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i+1”原则

时间:2022-07-23 04:35:52

简析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i+1”原则

摘 要: 在教授留学生汉语的过程中,口语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门课程。尤其是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口语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与之相关的教学原则也有待我们去研究和发掘。文章概述了口语教学的“i+1”原则、交际化原则、个性化原则以及精讲多练原则,并尤其针对其中的“i+1”原则进行了详细解释,并且用举例的方式具体说明了“i+1”原则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深刻体现了“i+1”原则在整个初级阶段的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可以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有效地指导。

关键词: 口语教学,“i+1”原则、学生、教学过程

一、 口语教学原则概说

语言作为交际的重要工具,听说读写是其四项基本技能。那么口语作为这四种语言技能之一,无论是从商务交际还是从日常交流来看,它都起着不可体大的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的口语能力可以真实反映出他们对汉语这门第二语言的真实掌握水平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显而易见,口语课跟其他的综合课有着很大的不同,这门课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开口说话,并且要主动自愿的去说,但是事实上这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个难题。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主动开口,对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口语教学原则作为理论基础,就需要教师很好地把握和了解。

在《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一书中,作者提到了口语教学可分为四大原则:“i+1”原则、交际化原则、个性化原则和精讲多练原则。这四大原则贯穿于口语教学始终,要求教师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有所继承和发展。

在这些口语教学原则中,“i+1”原则对于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留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把掌握800个左右的常用词,并且学过了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其程度在HSK考试2~3级,并且可以进行简单的日常交际的留学生的学习阶段看做是初级阶段。所以说,“i+1”原则初级对于阶段的口语教学是不容忽视的。

二、 对“i+1”原则的理解

“i+1”原则是这样一种概念:“i”代表学生已有的汉语水平,相当于克拉申(S.Krashen)“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中的i,是可懂输入的依据、语言习得的基础;“+1”则指略高于学会说呢过水平的语言输入。这样的“i+1”的输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可懂的输入。在罗勃特・W.布莱尔提出的领会教学法中可以了解到,我们正是通过可懂的语言输入来习得语言的。i是一种语言条件,有无语言条件,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习得的难度和速度,甚至会影响到对外汉语学习的成败。

在教授留学生汉语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既有汉语水平,也就是i这个相对静止的定量是有一定了解的,无论从主观意识上,还是客观练习来看,教师都可以很难好的把握到i。那对于刚入行的教师来说,对于学生i的把握,就要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和做富哦的练习中来进行。而且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到i的变化,并且能够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 “i+1”原则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 有意识的控制教学用语及语速

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对汉语的了解十分生疏,而且从当今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情况来看,一个班的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不同,社会制度也有差,而且其自身也是年龄差距大,性格多样,学习动机也是相对迥异,具体到每个学生,他们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以及教学风格的期待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会说呢过的不同状态,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加以区别对待,作出不同的教学安排和计划。

一以对外汉语初级班的学生为例,初级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对于汉语的发音、声调、词汇以及语法结构都不怎么了解,无法正常捕捉教师口中发出的语音,但是学生又处在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阶段,这时候就要求教师要有全面的课堂教学语言意识,尽量少用学会说呢过母语进行教学,同时还要注意学会说呢过目的语也就是汉语翻印的准确和规范,教学时语速要适当慢下来,并且有意识的重复已经教授过得语言点、词汇和句子。

比如,在中国有一首儿歌是这样唱的: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 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 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在这首儿歌中,我们“爸爸”“妈妈”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为了结合这些已有知识输入“爷爷”“外婆”这样的新知识,这个方法在练习口语的同时增加了词汇重复率,这样学生学起来比较好掌握。

以上这个例子只适合教授低龄化并且汉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对于高龄一点的学生来讲,可以播放中文歌曲,重复收听,并要求学生能够唱出来。当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灵活教学。

2、用学生学过的词汇语法讲授新知识

初级阶段的学生掌握了简单的汉语词汇和语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必要在用新知识去学新知识,二而是要在他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基础上,输入新的语法点、词汇或者句子。因为对于学生学过的东西,就算没有掌握到位,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也是熟悉的。那么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很好地把握到学生的i,对于新新入行的教师来说,可以从学生以前学过的课本以及他们的作业练习中去了解,这样就能灵活安排教学方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输入。

例如,在讲授“你好吗?我很好。”这样的疑问句型时,我们普遍的回答都是我很好。就像我们中国人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课本上的“How are you?”老师只会教我们回答“Fine,thank you,and you?”一样,殊不知,再后来遇到外教后,还知道可以有“not bad”“just so-so”等比较新颖的答案。所以,当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很好”这个答案后,教师就应该适当输入新的答案,比如“还不错”“马马虎虎”。这些新的答案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

又例如,学生已经学会了动物类的词汇如“老虎”“狐狸”等,教师则可以输入相应的成语“狐假虎威”来扩展学生的词汇量,用成语故事的方式引出这个词汇,学生的兴趣会大大增加,同时又可以学到新的知识点,更加了解中国的文化。

3、 教学方案适合学生知识水平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零起点的班级,教师的教学方案一定要适合该层次的学生。零起点班级的学生对汉语不了解,甚至听不懂汉语,这时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英语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口语教学中,对话联系“你的梦想是什么”“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这样的对话学生根本没办法理解,所以教师就要英语单词“name”和“teacher”来组织对话。但是,对有些词比如“工作”,其含义无法与英文解释“work”完全对应,所以当学生碰到“学习”这个词时,教师便可以这样进行:

教师:工人工作,大夫工作,老师工作,学生工作吗?

学生:学生学习,不工作。

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汉语“工作”的基本意义。在设计这样的问题时,就要运用“i+1”原则。

4、 教师灵活处理课堂教学内容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不管他们来自哪个国家哪种文化背景哪个年龄阶段,都不能保证自己能够维持一直不变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是会受到环境、心情、身体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习积极性不高,自然学习效果也很差,学习积极性高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率。所以在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及时把握到这一点,灵活处理课堂内容,调节课堂氛围,使得学生接受的知识更接近于理想的输入状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例如,在教学中,每天上课时早上的时间总是比较好的,这个时候学生的精神饱满,对新知识的摄入兴趣高,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把握好学生这种良好的学习状态,输入新知识,输入重难点,最大程度上利用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在“i”的程度上“+1”,适时完成教学内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在一天的下午,学生精神状态较差,昏昏欲睡,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摄入新知识的兴趣度不高,此时,教师就要减少教学内容的输入,降低输入难度,减慢输入速度,对课堂氛围进行适度调整,这样才能够尽量往理想的教学效果上发展。

四、 总结

综上,口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决定了“i+1”原则在初级阶段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i+1”原则都要重点把握,并且要良好的运用到教学中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i+1”原则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的去调节“i+1”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使“i+1”原则的作用可以促进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同时,在口语教学各个阶段,都要严格把握各项口语教学原则,将他们运用到实践中,促进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9.

[2] 卢丹.漫谈“i+1”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 报.2012.6.

[3] 仇鑫奕.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应口语先行[J].第八届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2005.7.

[4] 郭莉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J].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 论文集.2005.5.

[5] 张云艳.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1.

上一篇:促进中国连锁超市自有品牌发展的策略 下一篇:陕西汽车集团国际化经营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