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词典多维释义的概念结构探讨

时间:2022-09-26 12:01:54

对外汉语词典多维释义的概念结构探讨

[摘要]国际上的汉语热推动了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和研究,但目前出版的学习词典仍然拘泥于传统词典的体例和释义模式,未能体现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认知特点。本文从语言认知的角度探讨对外汉语词典如何结合用户二语习得的需求,全面、准确地揭示被释义词的多维概念结构。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典 多维释义 概念结构

[中图分类号]H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8)05-0142-06

国际汉语热引起了汉语学习词典和对外汉语词典的研究及编纂热.但从近年出版的学习型词典来看,其编纂体例和释义方式并没有摆脱传统语文词典编纂的模式,“基本上都是《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简称《现汉》)的删减本,没有真正从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角度来考虑编写,包括收字、收词、释义、举例等”。于屏方结合《现汉》对四种汉语学习型词典的体例和释义进行了抽样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学习词典与《现汉》在体例和释义方式上没有形成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所谓的“学习”名不符实。

《现汉》释义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使之在汉语辞书中享有绝对的权威性,而这种权威性在辞书编纂中产生了很强的“蓝本效应”,无论是汉语学习词典、对外汉语词典,还是汉外双语词典的编纂大多以《现汉》为“蓝本”。然而,汉语学习者(特别是外国汉语学习者)查阅词典是其语言学习或二语习得的一种策略,研究和编写学习型词典必须考虑学习者的这种特殊需求。下面我们将以《现汉》为参照,结合多维释义理论,借鉴西方学习词典的经验来探讨对外汉语词典的释义方法。

一、语义的认知倾向和多维性

对外汉语词典主要是向“外国人”做汉语语词的释义。语义的形成、表述和理解与人们的身体感官和心智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让缺乏汉语语感的“外国人”了解汉语那陌生且变化多端的语义,我们需要从语言的认知规律和人类共同的语言经验来描写语言的语义属性:因为认知是各种语言语义的源泉,而语义则是认知的内在动因。

1.意义的纽带性和驱动性。语言是人类理性思维和认知的产物,要有效地解释词义,就必须了解这一认知系统的结构和构造成分,通过科学地处理概念范畴和范畴结构来实现准确释义。语言认知有两个阶段或两种方式,一是在自然语境中无意识地获得,二是在“人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习。无论是哪一种形式,语言认知都体现为以下三种关系:语言符号与其所指(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语言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和语言符号内部的系统关系,而语言使用的认知过程还涉及语言与语境(包括使用者和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之间的关系等。语义具有纽带作用,在认知过程中把这些关系双方的各种要素联系起来。从认知语义学的观点看来,关系双方并不是直接发生联系的,认知感官和心智活动在它们的关联中发挥重要作用。语言认知的进程是由意义驱动的。在语言交际中,话语体现为交际事件,语词的意义就反映在交际框架中,词与词、词与使用人和使用语境的关系都是由意义联系起来的,交际的目的就是为了传达意义。因此,我们要在释义中用意义的驱动和纽带作用把语言的各种关系表述出来,这样,外国学习者才能在缺乏语感的情况下准确理解和把握被释词的意义及其在语言中的分布和关系。

2.语义的层次性和多维性。词典是对语言的抽象描写,自然要涉及到语言的各种属性,而语言的属性又集中反映在语言的构造单位上。语言属性是人类长期以来各种认知经验的浓缩,是人类复杂认知域的集合,因此反映语言内容的意义就自然有层次性和多维性。语词的意义不只是概念特征,概念只是意义的一部分。意义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语义的形成与人的身体感观、经验、事物、观念、图式、心理空间和抽象思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语义的表述与理解又与语法、语境、分布结构和使用规则是不可分离的;意义表征是一种多维认知语义结构,它以多个语言层面反映出语义信息。要认识和解释这个结构,就必须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观察词的言语活动,以了解人的语言认知、习得机制和语言交际机制。

3.多维释义的特征和结构。多维释义是意义驱动理论在词典释义中的应用,体现了语义表征的多维结构特征。意义驱动理论的总体思路是:意义表征是语言认知的各种形象化图式的集合。语法形式是语义的象征结构,表现为语言图式;语义内容是认知的知识结构,表现为概念图式。语法形式的各表征层面的图式包括语音、形态和句法等都是意义的表征手段,语用规则和各种选择限制规则是概念化过程中语义投射为正确句法结构和句法功能的保证条件。对心智认知机理的认识、对语言图式和概念图式形成的动因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是意义理解和表述的最基本信息来源;对意义的把握是理解话语信息、实现社会交际的关键所在。

如图1所示,建立在意义驱动模式上的词典多维释义,但可以在词典微观结构内建立有机的认知语义结构,多角度地揭示语词的各种意义属性,而且还能在微观结构之间建立系统语义网络,把因词典排序人为分割或打乱的词与词之间的系统语义关系重新建立起来。这种释义方法符合二语习得的认知过程,因为学习者是有目的学习和记忆相关词汇知识的,他们使用词典是一种积极的、系统的语言学习过程。此外,把语言交际模式引入词典释义,对揭示词的语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分布结构和使用方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英法词典中的句子释义、命题结构释义和功能例证等都是十分有益的尝试。

多维释义涉及语音、形态、句法、概念和语用等方面的内容,由于篇幅所限,下面仅就对外汉语词典释义中概念表征的多维结构做一探讨。

二、概念认知和描述的整体原则

整体(holism)原则是想说明,词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一个系统关系中,要解释词义就需要把被释义词放在一个整体框架中来处理。现代语义学理论大多支持这一观点,比如,格式塔(gestah)理论强调把视觉形象作为统一的整体来认知,通过事物的整体图式来把握事物的各个部分;认知语法利用动体(trajector)和界标(1andmark)、背基(base)和凸显(profile)来说明语言整体背景与需解释或凸显个别对象之间的关系:框架语义学认为,理解任何一个概念,必须以理解它所处的整个概念网络结构为前提,语词意义的描述必须与语义框架的描述相联系。因此,词典释义必须考虑被释义词所处的整体范畴或框架,反映语词范畴特征之间的如下系统联系。

1.指出作为概念范畴关系基础的上层概念的主要特征。如在对“infra-red lamp/红外灯”、“visiblelight lamp/可见光灯”和“ultraviolet lamp/紫外灯”释义时,各自的释文都应该包含或继承其共同上位概念“electric lamp/电灯”的特征。

2.指出同一概念范畴各成员之间的区别特征。如上述三种灯的区别特征主要反映在它们不同的光谱区域上,分别为:infra-red range/红外光谱区、visible range/可见光谱区、ultraviolet range/紫外光谱区;

如果是普通词典,要注意用通俗的语言表述。

3.在对“部分概念”语词进行释义时,除描述其基本特征外,还应该说明该语词所指部分属于哪个整体。如对“lighting bulb/照明灯泡”释义,不但应该说明它自己的特征――球形(shape of a bulb),还应指出它是“lighting lamp/照明灯”的一个部分或部件;这样,外语用户通过释义既能了解物体的个性,还能了解其所属范畴。在对“整体概念”语词释义时,应该指出它是哪一类物体或事物的集合词或类属词,然后再解释其基本特征。

4.指出整体范畴成员之间的相对或相互关系。如对“wife/妻子”释义时必须要说明“她”与某“男人”的婚姻关系.而在对“husband/丈夫”释义时必须涉及“他”与某“女人”的婚姻关系。这一方法也适用于同一概念范畴中的不同词类。比如,英语“choose,chooser,choice,choice,choosable”等的释义都要涉及到同一个范畴词“选”:“choose”是“选择”(动词);“chooser”是“作选择的人”;“choice”是“选择”(名词);“choice”是“选中的人或物”;“choosable”是“可选择的”。“选”把它们连成一个整体。

5.指出语义框架中的框架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我们可以从无数重复的商业交易场景中抽象出一些经常出现的角色,把这些角色按一定的结构排列就构建成交易框架,这些角色就成了框架元素,每个元素都由特定的语词来担当,如买主(buyer)、卖主(seller)、商品(goods)、支付(payment)、受益人(beneficiary)等,把这些框架元素联系起来的是“buy/买”、“sell/卖”等行为。我们可以把“买”释为“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款额获取等价商品的行为”,“卖”释为“把商品提供给买方获得等值款额的行为”,而“买方”则可释为“购买的发起者,向卖方支付一定的款额以获得等价的商品”。

如此,每一词项的释义都涉及其他框架成分,可让词典用户形成整体概念认知。

三、对外汉语词典释义的多维概念结构

英语主流学习型词典的释义大量吸收了基于语料库的语言研究成果,从众多的自然话语中发现语词意义形成和表述的规律,全面、准确地揭示语词的意义,在帮助语言学习者进行系统、有效的二语习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语义的多维性在心理词库中表现为有机的语义网络,每一语词的概念都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有自己的认知语义结构。如果词典释义能够符合人们心理表征中的认知语义结构,就能最有效地触发心理词典的语义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语言认知潜能,大大提高其语言学习的效能。下面将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参照,以英语主流学习词典为借鉴来谈谈对外汉语词典在释义中如何体现概念的多维结构。

1.要注意旧词新义和旧词新用,全面描写概念认知域。语词的概念是由多种认知域构成的,语言的不断发展常常引起语词认知域的扩展或变化,旧词在认知域的扩展过程中不断获得新义,旧概念也会不断扩展和演变。例如,英语的notebook由于计算机的发展便有了“笔记本电脑”意思。《现汉》对新词新义的收录一向十分重视,“笔记本”也有了“电脑”的义项;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动态平衡语料库的支持,对旧词新义或旧词新用无法进行系统的跟踪调查,释义有时不能反映语词意义的新变化。例如:“照片”释为“把感光纸放在照相底片下曝光后经显影,定影而成的人或物的图片”,“小姐”释为“旧时有钱人家里的仆人称主人的女儿”和“对年轻的女子或未出嫁的女子的称呼”。这些都未能反映语词新的概念认知域。现在的照相机以数码成像的居多,照片的制作不需要底片、曝光和显影,在打印机上就可以打出来。用“小姐”来指称“女”和“性工作者”已是人人皆知的事实,在一些场合称女孩子为“小姐”会引起强烈的不满。因此.对这两个词的释义应增加义项,以反映新的语义内容:

照片(名)用照相机拍摄,经冲印或打印所得的画面、影像、肖像等。

小姐(名)指在娱乐场所从事服务或的年轻女性。

2.要注意把语词放在语义框架中描写,不要把它孤立看待。无论是格式塔理论还是框架语义学,都强调在总体认知图式中把握个体的特征,如要描写“半径”,就必须提到“圆”。同样,《现汉》把“拐角”释为“拐弯儿的地方”,“攻击”释为“进攻”就缺少理解释义的概念框架,语言学习者无法进行概念联想。“拐角”要有形成拐角的必要条件,其原型是以两个实体为参照的,一般发生在两条道路和两个立面交叉的地方。其释义应该是:

拐角两条相交道路或两个相交立面的转折点。

用“进攻”释“攻击”没有反映被释义词固有的语义角色,而且同一词典对“进攻”的释义是“接近敌人并主动攻击”,这就造成了理解矛盾:如果“攻击”等于“进攻”,为什么把“进攻”解释为“接近敌人+主动+攻击”?如果不相等,为什么又能用“进攻”释“攻击”。实际上,这两个词的语义差异从上述释义矛盾中就显现出来了,在语义框架中做一比较就清楚了:

攻击:+军队;±主动;+使用武器等;一接近目标;+打击敌人;+猛烈

进攻:+军队;+主动;+使用武器等;+接近目标;+打击敌人;±猛烈

通过对框架成分的比较可见,这两个动词虽同属一个概念范畴,但认知视点不同,框架语义元素也不相同。用语义框架的方法释义,既能明确被释义词的语义结构、分布特征,又能有效区分同义词之间的差异:

攻击(动)军队使用武器等暴力手段对敌人进行猛烈打击。

进攻(动)军队使用武器等暴力手段向敌人主动出击。

因此,对外汉语词典需要把与被释词“事件”相关的成分都描写出来,用这些相关成分来凸显核心概念结构。

3.要避免同义对释,用语义分解的方法描述多维概念结构。在同一语言中,意义绝对相等的同义词几乎不存在,这是认知经济性规律所决定的;因为人们在认知过程中要记忆的东西太多,不容许两个完全一样的词长期存储在大脑中。“同义词”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因此,用同义词释义,如不注意揭示其区别特征,就难以准确、全面揭示概念结构,会让用户混淆语词的使用。例如,《现汉》把“透亮”释为“明亮”,“著名”释为“有名”就有这个问题。释义词与被释义词是两个“同义词”,但反映的却是同一概念范畴的不同认知域。关于“透亮”与“明亮”,前者强调的是物质对光线的通透,因透光而显得亮,如“晶莹透亮的葡萄”、“通风透亮的房间”;而后者则是因光线充足而亮。“著名”与“有名”的差别也比较明显,前者强调宿主――修饰对象的卓越成就或辉煌的历史,适用于正式场合;后者强调宿主的名字或名声,用于一般场合。因此,这两条释义应修改为:

透亮(形)形容因透光而十分明亮。

著名(形)(人或地方、产品等)由于成就卓著或历史辉煌、特色鲜明而有显赫的名声。

其实,《现汉》第五版开始注意同义词的区别特征,常用括注形式对同义词语义特征做注释,但在

对区别特征的把握上还缺少语料的支持,语义范围的界定还不够准确。比如:“录取

录取(动)(按一定标准)选拔(合格者)并赋予其某种身份和资格。

4.要注意避免循环释义,作为词目的每一个词项都应得到明确的解释。在西方国家,避免循环释义是词典编纂的一条基本准则,因为这种释义无法让用户理解被释义词。常见的循环释义有三种表现形式:用A释A(恐惧:恐惧的状态);用A释B,B释A(夹缝:缝隙;缝隙:夹缝);c)用A释B,B释C,C释A(获得:取得,得到;取得;得到;得到:获得)。这种现象在《现汉》中或多或少还有些踪迹。比如,把“礼貌”释为“谦虚恭敬”,而“恭敬”又在该词典中释为“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属于循环释义的第二种。“运气”被释为“幸运”,而“幸运”又释为“好的运气”。实际上,“所谓‘礼貌’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应具有的礼仪、礼节等良好品行(如程序、方式、容貌、风度、言谈等)。”(《公民道德建设通论》)而“运气”的鲜明语义特征是:a)一种机会;b)一种可能性;c)偶然性;d)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其释义分别如下:

礼貌(名)人际交往中通过言语行为对他人表现出的尊重、谦恭和诚恳等品行。

运气(名)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出现的、事先无明显征兆的、具有一定偶然性和必然性的机会和境遇。

此外,“攻击、夸耀、取得、获得、解劝、揉、搓”等都有些循环释义的嫌疑,如果多采用语义分解释义,注意揭示被释义词的区别特征,这些弊病是可以避免的。

5.要注意释义词汇的简单性和闭环性,以提高词典的使用效果。简单性指词典释义用词必须比被释义词更易于理解,以方便用户把握词目词的意义;闭环性(closedness)指在词条右项释义中使用的词,一定要出现在词典左项的宏观结构中,从而在词典中构建一个封闭的释义网络,以便用户进行循环查询。这两点是西方当代词典释义的重要原则,而我国的汉语词典在这方面考虑不多。例如,“板鸭”释为“宰杀后煺毛,经盐渍并压成扁平状风干的鸭子”既不符合简单性原则,也不符合闭环性原则;因为释文中的“宰、煺、盐渍”都比被释义词认知难度大,而且“盐渍、扁平”在词目中没有收录;如果用户不知道这些词的意义,在词典中无法找到解答。因此,需要用简单、闭环的方法处理“板鸭”的释义:

板鸭(名)用盐腌制、压扁后风干而制成的板状鸭子(其肉质细嫩紧密)。

“宰杀后煺毛”是被释义词的缺省特征,不必写在释义中。闭环系统不健全的另一种表现是参见系统参而不见或有些注释在词典中没有回应或回应不正确。如《现汉》中的“棱leng”注释为“见211[刺棱]”,但211页没有回应,而实际出现在221页。

6.要注意揭示语词的主要概念特征,全面、准确地描写概念结构。尽管词典释义可以是不完全的、非本质的释义,但人们能感知的主要属性和区别特征还是要交代清楚,否则那些缺乏汉语语感的学习者就无法获得语词的完整意义。因此,词典释义“要对特定语言在特定时期的使用进行全面、系统、客观和精确的描写。”既要防止概念揭示不足或错误,也要防止随便添加冗余成分。例如:《现汉》把“领养”释为“把别人家的孩子领来抚养,当作自己的子女”,“抢劫”释为“用暴力把别人的东西夺过来,据为己有”就缺少关键概念成分。这两例都与法律有密切关系:“领养”必须依法(或规定)办理,“抢劫”则违反法律。“法”是这两个动词的基本认知域,因此应该成为它们的意义特征:

领养(动)通过一定法定程序将别人的孩子领来当作自己的子女抚养。

抢劫(动)非法使用暴力把别人的东西夺过来,据为己有。

再如,把“攀登”释为“抓住东西爬上去”,“虐待”释为“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等都存在框架成分呈现不全或处理不当等问题。“攀登”表示向上运动的过程,并未强调要“爬上去”;“攀登”的动作需要手脚并用,光“抓”是不全面的。“虐待”是及物动词,其语义结构成分不能有动作的接受者;而且虐待的接受者也可以是动物。这两条释义应分别改为:

攀登(动)用手抓脚蹬陡坡、陡壁上的突出物向上爬行。

虐待(动)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人或动物)。

可见,要准确地揭示被释义词的概念特征,必须要弄清语词概念形成的认知域以及概念的框架绐构,正确把握需凸显的概念特征。

五、结语

1.对外汉语词典是为外国人学习汉语而编写的,因此要特别注意语言认知规律和二语习得的特征及策略;与外语学习的其他认知过程一样,外国汉语学习者查阅汉语词典也是一项学习策略的运用,因此词典编者需要了解他们的查阅目的、查阅内容和查阅方法。

2.对外汉语词典是面向汉语学习者而编写的,因此要充分注意释义的可接受性。词典编者必须把握自然语言的认知原理,理顺语言单位之间的复杂关系,使词典释义准确、简洁、易懂。为此,就需要进行用户视角的调查和研究.把释义的内容和方法建立在用户的接受视野和期望视野上。

3.随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用户查阅词典的认知心理过程也逐渐引起学者们的注意。要使对外汉语词典满足对外汉语教学和学习的需要就必须弄清国外用户查阅词典的认知过程,包括解码和编码过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以及心理词库知识的获取模式等。

4.要注意在释义中运用认知提示,把被释词放到相应的概念范畴和认知语义框架中来解释,让用户能够在了解交际事件结构、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把握被释词的语义结构或语义特征。

5.对外汉语词典的编纂要有相关语言学理论和语料库支持,特别是中介语料库的支持。只有通过语料库才能弄清外国汉语学习者的汉语认知特点,并结合这些特点进行释义和注释。只有运用语言的形态结构、分布理论、认知语义学理论和语用学原理才能多层面地揭示语词的意义,为外语学习者提供全面而又准确的语义信息。

只要我们重视了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认知特征,从词典用户的实际需要出发,变编者为中心的词典编纂策略为用户为中心,就一定能编好适合外国人学习汉语需要的对外汉语词典。

上一篇:沟通与融合:中西法律思想之间的精神漫游 下一篇:六朝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