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

时间:2022-09-24 03:02:18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

摘 要:“离合词”是汉语中常用且特殊的语法现象。因为常用,所以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因为特殊,所以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本文以留学生的偏误为切入点,分析了“离合词”的语法和语用特点。从语法上来说,本文既强调“离合词”是词,而不是“词组”,同时又承认“离合词”作为词有其特殊性;从语用上来说,根据表达的焦点不同,离合词中间可以插入的成分会有所不同,同时,在加不加宾语和能不能重复方面,本文也对离合词的用法作了说明。

关键词:离合词 偏误 语法特点 语用特点

一、引言

我们将诸如“见面”“问好”“起床”“鼓掌”“结婚”等一类词,叫作“离合词”。顾名思义,“离合词”就是既可以分开用,又可以合起来用的词。这个概念的含义中应该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它所属的范畴,是词,而非短语。二是它的用法,可以分开用也可以合起来用,是特殊的词。

汉语语法学界关于离合词性质和用法的讨论文章很多,但是一直未曾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也无法确立统一的标准。这也给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很多教材对离合词或者采取回避策略,或者只作简单的解释和说明,导致留学生在使用离合词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误,这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普遍问题。

本文将从留学生的偏误入手,深入分析离合词的语法特点,并试图归纳出它的语用规则,希望为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然后在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教材对离合词的处理情况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二、离合词的偏误举例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在使用离合词时,常常出现一些偏误。例如:

(1)*早晨起床了就去操场锻炼身体。(起床)

(2)*他们鼓掌着欢迎我们。(鼓掌)

(3)*我去医院看病过了。(看病)

(4)*他结婚过了。(结婚)

(5)*我们听了工厂领导同志的报告,为他们取得的成绩鼓掌了三次。(鼓掌)

(6)*我和师傅握手了两次。(握手)

(7)*昨天晚上我们谈天了半个小时。(谈天)

(8)*昨天我见面我的朋友了。(见面)

(9)*请代我问好你的父母亲。(问好)

(10)*她已经毕业大学了。(毕业)

(11)*我们握手了握手。(握手)

(12)*他对我点点了头就走了。(点头)

(13)*我们到操场散步散步好吗?(散步)

三、离合词的语法特点

根据离合词的定义,离合词的语法特点包括两个方面:离合词是词,不是词组;离合词是特殊的词。

(一)“离合词”是词,而不是词组

黄伯荣、廖序东(2002)认为,“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而“短语”是词和词的语法组合,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也叫词组;《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1993)也认为,“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词和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成的单位叫作“词组”。由以上定义可推知,词的内部结构比较紧密,而短语的内部结构相对松散,离合词虽然可以扩展(如:见了一面、结过婚),但是它的性质更接近于词,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

1.词组结构松散,可打乱原次序,在新的基础上重新排列组合;而离合词却严谨得多,不可任意打乱顺序,除了中间可以扩展之外,一般不大容易变换格式。如“丢钱”,可以说“钱丢了”,而“丢脸”却不能说“脸丢了”;“见朋友”,可以说“朋友见了”,而“见面”却不能说“面见了”。

2.一般的述宾式词组,用述语的肯定式加否定式提问的时候,可以用单纯的述语来回答,而离合词,一般不能用单纯的述语来回答。如:

(14)a.吃药、你吃不吃药? 吃!

b.吃亏、吃不吃亏?吃亏!(*吃)

c.吃力、吃不吃力?吃力!(*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吃亏”更类似于“吃力”,而不是靠近“吃药”。

3.带有黏着语素的结构,如果是双音节的话,基本可以断定是词。离合词虽然可以扩展,但是扩展后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还是很紧密的,一般后一个成分不能离开前一个成分而独立存在。如:鼓了三次掌、散了一阵子步、谈了两小时天。如果我们把动词从这些结构中抽出来,便很少成话。“三次掌”“一阵子步”“两小时天”的意义离开了动词“鼓”“散”“谈”就变得不明确。所以,我们有理由将这类结构看作单词化的结构。

4.词组一般不能带宾语,而有的离合词可以直接带宾语(如:列席会议、当心敌人、注意声调、留心脚底下)或是借助于介词把宾语放在动词前(如:跟我见面、向你妈妈问好、为孩子操心)或把宾语放在离合词之间(如:劳您驾、生我的气)。

5.无论是词组还是词,其中的述语本身基本上都能受副词修饰或带补语。离合词的整个结构却可以受副词修饰或带补语,如“太丢人”“太吃亏”“吃惊得很”。这类词不仅意义专门化了,而且结构也单词化了。

(二)“离合词”作为词有其特殊性

离合词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个构成成分可离可合,中间可以扩展。扩展可以用“着、了、过”(如:劳动人民翻了身,她发着烧来上课,我没游过泳),可以用数量词(词组)(如:我散了一会儿步、他吃了几次亏),还可以插入其它成分(如:造他的反、操什么心、帮不上忙)。当这类词的动作需要重复时,只能重复动词性语素,而不能连宾语一起重复。如“握握手、理理发、帮帮忙”等。如强调动作的完成而加助词“了”时,要加在重复的动词性语素中间,如:“握了握手”。

2.除“当心”“注意”“留神”等少数几个离合词以外,绝大部分离合词的后面不能直接加宾语,而需要先借助介词把宾语引出来,再将其放在离合词之前;或把宾语放在离合词之间。一般说来,在离合词后面直接加上宾语的句子是错误的。例如 “*见面他”“*结婚你”“*报仇敌人”等,都是错误的说法。

3.无受事对象的离合词占很大一部分,如:“毕业、吃惊、上班、吃亏”等等。我们要注意的主要是补语的位置,当然也是使用任何离合词时所面临的问题。例如:“大学毕了业、吃了一惊、上了一天班、吃过亏”等。补语的位置也由一般动词的后面,移到离合词的中间。

综上所述,“离合词”是词,不是短语;但它又可以扩展,不是一般的词,而是一种特殊的词。

四、离合词的语用特点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来看,把“见面”“吃亏”“游泳”“睡觉”等处理为词比处理为词组更合适,这样简单明了、清楚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果要使学生能够准确、得体、灵活地运用它们,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这类词的语用特点,决定什么时候用“离”的形式,什么时候不用。在怎样的语境中用什么样的扩展形式,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件难事――我们可以凭语感,可留学生无法凭语感,因此在教学中就有必要从语用的角度总结出一些规律,使学生有所遵循。

1.如果强调动作正在持续、已经完成或者是过去的经历,要用中间插入“着/了/过”的形式(“了/过”还可以和其他扩展方式同时使用)。如:“把着关、叹着气、抱了仇、出了事、闹过事、撒过谎”。

注意:要在离合词中间插入“着/了/过”。

改错:

(15)*早晨起床了就去操场锻炼身体。(起床)

早晨起了床就去操场锻炼身体。

(16)*他们鼓掌着欢迎我们。(鼓掌)

他们鼓着掌欢迎我们。

(17)*我去医院看病过了。(看病)

我去医院看过病了。

(18)*他结婚过了。(结婚)

他结过婚了。

2.如果强调动作的量时,可以在离合词中间插入数量词(词组)。如:“操了一辈子的心、打过无数次架、说了几回情”等。

注意:要在离合词中间插入数量词(组)。

改错:

(19)*我们听了工厂领导同志的报告,为他们取得的成绩鼓掌了三次。(鼓掌)

我们听了工厂领导同志的报告,为他们取得的成绩鼓了三次掌。

(20)*我和师傅握手了两次。(握手)

我和师傅握了两次手。

(21)*昨天晚上我们谈天了半个小时。(谈天)

昨天晚上我们谈了半个小时天。

3.可以把动词用法的离合词分为两类:及物离合词(有受事对象)和不及物离合词(没有受事对象)。

留学生在使用及物离合词时常出错,是因为及物离合词中受事对象的位置跟普通的动词不一样,一般汉语句子是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排列,所以学生也将其套用到含有及物离合词的句子。如学生中出现的错句:“画家离了婚他的老妻”“我帮忙朋友”“在公共汽车上我让座老人”。“离婚”“帮忙”“让座”这些离合词都是及物动词,宾语的位置一般借助于介词放在动词前,或放在离合词中间。如上面的错句改正为:“画家与老妻离了婚”“我给朋友帮忙”或者“我帮朋友的忙”“在公共汽车上我给老人让座”。这种结构非常多,如:“向他鞠躬、劳您驾、向你发誓、为孩子操心、生我的气、与朋友见面……”。也有个别放在动词后边的,也需借助于介词。如,“献身”这个词,献身于革命事业,“献身于教育事业”。这种情况很少。

另一类,非及物离合词,一般只有主语,没有受事宾语。如:“毕业、吃惊”。

注意:特定的介词跟特定的及物离合词搭配,形成固定结构,引出受事宾语。

改错:

(22)*昨天我见面我的朋友了。(见面)

昨天我跟我的朋友见面了。

(23)*请代我问好你的父母亲。(问好)

请代我向你的父母亲问好。

(24)*她已经毕业大学了。(毕业)

她已经从大学毕业了。

4.当离合词需要重复时,一般只重复动词性成分,而不重复整个离合词。若要加“了”强调动作完成时,也只加在重复的动词性语素中间。如:“搞了搞鬼、闹了闹事”。

注意:只重复动词性成分。

改错:

(25)*我们握手了握手。(握手)

我们握了握手。

(26)*他对我点点了头就走了。(点头)

他对我点了点头就走了。

(27)*我们到操场散步散步好吗?(散步)

我们到操场散散步好吗?

五、结语

离合词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类词,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词,有其独特的语法和语用特点。外国人没有中国人的语感,在使用这类词时经常犯错,所以,离合词的教学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首先要对离合词的特殊性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2.

[2]程美珍.汉语病句辨析九百例[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1997.

[3]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李炳生.词汇教学中应注意的一类词――离合词[J].语言与翻

译,1996,(3).

[5]王海秀.近十年来的离合词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04,

(3).

[6]张宝林.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动词――离合词[J].学汉语,

1995,(3).

[7]周上之.离合词是不是词?[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

(4).

(冯丽娟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100875)

上一篇:新深圳:创新2.0 下一篇: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躁狂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