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布局后世博建设规划

时间:2022-09-15 06:03:25

上海布局后世博建设规划

5月24日,记者从上海市政府权威渠道获悉,在后世博时代,上海的城市建设重点将从中心城区转为郊区新城。上海市中心依托世博会,则被寄予了发展服务产业的厚望。包括世博区域的利用等规划都在进行之中。

“规划正在细化中。”上海市政府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已经初步确定后世博地区将以发展文化和贸易产业为核心。并和虹桥枢纽以及陆家嘴和外滩地区共同构成上海市中心的核心发展区。

后世博:重心转向建设郊区新城

该知情人士表示,在世博会后。上海市城市建设的重心将从城区建设转向郊区新城建设,“使郊区成为未来上海城市空间布局的核心环节之一。”“怎么把人口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向郊区新城扩散是规划的重点。”

上海市在“十一五”规划中曾提出建设嘉定一安亭、松江、临港、闵行、宝山、青浦、金山、奉贤南桥、崇明城桥九个新城,规划总人口540万,重点发展松江、临港、嘉定一安亭新城。

日前,松江新城已经初步建成,嘉定和临港两个新城正在建设之中,其余新城则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尽管上海市政府此前努力推动人口向郊区转移,但上海市政府知情人士坦承,“向近郊新城的人口输给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乐观。”

以发展较早的上海松江新城为例,尽管从2001年就开始建设,但由于该地区远离市区,且该地区缺乏产业基础,导致白天大部分人士在市区上班,晚上才回到松江新城,人气一直很难上去。

民建上海市委员庄子群在上海政协的一次座谈会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上海新城建设中,有的地方对“建什么房”、“给什么人住”、“什么人会来住”等问题似乎没想清楚。

在庄子群看来,农民和当地居民住不起,市中心居民路远来不了,投资客等着升值出手,导致新城始终“人气不旺”。

正是由于新城功能定位以居住为主,产业功能定位不足,快速交通连接、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跟不上,导致新城发展一直滞后。

而与此同时,上海市区人口则大幅度增加,人口压力越发增大,且市区的房价也日益高昂,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世博会结束,上海市区大规模建设也基本告一段落。“世博会以后,上海将面临城市发展速度减缓、全球经济下行周期压力增大的环境。加快推进上海郊区新城建设,促进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是上海寻求后世博会发展治本之策的重要途径。”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加快推进郊区新城建设,促进城市空间结构调整”这样强调开发新城的意义。

按照规划,南桥新城规划人口规模为75万~100万人;青浦新城规划人口规模为70万人;嘉定新城主城区规划人口为50万人,远景控制在50万~60万人,这对于缓解市中心人口和交通压力等帮助巨大。

“新城的建设将成为中心城区无序蔓延的重要手段。”这位政府人士说,为上海进一步发展提业和人口空间。

“后世博时代上海的空间战略一定是聚焦于郊区的新城发展,不是完全聚焦于中心城区的发展。”这位政府官员补充。

中心城区功能重构

城市建设中心转向郊区新城并非代表城区被忽视,事实上,这里被上海方面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上海方面将把该地区建成“面向世界的服务主导区,发展金融、航运、贸易等的载体。”

据上述上海市政府人士解释,上海方面将重点发展“十字轴”地区,具体为外滩-陆家嘴CBD地区;黄浦江南北地区(基本为世博地区)以及延安路东西方向(主要为虹桥地区及其延伸段)。

这里将是上海市中心发展服务业的核心地段,按照规划,其中外滩-陆家嘴地带将发展金融服务业;黄浦江将发展贸易、文化、展示行业;虹桥等延安路沿线发展贸易商务和贸易服务等。

这就是上海方面内部所称的“3”,但还有一个“X”,这个“X”就是市中心其他一些核心区域,这样,规划的落脚点就在于“推动市中心重构”。

以世博区域为例,目前已经初步确定这个区域将以国际贸易和国际文化作为核心产业。

具体初步规划为,世博会后期开发将从2011年开始,先做一些项目的启动、改造和建设;2015年全面展开建设,到2015年期末,城市空间基本成型;2020年,基本就能够定位国际贸易以及国际文化中心的地位。

“目前陆家嘴地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世博会地区必将成为新的服务业集聚区。”上海市政府知情人士这样说。

他认为,后世博地区的开发,将“推动上海服务贸易水平,并吸引大量优质企业总部和专业服务贸易机构入驻”。

上一篇:家庭如何巧理财 下一篇:一个标杆“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