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社会审计底稿质量的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22 02:19:45

提高我国社会审计底稿质量的对策分析

【摘 要】底稿在整个审计工作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离开底稿,没有审计记录,审计无从谈起,我国经济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经济的发展需要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审计;工作底稿;控制制度;责任追究

社会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是评价注册会计师及其助手业绩,衡量其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反映其职业责任强弱的标尺。审计过程记录是指审计人员对某一事项审计的程序记录。所以,在整个审计工作中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一、社会审计工作底稿的重要性

(1)审计工作底稿是证明审计人员是否尽职尽责的考核指标。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在会计师事务所因执业质量而涉及诉讼、或有关机构进行执业质量检查时,只有工作底稿能够提供证据证明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和其他审计人员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业务工作。因此审计人员是否尽职尽责、是否,最终都落实到工作底稿上。(2)审计工作底稿是印证被审计单位存在问题的支撑点。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包括合法性和公允性两个方面。合法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是否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公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审计工作底稿则是验证合法性与公允性的支撑点,也是就说,审计工作底稿直接印证了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问题。(3)详细、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审计不能保证所有的问题都查出来,也不能保证所有查出的问题确实存在,加之审计手段有限,不能保证没有疏漏,正因为如此,更要求审计人员从尽可能的降低审计风险出发,认真执行审计程序,仔细地做好审计工作底稿,以证明在审计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符合审计程序,减少不必要的后果发生。

二、全面贯彻新审计准则

(1)全面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并切实应用到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充分把握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高风险领域,并与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实施有机结合起来,将审计资源投入到高风险领域,防止风险评估程序形式化和简单罗列公司资料。(2)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应结合风险评估程序,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合理确定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充分关注控制测试结果是否支持风险评估结论。

三、加强审计基础工作

加强审计基础工作,一要严格审计项目审批程序。对每项审计业务都要明确其审计的对象、范围、内容及时间要求等,做好审前准备工作。二要严格审计工作计划的编制。审前调阅原有的审计档案,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状况,了解其执行审计结论的情况,以确定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编制审计工作计划时,审计范围、内容、目标、步骤、人员责任如何落实等问题应尽可能详细。三要严格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程序。要根据审计工作计划确定的项目内容,逐项逐步编制分项目审计工作底稿,并在此基础上,按分项目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归集,综合编制汇总审计工作底稿。要严格遵守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做到内容全面充分、完整真实、重点突出、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用词恰当、字迹清晰、格式规范,记载的事实应当附有证明材料。要严格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建立完善的复核制度,并加强审计终结阶段的复核,规范管理。

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只有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审计人员才能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从而保证审计质量。同时,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这要求以人为本,深入抓好学习培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具体来说,一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审计人员德才兼备,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具备德、能、勤、公、廉、俭六个方面的素质。二要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拓展审计人员的知识空间,保证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与业务活动保持同步;并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掌握其他相关专业技术知识。三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学习,分清自己审计责任和被审单位的责任,明确在哪些情况下要承担经济或法律责任。

五、建立健全审计控制制度

(1)质量标准制度。审计工作底稿质量标准是该项工作优劣程度的客观反映,主要应从形式和实质两方面进行界定。形式方面主要包括:格式规范、要素齐全、记录清晰和编写及时和检查复核等。实质方面主要包括:首先,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既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完整地反映了审计实施方案所确定的具体审计目标,在质量上是否满足了具体审计目标的要求。其次,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的关联程度,既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于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审计事项的审计证据的采用,能否充分支持审计工作底稿形成的结论。再次,审计步骤和方法是否科学,既审计步骤的确定和审计方法的采用是否因时而异、因事而异,有否存在靠感觉、凭经验的现象。最后,审计专业判断和审计结论是否准确客观,既审计专业判断是否准确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为准绳,并努力使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与客观事实相符。(2)质量检查制度。质量检查是依据建立的质量标准,对审计人员编写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行为和结果进行检查,以明确职责,划分责任。主要有:首先,审计项目负责人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的实时检查核实制度。其次,事物所内部的复核机构对审计项目进行复核的日常检查制度。最后,事务所开展对审计项目进行检查和评优的定期检查制度。(3)责任追究制度。要通过建立审计工作底稿责任过错追究制度,明确责任目标,实行层层分解,量化考核指标,严格考评制度。审计项目负责人和审计人员要对因故意或过失造成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程序违法、瞒报漏报等严重后果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严密控制审计工作底稿形成的全过程

一是记录关。审计工作底稿主要记录审计成果,包括资金来源、收入和支出情况、查出的主要问题。审计底稿则应一事一记,同一类事项可做一个底稿,后面附上原始材料或取证材料。审计底稿由审计人员编制,审计组长审核,并存档备查。二是复核关。对每一个审计项目从审计工作底稿到审计决定,都要严格复核程序、复核权限,进行全面复核和检查,提出复核意见。三是考核关。每年年初,要对上一年的审计项目从立项到立卷归档进行检查、考核、评比,激励先进,营造氛围,形成一套制度坚决贯彻执行。

七、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

对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诸如余额明细表、帐龄分析表或折旧计提计算表等资料,可能在利用时仍显要素不全或数据不“兼容”,如余额明细表中无帐龄资料,折旧计提表中无资产类别等等,无法直接利用或进一步分析。可以在签约之后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予以必要的辅导,要求他们提供合乎审计程序要求的数据格式,可以有效缩短外勤周期。此外,要求被审计单位按审计档案统一的纸张格式提供必要的资料并且均应拟订底稿编制操作规程,详细规定编制目的、程序、方法撰写工具、复核、分类、整理、编码、归档等要求,并切实贯彻执行。

总之,事务所要改善管理方式,开发风险导向审计所要求的技术支持平台,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改革培训课程,转变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完善、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事务所质量控制新准则的与实施更对会计事务所提出了新的挑战。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只有在不断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创新中提高自己,完成更高质量的审计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红敏.《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管理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经济师.2008(11)

[2]敖秋平.《也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与理财.2008(1)

[3]张静,孟阳,聂万旗等.《社会审计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务与会计.2006(17)

上一篇:完善我国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研究 下一篇:关于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方式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