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运动会审计模式特征研究

时间:2022-07-12 09:19:47

我国大型运动会审计模式特征研究

摘 要:我国大型运动会的审计模式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十运会以前的大型运动会主要采用“事后审计”为主的模式和自十运会起实施的“事前介入”、“全程跟踪”和“终极审计”相结合的新型审计模式。

关键词:大型运动会 审计模式 北京奥运会

大型运动会是指国家体委主办的全国运动会、全国城市运动会,国家体委承办的洲以上综合性运动会和规模较大的单项国际比赛(以下简称运动会)。主办大型运动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规模大,赛事多,竞争激烈,筹备时间长,结束得快,组(筹)委会是非长设的,组织管理工作难度大,资金来源多元化,资金来源多等。因此,如何监管大型运动会各项资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判断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包括财政和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我国举办(承办)的国际国内大赛和各种体育活动逐年增多。如何对大型运动会巨额资金投入审计和监管,已成为提高大型运动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形势下预防大型运动会出现各种腐败现象的迫切任务。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我国大型运动会审计模式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我国大型运动会的审计模式主要呈现如下特征。

一、国家体委的《大型运动会审计工作暂行规定》为大型运动会各项审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国家体委为了加强对大型运动会资金管理和经济活动的监督,维护财经法纪,保障运动会合理使用各项资金,于1996年11月11日《大型运动会审计工作暂行规定》,该规定为我国大型运动会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我国大型运动会的审计模式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十运会以前的大型运动会主要采用“事后审计”为主的模式和自十运会起实施的“事前介入”、“全程跟踪”和“终极审计”相结合的新型审计模式。下面对这两种模式进行具体分析。

二、“事后审计”为主的大型运动会审计模式特点

(一)“事后审计”模式的优缺点

十运会以前大型运动会审计主要采用“事后审计”为主的模式,其模式特点所需审计时间较少,工作量相对较少。但不能有效预防错误,常在出现错误后再纠错,使审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受到怀疑。

(二)“事后审计”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局限性

十运会以前的大型运动会主要靠政府投资,这种投入保证了大型运动会的按期进行,使运动会社会效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促进了体育运动在我国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举办大型运动会规模的扩大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单方面由政府投资已经不能适应大型运动会发展的需要,这种投资容易造成政府行政命令对运动会的绝对管理权,使审计很难独立于行政命令之外,难于形成一个科学合理、高效运行的审计监管体制。另外,政府单方面投资容易造成大型运动会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多头监督、低水平重复监督等问题。一些审计监管者受自身利益的局限,很难做到独立、客观,造成了大型运动会投资项目存在审计监督不力、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大型运动会主要采用“事后审计”为主的模式,在审计中主要是针对出现的主要错误进行纠正,而不能有效地预防错误,不能取得预期的审计效果,常常给举办省市留下财政亏空,也给大型运动会腐败现象带来了滋生的土壤。

三、十运会审计模式特点

(一)创造性地提出了“事前介入”、“全程跟踪”和“终极审计”相结合的新型审计模式

祁燕凯认为,对大型运动会活动经费的同步审计,应贯穿于整个运动会的始终,不仅要加强对运动会开展过程中的财务监督和管理,同时也要加强对运动会赛前和赛后的监督管理[2]。十运会从预算管理到资金管理、从采购管理到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逐步构建了一套完善的财务制度体系,并创造性地提出“事前介入”、“全程跟踪”和“终极审计”相结合的新型审计模式,从而破解了以往大型运动会财务审计的难题。这种审计新模式不再是出现错误后查错、纠错的“秋后算账”,而是时时、处处起“把关”的作用。而且,审计对大型运动会经济活动所实现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指出其潜力所在,以便挖掘和利用,从而对大型运动会的经济效益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审计的事前介入,有利于促进项目内控制度建设,规范项目管理行为。跟踪审计比普通的事后审计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能改善并加强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建设廉洁、优质、高效工程[3]。十运会审计组通过现场的实时监督和对计量相关资料的严格审查,确保了工程计量和计价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特别是有效地防止了隐蔽工程上的虚假变更和高估冒算等问题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工程审计的质量,并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在控制工程造价,促进工程建设管理和廉政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大型运动会的财务监督和管理。

(二)对赛前、赛中、赛后实施动态监管

大型运动会由于自身的特殊性,难以在财务上进行审计管理的特点,十运会的审计部就相应地提出了三条审计程序:一是审计要提前介入,全面了解资金预算情况,对不合理的预算提出修改意见;二是赛中跟踪调查,对各项会计的报销凭证进行逐项审核,检查手续的办理、开支、签字等事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三是认真做好运动会后的审计工作,当每项工作结束后,就要对装订成册的会计凭证进行审计,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反馈并随时纠正,还要将审计报告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通过以上三个程序的审计,可有效地堵塞漏洞,杜绝浪费,防止腐败。

重点工程的建设是大型运动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审计的重点。十运会审计部十分重视对重点工程的审计力度。为了办好“十运会”,江苏新建比赛和训练场馆合计为34个,维修改造项目合计为98个,整个“十运会”财务收支中有相当大规模的资金在这里运作。审计部对这132个场馆的财务收支进行了严历审计,严格把关。江苏省审计厅已先后对奥体中心进行了8次跟踪审计,并参与重大项目招标、大宗采购、设计变更、工程结算等活动达25次,真正做到了对奥体中心建设过程中资金预算的严格控制,被2008北京奥组委的一位官员称为“创造了国内工程建设的一个奇迹”,其中仅招标就节约投资2.2亿元。

审计部严格规范赛中经费的使用:审计部工作人员参与重大赛事活动的财务审计,对赛事活动的经费使用、帐务处理、会计科目等进行直接指导和跟踪监督,并认真做好赛后专项审计评价。在完善审计工作制度,规范赛事(活动)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审计部还严格规范赛后物资的合理处理:闭幕式一结束,十运会财物处置工作就立即启动,实行对所有设备、器材、办公用品采用调拨、收回出售等办法快速处置。而且,审计部还加强赛后跟踪调查,不断完善各项审计报告。

四、北京奥运会面临的审计新形式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相关投资额将在2800―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国际理论研究表明,每当有大型的运动会要举办时,就会有一系列的与之相联系的腐败案发生,而且两者的曲线是相吻合的。2008年奥运会奥运会涉及几百项大型工程,如果在投资上、政府采购上、财务管理上没有健全的审计制度,很容易出现一些腐败现象。如2004年有关媒体报道的中国奥委会专项资金被动用的风波充分显示了人们群众对奥运会投资基金的关注。目前,北京奥运会已经进入高速投资阶段,奥运会各项审计工作也正处于紧张有序的工作当中,如何审计和监管这笔巨额投资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2008年北京奥运会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建立和完善审计监督和管理制度,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管好财、理好财,使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良好的体现。目前,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为加强对奥运会筹备工作的监督,专门成立了监督委员会,还设立了监察审计部、工程监督部等。凡是参与奥运会筹备的部门,包括奥运场馆建设、奥运专项资金和捐赠资金的管理使用等关键环节,都由国家审计署派专人全程跟踪审计。另外,今年监督委员会还将继续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监督工作体系,建立起投诉举报制度,设立并对外公布举报电话、电子信箱,加强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确保北京奥运会各项审计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1]吴文嘉.经济交流[J].2001,(2):26.

[2]祁燕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浅谈[J].企业经营管理,2004,(4):43.

[3]葛家澍,余绪缨,侯文铿等.会计大典――审计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151-153.

上一篇: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异变的原因与对策 下一篇:中西音乐融合之民族音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