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初探

时间:2022-10-09 02:31:51

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初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能使学生产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强烈欲望。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没有学生的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就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关键是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思想品德教师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生动导入,引发学习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场戏的序幕,如果序幕有如梦如幻的感觉,就很容易吸引观众。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如果学生能在上课一开始就产生兴趣,他们就能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力就不易稳定,掌握的知识也不全面,学习效果自然受到影响。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如我在讲七年级上册《文明交往》时,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个生意人,走迷了路,遇到一位老人,忙上前问路:“喂!老头,从这里到苏州走那条路?还有多少里?”老人说:“走中间那条路,到苏州还有七、八千丈。”那人奇怪地问:“你们这里为什么不用‘里’,而用‘丈’呢?”老人说:“这地方一向是讲礼(里)的,遇到不讲礼的人,也就不讲礼(里)了。”然后启发学生文明交往应以礼为先,同时要掌握交往艺术,提高交往能力,随之进入新课教学。

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教学形式:

1.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各种机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性得到更好发挥。如在教学“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内容时,把学生组织起来,分别扮演消费者、销售者、工商部门有关人员、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等,在这个小品表演中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了当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如何利用合法途径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辩论竞赛

辩论是典型的开放式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能够使学生在动口辩论的同时,动眼阅读把握教材内容,动脑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理清思路,动手搜集整理素材,从而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

3.模拟活动

开展课堂模拟活动,既能变呆板为活泼,化枯燥为生动,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内容时,可以设置小记者随机访问, 选出2个小记者,4名学生做专家解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问,最后由教师进行采访总结。在学习法律知识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树立依法办事的意识,培养严谨的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乐于参与这些活动,积极性高,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介如电影、电视、图片、声音等进入课堂,广泛运用于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教学形式更新颖,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乐于、易于掌握知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自立自强》内容时,我在课堂上播放《恰同学少年》《中国1921》相关片段,杨昌济引导、蔡和森、萧子升等人将来要做于国于民有用的事,教育学生为自己的理想脚踏实地奋斗,在学生心灵中播下理想的种子。又如在《世界文化之旅》一课中播放了关于我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图片,让学生很兴奋,同时也直观的、轻松的了解了教材内容,掌握了本堂课的知识要点。

四、巧设疑问,培养学习兴趣

在一些与现实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课程教学中,可巧设疑问,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如问学生:你发现自己身边有哪些不和谐呢?学生能列举出如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逃税、同学问的打架等。接着教师提问:这些现象发展下去有哪些严重后果?我国政府为此做了哪些努力?为什么要这样做?请联系教材的相关知识点做出阐述。之后,再带领学生进行系统复习。当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感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时候,其兴奋与喜悦的程度是无可比拟的。而此时再对学生进行爱惜资源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教育,人与社会和谐,人际关系要和谐等,效果很好,学生感兴趣,也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

五、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增强学习兴趣

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证明,兴趣和情感是密切联系的。只有理解、信任并尊重学生,才会被学生尊重、信任与爱戴,才能形成热烈活泼的教学氛围,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只有从心底喜欢老师,“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学过程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过程,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这样学生会信任你,喜欢你,尊重你,乐意和你合作,对你所教的科目会更感兴趣,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思想品德课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旧的教育观念,探究新的教学模式,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增强教学趣味性,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许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发现更多、更有趣、更好的方法,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

上一篇: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刍议 下一篇: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