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投资审计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21 13:37:56

对外投资审计方法

对外投资审计方法篇1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力度的加大,农村公共投资量越来越大,为保证新农村建设能够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力度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国外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经验的介绍,对调整我国农村当前的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来说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促进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国外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经验与启示

早在20世纪40年代,西方国家就开始了有关绩效审计研究。经过长时间的分析研究,西方国家已经取得了很多研究硕果。由于国外对于城市和农村没有严格的区分,因此政府绩效审计也适用于农村公共投资两个范围内。目前,国外政府审计工作主要以绩效审计为主。国外研究学者从效率、经济及效果等几个方面明确了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容,政府绩效审计主要是对政府各部门工作的完成情况做客观的考察和评价,为了是及时发现其工作中的错误,进一步提高政府各部门工作的质量,实际上就是围绕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进行的审计活动。在审计方法上,由于工作效率和情况无法进行量化统计,且政府不同于企业,不能用企业审计的方式对政府工作进行审计。所以,对能够量化的政府工作项目进行审计考核是当前比较适用的审计方法。我国农村绩效审计起步较晚,在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建设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完善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提高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工作质量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完善不但要借鉴国外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经验,还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改造,才能逐渐增强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管理和审计的能力。

一、国外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的经验

(一)以绩效审计为主的审计工作

我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国外审计工作的范围很广阔,从环境保护到国防事业都有涉及。并且,国外政府审计的工作中绩效审计工作的占据主要地位,其执行度比较高,工作量占据全部审计工作的80%以上,并且其工作量每年都在增加,在政府审计工作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国外一般都是将绩效审计用于公共资源的审计上,很少将其用于企业绩效评价。相比国外审计的发展程度,我国审计工作还以财务审计为主,虽然也采用了绩效审计的方式,但是在应用范围和使用成效方面还有待提高。在其应用范围上偏向于国有企业,并且欠缺针对行政机构的评价,面对国外以绩效审计为主的现状,我国绩效审计工作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不断加强绩效审计的强度,全面提高绩效审计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二)建立较为独立的绩效审计管理体制

国外各国对于审计机构具有不同的定义,管理方式也各不相同,国外审计机构最强的管理模式是其直接受国会或者议会管理,与被审核的单位之间没有隶属关系,是平等的关系,这能够大大增强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审计工作的工作力度,减少阻碍审计工作的外部影响。我国审计工作基本上都受到双方面的领导,审计机构在进行审计工作时,经常会受到来自被审计单位的阻碍,导致审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其审计结果也过于片面不能全面的展示客观需求。如果借鉴国外立法型的审计模式,审计单位直接受立法机构领导,能够大大减少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的利益牵扯,从而保证审计机构能够全面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正常审计考核,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就是保障审计机构工作的质量。

(三)具有比较完善的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制度

为了保证审计工作能够有效进行需要制定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保护和约束。目前,国外对于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都有明确的法律对其进行保护和约束,比如英国政府对于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核工作制定了《国库和审计部门法》,澳大利亚制定了《审计长法》,美国制定了《政府审计准则》等,从法律法规的范畴内对绩效审计工作做了明确的规定,保证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而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相关法律规范和制度等,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适用范围上都不完善,不能够全面的保证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因此,在借鉴国外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基础上,我国应该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法律制度,规范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具体的工作六成,并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制定出适用于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制度规范。

(四)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具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由于国外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起步较早,对于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都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比如,美国审计署曾经制定并了7条标准,并提出了“全额化”的概念。英国审计署则是从花费量、花费去向和花费价值三个方面对审计工作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高效合理的利用资源。而澳大利亚的审计标准是由专门的团队进行制定的,内容比较充分和详细,涉及资源利用率、生产率、人员休息时间等等内容。相比较之下,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因没有完善的审计标准,致使审计耗费的时间很长,且审计内容复杂且零乱,继而导致审计工作效率低,审计水平不高等问题出现。

(五)对绩效审计的结果采取后续监督

国外绩效审计工作在得到审计结果后,还要对审计结果进行跟踪调查,澳大利亚政府的绩效审计工作内容三分之一都是对以前绩效审计的结果进行跟踪调查。美国国会则是根据审计的结果调整拨款额度等方面的改进。我国对于审计结果的跟踪调查不够重视,因此并不能完全保证审计结果的正确性,并且对于审计部门给出的整改建议,许多单位都没有重视起来,使审计部门提出的整改建议变得可有可无。如果借鉴国外审计结果追踪反馈的办法,那么对提高审核单位工作质量,扩大审计单位的影响力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在工作中合理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

绩效审计的内容涉及范围很多,在进行搜集资料证据以及分析证据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法,配合审计工作的进行。目前,国际上有关审计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图表法、审阅法、询问法、观察法等等。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国外绩效审计与网络技术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并形成了专门的审计工作技术手段,比如英国的CAAT技术,通过引入电算化会计系统,大大增强了绩效审计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也提高了绩效审计的工作效率。目前我国农村绩效审计的方法主要还是跟财务审计有关的方法,这是因为我国绩效审计工作由财务审计为主造成的。跟国外绩效审计工作审计方法相比,我国绩效审计的方法过于落后,亟待引入新的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

(七)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的人员结构多元化

目前,国外绩效审计工作在人员结构配置上都趋向于多元化。比如,美国审计署在人员结构配置上,审计人员总体在五千人左右,其中一半的人是注册会计师,另外一半的人基本上有律师、工程师、电脑专家等构成。人员结构多元化,能够为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够更全面、更专业的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评价,确保审计结果的正确性。专业化的团队是保证审计结果全面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人员结构中普遍是财务类人员,其他领域的人员参与较少,不利于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结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二、我国从国外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中得到的启示

(一)不断加大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宣传力度

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自实施起,人们对其工作内容、性质等都不甚了解,这极不利于推进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因此,对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核工作的宣传力度必须重视起来。可以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多种媒介手段宣传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使全社会逐渐了解其工作的范围、性质、要求等内容。使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引起政府和人民重视,促进这项工作顺利进行,提高绩效审计工作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在整个宣传过程中,要特别加强在农民群众中的宣传力度。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实际上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在农民群众中的传播力度能够使农民群众清楚的认识到绩效审计工作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提高绩效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并且能够监督绩效审计结果的落实。最后,政府方面还应该加强对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管理力度,重视与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公共有关的研究,组建专业的团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促进绩效审计工作研究理论趋于系统化和规范化,增强绩效审计的实际操控能力。

(二)不断增强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管理制度的独立性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管理制度独立性不强,实行的绩效审计工作因为受到被审计单位的压力,使其实施起来束手束脚,不利于保证绩效审计结果的正确性。为使绩效审计工作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需要加强绩效审计管理制度的独立性,可以通过加强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力度,特别是在绩效审计项目上,尽量由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下级审计机关进行绩效审计工作,这样可以尽量避免与下级审计机关同级的被审计单位的阻碍,增强绩效审计的效果,同时也增强了下级绩审计机关实行绩效审计工作的能力。

(三)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规范体系

制定并完善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核规范体系能够保障绩效审计工作顺利展开。一是实行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为保证审计工作操作的正确性,应该以绩效审计的规范为基础,严格遵守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规范体系的要求,工作内容、方法、流程等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为更好的遵守规范体系中的要求,需要制定一些配合绩效审计工作的准则,以明确绩效审计工作的根本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也要积极配合绩效审计规范体系的要求,制定相关的配合绩效审计的工作计划和法律条文。二是为了使绩效审计的结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指标体系。规划处具体的分析、评价等指标系数以及需要审核的项目。这当中需要注意环境和社会的因素对绩效审计工作的影响。三是政府出台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应该一科学性和标准性为前提条件,符合我国农村发展现状,并且结合当前国家法律和行业标准等制定并实施,以确保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增强人员责任感

为提高绩效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需要加强审计工作的事前、事中工作的比例,全面掌控有关绩效审计工作的所有动态。并且制定并实施合理有效的问责制度。设立绩效审计项目的负责人,对由于人为失误造成阻碍绩效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事件,追根溯源追跟并惩处有关人员的责任。这是为了严格的规范绩效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使其能够严格按照绩效审计规范体系的要求和准则做事。对于不当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采取罚款甚至法律制裁等方式追究审计项目负责人和被审计单位的相应责任。实行问责制度根本目的是促进审计人员能够真正履行其责任,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农村公共投资的管理更加认真,促进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

(五)提高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的透明度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相比国外来说,我国绩效审计工作的透明度还有待加强。我国对于审计结果的公开程度不高,不仅会阻碍绩效审计工作的继续进行,还会阻碍公众了解绩效审计工作,不能形成良好的舆论效应监督审计工作。为此,应该设立公告制度,通过布告、网络等形式,向全社会公示审计机关的工作成果,使公众了解有关审计的相关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审计机关工作成果透明化的监督,增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审计机关工作信息的了解。并且,在审计机关对审计结果进行公示时,应该对公示的内容进行规范,将绩效审计项目的实施与整改情况作为公示的重点内容,避免审计机关的公示工作流于形式,增强公众对审计机关工作的了解程度。

(六)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善绩效审计方法

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通信高速发展,网络使用人数已经达到60%。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已经与网络密不可分。在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工作中也已经应用到了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但是其仅仅是把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查账、核算等方面,并没有用于审计方法。当前我国的审计方法还是以传统审计法为主,随着社会发展传统审计法越来越不能满足绩效审计工作的要求了。因此,传统审计方法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够满足时展的需要。将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引入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核的工作中,特别是审计方法上,结合国外信息化技术融入绩效审计工作的经验,以及我国农村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辅助审计方法,并且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的绩效审计数据库,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工作效率,以及信息化操作水平。

(七)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优化内部结构

绩效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十分广阔,不仅需要高素质的财务专业的人员,还需要其他专业的人员参与审计工作,比如计算机专业人员、法律专业人员、工程专业人员等。为了有效提高绩效审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国家审计机关应该不断优化我国审计队伍结构,不断吸纳各专业高素质的人才,并且积极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队伍普遍存在人员知识面单一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审计部门应该积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具有实践性的业务培训活动,采取奖惩机制鼓励审计人员积极进取。另外,除了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培训,还需要加强外来人才的引进。优先选择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增强绩效审计队伍的整体实力。并且在审计机关内部可以增加竞争机制,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在公平的环境中互相竞争,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取相应的岗位。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审计机关内部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潜能。为了保证绩效审计结果的科学客观性,可以邀请专家对审计工作提出相关整改意见,以弥补因绩效审计工作范围过广,人员知识面不足的问题,保证绩效审计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国外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起步较早,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于其农村公共投资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蔓延,国外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经验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和交流,这对于增强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借鉴国外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经验的基础上,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绩效审计的理论和方法,从而才可有效提高对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王云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杨飞虎,伍琴.我国公共投资最优规模探析——经济长期持续均衡增长视角[J].经济管理,2014,(06).

[2]陶珍生,陈亮.国外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从金融性质的角度[J].武汉金融,2015,(03).

[3]范利君.国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及经验[J].世界农业,2014,(03).

[4]谷慎,岑磊,马翰墨.国外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的考察与经验借鉴——兼论我国西部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的设计[J].农村经济,2014,(07).

对外投资审计方法篇2

今天是浅谈对外投资项目的审计,我是从外贸到审计。先简单介绍一下背景现状、难点,目前审计事物探讨和建议展望。

在座的各位可能有的已经设计了自己在境外企业的审计,有的尚未审计。背景是贯彻落实走出去的战略,是国家利益所在,时代所驱、大势所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在世界上的影响大大提高,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已经提上日程。

第二个背景,在1998年,国务院的三定方案中,把对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监管功能划定到了审计署外事司,本人参与了对境外国有资产审计监督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但是遗憾的是至今七年,这个办法没有出台,因为国内的法律和国际法的冲突问题,因为本身审计复杂的问题,现在还是在探索当中。

境外国有资产从99年我领人去调研,一般的说国有资产和国内的国有资产有区别,境外国有资产主要分三大块,一个是行政类资产,驻境外的使领馆机构,这是国家财政拨款。啊第二类国有的金融机构,第三类就是在座的各位、企业和集体的还有我国的个人在国外投资的。

第一介绍的对外投资合作主要是企业和个人部分的审计问题。

大的评价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中国的境外投资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截至2003年7月,中国已经在世界160多个国家累计设立非金融类企业是7222家,直接投资金额是110亿左右,这个数据是国家学者数据和官方数据的结合,不一定完全正确。2002年累计对国外投资是299亿,将近300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大概2500家左右,实际上不止。2003年,在国外总投资总额达到332亿,2004年,448亿,到目前为止,在国外投资总额520亿美元,有数据登记是6233家企业实际上是超过1万家企业。因为很多的国家企业出去都是登记,个人的企业一般不会到使馆区登记。我国对外投资发展很快,这对更高层次的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个是投资问题,投资规模比较小,尽管目前我们对外投资总额520亿美元,但占全世界对外投资总额的还不到2%.而且企业平均投资规模小,中国海外企业平均额是不到140万美元,而发达国家每个企业平均是600万美元左右。规模比较小,生产成本高,效益就比较差一些,市场占有率比较低一些。再一个我们出去办企业目前技术含量不太高,总体来说,对外直接投资过分偏重于初级产品的产业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偏小,在非贸易型的当中有40%是属于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产品竞争,因此这类投资拓展开外市场的前景受到相当的挑战。再一个投资效益不尽人意。

总的来说,是很好的开端,效益参差不齐。目前海外投资企业盈利的55%,其中多数是非生产企业,收支平衡的是28%,亏损企业占7%,主要以生产型企业为主。投资地区结构,目前主要在港澳地区占46.8%,另外在北美,其他的区域比较少。

第二介绍境外投资企业审计的现状。

境外投资生产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至今未出台,在99年,朱?基总理正式把国有资产的审计监督提上议事日程,当时是审计署、港澳办、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起草,后来因为国内法和国际法的不接轨等等问题,还未出台,但是工作还在进行之中。

国家审计署这块,对境外企业的国家审计仍处于探索阶段,另外审计人员开展海外审计经验不足等困难,这些年国外这块原来是我们司在管,审计了一些在国外的投资项目,在国内的企业大家都知道所有权是很清楚的,企业到国外注册公司就受当地的限制。要接受国家审计,就要有邀请函,如果所有人是国内某企业某公司,经营人在国外注册的公司,只是一个合同关系,只有以国内的所有者企业董事会的名义派员是可以的,派审计署是当地的监管机构不接受。另外对国内的银行审批,银行企业在国内的分支机构也接受当地金融结构的管理,国外的银行到中国来,就要接受中国银监会的管理,既然派出去的审计报告问题要向他们报告工作,要资源共享,任何一个工作都是这样的,所以目前就是探索阶段。

再一个工作环境本身,我国在国内搞审计提供资料,在国外不提供,因为受时间、经费、语言的限制,我们的审计遇到很多困难,一个发票过来只有数字什么也看不清,所以国家审计署这块,处于探索阶段。

另外我们以国家审计和企业董事会内部机构联合派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进行审计。这个对于境外的投资管理起到促进作用。目前主要是在企业投资本人,对审计的认识和对企业管理的需求,有的是委托审计事务所进行审计。

第三加强对外投资企业境外审计的难点

第一是审计冲突。因为所在中国的法律和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法律不太相同、存在一个接轨的问题。因为法律的冲突空间性、时效性在审计取证、审计合法性当中都遇到的困难。审计工作本身难度比较大,国外的审计会计制度各个国家不相同。要按照当地的会计法审计帐目,而国内的审计不太相同。这也对审计本身的真实合法效益性的评估带来困难。另外企业审计由于地域特征,首先时间、财力和地域的限制,给审计工作本身带来困难。再一个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都面临一个经营层的风险,所有者在国内是集体,经营者是国内派去的,由于他们身居国外,国内的法规受空间效力的限制难以对直接经营层有效的监督,因此大家都在笑话,“赚了钱进腰包,亏损国家担”。这个就是对是效益性增加的困难。

今后监管是要加强,经营层的道德风险都是会面临的。审计人员还完全满足不了境外审计的需要,境外审计是复杂程度比较高,还有面对160多个国家的语言,还有国外的票据有的不好认,这就对审计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我们派的审计人员出国前的准备只有一个月时间的工作,他还要兼顾国内的工业,对当地的法律只能尽力而为。

境外审计主要是针对企业这块,明确审计主体,根据全球的管理谁的资产谁负责审计的管理,因此国家审计只是对国家投资这一部分负也审计责任,因为只是对国有的公司、企业、金融机构进行审计,而集体投资的、个人投资的应当有投资者的董事会对内部进行审计。有一些个人审计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够,可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事务所进行审计。

第二确定审计对象。结合境外审计的特殊性,国家审计的审计对象主要集中在对企业的经营层、管理层的责任审计。一个是经济效益型,从财务审计,以帐看帐可能比较困难,从绩效审计的办法更好看一些。

第三确立审计目标,就国家的层面而言,不同的层次、关注点不一样。就国家的层面而言,主要是关注境外资产的增值保值效应。这几天,总理正在非洲访问,我们希望国有企业在境外赚钱,同时要看两国的政治管理,作为投资者而言,显然是要关注国外分支机构营运的真实性、合法性。境外的审计目标首先是摸清家底,作为国内的投资机构,在国外的金额怎么样,底数不清,究竟赚了还是赔了。前几天一位参赞还说了,当时国家七千万美金买了个楼,国内有人去,无论是多大的领导到的全部招待,这七千美金每年不赚钱,还要出维持费。当然我们每年还有美国审计署向我们检举举报一些事。所以境外审计的目标应该做到摸清家底,防止风险,主要是一个经营风险本身,第二个是道德风险。我们派过去的同志在这方面可能还要做更多的工作,以及所在国家的经营风险和社会风险,包括信誉风险、收帐等等。总之达到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目的。

第四说到境外审计,充分利用国内法律与国际法律的冲突问题,尽管这样,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国内法律和国外法律的资源。因为任何法律冲突总能找到共同点,可以根据法人的国籍、对单位企业的财政财务审计使用其国使用的法律,适用于中国的法律规定。目前对境外经营层的管理该提拔的提拔、该调回来的调回来,建立经济上的审计和评价。简单的说,国内法和国外法都要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尊重。

第五,派出审计队伍形式可以灵活,按照投资主体不同,灵活的组织审计队伍。对于国家直接投资的由国家审计署直接审计。有的项目比如说对于金融机构还有企事业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单位,希望国家审计署派人,董事会也派人,这样比较容易接受进行审计。或者由国家审计机关授权让内审部门去审计,结果共享。对于企业和个人的可以由内部派出去审计,或者派中介机构进行审计。

第六,审计报告和审计成果的利用。审计报告按照原则应当向审计署的派出单位和机关提交审计报告。企业的董事会派出的审计报告应该向董事会提交,社会中介结构是谁聘请,向谁提供。在国内国外都提供一个审计里面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结果共享的问题,这样可以节省国家的资源。审计成果的利用需要处理好与当地政府、与国内的关系、与监管部门的关系,既要尊重中国与所在国的关系,保守我国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由能与相关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做到多方共享,服务于中方企业在国外的发展。建议完善法律、尽管出台境外审计相关法规,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在面临国内法缺位和与国际法相冲突的情况下,建议国务院组织相关部门能够在原来对境外国有资产审计的办法,结合近几年出现的新问题,共同协商、共同努力,建立新的身价结果。

再一个是建立各种不同类别审计体系。因此类别不一样,对于一个企业的好坏评价值因素不一样,既有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也有社会效益体系,有的是为政策贡献的,该算经济帐要算经济上的结合。以及制订对经营管理层人员的业绩和个人廉洁的指标评价。在有利于规范国家投资效益的审计,有利于统一国家投资效益的标准,有利于量化考核国家投资的情况和经营层的同志们的赏罚得当。

第三个建议提高起点。目前在国内以及世界各国,技术审计就是财务收支审计,看着帐薄、看发票看是赚还是赔了,进行效益审议范围就更宽了。近几年经济秩序的好转,与开展对企业领导人和部门领导人的经济工作审计和任期审计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近期开展的对部长的审计、对省长的审计,乃至对各级领导和企业层的审计,发现有规范企业效益,改进管理是很有成效的。因此我呼吁,境外审计是开展效益审计和各级领导层的经济责任审计都可以进行。

第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面对境外陌生的法律制度、迥异的国情,各级审计人员的外语能力需要提高,人员数量需要扩充。要培养一支能够驰骋国际审计舞台的中国审计队伍。

因为中国审计队伍从人数上世界第一,但是只有两万分之一。另外在联合国的审计,我们也正在积极竞争联合国的审计师,每六年一个轮换,亚洲一个代表,非洲一个代表,我们正在争取这个事。

对于建设提高境外经营层的待遇,境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远在国外,在国内广为人知,在国外审计是起步阶段,应该是资产所有方与经营管理者签定合同,提高觉悟,提高道德水平,防范道德风险。

中国在长期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鼎盛时期之后,在对外投资也必将大幅攀升,这必然会提出对境外审计得更大需求,得到国家和国内投资得更大期望和重视。所以展望中国境外的审计事业也必将务实的开展,肯定会更加的前进。谢谢大家!

提问:我是《商务周刊》的记者中海油事件发生以后,除了道德风险以外,还有管理制度不完善而出现的经营风险加大了,尤其是期货,你有没有这种方法来促进他们管理的完善。中航油事件发生以后,有没有什么方式方法?

回答:首先是摸底调查意见,首先看内控制度是否完善,这是审计的基础。内控制度完成的怎么样,这是最基本的。

对外投资审计方法篇3

关键词: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

1 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概述

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是审计人员对建设项目投资活动和结果进行综合系统的审查、分析,对照一定的标准,综合评价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现状和潜力,提出提高项目效益的建议,促进建设单位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的活动。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的实质是指对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所谓“经济性”。是指在充分考虑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投资成本,即少支出;所谓“效率性”,是指项目建设与其所用的资源(如:土地、建筑材料、机械、人工等)之间的关系,即一定的投入所能得到的最大产出,或一定的产出所需的最少投入,即支出合理;所谓“效果性”,是指项目的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项目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以及其他预期效果,即支出合理。

2 新疆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的现状

(1)审计理论研究落后。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重要性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审计界专业人士都开始注重对投资绩效审计方面的理论研究,在翻译国外的学术论文方面作了一些工作,但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有一定的差距。客观的说,我国投资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水平目前还处于一个较低层次,其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①理论研究的广度、深度及力度不够。从现有的成果看,就事论事的居多,对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的标准、方法、手段等具体问题缺乏深入研究,且大都是在常规财务审计理论之前冠以“绩效”两字,再加入一些财务管理方法、经济活动分析方法等。

②缺乏必要的实证研究及其成果。相当一部分学者发表的有关投资绩效审计的文章都主要是借鉴国外的具体案例和参照国外的一些做法,缺乏国内相关实证研究,使我国投资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水平只停留在表面层次,质量不佳。

(2)法律法规滞后并且审计标准尚未出台。

审计机关开展投资绩效审计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有效的法律保障。目前,只有《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审计署第3号令)第22条规定“审计机关根据需要对国家建设项目投资效益进行审计时,应当依据有关经济、技术及社会、环境指标,评价国家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有效性,分析影响投资效益的因素”。除此之外,尚未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保证审计机关开展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工作,审计法对审计机关开展投资绩效审计的授权、审计报告的报送对象和法律地位等方面尚无明确规定;审计署颁布的38个规范中基本不涉及投资绩效审计。法律法规的缺乏制约了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开展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的进程。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的条块利益、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的冲突,更是加大了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绩效审计的难度。

(3)建设项目前期建设程序执行情况的审计力度不深。

尽管开工前审计制度已经执行了十多年,但审计署于1992年出台的开工前审计暂行办法并未真正将项目的决策合理性纳入建设项目投资审计范围,对盲目上马的工程项目缺少审计监督,尤其是一些“政绩工程”,损失严重。同时,开工前审计对建设项目前期建设程序审计的规定比较笼统。往往项目在进行开工前审计时,已经完成了勘察与设计工作,由于开工前审计在对勘察设计单位的选择方面未按招投法的规定而相应做出规定,导致勘察设计质量缺少审计监督。开工前审计对资金来源的合理性方面的规定也不全面,尤其是在对银行资金用于公共投资建设项目时,审计很少涉及对项目还贷能力的评估。

(4)对建设项目违反招标投标规定的处罚不严。

现阶段,国家及地方对建筑市场的招标投标工作越来越重视,出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法规与制度,对规范建筑市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实践中发现,这些法律法规并不是能被完全执行,如肢解工程项目招投标情况、工程材料往往未按规定执行招标采购手续等。审计部门在开展投资绩效审计时虽然已经逐步将对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审计纳入审计范围之内,但执行力度不严,处理时一般也只反映及建议主管部门处理,导致在我国投资领域中,项目招标投标违规现象屡禁不止,绩效也难以提升。

(5)建设项目概算超支情况严重、设计变更随意性较大。

尽管国家对建设项目的概算明确要求进行审计监督,但实践中发现,超概算情况仍无法有效控制。初步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有些地方故意压低概算,或同一项目分步立项以逃避国家审批;二是设计变更性大,变更手续不完备。

3 加强新疆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的对策

针对前文所分析的我国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在理论与实务方面存在的不足,我认为要加强新疆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投资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步伐。

针对我国投资绩效审计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研究深度、广度及力度不够的现状,我国学术界应根据我国国情,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加快理论研究步伐坚持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规范与实证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原则,以改进充实投资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方法,进而保证和提高理论成果的水平与质量将研究重点放在对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和具体方法上,以便为新疆开展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2)加快绩效审计准则体系的建设。

从各国绩效审计的发展来看,凡是绩效审计开展得比较好的国家都较早地制定和颁布了绩效审计准则及相关的规范。美国是世界是最早制定绩效审计准则的国家,早在1972年,就颁布了《政府的机构、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的审计准则》,对“3E”审计或绩效审计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为了尽快的开展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我国应加快绩效审计准则体系的建设,并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确保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的落实。

(3)增强依法独立审计意识和探索创新意识。

要加强新疆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必须要树立依法独立的审计意识,从审计体制上确保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增强探索创新意识对加强我国投资绩效审计也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开展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所以投资绩效审计的许多做法(审计的标准、手段、方式、原则),都需要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创新。

(4)坚持“三个结合”降低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风险。

即在审计目标上,应当将查处问题与促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完善政策法规和推进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在审计内容上,应当将揭露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问题与查处影响效益发挥的违纪违规问题和腐败行为有机结合起来;在审计方法上,应当将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有机结合起来,并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效益审计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审计工作。

(5)优化审计人员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对外投资审计方法篇4

【关键词】政府;投资审计;风险;防控措施

随着政府投资的深入发展,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具有了更高的难度,特别是目前政府审计风险意识相对薄弱,对审计风险的控制以及防范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足够的重视,在风险的规避以及化解方面缺乏有力的力度,导致审计风险日益增加,审计的水平以及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对审计工作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刻不容缓的对政府投资审计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具体防控策略。

1.政府投资审计的主要风险

1.1审计标准缺失风险

首先,政府投资审计有关的行业规定相对的繁复,审计依据往往是以行业的标准、制度以及法规为基础进行确定,同专业定额之间产生了很多的矛盾以及差异,特别是套用定额在划分时也不够的细致,缺乏明确性以及统一性。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施工技术以及设计标准不断地更新,新的施工材料、工艺以及工序层出不穷,种类更加的丰富齐全,导致现行的定额缺乏完整性以及时效性,在计算工程造价时定额子目很难进行直接的套用和换算。除此以外,建筑材料的价格也时常发生变动,同一种类的材料的产品也会因价格、质量以及生产厂家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此外,部分材料在市面上的价格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开展政府投资审计时,审计人员常常会很难进行评价以及确认,导致审计风险大大增加。

1.2行政诉讼风险

在进行工程价款的核减时,往往会由于审计机关与既得利益方协商难以达成一致而造成行政诉讼风险。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方面,《审计法》同其他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多的矛盾和冲突,其相关的条例规定了审计机关的监督职能。所以,在政府投资审计中,审计机关要切实地发挥自身的审计监督的职能,严格依照法律处置违法犯罪行为,杜绝招投标的不合理、不规范,减少或避免计量不实的情况,从根本上保障施工质量。作为明确权利义务的有效手段,合同在基本建设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旦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进行价款的核减时,政府投资审计机关同其他利益方产生争议,导致意见缺乏一致性,产生审计决定后,如果产生民事诉讼,将会导致民事审判程序的执行,由此造成的民事判决常常会与审计决定产生很大的矛盾,由此将会导致应诉风险的形成。

1.3审计质量风险

当审计的相关程序没能贯彻执行,而且由于审计人员缺乏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专业能力,导致出现的问题被忽视并且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形成审计质量风险,这种风险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几种因素息息相关:首先,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缺乏规范性。其次,部分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最后,审计的手段以及方法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

2.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防控措施

2.1增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不断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审计人员的风险防控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育要坚持长期性以及突出主题性,使审计人员的道德修养以及党性修养得到切实的增强。其次,要通过法制教育使审计人员树立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依法审计能力全面提升,加强法律的约束能和制约力,不断的规范人员的工作行为,将法律意识融入到审计的各个方面,使人员更好地防范风险,将审计风险控制在能力范围之内。

2.2加大审计宣传力度,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审计部门要善于抓住时机,对投资审计的相关方面投入更大的宣传力度,使人们更加的了解其基本程序以及内涵、意义,以获得社会以及上级政府更大的支持,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展项目建设,从客观实际出发,增强项目的可实施性,另外,在配置审计资源时,应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能够将审计风险控制到最低。要积极开展科学化的审计管理,使公众的审计风险意识大大的增强。除此以外,要不断地进行风险意识教育,使政府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更好的进行审计风险的识别、预防以及抵御,明确审计风险导致的后果,全面的防控风险,加强审计工作的法制化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风险的防治,确保审计工作的稳定性。

2.3强化审计人员质量控制意识

首先,要将质量控制意识渗透到审计的全过程。第一,在审计任务的接受过程中,审计人员就要全面的防范审计风险,对有关的投资项目进行仔细的判别,严禁不符合审计条件的项目的建设,另外,要针对具体的审计任务匹配相应的审计力度,并对被审单位环境进行谨慎的判断。如果相关的建设项目的审计条件并不具备,就很难有效的控制审计质量,因此,应该按照审计的相关规定以及标准严格的选择审计项目。第二,在审计开始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调查准备工作,全面的理解并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以及标准,以有效的途径对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增强审计实施方案的操作性以及可行性,贯彻落实资料承诺制。另外,在审计工作的对比取证中,要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当项目具有违法犯罪及涉嫌的可能性时,应该提请有关的进行介入调查。除此以外,在审计的现场,也要积极的进行质量控制,特别是在造价审计方面,要通过造价审核软件的有效合理利用切实全面的规避由审计方法以及技术造成的审计风险。其次,要以有效的途径促进复核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强化。贯彻落实三级复核制度,不断地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为政府投资审计的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 结

总而言之,本文只是就政府投资审计的几种风险进行了探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进行全面的分析,除了要考虑本文提到的几种风险外,还应该结合由审计法律地位导致的风险、审计标准缺失风险、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弱化风险、审计管理风险以及审计人员道德素质风险等内外部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对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预防和防控,使政府投资审计工作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陆明会.政府投资审计的风险与防控研究[J].经济视野,2014,(8):217-217.

[2]周书文,赵晓龙,张新莉等.着力抓好审计一线风险防控建设[J].理财,2013,(10):72-73.

[3]程红英.浅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与风险防控对策[J].河南建材,2013,(4):58-59.

对外投资审计方法篇5

一、加大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审计力度

当前,由于投融资体制改革进程缓慢,投资主体单一,投资管理机制不顺,职责不清,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等原因,致使政府投资项目中因决策不当和管理不善等原因而造成的投资效益低下、损失浪费现象严重。比如,有的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做的不实,对社会发展速度和社会实际需求缺乏前瞻性;有的项目前期调查深度不够,数据收集和方案比选水平较低,决策方案下能适应市场条件变化,投资效益难以发挥。因此,在政府投资审计中,要切实加强项目的前期工作的审计力度。要着力发现项目投资决策中存在的问题,揭示其存在的体制性缺陷,明确决策各方的责任,促进各责任主体对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视,提高项目决策与投资管理水平。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的编制和审批阶段。

二、全方位监督项目建设实施过程

在新形势下,投资绩效审计不能仅限于查处多少违纪违规问题,核减多少工程价款等层面,而应创新审计方式,在真实性、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前移监督关口,强化实时跟踪审计,揭示并分析基本建设融资体制、项目建设经营管理体制、项目建设经营管理体制、项目资金管理、投资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一)针对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审计重点。近年来,国家在众多产业领域的基本建设投资中逐步向民间资本、境外资本开放。在该类资金来源多元化的投资项目中,应坚持一切有利于项目建设和尽早发挥效益的原则,一是重点审查是否存在因对各投资主体的权责利界定不清,导致资金拨付不畅,令出多头,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造成损失浪费等问题;二是重点审查国有资本的安全和收益是否得到保障;三是重点审查是否存在片面追求个体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同时,要揭示在投融资体制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政策建议。

(二)加强对项目建设内控制度和外部监管的评价。规范完美的项目建设管理体制和制度是保证项目建设健康有序进行的重要因素,投资效益审计要对此予以重点关注,并为理顺项目建设内外部约束机制、改善项目建设外部环境发挥审计的特有作用。在项目建设管理方面,项目内部实施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度、合同管理制度以及财务支付制度;项目外部则有监理制以及财政、建设、质监、环保、纪检等多个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

(三)适当开展延伸审计。在以项目建设单位为审计主体的基础上,对与项目建设直接相关的单位进行延伸审计。除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建设监管部门外,勘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设备供应、工程监理、招标、造价咨询等市场主体也是政府投资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些市场主体在所有制性质、管理体制、经营运作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在投资审计中,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适时对与项目建设有关的经济主体进行延伸审计,不仅有助于对项目建设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验证核实,还可使审计人员及时把握基本建设领域内诸如勘测设计收费制度改革,工程施工承包管理方式变革等新动态、新特点,为正确分析和解决基本建设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思路,并从客观上促进相关市场主体责任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促使其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职业操守。

(四)坚持市场化的原则,做好工程造价审计。现阶段,建筑市场领域弄虚作假、高估冒算、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因此,搞好投资效益审计离不开对工程造价的核实。随着国际通行的工程实物量清单计价法的引入和推广,我国的工程计价定额制度也在酝酿着重大变革。工程造价审计应坚持尊重市场价值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进一步强化工程资料的审核和现场实地勘测相结合的基础上,及时把握因政策变动而调整的定额、取费标准;各类建筑材料价格的市场变动情况、新设备而引起的建设成本的变动情况。同时,加强对工程实物量清单计价方法、无标底招标等新兴事物的学习和研究。

三、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审计评价

政府投资效益审计的工作重点是确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亦即对投资效益进行分析评价。但现阶段审计人员对政府投资效益要作出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还比较困难,其原因在于:投资效益和成本有很多是难以用市场价格或货币单位计量的;效益和成本往往不是直接地体现出来,有些效益是无形的:效益和成本往往具有长期性,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或者更长的时间:不同的项目投资有不同的短期、长期效益。

因此,在当期的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中,审计人员应根据投资审计的现实和投资审计的发展需要,依据逻辑推理和科学测定,坚持以下评价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从审计中实际调查和收集的统计资料出发;依据客观标准,对有关具体的财政基建投资项目进行客观的评价和估算,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平、准确。

(二)全面性原则。由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涉及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对其进行审计评价必须坚持全面性原则。全面考察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量效益和结构效益等等。

(三)前后对比原则。前后对比是将政府投资项目实施前与项目完成之后的情况加以对比,以确定投资效益。审计过程中需要对投资实施前和实施后的相关因素是否发生变化进行对比,确定投资目标是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

(四)定性描述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原则。在审计评价过程中,有些财政基建投资的执行效果是可以通过某些假设、权重和一定参数,用一定的计算公式,经数量演算得出定量计算的结果来衡量的,如经济效益状况;有些则不能用定量计算的结果进行衡量,如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民众的满意程度等,只能进行定性描述。单纯使用定量计算或者定性描述对财政基建投资效益进行分析评价,都会使评价结果不能全面、准确反映投资效果的真实情况,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因此,定性描述与定量计算是政府投资效益审计分析评价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工具,二者必须紧密结合。

(五)通用标准与专用标准相结合的原则。在审计评价时,既要利用通用标准对投资效果进行整体评价和横向对比分析,也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特点,利用专用标准对投资效果进行个别评价和纵向对比分析。

四、积极创造条件,深入开展政府投资效益审计

(一)及时明确效益审计的法律地位,提升效益审计评价的权威性。目前的投资审计的实践中主要将审计的重心放在合法性和真实性层面,效益性审计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

的发挥。其原因除了目前我国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审计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充分发挥法律对效益审计的指引功能,没有把投资效益的审计分析评价结果上升到法律层次。

(二)尽快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投资效益评价指标标准体系。全面、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政府投资的效益,需要依据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规范性是保证政府投资效益审计评价质量的前提。我国当前在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方面存在重要缺陷,如指标体系不完整、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指标滞后等,致使投资效益审计无法深入推进,大多数政府投资审计项目仅仅停留在财务效益审计方面,缩小了效益审计的范围,约束了效益审计的良性发展。如何结合我国财政基建投资的特点,建立一套合理、科学、有效的涵括宏观评价、综合评价、行业评价,既有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环境效益指标,又有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评价指标标准体系,是搞好政府投资效益审计的前提和基础。当然,如此庞大的评价指标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更新任务主要应由国家和地方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来完成。审计人员也有责任通过反馈审计信息,督促相关部门及早将投资效益评价指标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起来。

(三)逐步开展投资项目的审计信息收集和数据库建设。目前,我国包括政府投资在内的所有财政公共支出的效果评价数据库的建设几乎空白。各级审计机关应充分借鉴并吸收国外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利用的成功经验,结合现代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发展要求,主动与同级财政、发改委以及项目建设行业主管部门等机构加强沟通联系,逐步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信息收集和数据库建设工作。按照行业或项目类型,重点收集政府投资项目从立项决策、建设实施到生产经营或投入运行等全过程实际发生的各类技术经济指标和数据资料,整理建立成数据库。

(四)不断加强政府投资效益审计队伍建设,实施审计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政府投资效益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投资效益的分析评价不仅是政府投资效益审计的重点与难点,而且是搞好财政基建投资效益审计的关键。如果缺乏一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一支知识结构优化合理的效益审计队伍,就不可能对投资效益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因此,各级审计机关一方面要通过各种途径培训,大力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效益审计专门人才,使审计人员不仅具有财务会计、经济管理和审计等知识,还要系统学习社会学、统计学和相关专门工程技术等知识,掌握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分析工具;另一方面,多渠道引进掌握丰富专门技术知识和先进科学技术方法的人才补充到效益审计工作队伍中来。

对外投资审计方法篇6

【关键词】 政府投资项目; 绩效审计; 跟踪审计; 审计管理体制

政府机关审计职能的强化,尤其是近几年在重大政府投资项目领域实行的跟踪审计,使政府投资领域的严重违法乱纪等经济犯罪在逐渐减少。但是,政府投资项目的立项决策不科学,结构不合理,建成后不能运行、使用而造成资产闲置,甚至报废毁损等绩效低下问题依然突出。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果,是科学发展观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政府、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我国政府投资项目中实行绩效审计,能够遏制国民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高速度低效益问题,也符合资源节约型政府和社会的建设要求。然而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发展历程中并不平坦。

一、政府投资项目实行绩效审计的困境及其分析

目前,真正的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还没有在我国全面展开,因为我国的审计理论和实践还存在不少困境,制约了其活动的开展。

(一)我国绩效审计的地位不明确制约了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活动的开展

目前审计人员虽然在审计严重违纪违规、经济犯罪行为时可以理直气壮地提交纪委、检察等法办机构查处,但是对于政府管理责任造成的失误及低效率等问题则由于受制于政府管理者而无法也不便追究,因为我国《审计法》对此未予专门的授权。修订后的《审计法》除了在总则中有审计机关要对财政财务收支的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外,并没有在审计职责中对绩效审计职责作出规定。绩效审计的法定目标,审计程序,公开、公示、追究制度也没有明确规定。虽然《审计法》在第二十二条也规定了“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但侧重于对政府投资的预算和决算进行审计,这与绩效审计侧重于政府投资的效益、作用的审计内容有很大的差别,在涉及一些经济问题的绩效审计当中很不全面。我国绩效审计的地位不明确制约了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活动的开展。

(二)现行审计管理体制阻碍了绩效审计的开展

政府投资项目涉及决策、规划、设计、招标、采购、施工、监理、资金拨付与使用、运营等诸多环节,涉及我国政府众多部门的监管。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负责项目的立项、审批及招投标,其内部设有重大项目稽查处;财政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拨付与财务管理,其内部设有监督检查处;建委负责项目的设计、建设与监理的管理;审计机关负责审计资金运用的监督;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的运营等。然而目前的状况是:由于存在多头监管、责权划分不明确、部门之间配合不协调、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监管失控,各级行政长官在面对社会公众的舆论压力时不得不寄希望于审计机关,要求其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跟踪审计。

我国审计机关与其他政府部门同属于政府机构,这种行政型的审计体制产生的同级关系,使得审计机关的跟踪审计活动又局限于采购、施工、监理、交付使用等建设过程环节,主要对其进行合规性的财务审计,而不便于对事前的决策、规划和设计及事后的运行进行评价。如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发改委既是计划编制者,又是计划执行者,因缺乏内部制衡机制,对其绩效审计谈何容易。另外面临一些可能对本级政府的声誉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如政府决策、环境污染、运行效果等)时,政府审计机关就可能难以保持其应有的客观、独立,尤其是在审计结果公开等方面往往不得不屈从于领导的压力。因此,现行审计管理体制下,审计机关难以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独立行使监督检查权,只能迁就变通,成为本级政府维护区域利益的工具,很难保持超然的第三方地位。目前普遍实行的政府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正是这种迁就变通,防止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的应急方式,但只能在代价高(主要是监督成本)、水平低的层次上进行。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削弱了各级审计部门对各级政府部门的绩效审计和监督作用,这正是制约中国审计部门有效开展绩效审计的一个重要的体制性诱因。

(三)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目前,有关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条提到的“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和《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审计署第3号令第22条提到的“审计机关根据需要对国家建设项目投资效益进行审计时,应当依据有关经济、技术及社会、环境指标,评价国家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有效性,分析影响投资效益的因素”等。2010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虽然在加强审计机关的权力,强化审计的独立性,规定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审计制衡机制,但是对于审计机关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活动,还没有颁布专门的政府绩效审计法律规范或准则。对于绩效审计的有关职责、授权、审计报告的报送对象和法律地位等方面法律依据不明确;对绩效审计的概念、内涵、审计目的、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及操作方法等也都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缺乏统一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的指导。其结果是:审计人员在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活动时,感到调查取证、收集资料困难,评价无参照的指标和标准;对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情况也只是作为执行情况的说明随同同级审计工作报告一并提交给人大常委会,没有单独报告审议,并向社会公众公开、公示。另外审计法与合同法以及其它法律、法规、规章之间存在不一致之处,缺乏对勘察、设计、监理等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使得绩效审计的成果很难落到实处。

(四)繁重的传统审计活动影响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活动的开展

近几年来,跟踪审计已在全国各地快速兴起,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要求审计机关对所有重大政府投资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并要求向每一个重大政府投资项目派驻审计特派员,实施全过程监管,这一措施在保障政府投资建设资金安全运行、节约资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在核减工程造价,查处违规、不规范资金,以审计结论作为工程的最终造价,并指导这些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方面把关,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跟踪审计方式被采用的根本目的是“免疫”,保证中央政策的执行和国家重大投资项目不出问题、少出问题、至少不出大问题。这种“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的做法,对预防国家资金“跑、冒、滴、漏”具有积极作用。然而“不出及少出问题”,显然是一种合法合规性的传统审计,而且审计工作量大,从而耗费了政府审计机构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使审计机关陷于日常的过程监督,做了大量应由相应政府管理部门做的监督工作,这种跟踪审计实质上又是一种内部审计,是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对与项目有关的其他政府部门实施过程监督。政府审计机关承担着繁重的合规性审计,当然也包括一些绩效审计的内容,而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真正的绩效审计活动,对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价,并从宏观的角度评价政府投资的效益,这样忽视了政府投资的真正目的。

二、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发展的对策

政府投资项目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的带头作用,我国真正的绩效审计也是从政府投资项目起步的,并以其为重点,而且,在政府投资项目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活动都有了发展,因此有必要也有可能首先在政府投资项目领域全面实行绩效审计。目前各级人大、政府及社会公众对政府投资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的关注为绩效审计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社会氛围。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发展的具体对策如下:

(一)构建政府投资项目的国家审计管理体制

根据我国的国情,为保证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可以在现有的政府审计机关之外,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之下设立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委员会,全面地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对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的各有关政府部门履行责任情况进行评估,实行再监督。“政府花钱,人大监督”是我国宪法赋予人大的神圣职权,同目前基本属于政府部门之间的政府内部审计相比,来自人大的外部监督将防线前移,更有利于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现有的政府审计机关依然定位于政府的内部审计,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跟踪审计。这样的政府内部审计,是政府作为一个整体以保证其下属部门和官员更好地履行公共受托责任并使其能够向公众和立法机关报告解除责任而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它能够保证政府投资活动的真实合法。在此基础上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更有效,也可避免政府审计机关繁重的跟踪审计活动影响绩效审计活动的开展。

(二)构建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的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法律、法规是绩效审计活动的保障。可以借鉴一些地方的法规,在《审计法》中引入绩效审计概念,对国家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法律地位,审计权限,范围,目标,公开、公示制度等内容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以保障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并能使政府审计机关开展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活动有法可依。制定、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准则,解决审计人员是否有权进行绩效审计,是否有权查阅相关资料,是否有权作出绩效审计的审计决定或意见等问题。

(三)在目前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跟踪审计的基础上,开展其绩效审计活动

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实施的跟踪审计,使政府投资领域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得到了遏制,而有些政府投资项目投入的政策性强,主要作用是有助于宏观经济的调控,项目本身投入的效益相对低,但是其宏观效益较高。因此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仅实施合规性财务审计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其实施绩效审计。政府投资项目的宏观效益能够通过绩效审计的效果性要求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来评价。如重大基础设施的交通项目完成运行一年后安全通过率、容量,污水处理工程完成后的污水处理能力及水源的清洁度等都涉及政府投资项目的宏观效益,对其评价比项目建设的合规性评价更有意义。目前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监管已实施了合规性财务审计,而专门的绩效审计未得到国家法律的专门授权,因此在实践中,只能结合财务审计开展绩效审计,另外对重大投资项目实施的跟踪审计活动,也为其绩效审计活动的开展积累了基础资料。结合财务审计开展绩效审计,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既符合我国的实际,又能充分地利用审计资源,有效地开展绩效审计活动。

【主要参考文献】

[1] 任红林.关于我国审计机关效益审计实践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7(5):18-19.

[2] 王兵,李明辉,曹慧明.政府审计的实践与思考――关于苏锡常地区的调查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3):42-47.

[3] 谭民俊,周双玲.审计管理体制: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建设弱化的根源[J].经济研究导刊,2010(9):51-53.

[4] 王慧敏.人民时评:透过审计这道“铁闸”[EB/OL].,2009-06-26.

对外投资审计方法篇7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投资项目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监督行为。它是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实行监控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因其投资金额较大、使用周期较长、投资主体和受关注程度高,所以适时地加强对其审计,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

1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覆盖面不够广,审计力度不够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等公共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审计机关能够进行审计的投资项目占项目总数的比重、经审计的投资金额占投资总金额的比重还相当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审计机关在国家建设项目投资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确,监管权力分散在财政、基建、审计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手中,审计的监督力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二,审计机关受人员、经费等因素的限制,没有足够的力量对投资建设项目全部加以审计。

1.2对投资项目的审计不能提前介入

审计的提前介入是指审计人员从项目立项开始参与项目投资全过程,这样既有利于加强项目建设决策和程序的合法性、科学性,又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益。目前我们的投资审计大多是事后审计,主要发挥监督作用,缺乏必要的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尤其是对投资项目选择的决策过程难以施加影响。

1.3现有审计队伍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缺乏复合型人才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审计机关目前具备财务知识的人员比较多,具备工程、计算机、法律知识的人员比较少,而既具备工程知识又具备财务、计算机知识的人员则少之又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第一,审计机关平时没有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第二,审计专业难以吸引工程造价师等专业人才加入审计人员队伍。

1.4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内容侧重于微观层面,有时单纯“就项目审项目”

审计着眼于查处单个问题的多,不善于通过对微观审计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宏观上提出搞好建设项目的建议和改进审计方法的措施。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审计内容仍以查错防弊为主,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是重点,没有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效益审计、全过程审计扩展的意识,也没有树立“跳出审计谈经济,围绕经济搞审计”的观念。第二,由于投资领域的市场动作、建设管理尚不规范,发现和披露建设过程中的违纪违规问题仍然是投资审计的主要内容。第三,由于建设项目大多具有建设周期长、消耗大等特点,且其投入产出是分阶段一次性完成的,因此对建设项目的审计要根据项目建设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概(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

2对策

2.1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配备充足、合格的审计人员是审计机关有效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基本条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管理手段的日趋智能化,审计人员的单一财会型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要求在精通财务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掌握法律、经济、工程技术、计算机等相关知识。因此,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将向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应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可以采取如下途径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第一,人才的外部引进,即适当增加编制,用于引进审计机关所亟须的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既懂工程技术又懂财务审计的复合型人才;第二,人才的内部培养,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培训,使审计人员能够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尽快适应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审计人员自学专业知识,获取专业资格证书;第三,系统内部的人才整合,即上级审计机关对于享有审计权限而又人手不够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可以委托或者授权下级审计机关来办理;第四,建立外部人才网络,即与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其他中介、咨询机构中的技术专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必要时可以聘请他们参与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第五,要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近几年违法乱纪现象较严重,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要使审计人员树立坚守的政治信念,加强廉政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2.2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

目前审计所采用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已很难适应新的审计任务。加快审计方法的改进和完善迫在眉睫,必须将审计方法转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并借助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结果确定审计重点、范围和方法,同时将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纳入审计程序各个环节。在审计中充分运用分析测试,以分析测试结果作为拟定审计计划、实施审查、作出审计结论、表达审计意见的重要参考依据。

2.3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投资绩效审计过渡

自审计机关成立以来,我国投资审计主要是以工程管理、财务收支为主体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审计署提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以效益审计为主,促进提高建设资金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由于我国尚处于经济改革和转轨时期,按发展中国家所经历的一般规律,这个时期的建筑市场管理、经济秩序都比较混乱,容易发生违法违纪和腐败现象。因此,我国投资审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以查错防弊为主要任务,是从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

2.4从事后审计逐步向全面参与、全过程跟踪审计转变

审计人员作为项目管理的监督部门,应将投资控制视为已任,主动全方位参与到项目的管理之中,除定期参加工程例会,收集情况外,在各相应阶段,如可行性研究、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理、竣工决算等各阶段,也应广泛参与获得信息。唯有把审计关口前移,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做到及时堵塞漏洞、减少损失浪费、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

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搞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对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促进综合国力的增长,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程午生.固定资产投资审计[J].审计研究,1996.

[2]林长彬,蒋君丽.投资体制改革与投资效益审计方向研究[J].当代审计,2003.

[3]张晓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效益型审计[J].冶金财会,2004.

对外投资审计方法篇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investment expenditure has grown gradually i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al expenditure. So follow-up auditing 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s become the main way to audit the large and middle scale government investment items. It achieves good result,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 that should be resolved. This paper mainly talks about these problems, and then gives some countermeasure painstakingly.

关键词: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对策

Key words: 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follow-up audit;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E2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123-02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我国建设投资规模的日益扩大,作为工程审计领域的事后审计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需要,跟踪审计势在必行。为了降低项目投资风险,保证建设项目质量,提高投资效益,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全过程的“跟踪审计监督”机制。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在工程准备和实施阶段,审计部门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等,运用现代审计方法对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及结算等全过程和固定资产形成过程中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维护国家、业主及相关单位的合法权益,有效控制和如实反映工程造价,促进管理和廉政建设,提高投资效益。

跟踪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一种新模式,是近年来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项目采取的比较多见的审计方法。它是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的一种延伸,是传统审计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是现代管理学在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上的新突破。其审计行为贯穿投资项目的全过程,与以往实施的事后审计相比,跟踪审计所能辐射的范围更宽广、更全面,内容更细化、更丰富,更符合审计目的的需要。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它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跟踪审计的相关法规不健全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不仅为建设单位制定项目管理制度提供遵循的依据,也为审计机关提供衡量的标准。然而投资审计法制建设已落后于跟踪审计工作的发展,跟踪审计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导致跟踪审计工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使得审计人员在实践中难以对投资建设项目做出共性的评价和判断,以致难以提高审计质量,增大审计风险。此外,当前跟踪审计在法律、法规的建设、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都缺少创新和成熟经验。特别在计算机管理跟踪审计行为,提高工作规范化程度等方面还比较欠缺。

1.2 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缺乏协调,弱化了审计监督力度对政府投资项目而言,跟踪审计项目是一项多机构参与、多单位协作的审计项目。

目前,我国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招投标工作由发改委负责管理,建设资金的拨付与财务管理由财政部门负责监管,建设监理工作由建委管理,另外,质量监督、纪检、监察等部门也都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有监管的职责。这些机构对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上各自为政。看似机构很多,监督机制健全,但在实际的运作中则出现多头监管、责权不明、部门之间配合不协调、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而且,跟踪审计制度、规范尚未建立、健全,因此参与建设项目各方的管理职能和权限尚未从制度上合理界定,各方责权利关系不很明晰,易出现监管内容重复、监管标准不一致,甚至有的项目出现监管盲点的局面等问题。

1.3 审计人员力量和素质不适应跟踪审计的要求目前,我国政府审计人员力量不足和审计任务重的矛盾还很突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审计的范围和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审计任务越来越重,现有人员很难适应审计任务不断增多的需要,审计力量严重不足。在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随着项目建设进程,对各阶段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并及时做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供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和完善建设工作,促使建设工作得以规范、有序、有效运行。由于跟踪审计的审计范围更加广泛,审计内容更加丰富,审计深度更加深入,审计频率更加频繁,耗用审计力量越来越大。

目前市级审计机关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科仅有4至5人,而县级审计机关一般没有单设相关业务股,工作量之大远远超出了审计人员所能够负荷的程度。虽然,近几年各审计部门都相应地增配了审计人员,但全国各级审计机关投资审计人员力量不足的情况仍普遍存在,投资审计力量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政府投资审计发展的需要。

另外由于建设项目审计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政策性强,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又要熟悉工程业务、财务业务、企业管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再加上跟踪审计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审计,审计形式和审计内容都有了新的变化,所以也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高的自身素质。而我国审计队伍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这对开展跟踪审计工作将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

1.4 单位认识偏差,审计环境欠佳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式,在基层审计机关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跟踪审计涉及的部门多,加之审计宣传、措施不到位,有关部门对跟踪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跟踪审计不理解、不信任、不配合,认为跟踪审计就是跟踪监视,因此,有关单位对需要跟踪监督的关键环节有意逃避审计监督;加之跟踪审计受内外环境的影响,给跟踪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

上一篇:传统文化的认同范文 下一篇:公司主要经营模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