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晚会主持人范文

时间:2023-02-21 19:33:54

上海晚会主持人

上海晚会主持人范文第1篇

“欢乐中国行,快乐在进行。”《欢乐中国行》的主持人董卿以她特有的典雅和热情,带大家行走于祖国各地,行走在欢乐间。

乐在感觉,乐在状态

董卿喜欢极致的感觉,在工作中总是追求一种极致的状态。她很享受工作的过程,并坚持把工作当作最大的快乐。这些年,从浙江到上海、从上海到北京,她一直执著地追求着自己所钟爱的事业。

“只要心在这儿,就不在乎过程多么难熬。”当年,她不顾父母的反对考入浙江艺术学院,就注定要为自己的选择开始拼搏了。毕业后应聘到浙江有线电视台,干得挺顺,可一年后又考进上海电视台。作为新人,开始的两年没节目做,她选择了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

读书的日子可以找寻宁静,也可以等待美丽。随后,一档《相约星期六》让她开始走红。不久,她又加入了刚刚成立的上海卫视。台里搞节目重组,“事业狂”遇上没事可做,那可真是要命。她闲了半年后实在闲不住了,就去华东师范大学念古典文学专业的研究生。

在尽情享受文学营养的快乐之时,上海卫视的改革渐入佳境,她开始忙碌了。这一次一发不可收,《从星开始》、《亲亲百家人》、《新上海游记》、“上海――悉尼双向传送音乐会”、“第十一届全国歌手大奖赛”、“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亿万观众开始熟知她。

每一次转机似乎都是在不经意间。学习之后工作,工作之外学习,这一直是董卿的生活状态。工作一闲,就用学习来充实。沉浸于学习的快乐之时,工作又向她张开了臂膀。她是一个时刻准备着的人,一旦机会来临,就极力去展现。展现的过程是快乐的,因为那是对梦想的一次次追逐。

每一期节目,每一个流动的现场,对于董卿,都是一次欢乐的旅行。

乐出自然,乐出品质

《欢乐中国行》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改版后推出的新栏目,节目努力渲染欢乐,播撒欢乐。每期时长60分钟,汇聚小品、歌舞、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节目现场是流动的,流动到哪儿就以哪儿的地方特色为主题,全力展示它的魅力和风采。整场晚会运用艺术手段对不同体裁的单个节目进行有机组合,主持人作为整体的一个构成元素跳动于各节目之间,和观众一起分享着欢乐,品味着欢乐。

综艺类节目的形态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变化,传统的“大拼盘”类型讲究主题集中、节奏张弛、节目样式变化交叉,现代类型则更强调娱乐、游戏功能。主持人也从正统、典雅、稳重,走向了前卫、动感、随意,有的甚至以夸张的服饰和造型、怪异的语言和动作在节目里大肆宣扬娱乐效果。董卿在欢乐的现场总是透出几分内秀。比较真实,没有架子,不模仿、不跟风、不媚俗,坚守着自己的表达方式。

在《欢乐中国行》的节目现场,董卿的主要作用还是串联节目。虽然娱乐潮的兴起让传统的串联式主持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排斥,但她依然坚守了那份稳重、大方,坚守了有声语言的创作品质。口齿清晰、吟诵流畅,能准确理解和应对具体的语言环境,较好地把握和控制个人情感的介入,在各种语态的表达中转换自如。“欢乐体验”环节是在外景拍摄,由董卿带领大家实地了解地方的特色和文化,这种语言的自由度更大。她在外景主持中更鲜活,冷不丁地唱几句,做个可爱的动作,开个玩笑逗个乐,顺便把地方风情讲一讲,表现出细腻的语言感受。她说自己是个“能把感性和知性结合起来的人”,感受到欢乐还能传达出欢乐,观众需要这样的主持人。

新时期的电视观众对娱乐有着多元诉求,观众的精神需求里有单一欣赏也要有多元鉴赏,大家需要鉴赏到文化品位和艺术含量,需要享受到高品质的先进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快乐不仅是感官的,更是心理的,是深受欢迎、有生命力的,是承载一定意义内涵的娱乐和游戏。而主持人不单单要用解说与点评串联节目,更重要的是亲切参与、自然表演。虚假、夸张的,带有明显模仿和演艺色彩的主持越来越不被喜欢。观众的眼睛很厉害,能够体察到主持人是不是真实、真诚。亲和力对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亲和力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需要借助一些必要的手段,对主持人来讲,这既是一种内心的情感,也是一种外显的能力。

董卿的出现,有几分耳目一新的感觉。综艺节目在继续发展,综艺节目主持人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显现出新的品质和特色。倪萍、周涛刚刚出现在荧屏上时也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不知道时间久了,对董卿,观众会不会审美疲劳?

不管怎样,综艺节目主持人应该是活泼的、热情的,具有亲和力和浪漫风采的,应该是代表着时代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每个时代都需要欢乐,但要乐出自然、乐出品质。

上海晚会主持人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综艺娱乐节目;主持群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2-0047-02

一、概念界定

1.综艺娱乐节目。综艺节目是一种娱乐性的节目形式,特点是由多种文艺形式的节目综合而成。笔者对综艺娱乐节目概念大致划分为综艺和娱乐两大部分:一是以《春节联欢晚会》、节日庆典主题晚会为主,集舞蹈、小品、音乐、曲艺、杂技等艺术门类于一体的的综艺晚会节目,且多为现场实况播出;二是例如《康熙来了》《奇葩说》《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等娱乐节目,多为周期性录播节目。娱乐节目根据节目类型和形态又可以划分为娱乐资讯类《娱乐乐翻天》《音乐风云榜》;访谈类娱乐节目《鲁豫有约》《超级访问》;真人秀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语言类娱乐节目《今晚80后脱口秀》《奇葩说》;音乐选秀类《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时尚美妆娱乐节目《美丽俏佳人》《我是大美人》,益智类娱乐节目《最强大脑》《一站到底》等等。可见,综艺娱乐节目在我国电视网络节目市场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在任何节目类型中,主持人这一工种在节目当中都担当着重要角色,尤其在拥有大量群众基础的综艺娱乐节目中,主持人对节目进程的驾驭、互动环节的灵活把握、随机应变,都要求主持人在自身语言功力之外有更高层面的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本文着力从综艺娱乐类节目主持群层面研究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

2.新媒体语境。新媒体融合时代下,输出端不仅有传统媒体广播电视,还包括网络视频端口、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

新媒体语境是由新媒体社会的普遍影响力扩大进而改变社会结构和自我习惯从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传播体系,在一定时期内影响和制约人们认识和实践的一种意义背景和文化形态。新媒体语境标志着一个更加平等开放的时代的到来。电视网络节目成为制作者提供给受众的一种消费品,受众的角色转换为消费者,主持人好比是节目产品的销售员。

传统媒体语境中,信息传播是传播者到接受者的一种线性传播模式,是少数对大众的单向传播,自上而下,层层把关。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种话语格局,构建双向互动的信息传播模式。在大型直播晚会或者综艺节目当中,受众可以通过新浪微博、弹幕、微信扫一扫等多种渠道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节目形成互动,受众开始注重自身的舆论影响力,降低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受众的角色发生改变,由接收者转变为参与者。

3.“主持群”概念解析。主持群是指一档节目中主持人的数量由群体的态势来呈现。所谓主持群,即多个(两个及以上)性格迥异、特点鲜明、角色不同,任务不同的主持人按照特定规律组合在一起的一种主持形式。他们的组合看似随机搭配,仔细研究,实则有其内在的规律。尤其是在综艺节目中,节目形式复杂多变,节目内容种类繁多,一名主持人的综合能力再强,也不能满足节目效果的需要。这时“主持群”就应运而生。主持群体的成员不需要完美无缺,相反,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性格缺点,这种亲民的特点使主持群里的每个成员都特点鲜明,例如《天天向上》中的欧弟。节目每次有靓丽的女嘉宾到场都让“好色”的欧弟采访并说出那句“你有男朋友么”的经典台词。很大程度营造了节目搞笑的氛围。

主持群并不是简单地数量相加,而是体现在优势最大化。节目主持任务分配给多名主持人,每个主持人身上担起部分责任,这样有主有次,配合默契。既减少主持人的职业压力,同时缓解收视疲劳,号召支持人各自的影响力,扩大节目传播效果。主持群以团队的形式出现会成为节目本身的一大卖点。这是一个群体的合力,而且主持群还根据节目的需要,在节目汇中扮演固定的角色,这种分工和配合也是长期磨合的结果。

二、主持群特性

综艺娱乐节目中群体主持人的组合,看似随机,实则是会以某种特定的关系呈现在受众面前,主持群的构建无论从人数构成、年龄分配还是性别组合的问题上,都值得研究。例如像春晚、节日庆典晚会,公益晚会、颁奖典礼这样大型仪式类晚会,最具综艺代表性的节目主持群虽人数上不确定,但一直保持着男女配合主持的模式,涉及相关地域性的例如央视每年的中秋晚会,例如2014年《苏州月・中华情》会搭配一名苏州本地主持人,考虑到华人同胞,晚会还会设定一名英语主持,双语字幕。每年央视春晚主持群成员的确定也是受众关注的一大热点。

1.主持群的角色分工。在传统媒体语境下,对于综艺娱乐节目来说,信息的传播要想被大范围的受众所接收,那么就要解释文化知识差异所带来的影响。主持人在节目常常担当的只是“起承转合,承上启下”的纽扣作用,可以由任何一个具有播音主持专业水平的人都够担任。

随着“主持人中心制”这一概念的提出,以及新媒体语境下,节目传播方式的改变,综艺节目逐渐重视了主持人对于一档节目的作用,开始关注并充分开掘主持人的潜力。

主持群概念的提出最早形成于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节目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与节目主题契合的主持群――“快乐家族”。五位主持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何炅主导,维嘉机动,谢娜搞怪,海涛憨厚,吴昕可爱。整个节目以“快乐家族”主持群为核心,快乐大本营之所以能够维持长盛不衰的原因是不断加入创新元素,加大明星游戏环节以及创建“啊啊啊啊科学实验站”,充分调动主持人的积极性使节目元素不断丰富,每期节目中快乐家族的表现也成为节目的一大看点,同时也为节目的发展积蓄新的能量。

与其并驾齐驱的“天天兄弟”主持群也令《天天向上》节目大放异彩。天天兄弟主持群由汪涵(本地优势)、欧弟(台湾)、田源(河北)、钱枫(上海)、金恩圣(韩国)组成。较早期节目还有俞灏明(广州)、矢野浩二(日本)。从主持群成员们所涉及地域的广泛性就看出节目扩大受众范围的目的性。主持群地域差异节目中不时出现天天兄弟秀各自家乡方言,也是一大亮点。汪涵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成熟的主持风格成为天天兄弟主持群的领导者。并以该节目制片人的身份驾驭节目。欧弟活跃的主持风格令他在主持群中很是耀眼,善于即兴创作打油诗的田源和常受“欺负”的钱枫,以及受语言限制,往往词不达意闹笑话的小五金圣恩。主持群里每个成员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形象,特点鲜明。

2.主持群家族明星化品牌化。主持群品牌化意识逐渐加强,央视春晚主持群,恢弘大气;天天兄弟,男团本色;快乐家族,青春娱乐。主持群的配合本身就能够催生一些新内容。未来发展趋势也是可以预见的,每个台都以王牌综艺节目主持人合作创建代表自己品牌的综艺节目主持群。值得一提的是湖南卫视两大主持群体主持,即天天兄弟主持群和快乐家族主持群。湖南卫视大型晚会类节目主持人均出自天天兄弟和快乐家族主持群,已经形成各自的品牌化。快乐家族以团队的形式出音乐专辑,拍电影,各种商业代言,说明快乐家族在我国观众心中超高的人气。打造主持群明星化,帮助节目借助明星主持的高人气,创造收视群体最大化。主持群很好的运用了团队优势,明星效应,集体演绎的思维去创作节目。主持群成员的文化水平高低程度不同,擅长的领域不同,这种性格互补,身份差异扩大了受众范围。但共性是主持人都在各自领域小有成就,都是明星身份。这种明星主持群使得节目融合了多种类型元素,集多种特点于一身,造就了综艺娱乐节目独特魅力。

三、主持群类型

1.“树形”组合。在这一模式中会有一名或两名资深核心主持人,作为树的主干,主导节目进程把握节目流程,掌控话语权,明确节目的定位,引导节目进行。多名辅助型主持人作为树的分支,即兴发挥,“树形”组合其结构特点是,“主干”主持人对节目进程拥有绝对掌控权,“枝干”主持人围绕“主干”主持人,形成主持群,例如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

2.旗鼓相当,平分秋色。这种主持群模式是指主持群成员各自虽担当不同的任务,角色不同,但不分主次,地位平起平坐。以网络语言娱乐节目《奇葩说》为例,主持群由蔡康永、马东、高晓松三位“大将”和每期一位的明星女神构成。这个主持群有与其节目名称一样奇葩的名字――“马晓康”。这三位资历深厚的媒体人知识渊博,文化底蕴丰厚,阅历丰富,观点鲜明,马东作为裁判,高晓松和蔡康永各自担任两队团长,带领各自团队成员“战斗”。一个强势的高晓松和一个包容性强的蔡康永来对抗,加上明星女神的配合,不得不说是这个节目迅速走红的原因之一。这个类型往往常见于大型综艺晚会,如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华情中秋晚会。

3.剑走偏锋,出其不意。这类主持群是打破常规模式,设定出其不意的主持角色,形成“异形主持群”。例如《康熙来了》中的陈汉典,在节目中陈汉典最擅长的就是模仿表演,以逗乐观众,除了模仿表演,还兼任拿道具、人肉背景的任务,偶尔客串嘉宾,使之人气飙升。虽然节目整体流程仍然由蔡康永和小S把握,但不得不说陈汉典这类角色的出现出其不意给节目增添效果,丰富节目的信息内容和层次变化。

四、结 语

新媒体语境下,播出平台更加多样化,综艺娱乐节目会更加注重节目的传播影响力和互动性。主持人团队协作的优势会更加凸显,通过差异性、多样性来追求与众不同的特点,主持群可以将每个人最擅长的一面展现出来,为节目增加亮点。主持群现象是我国综艺娱乐节目的内容和模式的创新,拓展了国内综艺娱乐节目的多种可能性。主持群的特性能够带给综艺娱乐节目积极效益。但是,在组合构建主持群结构中,如何设定角色,选择成员,需要根据节目类型内容的需要,并不是随机组合。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介不断融合的时代下,无论是主持人还是主持群都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磨合创新自己的主持风格,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之人。时刻具有竞争意识,实现自身价值。与栏目集体一同为受众带来美好的精神产品。

参考文献:

[1]陈昌辉,王梅.综艺节目中主持群的分工与配合―以《剧风行动》主持群为例[J].新闻爱好者,2008(8).

[2]唐涤非.娱乐节目主持新样态分析―以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为例[J].新闻爱好者,2009(24).

[3]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陆锡初.节目主持人概论北京[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5]王群.电视主持传播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季兴帅.浅析综艺娱乐节目中的主持群模式[J].新闻知识,2009(8).

[7]刘娟.从受众心理诉求论节目主持群的生存―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为例[J].现代视听,2010(1).

上海晚会主持人范文第3篇

曹可凡的小档案:

曹可凡,医学硕士、上海东方电视台主持人、同济大学客座教授、上海慈善基金会形象大使、中国十佳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

他自1987年相继在上海电视台及东方电视台主持《大学生节目》、《诗与画》、《快乐大转盘》等栏目及各类文艺晚会。1991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1995年正式调入东视担任职业主持人,主持《共度好时光》、《飞越太平洋》等栏目以及多台大型文艺晚会,如《综艺大观110期-庆祝反法西斯五十周年晚会》、《八运会闭幕式》、《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会》、《庆祝香港回归晚会》、《庆祝澳门回归晚会》、《迎接新千年文艺晚会》、《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等晚会。自1998年还担任《飞越太平洋》栏目制片人。所主持晚会受到观众和专家的好评。

他最大的特点就属太胖了。尽管不知具体数据,但光透着电视看他就能肯定:100kg以上者。我是一个瘦弱的小男生,十分希望能长得和曹可凡一样胖。看着他憨态可拘的胖模样,我再伤心的心情也被他逗乐了。

有一次,在观众短信的“要挟”下,曹可凡只好参加了“舞林大会”。这可害惨了他的教练,只好让他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还好他力气很大,托举对他来说不是问题。

在一片掌声中,曹可凡上场了!看到那件纽不上纽扣的黑色礼服,我不禁笑出生来。好戏上演了!在抒情的华尔兹的音乐中,没想到曹可凡也翩翩起舞。虽然台下的观众都被他的认真劲所感动,不约而同地打了满分——10分。但评委们却打了5、6、7分。他由此得了“第一名”——28分(历届倒数的第一名)。但他却不为此而不开心,脸上仍然是笑吟吟的,还在和别人开玩笑。

上海晚会主持人范文第4篇

在有着“东方大港”美名的宁波港6号码头上,董卿身穿粉红色的裙子,仪表端庄大方地站在装饰成表演舞台的塔吊下,充满感情地主持着节目。她那生动幽默的串词、标准甜美的语音、机智灵活的现场反应,为整台文艺节目起到引领和添彩的作用。

站在浙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董卿还有一番别样的情愫,因为浙江是她的第二故乡,浙江7000多年的历史文化,赋予她太多的艺术灵气。这一次回浙江主持节目,无形中成了她向浙江父老乡亲一次面对面的工作汇报,所以格外有激情。

在第二故乡

浙江走上荧屏

1973年11月17日,董卿出生在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是复旦大学新闻系的高才生,一直在新闻单位工作。母亲是一位教师,在中学任教。

由于父母有很多年在浙江的萧山、湖州工作,儿时的董卿最初就留在上海跟爷爷、奶奶一道生活。像所有的少年儿童一样,在幼儿园里小董卿活泼好动,爱好文艺,唱歌、跳舞一学就会,常常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

董卿7岁那年,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父母便将她接到身边,让她上学读书。思想比较传统的父亲,最初是想将女儿培养成一个规规矩矩做学问的人,所以一度对女儿的唱啊跳呀并不赞赏。

在父母的教导下,董卿先后阅读了像《唐诗三百首》《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中国文学名著,上中学后又读了《简爱》《复活》《茶花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外国名著,使她有一天没看书就像几天没洗澡一样难受的感觉,这对她增长知识,提高人文素养颇有益处。她学会了做家务,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对她后来的学习和工作大有帮助。

当然,对于文艺的爱好,董卿始终没有忘怀。她虽然不在父母面前“公开表演”,但还是参加了学校的一些文艺表演活动。大出父母意外的是在嘉兴一中完成高中学业后,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报考了浙江艺术学校(现为浙江艺术职业技术学院),在浙江艺术学校话剧表演专业学习了三年。“当年,学校里只有我们这个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教室设在曙光路上一个单独的四合院里,那是一段美妙的时光。”

经过几年的苦学后,董卿从浙江艺术学校毕业了。毕业前她曾在《哈姆雷特》中扮演过剧中的角色,毕业后分配在浙江话剧团当演员,但团里少有戏可演。1994年,新成立的浙江有线电视台招聘文艺类节目的主持人,结果她就被聘上了,成为浙江有线电视台的一位节目主持人,正式走上荧屏,主持《快乐大篷车》和《人世风情》节目,随后,又兼任节目的制片人。谈起她记忆中那段美好的经历,董卿说:“1990年到1995年,我在杭州呆了5年时间。当初离开杭州可舍不得了。”当时在浙江有线台工作时,台里领导很重视她,她也凭着自己的努力,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从一个电视的“门外汉”渐渐熟悉了这个行业,“现在回想一下,自己算是个幸运儿,以往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今天做准备似的!”“我的艺术启蒙教育是在杭州完成,我从话剧演员到主持人的转型也是在杭州完成,所以,杭州对我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开端!”对杭州感情很深的董卿,调到上海工作后,常会开着车回杭州转一圈,“到了杭州,我通常把车停好,然后去租一辆自行车,绕着西湖慢悠悠地骑上一趟。”尽管一般都是早上从上海出发,下午就从杭州回去,但董卿还是很享受这短暂的闲适时光,“杭州是很难得的适合骑自行车的城市,要是再下着蒙蒙细雨,那种感觉就更好!”

上海给了她一个“支点”

在浙江有线电视台工作一年多时间,董卿的工作情况挺不错。但她父母告诉她一个消息:当时上海电视台改革要办东方电视台,已面向全国招聘节目主持人,并希望她能去应聘。董卿便寄去一个自己主持节目的录像带参加应聘。结果半年后她接了录取通知,有幸在报名应聘的七八百人中成为两名被录取者之一,就这样她离开了第二故乡浙江,回到上海。

进入上海电视台后,董卿才知道那里是个藏龙卧虎之地,有一些资格很老、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主持人把持着。她这样的电视新人,只能当个“跑龙套”的角色,做一些演员联络、舞台催场、内外跑腿等辅的剧务工作,与她心中的理想相距甚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磨合,董卿才有机会先后主持《海风伴我行》《视听满天星》《新上海游记》《上海大剧院》节目,受到了一番专业的锻炼。

“请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整个地球撬起。”哲人的名言点燃了董卿的激情,同时她又对自己的前进思路作了一番理性的梳理。

董卿有个爱读书的好习惯。她说还在杭州的时候,“我常常利用休假时间,带上一本书独自骑自行车去太子湾公园或湖畔幽静的地方去看书,一看就是半天。”来到上海后,她想要使自己能有所作为,就必须继续深造。于是她努力复习功课,考取了上海戏剧学院电视专业“充电”。1998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她进入上海东方电视台文艺部,并受聘一台《相约星期六》的节目。她以清新的形象和自然的风格,走进了千家万户的荧屏,收视率一路走高。

2000年2月,董卿受命主持了上海东方电视台《2000年跨越上海――悉尼》双向传送音乐会,由于她平时在家里播放中外经典音乐,懂得大量的音乐知识,加上英语说得很流利。这些优势都在主持这场音乐会中得到最好的发挥,受到了上海和悉尼两地观众的赞赏,并获得全国文艺“星光奖”音乐节目一等奖。

由于董卿成功主持了《相约星期六》《流金岁月》《东方戏剧》等节目和《纪念上海解放五十周年文艺晚会》《上海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文艺晚会》《上海市2001年新年音乐会》等几十场综艺大型晚会,得到了广大观众和新闻界同行的好评。2001年1月,她被授予“第三届上海十大文化新人”和“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同年12月,又荣获全国“金话筒”奖。2002年1月,她又获上海时尚人物龙虎榜“电视主持人风光无限奖”。

金灿灿的奖杯、掌声和鲜花并没有使董卿沉醉,她把这些当作是人生和事业的一个“支点”。经过8年的历练和拼搏,她已经把目光瞄准更高的目标。

一跃成为CCTV综艺

频道的“当家花旦”

2002年5月,一个新的机遇又向董卿招手:中央电视台《魅力12》的节目负责人表达了请她加盟的意向。这对在上海东方电视台事业正如日中天的她来说,却是一次艰难的抉择。

当时董卿在上海东方电视台主持节目工作基础已经十分稳固,生活上也有大房子和小轿车,衣食住行都非常便利。到北京去一切工作都必须从零开始,生活上既没有车子还得租房子,对她来说又是一次新的挑战。

有的人在筑起的暖巢里满意地吟唱,她却勇敢地扯起了命运的风帆。机遇永远属于力争上游的人。

权衡再三,事业心和进取心很强的董卿下定决心,带上简单的行李前往北京复兴门外的中央电视台,开始了新的征程。

正如董卿先前所预料那样,刚到北京的她人生地不熟,连剪头发、买衣服也不知往哪儿走;住在不大的出租房里,连个像样的衣柜也没有,上海带去的几套高档主持服装也没地方挂,只能“躺”在皮箱里。最初她心里产生过一种“流浪电视人”的感觉,甚至有过“打道回沪”的想法,但很快工作和事业占据了她的内心世界,“一定要在北京干出一番事业来!”

告别温暖的故乡而宁可选择动荡无助的生活,取得成功后又开始新的创造,这就是董卿;这就是她“永远注视明天的召唤”的使命感的使然。“央视”汇聚了来自全国最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甚至还有从国外来的出色的节目主持人。他们当中,有些还是新中国电视播音、主持事业的开拓者。各方面无形的竞争时刻都在进行,要在“央视”立足并干出一番事业当然并非易事。

面对挑战的董卿没有退缩,她尽量先做好准备,再做好节目。在每一期节目摄制前,她都主动查阅大量背景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一段主持词她首先吃透精神,并融入自己理解的内涵,再“念念有词”地将其背熟,做到上场时挥洒自如;将自己的最好形象呈现给广大观众,这是她的追求之一。为了买到一件合适的主持服那怕是一个发夹、一件饰品、一双皮鞋,董卿都会在事前挤时间跑到西单商场或王府井去购买,一直买到最满意的为止。即便是有时心里有烦心的事情,她一走到摄像机前或登上舞台,呈现给观众的是一脸舒展的笑容。董卿的微笑别具魅力,那是生机盎然的灿烂的笑容。她凭着自己的智慧、才气和专业水平,逐步成为让编导、摄像放心的和观众欢迎的主持人,在两年中主持了130多场节目。

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节目,创办于1990年,在电视台内部一直与以介绍外国风情的《正大综艺》节目在相互竞争。王刚、成方圆、方舒、倪萍、周涛等都当过这档节目的主持人。2004年,董卿成了这档节目的新主持人,展现在她眼前的又是新的人群、新的风景。

随着中国观众文艺欣赏能力的快速提高,他们对综艺节目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了。就像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一样,中央电视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结果未必大家都叫好,何况是每个星期一次的《综艺大观》(现已改成《欢乐中国行》)节目呢?这对董卿来说是一场成与败的大考试,她能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吗?

亮相的时候到了!2004年7月,在中央电视台两年一度举行的第十一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董卿有幸被推选为“青歌赛”的主持人。整个比赛分专业组、非专业组,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后来还增加原生态),比赛不仅要比唱歌,还要比乐谱小唱和知识问答。主持人的环节也比较复杂,要介绍评委、歌手,要报歌名和进行知识提问,要作现场采访,还要报分数、名次。“青歌赛”中间的跨度有近1个月时间、30多场比赛,她每天下午4时主持彩排,晚上8时开始直播近3个小时的比赛,到深夜近11时直播结束后,还要与相关人员核对第二天比赛的考题等内容,直到凌晨3时才能回家,真可谓“披星戴月”了!凭藉着主持人工作长期积累的经验,她以锐意进取的精神和自身的魅力交出了一份不同凡响的答卷,出色地完成了“青歌赛”的主持任务。

为了扩大原《综艺大观》节目的影响,提高收视率,栏目组将其改版为《欢乐中国行》,就是在各地以综艺晚会形式向全国直播。这样做的优点是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有利于交流与互动,而且增加了地方特色。这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主持的难度和强度也大大增加了,但董卿还是积极去适应并有所突破。她每个星期都要从北京飞往晚会直播地,直播结束后又再飞回来,中间这来来去去可以说她将平时的生活节奏全打乱了,与站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里直播相比,要花费更多的体力和精力。另外在主持节目时,她每到一处都要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包括学习语言),尽量让节目更有“本土味”。同时,她有时还会利用自己在浙江艺术学校学过表演专业的特长,在晚会中客串表演唱歌、小品等,让晚会的观赏性、趣味性大大增强了。

从2005年开始,董卿每年都参加被全国观众誉为“年夜盛宴”的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工作,特别是在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她配合台湾青年魔术演员刘谦表演了一套小魔术,让刘谦这位曾在台湾街头卖过艺的小魔术师一夜成名,可见她的魅力所在。有追求,有抱负,自信豁达,自然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爱好音乐、艺术,阅读文学名著,自然灵慧清雅,超凡脱俗。观众和同行热议,远看如玉树临风,近则如沐春风,这就是董卿持久而温馨的魅力。

正是凭着自己的敬业精神和多年的主持工作经验,凭着自己博闻强记、知识丰富的优势,凭着自己知性、率真、大方、亲切的主持风格,近年来,董卿还出色主持了2005年《CCTV、MTV音乐盛典》、2006年《公安部春节晚会》、2007年《新年新诗会》《北京圆梦――2008北京迎奥运文艺晚会》《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09春节大联欢》等100多台各种大型文艺晚会和演出活动(其中还回杭州主持过第二届国际动漫节开幕式),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而且让她在央视这个辉煌的大舞台上逐步走红,成为CCTV综艺频道的“当家花旦”。

身材高挑、容貌靓丽的董卿除了出色外表,更有聪慧内心,如今,她已是全国人民熟知的央视头牌女主持,但凡央视的重大演出,总少不了她的身影。尽管忙成这样,董卿还不忘给自己充电,她每个月都会回上海戏剧学院攻读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

到北京工作后董卿回杭州的机会少了很多。因为在上海读研究生,她只要回上海,偶尔还是会抽空去杭州观赏一番湖山美景,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放松一下自己,只不过更加行色匆匆了,“杭州变得越来越现代,也越来越时尚了!每次回杭州,感觉还是那么亲切!”“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在董卿的印象中“杭州人很热情,非常休闲,身在杭州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杭州女子则属于那种轻柔、温婉、甜美的类型,还特别懂得生活。”谈到美食,董卿说:“我太喜欢吃杭州菜了,炸响铃、凉拌笋干都是我钟情的菜式;还有山外山的鱼头汤,那种香浓的滋味至今难忘!”

上海晚会主持人范文第5篇

原来,当《欢悦中国行――2007元旦晚会》进行到23时57分时,排定的节目全演完了,接下去该是“零点敲钟”。于是就出现了三分钟的“节目空白”。晚会编导立即指令董卿进行两分半钟的“救场”,董卿接到指令立马登台“救场”,走到主持席前即兴主持。她正说着,编导又传来指令:“不是两分半钟,是一分半钟。”她立马调整思路,按“一分半钟时间”的要求组织主持语言。当她快要“说”完一分半钟时间时,编导又指令她:“再追加一分钟!”于是,她又“补说”了一分钟。就这样,在短短两分半钟时间里,她先后接到三次指令,果敢机智地“救场”,现场不断地即兴发挥,一气呵成,极为成功。她即兴运用并超常发挥语言机智的这“金色三分钟”主持,令不知内情的观众无不为之叫好,更令深知内情的晚会导演为之叫绝。这“经典三分钟”的主持,彰显出一位主持人的临场即兴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机智能力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所谓语言机智,就是主持人在主持活动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语言能力。它既是主持人必备的一种主持技巧,更是主持人必须培养的一种语言能力。语言机智,对主持来说,可能只是灵光一现,但它的产生却是与主持人的文化素养与经验积累分不开的。当然,主持人运用语言机智的能力也是可以培养的。那么,作为主持人该怎样培养和运用这种语言能力呢?

紧扣语言环境

一般而言,主持人语言机智,总是针对主持活动中的随机事件,针对主持过程中的偶景,所采取的一种语言应急活动。

所谓抓住语境,就是主持人要善于抓住主持现场的语言环境,针对现场情景运用语言机智。董卿在《欢悦中国行――2007元旦晚会》上,运用语言机智的“经典三分钟”主持,之所以说她成功,是因为她一是抓住了晚会即将进入“零点敲钟”的关键时刻,而且是因为正好巧妙地抓住歌手莫文蔚献上歌曲《忽然之间》之后的时刻。此时此刻,一方面是观众正翘首企盼“零点敲钟”时刻的到来,另一方面是观众的思绪还沉浸在莫文蔚的歌曲《忽然之间》所营造的氛围里没有走出来。所以,董卿组织了这样一段主持词:“刚才,莫文蔚为我们带来了一首歌曲,叫《忽然之间》。真的,忽然之间,好像2006年就过去了;忽然之间,好像2007年就要来到了。”

这里所说的抓住语言环境,实际上就是说要紧扣晚会主题,不能偏离晚会主题,更不能节外生枝,游离晚会主题;否则,无论主持人的主持词组织得再好、组织得多么出彩,也是白搭。

抓住语言内核

在运用语言机智的“经典三分钟”的主持过程中,董卿在十分自然地抓住现场语境即兴组织主持语言的同时,还非常准确地抓住了进扣现场语境的语核――“感谢观众,共创欢乐,辞旧迎新”。由于晚会采用随机抽奖的形式给观众发放奖品,以感谢观众对晚会的参与与支持,于是,董卿接下去非常娴熟而自如地组织了这样一段主持词:“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在这样一个彼此祝福的夜晚,我真的是怕时间不够长,不能将所有的祝福都送出;我也怕我们的祝福不够深,回馈不了你们对我们的那份真情;我也担心礼物不够多,不能够让所有关注我们的观众都有所回报。”

显然,董卿的这段主持词之所以成功,关键就在于她能够十分自然地抓住现场语境,与此同时又非常准确地抓住了紧扣现场语境的整个三分钟主持词的语核――“感谢观众,共创欢乐,辞旧迎新”。主持人在运用语言机智的主持过程中,如果能够一下子抓住了语核,那么他就会立即感到“有了底气”,一旦觉得“心中有底”,接下去就会“有话可说”“有话好说”,而且还能把话说好,说出精彩,说出智慧。

找准语言切入点

作为主持人,要发挥好语言机智能力,关键是要紧扣现场语境和情景,能够迅速找准语言切入点,然后即兴发挥。如何具备这方面的素养,对培养主持人的语言机智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超常发挥语言机智的“超常三分钟”的主持过程中,,鉴于观众的思绪仍旧沉浸在莫文蔚的歌曲《忽然之间》所营造的氛围里,还没有完全从歌声的余韵中走出来,主持人董卿便紧紧抓住莫文蔚的歌曲名称《忽然之间》这个紧扣语境的“语言点”直接切入。于是,董卿组织了这样一段主持词:“刚才,莫文蔚为我们带来了一首歌曲,叫《忽然之间》。真的,忽然之间,好像2006年就过去了;忽然之间,好像2007年就要来到了。”

“忽然之间”,这个语言切入点,可以说是董卿随手捡来的,似乎是水到渠成一般。就是这个语言切入点的运用,使主持人避免了找不到话头、无从谈起的尴尬;就是这个语言切入点的运用,使主持人的主持立马直奔主题,促使主持人接下去的语言便洋洋洒洒,自由流畅;就是这个语言切入点的运用,一下子就把主持人与观众的心理距离拉近了许多,更加彰显出主持人的亲和力。

由此可见,主持人拥有了把握与迅速找准语言切入点的能力,对发挥主持人的语言机智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讲究语句形式

语句形式的选择,对主持人来说也是一项培养语言能力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董卿在运用语言机智的“经典三分钟”主持过程中,洋洋洒洒地说了近千字,所留给观众深刻印象的无一不是流畅而生动的语句形式 。在这段长达两分半钟的主持语中,她先后一连用了两个“忽然之间”、两个“当然”、两个“从来就不吝啬”、一个“不同的”与“相同的”、三个“得到很多”、三个“怕不够”、四个“真的”等句式。这些铺排灵活的句式与富有人情味的词汇交融一起,似乎是随口说出、信手捡来,却又是如此这般地显得珠联璧合,恰到好处,处处彰显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与流畅性。

因而可以看出,主持人拥有较好的选择语言句式的功力,对于驾驭和发挥语言机智能力也是大有好处的。

追求语义贴切自然

众所周知,主持人的语言必需自然得体,言简意赅,准确流畅。那么,针对主持中的偶发事件与随机情景,如何使主持人发挥语言机智,使主持词说得自然得体,这恐怕是一件具有一定难度的事。要让主持人发挥语言机智,把主持词说得既自然得体又准确流畅,培养主持人正确理解并准确运用语言智慧意义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

董卿在超常运用语言机智的“经典三分钟”主持过程中,所选用的语言词汇都显得十分贴切自然。诸如,“不要吝啬掌声,不要吝啬关爱”,“欢乐的笑、感动的泪、奔波的苦”,“时间不够长、祝福不够深、礼物不够多”,“不能将所有的祝福都送出”,“赶不上你们对我们的那份真情”,“不能让所有关注我们的观众都有所回报”,等等。这一切,无一不显示出主持人扎实而深厚的遣词造句的语言功力。

让主持人具有较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关键是要强化文化修养,不断地提高自身遣词造句的语言功力,努力培养语流语感能力。

上海晚会主持人范文第6篇

主持人对于女孩子来说是个相当不错的职汪,但倪琳也承认,在屏幕上光彩照人的形象背后却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倪琳主持的《相约星期六》虽然是一档娱乐性节目,但节目的实质却类似谈话类节目。录制节目时主持人全靠临场发挥,台词根本无法事无准备,因为谁都不能预料十几位嘉宾会在现场的情感碰撞中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除了《相约星期六》之外,倪琳现在还担纲许多大型文艺晚会的主持。说起主持大型文艺晚会,倪末觉得尽管上台前所有的台词都可以准备好,但主持这类晚会的精神压力却比主持谈话类节目的大得多,因为晚会通常都代表了上海、乃至中国的形象,容不得出半点差错,因为一旦出错,几乎很难有弥补的机会。

巨大的压力下,自我调节就显得十分重要。倪琳说,是人就难免会出错,但关键要释然。所以,录完节目后她经常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就是美美地睡上一觉,醒来以后,一切又都重新开始。

健身――保持活力

荧屏上的倪琳给人的感觉是机敏活泼、妙语连珠,每个星期六,大家只要看见她 ,心里就充满了欢乐。然而,主持一档节目三年多,要从最初的在观众中建立形象到之后的不断创新,富于变化,这对于一个主持人来说又何尝容易。

1998年8月,当倪琳刚刚接替董卿成为新的女主持人时有人担心,东视这档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会受影响。但几个月下来,挑剔的电视观众认可了她――收视率从原先的13%迅速攀升至20%以上。广电局和美国权威机构的收视率调查也显示,该档节目曾连续三期维持在24%~25%之间,创下上海各大电视台除电视连续剧以外的专栏收视之最。东视节目部的同事都乐呵呵地称她“小福星”。

如今,倪琳与另两位男主持人――吕凉、崔杰的配合越来越默契,节目的影响也愈来愈大;高潮时,每期来报名的青年男女可逾千人。

倪琳说要把每一次节目都做得成功,就必须保持充沛的体力,要知道录制一档节目,需要七、八个小时的连续作战。“你的活力让你全身心地投入,只有认真地去听,积极地去想,才能有最好的发挥,”倪琳这样说道。平时倪琳保持活力的方法就是锻炼。但因为工作没有规律,她并不去健身俱乐部。她的锻炼方式是最传统也是最简便的――跳绳和举哑铃。

洗脸――养颜驻容

在护肤这方面,倪琳最注重的是洗脸。众所周知,主持人因为上镜的需要必须经常化妆,并长时间暴露于强烈的灯光之下,这对皮肤的损伤特别大。倪琳说,化妆,而且经常是浓妆使皮肤的毛孔无法呼吸,久而久之,毛孔堵塞之后,就会引起过敏。但为了工作,有时脸上因为感染而破损时,厚厚的粉还是照样往上扑。说起皮肤,倪琳有些无奈,谈话之间,她还表现出了对袁鸣的羡慕,因为袁鸣到英国去读书,暂时远离了“浓妆艳抹”,前一阵回到上海,大家都发现她的皮肤好得不得了。

所以,洗脸自然就成了倪琳护肤最重要的一件事――要把每一粒粉末赶出每一个毛孔。对于洗脸液,倪琳挑选了生产专业彩妆的公司的产品,品牌名为Mac。目前上海市场上尚且没有这个品牌的产品,所以,倪琳每次都得托朋友或自己到香港去购买。对于化妆品或护肤品,倪琳从不以价取物,只要管用就好。就拿她的洗脸液来说,一瓶能用3~4个月,但只要100多元港币。

气质――女人的美由内而外

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时时刻刻地充实自己,相对于这一点,上面提到对于倪琳蒸蒸日上的事业而言就都显得微不足道了。气质、思想、亲和力,使她后来居上,使她脱颖而出,使她与众不同。

倪琳说,她总是在观察、总是在思考、总是在总结。对于女主持人的定位,她就思考过很多,与朋友探讨过很多。在主持《相约星期六》之初,她总觉得只有男主持人可以调侃,而女主持人应该捧(嘉宾)。但几番琢磨下来,她决定改变风格,所以有一天,大家都发现倪琳的嘴“厉害”起来了,节目也显得更活泼了。

上海晚会主持人范文第7篇

一、 镜头前的当众状态

镜头前的当众状态是由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工作性质而决定的,它是一切主持创作正常开展的基础与保障。而为了追求充分的娱乐效果,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风格普遍比较活跃,节目录制空间相对较大,摄像机位、景别多变。受上述特点的影响,主持人尤其需要保持一种饱满甚至亢奋的当众状态,摒弃影响自身创作的紧张等负面因素,调节兴奋感等正面因素,培养自己面对镜头和观众强烈的表达欲望,更好地进行节目演播。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董卿自2005年起已经连续主持了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每年央视春晚会都汇集了全球华人目光的焦点,而董卿也总是能凭借出色的演播状态承担起一个代表国家形象的大型综艺晚会节目主持人的职责。每当央视春晚的大幕拉开,主持人登台亮相之时,我们总是会透过董卿炯炯有神的目光,稍稍微涨的面庞和铿锵有力的声音感受到她那种激昂饱满的情绪。而当她首次踏上春晚舞台时,时任央视文艺中心主任的张晓海送给董卿的就只有两个字――“状态”。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两个字她始终记得,并给出了她对于状态的理解:“我一定要把自己最饱满的情绪,最美好的笑容,最真诚的祝福表现出来,这就是不变的状态。”[2]

二、 演播现场的灵动状态

演播现场的灵动状态,是指主持人在演播现场拥有能够全情投入地感受节目的境况,利用表情、手势、体态等态势语言和有声语言配合,准确恰当地表达观点、抒感,并在现场的交流与对话中迅速、随机地做出反应,从而完成演播创作的一种能动状态。上海戏剧学院吴洪林教授将现场演播的灵动状态细分为三,即“心理情感的运动状态、态势语言的行动状态和现场发挥的能动状态”。[3]

(一)心理情感的运动状态

心理情感的运动状态,是指能够帮助主持人在节目语境中进行准确的情感感受与表达的创作状态。主持人的出现为广播电视的大众传播中加入了人际传播的特色,自然也拥有了更多情感的交流与共鸣。主持人在节目主持过程中,需要向受众传递情感,而这种情感又首先是需要自己感受得到。在2006年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十二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唱法的比赛中,一位藏族歌手在演唱完自己的曲目后开始进行综合知识的问答。由于听不懂普通话,主持人董卿特意请现场评委中藏族歌唱家宗雍卓玛帮他翻译。然而这位选手居然抽到的是一道成语接龙的题目,翻译起来相当困难。几经努力这位选手最终还是没能回答上来,观众席传来一片惋惜之声。此时主持人董卿则举起话筒,说出了下面的一番话。她说:“其实,他听不懂我们的话正如我们听不懂他唱的藏歌一样,但是他今天为我们带来的是中国海拔最高地区的歌声,歌声里他的感情我们听得懂,他唱出了打动人心灵的歌声!其实,此刻他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来到这座城市时他感到的是一种陌生,该给这样质朴的歌手更多的关怀,即使听不懂,但是歌声没有界限,情感没有界限,相信我们的关怀他一定听的懂!”应该说,董卿能够在一瞬间说出上述的语言,正式由于她内心情感的体验和涌动,让她有了切身的感受,这得益于主持人自身心理情感的运动状态的建立。

(二)态势语言的行动状态

态势语言的行动状态是使主持人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能够基于情感基础之上,恰当、得体并有机地运用表情、眼神、手势等态势语言来帮助语言进行创作,以达到传情达意效果的一种创作状态。著名演员、主持人王刚曾经担任过北京电视台《东芝动物乐园》节目的主持人,他在主持创作中便具有良好的态势语言行动状态,很善于将手势、动作等体态语运用到主持创作中去,形成特点鲜明而富有表现力的态势语言。在某期《东芝动物乐园》的节目中,王刚向现场观众提出了一道竞猜题――北京昆明湖畔的天鹅被人开枪打死,是哪所大学的同学自发组织起志愿者队伍进行轮换看护?当现场一位观众给出正确答案之后,王刚当即把右手高高举过头顶做鸣枪状,口中随即发出“啪”的一声,之后宣布回答正确。王刚的这一“枪”,可以理解为是对枪杀天鹅行为的回击,可以理解为是对于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警示,同时也是在节目进程中对观众答题正确的判定。由此,态势语言行动状态的妙处可见一斑。

(三)现场发挥的能动状态

现场发挥的能动状态,是指“能激活主持人在临场应变、即兴发挥中不断出彩、出智”[4]的一种创作状态。上海电视台主持人袁鸣曾在主持一次庆祝海南某京剧团成立的文艺晚会时,这样介绍出场嘉宾:“有请海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南新燕小姐!”主持人话音刚落,台下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站了起来,现场一片哗然。这时袁鸣立刻说到:“对不起,我是望文生义了,不过你的名字实在是太有诗意了。我一见这三个字,立刻想起了两句故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今天,这里出现了类似的情景,京剧宜都市清末的宫廷艺术,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戏曲,但是现在已经从北方流传到南方,跨过琼州海峡,飞到了海南,而且在这里安家落户,这又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呀!”说话之后,现场掌声雷动。袁鸣在遇到尴尬时能够机智发挥,漂亮圆场,一来是因为自身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二来能够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迅速调动记忆,并从容不迫地完成语言构思与表达,这是现场发挥能动状态的作用使然。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一般是以半文本提纲式的稿件或台本作为创作依据,其中还经常穿插现场片段式的对话与采访。这些特点给主持人的现场发挥带来了更大的考验,因此,建立并保持良好的演播状态,便成为了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完成现场驾驭与演播创作的基础与保障。

参考文献:

[1][3][4]吴洪林.主持艺术[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7:28,138.

上海晚会主持人范文第8篇

一、主持人"动作"的亲和力

主要指主持人在台上请嘉宾出场时的动作。那么,主持人请嘉宾出场到底用什么样的动作才算有亲和力呢?我们做过一个试验: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在主持台前坐着,先是向观众问好,接着介绍本期节目的内容,然后热烈、隆重地请嘉宾出场。嘉宾出场后主持人可有三种动作:动作一,主持人挥手示意嘉宾坐下;动作二,主持人站起示意嘉宾坐下;动作三,主持人站起并主动迎上几步与嘉宾握手(或拥抱)并示意(或说:"请坐。")坐下。很明显,"动作三"是最富亲和力的一种。再加上现场观众的掌声所营造的热烈气氛,无论是嘉宾、主持人、电视观众都会倍感亲切。

但是,在一些节目中,主持人容易忽略这些外部亲和力的细微动作,影响主持人的形象,也影响观众的情绪。比如,有一台晚会,其中有一段介绍上海豫园的内容,为了说明豫园怎么好,主持人请出了一位在上海生活了七年的外国朋友。这位外国朋友"不负众望",连比画带说,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该下场了,怎么下?请看主持人的现场表演:他向这位外国朋友用英语说了一声"谢谢!"然后转身面向观众,继续主持节目,同时看也不看他一眼地挥手示意下场。这样的处理,观众除了感到心酸和尴尬外,还有热情?还有亲和力吗?

因此,我们想到了《实话实说》栏目的主持人崔永元,他对观众那90度的大躬,让人赞叹不已;《艺术人生》栏目的主持人朱军,每次请嘉宾上场,都要站起,迎上去与嘉宾握手,那亲切、自然之情让人感到暖融融、乐融融。

二、主持人"表情"的亲和力

这里所讲的表情不是煽情,而是主持人(或播音员)主持专题片时的表情要和片子中的情绪一致,不要给观众造成两张皮的感觉。不然,它既影响片子的亲和力,也影响观众的收看情趣。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

有一部专题片,是说一个偏僻的山村,文化生活很落后。农闲时,农民就打牌、,经常惹是生非。支部书记很伤脑筋。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后,他建立了锣鼓队、秧歌队、表演队,村里沸腾了,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记者前去采访,一位老太太唱了一段"三句半"来表达这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好心情。老太太幽默、诙谐、激动,越唱情绪越高,逗得村民们哈哈大笑,主持人在咯咯地笑,观众也在开怀地笑。三种笑声融为一体,产生互动,使观众如临其境,审美情趣产生了升华。

第二个例子是一位主持人,介绍南方某城市一个小区的情况:小区布局怎样合理,绿化、美化怎样到位等等。她还说:"不仅外部是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内部结构也是非常合理的,不信请随我们的摄像机镜头走进房内去看一看。"这里,编导加了一个过渡镜头:主持人从外面推开玻璃门进入大楼的大厅(入画出画),加这个镜头也无可非议。问题在于,主持人在上一个镜头中是喜气洋洋的情绪,而下一个过渡镜头则毫无表情。很明显,编导、摄像、主持人都忽略了上下镜头情绪的连贯性。看到此处观众心里在打鼓,主持人怎么了?生气了吗?

三、主持人"眼神"的亲和力

眼神的亲和力有两方面。一是主持人对嘉宾的眼神;一是主持人对电视观众的眼神。眼神的方向变化不像动作那么大,但却很微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嘛!

为此,我们也做了一个试验:两人对面坐着,看着眼睛交谈是什么感觉:尊重;看着眉毛(或鼻子、耳朵、嘴唇)交谈是什么感觉:不礼貌;看着脸庞以外的空间交谈又是什么感觉:不屑一顾。所以,主持人在现场面对嘉宾或面对镜头(电视观众)时,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集中精力,切忌左顾右盼,稍微有一点儿走神儿,都会给电视观众造成不良印象。

主持人对电视观众(即现场面对镜头)的眼神就更要注意了。可有些主持人不太注意这些微小的细节。比如有一台"五个一工程"作品入选奖颁奖晚会,主持人朗诵同志的几句话:"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几句话是在晚会推向高潮时,主持人情绪激动地大声朗诵的。遗憾的是朗诵这几句话时,主持人的眼神却跑了,跑哪儿了?跑到观众席二楼挡板上写的这几句话的标语上了。他在看着念,而且眼神从左到右(仰视)地看着念,离开了与电视观众视线的交流方向。不仅谈不上亲和力,还使观众瞬间停顿,不知怎么回事?造成思维转移,影响收看效果。

有些主持人面对摄像机念稿子时,由于眼睛和镜头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给观众造成了"面对眉毛讲话"的感觉。这种现象很多,实际上很好解决,留心注意一下就行了。

四、"机位"(摄像)的亲和力

由机位不当造成主持人眼神偏差是摄像师要注意的问题。机位角度不合适,编导也有责任要求、提示摄像师,不论从构图设计,还是从亲和力角度要求,摄像师随时都应该去捕捉最好的角度、最好的构图、最能传达更多的信息、最能表现亲和力的镜头。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多方面注意:一是对固定机位的处理;二是对可移动机位的处理。第一种情况以政治性会议为主,比如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等。为了保持会议的严肃性,除个别流动机位外,其他机位都是固定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大会开始以前,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几次架机演练,最后定出每台摄像机的最佳机位(角度)。第二种情况是可以小范围移动机位的节目,比如大型文艺晚会等。这类节目机位可以小范围移动。有时稍微调整一下,被摄对象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效果了。这就要求摄像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还要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有时经常出现机位与主持人(或演员)成90°角,画面上出现主持人对着屏幕边框讲话,造成主持人的外部"跑神"。没有了与观众的交流,也就削弱了亲和力。

上海晚会主持人范文第9篇

近几年很久没有露面的倪萍,一改往日煽情风格,一开口就抖出不少笑料,语言辛辣、风趣,让很多媒体对她刮目相看。

――有请关锦鹏导演……(上台的是伍仕贤)为了让大家体会到这是直播,我们临时把关锦鹏换成了伍仕贤。(导演临时调换顺序,导播没有及时告知倪萍。)

――快说,说你爱她(李少红)。(曾念平为妻子李少红的电影《门》担任摄影而获奖。)

――你如果只把你的生命依托在一件事情上,你永远会失落,而且不知道生命实际上是有十件事。这一件事抽走了,哗啦!九件事就补充上来了。人生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人不现实的奢望。

――有人问我,你是不是忙事业顾不上家庭,我说错了,我怎么觉得忙事业就是为了家庭。那反过来说你在家是不是就顾不上事业了,我说又错了,好好过日子就是为了好好出去工作,这两者很难分开,融在你的血液里面。生命无法简简单单的去丈量!

真诚而又煽情的倪萍

作为一名出色的主持人,倪萍曾经风光无限,从1991年至2004年,倪萍和赵忠祥这一对黄金搭档,连续十几年主持了收视率在十亿观众左右的大型晚会――“春节联欢晚会”。曾经,倪萍煽情的语言让很多人为之潸然泪下,而她真诚实在的主持风格也让中国大众所喜欢。倪萍,一个毫无背景的话剧演员,阴差阳错地突然成了中国最红的主持人,而且一红就是那么多年。

应该说春晚捧红了倪萍,而倪萍也通过春晚奠定了自己的主持风格。从1991年开始,倪萍在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主持台上站了足足十几年。在问到她会不会复出主持春晚时,倪萍笑言何必再把老奶奶拽出来,她只想回归最平静的生活。“再说了,我从前上百件旗袍现在没有一件能穿进去,所以我不能再在这个岗位上,我必须‘下岗再就业’。”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倪萍这样说:“我对春节晚会的那份感情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完、就能说清楚的,大家看到的只是那个晚上一整的晚会,其实并不了解真正的内幕,如果你能够了解,就能理解,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指责和批评。就像看着自己不断成长起来的孩子,那份情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真的,我用语言说不清楚,不是简单地挑毛病,说它好或者不好,那是很复杂的东西。我希望观众忘掉那个主持人倪萍,作为我个人来说,我不主持了,可话筒藏在我心里。”

囊括所有主持大奖的周涛

周涛正式登上春晚主持台,是从1996年担任春晚外景主持开始的。这么多年,周涛用她谦和的笑和温柔的爱陪伴着每一位熟悉她的观众;同时,她独特而又丰厚的魅力,已悄然地走进并征服了亿万观众的心。

在十几年的主持生涯中,周涛囊括了所有权威的主持人大奖,其中包括国家最高奖项:金话筒奖、星光奖、金鹰奖等,另外她还获得了德国皇家电视台颁发的国际金皇冠奖,这是亚洲第一位荣获此奖项的主持人。

除了主持春晚,周涛还在建国50周年天安门广场大型庆典、建党8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庆祝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庆典演出等大型庆典文化活动中担任主持。同时,周涛从2001起担任制片人,开办了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公益环保栏目《真情无限》,这个节目从孕育到成熟倾注了周涛无数心血和汗水。这个栏目为公益慈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筹集善款高达500多万元,成为为公益慈善事业捐款数额最多的日常栏目,是中央电视台成立以来,第一个从文艺部调到中南海被领导观看的栏目,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赞誉。

2005年,周涛被借调到北京奥组委新闻中心综合处担任副处长,参与策划组织了30余场有关奥运的新闻会。2006年10月周涛又被调入了北京奥组委最核心的部门――开闭幕式工作部,任计划管理处处长,负责奥运会、残奥会的全球电视转播、总协调和开闭幕式的大屏幕字幕工作。事实证明,她出色地完成了奥组委的光荣任务。

周涛的美丽、和善、聪慧、睿智、德艺双馨的良好形象和独特魅力,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亲和力,深受观众喜爱。她的职业空间已经远远超出了主持人这个领域,其职业生涯的每一次拓展都为自己的人生写下了绚丽的一笔。

周涛语录

――我知道,很多人加盟奥组委都是通过考试、面试过来。我已经比较另类,还是别太高调了,我希望踏实做点事情。

――谁也不可能在主持人的位置上做一辈子。在年龄压力下,大家可能有不同的选择。大家可能只是觉得我这步选择比较另类而已。

――我是个有决断的人,不喜欢拖泥带水。所谓舍得,舍永远在得之前。

――假如因为能力,不能让所有观众可,这是很无奈的事情,但是我尽力了。

董卿语录

――我属于想清楚就会去做,做了从来不后悔的人。

――没有压力、没有牵挂、轻飘飘地活着,将会多么痛苦。

――人有时候需要阿Q一点,否则没有办法生存下去。

――事业可以全力争取,但爱情是宿命的,你会遇见谁、爱上谁、爱多久,不是你能决定的。

――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

央视当家花旦董卿

在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由李咏、周涛、朱军、董卿组成的“春晚四人搭档”首次亮相,和其他三位主持人相比,董卿的出现颇具黑马气质,那时大家对她还有些陌生,谁也没有想到短短几年的时间,董卿会以“当家花旦”的姿态在央视舞台上绽放。

董卿最先开始走红是在1998年的东方电视台,那时她主持《相约星期六》,一个类似《非常男女》的节目,节目样式讨巧,加上董卿清新自然的主持风格,节目一下子火了,直到现在这个节目还在播出。2002年央视西部频道成立,正好一位负责人是当时金话筒的评委,对董卿有印象,就给她打电话。“我当时很犹豫,在上海人脉和环境都有,又要离开?在北京我没有车子、房子,没有朋友,我连去哪里剪头发、买衣服都不知道。西部频道也是非主流频道。也许人的年纪越大,胆子越小,从上海到北京,我害怕失去手上有的那点东西。”

在工作七八年之后重新考虑自己还能做什么?要不要成家?那个时期和年龄段对于董卿很是关键,选择会影响她的一生。董卿最后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北京。如果说当年从浙江到上海的时候是因为不受重视,董卿的心里还有一些落差,那么这次从上海到北京她是做好了一切准备,把能想的都想到了:陌生、恐慌、站在央视的舞台上面对不认识的观众,录完节目的寂寞,从楼上望下去这个地方不是你的。

刚到西部频道的时候,董卿每天就是拿着台词本一个人嘀咕,每次录节目之前都要查大量资料,她可以足不出户,中午就下楼吃碗面。也就是因为如此,在整个节目录制过程中,董卿可以在程序上不出任何差错。

一些主持人在台上貌似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在台下却吃吃讷讷、语不成句,他们的所谓口才,不过是懂得如何抑扬顿挫地背完事先写好的台词,而董卿不同,她经常会在台下也是“门儿清 ”。

这位端庄优雅的央视“当家花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对自己的成长道路、奋斗目标的理解更加清晰了,作为主持人,我不想只是做一个大家都认识的、能叫得出名字的人,而是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主持人,充分利用央视赋予我的话语权,给广大的观众带来更多的思索、快乐和感悟。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越来越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和想做什么,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要努力去做一个真正的、有价值的、受人尊敬的主持人,这是我的梦想,也是支撑我一路走来的力量。”

链接:春晚那些事儿

主持人之最

还记得第一届的主持人是谁吗?

1983年,央视第一届春节晚会亮相。当时的春晚没有专门的主持人,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成了首届春晚的当家。

谁是春晚资历最老的主持人?

赵忠祥是资历最老的春晚主持人,他主持过12届春晚,最早一次主持是在1984年。他的搭档倪萍也曾主持过12届。

谁是主持最多春晚的非专业主持人?

主持春晚最多的非专业主持人是姜昆,一共上过17届春晚,主持过7次。

哪届春晚主持人最多?

历届春晚中,主持人阵容最强大的一届春晚为2000年,共有15位主持人。其中牛群、冯巩也客串了主持人 。

春晚搞笑语录

“司马缸砸光。”唱了一辈子评剧、演了一辈子配角的赵丽蓉,从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中成功转型,此后成为小品当红明星。

“傻样儿!”小品《相亲》奠定了赵本山中国第一笑星的地位,且十几年不倒。

“探戈就是趟啊趟着走,三步一回头,五步一招手,然后接着趟啊趟着走。”小品《妈妈的今天》里,赵丽蓉发明的探戈让观众学了足足一年,也乐呵了一年。

“它为什么这么脆?就是一盘大萝卜。”在小品《打工奇遇》中,赵丽蓉碰上了黑心老板巩汉林,她风趣的唐山口音和精湛的演技,不知给多少人带去了欢乐。

“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小品《昨天、今天、明天》里对“秋波”的精辟解读,流传至今。

“小样儿,你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伤自尊了,太伤自尊了。” 小品《钟点工》里,赵本山和宋丹丹一下子创造出很多口头禅。

“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缘分啊。”《卖拐》里赵本山把卖拐的骗子刻画得入木三分,被人们津津乐道。

“忽悠,接着忽悠。”范伟在《卖车》里把东北民间的语言特色表达得淋漓尽致。

“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名老女人难上加难。”“女人对自己下手要狠一点。”宋丹丹在《说事儿》里两句针对女性的独白可谓经典。

“你太有才了。”在小品《下蛋公鸡》中宋丹丹的这一句,可谓是“太有才了”,“下自己的蛋,让别人说去吧。”“会下蛋的公鸡,公鸡中的战斗鸡,Oh,Yeah!!”

上海晚会主持人范文第10篇

崔永元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在电台做记者,后进入央视做节目策划,因主持《实话实说》在全国迅速走红,现主持《小崔说事》。

崔永元:得抑郁症的人,基本都是天才

崔永元不是一到电视台就做主持人的,那时候观众对小崔的长相颇有微词,制片人担心收视率有问题。后来央视策划了一个新节目《实话实说》,找不到可以和张越、白岩松匹敌的主持人,制片人就对崔永元说,你先替3 期节目,等找到合适的主持人再下来。

白岩松和张越的出名已经打破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相貌的一贯要求,而崔永元的做派又打破了主持人的另一种惯例:他穿衣服不像样,说话也不是字正腔圆的方式。回忆当时情景,崔永元调侃说:“当初我们的制片人就没把我往张越、白岩松那种‘平民主持人’的方向打扮,就是按照大牌主持人来塑造的。”

那时白岩松他们都穿着西服主持节目,崔永元穿着毛衣就出场了。节目现场是个大棚子,先是音乐响,然后追光灯追着崔永元出场,两边的观众就欢呼,崔永元跟他们握手说:“你好,你好,欢迎你!”这时候,崔永元听见身后有一个人说,这孙子干什么的?崔永元本来背了很多词,打算一上场先念四句诗,再来一个对联,再弄几个排比句,最后是四个歇后语,大牌主持人就正式亮相了。他说,听到这句话,打击特别大,脑子顿时一片空白,自己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就嗑嗑巴巴录完了节目。后来同事都对崔永元说,挺好,打开电视这么多节目,没有一个主持人像你这样的,希望你能坚持下去。说起这一细节,崔永元又诙谐了一回:“这要坚持下去还挺难,每次都得有一个人说,这孙子是干什么的。”

调侃归调侃,但崔永元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因为在主持节目以前,他已经做了11 年的职业记者,他自言紧张时会像记者提问一样去采访别人,只要认真地听,对方就会说出心里话。这对崔永元来说,是一个很容易找到的职业状态。慢慢地,观众就喜欢上崔永元这种自然、平和的状态。有人说这是一种风格,崔永元也被誉为平民主持人,但他认为这不是风格,而是每一个专业记者自然展现的职业状态。

在崔永元看来,“得抑郁症的人,基本上都是天才。”近的有韩国明星李岩珠,港星张国荣,远的有海明威、川端康成,小崔自诩自己也是天才。尽管崔永元为治病休息了很长时间,但观众一直很关心他,知道他得病之后,很多观众给他打电话、写信,有人要给崔永元送药,有人要给他做心理治疗,还有人说愿意给他当保姆。观众期待已久,所以崔永元的新节目《小崔说事》一开播就有“崔迷”捧场,看来看去他们发现自己又看到了《实话实说》的影子。

王志: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曾在湖南电视台做新闻记者,1994 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先后在《东方之子》《新闻调查》《面对面》栏目中任记者、主持人和制片人。

王志:在央视当了八年临时工

王志到电视台以前还是个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电视台。但从接触电视到做节目主持人,王志还有一个“三次出镜”的故事。第一次出镜,王志只露出了一只手臂,没有正脸,那是一次新闻采访中王志自己拿着家用摄像机,边拍摄现场,边在摄像机后面提问。第二次出镜也在新闻现场,这回王志终于露了正脸,在镜头前背着别人写好的稿子。第三次出镜是采访骆玉笙,这是王志到《东方之子》的第一个采访。制片人对王志说,你就问你想问的问题,其他东西都不要管。王志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出镜。

对于到《东方之子》,王志觉得完全是顺其自然的事。有一次《东方之子》去湖南采访,湖南电视台让王志去帮忙联系,王志亲眼看见白岩松、张洁、罗方华工作,他开始觉得新奇,中央电视台确实是不一样的地方,他的心慢慢膨胀起来。王志直接请假去了北京。很幸运,《东方时空》一开始就给了王志一个高起点,让他当主持人,王志也认定自己可以做一个像白岩松一样的主持人。

王志回忆起自己当初刚来北京,在镜头前一身西装革履,晚上又像地老鼠一样回到在六里桥租的地下室去了。那时候很多从外地来的人都这么住,叫外省青年,现在时髦的说法叫“北漂”。想起来,王志仍觉得住在六里桥挺幸福的,同住的都是几个电视台的人,大家凑钱一起请了个做饭的。那时众人都未婚,只有白岩松新婚,王志说自己别的不羡慕白岩松,就羡慕他找了一个贤惠的好媳妇。每次回到地下室都有热菜热饭吃,元旦过节,他媳妇都把地下室布置得像家一样,特别温暖。就这么幸福着的时候,原来的单位给王志下了最后通牒,限他某月某日前回去上班,否则除名处理。王志从心底里不愿意离开北京,自己能力的提高是能够看见的。拿辞职通知书时,原单位领导对王志说,你要考虑清楚,电视台也不好进。年少志高,王志丝毫没有考虑后果就说:“我没有别的选择。”虽然王志根本没把这当一回事儿,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一件大事儿,弄不好饭碗就没了,前途未卜,央视不调你,也不聘你,任何问题都不解决,而且最后干得怎么样还不知道。

当时只是凭着年轻的那股热情,王志觉得有个声音告诉自己:我能行!于是他变成了央视的临时工,一做就是八年。八年里,王志每天看到的是沉重,是社会的阴暗面,坑蒙拐骗,杀人越货。在《新闻调查》时,他到地方采访,晚上睡觉有人来敲门,打开门,就有人扑通一声跪在他的跟前。最后,王志受不了那样的精神压力,他选择了离开。王志说自己当记者有两个资本:第一是有辣椒就能吃得香,第二是能睡得着觉,这是在央视做名主持人最大的本钱。休整了十个月后,央视筹备《面对面》,王志回来了,重新开始他的采访生涯。

几年过去,王志和《面对面》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今天的王志每每像个思考者,在节目中端着一个质疑的姿势,对采访对象说:“你再说一遍,这事儿我觉得不是这样。”逼得对方无路可逃,于是有人说王志挺尖刻。王志说,充其量只是尖锐。因为有着这样经历的王志对生活、对理想的态度始终是平和的,水到渠成的,他明白什么是自己坚持的所在,什么是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他说:“我问的,都是大家应该问的事情,我问的都是对公众负责任。我就是干这一行的,我每天问别人,我也接受别人的采访。”

董卿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曾主持《流金岁月》《相约星期六》;荣获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现为央视西部频道节目主持人。

董卿:我像扑火的飞蛾,又像穿上红舞鞋的孩子,停不下来

温文尔雅的董卿当年只身从上海来到北京,从小有名气回落到默默无闻,三起三落终于成了“腕儿”,在2005 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她和朱军成为出色的搭档。

面临多次的选择,董卿明白了一个特别普通的道理:有失就有得。刚进上海台时,没有合适的节目,参加第一次三地对传的春节联欢晚会,她做的是联络工作。所谓联络工作就是姜昆老师该吃饭了、某某老师该上车了,那个时候董卿特别羡慕所有能够登上舞台的主持人。两年以后,董卿才有机会主持《相约星期六》,一下就火了,人们开始认识董卿。没多久,上海卫视成立了,考虑到这是面向全国的窗口,有更广阔的舞台,董卿去了上海卫视,但是当时上海卫视的收视率并不高,她一下子有很大的落差,像被打入了冷宫。几年之后,上海卫视改成了东方卫视,有了蒸蒸日上的感觉,这时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成立了。面临又一次的选择,是继续留在上海这个很熟悉的环境,还是去央视筹建一个新频道,一个非主流频道?董卿想了想,放弃了上海和身边的很多好朋友,去了西部频道。

董卿说自己特别享受工作的过程,生活当中所有的快乐和满足感,所有的幸福感觉,似乎都只有在舞台上获得。灯亮起来,镜头对准自己,无数双眼睛看着自己,董卿说,仿佛自己所有努力只是为了那一刻来临。离开舞台的生活好像不重要了,不属于自己了,每天只是想着接下来哪一刻又要站在这个舞台上。这像飞蛾扑火一样的狂热,甚至使董卿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点病态。没有人会想到外表稳重、温文尔雅的董卿就像那个穿上了红舞鞋的孩子,无论如何都停不下来。

也许有一天,漂亮的董卿会遗憾:在该恋爱时没有恋爱,该成家时没有成家;遗憾自己身边没有一个人,没有给父母更多的时间……“但我现在根本停不下来。”董卿渴望的是有变化的生活,当初只身离开生活了七年的上海,正是因为熟悉了上海,生活就开始失去热情、变化,甚至没有差错。董卿说自己的这个年龄属于气盛的时候,心里想的只是梦想、理想。所以,当2005 年春节联欢晚会快结束的时候,董卿不止一次地问朱军他们:一会儿直播完了以后,你们怎么过?朱军回家和一帮等着他的朋友喝酒去了;周涛的爸妈在家等着她;李咏已经和媳妇买好了去度假的机票……只有董卿从灯火辉煌的演播室回到租来的房子里一个人过大年三十,她觉得自己有点不知所措,有点害怕。但回家后,她感到的只是饥饿,吃了点东西就快两点了,电视已经开始重播春节晚会,董卿非常认真地看了一遍春节晚会,凌晨七点倒在床上睡着了。董卿也许是寂寞的,但你永远想像不到一个看似柔弱的她能够为了电视咬着牙走了那么长的一段路,她用莫泊桑的一句话鼓励自己:生活永远不可能像你想像的那么好,但是也不会像你想像的那么糟,无论是好是坏,都需要坚强。

元元:我一直处心积虑地想做主持人

元元,本名刘元元,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创办并主持《元元说话》《第7 日》,在北京老百姓中影响重大。

她在北京电视台主持了一档非常火爆的节目叫《第七日》;她在北京的影响不亚于崔永元在全国的影响;她出去吃饭时老板都不要她的钱……貌不出众的元元早在中学就立志做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但是前前后后努力了三次,她才跨进电视台的大门。元元开玩笑说,这个过程简直九曲十八回,能拍一个连续剧了。

1986 年,元元上高二,17 岁。中央电视台开办中学生栏目,叫《我们这一代》,面向社会招聘中学生主持人。元元毫不犹豫报名应聘,一试二试都过了,三试是试镜,那天元元穿了一条极不合身的裙子,戴着近视眼镜,而其他应聘者都漂漂亮亮的。元元终于因形象问题惨遭失败。

然而,受到重大打击的元元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大学毕业时,她还想到电视台当主持人。元元抱着发表过的一堆作品去了电视台,说我想当主持人。这次虽然进了电视台这个门,但想进这个圈太难了。元元天天打水,跟着导演去拍片子,背了两个月沉重的电瓶,什么也没学到,更没有任何留下来的希望。进电视台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接着,元元有了一份让人满意的工作,顺顺当当地开始上班。忽然有一天北京电视台文艺部开始招聘主持人,元元的心又动了,跟人说话说不了几句就走神。元元决心再试一次。接到录取通知的那一瞬间元元心花怒放,一直处心积虑地想做一个主持人,现在终于考进了电视台。

可是,美梦并没有因此成真,电视台觉得元元虽不如别人漂亮,但又有点脑子,适合写稿子,或者做一个好编辑、好导演,就是不适合主持。结果元元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考到电视台,最后还是去做了幕后。于是无论是负责为剧组买盒饭、联系演员,还是参与策划、写稿子,元元都拼命做到最出色,希望得到一个机会。但适得其反,导演越发觉得元元干什么都好,就是不适合当主持人。那时候元元在台下看别的主持人主持节目,她常常想,如果换了我,我不这么说话,我那么说,肯定比这么说要好。

后来,新闻部的一个老记者找到了元元,让她做出镜主持。元元就跟着他去采访,老记者教元元在镜头前说一段话,但元元没按照他教的去说,但说得更好、更流畅。老记者特别高兴,见人就说,我今天遇见个宝,虽然长得不太好看,但说话不用教。元元就从出镜记者开始了主持人生涯。先是《北京您早》的记者,再到创办新闻评论节目《点点工作室》,任《元元说话》的主持人和制片人,元元开始在北京家喻户晓,等她1999 年创办大型新闻述评节目《第7 日》,收视率最高达到了11.29%,创下了北京电视台非黄金时段的最高记录。元元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甚至超越了原来的梦想。

上一篇:年终晚会主持词范文 下一篇:歌舞晚会主持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