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标杆“激起千层浪”

时间:2022-10-16 09:28:38

一个标杆“激起千层浪”

编者按

16年前,在苏州古城区的东面是一片农田,还有一个名叫“金鸡湖”的大鱼塘;如今,在这里已矗立起一座现代化新城――苏州工业园区。

开放的苏州曾创造过“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令世人所瞩目。

今年4月28日,苏州工业园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的称号。这是苏州人创造的又一个奇迹,进一步丰富了“园区经验”。它的成功实践看得见、摸得着,是苏州旅游业乃至苏州城市转型升级的又一创举。谨此推荐,值得一读。

苏州。濒临太湖。紧靠国际大都市上海,自古以来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称。苏州与上海、杭州组成中国最发达地区之――长三角地区的黄金三角。

建城25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厚实,风景如画的苏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一个古老而现代的苏州出现在世人面前,洋溢着朝气和活力。

与苏州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相同步,苏州旅游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明媚的春天。

在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过程中,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三区三城”的总目标、总定位,其中包括要把苏州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新的思路的优化,新的战略的制定,正在指引着苏州向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大步迈进。一张白纸绘出最美画图

人们发现,如今的金鸡湖畔竟是如此美丽,聪明的苏州人在“水”字上做出了一篇新文章。

夜的金鸡湖是宁静的。远处,湖畔高楼里透出的灯光与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近处,湖面的灯火流光溢彩。“躺卧”在湖面上的国际风情水街――李公堤上,从一家家餐饮名店里传来世界各地游人的歌声和笑声;休闲观光大道上,到处可见人们悠闲自得的身影;在时代广场,世界上最长的500米神奇天幕是各地游客们的视觉盛宴;苏州科文科文中心内盛大上演的“苏SHOW”,已成为各地游客来苏夜间娱乐的好去处;还有来自国内外著名艺术团体的精彩演出,让人美不胜收……

金鸡湖畔的夜色是美丽动人的,她的白天则让人感受到现代都市焕发出来的朝气和活力。“亚洲最大的水上摩天轮”高120米,吸引着无数欢乐的眼球;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着国内外大型展览活动;时代广场内大规模、综合性、现代化、高品质的商业综合体鳞次栉比,那里有全国单体最大的百货商店――久光百货;功能齐备、水平一流的高尔夫球场,让境内外白领商务人士趋之若骛;31家各类酒店(其中四星及四星标准以上18家),为商务游客们提供各种吃、住、娱乐服务……

在工业园区环金鸡湖区域的近10平方公里商务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内,各种商务建筑达到500万平方米,集聚了如此多高水平的、多元的商务旅游业态:会展、餐饮、文化娱乐、休闲、购物等,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也难怪凡是到过金鸡湖的人,都会用“惊奇”和“震撼”这样的词汇来表述自己内心的感受。

就“示范区”包含的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还囊括有特色购物场所――大型“奥特莱斯”的综合保税区;有国内最高铜观音像的重元寺;有多种特色休闲度假、健身康体功能的沿阳澄湖区域的星级酒店;有充满乡野趣味、农事采摘乐的五星级农家乐等等。“示范区”内,不同类型旅游业态、不同档次的旅游消费融于一体,精彩纷呈,各臻其妙。

无论是哪种口味的商务游客,都能轻松在此找到自己的最爱。

短短的16年,一张白纸画出了中国商务旅游最新最美的画图,这真是令人称道的一个奇迹!

来到这座城市,就在享受旅游的快乐;在这里旅游,就在享受这座城市的独特体验。“园区的硬件条件和软件配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金鸡湖的夜景呈现出了当代‘清明上河图’的意境。”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在参观完园区旅游后感慨万千:“园区即景区、商务即旅游”。

“示范区”崛起的背后

旅游专家指出:商务旅游是新的旅游形式,也是全球发展最快的旅游细分业态之一。商务旅游比传统旅游涵盖面更广、更高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一份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旅游业收入的35000亿美元中,属于商旅支出的比例为12%,商务旅游人数约占游客总数的三分之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因跨国公司对其研发机构、营销部门乃至总部进行重新分工布局,带来的商务活动越来越密切、商务旅行越来越频繁,促使了商务旅游的兴盛。可以说,没有成规模的商务活动,就不可能有成规模的的商务旅游。

商务旅游示范区的崛起,是苏州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遮推进的必然,不仅是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更是苏州城市转型升级的标杆

苏州工业园区是苏州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也是苏州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一大品牌。

16年来,苏州工业同区经历了历史性的“华丽转身”。从原先的一片农村,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区、成为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引擎:园区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的第二位;在园区内,高科技产业集群,79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这里,投资了126个项目;全区有100多个投资上亿美元的项目,其中6个是投资10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

苏州经济,特别是园区经济发展外向度高,使苏州和世界的经济交往更多、更密切。同时,区域的工业化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城市化的进程,与国际化接轨的现代城市建设使园区充满勃勃生机。工业化和城市化,又大大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快速成长。苏州人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围绕自己城市的主要特色,运用现代的全新理念,在商业地产中引入景区化建设新模式,高起点、大手笔精心规划,打造以金鸡湖为核心的商贸圈、现代产业带,为商务旅游的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环境支撑。

当我国商务旅游还处于方兴未艾之时,善于抓住发展机遇的苏州人,已把商务旅游的多种元素串联起来,编织成有机联系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了兴旺的、独特的商务旅游“小气候”,并在旅游业同行中一路领跑。2009年,苏州工业园区共接待境内外游客500万人次,其中。酒店接待境外游客17.87万人次,实现创汇近5300万美元。园区的商务旅游而今已成为苏州大旅游格局上新的亮点,既有传统经典韵味,又有现代的时尚和魅力,成为苏州又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规划财务司司长吴文学这样评价:发展现代旅游业的战略选择,是园区在新的历史时期对自身发展进行的新生产力布局和经济社会调整的重大举措。

商务旅游示范区的崛起,墨苏州旅游不断创新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是苏州旅游转型升级的新成果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旅游业发展的轨迹,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始终是一条主线。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苏州在全国率先创

办了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的中国(苏州)丝绸旅游节,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创办国家级太湖旅游度假区,绝不因循守旧的苏州旅游跨出古城区,拓展了更大范围的旅游发展空间。

2003年。苏州明确提出了建设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没有囿于“园林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在全省率先提出了“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的全新理念,打出“天堂苏州、东方水城”的城市旅游品牌,为包括环金鸡湖旅游在内的新型旅游产品的重装登场打下了基础。这是苏州旅游以城市转型升级为契机,开始产业全方位升级的一次突破。

2004年以来,苏州制订了《苏州旅游赶超战略》,力争跻身于全国旅游第一方阵:在旅游空间布局上,围绕“东方水城”的鲜明特征,围绕“水”字做大、做精文章,创造性地实施“四沿”(沿古城河、沿金鸡湖、沿太湖、沿长江)发展格局,形成了四大旅游集聚区,进一步凸显了优势资源集聚的效应。

2006年适时启动实施“五大工程”,有步骤地实施城市旅游营销,提出了新跨越的思路。

2008年,苏州开始实施“苏州旅游业全面提升计划”,瞄准国内外一流旅游城市,全方位地再次提升苏州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探寻有苏州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径,探索以旅游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以城市提升带动旅游业提升的新思路。在这一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工业园区在2009-2010年度完成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和国家4A级景区的创建工作。这样,争创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就最终上升为全市的重大工作任务,形成了举全市之力的良好创建氛围。翻开考核任务表,我们可以看到,大到旅游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小到市区停车场建设、旅游厕所改造、景区道路指引标识系统优化等上百项工作,都有明确的责任单位和协办单位,这为苏州旅游业全面提升打下了一个个坚实的基础。

从2008年起,苏州市旅游局就和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并着手制定标准引领创建工作,并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搭建出发展框架。

在一份《苏州工业园区创建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技术规范》中,对商务旅游示范区的发展和管理提出了十五个方面,上百项细致的“标准”:商务旅游示范区的资源和条件,商务旅游的需求、机构、供给、服务、管理、资源保护,示范区的规划、开发与建设、游客公共服务体系、宣传与推广等等。仅以其中“商务旅游管理”的规范为例,就提出了机构、人员、规章制度等一系列的要求;“规章制度”中,则包含了经营管理、公共安全、培训、投诉反馈等制度的明确要求。而在“游客公共服务体系”规范中,不仅对设施布局、交通设施、游客中心、标识系统、导览服务、公共安全、公共卫生提出了严格要求,还对休闲设施服务、信息服务、特殊人群服务等提出了便捷化、人性化的要求。正是这一“高标准”,在创建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去年,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从苏州全市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实际出发,明确指导提出了“三区三城”的战略发展目标:把苏州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成为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今年,他明确要求,把旅游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支柱产业加快推进发展,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不断提升品位、档次和服务质量,加快提升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努力把苏州打造成为国内外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苏州旅游业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站在新的高度、提出了转型升级的系统性谋略,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加快了商务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步伐。

近年来,国务院和国家旅游局领导,先后多次考察苏州旅游工作,鼓励苏州创造出值得全国学习和借鉴的新鲜经验。

周家、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勉励,新时期旅游业发展战略定位的更加优化和清晰,极大地鼓舞了苏州旅游人;同时,也让苏州旅游人进一步增强了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2010年6月,苏州成为全省唯一、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苏州正紧紧围绕国家对旅游业战略定位的关键点――“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谋划以标准化创建、提升为抓手,再创苏州旅游的竞争新优势。

实践是最好的明证。苏州工业园区商务旅游示范区的崛起,正是苏州旅游业不断寻求体现旅游市场发展新规律、新趋向、新路径、新方法的一次成功探索。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着眼产业提升,着眼与城市发展共同繁荣、全面转型升级的又一次创新实践。

引领全局的“标杆效应”

一石激起千层浪。

周家商务旅游示范区落户苏州,不仅已成为苏州工业同区转型升级、引领二次创业的新引擎,而且是苏州旅游业在发展成区域“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一个具有最新示范引领作用的“标杆”。

苏州市旅游局局长沈文娟指出,苏州工业园区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的出现,使苏州旅游市场的细分更为明显。她的成功创建,是苏州旅游业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实现创新发展的新实践,是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新探索,也是更好发挥旅游业在城市经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方面重要作用的成功努力。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落户苏州,对苏州旅游业的启迪和示范作用是多方面的。“当前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用标杆来引路,使之产生标杆效应,放大苏州旅游业优势,带动整个苏州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使我们的步子迈得更快、更扎实。”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在采访中,记者所到之处看到,商务旅游示范区落户苏州后,它的标杆效应已在全市旅游业内显现出来。苏州旅游人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实干精神,正是苏州城市在新高度、新目标、新机遇、新压力面前奋勇前行、创新行动、转型升级最生动的诠释。

效应之一:解读商务旅游示范医的丰富内涵,创新旅游发展理念。

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的创办,本身就是思想解放的产物。把一个工业园区建设成看似“不搭界”的商务旅游示范区,这又是一次思想的大解放、大飞跃、大提升。苏州工业园区正是解放思想,敢想敢为,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苏州市旅游协会副会长鲍志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落户苏州工业园区,国家旅游局的决策是高屋建瓴的。苏州毗临上海,发展商务旅游,不但可以承接来自上海国际商务中心的辐射,还可以带动长三角周边城市群商务旅游的发展。示范区落户苏州,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一种方向性的,一次新的思想解放,一种全新的理念。解读它给苏州旅游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思路,比如拓展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如何整合资源、如何更好发挥旅游业转型的带动作用等方面,都有很多启示。”

商务旅游在苏州已成“气候”,鲍志军身

有同感。他说:发展旅游的思路一定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发展,园区大力发展商务旅游就是适应市场变化的成功实践。近年来,到苏州的商务团队越来越多,呈现出成倍增长的趋势,其中许多客人来苏州就点名要看工业园区:到园区旅游的团队,占到高档团队的比例约为60%至70%。他们在接待过程中,常把游览苏州工业园区安排在行程最后,将其作为整个行程中“画龙点睛”之笔,有意让游客获得对苏州传统旅游的“反差”体验。工业园区的城市风貌和金鸡湖的夜景使游客都感到震惊,也使他们对苏州特质的“双面绣”旅游留下更深的印象。

鲍志军认为,商务旅游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商务游客比传统观光游客的消费档次高、对价格不敏感,会使旅游业的经济带动效应更明显;商务旅游绝不局限于传统门票式景点,旅游业就不能仅局限于收门票,而要整合更多开放式景点、体验式活动等各种旅游要素资源,为游客提供更多精致、具有反差的旅游体验;城市还需提供更佳的景观、提供更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氛围与环境、提供更多公共服务资源;商务游客要求高,旅游企业就需要提供更优质、更个性化的服务;商务游客中的专业团体多,旅游产业链就需要进一步专业延伸并紧密配合,提供诸如区域新兴产业、城市发展经验等专业化的讲解服务,并形成一批新型旅游机构。

苏州工业园区能在一张白纸上绘出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这一最新最美的画图,和商务旅游示范区核心区有着差不多大小“舞台”的平江古城区,其发展旅游的新路径又在哪里?

平江区旅游局局长包维明谈起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思路,钉是钉、铆是铆,清晰而有条理。

平江区虽然是苏州城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其中平江古城区8平方公里、占苏州古城区面积的近1/3,但其历史文化底蕴却很深厚,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高度集中,旅游服务基础扎实。这里交通区位优势突出,至今较好地保存着苏州古城最早的城市格局;苏州城区5个历史文化街区,有4个在平江区;苏州城区的控保建筑大多集中在平江古城区;苏州历史上的16个状元与平江古城素有渊源;有一批著名的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博物馆、中华老字号餐饮名店:有闻名海内外、苏州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观前街;还有新崛起的平江新城可与平江古城区发展相呼应……

正因为平江古城区几乎浓缩了整个苏州古城的精华,是“最苏州”的地方之一,恰恰可以在进一步整合资源,展现苏州“精致体验”等方面大做文章。近年来,平江区提出了“文化为本,科技为用、商业为体、旅游为形”进行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旅游为形,正符合苏州旅游‘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发展理念和做法。”

面对平江古城区文化旅游资源相对集中,但空间载体有限的特点,包维明认为,发展旅游不能局限于打造新设施、新载体,而要遵循苏州旅游总体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整合与改造,做细、做精古城深度游品牌,并包装成旅游体验的新形式、新内容。“在推动苏州古城旅游转型升级方面,平江旅游责无旁贷!”他说,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的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平江历史街区4A级景区创建等10项重点建设工程。正成为平江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新抓手,目标就是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推出游客能生动体验和参与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苏州古城标志性开放式的文化旅游互动体验区、苏州传统而精致生活主题的休闲度假区。

效应之二: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更好地配置资源,以更有个性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抢占市场。

旅游界有识之士指出:旅游市场是一个充分市场化的市场。不能仅依靠政府配置资源来发展壮大,而要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商务旅游示范区中“苏式古典”与“欧陆风情”相融的水街――李公堤特色餐饮街,其兴起就是一个例证。

工业园区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吸引了国内外的众多客人和旅游者,而餐饮恰恰是他们必须的需求。在这里,餐饮不仅是为饱肚,也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苏州吴地人家大酒店董事长段海飞之所以决定在李公堤第一个抢滩,不仅因为工业园区现代经济繁荣、人居环境优良,有庞大和中高端的餐饮消费潜力,而且因为它建于清光绪年间、历史悠久,有类似于杭州西湖苏堤的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环境,使这里具备打造国际餐饮名店一条街的理想条件。”

在苏州古城区开出第一家吴地饮食文化主题酒店后。段海飞当时就计划在李公堤开出另一家主题鲜明的酒店,弘扬广、深、精、博的中国饮食文化。他想到了苏州最经典的文化符号一昆曲。于是。在李公堤店的设计中,“要让袅袅水磨腔从吴地人家的夜宴舞台上,穿过金鸡湖宁静的夜空,在水袖纷飞若云的灯光中,看见惊艳亮相的青春脸庞,然后一醉方休。”吴地人家昆曲主题酒店在李公堤第一家开张后,很快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无独有偶。同“吴地人家”一样,打出苏州传统文化特色的“书香门第”也在示范区内获得了成功。2005年10月,经济型酒店“书香门第”在左岸商业街,开出了在苏州工业园区的一家连锁店。“书香门第”咫尺之遥的是一家五星级酒店,在“饭店门前开粥店”,其用意一目了然:用自己的文化特色和价格优势,在市场上分一杯羹。

“工业园区是苏州发展最快、消费能力最大的地方之一,有众多潜在的客源,区域内已建和规划待建的高档宾馆有数十家。相比之下,中档的个性化宾馆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书香门第’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书香门第”酒店负责人说。

记者看到,虽说是经济型酒店,但“书香门第”没有像一般经济型酒店那样“刻板”,而是有着浓浓的传统“中国味”和“苏州风情”。店内从装修到环境布置,从居住到菜肴,甚至细到客房的门牌号,都带着鲜明的吴地风格。怪不得想体验一回中国苏州文化特色的游客都对这里情有独钟。

搭建一个基础完备、标准高的大舞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根据客源趋势性需求,有意识地引入个性化旅游企业,鼓励其提供融城市个性与文化特色的高水平服务,并加强整体宣传推广,进而强化“以木造林”的环境,最终形成店多成市的发展氛围。

事实证明,如今在苏州,由市场这双无形的手来优化旅游资源配置,不仅是在园区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山塘街是苏州人的骄傲,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着很多鲜活的苏州民俗等文化体验内容及载体。经过几年保护性修复。2004年底正式对游客开放的山塘街,迅速成为苏州古城旅游板块中一处新热点。

如今的山塘街旅游人气更旺。今年端午节三天,旅游团队的门票收入就有18万元。今年头5个月,山塘街区已接待团队10万人次、散客超过100万人次,同比增长55%,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157%。对此,金阊区旅游局长郁伟民却并不满足,他对记者吐露心声:目前的山塘旅游主要还属于“快餐

式”,前来体验、住上几天的游客还不占多数,说明旅游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

为了打破“瓶颈”,金闾区正着手使山塘街的“快餐式”旅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变,景区从粗放型管理向高水准的开放式管理转变。“今年,山塘街争创开放式国家4A级景区,就是转变的抓手之一。”郁伟民说。

近年来,山塘街区一批极具苏州特色的餐饮住宿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地挖掘和包装。由老宅子改造而成的“御苑精品酒店”和“玉涵堂”、“冈州会所”等精品宾馆或酒店。洋溢着浓郁的吴地风情,与背包客钟爱的特色青年旅舍错位经营,吸引了更多包括商务客在内的中高端游客。来此体验苏州味十足的品质旅游。“在古城里的山塘街,建造新城区那样大体量的现代化酒店宾馆,既受实际条件限制,也不符合整体环境的营造。”因此,通过“腾笼换鸟”,为特色旅游企业的引入提供舞台,加强基础服务配套,然后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出个性化旅游服务及产品,再与原有旅游资源整合内涵丰富、体验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体系,从而发挥出“1+1>2”的效应。

记者在平江路上走街穿巷,也看到由老宅子、老厂房等因地制宜改造成的一家家特色酒店和苏州传统人家家居氛围浓厚的旅馆,都透露着苏州城市特色与苏州生活的情调,古典而雅致、宁静而舒适,与现代化的大宾馆、大酒店相比,这些旅游产品自有其韵味和妙处。不同肤色、不同口音的八方来客,无不对精致型苏州旅游的体验留下美好的印象。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热情好客的苏州人,越来越精巧于用无形的“手”吸引远客、留住远客。

效应之三:打破区域、体制限制,实麓旅游板块联动,实现资源共事。

“新的发展机遇到了!”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花落苏州,使苏州山塘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燮华感到欣喜。

他告诉记者:“我们已着手筹划利用好周边的旅游资源,实现跨区域旅游资源联动发展。其中之一,就是设想与园区商务旅游企业实行强强联手,打造以园区联接山塘街的旅游新线路。让商务客人在看了‘洋苏州’后,再来体验一下山塘‘老苏州’,体验鲜活的苏州历史文化及生活。”

打破现有行政区域和管理体制的限制,顺应市场需求,自觉践行“城市旅游”的发展需要,实现旅游资源的共享,已成为苏州旅游企业的一种自觉行动。“苏州旅游的发展水平高,来苏州的游客要求也高,企业必须自觉联手才能拓展发展空间,为游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徐燮华坦言。

现在的“山塘水上游”,由于性价比高吸引了众多游客,每天过了晚上10点还需要排长队等候。为改善这一情况,自然要增添船只、增加必要的设施。与此同时,考虑到回头客或不同口味游客的需要,考虑到“山塘水上游”产品自身品质提升的需要,延长并丰富“水上游”线路也显得迫在眉睫。“通过丰富多彩的‘水上游’线路,还可以突破现在陆上交通的限制。并能与周边乃至大区范围内的旅游产品更好共赢。”据悉,“山塘水上游”的拓展计划已在谋划中:从山塘出发的水上游,不仅增加至虎丘沿线的停靠站点,串联起更多沿线的景点,还将通过上塘河延伸至寒山寺,形成古街、古园、古寺为一体的水上游线。甚至。还可以与古老的大运河水上游相连接。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当然,这里有许多工作要去做,但事在人为,世上没有跨不过的鸿沟。记者从郁伟民局长舒展的眉头中,看到了他们对美好明天的自信。

效应之四: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集聚区”发展模式推动旅游板块升级。

在苏州工业园区创建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的成功经验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围绕金鸡湖打造商务旅游核心区,核心区内在商业地产中引入景区化建设,科学合理安排五大功能区:以时代广场等为核心的时尚购物区,以环金鸡湖景观等为核心的中央水景区,以科文中心和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等为核心的文化会展区,以湖西湖滨木栈道等为核心的城市观光区,以李公堤等为核心的风情美食区。各功能区既各展其长、服务功能上有所错位,又统一为整体,在旅游服务功能上实现互补。示范区成功创建的实践证明,科学规划也是生产力。

标杆在前,金阊区旅游也将借助科学的整体规划,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再次跨越。郁伟民就告诉记者,山塘景区的西延、虎丘地区的综合整治改造就是真正好看的“大戏”。

虎丘是苏州的标志,虎丘地区又有“苏州城市客厅”的美誉。“游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曾任苏州刺史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如今,苏州拿出大手笔,把虎丘地区综合整治改造工作列入近几年苏州市的重点工程,总投资达到200亿元。金阊区计划同步打造苏州旅游的一条“新巨龙”:龙头是阊门。龙身是山塘景区,龙尾是虎丘。把历史上的风水宝地、有“天下第一码头”之称的阊门,繁华而深具苏州传统文化底蕴的七里山塘,以及有“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这些苏州文化旅游的“明珠”串连起来,形成一条闪亮的“巨龙”。其中,还将集聚以蜚声海内外的虎丘婚纱产业为龙头,放大品牌优势,打造出一条融婚纱设计制作、婚纱产品展示和博物馆参观、蜜月旅游、婚庆创意等在内的产业链……

可以想象,苏州古城旅游板块将因这些珍稀旅游资源的集聚而变得更让游人愿意留下来品味,将因个性旅游资源的集聚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在此多消费;同时,也将因为服务配套等方面的集聚而加快升级,形成又一极具竞争力的大品牌。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指出,“今后几年,苏州旅游要大力实施旅游业全面提升计划,以休闲度假和高端商务旅游为重点,着力打造‘文化苏州、精致生活’旅游品牌和‘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城市形象,努力把苏州建成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规模和效益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的成功创建,是苏州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苏州旅游人用心解读其丰富的内涵,学习中分享创新的经验,将这一苏州旅游业转型升级中产生的“标杆”效应进行放大,又将会释放出多少能量?在创新不断、奋勇争先的苏州,只能说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新契机带来新思考

在苏州经济社会进入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时刻,苏州工业园区商务旅游示范区成功创建,给苏州旅游转型升级带来了一系列的启示。面临发展新契机的苏州旅游,又在思考、谋划下一步的创新之路。

挖掘文化内涵,徽优城乡环境墨苏州游业发晨的关键

学者指出:做优环境的实质就是提升城市功能,重点是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做美城市就是挖掘城市的文化个性,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拓展城市文化体验的形式,弘扬城市的特色。

江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多次指出:“文化是城市的品位和魅力所在。”“作为苏州第一优势,文化底蕴的厚重深邃和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使苏州这座城市具有了独

特的魅力。”“市委提出建设‘三区三城’的总目标、总定位,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加快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在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我们更为突出强调研究保护传承利用吴文化,就是要把城市文化建设摆到城市发展的战略位置,在传承好吴文化人文精神的基础上,使苏州特有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从而彰显城市个性,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特色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苏州是具有鲜明个性和特色的城市,既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善于吸收现代文明的成果,是一座有着极大包容性的城市。苏州旅游业要寻求更大的发展,城乡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必须充分凸显“文化”―这一城市的“灵魂”。

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苏州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包装也越来越充分展现苏州城市的特色。“要用更宽广的视野来审视苏州、研究苏州。”已成为苏州旅游人的共识。苏州不仅有古城、古典园林、古镇、古运河、太湖山水,还有众多的博物馆,有昆曲、苏剧、评弹、吴门书画等艺术体验形式,有享誉世界的丝绸,还有门类齐全的手工艺产品。苏州旅游自觉创新,用文化这根红线,把闪耀着吴文化夺目光彩的一颗颗“珍珠”串连起来,呈现在世人面前。如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将成为“吴文化集中展示区”、“文化苏州”的重要展示窗口,苏州山塘景区正在筹划开发“洪武寻根游”……一系列文化型旅游新产品体系的开发都很好体现了苏州旅游的转型升级,它们在更深层面上挖掘了苏州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示出自己的鲜明特色。

在苏州不断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旅游业如何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已成为苏州旅游人研究的新课题。“社区景区化”、“同区即景区、商务即旅游”,苏州工业园区国家商务示范区的创建启迪了人们的思路。苏州各地农村结合新农村建设,从实际出发,把打造绿色、优美、整洁、和谐、幸福的环境,作为开展乡村游的关键来抓,并注重整理、挖掘各自的特色文化内涵,从而既提升了农村的环境面貌,推动了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又打破了二元结构,使农村更好地融入了城市,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如今可见,苏州涌现出了“全国文明村”常熟蒋巷村、“中国第一钢村”张家港永联村、“苏州最美丽的山村”吴中区旺山村、“江苏省生态村”吴中区湖桥村等―批乡村游亮点,就是苏州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亮点。

大力发展商务旅游,推动城市吸引力的提升、产业结构及布局的优化

很多学者、企业老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苏州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在大力发展并提升商务旅游发展水平的同时,对于商务旅游可以多逆向思考,进一步发挥其推动商务经济发展,推动城市招商引资软环境建设,推动城市引入更多优质资源的作用。简言之,就是要通过提升商务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苏州旅游业整体水平,并发挥好旅游业对整个城市“吸引力”的建设性作用。

“商务旅游示范区对苏州旅游产业、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将起到示范作用。”苏州大学旅游系教授魏向东认为,商务客人多了,带来更足人气、带动商务经济的繁荣,而且良好的旅游环境中必然包含的优质服务又会吸引更多优质商务客;优质商务客的青睐,会吸引更多的国际一流研发机构、业务部门乃至总部落户。

商务旅游发展模式的推广,对丰富苏州旅游的内容,拓展苏州旅游的空间结构也会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这种推动,将会使苏州更好地承接来自上海国际商务中心的辐射,与苏州旅游、苏州城市产业的升级紧密结合,从而实现苏州旅游、产业板块的优化布局。魏向东展望,以成熟的商务旅游示范区――工业园区为核心,借助太仓、常熟、昆山、吴江等周边城镇丰富的现代商务资源,完全可以形成紧邻上海的商务旅游产业带,并推动现代商务经济产业在苏州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布局优化。

加强“融合”,进一步推动现代信息产业、金融服务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

专家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做好商务旅游,必须对商务旅游的行为规律进行研究;要在需求、供给以及纽带这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魏向东教授认为,随着商务旅游市场需求的增加,要基于商务旅游的特点、规律,在供给上满足其需要。大众旅游的纽带一般为旅行社,但商务旅游对纽带的要求、标准更高,需一个更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而不是仅依赖一般概念中的游客中心。“这一服务体系,更需要有效地把信息传递到每个终端游客,具有及时的响应能力和到位的处置能力。因此,单是游客中心实体本身,并不能全部满足商务旅游发展的高要求。”

工业园区管委会旅游管理部门人士说,下一步,他们将和国内一流的旅游商务服务网站――同程网,以及区域内的高科技信息企业合作,借鉴美国运通公司的成功经验,打造全球商务人士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区域旅游业信息化发展。在这里,游客能通过网站、触摸屏等多种手段,方便了解到区域内最新的旅游信息,并实现旅游预定、旅游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与互动。

苏州拥有现代信息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高地的优势,完全有能力推动旅游业向信息化服务发展;苏州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发展水平高的旅游产业特色,也完全可以进一步拓展现代信息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突出“主题”。引导特色休闲度假项目及活动形成“集聚区”休闲度假产品及服务集聚区的建设,对苏州旅游进一步向休闲度假型转型显得尤为重要。玛斯特堡酒店,是苏州太湖

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的一家去年新开业的帆船主题特色酒店。今年5月30日举办首届帆船大赛时,不仅酒店半个月内的人住率达到100%,还为其它酒店、景点输送了不少客源。苏州太湖高尔夫酒店,每年的赛季也都是中高端游客趋之若骛的时候。

在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范围内,如今已有6个专业的主题型俱乐部。除了上述酒店的帆船俱乐部、高尔夫俱乐部外,还有水星游艇俱乐部,太湖水底世界的潜水俱乐部,牛仔乡村俱乐部的马术俱乐部。这些主题型旅游产品及服务,不仅吸引了一批中高端消费能力的客源,还因为主题型旅游活动本身的体验性、参与性更强,大大延长了游客逗留的时间。

度假区管委会经发局(旅游局)副局长殷磊以玛斯特堡酒店的帆船赛季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帐:游客一般需要提前十天左右到达适应场地,比赛后一般会选择继续在周边放松两天;因为活动本身时尚、健康,游客大多会是回头客,还会通过交友圈吸引更多的新手加入。这类主题型旅游产品或活动的集聚,对当地旅游经济的拉动、提升作用非常明显,使得区域“休闲度假”的特色更鲜明,也增强了区域核心竞争力。

研究新趋向,超前规划轨道时代的苏州旅游

苏州轨道交通时代即将来临。超前规划轨道时代的产业布局、服务方式,是苏州旅游在新时期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一。

连接古城和新城的苏州城市轨道交通,将极大改变市民出行方式的同时,也会极大改变游客的出游方式及旅游热点。“就是等火车的游客,只要离检票时间还有1小时,也能笃笃定定来山塘玩一下。”山塘景区紧邻轻轨站点,该景区负责人对轻轨的开通充满期待:原来的停车场瓶颈问题有望得到有效缓解,游客将车辆停在城外轻轨站附近的停车场,就能轻松到达;景区还能方便“借用”轻轨沿线的住宿、餐饮等资源,为游客“打包”提供超便捷的旅游套餐;轻轨站盘活周边的商业配套资源,又能进一步完善景区的服务功能……有着更高目标的景点,借助轻轨蓄势“一飞冲天”。

“游客出游方式的变化,将为旅游资源的整合提供更多可能。”有旅行社负责人展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古城旅游板块借轻轨,与生态资源丰富的太湖旅游板块、现代旅游资源丰富的金鸡湖旅游板块结合,不仅能让游客一日看尽苏州“双面绣”的美景;还能使景点、酒店、餐饮、购物等旅游要素间,实现“无限多可能”的借力发挥;路程的“缩短”,将能满足游客更多个性化的需求。“发展旅游原来的优势和劣势,可能会有颠覆性的变化。”他直言,提前围绕轻轨布点、设计线路、加强合作,才能赢得今后发展的主动权。

不仅是城市内的轻轨,沪宁城际铁路7月1日已开始试运营,加速了长三角城市一体化的进程,使得沪宁铁路沿线的市民及游客在城市间旅游就像“串门”一样方便。京沪高铁将极大缩短京津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之间的“距离”,北方游客的长三角“周末游”、“一日游”可成为常态……

未雨绸缪,及早介入,加强引导,苏州旅游业正在制定措施,应对旅游市场的新变化。

一位圣者这样写道:“与其观察老战场,不如为未来作准备。”苏州旅游面临着一个崭新的时代,善于把握机遇的苏州人,正在抓住新契机,把握未来,谋划未来、加快转型升级,创造发展新优势。

(本文照片由苏州市旅游局、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提供)

上一篇:上海布局后世博建设规划 下一篇:江苏破解能源瓶颈:调整煤电结构突破风电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