是近年来社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和科学的手段来对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以此来提高农业的产量以及质量,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如何在实际过程中强化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首先分析了新时期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起点问题:首先,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明显缺乏足够的技术信息,传统观念影响较大,导致整个农业生产水平处于稳定的状态,迫切需要引进新品种跟使用新技术来促使整个农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还需要从根本上转变,劳动密集生产形势以及低效益生产形式。其次,是农业生产龙头企业规模非常小,带动性不强,所以需要政府颁布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实现大力发展,带动农业生产活动。最后,是农业生产基地跟市场两者之间的脱节。一个稳定的生产基地跟一个合适农产品销售的市场环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所以需要发挥市场媒介作用,降低风险跟市场成本,鼓励农民生产,从根本上强化农民生产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茂松.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制度创新与制度分析[J].湖湘论坛,2004(05):77-79.

[2]武艳茹.浅谈凉城县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J].基层农技推广,2017,5(02):54-56.

[3]周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J].山西农经,2017(01):23-24.

[4]张俊飚,程琳琳,何可.中国农业低碳经济效率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经济研究,2017,2(02):36-51.

[5]左鹏,刘强.重庆市垫江县农业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1):56-59.

[6]刘东英.加快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J].经济论坛,2002(17):49.

产业经济发展范文第9篇

(一)劣势秦皇岛总体经济实力不强,落后于其他沿海城市的发展,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强势企业、支撑产业和知名品牌,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城郊农业特色不够鲜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二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产业层次普遍较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财源基础薄弱,收支矛盾明显,保工资、保运转、保平衡的压力很大。

(二)机遇国家及河北省重视沿海经济发展,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规划,“十一五”期间,链接秦皇岛港、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天津港区以及黄骅港的沿海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并组成河北港口集团,全面统筹河北港口资源。2011年河北省“十二五”规划要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将成为未来几年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引擎。这为秦皇岛港口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秦皇岛地处环渤海经济圈,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秦皇岛港口经济发展平台进一步拓宽。

(三)挑战当下国内外经济进入调整期,国际集装箱运输将进入低速增长期,将进入5%-10%的增幅,因此以需求推动港口发展的模式将要转变,港口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升级要求;与周边港口,唐山港曹妃甸港区、黄骅港等发展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产业发展重点大都集中于钢铁、石化、装备制造业等方面,竞争激烈。

二、秦皇岛临港产业经济发展策略

(一)以秦皇岛港为依托,加快发展临港经济首先,利用优势,拓展港口功能应在保持秦皇岛港能源大港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铁路交通、公路交通这三个优势,拓展港口功能。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加强港口码头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开展集装箱运输及国际多式联运,带动有关综合物流服务的共同发展。其次,要加快临港产业经济发展秦皇岛应发挥沿海港口优势,加快沿海产业开发,形成产业集群,包括信息服务业和高技术的开发,金融服务业中的证券、保险、银行和信用投资,还包括仓储加工、物流、教育、卫生等。将上述一系列产业集群在临港经济区形成一个良好的规划,发挥其整体效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第三,统筹港口腹地,服务“东出西联”战略要加强港口的建设,开展临港经济离不开经济腹地,秦皇岛港的经济腹地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市自治区,主要货种有煤炭、石油、粮食、化肥、矿石等,因此,秦皇岛应拓展港口腹地,促进港口进机关建设,与周边港口联盟,充分利用河北省港口群和沿海综合物流体系,为华北、西北等地区提供便利的海洋运输,提高经济腹地的开放水平,同时加强与京津、陕西、山西、内蒙古、鲁豫的经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加强港城联动,服务“东出西联”口号。

(二)构建新型临港工业产业集群一是以北部工业区和东部工业区为依托,建设以石油化工、玻璃建材、粮油食品、机械制造、服装加工为主的现代化临港加工基地。北部工业区重点发展玻璃原片生产及深加工业,培育壮大优势突出的轻型工业集群;东部工业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重大装备制造业,培育壮大实力雄厚的重化工业集群,打造我省临海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二是以西部高校及其产业园区为依托,建设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软件开发、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着力打造西港IT科技园和北部工业区高科技园。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打造现代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大力培育海洋经济。

(三)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应该优化临港产业结构,深度挖掘第一产业即农业的综合发展潜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做大做强粮油加工、生猪、蔬菜、肉鸡、海洋水产等产业,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提高粮食等农产品综合开发能力。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创新农产品流通服务功能和管理模式,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培育农业物流产业和现代农业市场体系。拓展农业旅游、文化、生态外延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庄园经济。

应统筹资源,着力打造“秦皇岛”品牌。应充分利用宜人的气候使秦皇岛的旅游业转型升级,不仅仅是观光,可以提升为度假游,将旅游季节拓展至全年。各个旅游景区,即海岸旅游景观区、历史文化景观区、山地风光景观圈区、都市文明景观区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并形成优势互补。同时要加快旅游产品开发的多元化,发展“带有秦皇岛痕迹的”特色旅游产品,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宣传了“秦皇岛”。

产业经济发展范文第10篇

一、东北区域服装发展面临的问题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东北区域经济发展迟缓、消费者收入较低、购买能力较差等诸多原因,导致东北区域服装产业逐渐丧失了在上世纪原本已形成的巨大优势。而南方一些省市依托先期开放的政策优势,服装产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中国现有服装产业大多聚集在南方地区,大多数服装企业忽视了东北区域潜在的服装产业市场,没有针对东北地区消费者特征,进行服装品牌研发、制作等。另一方面,由于东北服装产业经济发展还比较薄弱,服装生产不能自足,服装产业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品牌。由于特殊的消费理念和体型特征等诸多原因,服装产业发达的南方地区服装不能很好地满足东北区域服装产业市场,加之南北地区气候的差异,导致东北区域销售服装大多是南方过季产品,市场上少有时尚而个性化的服装,符合地域审美习惯和穿着习惯的服装就更少[2]。

二、振兴东北区域服装产业经济思路

国务院对《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正式批复,标志着国家开发和投资的重点将正式转向东北地区。对东北区域服装产业经济发展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建立东北区域特有服装品牌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曾经在某论坛中强调,服装产业要长足发展就必须把品牌做起来,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就是,要通过市场流通领域的销售终端的建设,把服装品牌的价值体现出来。可以说,有品牌者得市场,得市场者得天下。调查显示品牌知名度越高,受欢迎程度就越大(见图1),从而提高服装市场的占有率。因此东北区域服装产业市场要想迅猛的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创建自有品牌。

(二)充分了解东北地区消费者特征东北区域服装市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形成不同的服装样貌、服装心理、穿衣行为、消费习惯。东北区域特有的社会文化、气候特征等因素造就了东北人粗犷、纯朴的性格,也孕育了着装豪放、大气的审美趋势,不会特别追求对细节的要求,喜欢时尚、大气的风格,追求整体感觉,具有立体结构和亲体性的时装备受欢迎。

(三)均衡服装产业区域发展的差异对服装设计的影响服装产业区域发展的差异包括服装品牌数量、消费观念、体型、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这些差异对服装设计的影响是直接的。东北人体型和南方存在明显差异,穿着习惯也和南方不同,两地的服装结构、版型和设计也有明显的差异,东北区域冬天的服装款式主要由羽绒服、棉服、裘皮大衣、针织衫、毛衣等。东北冬天室外天气很冷,但是室内温度超过20℃,对室外服装注重保暖、轻便,同时对室内服装也非常讲究设计和品质感[3]。因此只有均衡各方面的差异,才能满足消费者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服装产业也有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国人的服装需求已经成为服装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国内服装市场的激烈竞争已在所难免。因此只有抓住机遇,创建东北地区特有品牌,充分考虑区域不平衡对服装设计的影响,注重服装设计的市场性,将服装流行趋势与产品开发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东北区域服装产业经济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上一篇:高校就业教育范文 下一篇:部门合同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