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中的阅读方针

时间:2022-10-01 07:56:55

探究教学中的阅读方针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就是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写的重要环节。搞好阅读教学,使学生自身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儿童的阅读能力,主要以教材为主,课外阅读为辅。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加以培养。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形象、鲜明、生动、活泼的特点,具有特定的情境,又能着重训练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文的阅读能力。阅读教材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是培养学生扩展视野获取知识提供充足的营养的最佳渠道。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几种有效的策略进行阅读。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读

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语言描述情境,创设情境或描绘画面,或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导入新课。这样使孩子们在阅读前,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阅读全文的欲望,使学生乐于阅读。

1.1引言导入

在初读阶段,导入新课和弄清思路对于情境的创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初读作好铺垫。如教授《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老师导言: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刚刚游览了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欣赏了它的优美风景与丰富的物产。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游览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那儿林海的美丽吧!接着出示地图,让孩子们找出小兴安岭的所在,再读读自己查阅的资料。知道小兴安岭在我国的东北部,是重要林区之一,那里树多,而且物产丰富。

老师说: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小兴安岭游览,看一看你喜欢小兴安岭的什么季节。然后同学们各抒己见,有说喜欢春天的,有说喜欢夏天的,有说喜欢秋天的,有说喜欢冬天的,还有的说一年四季我都喜欢。

老师问:为什么?

同学甲说:春天树木是嫩绿的,所以我想春天去那里看看。

同学乙说:夏天树木是茂盛的,葱葱茏茏,所以我很想去。

……

老师又问:除了树木美之外,那里的物产也非常丰富,读一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把小兴安岭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介绍给大家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这时,孩子们急于想了解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从而产生了阅读的兴趣。于是,学生会饱含情感把课文读完。

1.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利用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寓教于乐。如教学《花钟》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配乐朗读,边听边想象意境,然后,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感受。接下来,通过屏幕的画面,让孩子们欣赏到“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的意境,随之出现不同时间花开的情境,让孩子们体会花的神韵与美。这时,孩子们有一种陶醉的神态,会用自己的体会去初读课文,特别是作者写“花开”,用了许多动词:吹、绽开、醒来、怒放、苏醒、舒展等,读得会更生动,更体会到花的美,会用真挚的情感去阅读全文。

2.强化情境,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内容——细读

细读指仔细地阅读教材的重点词句,通过重点阅读才能感悟内容,理解内容,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等。一般情境教学中,通过教材描绘具体情境,结合实例点拨、设疑、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让学生进入课文中作者所描写的情境,这样更好地细读课文,从而理解作品语言,受到作品的感染,加深对作品理解。

2.1利用肢体语言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一些课文中的词语,让孩子们说一说,做一做,看一看,演一演等手段,准确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样读起来会准确、流利、有感情。如《回声》一课第四自然段中“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这句话中有动作词“捡、扔、激”,让孩子们做“捡”、“扔”的动作,然后让孩子们想象听到声音,看扑通画面的波纹,体会“激”意思。抓重点,孩子们会轻松理解其中的意思,并愉快的读这部分。

再如《乌鸦喝水》中,“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中的“到处”一词表现了乌鸦口渴是焦急的心情,也暗藏着口渴程度之深,找水的辛苦。教学时,先让孩子们互相用动作表现“到处”,然后再让表演形象的孩子表演给大家看。这样,大家就一目了然了,在朗读时会加重音量,拉长音节,感觉乌鸦疲惫之心与焦急之情,通过有声语言传给学生“疲惫”、“焦急”。

2.2联系上下文,设计训练,加深理解

有些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教师精心设计,会使学生认识更加清晰,感受也会更深刻。这又为运用词语或句子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先感受后表达,再加上情绪的催化作用,学生不但理解了词的作用,而且能把这些词语运用到生活中去。如《赵州桥》第三自然段中,有一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教学时,先让大家细读这一段,找出哪些句子讲了“坚固”。同学们会从桥的材料、桥的设计、桥的作用等方面,知道桥的坚固。再找出描写“美观”的句子:有的……有的……有的……这样,孩子们就会体会到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还知道这样写的好处。这样既挖掘了每个孩子的潜能,又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还学会用关联词语说话,丰富了自己的语言。

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自然段中,“封”“挡”“遮”“浸”等词,让孩子们先查字典,再联系实际生活,通过上下文的关系,理解了这几个词是说明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的,形象的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厚又密,显示了树木生长得生机勃勃。孩子们会声情并茂的读课文,体会夏天树木的美。

2.3展开联想与想象,丰富课文内容

强化情境,也就是把课文中作者所蕴含的具体事物生活空间的情感,通过场景、氛围和图画流露出来。这种形与情的相互作用下,使他们眼前出现相类似的场景,进入合理想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丰富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在阅读作品中更得到升华。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段中,省略号略掉了什么?大家还知道小兴安岭有什么树?学生很快会说很多,数也数不清。想想几百里都是树,那说明树木多,也说明小兴安岭森林广阔无垠,一片绿色,非常美丽,从而眼前会出现一片无垠的“绿海”。这样读起课文来会边读、边想象、边欣赏,感知小兴安岭的风景美。

3.欣赏课文精华,体会语感——精读

“精读”是指要求学生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精华,再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的同时,还要从中知道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这样让学生逐步学会、体会、品味语感,从而提高鉴赏作品的能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就能了解前人的智慧,充实自己的大脑,提升自己的能力,对名著做到书读百遍,反复体会其中精华所在。

当然,阅读教学中的初读、细读、精读三个环节并不是截然分割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往往要重视阅读教学策略,把它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对提高阅读、朗读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思维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上一篇:小议阅读课堂中的对话 下一篇:小议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