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的现状及其应对

时间:2022-09-13 12:15:07

伴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媒介融合”这一概念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并在现实中进行了多种自觉的尝试。虽然目前关于“媒介融合”的理论构架尚未形成,但由它所带来的诸多媒介生产方式的变革已悄然展开,并且,不同类型的媒介还会借助新的介质而呈现出进一步的融合态势。

媒介融合的现实意义

媒介融合,又被称为媒体融合,简单地说,就是基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形态所呈现出的一种全新的变化。对于这种变化,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副院长莱恩・布鲁克斯教授在2006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学术讲座中解释说,“媒介融合”是一个新闻学上的假设,其核心思想就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一些藩篱的打破,电视、网络、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闻媒体将融合在一起。①

这一设想最初是源于传统媒体在面对新兴媒体时的竞争压力。比如报纸受到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影响,其市场不断被侵占,出现了发行量下降、广告收益滑坡的现象,在这种形势下,传统媒体势必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的前提下,与新兴媒体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合作、融合,从而更好地占有媒介市场。例如,1992年美国的《圣何塞信史新闻报》就创办了全球第一份电子网络版报纸,中国的《杭州日报》也在1993年成为国内第一份拥有网络版的报纸,这些都是传统媒体自觉融合网络媒体的最早尝试。而开办于2002年3月的北京“千龙网”,则首次以产业的形式实现了电视、报纸、广播和网络的融合,随后上海九家单位联合成立的“东方网”、广东报业集团与广播电视、出版单位联合打造的“南方网”,都成功地实现了跨媒介的融合。

如果这些还只是媒介融合的浅层次尝试,那么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坦帕新闻中心则是媒介融合的典型案例。它是由《坦帕论坛报》、坦帕电视8频道和www.省略新闻网站组成,这三家媒体同属于Media General公司,在同一写字楼同一平台上办公,有各自独立的人员、办公区域和运作机制,但实行资源共享。②它设有一个“多媒体新闻总编室”,统管三类媒介的新闻报道,这样同一新闻信息就可能通过不同的形式,被包装成适合不同媒体的产品,从而使三种新闻媒介在新闻采编方面实现了联动。

从目前全球范围内媒介融合的实例来看,它具有明显的存在优势。各种大众媒介从独立经营转向联合运作,这样在新闻信息的采集上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新闻生产成本,减少人力、资金和设备的重复投入。并且,各种媒体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也能凸显自身的特点,利用不同类型媒介的介质差异,生产出个性化的新闻产品,从而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同时,各媒体间的强势联合又会牢牢占据市场,形成强大的竞争力。正如莱恩・布鲁克斯教授所指出的:“媒介融合”是不可逆转的潮流。③

媒介融合的限制因素

政策限制。由于我国目前的政策体制,并不是所有的媒体都有新闻采访报道权,特别是在进行跨地区、跨媒体的新闻采访时,除了少数中央级媒体外,多数媒体仍然要受到诸多政策的限制。绝大多数的网络媒体没有采访报道权,同时也不允许兴办电视台、报纸杂志;而报纸虽然有采访报道权,但却不允许办电视台和广播台。在这种情况下,媒介融合所需要的多媒体平台往往搭建不起来,至多成为报纸加网络或电视加网络的简单模式,这就抑制了我国新闻媒介融合向纵深化和多样化的尝试和发展。

管理模式简单,融合深度不够。就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了媒介融合的媒体组织来看,多数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媒介融合的基本框架,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各自为政的层面上,如央视与央视国际网站、人民日报与人民网等媒体,类似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新闻中心这样的融合媒体在我国尚未出现。

人才匮乏。媒介融合需要的是能够进行跨媒体新闻采写的“多面手”,在作同一个报道时,他们既要为报纸提供文字报道,又要为广播电视提供音响报道、音像报道,还要为网站提供网络报道。而目前能够胜任这种多媒体报道工作的全能型新闻人才还极其匮乏,新闻院校也往往停留在单一类型新闻人才的培养上,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新闻从业人员或在读的新闻专业的学生进行多方面培训。

公众素养有待提高。媒介融合使得新闻传播主体发生了变化,在传统大众媒介垄断新闻传播的时代,政府机构、社会团体是新闻信息的主要提供者,新闻信息的采集与也主要依靠职业新闻工作者。而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尤其是新兴媒体的不断介入,使得普通公民可以借助手机、博客、播客等手段自由新闻,例如在东南亚海啸和伦敦地铁爆炸事件中,第一时间发出的现场新闻报道都是出自普通公民而非职业新闻记者。这表明新闻传播的主体正由职业新闻工作者独家垄断而转变为职业人员与社会公众共同分享,原来单一的传受关系也将随着这种公共交流平台的建立而改变。因此,对参与新闻传播的公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要能熟练掌握新兴媒体技术,提高对新闻信息的识别和采集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良好的法律观念和道德意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倡导规范的社会伦理道德,从而营造出更好的媒介环境。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媒介融合的必由之路

打破政策限制和行业壁垒。推进媒介融合,做大做强我国的媒介集团,必须加快推进我国新闻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向新媒介授予新闻采访报道权,扩大新媒体在我国新闻采制和传播中的主动性和话语权,使其具备传统媒体的部分特点,并将其与自身的优势结合起来,逐步向集团化、融合化的媒介组织发展。其次是要逐步打破现有新闻体制区域限制和行业限制,推动现有传媒组织跨地区、跨行业的整合,特别是要鼓励传统传媒向多媒体经营,因为只有在多媒体的经营过程中才能使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得到复合性使用,才能使传统媒体的品牌产生更大效益,④从而打造一批具备一定示范作用的媒介集团。

强化媒介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资源整合。媒介融合对传统媒体内部的体制与管理也提出了挑战。传统新闻业务以单一媒介形态为基础,它所运用的技术手段也相对有限,如报纸新闻以文字和图片传播为主,电视新闻以图像和声音传播为主,在此基础上,各媒体形成了自己的组织结构和新闻采编流程。而媒介融合就是要打破这种限制,在跨媒介介质的平台上整合不同媒介的新闻,从而产生出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新的媒介生产流程。新闻信息的采编不再是一报一台各行其事,而将变成一种跨媒介的团队合作。在这一背景下,新闻报道小组不再是单纯的报纸记者或电视记者,而是为媒介集团中所有媒体采集新闻的专业记者团队。新闻报道也将以网络、电视、文字等多种形式,依据不同媒介在时效性和受众互动方面的优势以不同的时间和形式,从而全面反映新闻事件全貌,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这也使得新闻采集的独立性大大增强了,很难严格区分某一次新闻报道是从属于某一个单一媒体的,而是从新闻传播效果最优化的角度,运用尽可能多的技术手段来完成新闻的制作和。这也就是说,新闻采集是一次性完成,新闻的加工方式与渠道却是多元化的,新闻信息资源由此得到了全方位的深度开发,新闻产品链由此形成。⑤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促动媒介融合的分工重组。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新闻体制很难在短期内产生类似于美国坦帕新闻中心这样的融合媒体,即便将来产生也只能是少数巨头式的多媒体集团。现有媒体仍要立足于自身的既有传统和优势,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与不同媒介进行分工合作,尤其是要通过利益的合理分配促进分工的专业化,使各个媒体包括单一媒体在这种大环境下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正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向全国39家党报集团发出的倡议:组建全国报业内容联盟,共同制定向网络媒体提供新闻内容的定价规范,合理利用价格杠杆,提高网络转载的门槛,捍卫自己的知识产权,让新闻内容回归自己的价值。⑥由此可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将是媒介融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解放日报的呼吁既使我们看到了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的重要性,同时也使我们意识到现有的分配机制是不尽合理的,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加快“复合型”新闻人才的培养。媒介融合对职业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跨媒介的新闻工作能力,能够同时为报纸撰写文字稿件、为电视拍摄新闻节目、为网站写稿。这类人才的培养通常有两个渠道,其一是对现有新闻工作者进行再培训,如对文字记者进行摄像技术的培训,让报纸编辑学习一些音频视频编辑技术等;其二是对目前新闻学院的课程设置进行相应改革,多借鉴国外一些优秀新闻院校课程设置的经验,让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就得到有意识的锻炼和培养,从而成长为媒介融合所需要的“复合型”新闻人才。而对于一些专家所提到的能够在多媒体集团中进行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则必须在媒介融合的实践过程中自觉地锻炼产生。

注释:

①③《聚焦媒介融合和公共新闻――密苏里新闻学院副院长Brian Brooks教授系列讲座》,《国际新闻界》,2006(5)。

②④许颖:《互动・整合・大融合――媒介融合的三个层次》,《国际新闻界》,2006(7)。

⑤蔡雯:《试论“融合新闻”的特点与运作》,《新闻战线》,2007(1)。

⑥肖景辉:《报业巨头羊城“论剑”》,《传媒》,2006(3)。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

编校:郑艳

上一篇:论电视剧《天和局》的得与失 下一篇:论电视广告中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