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的艺术表现性

时间:2022-10-25 04:52:12

素描的艺术表现性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经过几周的造型艺术研究课之后,对素描和速写表现性的感悟及理解,以及其中重要的基本元素――线条,及其技巧性运用的理解和体会。

关键词:素描;速写;线条

素描是绘画的生命起点,也是复杂构想的基本骨骼,实施一切构想的具体行动都从素描开始。康定斯基曾说:“素描是不破坏本质的内在生命......。”素描是整体的,单有它便可自成一幅作品;素描又是基本的,没有它,作品便略显不真实。在素描中,线条是它的组成要素,然而线条中又包含着诸多的要素,如:线条的曲直、长短、轻重,体现结构明暗以及虚实、远近、深浅的色调(色调也是由一根一根的短线条组成的)。

现代社会中,具有视觉冲击效果的图像或装置愈来愈占据视觉生活的主导地位,如多彩的霓虹灯、广告的设计、电影宣传片等。谁敢说霓虹灯的出现不是某种城市化的象征?谁敢说这些能够触碰到年轻人心灵深处的电影宣传片,不能与他们产生共鸣?于是定好时间,选好地点,穿过多彩斑斓的街道,走进电影院开始与主人公共度那或喜或悲的休闲时光。在此,艺术的视觉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再说回到素描中来,经历过艺术高考的人都知道,老师在评画时,数以千计甚至万计的素描试卷平铺在空旷的地板上,评卷老师并没有时间一个个翻看,而是放眼望去,抢眼者(即对比强烈并且造型较准确)获胜。至此,关于素描的表现方法,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素描的表现性体现在哪里?”“素描应该如何进行术表现?”下文将一一作出解答并阐释我对素描艺术表现性的理解。

素描最基本的造型元素是:线条。它是素描作品完成过程中最能体现其概括性和传神性的因素。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强调了“线”的重要性:“无线者非画也。”他肯定了“线”在绘画中的决定性意义。一生追求永恒纯粹的唯美理想的安格尔认为:“线条――这是素描,这就是一切”①。是可谓:线条乃作品的生命,其基础地位不可动摇。

在速写训练中,线条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运笔的轻重缓急、粗细曲直、方向和流畅度都能为观看者传达一定的信息,并形成一定的感受。线条的不同形态构成了艺术作品的不同风格,是达到作品个性化的关键因素,同时又是构成情感意蕴的关键元素。如图一所示,杂乱的直线交错在一起,带给人们的感觉是不稳定的紧张、激动、烦躁之感,如图二所示,阴柔的曲线带给人们舒适、温柔、缓慢之感。这仅仅是第一步,更深层次的线条运用中,比如圆中有方,方中有圆,就需要绘画者进一步探索练习。练习线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速写,以下是我在练习速写中的一些浅尝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图一 直线 图二 曲线线条与情感

不同的人群对男人和女人的情感不同,描绘出的男人和女人的线条、形态也就有所不同。在速写中,描绘女人(尤其是肥胖的女人)时,不仅要细心观察形体特征,还要思考如何表现女性特征,注意、臀部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更要选择好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女人有圆润柔和的特点,应多采用圆滑细腻的曲线线条描绘,但也不可过度圆肉,要圆中带方,不可有肉无骨。若换做男人速写,那么这样的线条表现在画纸上便略显无力。男人的人体多现肌肉,刚硬强悍,即使有衣服包裹也强壮硬朗,应多运用方粗线加以描绘。

激情的画画者往往会创作出让人激情澎湃的作品,安静的画画者往往能画出宁静安逸的作品。所以,我们在绘画时的心态很重要。在画速写时,如果过于心平气和,风平浪静,继而昏昏欲睡则容易纠结于细枝末节,同时线条缺乏运动感和生动性。如果此时心情浮躁,火急火燎,狂躁不安,那么所表现的线条便容易无内容,无细节,不耐看。那么,怎么做才能表现恰当?答案是:稳坐与激情同在。线条的运动既要细心和严谨,又要不乏灵巧和律动。这样的作品表现不仅使画面富于视觉张力,还会引导我们进入广阔的精神空间。当然这需要不断的探索与练习。至此,艺术的表现性就在此处展现。

动态与比例

人物速写中,人物的动态很关键,身体的重心,背部、臀部的宽度和厚度,以及其他各部分位置的协调。头部与身体的穿插及比例关系,也要尽量准确,可适度夸张变形以突显其特征。

结构与明暗

速写的明暗关系不同于素描,速写讲求对外形动态的把握和塑造,明暗的添加必须在必要的前提下加入,否则便是画蛇添足,混淆主次,影响结构的准确性。

如果用物理学中的原子和分子作比喻,那么线条是速写的原子,速写就是素描的分子。素描所研究的本体内容始终逃离不了“形”的观察、理解、认识和表现。不论是练习全因素素描还是偏因素素描,其目的都是把与素描相关的视觉要素和造型要求全部集中起来,纳入训练计划中,并要求在每幅习作中尽可能完美的体现出来,它是一种视觉要素的全面综合。

经过几个礼拜的速写和素描训练,应首先注意形体的把握和校准,其次形体的理解,各部位之间的关系,再后与明暗和调子相结合,体现空间的重量。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形体的把握要准确。

线条的选择要适合。

特征的再现要生动。

情感的运用要恰如其分。

【注释】

①高鸿.绘画艺术语言[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33.

【参考文献】

[1][英]E・H贡布里希著.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林夕校.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2][英]E・H贡布里希著.图像与眼睛[M].范景中等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3][德]康德著.判断力批判(上卷)[M].宗白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4][美]阿恩海姆著.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高鸿著.绘画艺术语言[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年版.

作者简介:王莉莎,女,山西太原人,在读研究生,现就读于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史论)专业。

上一篇:水利水电工程坝肩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方法研究 下一篇:浅谈高速铁路“三电”与管线迁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