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现状及有效教学

时间:2022-07-01 03:33:27

浅谈高中物理现状及有效教学

高中物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三维目标难实现,教学效率较低,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感慨。研究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只有老师实施有效教学,学生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一、目前高中物理教学无效的种种现状

1.教与学脱节

特别是尖子生和后进生往往与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地同步。尖子生不愿听,在下面做自己的练习;后进生听不懂,要么晕晕欲睡,要么交头接耳,要么在下面涂鸦,学生练的或做的和老师讲的完全脱节,很多情况下,这种教学如隔靴搔痒,触及不到学生的痛处和痒处,效果当然不会好。

教学内容过浅或过深都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老师任意拔高教学要求,结果常常导致学生一头雾水,如在高一刚学加速度,老师就过度强调矢量性,想一下子让学生搞清楚加速度的方向和正负号的关系,老师虽然花了很大力气,学生却感觉越弄越糊涂。又如在v-t图象中,在各项准备没有做好,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老师匆匆讲了无限分割法证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围成的面积就可以代表位移,学生是很难听懂的,这就是典型的无效教学。

2.教师有很多无效提问,“讨论与交流”无效成分更多

有些老师为了体现课堂“师生互动”,明明是学生很容易甚至是已经完全搞懂了的简单知识,却还故弄玄虚地设问一翻,一节课下来有很多无谓的问句:是不是?行不行?对不对?以及很多可有可无肯定句:对了!没错!很好!你们真棒!……

新课程改革很重视物理课堂教学的“讨论与交流”环节,粤教版还专门设计了“讨论与交流”栏目。但在现实教学中“讨论与交流”的无效成分多,有些设计的问题具有争议性,学生中没有对立的观点,或是问题太宽泛,学生无从下手。有些是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导致问题对学生的适应性不够。有些是问题没有很好的针对性,没有针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薄弱环节、容易混淆的概念、不易弄清的关键点设计讨论问题,从而没能通过讨论达到明辨是非、加深概念理解、明确物理规律适用条件的目的。因此,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注意有效性。

3.教学环节不清,内容重复累赘

有时候,一些可以省略的环节硬要搬上课堂,如有些时候不用复习旧课完全可以开门见山地讲新课,有些老师却在这方面牵强附会地花了不少时间,学生听得很厌烦,等讲到新课时注意力都不集中了,有些老师为了追求“完美”,每讲一个知识点都来个小结,前进三步踏两步,重复了不必要的劳动,学生也感觉嗦不流畅,这种无效的教学应当避免。新课标很强调探究,提倡研究性学习,有些老师总想每节课必“探”,每个环节必“究”,结果一些本来很简单易懂的也拿来叫学生探究一翻,往往出现不易控制的课堂局面,时间拖得太长,课堂要么成了闹市,要么成了放牧场,无端地耗费了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却落得草草收场的结局,颠倒了教学的主次。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课堂教学结构。

如何才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避免出现无效的教学呢?我认为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才能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效教学的措施及策略

1.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活动的性质是一种有序的创造性文化活动,是一种生命活动。这种活动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即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它包含着人的欲望、情感、意志、理想,既是人发展的内驱动力,又是人发展的有意识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示范者,通过人格魅力示范、学习态度示范、学习方法示范、思维过程示范,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了科学方法范例和科学精神典范。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根据学生的需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鼓励者和学习兴趣的调动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外部动力;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在质疑中挖掘学生深层次的创新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设计冲突,激发求知欲

学习物理概念之前,日常经验和判断往往似是而非,如错误认为:“速度越大受力越大”“物体沿斜面上冲,必受到一个向上的冲力”“合力一定是向心力”。教学中只要善于暴露冲突,激起学生惊奇,促使他们主动思索,在探究一个个为什么的同时,既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教学目标一定会得到很好实现。

3.重过程和方法

所有学科中最重要的基础是逻辑,而数学是把逻辑用科学的角度所延伸出来的学科,物理真正的用处并不只在那些定理、定律的推导,而是把自然现象用科学的方法(数字)加以整理、归纳,这中间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旧教材是直接告诉学生,学生当然也不难记住这些规律及相关的公式,但这些规律得来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学生是没什么体会的,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很难从中得到培养的。

粤教版物理必修1并没有直接给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而是先教学生沿着人类对落体规律认识过程和类似探究方法进行探究一影响物体下落快慢因素,打点记录自由落体运动信息,观察数据,假定猜想。分析和处理数据,列表或做图象(s-t,sv,v-t),定量得出自由落体规律,我在教学上确实是这样做的,进度似乎慢了,但效果却很好,特别是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有一个切身的体会,体会到了得出物理规律的艰辛,培养了尊重客观事实的意识和坚毅的品格。通过探究过程,学生对物理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锻炼了动手列表和画图能力,这对培养今后科研能力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绝不是多做几道自由落体运动题目所能够达到的。

我们应本着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究有效的教法和学法,教学相长,不断地减少教学的无效成分,提高教学效率,切实实现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坪山高级中学)

上一篇:数学课堂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下一篇:如何培养初中生物理学科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