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移民子弟学校的办学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

时间:2022-09-14 01:58:14

近代上海移民子弟学校的办学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

近代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也是公认的移民城市。从全国各地涌向上海的“打工者”面临着子女教育难以解决的问题。当时,公立学校为数甚少,私立学校收费昂贵,广大普通的“打工者”没有能力负担子弟的教育费用。但各个移民群体都有按籍贯自发设立的民间社会组织――会馆或同乡会。这些同乡组织为移民子弟兴办学校、普及教育,满足了移民子弟入学的需求,为上海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解读移民子弟学校办学特色对我们解决当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仍有借鉴意义

一、上海同乡组织办学概况

据统计,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同乡组织大概有100多个。上海的各同乡组织为了“使寓居上海的同乡子弟皆得涵煦教育而无有失学之人”,大部分都办有同乡子弟学校。

据笔者统计,到1937年,上海同乡组织所办的学校大概有小学50所左右,中学3所。一些经济实力强大的同乡组织如宁波旅沪同乡会从1913年到1927年在上海为宁波移民子弟创办了10所小学,遍及上海各区;广肇公所(广州、肇庆移民的同乡组织)创办了8所义学、2所小学、1所女学和闻名上海教育界的上海粤东中学。即使一些经济实力不强的移民团体也时断时续地为同乡子弟办了一些学校(如上海苏北人的同乡组织江准同乡会也曾创办学校)。

二、近代上海“移民子弟学校”的办学特点

各移民子弟学校一般都采取校董会的管理体制。校董会董事基本上都是各个乡帮在沪的名人,从经济大亨到政界名流和文化精英无所不有。移民子弟学校的建设发展由校董会负责,具体教学和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校长不会为经费问题而四处奔波,因此可以集中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1.公益性

移民子弟学校的经费来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学生学费、同乡组织拨款、社会人士捐款。其中,同乡组织的拨款占大部分。在经费的使用上,各移民子弟学校大多形成了“移民子弟学校制定预算决算――校务会议审查复核――校董会审核、监察――同乡组织审核、抽查――对外发表”的层层审核、监督的学校预决算制度。

移民子弟学校不以赢利为目的,尽可能不收学费或少收学费。如宁波旅沪同乡会明确提出:“各小学一律不收学费,所需经费俱由本同乡会担任,学生自愿缴纳者作捐助本同乡会学务经费。”有的同乡组织规定收取学费,但所收学费也比当时的私立学校低,而且尽量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如绍兴同乡会收取学费的原则是:“征收学费有本籍外籍之别,视学生年级而异,且准校邻之财力而定。”学校所在区域经济状况不同,所收学费亦不同,考虑如此细心、周到,确实可见为同乡服务的良苦用心。各移民子弟学校还定有免费生和减费生制度。

2.重视办学质量

移民子弟学校都十分重视办学质量,尽力优化办学的物质条件和师资条件。一些财势强大的同乡组织如宁波旅沪同乡会和广肇公所都为同乡子弟建造了条件较好的校舍。广肇公所在1923年就在北四川路横浜桥福德里建造了校舍。1935年初又在闸北购地200亩,建成中学部(粤东中学)。一些没有实力建造校舍的同乡学校也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极力配备、添置教学仪器。

在教师聘用方面,移民子弟学校注重选用资深的校长、教师。据统计,宁波旅沪同乡会的10位小学校长中,有6位是曾任10年以上小学校长的资深教学管理人员。移民子弟学校的大部分教师也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有的移民子弟学校还成立了教育研究会、教育参观团等组织,使各校教师之间以及移民子弟学校与上海市各学校之间形成互相学习、有效交流的局面。

3.有鲜明的地域性

首先,从学生来源看:各移民子弟学校创办的直接目的就是为同乡子弟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大部分学校对学生的入学条件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学校招收的学生首先应是同乡籍者,但也并不囿于地域之见,规定本籍招不满时也可招收他籍学生。如绍兴同乡会规定:“各校学生先尽七县同乡子弟,如有余额,得兼收各地学生。”但公学一般为本籍子弟提供免费或半免费教育,而对外乡学生则要求收费。

其次,从学校地点看:为方便同乡子弟入学,移民子弟学校一般都选择在同乡聚居的区域,如广肇公所最初开办的学校就设立在虹口北四川路(广东人集中的地方)。绍兴旅沪同乡会还在《学校章程》中规定:“绍兴七县旅沪同乡会于上海商埠内旅居同乡较多之处设置高级小学或初级小学或两级小学若干所,各校地址及学校程度由同乡会指定之。”

再次,从教师来源看:由于语言和风俗习惯的原因,所以移民子弟学校一般都招聘同乡籍人员任校长和教师。像宁波旅沪同乡会10所小学中,校长和教师基本上都来自当时宁波所属各县。广肇公所所办的学校中,80%以上的教师都是广东人。其他各同乡会所办学校也大抵如此。

4.受到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好评

尽管移民子弟学校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着封闭性,但因为其在解决移民子弟教育问题上具有特殊作用,所以教育当局还是采取认可和鼓励的政策。由上海市教育局发刊的《教育季刊》就有这样的评价:“各同乡会公立之小学,如泉漳、潮惠、苏湖商船诸小学,教育均见敦笃。”当局对办学成绩优异的泉漳小学、宁波旅沪同乡会各小学、广肇公学传令嘉奖。此外,这些移民子弟学校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1924年“大陆报登载广肇公学作业照片6张,誉广肇公学为上海华人自办中小学校之不可多得者”,“各省教育人士之来参观者,亦成蒙嘉许”。

三、对当前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启示

1.积极扶持、规范打工子弟学校

今天,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开设在城市流动人口密集的区域、收费低廉的打工子弟学校悄然兴起。但因为有些学校设备简陋、师资水平低下、教育质量不高及人们对私人自办的打工子弟学校的偏见,所以这些学校受到有关部门不同程度的限制,甚至被取缔。

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打工子弟学校,重视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质量。政府可通过招标的方式,为一些办学质量较好的打工子弟学校提供资金支持,使其自动实现优胜劣汰,逐渐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2.发挥群体的力量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政府应在尽快改革义务教育的经费供给体制的同时,扶持、规范已存在的农民工非正式组织,使其逐步向正式的、合法的农民工组织过渡。还可以组织合法的农民工工会,把农民工这个新的社会阶层组织起来,通过会员制筹集经费。经过近30年的人口流动,在城市农民工中间,崛起了一批有财力、有智力、有领导力的农民工新贵,他们当中不乏想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出钱、出力者。我们可以以农民工工会为依托,集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农民工的力量于一体,着力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3.打工子弟学校要重视自身建设

当前,一些打工子弟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低下,严重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学校的办学声誉。打工子弟学校应借鉴移民学校的经验,加强管理,提高办学质量,更好地为打工子弟服务。

上一篇:新生学校文化建设的悟读 下一篇:特级教师教育语言的“迂回”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