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提问

时间:2022-09-30 05:16:36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提问

中学语文传统教学课堂历来存在的问题就是讲的多、练的少,学生进步慢,效果差,语文教师付出劳动多,学生能力提高慢。语文课一不小心就会变味成为历史课、政治课,成为:部分语文老师的表演课。在新课改理念下中学语文课堂显然应该回归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上来。要让语文课堂改变过去讲的多,练的少、效果差的现象,语文老师就必须在课堂上做到善问、会问和科学的问,提问那些属于语文文本本身的、能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举一反三和提纲契领的问题。新课程精神也明确要求语文课堂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合作学习、学会协作学习的地方。学生一但学会自主学习就会产生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无问题的学习不能叫做真正的学习。新课程还提倡应该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个体表现自我、体验成功的地方,要让学生的体验直接表达出来也没有比问问题更好的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两大欲望:一是生存的欲望;二是表现的欲望。而课堂提问恰好满足了学生的这两种欲望。当然新课程课堂也应该是师生共同质疑、释疑、生疑的地方。一句话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怎么问,问什么,将直接决定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不会问问题的语文老师将难以胜任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任务。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首先应针对学生实际水平、针对课文内容确定提问的合适程序。教师在提出问题前一定要展示明确的问题,以文字的形式展示问题,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做到问题先行,要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要留给学生适当充分的时间思考。‘在获得大多数学生思考完毕的情况下,教师再指定学生回答。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语文老师不愿意给学生留出时间读文本,怕浪费时间,怕教学任务完不成;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留时间思考,或提出问题后马上就要求学生回答,学生的课堂表现当然很不理想。据此笔者在教《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篇文章时,针对课文以及学生的现状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仪封人的话对表现孔子形象有什么作用?(2)章沮、桀溺、楚狂人和孔子在人生理想以及处世态度上有什么不同?笔者先给学生留出时间读文章,再让学生充分讨论,最后让学生回答。学生一下就提到了孔子的精神追求以及他与那些隐士在人生境界上的不同。

其次,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考虑提问的恰当时间和设置问题的有效性,我们在听公开课时经常听到有的语文老师问题满堂飞,在学生没有充分读课文、教师没有提供任何情境时,就一口气给学生口述四五个问题,而且每个问题都很长。老师说完后马上又说:“请思考刚才提到到的五个问题。”这样的课堂提问不仅是无效提问,而且简直是对学生思维的干扰。学生在没有深入读文本、没有思考准备的情况下怎能记住老师一口气提出的五个问题呢?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提单个的简单问题可以口述;提多个复杂的问题一定要写出来,而且语文教师在提问时一定做到表述清楚,要求明确,否则学生就无法快速进入问题思考。学习《论语》时,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古人强调“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试结合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谈谈你的理解。

其三,教师要确定课堂提问的对象,课堂上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提问不是任意为之,随便点名。在提问之前应根据学生语文水平进行分类。新课程理论认为学生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一是“示范型学生”,语言表达流畅,思维清楚,思考有深度,对其他同学有启发,给全班学生提供一个范例。二是“体验型学生”,教师提问这类学生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以机会。三是“表现型学生”,语文是他们的特长,提问是为了展示他们的长处,让他们对语文更有兴趣。四是“关注型学生”,他们通常语文学习成绩差、问什么、不知道什么,提问只是为了关注他们,不让他产生老师放弃他的想法。

其四,语文问题可以根据形式和内容分为如下几类:一是阅读填空式,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内容,或者指定的材料即可以回答老师的问题,只不过是为了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教师把相关课文内容省略让学生填写。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针对子贡问政一段,可以问学生:“孔子认为为政的三要素是什么?”其实就是文中提到的“足食,足兵,取信”。这就是填空而已。二是范例式,比如仿句,语言应用题,就可以先提供范例,再让学生仿写。三是强化记忆式,比如记忆性的字词、成语,可通过提问强化记忆。四是拓展式,课文学完后依据文章相关内容进行合理的拓展,把书本与现实、与社会联系起来。比如讲到孔子的“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进一步拓展《明史》中说的“附小人者小人也,附君子者未必为君子;蝇之附骥,即千里犹为蝇耳”。孟子还说:“君子之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礼者敬人。”这一拓展就强化了学生对君子以及仁的进一步认识。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提问应该有启发性,而启发应该含有以下三个要素:(1)诱发学生思考的作用,使学生产生某种需要,产生兴趣,求知欲,强化他思考问题的动力。(2)定向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你所提的问题上,如果是针对所有学生,那么你的问题就应该能在同一时间集中所有学生的注意力。(3)指导作用,问题本身应该具有指导性,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也可以给必要的提示,使学生能够应用合理的时间和精力来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简而言之,新课改下的语文提问应该符合“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积极地思考”。正如课改专家高陪权所言:“提问应该精心,注重目的性;立足学科,注重语文性;循循善诱,注重提问的启发性;因势利导,注重提问的灵活性”。语文问题设计应该立足在能够解决语文本身问题、能够解决课文核心问题、能够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上。只要我们掌握了提问的原则和方法,而且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正确使用,我们就一定能够在语文教学中走向自由的天堂,也一定可以在新课改中结出成功之果。

上一篇:千古文言文期待着我们的唤醒 下一篇:“积极教”和“积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