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影视音乐探究中西方音乐的不同

时间:2022-10-14 02:01:54

【前言】由影视音乐探究中西方音乐的不同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这里所说的“声”是指音乐的音色特色,也即是乐音的音质特色。中国的艺术家认为我国乐器的音色和西方乐器的一个明显区别,就是西方的乐器在音质上不接近人声,然而中国乐器却不远离人声。所说的“器声”就是说,此种声音在大自然中并没有,乃是人工创造的结果;所说接近“人...

由影视音乐探究中西方音乐的不同

[摘 要]电影音乐是伴随现代电影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音乐形式,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音乐在凸显电影的抒情、戏剧效果、烘托剧情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与作用,音乐能给好的影视剧起画龙点睛之功效,早已是影视剧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以西方电影《乱世佳人》和中国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的音乐为切入点,从声、调、器等几个方面做了中西方音乐的比较研究。笔者认为,中西方音乐的区别源自于中西方文化体系的差异。

[关键词] 影视音乐;声;调;器;自然;人工

经典的影视剧音乐往往会给观众以深刻印象,这些影视音乐常常有一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民族与地方艺术特色。例如以电影《乱世佳人》、电视剧《红楼梦》为杰出代表的影视音乐,这些音乐也常常和各自的文化内涵、价值导向、认知体系有着密切关联。以《乱世佳人》为代表的西方影视音乐,不管是从乐队的编排、配器、音响、音律的使用,大都以西方交响乐的框架为主题来进行创作的。可是《红楼梦》的音乐是建立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基础之上的,它所根据的是中华民族的器乐、民族的音律、民族的配器编排。

本文就以《乱世佳人》《红楼梦》为基准点,在音乐主体和外延方面做一些比较研究和探讨。主体包括的大都是那些形而下的、较为具体的、技术方面的主体形态。外延方面大都是形而上的文化思想、价值导向、哲理认知等对音乐的主体有些具体影响的抽象东西。

这里所说的“声”是指音乐的音色特色,也即是乐音的音质特色。中国的艺术家认为我国乐器的音色和西方乐器的一个明显区别,就是西方的乐器在音质上不接近人声,然而中国乐器却不远离人声。所说的“器声”就是说,此种声音在大自然中并没有,乃是人工创造的结果;所说接近“人声”,就是说乐器奏出的声音接近人的声音。西方乐器在出声一个鲜明的导向:声音尽力不接近“人声”,而试图靠近“器声”。靠近“器声”的最终结果可以将种种材料、那么多声部的乐器,在音色音质上获取某种“共融”“共通”“和谐、统一”的音效。这种共融的音色音质能使得各种声部各种材料的乐器在表演时获取一种完整的有效融合的功效,能够大大提升整个乐队的整体表现力。观众在《乱世佳人》等西方经典音乐中听到的就是此种近似“器声”的音乐。这种音色音质“共融”“共通”“和谐、统一”,或许可说是“平庸”,其特征不突出,个性不明显,重视的是整体的有机结合。

中国民族音乐的音色音质,从早期先秦时代礼崩乐坏时就进入了一个以民俗音乐为美,以人声最美的审美价值导向之中,没能把自身从人声中突出出来,抽象成纯粹的形式体系,转而进入普通的“器声”,而是一直暂停在那种自然而然发出的“人声”的层次,一直以相似人声当做自己最高的境界。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民族乐器要接近“人声”,除上面所提到的礼崩乐坏有直接的关联外,还和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有着紧密的关联。在中国古代的演唱始终高于器乐的位置,并且对器乐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可以看出中国的“丝”乐器的琴、瑟、琵琶、二胡等乐器的音色音质大都是接近“人声”的特征。在电视剧《红楼梦》里,弦乐的胡琴弹奏,就好像人在倾诉一样,满是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之感;听古筝的音色好像在展现温柔女子的铮铮傲骨,《红楼梦》剧中的民族音乐极好地展示了这个特征。东西方追求“器声”“人声”的差异,和东西方的文化内涵有着紧密的关联。拿小提琴来讲,小提琴音色抽象概括,不受地方、国家、年代等客观环境条件的影响,都能展现其表现力,它的音色能够担当与和它声部适合的各种角色。与小提琴一样,其他的西方器乐也有相同的功效。然而中国乐器,却认可个性的张扬、色彩的独立、表现力的独特。因为在现实生活氛围中,长久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导致我国古人在展现主观内心精神为主旨的艺术领域,显现得较为潇洒、无拘无束、独特、脱俗。和它紧密相连的音乐音色也深受影响,很有个性特色。和现实整体为一、伦理纲常井然有序的封建秩序大不相同,个性特色特别凸显、张扬、洒脱、自由奔放。

这里谈的调乃是乐音的组织形式。乐音的组织形式导致调性调式的不一样,也是导致中西方音乐的主要差异的原因之一。西方音乐体系的调式结构的根本是四音列。有三种各异的四音列构成十二个调式,这些调式叫做“中古调式”也叫“教会调式”。经过文艺复兴时代又进一步发展,演变了和声大小调,旋律大小调。其不管是大调还是小调都是七声调模式。后来又变成为十二平均音律体系。

和西方调式体系区别的是,中国民族音乐调式的组成是五声性。由五声音阶组成的各调式都叫做“五声调模式”。包括五声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羽调式等五种五声调模式。先辈把超越五声的音阶比如七声音阶中基本的“五声”叫做“五正声”。在中国,有不同的七声音阶,是包括七个“声”组成的音阶。这些七声音阶没占主要位置,不起核心作用,有“奉五声”的帮扶之功效。

相比来说,中国的五声体系和西方的七声体系有一些不同。五声音阶比较简单、质朴、纯粹、调性凸显、个性张扬、地域特色独特。《红楼梦》电视剧中,主题音乐的四度、五度大跳是一贯性的,但却没冲撞剧情,反而让剧情更加紧凑简单明了。西方七声体系却给人感觉非常繁杂、精致、细腻。在电影《乱世佳人》中,整个弦乐组对斯佳丽内心世界描绘细腻、细致、有节。中国的五声音阶体系和西方的七声体系比较,无谁先进谁落后之说,就像《乱世佳人》剧与《红楼梦》剧一样都是很好的经典之作,不同之处就是风格的差异,风格的差异是缘自各自不一样的文化体系。

中国艺术文化是内敛式的,艺术重视生命、享受生活注重诗情画意、重顿悟、回归自然纯真。所以,看《红楼梦》剧听民族音乐,在东方式园林、五声调性的民族、中国诗词歌赋等中华文化的烘托下,观众就犹如走进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般的中华文化大观园,是如此的空灵、玄妙,不细品味、揣摩、推敲,是了解不透剧中的内容与韵味的。且在《红楼梦》剧的周围又暗暗弥漫着一层可触摸却不能打破的封建伦理纲常。西方文化却属于海洋性文化范畴,征服大海需要通力合作,要人们同舟共患难,需要革新。所以,西方文化思想活泼、外向合作能力极强,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乃是征服和被征服之关系,西方人能够做到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认知,能够组建起繁杂的哲学体系,能够推算出复杂的逻辑体系,算计出微小的差距,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和它相适合的艺术也有很复杂的体系、厚实的织体、极度概括性抽象的言语等等。可以这样认为,西方文化满是理性的美感,进取之美感,人们从《乱世佳人》剧的情节与音乐中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这种文化力量之所在。

所谓“器”是中西乐器之风格与制作材质的差异。中国乐器始终以人声的极富演唱作为其审美准则。中国乐器总的特征是个性张扬、色彩凸显,不管是古琴、琵琶,还是笛子、唢呐,大都有着各自独有的音乐与演奏方法。可是西方乐器因为受标准准则、统一性的影响,导致西方乐器和中国乐器相比没什么个性、色彩不那么鲜明,整体结合性非常强的特征。在乐器的运用上,中国乐器的整体合作表演能力很差。在音乐作品的织体上,中国乐曲的音乐构思以单线的横向思维为主。偶尔有纵向的交叉但很少。这和中国独有的人文环境关系密切。具体来说,我国的审美文化特色是以时间性展开的。

《红楼梦》剧音乐和剧情相同,是在中国文化大观园中展开的,线性变化的旋律、持续变化的动机,有诗情画意的韵味,又有书法笔法的遒劲、明快,而且又有黑云压顶的焦躁,总之给观众以无限遐想的感受。剧中乐队以小型为主,乐器个性张扬。比如用古筝展现宝黛的不屈服,以二胡、笛、箫等来描绘角色的内心世界;而代表封建势力的音乐则极其简单仅仅用一个大铜锣。所以,在《红楼梦》乐器较少,乐队很小,以小制胜。但这根本不影响音乐对情节、人物的描绘描写与烘托渲染。

西方乐器的整体能力很强,往往擅长庞大的合奏,且题材繁多丰富,音效的交响性极强,可以做到整体统一。大概说,西方音乐精神是以空间性的展开为主。所以,在《乱世佳人》中观众听到的剧中音乐大都是整体乐队弹奏,即便是局部描绘内心活动的弦乐,也都是以弦乐组为中心演奏的,单个的小提琴、大提琴描绘内心的较少。整体来说《乱世佳人》的音乐以整体为主,可这不会破坏对剧中人物角色、形象、关系的精心描绘、衬托与渲染。

在器乐制作材质上,中西方的差别很大,各自有各自的倾向。西方重视人工制作、标准化统一化的材质,比如提琴的木料,管乐的金属材料等等都经过人工仔细严格挑选。在制作工艺方面,更注重各自声部乐器的严格标准。中国民族乐器的制作材质较为自然化、个性化。比如埙就是运用泥土烧造的,笛子就是把竹子掏孔定音就能表演,二胡、琵琶等乐器的制作也是相同原理。天然材质的运用意味着对材料性质的遵守与爱护,天然材质的多样性又使乐器有更多的个性特征。在制作大小上,中国民族乐器的制作无严格的标准,同一调的笛子用各个地方的竹子变化就很大,音色由于材质的产地不同而不尽相同,在弹奏发声上,中国民族乐器是尽力展现材质的自然属性,所以其音色独有。西方乐器却尽力削弱材质在发生中的影响,从而达到音色的统一。

上面的区别,还是源自各异的文化艺术精神。西方和大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西方人长久以来以驾驭、改进、征服自然为傲。人和自然的关系始终是对立的、远离的、无情的。西方的艺术直到18、19世纪才有了自然的音乐作品。中国和自然的关系则和西方不一样。中国没将自然当做人们的征服对象,中国和自然的关系始终是亲密的、互相尊重的、谐和的,将自己当做宇宙的有机部分“天人合一”乃是最好的诠释。所以,材质、发声的自然化特性化就可以理解了。

综上所述,中西方音乐的差别较大。还能从其他的一些方面作对比探究。笔者只是以中西两部风格不同的影视音乐作为考察对象,挑其中有典型性的一些方面做了些浅显比较。望能给喜欢探讨中西音乐比较的人有某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承华.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礼记•郊特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文化部艺术研究院.中国古代乐论选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4]蔡仲德.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 王银梅(1973― ),女,河南新乡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教学及音乐教育。

上一篇:《海上钢琴师》:将音乐寓于生命之中的1900 下一篇:拓展数字体育付费频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