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其破解路径

时间:2022-10-12 10:21:41

文化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其破解路径

【摘 要】本文在阐述当前我国文化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文化产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文化中小企业 融资难 解决路径

当前,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及我国相对紧缩货币政策的实施,各类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不断凸显,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众多企业门类中的一种,文化中小企业既面临着和其他企业类同的融资阵痛,也承受着其独特的资本难题。从机制层面解决文化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将为我国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一 当前文化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根据全国中小企业协会的统计,工业增加值不到30%的国有企业占用了70%以上的银行贷款,而创造了70%国民生产总值的其他类型企业只获得了不到30%的信贷资源,中小企业所占的份额更小。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国家先后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由15.5%上调到21.5%,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国家先后5次上调贷款基准利率,贷款基准利率从5.6%上升至6.65%。紧缩货币政策下,各类中小企业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融资困境”。与此同时,伴随着企业用工成本的上涨,欧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和层次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等多种不良因素的叠加,一些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陷于停产状态,部分企业倒闭。而文化中小企业同样也面临着严峻的“资本阵痛”。虽然文化中小企业不同于其他类型企业,它们与国际经济大环境、外贸市场存在着紧密联动关系,甚至金融危机还对部分文化产业门类具有拉抬效应,但是金融支持力度的减小乃至栓塞还是对文化中小企业创意创新人才的集聚,文化新产品、新业态的开发,市场规模的扩容和文化产业的经营带来了直接的影响。笔者走访了浙江文化产业相对发达的杭州、宁波、金华、义乌等地的文化中小企业共60家,表示金融危机背景下存在融资困难现象并且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的占82%,表示因为融资问题而导致经营难以为继的占18%。根据调研数据,在浙江文化产业相对发达的N市,在2011年1~6月间,共有21家文化中小型企业倒闭,占该市文化中小型企业总数的16%,其中因为融资问题的高达86%。虽然文化中小型企业遭遇的融资困境和倒闭境遇带有鲜明的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国外各种不利因素联合影响的痕迹,但更是长期以来文化中小企业所存在的融资方式与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规模小、配套机制欠缺、社会土壤稀薄等综合作用的结果,金融危机只是这种作用挥发的催化剂,它加速了文化中小企业融资危机的呈现,放大了危机呈现效果。

二 当前文化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

1.文化中小型企业整体经营实力的不足影响各级金融机构的放贷信心

不可否认,近几年来,我国的文化中小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一批管理科学、具有良好创新能力、经营业绩良好的企业脱颖而出。但与此同时,还有部分文化中小型企业规模较小、管理相对落后、创新能力不强,存在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尤其是财务制度不规范、信用程度有待提高,直接堵塞了融资渠道。

2.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尚未成型,直接影响其金融保障能力的发挥

虽然政府已经把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并且在2011年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但客观上来看,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发展基础薄弱,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专业金融机构有待进一步壮大、金融业务的种类等有待进一步拓展,服务水平、服务方式、服务层次、服务质量亟待提升。同时中小企业融资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有待激活,社会化的融资工具、融资平台、融资渠道亟需建立与完善。尤其是面对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与时代诉求,如何迅速填补文化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上的空白,有针对性地设计若干文化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提供菜单式、贴近成为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

3.文化企业产业形态相对新颖

尤其是部分以创意设计、会展表演、艺术创作等为主要经营内容的文化企业,银行缺乏专业力量对其资产状况及竞争力进行评估。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的欠缺直接制约了银行及各级金融机构向文化中小企业授信。第三方抵押市场不发达,尤其是文化企业产品业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难以通过常态的抵押评估核算其价值,也直接制约了其获得各级银行和社会机构的贷款。

4.传统观念的束缚

不可否认,由于受到思想观念等的局限,一些金融机构更愿意向发展基本面稳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的大型企业提供贷款,更愿意向具有一定发展积累、产业结构相对稳定、发展预期更加直观的制造业等行业提供融资服务。基于对风险性的片面理解,更由于当前文化产业发展风险评估机制的缺失,部分金融机构对于发展模式新颖、发展内在轨迹具有较大创新要素与不确定性的文化中小企业缺乏投资热情。

三 文化产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路径

1.要转变观念

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要把握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全新的历史机遇,加强对文化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把对文化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纳入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明确目标、解决路径和保障机制等,把对文化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纳入考核责任目标。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通过组织专题报道等形式,加强对文化中小企业发展意义及其加强金融支持必要性的宣传,更好地凝聚社会共识。政府文化主管部门、银行等各级金融机构、文化行业协会等可以建立不定期的联席会议机制,对于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文化企业的经营现状与竞争力状况、文化企业的金融需求等展开专题研究,构建多元信息交互平台,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脉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2.创新机制,发挥多种融资手段的作用,为文化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1)积极尝试建立政府性文化产业扶持基金,明确基金设立、管理、使用和绩效评价标准,对于具有发展潜力与发展前景的中小文化企业开展对口扶持。这方面,日本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经验。比如日本设立了“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和“国民金融公库”,为中小企业提供民间融资成本的贷款。同时要建立健全各类社会性基金,尤其要借助文化牵连文脉、文化维系乡土情感、文化传承人文精神的特质,鼓励外国华侨以及社会各界等捐资充实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会,共同助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2)政府要大力加强各类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建设。建立机制,构建文化中小企业与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以及社会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将内部融资、银行借款、商业融资、债券融资、租赁融资、财政融资、国际融资、重组融资、无形资产融资等纳入企业经营视野,构建多元化的融资平台,拓展融资形式与渠道。各级金融机构要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对口负责文化中小企业贷款事宜。可以组建专家团队,适当吸收相关文化产业研究专家参与贷款项目的论证与评估,结合文化产业本身所存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创新程度高、发展层次更替快”的特征,积极开发金融服务的品种,创新金融服务的形式,比如无形资产融资中的“品牌、知识产权、创意、市场预期”融资等。对于具有重要创新价值和市场空间的文化项目,开展个性化考核与评估,不断提升营销水平,提高经营绩效。在新的历史时期,尤其要注重对于民营文化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我国一些地区民营文化中小企业发达,占有极高的权重,要给予民营文化中小企业以“国民待遇”,更好地帮助其应对挑战、克服经营难题、提升经营水平。

(3)重点克服文化中小企业信用评级障碍。各级金融机构要联合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积极借鉴国外金融机构对于文化企业信用评估机制与手段的相关经验,组织开发文化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在信用评价体系设计中,尤其要注重文化中小企业的主经营内容与国家政策导向的匹配度、自身所拥有的独立开发、创新创意能力,以及所在的产业链的发育与竞争力情况等,使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真正反映文化中小企业的内在竞争力,促进优势资源与先进产业形态的集聚,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要创新理念与机制,针对文化产业的内在特征,完善质押手段与方式,例如,可以尝试建立知识产权、商标所有权、影视版权抵押、实施影视票房质押等,目前国内在一些影视剧融资中的“版权抵押、预期商业收益项目抵押”等先进经验也可以为文化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有益启示。

(4)充分利用好创业板平台,加强文化中小企业的上市辅导,创造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文化产业具有成长性好、爆发力强等特征,是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阳光产业”,是上市融资的良好载体。当前文化中小企业在上市道路上的迷茫主要原因是“不知、不解、不为”。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对于上市融资的宣传,让广大文化中小企业了解创业版,深刻认识上市对于扩大资源利用平台、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政府和相关社会中介单位要加强企业上市的支持,帮助企业了解上市规则、上市程序,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引导企业果断上市,并做大做强。

(5)积极发挥民间融资的积极作用。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要求,按照“正规化、科学化、合理化”的原则,将民间融资引进文化中小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可以尝试建立文化中小企业之间乃至文化中小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产业发展互助同盟”,实现资金等产业发展要素的流通与互助。也可以积极拓展股份制经营模式,引导社会冗余资金进入文化产业经营,以股权获取持续性经营收益,化解简单放债所带来的经营风险。

3.加强宏观调控,通过外在的政策管控与激励和文化中小企业自我发展的内在调适,提升企业综合经营素质,为破解融资难提供现实的平台

提升文化中小企业自身的素质是破解“融资难”的根本因素。各级政府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中小企业发展的调控力度。在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中,坚决避免创新能力缺乏、经营层次低、综合实力差的企业入驻,对于这类企业不再享受各级各类的孵化政策。对于产业形态雷同、层次较低、同质化竞争严重的文化中小企业,限制其盲目扩充规模等。要进一步优化文化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完善决策、财务、用人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文化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的体制保障。要结合当前文化改革与发展的深入推进、传媒技术的快速进步,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比如3D影视节目制作、高端休闲文化产业、动漫创意与设计等,以产业自身的创新性、成长性来获取市场的青睐和风投的关注。

文化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赖于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探索与努力。融资过程中一些瓶颈性问题的克服,不仅对于文化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我国文化产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同样也将给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带来重要启示。

上一篇:浅析企业招聘中的“应聘者培训”模式 下一篇:道家文化与企业竞争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