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时间:2022-10-23 06:01:38

数学课堂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它是一种主动、自觉地或自动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如果小学生有了数感,他便能将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建立联系;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理解问题、解释问题,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有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数学方法有意识地观察认识和理解周围事物;更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数感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是长期而又持久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在不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悟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一、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数、运用数

数学来源于生活,开服务于生活。数学本身是抽象的,理解数的标志是能把这些数的概念与它们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建立联系。因此,数感的培养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试着去感知、去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学生的数感。不是单独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如一年级学生。在刚认识10以内数的时候,如果通过实物、图片,使物与数一一对应,有时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校园花园前有几棵树。教师办公室有几盆花,校园内有几栋楼房……使学生对10以内的数与身边实物的数量结合起来。

二、在活动中培养数感

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中,它既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等心理特点,又可以集中注意,激发动机。通过操作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从中建立数感,发展数感。如在教学“9+8”时,枯燥的算理讲解不如给学生一些小棒,学生在操作小棒的过程中,探索发现可以将8分成1和7,然后9和1合起来是10,10加7等于17;或者将9分成2和7,8和2合起来是10,10加7等于17。或者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实物代替数字动画演示相加的过程等多种算法,动手操作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枯燥的算理变得形象化,更易于理解。

尤其对于小学学生来说,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美妙,从而培养良好的数感。而对于教学教材中一些开放性的主题图时,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简单认识图意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想法。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还体会到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事物现象,得到的结果会截然不同。如果教师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会感受到用数能表达和交流信息,同时数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

三、在练习中升华数感

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培养,都必须以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为前提。知识能力和能力是一个逐渐转化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既要靠理解,也要靠练习;没有知识,就无法形成数感。数感越强,知识也就越扎实,且知识更易活化。估算是数感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人对实际情境中数和数量及其大小范围的理解和把握水平,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使用价值。所以,加强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优化、巩固学生的数感。教师还可通过不同层次的开放训练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感非一日之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通过教师对教材的不断领会、探索,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lE确引导学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充满乐趣的。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作者单位 青海省格尔木市宝库村小学)

上一篇:关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下一篇:浅谈高中物理现状及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