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手法的探讨

时间:2022-09-06 09:26:59

静脉输液手法的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手法。方法 握指式静脉穿刺方法。结果 握指法静脉穿刺相对于传统的握拳法静脉穿刺成功率更高,操作更加灵活便捷。结论 握指法静脉穿刺值得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互相借鉴学习。

关键词:静脉输液方法;成功率;临床经验

输液是现代医学治疗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治疗方法,静脉穿刺又是输液治疗中的关键环节[1],而手背静脉则是静脉输液操作中首选的穿刺部位,那如何才能够快捷、顺利地将治疗药物输入到患者体内,这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者研究的重要技术内容。传统握拳法在静脉穿刺中存在着不足之处,本人在多年的临床护理中实践中总结出一种握指式静脉输液穿刺方法,通过500例患者分别采取握指法和握拳法两种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对刺穿成功率和患者对穿刺方法评价两方面进行比较,发现握指法比常规握拳法操作灵活方便,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更具优势,并得到患者好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00例患者中,男280例,女220例,年龄3~84岁,平均32.4 岁。普通患者268例,慢性病患者232例,均为神志清,能合作的患者。

1.2操作方法 选取输入抗生素Bid患者,观察3 d。每日握拳法、握指法各穿刺同1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并由同一护士操作。常规扎止血带后,根据静脉充盈度进行穿刺。

1.3方法

1.3.1患者准备输液的手自然平放,护士左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3指放在患者的手心面,其他2指放在患者手背面,左手手指共同夹握患者手指,指导患者握住护士手指,并呈半握拳状。

1.3.2攥握患者4指(除拇指)或5指,使其成背隆掌空的鸭头状,充分展露手背血管。

1.3.3判断标准 一次穿刺成功为成功。操作要求"一针见血",在血管内倒针、寻针则不达要求。

1.3.4穿刺方法评价 根据患者舒适度判断,满意率以患者主观评价为准。

2结果

握指法满意率为56%,穿刺成功率为91%。握拳法满意率为44%,穿刺成功率为87%,两种方法相比较握指法更具优势。

3讨论

3.1容易固定,便于护士夹握、抓牢患者的手。遇到紧张等不能配合患者手掌不易滑脱,以免穿刺过程中患者手背坡度突然改变,降低穿刺成功率或针头不慎误伤患者或操作人员。坐位患者静脉穿刺时,如采用握拳法,操作过程中患者一直伸臂,易疲劳;患者放松手臂,手臂重量压在护士手上,又会给护理人员带来不适[2]。夹握患者手指,是护士左手轻松承受一部分患者手臂的重量,护患双方容易达到力的平衡,便以合作。

3.2容易调整患者腕、指关节的活动度,增加患者舒适度,并能使护士选择最佳操作姿势。某些患者由于紧张等因素,腕、指关节僵硬,活动度减小,护士被动改变姿势,如下蹲,选择进针角度,不便于操作。

3.3充分暴露血管,并顺应血管情况,某些患者手背静脉走向、深浅度明显,个别患者血管甚至蚯突出皮肤。患者握拳后,手背皮肤绷紧,凸起的血管反而被压,导致血管腔变扁,进针后易穿透血管,降低了穿刺成功率[3]。采用握指法,可充分暴露手背血管,血管充盈时间相对缩短,提高了工作效率[4]。肥胖患者血管位置相对较深,两种操作方法差别不大。

3.4握指是与患者无声的交流和沟通,能降低患者的恐惧感。握指后,患者的紧张度可以通过握力的大小来判断,护理人员选择相应的方式指导患者放松,配合操作。对轻度紧张患者,护士可语言安慰并轻拍其手背或按摩手背、手臂使其放松;重度紧张甚至晕针患者,护士要给患者留一定的时间放松,充分做好静脉输液的准备[5]。笔者在工作中让患者数数,通过分散注意力,达到快速进针的目的。

3.5适用于各种患者 如患儿手形小,静脉输液时又不配合,采用握指法不但保证了静脉穿刺时患儿手的固定,提高穿刺成功率,还方便穿刺后用胶布将患儿的手固定在夹板上,保证了静脉通路的通畅。对烦躁患者使用握指法,能控制患者手臂挥动,避免伤人。

4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大量的临床对比发现握指法静脉穿刺相对于传统的握拳法静脉穿刺成功率更高,操作更加灵活便捷,患者治疗痛苦相对减轻,值得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互相借鉴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威.改进静脉输液进针方法的护理探讨[J].丹东医药,2007,(2):53-54.

[2]唐巍.静脉输液中的技巧在工作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07,09.

[3]Brandstrup B, Tnnesen H, Beier-Holgersen R, et al. Effects of intravenous fluid restriction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comparison of two perioperative fluid regimens: a randomized assessor-blinded multicenter trial[J]. Annals of surgery, 2003, 238(5): 641.

[4]Bernard S, Buist M, Monteiro O, et al. Induced hypothermia using large volume, ice-cold intravenous fluid in comatose survivors of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a preliminary report[J]. Resuscitation,2003,56(1):9-13.

[5]Roche A M, James M F M, Bennett-Guerrero E, et al. A head-to-head comparison of the in vitro coagulation effects of saline-based and balanced electrolyte crystalloid and colloid intravenous fluids[J]. Anesthesia & Analgesia,2006,102(4):1274-1279.

上一篇:多发性硬化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下一篇:心肺复苏期间溶栓治疗患者的超长时间复苏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