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布局体系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10-13 06:34:37

公共图书馆布局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布局体系;广州;河源;调查;分析

摘要:文章对公共图书馆空间布局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分析相关法律法规对空间布局的约束力。通过调查广州、河源两市,得出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空间布局存在局限性的结论,提出在不同经济、人口、交通等条件下,公共图书馆如何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布局的一些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7-0017-02

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推动社会进步的职责。自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图书馆事业也迎来发展黄金期。公共图书馆数量、建筑面积、馆藏量、人流量、借阅量均呈直线上升趋势,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17家,服务人次达53,036万,但统计数据显示距离“全民阅读”的目标还很远。

1 公共图书馆空间布局的现有研究成果

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已实现每3万人或3公里内就有一家公共图书馆,20分钟步行可达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国内学者建议借鉴欧美的这种模式,大力发展小型图书馆,让图书馆均匀分布在城市街道、住宅小区和乡镇农村。目前,我国财政无法承担海量的图书馆带来的建设和管理成本,即使实现也会造成图书馆文献重复购置、闲置、利用率低及高成本低收益等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时期,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有限的公共资源无法实现图书资源无死角、全覆盖的美好愿景,短期内“信息荒岛”的现象无可避免。然而,图书馆是固定的,图书却是可以流动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公共图书馆进入了大数据、大物流时代。为此,文化部在《2016年文化工作前瞻》中提出,要“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河源等全省16个城市中设立了84个流动图书馆;广州图书馆设立30个“汽车图书馆”服务点,为社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流动图书馆”模式使大型图书馆资源得到了充分发挥,部分解决了欠发达地区图书馆的馆藏问题。但这种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挑战,体现在:①流动的图书数量和设点的数量跟不上当地群众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②大型图书馆的支撑和“大数据、大物流”模式一旦在政策和资金上得不到保障,流动图书馆将面临无法生存的窘境。③流动图书馆在欠发达地区辗转迁移的特点,使其难以吸引中高级职称工作人员,人力资源建设亟待加强。

2 我国公共图书馆空间布局的法规性要求

文化部于1982年出台的《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规定省馆是图书馆间协作、协调的中心,由于颁布时间较早,未对空间布局进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已于2015年底公布并公开征求意见,它是第一部全国性的图书馆专门法,该法规定“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根据当地人口规模、人口分布等因素,确定本行政区域内公共图书馆的数量、规模、结构和分布”,这将为公共图书馆空间布局指明道路。

我国一些发达城市对图书馆空间布局已有探索,如《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提出:“根据本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要求:“根据人口分布情况、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征询专家委员会意见后合理设馆”;《北京市图书馆条例》指出:“根据本地区人口分布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设馆;《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要求:“选址应当位于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市政设施配套良好的区域”,要求“服务半径合理”,该条例还对市、区、镇(街道)图书馆的面积、人均馆藏数量进行了指标化的规定,力争到2020年每8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和人均拥有3册书的馆藏。

3 代表性城市公共图书馆空间布局调研

3.1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空间布局简介

广州是华南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2015年GDP为1.81万亿元,排名广东首位,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完善。作为省会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多、规模大,主要包括省级、本市及各区的图书馆,其空间布局特点在省会等区域中心城市中具有代表性。

3.1.1 省级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藏量超过630万册,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总馆,经改扩建后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同样位于广州市越秀区,馆藏量约135万册。

3.1.2 市级图书馆。广州图书馆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馆藏量达658万册,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年接待访问量超600万人次。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可供借阅文献80万册。

3.1.3 区级图书馆。广州市共有11个区,每个区至少有一家区级图书馆(见表1)。

3.2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布局特点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资源配置存在中心城区过度集中,其他区域相对不足的状况。越秀区是中心城区,作为广东省广州市的行政中心有两大省级馆、一个市级馆和一个较大型区级馆,且上述四馆彼此均在3公里以内,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仅一路之隔。天河区作为广州市新城市中心区,GDP连续9年排名广州各区首位,公共交通四通八达,广州最大的图书馆设在城市CBD中心较为合理,该区面积137平方公里,区馆与市馆相距仅3公里左右,区内布局也不够均衡。各郊区公共图书馆分布大同小异,均在中心地区设区馆,在较大的范围内(南沙区803平方公里、从化区2,009平方公里、增城1,616平方公里)仅有一个图书馆,在馆藏、建筑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图书馆很难走进市民的生活中,曾有中山大学的调查报告称,三成受访者不去图书馆是因为距离远。

3.3 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布局建议

经济发达城市如广州,未来在强化市馆的中心地位、打造城市名片的同时,要按照《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的要求,构建一个覆盖全城、服务全民的公共图书馆“中心馆+总分馆”体系,即以市馆为中心馆,各区图书馆为总分馆,乡镇(街道)建设二级分馆,末端是社区阅览室。该四级体系对于“图书馆之城”的建成,对于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布局具有参考意义。

3.4 河源市公共图书馆空间布局简介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属内陆山区,户籍人口约360万,2015年实现GDP约810亿元,在广东省21个城市中排名19位,该市有7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其空间布局在经济欠发达城市中有一定代表性。

该馆藏书8万余册,面积约2,000平方米,年接待读者5万人。市县(区)两级图书馆共藏书约48万册(见表2)。另有流动图书馆约有10万册图书。

3.5 河源市公共图书馆布局特点

河源市及下属六个县(区)各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均设在市区、县城内,这是欠发达地区图书馆空间布局的典型特点,考虑到人口密度、公共交通条件等多种因素,其选址具有便利性特点。

3.6 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空间布局建议

河源市等欠发达地区把主要精力放在城市建设上,导致公共图书馆事业底子薄、基础差,图书馆数量少、规模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公共图书馆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并允许捐赠者命名馆藏、馆舍、甚至馆名,地方文化部门应据此争取财政支持,吸引社会力量投资、捐赠,解决经费短缺、馆藏不足等问题。欠发达地区区级的中心大馆,应以示范效应形成向心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以大馆为中心开展地区资源共建共享,在乡镇(街道)设立分馆,在农村建立流动馆,形成资源的合理流动,信息的高效利用,实现空间的科学布局。

目前,各地图书馆立法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公共图书馆建设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会让图书馆走进广大读者的生活中,如何最大化地体现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值得图书馆界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 刘洪辉.合理布局,高效发展: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构想[J].图书馆论坛,1998(4):26-28.

[2] 蔡卫平.公共图书馆布局研究文献分析[J].情报杂志,2007(4):140-142.

[3] 毕九江.论图书馆的科学规划:关于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若干问题的思考[J].图书馆,2005(4):22-24.

[4] 邵魁德.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广东省河源地区公共图书馆状况调研[J].图书馆建设,2009(9).

(编校:马怀云)

上一篇:主报告:学习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下一篇:好电影养成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