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的环节质量控制

时间:2022-10-09 04:01:51

静脉输液的环节质量控制

[摘要]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在我国几乎有80%以上的住院患者需要接受输液治疗,静脉输液也是基础护理操作中应用最频繁最容易出现纰漏的环节,护士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静脉输液工作和处理因静脉输液带来的风险和患者的投诉上,所以,安全的静脉输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静脉输液的环节质量控制也被提上重要日程。

[关键词] 安全输液;环节;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0(b)-081-02

静脉输液的环节质量控制的具体步骤划分为输液前、输液中和输液后三个步骤。

1输液前的质量控制是基础

1.1药品的储存环节

必须保证药品从药局取回来以后,它的储存条件是符合要求的,①温度:药品储存的温度,这个是在药品说明书上必须写明的内容,当储存温度不达标的时候,药品不会发生直观可见的物理变化,很难引起重视,由于储存不良极有可能造成药品质量下降,药效降低,一是会延迟治愈时间,增大患者负担,二是还能引起抗药性,引发菌株变异,增加治疗难度,三是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进一步伤害,引发纠纷。②湿度:湿度要维持在60%~70%,注射用的粉针剂,由于压盖或运输等原因造成封口不严,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高产生吸潮、粘瓶、结块现象。③光照:需要遮光的大部分注射剂都是怕光照,因光中紫外线能加速药品氧化分解。所以临床要按照说明书要求,需要遮光的用遮光袋保存,需要遮光输入的要用遮光输液器加遮光袋使用。④时间:一般是指有效期。杜绝备用药中出现过期药。

1.2医嘱执行环节

①对医嘱正确评估,了解医生所下药物的一般剂量,药物的毒副作用,滴注的速度都要心中有数,切忌对医嘱盲目执行。特别要注重新药及特殊用药的给药方法、用药顺序、溶媒的选择及配伍禁忌等。另外要了解药物的pH值,pH值相差越大,药物的稳定性越差,容易出现分解和沉淀。②对医嘱准确核对,护士在实施输液前要查看病历,了解患者的诊断,目前病情,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然后按照三查七对的要求准确填写输液卡片,确保医嘱准确无误。

1.3配制药物环节

①操作环境的净化,静脉药物的配制环境按照国际标准应该建立配液中心,由专业人员按照操作程序进行集中配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被尘埃、微粒污染,给患者提供安全的高质量的输液,大大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就普通的治疗室来讲,要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②病室环境:布局简单、整洁,天花板上安装输液轨道,减少输液区地面障碍、方便各项输液操作,白天以自然光为主,夜间照明应保证治疗和护理的需要。病区环境要清洁,做到无灰尘,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换下来的患者衣服,床单。输液前30 min停止扫床。③玻璃安瓿的正确切割与擦拭:切忌用镊子敲开安瓿,对“非易折”型安瓿在割锯后用碘伏擦拭, 避免在开启瞬间瓶内负压吸引导致大量玻璃微粒进入药液。④抽药时不能“一把抓”,应采取正确的抽吸方法。⑤输液配置针头的选择,不要使用太大号的针头,可选用溶药专用注射器,减少瓶塞微粒污染。另外禁止反复在瓶盖上穿刺。⑥使用精密输液器有效地截留微粒。⑦配置药品用碘伏消毒瓶塞部位时应适量,消毒后瓶塞表面有碘伏液积存,随注射器进入药瓶,容易发生输液反应。

1.4配制后的药液检查环节

随机抽查安瓿中药液是否吸净,空安瓿数是否与药品总剂量相符。溶药后要观察药液的透明度,是否有悬浮物、胶塞屑等;多品种大量输液的患者药液应现配现用,避免配制好的液体放置超过2 h。

2输液中的环节质量控制是关键

2.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严格查对制度对于保证静脉输液安全至关重要。如果输液过程中不认真查对,给患者输错药、加错药,后果都是不堪设想,许多医疗纠纷就是由此引发的。

2.2衣帽整齐规范洗手

护士帽用发卡固定,以免操作中可能歪斜或掉落,工作服纽扣齐全、清洁,操作前后正确有效的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而行之有效的措施,仅洗手一项措施就可使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50%。

2.3输液操作环节

①查看护理人员的输液操作是否正确规范,提高穿刺成功率。②一人一巾一带一用一消毒,静脉输液用的止血带和垫巾也是避免输液污染的重要因素。③正确覆盖穿刺针眼;静脉穿刺成功后针眼要用一次性输液贴覆盖,需注意胶布不可随意贴在工作服袖子上、手上或者输液架上。④保持输液盘清洁,输液盘不是盛物盘也不是杂物盘,必须保持清洁。⑤注意护士排液排气的手法,避免药液浪费。

2.4解释与告知

护士在输液前向患者解释输液目的和意义,输液后告知注意事项,解答患者关心的问题,根据病情及医嘱调节滴数,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输液常识,嘱患者不要擅自调节滴数,必要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药物知识,输液速度对病情和疗效的影响,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2.5输液中病情观察

输液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穿刺处有无肿胀、渗漏,指导患者输液时变换和活动肢体的正确方法。

3输液后的环节质量控制是保证

输液结束后拔针时,护士动作要轻柔,并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示范指导纵行按压针眼的目的、原理、方法、时间。不良反应的观察:护士必须按时巡视病房,要会察言观色,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准确判断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处理并记录。

在进行质量控制的同时, 护理人员的自控和互控是十分必要的。医院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其严格执行医院各项法律法规和核心制度。只有监控、自控和互控相结合,才能实现静脉输液“零缺陷”的目标。注重静脉输液环节的健康教育和护患沟通,主动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宣教,及时解答疑问,尊重和满足患者权利,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丁言雯.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04.

[2]任秋芸,卫淑英,任海芸.护理安全管理与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2002,16(4):232-234.

[3]耿玉如.防止因医患沟通不当而引发医疗纠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4):226.

[4]彭雅君,郑碧霞,黎小群.门诊输液患者健康需求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7):65.

[5]社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3):101-102.

[6]何小兰,康尚英.影响静脉输液速度的原因及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148-149.

(收稿日期:2010-05-05)

上一篇: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下一篇:原发性脑干损伤的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