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教学内容完善探究

时间:2022-10-20 09:56:53

素描教学内容完善探究

作者:王建峰 单位:滨州学院美术系

艺术应是多元化的,但多元的艺术门类风格就需要多元的基础内容、个性的思维方式。传统的美术教学对素描“基础”的理解使得素描与写实技法训练等同,使“基础”不能成为真正的基础。这种素描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其他素描形式的研究,它主要是针对油画、雕塑等西方传统的造型艺术科目,研究的是静态下的物象的体积、光影明暗等,而缺少对“线”等因素的研究。一方面,这种素描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白描”“线描”等不是素描的误解;另一方面,一旦学生走到室外面对物象的体积、明暗光影不是很明显的“复杂”物体如花草树木时,往往无从下笔。教学方式是一味的写生,缺乏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大部分高校在学生毕业前设置毕业创作,平时的课程基本都是写生,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达到眼与手的熟练配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始终是被动的,从而使学生在创作时想象力贫乏。长此下去,学生练就的是模拟自然物象的技能,只能长期进行静止形态的习作,离开物象的参照便束手无策。平时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缺失,使学生的毕业创作出现样式单调、描摹照片、简单模仿、抄袭等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部分在于施教者具有一种让学生先打好基础再进行创作的观念,这必然导致基础训练和创造性思维技能训练的脱节。而国外一些艺术院校学生则是先有创意目标,再去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技术,努力实现自己的创意,这种教育观念值得我们借鉴。

对于传统素描教学模式,1978年全国第二次高校素描教学会议提出了质疑。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有了接触西方艺术的机会,西方诸多现代派艺术更是给我国的艺术家很大的冲击。自此,对艺术家个性的表现、对精神深处的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关注成为艺术很重要的方面,而与之相应的是高校开始反思传统素描教学的局限,探索研究符合艺术教学规律的、有特色的素描教学模式。如,具象素描中加入抽象因素的研究,关注艺术造型意味的表达,强调主观有依据的夸张变形的意象素描,引进模糊学科界限的西方现代美术造型观念“新概念素描”,等等。这些素描教学的改革研究力图使基础训练从单纯的写实技能中摆脱出来,使基础训练与人的主观性创作结合起来,尝试多元化的造型基础教学模式。

有限的革新上述素描教学的研究大多是在专业美院进行的,而在多数高师院校美术系或院中,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变化有限。笔者通过在同类院校中走访调查,发现素描教学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在原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上了“结构素描”的教学,强调了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认识。在原素描教学即全因素素描教学中,教师将形体、透视、明暗、质感等诸多因素集中一起表现,对初学者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往往忽略形体结构的本质特征而只注意到表面的光影虚实。教师把形体结构因素单独提炼表现,可以强化学生对形体结构本质特征的理解及理性思维的提高。在高师院校美术系或院中,美术学为传统专业,而设计专业是随扩招而增设的。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相对有活力些,比如该专业对意象素描的涉及、对质感肌理等因素的研究、对现代派结构重组手法的运用等。对于多数高师院校而言,设计专业多为新专业,教师也多为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他们容易接受艺术教学的“新”成果,而传统美术学专业则相对保守、变化不大,全因素素描教学模式占据主导,显得单一。这反映了美术教育陈陈相因的教学惰性,背离了学科融合的“大基础”的教育改革趋势。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坚守,实质上反映了高校在观念上对“基础”理解的偏差,把“基础”理解成写实的技能和写实油画的基础,而对从事艺术所需的观看方式、思维方式等基础没有涉及。

1.变全因素的综合训练为素描单因素的课题研究全因素素描源于西方的造型观念,作为基础,它服务于西方的传统写实油画,强调的是对自然物象的模拟和逼真再现。在描绘的过程中,全因素素描包含了形体、构图、结构、明暗、节奏、质感、线条等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在写实性的素描中均衡地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建构了写实性素描造型的规律。从画几何形体到画静物、石膏像、真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人体,都是要求对形体、光影、明暗关系、空间、结构等因素进行准确表现。这种模式对初入门的学生来说,要兼顾这么多因素,困难重重,所以他们常常对各种因素的研究浅尝辄止,导致问题和错误不断重复出现。此外,这种单一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单一的审美及艺术思维模式。实施单因素素描教学,就是把素描中的形体、结构、透视、肌理质感、明暗等因素分成独立课题进行研究,对主要问题进行科学的梳理,抓住关键,集中精力解决首要问题,各个击破,在一个稳固的基础之上再解决下一问题,这是一种“建楼式”的方式。这样相对于全因素素描教学将所有问题一块解决要容易得多,并且对每一种因素的研究相对透彻。从现代艺术风格来看,即使是写实性绘画也不再全使用全因素方式,画家在画面中往往强调某种因素、弱化其他因素,调整因素的组合方式,以获得全新的视觉角度。这里列举两位艺术家,一位是当代艺术家基辅,他将焦点透视法作为作品的主要构图手段,将视点大多定在构图的中轴线上,简化了画面空间透视的复杂程度,强化了构图的视觉冲击力,他是一位将素描中的透视因素作为作品因素对其单纯化处理的艺术家。另一位是蒙德里安,他舍弃了光影明暗、空间透视、质感这些因素,只保留了物像的结构与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线,既保持了从对象中获取信息,又使画面结构重组,直接让绘画语言本身成为画面的主题。实施单因素素描教学,因素的单纯化可以使学生避开物像琐碎细节之干扰,保持高度的视觉敏锐性,从而使创造既来自自然,又在精神上高于自然。所以说,相对科学的素描学习应该是获得对素描各因素本身的意义和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解。换句话说,只有对素描各个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理解,才能对素描进行真正把握,从而实现素描的基础作用和独立价值。用素描单因素的课题研究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了单一样式限制所有学生的局面。在各个因素的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课题的重点,就可以对其他方面放松要求,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同一形象的感觉偏好肯定有差异,所以教师就不必要求学生按照一种模式、一种手段去表现。这样既不是无的放矢的“放羊式”教学,也不是用单一样式禁锢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是有收有放。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教师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研究艺术形式、探索艺术规律的艺术思维和创作意识,这样的基础教学才不会和创作脱节。#p#分页标题#e#

2.从学生感兴趣的形象内容入手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学生自学素描画始,画的是石膏几何体、静物,进入高校后,在低年级的素描课上也是画石膏几何体、静物。传统素描教学采取的“几何体—静物—石膏像—人像”循序渐进的模式,侧重的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自有它的合理之处,但高师院校低年级的素描是否还是按照上述顺序进行学习则值得商榷。首先,学生进入高校再从几何体、静物画起,其表现欲望是否会被形象激起,其是否会以以前的思维表现惯性来机械完成作业?同样的内容重复循环是否会造成审美疲劳?其次,现在高师院校的生源状况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不全是对美术有浓厚兴趣的,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是因文理科成绩差而被动地选择美术专业的(在这里笔者没有轻视该部分学生的意思,只是说确实有部分学生的美术素质差,不适合学习美术)。学生在高中阶段迫于升学的压力而被动学习,进入高校后由于学习的动力丧失了,便会“移情”其他方面。如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摆在所有教师面前的课题。在素描教学中,笔者曾在一个教学班中做过实验。在研究训练结构、肌理质感课题时,笔者除了在画室布置两组常规静物(瓶罐类)外,还提供给学生一些清晰的形象图片。是写生室内摆设的常规静物还是形象图片由学生自己选择,结果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形象图片,只有少部分学生选择了室内摆放的常规静物。而且男生多选择跑车、战斗机等事物图片,女生多选择宠物、花卉、蝴蝶等事物图片。这些图片本身从摄影角度看是上乘的佳作,并且表现的形象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所以学生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汽车、兵器、昆虫等事物的形体、结构比常规静物的要复杂得多,但学生画得非常投入,而且结果出人意料,平时成绩稍差的学生也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成绩显著。传统的素描教学、写生训练被限制在室内,教学对象是教师摆好的瓶瓶罐罐的静物或静止的模特儿。这样学生到室外遇到形形的生动形象往往就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资料,供学生选择,然后把握课题训练的关键,对学生进行适当、合理的启发。

3.在素描训练形式上,改变单一写生的形式,采取写生、默写、创作相结合的形式在传统素描教学中,对于几何体、静物、石膏像、人体等教学内容,授课形式全是写生。毋庸置疑,写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所有素描课程都只用写生这一种形式未免单一。长久单一的写生锻炼的是学生模拟自然物象的技能,容易导致学生养成“依葫芦画瓢”的习惯,脱离物象便无从下笔、创作力低下。虽然高师院校也设置毕业创作,但只是在大四毕业前的一段时间内进行,时间短,并且平时的课程几乎全是写生(国画课中有临摹课),这样造成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学生的毕业创作往往草草了事,成绩不理想。中央美院研修班将习作写生和创作构思草图并重的授课模式值得高师院校借鉴。学生通过创作研究和实践可以接触许多超出习作的东西,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教师提供选题供学生参考,也可让学生自定创作主题,不断创作草稿,然后通过个别交谈进行教学辅导。这样学生在创作中遇到的难题(比如造型基本问题)可以在写生或临摹中得到解决,从而使写生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临摹是向大师学习的有效途径,有时比写生学到的东西更直接、更快捷。默画有助于学生对中长期作业形成整体深刻的认识,是锻炼理解力、记忆力和概括力的好方法。写生、临摹、默画、创作几种途径相得益彰,穿行将会使素描学习更加有效、合理。笔者对传统素描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及高师院校的实际现状作上述革新,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素描教学内容,只是侧重对全因素素描中单因素的研究,淡化全因素素描模式,使基础素描教学更加合理、有效。

上一篇:动画素描传承及发展探究 下一篇:美术类素描教学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