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限定性范围副词“只”

时间:2022-09-29 07:53:0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限定性范围副词“只”

摘 要:限定性范围副词“只”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留学生习得“只”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对“只”的教学应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限定性范围副词“只”进行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讨“只”的用法,探讨“只”的句法组合功能和语义指向,“只”修饰限定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和体词性成分;第二部分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范围副词“只”的错误用法对留学生使用范围副词“只”时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将产生的偏误类型分为“只”的遗漏、“只”的误加、“只”的错序和“只”的误代四种;第三部分在偏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只”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即用归纳法、演绎法、对比法、情景法进行教学。

关键词:范围副词;“只”;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2

范围副词是对外汉语副词教学中的重点,而表限定的范围副词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只”作为一个常用的限定性范围副词,被纳入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且受到很多学者的研究。前人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只”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研究,“只”的语义指向研究,“只”与其他相似副词的比较研究,“只”与“only”的对比研究等方面。本文旨在基于前人对“只”的研究的基础,对留学生在习得“只”时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本文的语料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CCL语料库和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一、范围副词“只”的用法

(一)“只”修饰限定动词性成分

“只”在句法上的主要功能是用在动词性成分前,限制动作行为的范围。

1.“只”+动词

“只”限制单个动词时,要与“不”对举使用,形成“只V不V”的格式,且动词是单音节动词,表示排除,形成对立。

1)开业不久,附近的孩子来买书的不少,但后来发现可以只看不买,于是,每天放学后都来看书。

2.“只”+动词性短语

“只”可以限定动词性短语,包括动宾短语、动补短语、连谓短语和兼语短语。

2)因为每个工人只做一件事情,这比一件产品从头到尾由一个人来做要容易而快得多。

3)我不了解他,我们只见过一次,当时他筋疲力尽。

他不肯就座,只站着讲了一句话:“我认为,这本小说至少有思想性的问题。”

与实践有直接关连的内容讲深讲透,其余只让学生有一般了解。

(二)“只”修饰限定形容词性成分

1.“只”+形容词

“只”修饰限定形容词,不但是句法上的,也是语义上的。但“只”一般只出现在“只……不……”格式中,且所限定的形容词一般是单音节形容词。

4)我们在战争中所经历的灾难只重不轻,所付出的牺牲只多不少,所做出的贡献只大不小。

2.“只”+形容词性短语

“只”限制形容词性短语,一般只能用在表示比较意义的句子中,且要有明确的比较对象或比较范围。

5)护士黄小玲只比张春华大半岁,也像个姐姐一样照顾她。

6)门厅没有窗户,本来也只比走廊稍稍方正一些。

我知道,影视圈里不是东西的人,只比中国别的地方多,不比中国别的地方少。

(三)“只”修饰限定体词性成分

1.“只”+名词/名词性短语

“只”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在句法上和语义上都是限制或指向其后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

7)尚子明的年纪较大,两天来特别辛苦,只今天在马上打了个盹儿。

只那大餐间里还射出耀眼的灯光和精神百倍的牌声。

2.“只”+数量短语

“只”限制数量短语,一般表示数量小或时间短,其句法限制和语义指向是一致的。

8)只一问,意思已经清楚,又何必再来一个反诘呢?

9)这些就是树的诉说。只两个小时,却可受用一生。

3.“只”+代词

“只”限制代词,在句法上的限制对象和语义上的指向对象也是一致的,即代词性成分。

10)只他一人心中清楚。

只我又暗地里独特异议。

二、“只”的偏误分析

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关于范围副词“只”的检索与分析,与范围副词“只”有关的偏误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只”的遗漏

范围副词“只”的意思是表示仅限于某个范围;只有,仅有。①它也表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②它的基本作用是表示“限定”,在句法上修饰它后面的动词(短语),在语义上,限定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或其所涉及的事物的范围。③

1)*我们不要[ ]看眼前的事,要看未来的事。

2)*即使[ ]进行了一点点,也要继续考虑问题。

3)*可我从初中到现在[ ]喜欢一个男歌手。

(二)“只”的误加

“只”是用来限定范围,表示动作仅及于某个对象,说明项目单一或者数量少的,如果句子中没有这种限制的含义就不能使用范围副词“只”。

4)*[只]不过她却没这样想,她陪着我渡过这些困难,从中教导我,她就是我的母亲。

*如果[只]一个人生活的话,他应该自己去挑水,我觉得他对这个并不觉得困难。

5)*我[只]个人的看法找对象是好难。

(三)“只”的错序

6)*吸烟现在[不是只]抽烟者个人的问题。

“只”作为副词,其主要功能是做状语,修饰谓语。句6中谓语是“是”,“只”和“是”的位置有误,应改为“吸烟现在不只是抽烟者个人的问题。”

(四)“只”的误代

1.“只”和“只有”、“只要”、“只是”的误代

7)*我们只有一起住了半年,不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还有很多富裕的人只要提倡绿色食品。

9)*大多数人都是只是想吸一次而染上的。

“只有”是连词,表示惟一的条件,非此不可。后面多用副词“才”呼应,有时也用“还”。④“只有”是副词“只”加动词“有”转化而成的连词,因而仍或多或少的保留副词的作用。“只要”是连词,表示必要条件。⑤“只是”作副词时,用以限定范围,仅仅是,不过是;表示强调限于某个情况或范围。作连词时,表示轻微的转折,意思是“但是”。除却它们作为连词、副词的意义外,在有些句子里,是副词“只”修饰动词“有”、“要”、“是”。由于“只有”、“只要”、“只是”的这种特点,学生易将“只有”、“只要”、“只是”与“只”混淆。

2.“只”和“就”的误代

10)*现在社会,年青夫妇,有时为了生活,两人必须在外工作,家里就留下孩子。

《现代汉语八百词》对范围副词“就”的解释有一条是“确定范围,只。”⑥用“只”来解释“就”,表明“就”与“只”在某些意义上相近,因而留学生使用“只”和“就”时容易发生混淆。句10“家里就留下孩子”是用“就”限定动宾短语“留下孩子”,“就”和“只”都可以限定动词短语,区别在于它们的语义指向不尽相同。“就”的语义指向动宾短语中的宾语,而“只”的语义可以指向宾语,也可以指向整个动宾短语。句10的语义应该是指向整个动宾短语,因此要用“只”,而不用“就”。

3.“只”和“才”的误代

11)*我才爱到旅客稍微少一点的地方去。

“才”有“表示数量少、程度低;只”的意思,因而也易与“只”混淆。“才”的基本语义是主观认为数量少,起限定数量范围的作用,它只适用于数量语境,不能出现在表示范围限定的语境中,它还可以限定程度,表示程度低。句11为表示范围限定的语境,应该用“只”。

三、“只”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通过范围副词“只”的本体研究以及偏误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只”进行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归纳法

归纳法应用到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就是先举出一些例子,再总结语法规则。直接法和听说法一般使用这种方法,教学对象是儿童时尤为适用。⑦

用归纳法讲解“只”与否定副词“不”组合的形式时,第一步先列举例子:

1)“太阳系”在宇宙中不只一个。

申奥不只体现出巴黎的雄心,而且表达了法国所有城市人民的意愿。

2)说它具有历史意义,不只对过去、现在,而且包括将来。

3)情人节并不只属于“二人世界”。

4)这种念书方法,并不只限于这位高中生。

第二步,从上面4个句子总结出:“只”与否定副词“不”组合时,可构成“不+只+中心词”和“并+不+只+中心词”形式。

(二)演绎法

演绎法应用到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就是先给出语法规则,再举出例子说明。演绎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语法规则,并且对于成年人较常使用。⑧

用演绎法讲解“只+动词短语”中动词短语的类型时,第一步是先说明这些动词短语的类型可以是动宾短语、动补短语、连谓短语和兼语短语。

第二步举例子:

5)因家里穷,他只读了几年书。

6)他看着地上的一条花毛虫,只看了一秒钟。

7)小明只坐着笑。

8)你只叫我买葡萄,没叫我买苹果呀!

第三步说明:句5是“只+动宾短语”,句6是“只+动补短语”,句7是“只+连谓短语”,句8是“只+兼语短语”,“只”可以跟动宾短语、动补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组合。

(三)对比法

1.内部对比

内部对比这种方法在分析解释意义、用法相近的词语时,十分有效。范围副词“就”、“才”在释义时被认为与“只”意义相同,用法相近,可用内部对比的方法来加以说明“只、就、才”这组词的差异。

(1)句法的差异

①“只/就/才+动词性成分”:“只”可以限定单个动词,整个动宾短语、动补短语;而“就”、“才”不行。

②“只/就/才+名词性成分”:“只”、“就”用在名词性主语、名词性谓语、名词性状语前;“才”只用在含有数量短语的名词性谓语前。

(2)语义的差异

①确定范围的差异:“只”、“就”起限定数量和其他范围的作用,具备确定性;“才”起限定数量范围的作用,不具备确定性。

②语义排他性的差异:“只”、“就”具有排他性;“才”不具有排他性。

③限定性的差异:“只”既可限定体词性词语,又可限定谓词性词语;“就”、“才”主要限定体词性词语。

2.汉外对比

当学生的母语相同,教师对用来与汉语对比的外语精通时,可在教学中适度、适时地运用汉外对比。以学生母语是英语为例,在教范围副词“只”时,可将“只”与“only”进行对比。

(1)句法方面的异同

相同点:从其后词语的性质方面看,“只”和“only”都可位于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名词性短语、数词之前。从句法成分方面看,“只”和“only”都可位于主语、谓语动词、状语之前。

不同点:“only”可以放在宾语或表语之前,“只”不能放在宾语之前;“only”可以位于表时间或处所的补语之前,“只”不能。

(2)语义方面的异同

相同点:“只”和“only”的语义都指向其后面的成分。

不同点:“只”的语义后指是强制性的;“only”的语义后指在一定程度上是选择性的。

(3)语用方面的异同

相同点:“只”和“only”在语用上都可以用来强调某一成分。

不同点:“只”还有表示某客体在量上没有达到极限的语用含义。

3.情景法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以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解释语法点。讲解范围副词“只”时,可利用课堂上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的引入和解释。

第一步,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景对话,引出语法点。

教师:我们班有几个学生?

学生:10个。

教师:我们班只有10个学生吗?

学生:我们班只有10个学生。

教师:今天下午有课吗?

学生:今天下午没有课。

教师:只今天下午没有课吗?

学生:是的,只今天下午没有课。

第二步,教师板书体现语法点的句子。

我们班只有10个学生。

只今天下午没有课。

第三步,教师总结:“只”可以限定动词性成分和名词性成分。

第四步,教师提供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练习使用“只”。

综上所述,限定性范围副词“只”可以修饰限定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名词性成分、数量短语和代词,留学生在使用“只”时产生的偏误有“只”的遗漏,“只”的误加,“只”的错序和“只”的误代等。因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采用归纳法、演绎法、对比法、情景法等进行“只”的教学。然而,范围副词“只”的使用情况十分复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教以及有效地教,学生如何学以及有效地习得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

注释:

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第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第1673页.

②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增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678页.

③ 刘月华,潘文娱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第1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第218页.

④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增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681页.

⑤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增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680页.

⑥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增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316页.

⑦ 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M].第1版.北京:中华书局,2008.第126页.

⑧ 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M].第1版.北京:中华书局,2008.第125页.

参考文献:

[1] 邓根芹.限定性副词“只”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5,17(4).

[2] 张亚军.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M].第1版.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3] 张谊生.论现代汉语的范围副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30(1).

[4] 徐金晶.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副词使用偏误类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增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 刘月华,潘文娱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第1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7] 周小兵.限定副词“只”和“就”[J].烟台大学学报,1991(3).

[8] 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M].第1版.北京:中华书局,2008.

[9] 卢英顺.副词“只”和“only”的句法语义和语用比较[J].汉语学习,1995(1).

上一篇:“A起来”和“A下去”的对比及教学研究 下一篇:中德跨文化交际中价值取向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