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基本环节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9 02:54:51

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基本环节中的应用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只追求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于脑力劳动真正的热爱,而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根本谈不上兴趣。”同样,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由此看来,不论是教育大家,还是课标,都关注到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比知识来得重要,它对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前提和因素。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导入、活动、习题三个常规环节中如何创设物理情境,在最大限度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谈一些个人做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情境 问题情境 探究情境 模型情境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特定的情境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情境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而知识则镶嵌于产生它的情境之中。新课标也同样认为,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精心创设物理情境是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前提。在物理学习中,只有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其思维才会更加活跃、深刻,更富有创造性。因此物理情境的价值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激发探究等学习欲望。因此创设和使用物理情境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

1 在导入时创设生活和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

课堂导入是教师讲课的引言,意在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如能积极创设生活和问题导入情境,便抓住了课堂的良好开端,从而定格了课堂气氛的基调。物理来自于生活,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都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为课堂的主要知识的学习铺就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在导入时也可以纠正学生对前概念的认识,为科学的概念和知识导入作铺垫。

课堂导入的方法应该说有很多,比如故事引入,实验引入、习题引入、活动引入等,不管选择哪种导入,要视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而定。笔者认为导入的要点不仅仅在于如何引入新课的教学,更应在于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扣住学生的心。但可以肯定的是好的情境创设,会让学生在思维上提前进入兴奋,从而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笔者在一次全区优课评比中听过这样一堂课的导入:在讲《摩擦力》时,选手创设了一个拔河游戏来导入:事先准备了一根塑料硬棒,并把棒的一半擦上无色的油,在课堂上请出班上力气最大和最小的两个同学来进行拔河比赛,赛前让台下的同学猜想哪一个同学拔赢,然后让力气大的同学手拿有油的一端,力气小的同学手拿无油的一端开始拔河,同学们观察结果,再由拔输的同学说说为什么?大家一起讨论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再出示汽车和自行车的橡胶轮胎画面,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分析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有什么好处?是为了好看吗?全体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之中积极参与讨论,迅速激发了他们想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来解释这些现象的欲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认识问题的主动性与迫切性。

2 在活动中创设实验和探究情境,培养学生感性和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苏科物理教材中许多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活动的形式展开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创设实验和探究等情境,让学生充分得以活动。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设计认知冲突,或进行小实验等,使学生带着疑问在活动中得以解决和知晓。例如,在苏科版的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一节的教学中,教材先通过一个活动:即利用两个带灯座的小电灯、电池、开关和导线若干,请同学试着连接起来,能使两个小电灯同时发光。笔者以前有时因为怕麻烦,这样的活动有时最多演示一下,但效果不佳。所以象这样的活动我们教师一定要创设活动的情境,学生在亲手体验和探究中,一方面熟悉和巩固了前一节对于电路连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对电路的串联和并联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学习下面知识的兴趣。所以教材中的活动部分,教师不要将结论直接给学生,一定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验和探究等活动中,带着兴趣和求知欲进行,这也是现行新课标的课程目标。

3.在习题中创设过程和模型情境,激发学生建构和真知。

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备受教师的关注,甚至许多教师依然还是用题海战术来填鸭式灌输。但事实上,事与愿违,其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中考题有许多中等或简单题,但得分率不是我们教师所期望的高。学而不思则罔,因此改变传统的习题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都能从苦海中走出的有效途径。

习题教学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会解几道题,学会某个知识点为目的。在实际习题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做题的乐趣和效果,从而让学生能体验成功感,并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当然,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错题再现、一题多解、形似类比等情境的创设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故障实验、直观图表等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从而让解题不再成为搬用和套用。总之,教师在习题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多样化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让学生在解题中享受乐趣,而不再让解题成为学生的一种应付,在享受解题的乐趣中增长所学知识,滋生阅读和理解、逻辑思维、创造思维等各种能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环节上,教师要通过不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使学生感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当然,情境的创设也要考虑到诸多因素,比如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否能够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等等,从而使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和谐的统一。

参考文献:

陈运保主编 案例式解读初中物理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三心”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朗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