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批评:何去何从

时间:2022-10-23 12:48:55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新闻媒介的迅速发展以及媒介市场的逐步扩大、受众群体的日益复杂,新闻传播学术界对于媒介批评的研究也日益重视起来。而在对传播理论研究较早的美国,媒介批评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了,他们在上个世纪就已有了诸多实践,尤其是在电视、网络出现之后,对各种媒介问题进行评论的现象就更加突出,涉及的范围也更加广泛了。当然,众多纷繁的媒介批评的出现已使得人们开始对于媒介批评有了理性的认识,而越来越多的人士参与到媒介批评中来,也更昭示了现实社会中媒介批评有存在的基础和理由,本文试图对有关媒介批评的诸多认识与看法作出一些阐述。

社会需要媒介批评。其实所谓的媒介批评就是对大众媒介进行评论的行为,它既包括对媒介所生产的信息进行品头论足,也包括对一些媒介现象及媒介作用进行理性的思考和价值评判,以及媒介管理方面的评判等不一而足。对大众媒介进行批评,不仅可以通过解释媒介文本使媒介产品更易为受众理解,也能使受众养成独立判断的能力,不致成为媒体的应声虫,而且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媒介批评是各阶层对媒介进行观察与监督的一个有效途径。另外,媒介批评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媒介批评者,可以说批评的主体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不仅包括受众,而且也包括媒介的管理者、传播学研究者等。当然进行媒介批评不应是随意的、主观的或不负责任的,媒介批评在遵循一定的规范与标准的同时,还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社会伦理以及道德价值观等。

在进行媒介批评时应该考虑到媒介行为的经济因素。近阶段,在散布于我们的各种传媒上的媒介批评言论中一直有一种声音,那就是对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上层出不穷的假新闻招摇于市,以及媒介为吸引受众眼球热衷于炒作新闻等现象进行的批评。前者的例子举不胜举,如:业界对轰动世界的《纽约时报》假新闻事件的讨论;还有2002年愚人节前,网络上传播的比尔・盖茨遇刺事件遭到网民的痛批;2004年3月10日《北京娱乐信报》刊登的《李连杰重返青海修佛法》等。后者的例子也有很多,如2003年7月底8月初,各媒体对皇马足球队来华的系列炒作,以及沸沸扬扬的“皇阿玛”易事件等都引起了不少媒介批评者的深思。对这些媒介行为批评的言论有很多是从政治角度或者是社会道德、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评判的,但其实,在对这些现象作思考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各种媒体无论是有意或无意地操作假新闻,还是商业策划、炒作新闻事件,在它们的背后大都是由巨大的利益所驱使的。在现今信息多元化的社会,各媒体要想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继续维持或不断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

所以,在对媒介行为、现象进行观察、分析的时候,媒介批评者还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作为开展媒介批评的理论基础。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经济是一切社会结构的基础,它不仅决定了政治建筑,也决定了思想关系、意识形态,而且,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观察、分析媒介现象进行评判的时候,也应该从其经济因素上来探索。

既然媒介和它所进行的新闻活动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媒介行为就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媒介所进行的一些行为是由其背后那只看不见的经济巨手(包括由于经济关系所产生的政治关系或者是政治、经济二者相辅相成)所推动的,而非自身一时的冲动了。所以,媒介批评家在批评媒介的时候不应该把媒介行为看成是一种独立的思想、意识,而应该从经济因素去思考媒介的行为,分析和批判它是否代表了它所应该代表阶级的利益,从而进一步加强媒介批评,对其进行观察和监督,并对其起到制约作用,减少媒介行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进行媒介批评时应注意引导媒介行为的倾向性与客观性相结合。毫无疑问,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信息时,一般都要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迅速的原则,在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准确性的前提下,还应该做到客观、公正。但事实上,媒介在传递新闻信息时,是无法真正做到实际意义上的客观性的,它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可是在对待倾向性的问题上,中外新闻价值观中有着不同的看法。在我国一向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和政府的喉舌,媒介所进行的一切行为都应该遵循党和政府制定的大众传播政策,并按照一定的宣传方针来进行报道,所以,我们的媒介行为是有着倾向性的,而且我们也认为倾向性是有必要的,没有对此加以否认。但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新闻界却是坚决反对媒介的倾向性的,他们认为倾向性违背了新闻中的客观公正原则。

但是反对归反对,西方媒体客观公正的面具是否真的就掩盖了其倾向性的本质了呢?事实并不尽然,看看美国媒体的表现吧,从对待别国的人权问题上肆意歪曲,到伊拉克战争中秉承军方意志,只发表对其有利的新闻而无视世界的反对之声,甚至捏造新闻就可看出,西方媒体同其他国家的媒体一样,都是有自己的倾向性的。不过,我们还是应该看到,西方媒体的倾向性有着很大的隐蔽特点,他们在报道新闻信息时,往往会对客观性有着一些具体的操作规范要求,比如,尽量用第二人称,最少要表述事情的两个方面等,通过这些措施,往往能把自己的倾向性巧妙地掩饰到客观公正的外衣下,更容易赢得受众的信任。可是,反观我们的新闻报道,往往有直接表明的倾向性却没有令人信服的客观性,或者是误解了客观性,将其当成了直陈事实,在把倾向性同客观性相结合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对外报道中,往往会引起外界的误解,认为我们仅仅是在搞宣传。

因此,我们对于媒介所报道的内容在进行分析,评价媒介行为、现象时,还应该考虑评价媒介信息传播的效果如何,如果所传递的信息不为受众所接受,甚至有所误解的话,那么新闻传播工作者的一切努力就都白费了。而要做到这一点,媒介本身就要在做到倾向性的同时,好好地结合客观性的要求,媒介批评者在对此进行一些理性思考与价值评判时,也要注意介绍、评价并引导媒介把倾向性与客观性相结合,让媒体尽量在行文中淡化我们的倾向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媒体脱离我们的党政方针,而是要把我们的倾向性尽量在客观的事实中表现出来,这样才会有较好的传播效果,才能令人信服并接受。这应该也是媒介批评者评价各种媒介成功与否的一个要素,当然,媒介批评者应该在观察与监督、批评与论断方面影响到媒介行为,引导媒介行为在倾向性与客观性相结合方面做得更好一些。

(作者单位:郑州电视台)

编校:张红玲

上一篇:涉及儿童广告中的伦理思考 下一篇:从“平民造星运动”看青少年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