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7 04:30:03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师资培养;三地;硕士班

一、师资培养的意义

为了提高我国汉语国际推广的能力,使汉语走向世界,需要加快建设一支“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校、富有活力”的专业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培养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是非常必要的。

二、中国大陆的师资培养

(一)大陆对外汉语教师的师资培养

中国大陆在1956年开始创办并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但长久以来并未在大学学科中设立以对外汉语教学为名的独立学科。2007年根据国务院指示开始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各高校设置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安排硕士、博士导师来进行对学生的培养。

(二)对学生的修课规定

全日制学生攻读硕士学位学习,专业硕士为两年、学术硕士为三年。本地生修学时间为三年且必须进行教学实习,教学实习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跟从导师观摩课堂等。学生可以选择报名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也可以申请国家汉办或孔子学院的对外汉语志愿者教师,以及到各大高校实习听课与教课。在完成修满规定学分和教学实习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后才可以授予其学位。

三、中国香港的师资培养

(一)香港师资培养的现状

香港的大学院校正式开办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培养的机构不多,大多是与中国大陆大学合作开办。例如,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与北京语言大学合作开办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课程。在香港城市大学中设置了与语言相关系所的课程。

(二)对学生的修课规定

香港高校中的必修课程大多包括语言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学习、交际理论及中文语文测试等五门课程。选修课程为对外汉语教学与非对外汉语教学两种课程。对外汉语教师的师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三方面的专业认识及能力。毕业前所有学生都必须实习,学生需到国外实习10周或15周,指导老师需要教导学生有关备课、上课教学及自我学习等各项教学活动。实习结束后学生将总结经验,完成教W实习报告,报告需要写出对实习的反思和自己亲身体验的教学实际情况总结。香港的大学中对外汉语教学普遍缺乏语言教学实习的环境,因此学生大多到国外进行实习。

四、中国台湾的师资培养

(一)台湾的师资现状

1995年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成立华语文教学研究所;2002年起在教育部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成立了华语文教学学科。对外华语文政策委员会成立后,各大学纷纷响应设立华语文系所、应用华语文学系及华语文教育硕士学分班。据教育部最新统计,至2009年3月31日,台湾高校共设立28个华语文教学中心。

(二)对学生的修课规定

硕士班必须修满30学分并且完成毕业论文及答辩才能得以毕业。毕业学分中的21学分必须是修习学位学科的核心课程,其余分为个人的专业科目,经专业老师或导师核查后认证。必修课有汉语语言学和教学实习,选修课包括汉语语言学类、华语文教学类和华人社会与文化类。台湾华语文教学专业的硕士班目的都是在于培养出具备国际视野,能够承担起跨文化交流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力量。因此台湾华语文教学重视语言学能力、华人社会文化、华语文教学与教学实习和外语能力并重。

五、三地高校师资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为了提升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是当前任务的重中之重。从师资培养结构来看,台湾是最早设立对外汉语教学硕士学位的地区,并且学位的培养比较独立。相对于大陆和台湾来说,香港的师资培养大部分还是与大陆学校来合作发展的。我认为,学校之间的相互合作可以取长补短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因此,需要校与校之间真正实现合作化,创立大陆、香港、台湾高校之间硕士培训集中营等,来积极的培养对外汉语教学老师。从课程内容来看,香港增加了中文语文测试和外语学习为必修课,目的是在于考察学生自身的语文专业能力,审视自己是否具备基础能力去对留学生进行教学。另外,香港的环境独特,大部分人从小受到双语教育,因此在培养对外汉语教师时,不仅要考察教师的汉语能力,还要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可以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台湾则是要求学生学习好必修课的同时学好选修课,使其术业有专攻,可以针对留学生课堂的某一科目来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莉萍.台湾华语文教学述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02.

[2]王子华.建构师资培育大学学生资讯素养指标之研究[J].师资培育与教师专业发展期刊,2005,05(01)1-22.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海外实习 专业发展

一、引言

自2007年起,我国稳步推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简称MTCSOL)研究生教育,呈现方兴未艾之荨8米ㄒ抵荚凇芭嘌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专业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07),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并将专业实习视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环节。专业实习一般有海外实习和国内实习两种方式,海外实习主要是赴海外教学单位进行汉语言文化教学的顶岗实习。较国内实习而言,海外实习教学对象数量较多,学生能在非汉语环境中体验不同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增强跨文化交流意识,更有利于提高实践能力。

近年来,如何充分发挥海外实习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国内和海外实习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概括(如:张小玲,2013;汪雯婷,2016;吴方敏、陈颖,2016);一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研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遇到的普遍问题等,这部分研究多集中于对某校的海外实习模式或者某一项目进行个案分析(如:肖国珍,2014;沈玲等,2016;冯康静,2016)。总体而言,现有研究缺乏对海外实习外在影响的分析以及对学生海外实习结束之后的跟踪研究。

本文以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组织实施的赴大洋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志愿者项目为例,以参与该项目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该专业学生参与海外实习的基本情况以及实习结束后的发展变化,从而探索海外实习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具体影响。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选取2011~2016年参加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习生为研究样本。基于样本质量和调查对象信任度两个方面的考虑,本文使用目的抽样的方法进行测量。在调查问卷的设计方面,主要借鉴国内外针对海外实习的相关文献和社会学研究方法,将问卷分为基本信息、海外实习前的准备、海外实习具体内容、海外实习对个人综合影响、对专业能力的影响、对就业选择的影响等6个方面,采取在线问卷与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4份,回收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81.25%。

(一)基本信息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所涵盖的志愿者项目,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孔子学院项目和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项目为主,且以2014~2015年和2015~2016年这两个批次为主(占总体数量的76.92%)。从学生参与海外实习时所在的年级来看,以一年级和二年级为主,其中二年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3.85%,超过一半。

在询问调查对象是如何获知海外实习项目时,回答通过“所在学校公示通知”而了解并参加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5%,说明学生参与海外实习的渠道主要是学校,且保持一种“学校――学生”的单向形式。另有15.38%的学生是通过“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官方网站”了解到信息。

在回答“是否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这一问题时,仅有7.69%学生的答案是“毫无经验”。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在出国之前,都或多或少地参与过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这与上文提到的一半以上学生在二年级时出国有着密切关系。

在询问调查对象参与海外实习的最初动因时,有46.15%的学生回答是为了“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能力”,不足一半。而在其他动因中,比例最大的是“扩展国际视野”(32.69%),其次为“提高英语水平”(13.46%),两者相加也是46.15%。也就是说,在参与海外实习之前,许多学生并不是抱着“提高专业能力”的想法报名,而是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提高其他能力。

(二)海外实习基本情况分析

从教学时长来看,大部分学生海外实习期间的课时量很大。有48.08%的学生表示,他们每周的教学时间在10~20小时之间,另有23.08%的学生每周教学时间在20~30小时之间,两者共占到总体的71.16%。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工作量比较大,参与教学的时间很长。

从岗位性质来看,学生在海外实习期间,受当地政策和规定所限,多承担助教职责,在工作中要接受所在教学单位的指导和监督,并辅助当地教师进行教学。这种辅助工作的具体形式则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定。有些教学单位汉语教学需求量较大,当地原有教师资源不足,实习生承担的教学任务比较多,甚至可能要承担多个教学单位的教学任务;有些教学单位需求较小,实习生的实际教学任务比较少,独立教学时间也比较短。在本文所调查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项目中,由于当地汉语热不断升温,大部分地区的汉语教学资源仍不同程度缺乏,因此大部分实习生都能有独立教学的机会,而未参与独立教学的仅占总体的9.62%。有42.31%的学生表示独立授课的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有38.46%的学生表示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更多,能够独立进行当地教学工作。这使得大部分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实习锻炼,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

从教学对象来看,实习生的教学对象普遍年龄偏小,集中在小学和初中。在调查中,有29人次表示主要教学对象为小学生,有22人次表示主要教学对象为初中生。总体来看,低于15岁的教学对象占总体一半以上。

从教学内容来看,由于当地语言政策和相关规定的影响,统编教材较少,大部分教学单位采用自主设计的教学材料。本次调查中,有28人次表示,在海外实习期间,实习生主要采用自己设计的讲义进行教学。这对学生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海外实习综合影响分析

依照研究设计,本文从海外实习对个人的综合能力的影响、对专业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就业选择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采用分级打分的方式针对海外实习对个人综合能力的影响进行统计。我们要求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个人感受,从“-5”到“5”对综合能力的多个方面进行打分,5分为积极影响最大,0分为无影响,“-5”为消极影响最大。通过这种设计,我们将海外实习的影响以一种较为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大部分学生对海外实习的综合评价很高,认为海外实习对自己的个人能力起到的积极影响远大于消极影响。例如,对全部6项打分在3分以上的学生占总体的81.73%,而打负分的仅占1.60%,且负分仅出现在职业发展规划和用人单位态度两项上,最低分为-3分,并没有达到最大消极影响。

具体来看,从横向上比较,在最高分5分的项目中,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个人品质、国际视野、团队协作,比例分别为53.85%、44.23%和28.85%,而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并列第四位,比例为26.92%。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海外实习在个人综合能力上起到最大积极影响的是个人品质和国际视野,而非专业能力。

从纵向上来看,在专业能力这一单项里,既没有负分也没有0分,有40.30%的人打了4分,26.92%的人打了5分。这表明,所有调查对象都认为,海外实习对专业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其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积极影响很大。

此外,在职业发展规划这一单项中,不仅有3.85%的人打出“-3分”的消极分,3.85%的人打出“-1分”的消极分,还有21.15%的学生认为海外实习对这一项毫无影响。也就是说,有28.85%的人认为,海外实习影响偏向消极,没有对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起到帮助,甚至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其职业发展规划。这是其他单项都没有出现的一个结果。

据此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海外实习的作用持积极态度,且这种积极影响主要集中在个人意志品质与专业能力的提升上。同时,海外实习的消极影响较小,仅有部分学生认为与其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无关,或者有一些阻碍作用。

为进一步分析海外实习对专业能力的影响,本文要求调查对象就海外实习前和海外实习后的专业能力变化进行对比打分,即根据个人经历,从0~10分对自己进行评估,0分为最低分,表示缺乏这方面能力,10分为最高分,表示这项能力自我评价最高。具体结果见表2和表3。

从表2来看,调查对象对参与海外实习之前的自我评估加权平均分在5.2~5.5分之间,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总体上有一定自信。另一方面,m然没有打0分的情况,但5分及5分以下的人数比较多。其中“组织课堂管理能力”一项比较突出,打分在5分及以下的共计27人,占总体的51.92%,说明有大约一半的人认为,在参与海外实习之前,自己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比较差。而打分集中在6分及6分以上的项目中,则是“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这一项人数最多,共计36人,占总体的69.23%。

从表3来看,调查对象自我评估在海外实习之后有明显的提升,加权平均分在6.98~7.87分之间,最高一项“跨文化交际能力”为7.87分,对比表2,是提升最大的一项。此外,没有2分及以下的情况出现,甚至在“组织课堂管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两项中还出现了10分的最高分。这说明,海外实习之后,学生的专业能力总体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表现最突出的是“组织课堂管理能力”一项,打分在5分及以下的人数由之前的51.92%下降到1.92%,而“汉语课堂教学能力”“汉语课程组织设计能力”“师生沟通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也比较明显,分别从原来的48.08%、48.08%、46.15%和46.15%下降到5.77%、5.77%、7.77%和7.77%。而7项能力中打分为6分及以上的人数都超过了总体的80%,说明大多数人都认为在海外实习结束之后,自己的专业能力取得了明显进步。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表2中“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两项得分相对较好,而在表3中得分进一步提高,并出现了最高分。

总之,参与海外实习项目的学生在实习前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其中对基本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最为突出,其他能力相对较弱;实习之后,绝大多数学生的专业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这种提高综合体现在教学能力、课程组织设计能力、师生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多个方面。这种能力提高不仅是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提高,也体现出从中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而高级水平不断完善的特点。

(四)海外实习对就业选择的影响

在海外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发生了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实习结束之后,这些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等,也值得关注。本文采取从0~10分打分的方式,要求调查对象从自身选择出发,对他们在进行就业选择时所考虑的具体因素进行重要性评估,0分为完全不在意,10分为重视度最高。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在进行就业考量时,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但仍然存在一些共性。总体来看,“个人兴趣”和“薪资水平”是学生比较重视的两个方面,打分在6分及以上的分别为38人和44人,占总体的73.08%和84.62%。最不受重视的是“用人单位与本专业的对应情况”,共计23人打分在5分及以下,占总体的44.23%。这说明,有大约五分之二的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对专业对口并不太重视,而是更看重其他方面。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开展专业实习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习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海外实习模式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学生以国内高校推荐为主要渠道,经由国家汉办派遣,进入以中小学为主的当地教学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实习中,学生在当地教学单位的指导与监督下,大部分都能够独立进行教学,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海外实习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且表现在多个方面,尤其在锻炼个人意志品质、扩展国际视野、提高专业能力方面表现比较明显。此外,由于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有所不同,学生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专业能力的发展上也存在不同。对比参与海外实习前的状况,学生在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最为突出。

第三,海外实习对学生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部分学生认为,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客观限制,海外实习对其职业发展规划存在一些阻碍。

第四,尽管海外实习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面临就业时,专业对口的优势并不突出。许多学生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工资待遇和个人兴趣。

参考文献:

[1]冯康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育实习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渤海大W2014级为例[D].锦州: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国务院学位办.关于转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2007,(77).

[3]沈玲,李步军,袁燕,钟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海外实习教育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2).

[4]汪雯婷.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全方位、多渠道教育实习形式初探――以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2).

[5]吴方敏,陈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2,(3).

[6]肖国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状况调查报告――以广西师范大学赴泰实习生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7]张小玲.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海内外实习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西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对外汉语教学

1前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逐渐提升,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据教育部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报告称,2014年共计有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0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育教学机构中学习。近年来,西医类留学生总数仅少于语言类留学生,成为留学生来华学习的热门专业。锦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西医类留学生主要来自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学制为6年,专业课授课语言为英语,并且大多数学生来中国时没有汉语基础,发现他们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在跨文化适应阶段遇到的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2跨文化适应的模式

跨文化适应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因为人们到新的文化环境中去的时候必然会经历生活上、文化上的许多变化,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加拿大跨文化心理学家JohnBerry(1990)分析的不同人群的文化适应策略,他认为文化适应的过程是个人改变自我的过程,而个人处理跨文化适应的策略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个人对保持自己原有文化传统和身份的态度;二是个人寻求与新环境主流文化建立的人际关系的模式。这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文化适应策略或模式:同化、分离、融合和边缘化。Ward与Kennedy(1994)调查分析了这四种文化适应模式与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采取融合适应模式的旅居者感受到的心理焦虑最少,采取同化适应模式的人经历的社会适应中的困难最少,但是采取同化模式的人会比采取融合模式的人遇到更多心理适应方面的问题。采取分离和边缘化适应模式的人产生的心理焦虑都比较多,而采取分离适应模式的人在社会适应方面遇到的困难最多。

3影响西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因素

3.1语言障碍汉语水平会影响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程度,而流利的汉语对文化适应有直接积极的影响。因为这会使人们有较强的发展与目的文化人群良好关系的交际能力,特别是能具有将目的语说得礼貌而得体的语言能力,而这是适应目的文化的关键因素。但西医类留学生的专业课授课语言为英语,大多数留学生毕业后会回国,所以他们对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多数人认为学习汉语对他们没有任何意义。而语言障碍不仅阻碍了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过程,也使留学生难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术和联谊活动,以及影响在医院实习时与病人的有效沟通。3.2文化距离所谓文化距离是指自身文化与目的文化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包括文化价值观、行为规范、语言、文化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也包括宗教、政治、经济制度等的差异。Furnharm、Bochner(1986)和Ward(1996)等人分析了分化距离与文化适应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们认为,文化距离越大,个人要超越这些文化差异所需要的努力和资源就越多,所经历的生活变化也越大,体验到的心理焦虑也越明显。我校西医类留学生有60%来自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学生比较注重个体主义文化,讲究平等,崇尚自由,做事方式比较简单直接,而中国人比较注重集体主义文化,强调等级观念,相对含蓄委婉,有时候他们很难理解中国人的言行不一。3.3个人性格特点在个人性格因素中,对模糊性的容忍程度、内在动机、灵活性、幽默感、内向与外向等性格特点都与文化适应能力有密切关系。另外,Ward(1996)特别强调性格特点与目的文化特点的契合,比如性格独立的人会对个体主义文化感到容易适应,而倾向互相依靠的人会在集体主义文化中感觉舒服。内在动机也是影响文化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积极的内在动机的人会更乐观地面对困难,把适应不同文化看作是一种锻炼自己性格和增加阅历的好机会。只具有外在动机的人,遇到不熟悉的环境或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失望、沮丧等负面情绪。因此,刚到锦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有些留学生有时会自学到深夜,有时就会出现上课迟到、旷课等现象;有些留学生则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或学科上课,对那些自己认为不重要或不喜欢的老师所教授的科目就旷课或逃课。久而久之,有些留学生会因迟到、缺勤被禁考,有些留学生则会因为旷课或逃课没通过该科的期末考试,而这些对文化适应过程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4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的策略

针对留学生所表现出的共性问题,笔者从对外汉语教学和学生管理两个角度,提出以下几点针对性的意见,以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水平。4.1重视对外汉语教学,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作为西医类留学生的汉语教师,首先,要端正学生学习汉语的态度,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不是为了拿学历;同时一个国家的语言也承载着这个国家的文化,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学习汉语的意识,积极适应中国的文化。其次,汉语授课内容应紧扣医学专业,注重实用性。在初级阶段,汉语综合科和口语课除了完成原有的课程内容设置,也可添加与去医院看病所需的常用词汇、医院机构设置名称和医学基本术语的讲授;在中、高级阶段,鼓励学生学习医学汉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也为实习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掌握汉语可以提高留学生在中国的生存能力,结识更多的朋友,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成就感和提高跨文化的适应能力。4.2利用文化差异,促进文化融合虽然文化的差异是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障碍,但是也可以利用文化的差异组织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地为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彼此间的交往和文化融合。学校可定期举办文体活动、社交聚会、俱乐部活动、志愿者公益活动等,让留学生沉浸在文化实践活动中,交志趣相投的中国朋友,充实自己的生活,增加生活的乐趣,以促进文化的融合。4.3重视个体差异,保持为学生服务的态度留学生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应秉承着为学生服务的态度,深入学习各国留学生的习俗文化,将理论与学生的实际教学和管理工作相结合,当出现问题时,帮助学生减轻在新环境中的焦虑和失落感,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引导学生转变态度和想法,让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新的文化和学习生活。同时也要尊重和理解留学生的文化和习惯,鼓励其既保持自己原有的文化,同时也积极接受新的文化的一些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吸收和融合两种文化中积极的方面,为留学生营造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

5结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让学生在学习西医的同时,重视汉语语言培训,同时以汉语为载体,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同时也要对留学生增加人文关怀,本着求同存异的态度,促进文化融合,加速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过程。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4篇

[摘要]借鉴反思性教学理论,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程应如何培养职前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从反思内容、反思层次、反思过程的视角,重点深入考察一门语言教学类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反思性教学环节。研究发现,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程应从促进职前教师学习、科学规划课程设置、对教师教育者的要求三个方面,培养职前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能力。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汉语教师教育;教师教育课程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孔子学院在全球的蓬勃发展,学习汉语的需求进一步扩大,进而对国际汉语教师的需求更加迫切与多元。培养大批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是汉语国际推广的必然要求。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程能够指导职前教师学习教学、形成与发展教学信念,是培养国际汉语教师的主要途径,是国际汉语职前教师教育的核心问题。反思性语言教学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系统、基于证据地(evidence-based)思考教学”[1],反思性语言教学已被普遍认同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国际汉语教师来说,反思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寻找教学环境中出现问题”的“目的意义”,以及“挖掘问题成因并采取策略”的“工具意义”[2]。具有反思性教学能力,是国际汉语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程的规划与实施,应将反思性教学融入职前教师的学习过程,将培养反思性教学、发展职前教师的反思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研究现状与研究问题

目前关于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程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描述与解释课程实施的现状;分析现有课程的体系与设置,提出改进建议或后续设想;介绍国外第二语言教师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将其与汉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借鉴或建议;对反思性汉语教学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理论探讨与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探讨反思性教学与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关系的研究,较为稀少,以应然、思辨性研究为主,只有少量的实证研究。[2-9]总的来说,目前学界对于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程与反思性教学关系的探讨,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鉴于此,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借鉴反思性教学理论,对教师教育课程中的教学过程进行实证研究,全面、深度考察教师教育者的教学过程,以及职前教师学习教学的过程。研究问题是: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程如何培养职前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能力?职前教师(选课研究生)在课程中如何学习反思性教学?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框架

Valli、Van Mannen认为,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需从社会学(反思内容或范围)、心理学(反思质量)两方面入手,还需考察反思的水平或层次。[1]反思内容体现在反思过程中的各环节,有不同的反思层次。因此,借鉴颜奕、罗少茜研究中搭建的理论框架(见图1),从反思内容(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师生关系、教师自我、教育环境)、反思层次(技术性、实践性、批判性)、反思过程(发现问题描述问题分析问题付诸行动)的多维视角,考察反思性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如何融入教师教育课程的。

(二)研究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国内某重点大学开设的语言教学类教师教育硕士课程“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开展全面、深入的个案研究,关注教学过程的发展与变化,从教师教育者与汉语职前教师的视角,全方位考察课程培养职前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能力,以及职前教师反思性教学水平的发展与进步。文中“学生”是指选课研究生即汉语职前教师,“教师”是指本课程的教师即教师教育者,“留学生”是指在语言课堂上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该课程的教学过程按照时间进度,由图2中所示的五个环节依次组成。其中,“理论储备”环节与“观课感悟”环节同时进行,学生课堂上学习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在教师制定的“观课指南”的指导下,进入熟手或专家型教师的对外汉语语言课堂,进行课堂观察。这为后续的“教学体验”“教学反思”奠定基础。与培养反思性教学能力最为密切的反思性教学环节,是“教学体验”“教学反思”,这是本文重点关注与分析的部分。“教学反思”由课上“学生互评”与“教师总评”、课后“学生反思形成研究论文”构成。采取目的性抽样原则。目的性抽样是指按照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的理论指导,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由于质性研究注重对研究对象获得比较深入细致的解释性理解,因此研究对象的数量一般比较小。[10]103该课程在语言教学类汉语教师教育课程中,具备典型性与代表性,可以为本文提供充分的信息量,[11]因此符合质性研究的目的性抽样原则。课程教师齐老师(即教师教育者)是拥有数十年汉语教学经验的专家型教师,教授汉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上课学生为2014级全体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即职前教师),共九人(使用S1、S2、……S9来指代上课的硕士研究生)。遵循质性研究方法的伦理原则,匿名处理所有参与者的姓名与信息。研究数据的收集阶段为2015年春季学期,收集方式为课堂观察、访谈、文字资料采集、非正式交谈,整理后共约21.5万字。②对收集数据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连续比较法,对数据进行类属分析,从反思内容、反思层次、反思过程的角度,重点分析课程的“教学体验”环节、“教学反思”环节与培养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的关系。

三、分析与讨论

(一)反思内容

经过教师教育者对课程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体验”环节,留学生作为语言学习生参与其中,职前教师得以开展真正的语言课堂教学,有效弥补了观摩教学示范录像与模拟课堂教学的缺陷。紧随其后的“教学反思”环节,学生就刚刚结束的教学体验进行即时反思,即有意识、系统地基于刚刚结束的教学体验,思考与点评教学。S6谈到:“点评别人(的教学示范录像),我们可能在他身上发现很多问题,但是这种点评很难和我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可能我自己实践的时候会犯同样的问题和错误。大家点评会让我对自己的问题有一个意识”。由此可见,紧密结合、前后呼应的课程环节设计,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开展反思,从而进一步明确与深化反思内容。S1也谈到:“自己在讲课当中,不会发现有那些问题……自己在上课的时候,真的没有意识到,……但是作为旁观者大家就提出来了。”从语言课堂教学、留学生学习、师生(指职前教师与留学生)关系、职前教师自我发展、教育环境五方面考察学生的教学反思的内容。其中,关于课堂教学与师生关系方面的内容最多,占到约一半以上。对于教育环境方面的关注,尚未进入学生的视野,主要受学生成长、学习经历与科研能力所限。而对于留学生学习、教师自我发展两方面的关注,不同于贯穿始终的对课堂教学与师生关系的关注,学生在进入“教学反思”环节之后,才逐渐明晰与加强了对这两方面的关注。这充分体现出本课程的指导性,以及反思内容是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不断深化扩展的。以语言教师自我发展为例,在“教学反思”环节之前,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尚未树立,更多是以学生的心态看待教学实践:认为“教学体验”只是完成本课程的作业(S2)、不考虑学生是否快乐(S4)、没觉得自己是教师(S3)。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总评,学生对语言教师角色有了初步认识。齐老师在教师总评时就提到:“经过一个学期,(同学们)现在就可以做起来的是,进入课堂以后,怎么让留学生感觉到自己现在就是一个老师。(同学们)现在可能还是身份定位在学生,如果(定位)是个老师的话,就会在很多方面要求自己,和过去就不一样了。”

(二)反思层次

在教师总评的示范与推动之下,每一次学生互评都在不断进步,从关注教学方法效率与效果、忽视学生学习的技术性反思,上升到关注与聚焦教学后果、分析学生行为与教师行为动因的实践性反思;从以学生互评时的技术性反思为主,上升到以课后反思论文的实践性反思为主。例如,S7从第一次学生互评时批评同学拿教杆的姿势,到第三次学生互评时关注得体恰当的教学体态语;S1从只在意自己上课时生词讲解得好不好,到反思自己的生词讲解是不是符合留学生的习得规律。在点评结束之后的课后反思部分,大家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形成聚焦而明确的研究问题,深入开展理论与学术研究,提交了分析“汉语教学中的非预设事件”“课堂节奏掌控”“教师营造课堂气氛”“教师提问话语分析”等问题的科研论文,由此可见,学生实践性反思的层次普遍得到了较大提升。批判性反思是最高水平的反思,强调教师对社会变革的主动促进作用。[1]囿于学生学习经历与教学经验的局限,对学科发展与课堂教学的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反思层次尚未上升到批判性反思的高度是可以理解的。在职前学习阶段,要引起学生对最高水平的反思———批判性反思的关注,更多需要教师教育者的引导与示范。

(三)反思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与描述问题,是反思过程的起点与必经阶段。通过“教学体验”环节的实践与教师的现场点评,学生开始用专业的眼光发现教学问题,用齐老师的话说,就是“从看热闹到看门道”。S5谈到:“比如说经过前几课的教学体验,同学讲完课以后,老师就会点评。上课之前,我会把我之前包括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发的评课表再翻一翻,上面记了他们有哪些做得好的,哪些做得不好,我下意识地学习一下,避免出现这种问题。”经过学生互评与教师总评,汉语职前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如下:其一,如何讲解、练习生词与语言点,是职前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共7人)。例如,S3对于抽样名词“性质”一词应如何讲解,感到十分棘手。其二,掌控课堂、随机应变能力差(共6人)。例如,S8由于在备课时课件设计得过于死板,没有预留出课堂中随机应变的时间,导致教学进度受到影响。分析问题是反思过程的重点与关键。在教师总评部分,教师教育者通过分析学生在教学体验与学生互评中出现的问题,不但为学生示范如何从技术性反思上升到实践性反思,而且展示了如何从实践性与专业性的角度分析问题。例如,在分析学生课上展示的多媒体课件的问题时,齐老师认为,课件设计应当“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让留学生一下子就能注意到”“要呈现出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在课件运用中的普遍问题是“过于依赖PPT,课文都呈现在PPT上了。

如果留学生直接看课本,会更有利于他们记录”。因此,在课堂教学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要有度,不要让留学生过度依赖视觉,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听觉和口语表达”。有8位学生认为,教师总评“一语中的”“一针见血”,是课程学习中收获最大之处,因为全是“击中要害的精华”(S9),可以帮助改进具体的教学行为,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利用专业理论深入分析教学问题的视角。限于课程设置与学年教学计划的要求,反思过程的结果———付诸行动,在本课程中没有体现。所有学生在访谈中都提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即将迎来的长达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教学实习,充满期待。他们期待,在“教学体验”环节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在后续的教学行动———教学实习中避免或改进;在“教学反思”环节中学习到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在教学实习中得以体现。由此可知,本课程对于反思过程中的“付诸行动”步骤,同样产生重要影响。

四、结论

运用反思性教学理论,分析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程“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反思性教学环节”,探究课程该环节在培养学生反思性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反思型教学中的作用,着重探讨课程教学的过程如何关注、引导职前教师反思性教学水平的变化与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从促进职前教师学习、科学规划课程设置、对教师教育者的要求三个方面,培养反思型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通过课程学习,在反思内容上,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到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与教师自我发展;在反思层次上,由技术性上升到实践性,受到学习水平与教学经验的局限,批判性反思有待进行;在反思过程上,发现与描述问题开始具备专业眼光,分析问题的专业水平提升,将通过后续的教学实习,采取改进问题的行动。总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有效提升了反思性教学的意识与能力。在科学规划课程设置方面,教师教育者应注重过程性教学,合理设置教学环节,使学生的语言教学实践与课堂即时反思、同伴互评反思、课后书面反思有机结合,同时推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教育者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引导职前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水平不断发展与进步。作为课程教学与指导职前教师学习反思性语言教学的灵魂人物———教师教育者,应在课程教学中不断研究与改进课程内容与设置;增加在语言教学课堂现场的反思示范;促进反思示范与职前教师自我反思的有机结合,将指导职前教师学习反思型教学落实到教师教育者的反思示范中去。

注释:

①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部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举办的“亚太地区国际汉语教学学会第八届年会”国际研讨会报告(2016年10月28日-30日,北京)。

②数据收集详情:课堂过程观察(15次,观课笔记约3万字);正式访谈教师(2次,录音整理约2.6万字);正式访谈学生(每人1次,共9次,录音整理约12.3万字);试讲反思观察(4次,录音整理约5.5万字);此外还收集到教师所发课程资料,并在课后多次与师生非正式交谈。

参考文献:

[1]颜奕,罗少茜.高校外语教师反思性语言教学研究[J].中国外语,2014(2):4-9,38

[2]王添淼.成为反思性实践者———《由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引发的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2):25-30.

[3]吴英成.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课程与教材建设[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2(4).

[4]丁安琪.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国际汉语教育,2009(2):13-18.

[5]刘元满.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研究领域与硕士课程设置研究———与英语、日语第二语言教学比较[J].国际汉语教育,2014(1):110-120,204.

[6]孙德坤.国际汉语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个案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4(1):128-141.

[7]吴勇毅,华霄颖,储文怡.叙事探究下的CSL教师成长史研究———实践性知识的积累[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4(1):75-80.

[8]鲁承发,李艳丽.反思性教学理论视野下的国际汉语教师培养模式解析[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71-73.

[9]王爽.反思性教学培训对对外汉语职前教师教学思想影响的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9.

[10]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1]刘路.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探析[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11):148-152.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5篇

一、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学院管理透明度

学院管理工作调研组,在学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张勇书记的领导下,深入师生员工,以“如何实现学院管理工作上水平”为主题,积极展开调研。在广泛的走访和座谈的基础上,全体师生员工认为,学院应该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学院管理的透明度。针对这一维度,大家表示学院应该进一步完善科研奖励办法和津贴分配办法,增加学院管理的公开公正,竭力营造和谐学院氛围。其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科研奖励办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在调研活动中,学院教职员工表示,《文学院科研奖励办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执行,虽不断修补,但仍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现行的科研奖励办法,体系不系统规范,补充文件太多,时间跨度太大,不易理解,掌握有难度,其主要表现在:

1、奖励的范围太大。有的层次太低,与学校的相关文件奖励范围差距太大,没有起到奖优、奖高水平成果的目的。

2、奖励积分应取消,应奖励教师不断出新的高水平成果,不要坐吃老本。

3、科研奖励积分计算复杂,不易掌握。由于复杂,有教师认为有重复计算之嫌,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说明。

4、科研奖励成果应予以公示,奖励金额应公开,做到公开、公正、透明。

(二)、院内津贴分配办法需要进一步调整

面对发展的要求,文学院教职工表示,学院津贴分配办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1、研究生的课时津贴太少,研究生的培养经费应按人按比例划拨到导师头上。

2、各类层次的毕业论文指导酬金太低,应提高。

3、青年教师、管理人员的基本投入与骨干教师的投入差距太大。

(三)、进一步做好院务公开,提高学院管理工作透明度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院教职工认为应该加大对于学院管理工作的监督,主要表现在:

1、建立管理机制,增加学院管理的公开性、透明度。特别是在进人考核、职称评审、优秀人才选拔等方面,一定要有据可循。

2、公开学院财务。每年至少要通过教代会等方式向全体教职工简明扼要地公布学院财务的使用情况。

(四)、加强学院日常管理,共创学院和谐氛围

综合广泛调研的有关意见,全体师生员工都希望学院进一步完善自身管理,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主要表现在:

1、敦促学校尽快修建第一教学楼,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场所。

2、继续开源节流,保持或增加教职工的收入,尤其要增加青年教师的收入。

3、抓好学生就业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率。

二、加强学院学科建设,提高学院教学科研水平

学院学科建设调研组,在学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黄大宏副院长的领导下,深入教职员工队伍,以“如何实现协调教学科研关系”为主题,积极展开调研。在随机谈话和专题交流等基础上,就文学院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大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和科研矛盾突出

1、少数教师骨干教学、科研、行政“三肩挑”,由于目标多元、水平要求高等原因导致工作量大、精力调配困难等一系列矛盾。

2、青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力完成科研任务。以对外汉语系为例,青年教师总体学历水平是硕士,职称以讲师、助教为多,拥有博士学历、副高职称的只占少数,学习要求极为迫切;但该系教师教学工作量太大,既要承担学院各类本科学生的对外汉语、现代汉语教学,还要承担外国学历、非学历留学生的教学,同时担负着长期出国任教以完成“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任务,大大挤压了读书深造的空间。

(二)、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

1、由于学科建设的不足,引进高水平师资困难。引进符合教学水平高、学科能带头、具备“双高”条件等要素的师资比较困难。近年引进的“双高”人员仅一人,拥有博士学位的副高级人员相对较多,是骨干教师的中坚力量,但距离预期目标还相差很远。

2、缺少学科发展平台,留住高水平人才比较困难。由于学科平台建设情况不理想,对优秀的人才缺乏更大的发展空间,使想要的人来不了,来了的怕留不住。

3、职称评定办法不稳定,导致学院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不强。

4、自我培养资源有限、进程坎坷。学院通过自身努力,通过自我培养的方式,基本实现了师资队伍的结构完善。但是,这批人总的说来还处于成长期,须假以时日,以达到前述高水平师资的各项条件,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教学任务重,出现了严重的青黄不接的状况。

5、科研人才匮乏,科研成果过于集中,不利于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三)、突破一级学科建设,解决学院发展根本问题

文学院学科建设方面的主要矛盾是一级学科平台的建设不能正常实现的问题。学院必须突破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的制约,以期在根本上解决目前面临的各项难题。

三、完善培养计划,竭力培养终生教育家

学院学生工作调研组,在学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杨涛副书记的领导下,深入学生工作队伍、班级、学生群体,以“如何培养终生教育家”、“如何完善学生培养计划”为主题,积极展开调研。通过集中座谈、抽样调查、专题讨论、主题班会等方式,深入地调研了学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于“免费师范生”的困惑

1、免费师范生对于免费师范生政策较模糊,很多同学并不清楚免费师范生政策,也不了解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方案、实习等内容。

2、免费师范生对于“终生教育家”认识的疑问。很多同学并没有强烈的从事教育事业的欲望,从业意向表现较为迷茫。

(二)、对于本科学生培养方案的疑问

1、课程设置不合理。认为,专业课和公共课比例不合理,专业课课时过少,公共课比例过高,严重影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不合理,理论课偏多,实践课不足,学生实践能力普遍偏弱;课程安排的学期不合理,《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作教程》、《外国文学史》《古代文学》等内容偏少,中学语文教学法等课程应做调整,希望能更早上,更多上,像实践课一样上;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希望开设更多专业对口的课程。

2、关于实习的问题。很多同学表示,教育实习应该有比较明确的规划,合理定制实习期限,并有实习要求、指导教师等相对比较合理的配套服务;对外汉语、戏剧影视专业的学生希望更多地参与专业对口的实习中。

3、除此之外,学生还希望学院能提高整体师资水平、协调班级之间的师资配备、为本科生配备深入学习的专业导师……真正从学生利益出发制定合适的培养计划,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国梦;来华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

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出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是当今中国的一个重大话题,也受到海内外的热切关注。面对世界各国的关切,多次在国际交往的场合宣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1]然而,世界上总有几种不和谐的声音,质疑中国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的梦想,刻意误导国际舆论。因此,如何向世界人民宣传中国梦,阐释实现中国梦对于人类共同进步的伟大意义,成了学界一个严肃的课题。而对于面向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国际教育而言,探讨融入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一、中国梦宣传教育融入留学生汉语教学的重要性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代中国经济腾飞、国家强盛、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日益幸福,吸引了越来越多世界各国的青年前来学习。据《2014年度来华留学调查报告》统计,当年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7.7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我国31个省区市的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2]按教育部制定的《留学中国计划》,2020年在华留学人员将达到50万。面对这么多的来华留学生,在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很有必要。

1.有利于消除国际社会的偏见

2014年3月,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演讲时指出:“面对中国的块头不断长大,有些人开始担心,也有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了必然是一种‘威胁’……尽管这种论调像天方夜谭一样,但遗憾的是,一些人对此却乐此不疲。这只能再次证明了一条真理:偏见往往最难消除。”西方一些国家所谓的 “中国”、“中国崩溃论”等论调都是将矛头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面对这些偏见,我们要主动出击,向世界各国人民阐述中国梦对于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为宗旨的世界梦的伟大意义。来华留学生作为当代世界青年的优秀代表,将来都是传播和链接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梦想的践行者。青年和则世界和,青年兴则世界兴。今天,我们积极主动地在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将起到及早消除偏见,及时播撒共同的美好梦想,并正确引领时展和世界潮流方向的重要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有利于消除国际社会的偏见。

2.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关系着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共同命运,在这全球化的时代,还将对整个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楷模和助推世界经济的引擎。随着中国梦的不断实现,中国必将在决定时代趋势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作为有思想的年轻人,将成为推动世界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在学习汉语、接受汉民族文化的同时,如果能认识到中国梦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也关系到中国在世界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那么他们对中国的理解就会达到更高的层次。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期间接受了关于中国梦的宣传与教育,学成回国后,就可能将梦的种子带回所在国,并传播开去,这将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3.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深入

中国梦的文化内涵是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先进文化的结晶。它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炼和升华,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时代创新,饱含了近代以来仁人志士为民族复兴所汲取的先进思想和文化精髓。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的内涵,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密不可分,不理解文化含义的语言教学是苍白的。当代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中国梦的文化内涵,恰如鱼离不开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就是在语言教学中更深刻地渗透中国文化的内涵,将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深入。

4.有利于留学生更好成长和发展

来华留学生学成后,将来大都要从事各国同中国的政治、经贸、文化、教育、科技等交流与合作工作。他们能否胜任今后的工作,不仅要看他们是否能成为“汉语通”,更要看他们能否成为“知中国,助力中国”的“中国通”。要做到“知中国”,首先必须“知中国梦”。在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向他们传授中国梦的内涵,可以帮助留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如果有机会让他们加入到中国梦的实践之中,则对他们的帮助更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世界发展趋势和时代进步潮流的、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汉语通”和“中国通”。这对留学生自身的发展,对留学生所在国的发展都将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

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宣传内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宣传中国梦,既关乎理论上的精确阐释,也关乎实践上的具体抓手。留学生是一个区别于中国学生的特殊群体,在中国学习的时间短暂且珍贵,应该选择中国梦这个宏大课题中的精髓,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时空里深入浅出、精辟入里地宣传中国梦的主题思想。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讲好当代中国发生的故事;二是讲好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故事,传播中国的声音;三是讲好中国文化里的故事,阐述好中国特色。

1.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梦不是大而空的口号,宣传中国梦首先要讲好当代中国故事。一是我们国家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所取得的具体成就。二是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展现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底蕴。三是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尤其是要宣传我们日常生活中“美”的点滴和感动中国的事迹和人物,讲好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如浙江的最美现象:“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大学生”等等。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故事讲述,留学生们将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人民是如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伟大旗帜,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奋勇拼搏,砥砺前行。

2.讲好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故事

在推进中国梦的过程中,一个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会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福祉吗?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大多数来华留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因此,中国梦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的关系是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进程中不可绕过、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已经向世界各国作出了清晰表达:中国梦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息息相通,彼此共存的关系。正如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说:“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随着中国不断发展,中国已经并将继续尽己所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也就是说,实现中国梦,将帮助和推动实现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所以,在向留学生宣传中国梦的内容当中,应该着力宣传中国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巨大奉献。比如:亚洲投资银行的成立、“一带一路”的建设、中韩、中澳等自贸区的设立等等,都为亚洲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又如中国在世界反恐与维和斗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人民币入篮对稳定和加强国际金融体系的贡献等等。务必通过这些有益的宣传,使来华留学生清楚认识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中国梦和他们各自国家的梦想紧密相连,休戚与共。

3.讲好中国梦的文化内涵

来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各自的政治文化背景和传统。在来华留学生教学中宣传中国梦,不能当成本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来上,而应该讲好中国梦的文化内涵,阐述好中国特色的道路,这样才能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有着不同信仰的留学生们能真正理解并支持中国梦。中国梦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练。中国梦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内涵十分丰富。比如“和”的理念:“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和正视彼此间的差异、力求在不同中寻求平衡,一直是中华民族处理人际关系、家国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又如“信”的理念:“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千百年来,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广为流传,当代中国人以诚立身、守信践诺的精神风貌也得到传承。人以诚立身,国以诚立信。诚信从来都是炎黄子孙的为人之道、处事之本,已成为关乎一国信誉与形象的重要因素。[3]中国梦就是秉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信守承诺,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来实现自己的梦想,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只有讲好中国梦的文化内涵方能和留学生的文化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留学生课堂上这样讲述中国梦的文化内涵,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更能让留学生们理解与接受中国梦。

三、中国梦宣传教育融入留学生汉语教学的若干建议

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是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培养留学生在新的国际环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时代要求,是加强对外文化宣传,传播中国声音,引领时代进步和世界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对此,提几点建议。

1.中国梦宣传教育应该编写合适的教材

教材是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关键。审视当下的汉语教材,内容相对老旧,其中虽然或多或少包含一些适合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内容,也大都是“无意插柳”之举,相对于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要求,广度和力度都显不够。因此,应当着手更新原有教材,并逐渐形成系列的新教材。新教材既要适宜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又要有利于提升语言教学的效果,不能因为中国梦的宣传而影响既定的语言教学计划。教材选用的素材和内容应该有的放矢,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和世界各国间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文化内涵。在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原有教材中含有的一定比重的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加强加深,也可以增选讲述“诚信”、“孝道”、“家风”等中华美德的文章,如“季布一诺”、“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等历史典故。二是新教材要大力突出宣传当代中国,讲好当代中国故事。内容要新颖,要广为人知。如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当前在中国生活工作的外国人的幸福故事、以及介绍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杰出人物的佳作。比如,美国NBA前篮球明星马布里,在来到中国前被称为“独狼”而受到嫌弃,来到北京首钢篮球队后,和团队如家人般融合在一起,为首钢队3次夺得CBA总冠军立下功劳,圆了他自己和北京队的“冠军梦”,被授予北京市荣誉市民称号。由于他在队中的领袖作用,大家都亲切地叫他“马政委”,与以前的“独狼”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他直言感叹,中国给了他重新开始的机会和美好的未来。马布里奋斗及成功的故事催人奋进,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极好的素材编入教材中。未来,到中国工作创业的外国人会越来越多,应该关注关心这个群体,讲好他们在中国的故事,对来华留学生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寓教于乐,提高留学生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留学生汉语教学的主渠道。“寓教于乐”是中外教育学家总结出的一条教育原则。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任何课堂教学都需要的。而这一点对外国留学生尤为重要,多数留学生比较看重“自我”,如果他们觉得乏味,即使面对再好的教材,他们也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必须增强趣味性,寓教于乐。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方法要灵活。诚如吕叔湘先生说的:“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4]活的教学可以有不同方法,随机渗透法就是行之有效的一种。这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并捕捉语言素材中隐含的文化教育资源,并主动利用这些资源来调整教学。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充分采用随机渗透法,抓住机会,见缝插针地随机导入关于“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比如在讲授《端午节》等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课文时,可以通过介绍中国传统美食粽子的制作,进一步延伸到讴歌诗人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中国人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守和秉承,从而使留学生认识到爱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流淌在血液中的核心价值观,正是这种核心价值观夯实了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基础。这样的随机渗透导入,既能充分调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润物无声”,潜移默化间促进留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同,并最终实现提高语言教学质量和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

专题讲座法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好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就留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文化、城市生活、旅游饮食等方面的话题,灵活开设专题讲座和课堂讨论。可以专题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礼仪文化、传统服饰;可以评选汉语热字、热词、热播影视作品;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每堂课从当日互联网上挑选一个热门的话题,如反恐、环保、体育、娱乐等方面的热点新闻,让学生展开专题评论等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曾组织留学生一起观赏介绍中国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然后开展观后讨论和撰写观后感。这样既练习了留学生的听力、口语和写作能力,又增加了留学生对中华美食的了解,深受留学生们的喜爱。通过观看和讨论,留学生无不对中国各地美景、美食和创造这些美食的中国人赞不绝口,一个有声有色有味的“美丽中国”的印象就从此深深地印嵌在学生的脑海中。

3.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宣传实践活动

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努力为留学生创造和安排内容充实、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留学生所在学校积极组织课外教学实践活动,组织留学生参观企业、工厂、博物馆、展览会等。一方面,实践活动能开阔留学生的视野,活学活用课堂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的耳濡目染,留学生能更切实感受到中国人在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程中所爆发的正能量和精气神。这样,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才有可能真正“进学生的头脑”。

留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要长久地、保质保量地进行下去,需要加强基地建设、搭建相应平台、开展丰富多彩而有吸引力的活动。

(1)要加强和完善高校留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留学生教育一直注重创建教育实践基地,将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纳入留学生教育全体系之中。在现实的教学中,稳固的有效的教育实践基地非常重要。笔者在教授《商务汉语》阅读课程时,发现留学生们并不满足于“纸上谈兵”和“沙盘推演”,便立刻与教育实践基地联系,协商安排相关日程,带领留学生先后到两家公司观摩实习。由于这两家公司都与实践基地挂钩,具有接待留学生实习参观的丰富经验,配备了专家进行现场讲解,使得实践活动获得圆满成功。

(2)开展留学生教育的高校要加强与地方电视台、广播台、新闻出版等各大媒体之间的合作,共同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提供更广泛的平台。比如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汉办联合主办的“汉语桥”节目,制作精良,形式活泼,吸引了大量的来华留学生踊跃参加。该节目收视率很高,国际影响力极大,对于宣传中国梦起到了其他手段无法取代的巨大效果。学校还可以组织留学生走进社区、街道和乡镇,让留学生与普通中国人近距离地接触,感受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感情、追求和奋斗,又把留学生的活动融入其中。如浙江科技学院的留学生与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的系列互动活动,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要广泛开展对留学生有吸引力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留学生积极参与当地有关的重要活动,既能发挥留学生的优势,为活动出力,又能让留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得到锻炼,加深认识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如杭州将要召开的G20峰会,浙江科技学院就有不少留学生报名当志愿者。他们认为能参加这样重要的活动,也是为中国梦做贡献。又如组织留学生参加有关征文活动,并认真指导他们写作。2013年5月,教育部在来华留学生中开展《我与“中国梦”》征文活动,短短数月间,共收到24个省市自治区112所院校65个国家来华留学生征文384篇,从中优选出148篇汇编成册。这次活动范围广,效率高,影响深远,为在留学生教育中开展中国梦宣传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这次征文比赛,笔者鼓励并指导肯尼亚留学生邓肯(NTIRRA DANCAN SIPARO)参加。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邓肯对中国书法兴趣浓厚,就启发他从这方面着眼,在汉字书法的刚劲和柔美中发现中华文化的魅力,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把文章写好写活。最终效果颇佳,他获得浙江省征文一等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课外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要实现中国梦宣传教育进留学生头脑,就需要我们组织开展多姿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学生们在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中发现、认识、拥抱伟大的中国梦。

4.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综合素养

在留学生教学中融入中国梦的宣传,还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不断加强对中国梦的理论研究,加深对中国梦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认同和理论认同。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传授给学生。第三,要有扎实的知识,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汉语言专业知识,还要有渊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和广博的当代中国与世界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跨文化比较,准确、合理地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导入留学生的语言学习之中。最后,还要有仁爱之心,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留学生的距离,滋润留学生的心田。[5]总之,要用提出的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中国梦理论研究水平、较高汉语言教学能力和文化知识功底扎实、学贯中西的教师队伍。 这是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能否成功贯彻落实把中国梦宣传教育融入到留学生汉语教学之中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世界各国青年的信任和支持。日益扩大的来华留学生队伍是一个必须重视和尊重的特殊群体。我们必须让来华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梦,认同中国梦,从而使他们“知中国, 爱中国,助力中国”。这是一项意义深远、任重道远的伟大工程。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我们理应为之付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71.

[2]中国教育在线.2014来华留学调查报告[EB/OL].http:///news/201505/t20150506_1255859.shtml.

[3]于文夫:中国梦的文化内涵与文化走出去战略[N].光明日报,2014-05-24.

[4]权娟恩.浅谈对外国留学生汉语语法的教学[J].现代语文,2008(2):106-108.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人才培养 写作实践 分方向教学

自各个高校建校以来,几乎有80%的高校建立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并且每年都以稳定的比例吸纳新生,生源状况良好。同时,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受欢迎程度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是对汉语人才的大量需求。再者,根据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调查发现,人才市场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需求稳中有升。因为,这类人才既可以到大学、中学从事教育工作,也可以到新闻、出版、编辑部门从事文化宣传和管理工作;既可以到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工作,也可以到政府机关从事行政工作。所以,只要有母语存在,中文这类人才就不会萧条。这也是许多高校都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原因。

但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一直延续着20 世纪50、60 年代通过借鉴苏联学校的知识型传授为主的课程体系而确立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而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尤其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面的拓展能力,而写作能力就是最能彰显本专业人才优势的素质之一。因此,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明确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

独立学院是依托母体学校专业现有的专业特色,根据独立学院生源特点而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与母体学校实现错位培养。

我们的生源主要来自于浙江,因此要立足于浙江,适应浙江省各行业对具备实用写作能力人才、具备中文背景的管理人才的需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较强的现代意识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在新闻传播领域、出版业、文化宣传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承担各种实用文章的写作能力,具有较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表达、交流及社会活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能力。

本专业的定位是,形成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核心,基本理论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前两年系统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后两年在此基础上分新闻、文秘两个方向教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重心,重在提高学生在新闻写作、文秘写作等应用性写作方面的水平,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力。

现代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重视实践,但不等同于职业技能培训,前者是靠素质与修养支撑其技能,能力是逐渐绽放的,具有极强的职业迁移性和自我发展的潜力,后者是靠技能曝光其素质与水平,能力是立竿见影的。

二、确立培养计划的基本框架

结合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专业在安排制订课程体系时,按照“通识基础+专业教育+实践训练”的思路,合理安排课程体系结构,科学分配学分。

我们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分为5个课程板块:一、公共教育课。其中必修课包含“两课”、英语、计算机、数学等课程,其选修课包含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学校特色类、综合能力类等各色课程。二、学科基础课。其中必修课包含语言、文学、文学理论、基础写作等课程,其选修课包含了必修课程之上的一些提高深化的课程,如美学、中西文论、词汇学、文献学、口才学等。三、专业方向课。侧重在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分出了两个方向:新闻写作、文秘写作,由学生自主选择。每个方向都设置了一系列相应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四、集中实践环节。该板块包含了校内外写作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等课程。五、课外教育教学活动。该板块包含公共基础模块、课外科技活动模块、课外社会活动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其中包含有学年论文、学科竞赛、创新实验、专业技能证书、专业教育讲座等。

三、优化整合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在保证汉语言文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完整的基础上,对主干课程中理论性强、内容偏难的课程进行整合,如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等课程较抽象、难懂,学生不容易消化理解,适当增加了学分;调整课程开设的前后次序,增强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在专业方向课中加强了应用技术和实践类课程的比重。与母体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相比,母体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重点是“文学创作与评论”方向,而我们是“新闻”与“文秘”两个方向,更加注重实用性。在专业拓展方向上,实践性课程较多,同时设置的相关课程为获取中高级文秘资格证书、对外汉语证书,通过公务员考试提供支撑。在集中实践环节中整合了校内外写作实践,配合专业社会实践,增加了实践的内容。同时结合专业讲座,创办校园文学大奖赛和编发院报、系刊以及公开发表作品实现;鼓励学生参加教师教研、科研课题和学校以上的科技竞赛。另外,有系统地组织专业前沿讲座、读书报告交流会、调研报告交流会等,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四、突出实践教学特色

根据上述培养思路和培养模式,我们的特色体现在建立从课程实践到社会实践再到专业实习的梯级实践体系。

1.课堂实践

在开设《基础写作》课程时,让学生亲身观察自己的周边人或事,采取写片段的方式进行写作练习(如“校园一角”“我的室友”等),然后学生互评或教师点评。在开设《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时,通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让学生策划活动内容,采写新闻,还对刚入校新生进行采访后写报道的方式,掌握新闻写作的要领。在开设《中文工具书使用》课程时,组织学生到校图书馆查询资料和书籍,掌握工具书使用方法,教师现场指导等等。

2.假期社会实践

所谓假期社会实践,是指利用双休日、“五一”“十一”黄金周、短学期社会实践以及寒暑假,鼓励学生积极走向社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每年的寒暑假,我们都组织假期实践小分队,分别深入各地方报社、社区等,让学生全程参与当地相关部门的暑期各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和执行。通过这种形式的假期实践,学生既认识了社会,又锻炼了自身的组织沟通能力,同时还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热情为社会服务。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加深了他们对专业的认识,而且还为实践教学的第三个梯级——专业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工作和学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根据历年的经验总结,我们认为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四学年比较合理和有效,理由有二:第一,学生已经基本学完相应的专业课程,有了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学识,欠缺的主要是实践的检验和锻炼。其次,第四学年只安排少量课程,学生拥有宽裕的时间去支配和安排,可以长时段地去实习,可以到新闻媒体和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践,实地采写新闻报道、拟写公文、处理文书档案等,这不但有利于学生深化专业实践,也增进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了解和认识,为就业铺设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把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和与其相关的新闻学、秘书学嫁接,并以写作能力培养贯穿四年的教学中,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是我们探索的培养模式,目的是最终要摸索出一条符合当前实际需要的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新路子,真正实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唐贤清. 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法[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5).

[2]彭松乔. 问题与出路——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5).

[3]邵之茜. 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留学生;第二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198-02

“有无目的语的社会环境对第二语言学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非目的语社会环境中学习目的语,无论在语言输入、自然语言资源的提供、语言运用机会等方面,都无法与在目的语社会环境中学习相比。社会环境从质和量的方面直接影响到学习者语言的输入、内化和输出的过程,也影响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所采用的学习策略,也最终影响到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1]因此,确立第二课堂在留学生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科学规划第二课堂,实现第二课堂运行与管理的规范化与系统化,不仅可以为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与实践环境,而且可以使留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

一、第二课堂活动在留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表征的过程,而不是信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单向输入。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和重构知识经验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者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有意义的建构方式来获得知识[2]。这样的知识才是鲜活的,才能够被学习者灵活使用并用于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就要求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将课堂延伸,进行第二课堂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来为留学生提供广阔的认知及实践空间,这不仅是留学生培养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理解的重要途径。

(一)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补充和发展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是第一课堂的延伸、补充和发展,具有目标导向性、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性、时空开放性、机制灵活性以及影响深刻性等特点,它将课堂知识融会到社会实践中,使留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提高汉语水平并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二)第二课堂形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很好地实现教育教学效果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留学生在自己国家的教育中往往尊重学生个性特长以达到教学效果,这与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第二课堂形式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第二课堂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等独特优势可以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达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第二课堂促进了留学生心理适应期的顺利过度

第二课堂不仅给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学生提供沟通交流、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且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施展自己的才华,这对促进留学生心理适应期的顺利过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为使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具有科学性、规范性,根据第二课堂设计原则,按照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可以把第二课堂活动归纳为如下几种类型。

(一)以巩固语言知识为目的的第二课堂活动

开设汉语角。开设汉语角,即在校园某一地方,在规定的时间里,组织中外学生一起谈天说地的一种课外活动方式。可以是就某一个话题进行谈论,也可以是自由交谈,谈感兴趣的话题,或者组织一起做一些例如猜词类的游戏。汉语角不仅为留学生创设出开放性的语言环境,而且可以使留学生交到更多的中国朋友。

建立中外学生的文化交流渠道。留学生管理部门与学校各个院系、专业共同创立一个中外学生交流的平台。组织中外学生共同进行不定期的活动,如沙龙、郊游、运动会等,从而增加文化习得的渠道,巩固留学生汉语基础。

进行语言实践。组织留学生把课堂教学中所学的内容运用到现实的场景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里寻找若干目标人群进行练习,并提交实践报告;或者让留学生把自己国家的民间风俗以及广为传颂的民间故事或名人轶事用汉语讲给其他中国同学听,这样即加强语言交流和思想沟通,也了解了民族风俗。

(二)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二课堂活动

汉语演讲比赛。组织汉语演讲比赛,给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锻炼自己汉语表达能力与语言文字组织能力的舞台,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用汉语表达的兴趣与欲望,而且在不断的比赛竞争的过程中提高汉语水平,增强留学生们用汉语表达自己思想的自信心。

中文歌曲演唱会。通过开办中文歌曲演唱会,让留学生对中文歌曲产生兴趣,在学习唱歌的同时,不断地积累新的词汇,乐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并以能快速、高质量地掌握汉语知识为满足,并且在学习汉语的时候,总是精神愉悦,这样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唱中文歌对留学生增加词汇量、培养语感、了解押韵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网络和多媒体的应用。可以鼓励留学生上网与中国人交朋友,用汉语与他人进行交流;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中国电影或电视剧;开展影视沙龙讨论、用汉语写影评等活动。

(三)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第二课堂活动

学术文化活动。在研究生教育中,建立定期学术研讨制度,以研究生为主体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科研讲座、科研讨论会、科研报告会、读书报告等形式的学术活动不仅能够提高留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且能准确把握自己与他人在认识上的异同点,并能找到其联系的纽带。

教育考察实践活动。教育考察实践活动是留学生用第一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载体。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学生为例,可以组织这个专业的留学生去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通过教学考察、教学实践等活动使得留学生在熟悉各种教法的同时,增加了教学的经验。

社会工作。社团活动是留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社团现已成为贯彻学校教育理念,培养留学生主体能动性、自主性、参与性、合作性、超越性的实践活动基地;成为留学生开发潜能、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成为繁荣校园文化、学术氛围的有效载体。同时也要积极鼓励留学生走出学校,参加各级各类的汉语活动,如参加各类慈善义工活动等。

(四)以了解中国文化为目的的第二课堂活动

中国民俗考察。实地考察,让留学生能够直接面对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名胜古迹、山川河流、市井民俗等,使学生最近距离地接触并了解中国历史、民俗[3]。

传统节日体验。利用中国的传统节日,向留学生介绍节日背景,并让学生参与节日活动、品尝节日食品,真正的让留学生身临其中,亲身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氛围,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风俗,这样可以让留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人,更好地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中。

举办专题活动。结合所学课程或根据留学生自身的需要,定期地、有计划地进行文化专题活动,活动包括中国书法、中国剪纸、中国武术、中国京剧等。通过这些专题类的活动,可以使留学生更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增加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走进社区、走进中国家庭。各高校可以与社区长期合作,组织留学生与社区居民百姓一起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如:留学生为社区贫困家庭的子女免费教英语、到空巢老人家里慰问、到中国家庭里学包饺子,共迎新春佳节等。在“生活习俗、传统艺术、百姓生活和大连郊区农村生活”中,最受关注的是传统艺术。参加体验大连味文化活动的次数,大多数希望是每月两次,少数希望每周一次。除了看,留学生还特别希望亲自动手,学一学北京的京戏、二胡、厨艺等技艺。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留学生对中国家庭的了解,增进了中外文化的沟通交流。

三、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策略

为了使得留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有良好的成效,本文提出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反馈总结四个环节的实施策略模型(见图1)。

首先,针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现状,结合第二课堂的特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留学生第二课堂学习的需求进行分析总结。其次,要对举办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分类,并针对活动的特点进行简单的设计与分工。在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后,在周密安排活动行程的同时,应当对留学生介绍与活动内容相关的汉语知识、了解活动主题意义。这样,学生在参与到正式的活动中时,才会有的放矢、参与其中。最后,通过跟踪调查留学生汉语学习兴趣、分析考试成绩及综合运用能力等测试和检验第二课堂活动举办的实际效果,同时经过不断的总结,不断完善留学生第二课堂的各项建设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228-229.

[2]胡定荣.对建构主义教学论的历史、文化与实践的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5,(2).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9篇

摘要: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方面,各校在实验教学方面的投资都在逐渐加大,本文介绍我校在文科背景下建设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的情况,目的是和兄弟院校交流经验,共同进步。

关键词:信息技术;实验教学;文科类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前 言

2007年7月,我校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通过了北京市教委组织的5人专家组的评审,确立了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目标。对我们未来几年实验中心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这次评审,我们以评促建,系统地总结几年来的办学经验,研究文科院校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的特点,形成了具有文科院校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本文介绍中心的总体情况,分析中心的建设特色和示范点。

2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

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由信息科学学院负责管理维护,下设综合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硬件实验室和语言信息处理实验室四个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530平方米,设备台件数420台,总价值315万元。中心设主任1人,专职实验管理员1人。目前开设实验课程27门,实验项目有218项,面向院校15个专业,实验人时数/年达到415520。中心除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外,也提供开放服务,主要用于毕业设计、专业课和基础课的课外训练、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参加竞赛、开展校企合作等等。以下是中心总体情况:

(1) 立足文科院校,树立适合学校特点的办学指导思想

在文科院校创办信息技术相关的工科专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对实验教学有许多新的要求,首要的问题是树立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办学指导思想,确定正确的办学理念和目标。

培养目标:培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外语实用水平高,有语言信息处理专长的复合型人才。

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文理结合,学科交叉,注重实用。

宗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实验能力。

思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动手中学习

建立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

组建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与平台。

建立现代化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

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

(2) 兼顾文理特点,定位中心实验教学面向的专业和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课

全校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和计算机辅修课程

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的科研开发和创新实验课程和课题

(3) 集中整合全校的优势资源,完成中心的五大模块实验教学任务

基础硬件课程相关的实验课程

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和信息管理专业所有软件课程相关的实验课程

全校本科生“电脑文秘”和“信息管理”课的教学和实验

“计算机网络”系列相关课程的实验课

自然语言处理相关课程和课题的创新研发和实验

(4) 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形成了系列的实验教学体系

程序设计实践教学

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最基础的学科,我们在制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时,从大1到大2分别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必修课,安排相应的上机实验及大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为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计算机应用开发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硬件实践教学

对计算机结构的了解是学好计算机所有专业课程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在大2春季学期为学生开设了“数字逻辑”、大3秋季学期开设“计算机组成原理”两门计算机结构认知课程,除了课堂上讲授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之外,还安排了相应课程的实验,包括简单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通过这些课程的实验,学生可以熟悉计算机相关部件的工作原理,理解计算机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掌握典型系统的设计原理及方法。

计算机软件技术实践教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图形学”、“软件工程”等专业主课以及其他专业选修课,在学生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后,马上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课程实验。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构造、设计、原理类课程的理论知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更深层次的理论学习。通过这些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生可以熟悉计算机系统软件组成,理解系统软件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掌握典型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践教学

在中文信息处理、数据挖掘、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学科方向的课程设置上,加入了大量实践性非常强的程序设计方面的必修、选修课程,如“自然语言处理”、“Windows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电子商务”、“Perl语言编程”等。实践教学将实际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在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教学过程中注重将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以及科研项目紧密结合,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网络原理”专业课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在同一学年后半段还安排了“网络工程”、“Internet与Web技术概论”、“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安全”等与网络相关的以实验为主的选修课,在网络协议、网络编程、网络应用等方面进行训练。

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

毕业设计(论文)既是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应用,也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要求综合论文训练的研究内容来源于实际应用项目,并安排一定代码试验内容。

数学实验教学

数学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渗透,特别是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普遍的、可以实现的关键技术----数学技术,已成为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数学解决各类问题和实施数学技术,数学建模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为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就不能不重视培养数学建模这一必备技能和素质,对信息类学科的大学生,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数学建模技能。因此,实验教学中心必须承担这部分的实践教学任务。

将实验划分为观测型、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和课程设计,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81%。

(5) 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将本科实验教学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基础训练阶段,从一年级开始,采用一年半的时间,必须进行严格指标考核,达到熟练操作的水平。

第二个阶段为技能训练,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由教师指导,加强技能与技巧方面的训练,用一年的时间,达到熟练的测试分析与编程能力。

第三个阶段结合老师的科研课题、各种设计大赛、以及以项目为中心的先进的教学手段,深入专业的应用,融入科研方法,开展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6) 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各种实验教学组织方法

综合实验室承担软件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需要特定的软件环境,实验室提供相关环境的技术支持,实验内容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独立完成,实验分组单位较小,通常是1人或2人。

硬件实验室,在多年的实验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基于差异性的,面向过程的层次化实验模式。该模式以自我管理为主,教师指导为前提;以多种不同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的自我帮助和提高,以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组织方法分以下方面:

分组,将整个专业的学生,按照实验室的规划,分成几个大组,每大组8人,并设置大组长;每个大组中又分成4个小组,每小组2人,配合进行实验。

分层,每个实验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难度从低到高,约束从多到少,分别设置:验证实验、必做实验、选做实验、补充实验等实验项目。

设置“小老师”,在实验之前,培养有兴趣的同学,这些同学在掌握实验知识之后,可以对其他同学提供帮助、指导。

设置“兴趣小组”,在实验之余,给一批有兴趣的同学设计扩展实验,开阔学生视野。

设置“自助讲座”,学生课余、课上的研究成果可以拿出来和其他同学一同分享,以讲座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各种不同层次的组织形式,可以丰富教与学。如“小老师”可以解决教师人手不足的问题;“兴趣小组”可以提高学生做实验的兴趣,丰富实验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硬件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根据学生能力,从内容上分为三个层次:

以传授实验知识、培养能力为主线,在实验室学到更接近实际的技术,如仪器仪表原理、测试技术、误差分析、设计过程等。

注重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如仪器的组合与连接,实验环境与条件的设定,故障的分析与排除,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等。

加强综合系统实验的设计、开发与实现;逐步达到让学生唱主角,从选题、拟订实验方案、选择实验设备,分析逻辑过程,做出实验结果,写出有分析论证的实验报告或具体小产品。

网络实验室以实验台为中心,实验组织按照实验台的结构分小组进行,每组5-6人,选一名组长,组长负责,共同合作完成实验内容,强调团结协作。组长的职责包括:

领取/归还实验工具、材料

协调小组内各成员分工

掌握本组实验进度

组织讨论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每个实验都有特定的网络拓扑,要求预习实验内容,在实验前,组长带领本组的同学共同讨论,弄懂每一步操作的内容和验证方法,分配成员的工作,再动手操作实验台设备。整个实验过程的控制有以下特点:

实验设计详细,周密。保证每个实验都有明确的目的,有合理的相关背景,实验步骤和验证方法描述清晰,同时提供相关设备操作的技术资料帮助学生完成实验准备阶段应该掌握的知识点。

准备充分。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指定正负组长各一人,教师对组长进行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实验原理,熟悉网络设备和操作方法,更主要的是体会小组实验中如何协调管理组员,如何处理实验各步骤中组员的协作方式,充分地利用设备,高效地完成实验内容。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故障有所准备。

实验控制精细。对实验的每一个步骤都设计合适的验证方法,保证每一步配置操作的正确完成。这样一旦后面的配置失败,可以尽快地定位问题,从某一个正确的状态重新开始。要求学生在实验前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弄明白每一步操作的功能、验证操作应得到的结果。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实验效率。

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每次实验都根据实验内容,设计相应的实验报告内容,通过完成实验报告,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涉及的原理和技术知识点,同时也可以检查实验的完成情况。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语言信息处理实验室,以科研项目为核心,开展科研和创新性研究的实验工作。

实验考核:采用笔试、实验考试和平时实验成绩相结合的方式,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实验学时数和特点决定各部分分值的比重。要求对各种考察点的评价具有可操作性。

(7)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层次合理的实验教学教师队伍结构。

队伍的建设是实验教学建设的核心。实验室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实验室建设、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努力建设一支献身实验室工作,思想、作风、技术过硬,管理能力强的实验室工作队伍是建设好实验室的根本保证。

学校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及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结合人事处人才计划和队伍培训计划,有专项经费支持实验室队伍建设。同时,鼓励教师投入实验教学第一线,新留校人员先进入实验室,严格进行实验教学的基础训练,积极利用研究生指导本科生实验等一系列的措施,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学院每年按比例组织一部分实验技术教师去兄弟院校参观学习,相互交流。建立成立了学术文员会和教学指导小组,将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在一起,使教学、科研、实验相互沟通、相互融合,形成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实验,由实验出成果立体交叉模式。实验室的组建、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内容的确定都由教学指导小组主持负责。实验教学教师结构包括下面几个层次:

教学指导小组

“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师都具有“双师型”特性,即:既是任课教师,又是实验指导老师,理论和实践教学一肩挑,这样做虽然教师的工作量会很大,但也有很多好处,首先,实验课和理论课的内容设置可以更合理,结合更紧密,真正发挥实验课对理论课的支持和补充作用。第二,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实验课反映出的理论课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第三,师生互动更积极,实验课建立的师生交流互动的风气可以带动理论课堂教学的气氛。

实验室管理员

辅导老师

教学督导,学校和学院的两极督导随时检查实验室和实验课教学的运转情况。

评上示范中心以来,加强人才引进工作,鼓励教师参加实践教学项目的科研和培训交流,形成了热爱实验教学,教学思想先进,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服务意识坚定,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实验技术,勇于创新的新型实验教学团队。

3实验教学中心的特色建设

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关键是开发具有示范意义的特色和亮点。我院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形成了一些特色,给评审专家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1) 文科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辐射面广。

教育部文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设在我院。制定了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是文科计算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出版的文科计算机基础教材已经形成系列。近3年正式出版教材25部。完成了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一项, 出版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教材两本。成为全国文科计算机基础教材的研发中心。

依托实验中心资源,我校文科计算机教学全部在实验室完成,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在国内高校中目前还没有能力实施这种教学模式。

引入自动化考试系统,评价体系智能性高,管理效率高。

这些鲜明的特色保证我校在文科计算机教学工作方面的先进性,领跑文科计算机教学工作。

(2) 依托北语的人文环境,树立服务对外汉语教学的理念。文理结合,学科交叉的实验教学内容设置,对在文科院校办好计算机相关的工科专业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

(3) 建设各种语言语料数据库。以丰富的数据资源,支持科研和创新实验项目的实施。数据资源建设不像硬件和软件,花钱就可以买到,必须在长期的实践和科研中不断积累才能逐渐形成。这点是中心建设的重点和亮点,得到了评审专家的充分肯定。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心建设成中国语言语料研究的数据中心。

自有版权资源:

带有汉译标注和英汉转换法则的英语树库(3万句对)

韵律短语标注语料库

分词评测语料库(200万字)

分词词库(标注词性、读音、繁体、频率,20万词)

标点句浅层分析和跨标点句句法分析(2.6万句)

简单短语及其语境语料库(185万条记录,其中动词重叠形式10万条,程度副词+形容词20万条,不+形容词15万条,代词+名词20万条,人名120万条)

HSK字词声音库及字笔顺Flash库

汉语字词基本信息库

汉语拼音声音库

例句声音库

网格字形库(GB2312中的全部6763字)

其他可用资源:

中文生语料库:包括中文日报、期刊、杂志、小说等15亿字左右。

英文生语料库:“华尔街日报”等约3G字节。

ISO术语数据库

GB术语数据库

英文信息处理用语料:英语语法树库Penntree bank,英语语义标注树库FrameNet

汉语词典,包括现代汉语词典,经济、体育、港台多个领域词典

双语词典:汉英,汉日,汉韩双语词典。

英汉大规模双语语料库

(4) 以科研带动实验教学,形成语言信息处理的特色

研究生和高年级优秀本科生参加科研项目,跨学科合作开发各种语言教学和服务应用软件,取得丰富的科研创新成果。近5年一项成果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有8项科研成果投入应用,4项软件获软件著作权,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8篇,科研与学术论文61篇。

(5) 实验教学效果与成果,实验中心的教学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巩固和加强理论课的学习效果

发展学生专业兴趣,专业技能得到提高和拓展

专业和就业需求结合,提高就业竞争力

锻炼团队和协作等社会能力

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本科教学评估全面检验了实验中心的教学水平,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技能测试取得优秀率,课外科技活动成果累累:我院学生2004年起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北京市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从2005年起参加美国数学建模大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取得多项成绩,研究工作涉及语言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学校信息化建设、企业实践等。 毕业设计论文水平得到专家和领导的肯定,优秀论文水平超越教学要求,形成了年度优秀毕业论文报告会的惯例。

4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发展思路与规划

评上示范中心以来,中心在各个方面全面开展建设工作,

大力引入高水平实验教学人才,开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专业实验课。筹备建设数字媒体专业实验室,加大支持力度开展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和实验课教学效果评估的研究,严格规范各实验室的运行管理。进一步保证和提高了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经过几年的建设和改革,目标明确,思路清楚,体系结构合理,今后建设发展的思路与规划是:

力争在2008年内建成数字媒体实验室。支持数字媒体方向的专业课实验教学。

将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进行高层次、高质量优化组合,引进智能化远程开放实验管理平台,实现实验资源的进一步开放使用。使管理科学化,制度规范化,体制标准化。

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实现全校资源的最大共享。管理科学、体制合理、制度完善是保障。在已有的管理制度基础上运行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组合,提高智能管理水平,使管理科学化,制度规范化,体制标准化。

不断地研究新的实验教学技术和方法,与工程、社会应用实践紧密联系,联合实践基地,形成良性互动的实验教学模式。

进一步加强实验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引进相关专业实验教学人才,不断地学习新的实验技术,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水平。创造一支团结协作、教风优良、治学严谨、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10篇

一、把社会主义棱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

1.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完成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评办法,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继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将“知荣明耻”变成日常的自觉行为。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加强中小学科普教育工作。制订《中小学校班主任工作规定》,全面落实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大力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研究制订中小学校外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推动校外教育基地建设。

2.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抓好新课程教材建设、教师培训和督导检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强化校园网络的应用与管理,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权。推广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建立和完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促进社会实践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有机结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3.贯彻落实全国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广泛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上好体育课,实现青少年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举办好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巩固和提高艺术课的开课率和教学质量,继续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开展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开展“新农村新卫生校园建设工程”试点,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卫生设施。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农村地区寄宿学生营养状况。大力加强健康教育。继续加强国防教育,做好学生军训工作。

4.加快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逐步推广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招生制度。深入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将重点放在考试内容改革。做好首批高中课改实验省(区)高考命题工作,推动高中课改与高考改革的有机衔接。进一步完善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办法,开展高职单独招生考试试点。

5.建立推进素质教育的激励机制际博览,表彰奖励实施素质教育富有成效的地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开展创建全国教育工作先进市活动。完善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措施,加快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和教育工作评价办法。支持和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改革创新,培育一批成片连片的素质教育示范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结合,推动全社会形成推进紊质教育的强大合力。

二、贯彻实麓《义务教育法》,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6.在全国农村地区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推动省级政府加强统筹和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把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经费全部纳入地方政府预算。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预算执行审计制度,确保每笔合理开支有保障、有效益、有监督。以保障教师工资按规定正常发放为重点,制定解决新机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勤工俭学。

7.全面完成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质量,确保“两基”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推进基础教育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发展,继续加强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进一步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切实抓好扫盲工作。积极发展民族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和教师培训,办好内地班(校)和新疆高中班。

8.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遍及乡村学校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坚持以应用为主,抓紧抓好教学光盘的普及应用,重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把远程教育与推进素质教育、教师培训、促进农科教结合和农村党员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紧密结合起来。

9.启动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重点支持农村地区初级中学的生活服务用房建设,提高寄宿率和巩固率。抓紧完善国家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进一步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使各校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和校长、教师的配备及其待遇大致均衡,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的规定,认真研究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完善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10.建设新时期国家教育督导体系。继续开展对中西部未实现“两基”的省(区、市)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督导检查。研究制订推进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加强学校督导评估工作。建立国家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展中小学生学业情况监测试点。继续完善国家教育督导报告制度。

三、重点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

11.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和扩大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在巩固中等职业教育扩大招生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扩招50万人,实现中职招生800万人的目标。做好中职学校招收和培养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工作。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职业院校的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深化公办职业学校改革,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12.全面实施职业教育的“四大工程”。即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的作用,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

“一网两工程”,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培训超过3500万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超过6000万人的目标。拓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计划”专业覆盖领域,进一步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广泛开展灵活多样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

13.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理念和制度。深化招生、学籍、教学等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加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总结和推广中职学生顶岗实习一年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半年的经验与做法,强化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加大对半工半读试点学校的支持力度,推动学校和企业合作互惠、共同发展。

14.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协调安排好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建设320个左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0个县级职教中心、2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4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面推动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四、切实把一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

15.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做好2007年招生计划安排和管理工作,进一步把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提高质量上来。

16.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继续推进“985工程”二期建设,启动实施“十一五”“211工程”建设。进一步做好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估工作,推动国家、地方(部门)和学校三级重点学科滚动发展、合理布局,带动全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积极推动高校共建工作。

17.围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目标。加强高校科技工作规划和组织协调.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高校积极争取和承担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项目,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大为企业技术进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贡献力度。鼓励教师开展自由探索研究。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强技术中介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继续规范高校科技企业的发展。

五、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

18.将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认真做好全国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工作,在教师节表彰一批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优秀工作者。召开全国教师工作会议。

19.加强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试点,引导各地建立鼓励优秀人才当教师的新机制。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颁布和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加强教师培养专业指导和质量评估。加快教师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强化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要求。完善教师资格制度,研究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认证办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20.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水平。大力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基本完成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扩大实施新课程教师的远程培训规模。加大城镇教师服务农村教育工作的力度,推进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规模。继续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

21.全面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大力加强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继续加强职业院校聘请兼职教师工作。

22.切实落实高校人才强校战略。深入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继续完善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凝聚创新团队的组织新模式。全面落实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加强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加大引进海外人才力度。

23.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组织实施各级各类学校岗位设置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教师聘用制度,研究制订实行绩效工资分配的指导意见和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师职务制度的政策措施。完善中小学和高校编制管理制度。深入推进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改革,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完善教师的交流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

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开放,避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24.进一步规范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促进学校建立健全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和科学决策,保护师生合法权益。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25.坚持从严治校和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依法严格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对学校收费、基建工程、物资采购、后勤等项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提倡勤俭办学。规范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强化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严格执行学习纪律、考试纪律和生活纪律,教育学生严格遵守校纪校规。

26.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积极发展,严格管理,加速推进海外孔子学院的布局和建设。大规模培养汉语国际推广专业师资和管理队伍,大幅度增加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派出数量,切实保证选派人员质量。积极做好对外汉语教材开发工作,加速推进面向海外大众汉语学习的多媒体教材建设。积极推动汉语教学进入国外正规教育体系。

27.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积极扶持和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依法落实有关扶持政策,规范办学行为和内部管理,促进民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健全教学管理机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8.加强和改进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积极营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导向作用,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工作力度,提高教育新闻宣传工作质量。加强新闻、先进典型宣传、教育政策解读、舆情分析引导和对外宣传工作。

七、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努力创建和谐校园

29.健全资助体系,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完善高等教育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加大资助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全面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改进高校毕业生到国家需要的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制度;加强和改进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绿色通道”的工作;建立和完善高中阶段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重点做好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继续动员、鼓励全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捐资助学。

30.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高校招生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实施民办高

校招生章程及广告审查制度。启动普通高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制度。继续完善公开透明的招生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把学校的办学资格、招生计划、收费项目与标准、录取规则与结果向社会公开。加强高校招生环境综合治理,坚决制止社会中介机构和个人参与高校招生,严厉打击各种欺诈行为,确保国家教育招生考试公正、安全。

31.全力以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保持毕业生就业人数和到基层就业人数的稳定增长。加强督查工作力度,切实落实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政策,认真组织实施各项到基层就业或服务的专项计划,拓展基层就业空间。把2007年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年,完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全面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教育,培育和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和统计工作。

32.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建立和完善规范教育收费的长效机制,取消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制订《高等学校生均成本陔定办法》,继续强化高校服务性收费管理。全面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

33.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健全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研究制订《中小学管理章程》。开展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严格执行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做好预防和处置工作。完善校园安全联防制度和督促检查制度,深入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

34.广泛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进一步明确创建和谐校园的具体目标要求,努力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园文明,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努力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深入推进校风、学风和制度建设。

上一篇:工程管理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实习生自我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