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低年级语文课堂的几点反思

时间:2022-09-28 01:43:26

新课改下低年级语文课堂的几点反思

摘要:一堂语文课下来,总有些老师在说,孩子不够配合,孩子不够积极,却没想过到底是孩子做得不好还是老师做得不够.课堂上孩子是随教师而动的,有些老师只是追求发言热闹的场面,孩子发言后,老师的大脑却是空白的,我们有没有认真倾听课堂上孩子的发言,真正关注孩子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呢?

关键词:倾听;关注;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22-02

案例1:我在上二年级识字课的时候,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虚心对骄傲”。我先夸奖一个孩子说他的字写得漂亮,那个孩子说:“谢谢老师,我会更加努力的。”他开了个好头,再夸几个孩子,他们都说出了虚心的话,我马上板书“虚心”。接着,我让孩子也夸夸我,我的本意是想让孩子夸完我后,我就说出骄傲的话语,让孩子们理解“骄傲”。可问题出现了,第一个孩子站起来没有夸我,而是说:“谢谢老师教我们读书。”我心里想,孩子们肯定可以说出赞扬夸奖的话语,于是我连续换了几个,但同样是感谢的话语。我心里又感动,又着急,最后我一看时间不够,就自己说:“如果你们夸老师朗读好,我的回答却是:‘我朗读生来就好,我演讲比赛还拿过奖的。’那老师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学生终于说出了“骄傲”,我急忙板书,这个环节就这样过了。

反思:我为什么要把自己脑子里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我钻进了一个死胡同,认定学生会说出赞扬夸奖的话语,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孩子走的又是另一条路,一心想谢谢老师的教诲。于是师生走了两条不同的路。其实孩子说出感谢的话语时,我就应该意识到我和孩子们的思维分道扬镳了,这个时候我应该不要再指名让学生说了,赶紧绕回学生的路,这样师生的思维就回到同一条路了。如果我们不注意倾听孩子的声音,而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教案计划做,强行把孩子的思维扭转到教师的计划上,我们的教学计划也肯定不会顺利。

案例2:这个学期的校际公开课开始了,一位老师上《夏夜多美》一课。当一名学生结结巴巴地读完第二段的时候,教师随口说出:“谁能比他读得更好?”他读得本来就不好,所以一下子很多学生便高高举起了小手,性急的还“老师!我!我!”喊了起来。刚才结巴读书的孩子一下子趴在了桌子上。老师又指名一个学生,这个学生不但读得流利,而且很有感情。老师又说:“你读得真好,谁还能比他读得更好?”这下只见两个同学犹犹豫豫地举起了小手。

反思:“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这种话要换个方式说。

孩子的心田是一块等待开垦的土地,如果你播下赞美的种子,就会获得自信的收获。从以上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教师两次使用“谁能比他读得更好”都不恰当。因为任何一个孩子,无论处于哪个年龄阶段,无论做什么事,总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果教师换一种说法:“你虽然读得不流利,但是勇敢地站起来了,而且还读完了第二段,老师非常敬佩你的勇气,谁再来读一读?”相信孩子会更乐于发言。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有谁比他读得更好”从表面上看似乎引发了学生的竞争心,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实质上并非如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和学生沟通时应该选用个性化的语言,对学生言行评价,尤其是表扬要做到具体、真诚,让教师的每一次言行都成为孩子的加油站。

案例3:一位老师在执教识字公开课。当问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一个学生说:“我是这样记住‘晴’字的,月亮下山了,太阳出来了,天晴了。”于是学生个个编谜语、编故事、做动作,反而最简单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这样的识字方法没有人用。

反思:识字方法应该是越快越简单越好。

其实在第七课《胖乎乎的小手》就学了“情”字,完全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晴”字。如果按照“月亮下山了,太阳出来了,天晴了。”很有可能误导其他的学生把右上半写成“山”,把右下半写成“月”。管理上有句名言:简单的往往是最实用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学生除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外,还必须掌握“活”的识记方法,为今后的自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每个字都让学生编一个字谜,这样能够轻松起来吗?编出来之后是不是就真的记住了那个字呢?

案例4:这是二年级的一堂课,一位女教师正在上古诗《绝句》。学生已经把古诗读熟了,教师在这个恰当的时机提出小组合作理解课文意思。看似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了,可是细看学生并没有合作学习,而是干起了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很快老师要学生汇报小组学习的成果了,老师叫了一个学习好的学生非常顺利地逐字逐句理解课文,这个环节很顺利通过。

反思: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只供观赏。

不能否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确实常出现没有效果的小组合作学习。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1)教师上公开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学困生发言;(2)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3)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等。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意义是很大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是正常现象,这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只供观赏。

以上摘取的只是语文课堂上的几个片段,这些在课改中出现的现象是令人担忧的。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就需要我们对课改的理念深入理解和再认识。当然,更加要反思自己,站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把教学反思贯穿整个教学生涯,从而到达“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的状态。只有自己懂得更多,想得更深,才能达到随心所欲的点化境界。

上一篇:凸显活动策略 重视能力提升 下一篇:我的一节地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