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音乐融合之民族音乐的发展

时间:2022-09-09 11:33:17

中西音乐融合之民族音乐的发展

摘 要:本文对黄自与青主两位大师在探索运用中西音乐的结合来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方面做了对比介绍,并对他们的代表作品作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 西方音乐 中西合璧 民族音乐

在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我国音乐界出现了两位重要的音乐家:黄自与青主。他们立足于发扬中国民族音乐,运用西方先进的音乐技巧、音乐形式来改进中国落后的音乐文化,使西方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相融合,促进了当时我国音乐的发展。这两位伟大的音乐家不仅对当时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甚至对我国今天的音乐都有一定影响。他们不愧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中西合璧”的音乐大师。

黄自与青主同处于我国抗日救亡时期的二三十年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落后,文化闭塞发展缓慢。与此同时,西方的音乐经过了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后,日渐成熟,蓬勃发展,我国落后闭塞的音乐急需借鉴、学习西方发达的音乐技巧。黄自与青主正是当时探索借鉴西方高超的音乐技巧来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音乐家,他们为当时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谱写了精彩的乐章。

黄自(1904―1938),出生在一个比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从小接触音乐与中国古典文学,精通诗词歌赋。青年时期赴美留学,并获得耶鲁大学的音乐学士学位。回国后,任教于“国立音专”,并担任多门课程,为其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这样的成长背景,使黄自既了解西方的音乐(“凭心而论,西乐确较国乐进步得多。他们记谱法的准确,乐器的精密,乐队组织规模之大,演奏技术之科学化,作曲法之讲究,我们都望尘莫及。用历史的眼光看来,中国音乐进展的程度只可比诸欧洲的十二三世纪。”),又熟悉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目前吾国音乐正处在极紊乱的状况中:原有的旧乐已失去了相当的号召力。”),他认为:“文化本来是流通的,外族的文化,只要自己能吸收、融化,就可变为自己的一部。……一国的文化,要不与外族的文化相接触就永远没有进展的可能。”但黄自并不主张全盘的西化,而是主张学习利用西方先进的音乐方法,来研究整理我国的旧乐与民谣。

黄自作品中写作技巧丰富,借鉴西方体裁形式、合理的乐曲结构布局、复调思维、和声语言、多种乐器伴奏等发展乐思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化为中国思维运用到作品中去,如运用中国的古诗词为词的《长恨歌》,探索和声民族化运用五声性音调的《花非花》等等。

歌曲《花非花》,旋律虽然采用的是我国民族的D宫五声调式,但黄自又将其加入了和声伴奏,和声简单清晰,以T―TSⅥ―T为主要和声框架,穿插使用SⅡ、D、DⅦ等和弦,在开头的第二小节使用了DD―D的和声进行(谱例1),与DD―D7―T的终止式(谱例2)首尾呼应,巧妙地将和声融合到了中国的民族调式中,将和声中国化、民族化,从而使歌曲更准确地表达出雨过云收的,全曲清新淡雅,令人心旷神怡。

青主(1893―1959),同样精通我国的诗词歌赋,青年时曾赴德国留学,回国后就投入到了国内革命战争中去,期间同样任职于“国立音专”,并创作、发表了大量音乐作品与音乐理论书籍。与黄自不同的是,青主认为:“音乐是上界的语言”,并强调“世界上只有一种尽善尽美的音乐,即来自西方的音乐。”因此,有人认为他的音乐思想有“全盘西化”的倾向。但他也声明:“我虽然反对中国人排斥西乐,但是我并不反对中国人研究国乐。”、“中国的音乐是没有把它改善的可能,非把它根本改造,实在是没有希望。”因此他在创作音乐时,不仅仅学习西方先进的音乐技法、音乐知识,还学习西方的音乐理念。但他也并不排除民族音乐,他大胆地把西方音乐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敢于从根本上改造中国音乐的弊端。

青主的音乐创作能够打破常规、大胆尝试。在写作民族作品时,敢于采用西方的音乐框架结构,和声语言,伴奏肢体,但又不是民族性,巧妙地将西方音乐技巧与中国传统技法融合起来,浑然一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根据我国宋代诗人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创作的中国五声音阶的、古诗韵味与德国艺术歌曲风格相融合的艺术歌曲《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首艺术歌曲,打破了“先有歌词,后有曲谱”的传统,青主在创作时,大胆地采用西方带尾声的二部曲式结构,全曲以西洋大小调体系中的e小调为主调,穿插向bB、E等调的转调,运用这些西方音乐因素中常用的转调、离调等调性变化手法来表达作者心情起伏的感慨之情。和声语言也能够很好地与中国风格相结合,第一段终止式(谱例3)就采用TSⅥ―D的开放式和声进行与五声音阶式的旋律相配合,准确地抒发出了作者的情感。其次,本首乐曲采用钢琴伴奏织体,完美独立,可以单独演奏,优美动听。虽然青主在本艺术歌曲中借鉴了大量的西方写作技巧,但本曲听上去却是一首民族性很强的艺术歌曲,中西融合自然,而不失民族性的主体,将作者要抒发的古词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黄自与青主两位大师都是由于出国留学而认识到当时西方音乐技术的先进,黄自留学期间接触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的音乐多一些,加上他认为中国音乐过于落后闭塞,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比较适合我国当时的音乐发展,因此黄自在借鉴西方音乐手法时,多采用18、19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写作手法与技巧与我国民族音乐相结合。青主的音乐理念与写作手法较黄自要大胆一些,它习惯打破中国传统音乐的常规,采用当时比较现代的西方音乐手法来改造民族音乐。两位音乐家这种先进思想,推动了当时我国音乐的发展。

黄自与青主虽然受到西方音乐的熏陶,学习了先进的音乐技术知识,但他们的作品中却都流露着深深地爱国情意,不管是理论著作,还是音乐作品,都是致力于发展中国的民族音乐,他们探索性的将部分西方先进音乐技术化为己用,来发展我国当时落后音乐,这在当时起了表率作用,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同时也让我国的音乐人放开了眼界,打开了国门,吸收了精华,不仅为我国音乐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为我国民族音乐走出国门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音乐的欣赏.皇自遗作集・文论分册.

[2]钱仁康.黄自主要作品分析.音乐研究,1958年,第5期.

[3]冯长春.黄自是否了解西方现代音乐理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1年第3期.

[4]孙博.黄自声乐创作中的写作风格与技巧.

上一篇:我国大型运动会审计模式特征研究 下一篇:四川文化旅游发展及开发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