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范文

时间:2023-09-21 21:55:34

静脉炎

静脉炎篇1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护理体会

Abstract: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cannulae needle, is now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it has gradually replaced the traditional scalp needle. Its advantages are ease patients caused by repeated puncture pain, protect blood vessel, reduce the liquid leakage, while ensuring the rational use of time, greatly reduce the workload of nurses. However,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prone to complications such as phlebitis in the use of the process, not only brings pain to patients, and clinical treatment to bring trouble. Now will in 2014 May 1~2014 random sample of our hospital 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hlebitis of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patients with the use of reason,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summary.

Key words: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Phlebitis; Nursing experience

1 临床资料

本组对象为2014年1~5月随机抽查的我科住院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26~72岁。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置管时间为3~7d,结果显示置管时间长短与发生静脉炎有直接关系,老年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机率明显高于年轻患者。

2 原因分析

2.1 静脉炎的发生与选择合适的血管有很大的关系。尽量选择上肢血管,因人体下肢静脉瓣较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故应多选择上肢静脉 [1]。

2.2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3~5d,最好不要超过1w,留置时间越长,发生静脉炎的机会越大。

2.3 老年患者血管壁硬化,弹性差,两者均可导致静脉回流受阻,极易形成血栓,引起静脉炎,也易造成穿刺失败,操作时应该选择质地柔软,型号相对较小的留置针进行操作。

2.4 护士的穿刺技术,穿刺方法,消毒方法,合理正确的封管方法是否得当也直接与发生静脉炎悉悉相关。

3 护理

3.1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血管和留置针,穿刺时应选择较粗大的血管,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血管。长度在2.5cm以上,弹性好,无静脉瓣的笔直血管为最佳穿刺血管。对有偏瘫的患者尽量选择健侧肢体。颈部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概率最低,固对输注时间长,输液量大,输高渗液体及刺激性强的药物的患者可选择颈部静脉。

3.2皮肤消毒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用碘伏棉球环形消毒皮肤两遍,直径大于8cm,操作者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轻柔的进针,动作要轻,稳,快,穿刺成功后,将无菌敷贴与皮肤贴紧,液完毕后可用无菌敷料覆盖留置针。

3.3对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应合理安排,控制好输液速度,充分稀释药物,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保护血管,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3.4 严格掌握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特别是老年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时留置时间一定要短,一般在3d左右,并注意仔细观察,一旦发生红肿,触痛,马上拔出留置针,并按静脉炎处理。

3.5 液体输注完毕必须封管,封管液体一般要多于5ml,要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回抽的方法堵管率明显降低。再次输液时要先抽回血,见回血后才可接上液体,不宜用力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以免发生堵塞。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要严格交接班。

3.6 对使用留置针的患者做好健康宣教,讲明使用留置针的好处和目的及有关留置针护理知识,取得患者的配合。如使用留置针期间不宜沐浴,穿脱衣物时动作轻柔,避免碰触到留置针,留置针肢体避免过度活动等。

3.7 在使用留置针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局部穿刺部位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有无渗血,渗液,脱落等情况,一旦发现上述情况,立即拔出留置针,按静脉炎处理。轻者可用温水湿热敷,一天数次,直至症状缓解消失。稍重者可用50硫酸镁局部冷敷或者用75 酒精湿敷。严重者可用微波或者红外线治疗。现在治疗静脉炎的方法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注意操作规程,仔细观察,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治疗。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的广泛使用给患者带来了很多好处,若处理不当,也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因此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素质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就会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我们也要努力找寻如何有效预防静脉炎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江滨. 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J].护理研究,2006.920 9

[2]Lentino JR, Baddour LM, Wray M, et al.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other bacteremia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antibiotic therapy and surgical removal of access site [J].Infection, 2000, 28 (6): 355-360.

静脉炎篇2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常发生在不同的病种、各科疾病的治疗中,虽说是小病,但也有很多病人历尽曲折。

李老今年60岁,患有高血压病20年,现血压一直控制良好。半年前,李老外出,行走时突然感到右侧小腿疼痛,晚上回家掀起裤腿一看,小腿腓肠肌附近出现了一大片片状的红斑,而且小腿红肿。因为没有其他症状,老李没有及时去医院检查,吃了一些消炎止痛药,似有效果,2周左右症状消失了。但此后半月至今,类似症状又发作了2次,每次部位出现红肿热痛2~3天,不经治疗自行缓解。李老去医院就医诊断为血栓性浅静脉炎。医生告诉他说,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此病虽说是小病,但常发生在不同的病种、各科疾病的治疗中,有的人反复发病,因此治疗起来也比较棘手。而且与此病类似表现的病也很多,因此及时诊治很重要。

血栓性浅静脉炎可以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常见于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数呈游走性发作。人体内静脉血管按分布部位可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走行于皮下组织内的为浅静脉,又称皮下静脉,走行于深筋膜深面或体腔内的静脉为深静脉。一些原因引起沿浅静脉走行的位置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急性期后,索条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血栓性浅静脉炎常见原因

静脉内高渗性溶液刺激静脉内膜引起损伤,并发血栓形成;静脉内留置插管引起静脉壁损伤,引起炎症反应。

对于最常见的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发生原因是静脉血液淤滞,血脂高,血液黏稠度高,血液的流动减慢,足靴区皮肤因营养性变化,易受慢性感染,使曲张的静脉遭受缺氧和炎症性损害,酿成血栓性浅静脉炎。

中医将血栓性浅静脉炎归类于血痹、脉痹、肿胀、血淤的范畴。发病时,浅静脉表现为一硬索条,可有自发痛、触痛或牵拉痛,一般称为“脉痹”;沿浅静脉走行及其周围组织突发色红、肿胀、灼热、疼痛,待红肿疼痛渐消后,局部可触及硬条索状物,且伴有色素沉着,或有微热和轻痛,属静脉曲张并发者,称为“恶脉”;无静脉曲张病史者,称为“血淤”。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程发展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理变化一开始是广泛的整条浅静脉血栓形成,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因而在受累静脉的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质地比较柔韧、有压痛的条索状物。1周后随炎症的消退和渗出物的吸收,遗留无痛性硬索,局部色素沉着,表示血栓经过机化和再管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重新建立新条件下的血液循环。有时急性炎症可被慢性炎症状态替代,血栓静脉发生纤维化变化。受累血管及其周围可以长期存在压痛。有复发或多次发作的倾向,能够引起静脉周围组织发生轻度的蜂窝组织炎,皮肤上形成硬结和色素沉着,循硬结周围,可摸到一条或数条血栓形成的浅静脉支。

就临床表现看,病人早期发现患肢出现红、热区域,伴有触痛,在牵拉患部时疼痛加剧,在大隐静脉受累时,可引起隐神经炎反应,而使该神经分布区出现神经痛,有时在静脉病变消失后,神经痛仍可持续一段时间,检查时在浅静脉可见1厘米宽的红线,长短不一,局部皮肤温度增高,皮下触及一柔软的索状肿块,此即血栓形成的静脉,皮肤红、热,说明有静脉周围炎和渗出。病变可向静脉近端扩展,甚至可波及其分支。由于深静脉通畅,很少引起肢体红肿,随着病变的消退,皮肤红、热和局部触痛逐渐消失,而留下棕色色素沉着。该静脉在数周内仍可触及索状肿物,有时可永久不退。有的急性期后可遗留慢性炎症,该静脉附近有持久的触痛。病变静脉多因纤维化而不易被触知,偶尔形成再通,因此局部索状物的消失,只能根据遗留的色素沉着,判断该静脉曾发生过血栓性浅静脉炎,但色素沉着也可逐渐消失。

预防复发的方法

血栓性浅静脉炎在冬季和初春寒冷季节容易发生,需要特别预防。老年人易发的原因是由于老年人下肢氧供和血供减少,皮肤营养供应相应减少,皮肤变薄,当天气寒冷,特别在北方,天气寒冷血管收缩,皮肤受损后不易愈合,进而容易发生浅静脉炎;另外,初春季节不要急于减少衣服,如果保暖不良,特别是下肢血流缓慢,加上老年人不经常锻炼活动,下肢静脉血液淤滞,皮肤破损,静脉血管损伤后,容易诱发血栓形成,导致血栓性浅静脉炎。因此预防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发生应引起关注,并注意锻炼下肢,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下肢供血和营养状态,预防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形成。

饮食和其他方面,可多吃素食、青菜、水果,避免或少吃油腻食物,防治血液高黏滞状态。维生素E是出色的抗氧化剂,有助于维持神经、肌肉组织的正常功能,使毛细血管壁更稳固,这样原本淤滞的血液循环可以恢复顺畅。葵花子富含丰富的维生素E,同时葵花子的热量也较高,有助于抵挡寒冷的气候。女性当减少口服避孕药的服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肾病等可引起血液高黏、高凝状态。同时严格戒烟。

本病通常不需住院治疗,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2~3天。在医生指导下作局部热敷理疗,或洗热水澡以减轻不适。按医嘱应用抗炎药物及镇痛剂。避免使用留置针。

贴心提示:

两种血栓性浅静脉炎莫轻视

静脉炎篇3

[关键词] PICC术后;静脉炎;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b)-0145-02

PICC是经外周静脉插入导管,使其导管末端到达上腔静脉。操作过程简单、痛苦小、留置时间较长,经济适用,患者容易接受,被广泛用于临床,尤其适合外周静脉条件差、化疗疗程长、需反复多次穿刺的肿瘤患者。尽管PICC优点多,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置管后发生静脉炎是其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留管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静脉炎就显得至关重要。2010年9月~2011年10月,笔者对22例PICC术后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防范措施,减少发生静脉炎诱因,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17例,均为肿瘤患者,均行PICC置管术,置管36~192 d,平均84 d,穿刺首选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头静脉,置管长度38~42 cm,于置管后1~8 d穿刺侧手臂沿静脉走行出现疼痛、压痛、发红,或触到静脉条索状改变。

1.2 护理方法

1.2.1 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PICC技术不熟练的护士不能独立执行PICC操作,科室加强PICC技术的培训,采取观摩、看教学片、假人模拟操作的形式,使得每一位护理人员熟练的掌握PICC技术,通过科室的考核后实施此技术。一旦因为护理人员的操作带来血管的机械损伤时,可采取局部用药、加压包扎和减少活动,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1.2.2 正确选择血管 护理人员掌握血管的选择标准,在无特殊情况下首选患者的右侧贵要静脉,其次是正中和头静脉,尽量避免患侧肢体,要求血管的弹性好,无破损、瘢痕。

1.2.3 正确选择导管 护理人员掌握好导管种类和型号的适应证及运用的注意事项,根据患者血管的弹性、粗细及患者的体质有针对性地选择种类、型号、材质合适的导管,确保导管在血管漂浮,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最大程度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1.2.4 正确指导患者穿刺侧肢体的活动 特别是患者置管的24 h内,穿刺处加压包扎,避免使用这一侧手臂提过重的物体,或作引体向上、托举哑铃等持重锻炼,造成穿刺处出血和血管的损伤;卧位时指导患者减少置管处受压,平卧时适当抬高肢体。此外严禁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输入高黏滞的药物后用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脉冲冲管,勿使用暴力冲管。护士要指导患者正确的保护PICC导管的方法,沐浴前可以使用保鲜膜将导管包裹严密,避免弄湿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1.2.5 置管前询问 置管前要询问患者是否是过敏体质,对过敏体质的患者在置管后特别要注意患者有无导管过敏的情况,例如穿刺血管出现瘙痒疼痛、红肿,或伴有全身症状,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局部用药或静脉用抗过敏的药物,如果用药后症状无缓解,给予拔管,对症处理。

1.2.6 合理地使用药物 患者置管后可预防性在穿刺部位沿血管的走行外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每日2次。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具有抗血栓形成、抗炎及促进结缔组织再生的作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能防止浅表血栓的形成,促进它们的吸收,阻止局部炎症的发展和加速血肿的吸收。特别是在患者化疗用药期间,外涂的范围要大些,从穿刺处血管向上10~15 cm。必要时配合湿热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不得用于伤口处,而由于其油性较大,应做好导管的有效固定,同时应注意湿热敷的温度,一般以 50℃左右为宜,防止烫伤,尤其对象为老人及小孩应更加谨慎。

1.2.7 静脉炎的处置 一旦发生静脉炎,经处理后2~3 d症状不缓解或加重,立即拔出导管并减少患肢活动,外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或局部硫酸镁湿敷,直至炎症消失。3~6月避免再次置管。同时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留管失败的不良情绪。

2 结果

本组22例患者,除2例对导管过敏和导管型号不合适引发静脉炎,经治疗护理后症状不缓解导致留管失败外,其余20例PICC术后静脉炎患者在发生静脉炎的3~5 d经治疗护理后痊愈。

3 讨论

静脉炎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留管失败的重要原因,所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至关重要。本组22例发生静脉炎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操作者欠熟练、血管和PICC导管选择不当、未预防用药和处理。针对引发的原因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PICC技术,减少机械性的血管损伤,指导正确的带管活动,特别要有提前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护理干预和治疗[6],加上严密的观察可有效地防止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了留管时间,减轻患者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为肿瘤患者及长期输液的患者治疗过程的顺利提供了保障,提高患者的生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春燕. PICC导管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与效果评价[J]. 全科护理,2009,7(6):509-510.

[2] 王玉珠,彭希琳,岳利群. PICC置管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对策探讨[J]. 海南医学,2009,20(4):152.

[3] 韦坚,雷奕. 多部位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体会[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1):39-40.

[4] 张爱萍. PICC管的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J]. 重庆医学,2008,37(14):1631.

[5] 周红,李利. 经外周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5,13(2):117-118.

[6] 邱玉梅,侯秋秀,肖翠霞. 护理干预预防PICC致静脉炎的效果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5):313.

静脉炎篇4

1.1静脉的选择

血管的好坏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1],因此,选择血管时应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避免多次穿刺。有研究表明,老年病人留置浅静脉套管针时,静脉炎的出现与血管管径有明显关系,血管管径越小,其置管反应发生率越高,出现置管反应的时间也越早。特别是管径<3.0mm的血管留置套管针时,69.9%的病人置管时间不超过3d,有的只保留1d,4d内静脉炎的发生率达100%[2]。故长期输液的病人,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开始,尽量选用管径≥3.0mm的静脉,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

1.2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的护理

1.2.1穿刺前严格检查静脉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如有破损及过期禁用,必须一次性使用[3]。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穿刺完毕后以无菌透明敷料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透明敷料可2d更换1次,同时以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消毒范围直径不少于8cm。敷料不粘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换药,防止细菌性静脉炎产生[4]。

1.2.2使用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期间,用TDP灯照射穿刺肢体2次/d,30min/次,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特别是湿热敷效果最好,每2h1次,20min/次,通过对98例病人的临床观察无1例发生静脉炎[5]。热疗改善血液循环,加快了静脉回流,增强了病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了病人局部的抗炎能力。

1.2.3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大剂量滴注药物时,用75%乙醇纱布持续湿敷于套管针敷贴上方至拔针后30min,滴注过程中采用喷雾器将75%乙醇均匀喷洒在纱布上,使纱布保湿,当其不断挥发时,带走机体大量的热,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下降而减轻疼痛,同时,降低细菌活力,制止局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可起到保护血管、减少因药物刺激所致静脉炎[6]。与郝建红等[7]研究相似,而且延长了套管针留置时间,但个别对乙醇过敏者禁用。

1.3输入浓度高及刺激性强药物的护理

1.3.1静脉快速滴20%甘露醇时,在穿刺前5min用2%山莨菪碱外擦穿刺点及穿刺点近心端20cm局部浅表血管,能使局部浅表血管扩张,对减轻血管刺激症状、保护静脉、减少损伤疗效显著[8]。同时,加温至(28±1)℃呈恒温的甘露醇输入,可使血管受热后管腔增大,液体的黏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而使滴速增快,也是预防发生或降低穿刺局部刺激症状和血管损伤的有效方法[9],可减少机械性和医源性损伤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另外,有研究表明,甘露醇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与连续使用同一局部静脉血管次数有关[10]。因此,尽量减少同一静脉连续性注射的次数,使血管在使用后得以恢复,以提高血管使用率。

1.3.2化疗药物诺维本(NVB)对人体细胞毒性强,静脉注射后87%的病人发生静脉反应[11]。赵建琴等[12]研究表明:在推注NVB前,将1%地卡因纱布1块(5cm×6cm)外敷于穿刺点近心端的周围皮肤,纱布以浸湿不滴水为宜,至静脉输液结束后取下。在推注NVB后即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0ml(或利多卡因25mg+生理盐水20ml)。对预防NVB所致的静脉反应及疼痛取得满意效果。

1.3.3药膏外敷。在穿刺血管的近心端沿血管走向贴麝香壮骨膏,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对穿刺静脉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了静脉损伤的发生,延长了静脉留置时间[13]。同样,伤湿止痛膏也能迅速渗透皮肤,促进血液循环,用来防治β-七叶皂甙钠等药物浓度高所致静脉损伤具有显著疗效[14]。方法:将伤湿止痛膏剪成2.5cm×7.5cm大小,常规穿刺,固定后在穿刺点上方0.5~1.0cm处沿血管方向贴敷1条。输液结束拔针时去掉。每日贴敷,不重复使用。

2治疗及护理

2.1冷敷法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可促进某些药物局部的灭活作用,局限损伤部位[15];冷敷还能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16],常用于20%甘露醇、4%碳酸氢钠、化疗药物等渗漏的早期。

2.2药物封闭法

2.2.1不管任何药物引起局部皮肤出现水疱、变紫黑色或坏死,都要立即进行药物封闭,外敷药物[15]。常用1%普鲁卡因加地塞米松5mg或酚妥拉明10mg,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封闭,隔日1次,同时用山莨菪碱针剂外敷,一般3~5次即可痊愈。通过临床观察多巴胺渗漏用酚妥拉明封闭最好。对化疗药物渗漏用普鲁卡因、酚妥拉明局部封闭效果肯定。

2.2.2发现化疗药物渗漏立即停止输入,将稀释的透明质酸酶(150U/2~3ml),半量经原针注入,半量于渗漏处行静脉周围浸润注射,然后用0.25%利多卡因5~20ml行局部浸润封闭;再实施干热敷,温度50~60℃,4~6次/d,15~20min/次,连续3~5d,有效率100%[17]。

2.3硫酸镁联合应用法

2.3.1将硫酸镁和甘油配成甘油硫酸镁乳剂,持续外敷治疗外周静脉炎疗效好,治愈时间(2.27±0.58)d,比硫酸镁单独湿敷治愈时间(5.03±1.65)d明显缩短[18],而且只需更换1次/d。

2.3.2将50%葡萄糖20ml,25%硫酸镁10ml和维生素B12500μg混合液,外敷治疗各种化疗药物皮肤渗漏30例,疗程2d,总有效率达96%[19],且明显缩短疼痛、肿胀消退时间。

2.4中药外敷法

2.4.1红归酊外敷。在炎症的血管外用红归酊湿敷1h,4次/d或定期外擦,每2~4h1次,4~7d可治愈,治疗各种静脉炎,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疗效好,总有效率100%[20]。

2.4.2鲜芦荟汁外敷。将鲜芦荟汁沿血管走向均匀敷于炎症部位,4~6次/d,严重者抬高患肢,在外敷芦荟汁的同时,配以红外线照射15min,2~6d可治愈,治疗静脉炎56例,治愈率达100%[21]。

2.4.3桐油石膏外敷。将30%生桐油与70%生石膏混合拌成油膏,调匀后涂于4层纱布上(厚度0.2~0.4cm),将涂药纱布敷贴于病变部位,面积大于红肿边缘,1次/d,治疗静脉炎30例,有效率达100%[22]。

2.4.4龙珠软膏外敷。清洗局部皮肤,待干,将药膏均匀涂抹患处及周围皮肤,2~3次/d,疗程1~3d,治疗浅表静脉炎13例,总有效率达92%[23]。

静脉炎篇5

【关键词】 可达龙;静脉炎;护理研究

可达龙作为三类抗心律失常的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的药物, 对于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急性心肌梗死等顽固性心律失常, 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1], 但是可达龙针剂所致静脉炎发生率很高, 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于2010年7月~2013年8月使用本药后致静脉炎18例, 故及时查找原因实施相应护理后效果出众。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在2010年7月~2013年8月之间发生静脉炎的患者18例, 均神志清楚, 思维正常。男性12例, 女性6例, 年龄在65~78岁。均为静脉使用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判断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的判断标准[1]。一级:穿刺点疼痛, 红肿, 静脉无条索状改变, 没有硬结;二级:穿刺点疼痛, 红肿, 静脉呈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三级: 穿刺点疼痛, 红肿, 静脉呈条索状改变, 可触及硬结。

1. 2 方法 仔细分析本科三年时间内发生的18例静脉炎住院患者的资料, 从患者因素, 护理人员因素, 药物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讨论原因, 提出处理方法。

2 结果

本组静脉炎18例患者中发生足踝5例, 足背5例, 手背4例, 手腕4例, 静脉炎分级:一级13例, 二级3例, 三级2例。3例因肢体活动过大引起, 4例为护理人员因素引起, 11例为给药持续时间不当, 药物的pH值, 药物浓度引起。经调整给药时间, 药物浓度, 药物外渗者用土豆片敷注射部位, 本组患者痊愈, 无一例发生皮肤溃疡及局部组织坏死。

3 讨论

3. 1 患者因素及处理方法 老年患者静脉弹性降低, 血管通透性增加;患者知识缺乏, 对药物的作用, 不良反应认识了解的不足;患者过敏体质, 易造成静脉炎的发生;所以, 对于老年患者在使用可达龙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注射部位皮肤情况, 将可能会引起静脉炎的因素降到最低并尽量避免。

3. 2 护理人员因素及处理方法 静脉通路选择不当:首选中心静脉给药, 由于中心静脉血管管径较粗, 药液进入后, 很快被血液稀释,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和刺激, 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选择通过外周静脉用药时, 宜选择管径粗直, 周围皮肤完好的上肢静脉, 不建议选择下肢静脉用药, 因为下肢静脉血流缓慢, 有瓣膜, 药物在血管内停留时间长, 更易形成静脉炎;护理人员对可达龙的药物特性和使用方法缺乏掌握, 静脉输液穿刺技术不熟练, 多次穿刺损伤静脉, 穿刺不成功导致药物外渗, 加上胺碘酮的刺激性, 增加了静脉炎发生的可能, 所以对于技术不熟练的低年资护士, 进行规范化培训, 输注前用生理盐水做引针穿刺, 输液结束后用少量生理盐水推注, 以此缩短药物在血管内的停留时间, 从而减轻药物对血管内皮的刺激。详细询问过敏史, 争取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加强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学习, 增强责任心, 培养慎独精神。

3. 3 药物因素及处理方法 据有关文献报道, 高浓度可达龙从外周静脉输注时, 静脉炎的发生率为88.2%[2], 临床上常用的胺碘酮盐酸盐, pH值偏低, 呈酸性, 影响血管内膜正常代谢和功能, 静滴浓度大于3 g/L, 持续时间大于1 h, 易引起外周静脉炎, 所以, 在使用可达龙静脉推注和静脉点滴的过程中, 掌握好给药浓度和给药持续时间至关重要, 静脉滴注可达龙不要超过3~4 d, 微量泵静脉注射可达龙时, 宜选择5%葡萄糖溶液稀释, 浓度不应超过3 g/L。

综上所述, 可达龙静脉用药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等心律失常效果明显, 但是可达龙所引起的急性血栓性静脉炎和化学性静脉炎应引起重视,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使用可达龙的工作中, 及时有效的采取护理措施来预防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减轻患者痛苦, 避免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顾权.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41例.同济大学学报, 2006,27(4):64-66.

静脉炎篇6

【关键词】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炎

在新生儿的抢救过程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对新生儿的抢救成功起到有效的保障。部分新生儿的体质较弱,需要长期住院来维持治疗,反复的静脉穿刺会给婴儿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护士的工作量。静脉留置针的方式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现状,进而可缓解家长的担心和焦虑。目前有传统与改良的穿刺留置两种,传统方法较易发生静脉炎,为降低其发生率,我们采用了改良后的穿刺留置方式,能有效的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的100例实施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中,男性新生儿47例,女性新生儿53例,其中,足月新生儿75例,早产儿25例。将新生儿按照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新生儿50例,两组新生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采用传统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式和固定方式。研究组新生儿采用改良后的穿刺、固定和封管方式。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穿刺方式:穿刺要以15到30度角刺入血管,见到回血后,将针降低角度继续进针2mm,固定住针翼,抽出针芯0.5-1cm,将导管全部送入血管。然后连接针头和输液装置。

(2) 固定方式:用无菌透明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四周轻压敷贴,保证敷

贴完全覆盖留置针,无张力,无气泡固定。(3)封管方法:在输液结束后,用2ml生理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

1.3疗效判定

根据美国INS制定静脉炎判定标准:①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②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③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④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的静脉条索状物长度>2.5cm(1英寸),有脓液流出。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新生儿经过静脉留置针后,出现1级静脉炎的概率为8.00%,出现2级静脉炎的概率为2.00%,出现3级静脉炎的概率为2.00%,出现总静脉炎的概率为12.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新生儿的长期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输液的婴儿往往面临着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同时会给新生儿带来静脉炎的发生机率,不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对新生儿新生儿的治疗过程中,实施静脉留置针并且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的痛苦,并且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机率,是家长和医院最佳的选择方式[1]。

传统的静脉留置针穿刺和留置方法均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穿刺部位的选择,敷贴的固定以及留置期间的护理。

我们在留置针的穿刺部位,敷贴固定,冲封管上进行改进.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要尽量避开神经、韧带、关节和易感染的静脉;在对新生儿的下肢进行穿刺时,应该抬高患儿的下肢,加速血液回流,以便可以促进药物的循环;对于药物副作用较大时,可以采取较粗的静脉进行穿刺,以免增加静脉炎的发生机率[2]。如果对新生儿输入高渗透性液体时,选择的穿刺部位应该尽量避开其他血管,并且要减少输液的速度和次数[3]。

其次护士要规范化洗手,严格实行无菌操作,对皮肤消毒的面积要超过敷料的覆盖面积,以防止局部细菌侵袭新生儿的血管;对于首次穿刺失败后的留置针,不应继续使用,以免造成感染。

最后是冲封管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增加新生儿的静脉炎发生机率。护士可以选用生理盐水来完成封管,关键是冲封管的手法,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新生儿经过静脉留置针后,出现1级静脉炎的概率为8.00%,出现2级静脉炎的概率为2.00%,出现3级静脉炎的概率为2.00%,出现总静脉炎的概率为12.00%。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发生静脉炎的概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而言之,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采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新生儿静脉炎的发生机率,进而可以有效的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值得在新生儿的静脉留置针护理过程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覃敏捷.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护理干预进展[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2(12):109-111.

[2]王景.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03(29):227-228.

静脉炎篇7

【关键词】低体重;静脉营养;静脉炎;护理

1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分析

1.1药物因素

配制静脉营养液的脂肪乳,氨基酸,高糖等,浓度高,刺激性大容易对血管刺激产生炎性反应,24小时持续的泵入,易造成药物外渗

1.2药物的温度

配制好的营养液放在冰箱中如取出未经复温输入,冷的液体进入血管,局部血管受冷刺激而导致血管痉挛使血流速度减慢,药物滞留更增加对血管壁的刺激,引起局部炎症介质释放,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液体漏出血管外而肿胀疼痛。

1.3血管的因素

因早产儿头皮下脂肪少,头皮静脉虽然显露清楚,但大多是毛细血管,输入渗透性高、刺激性强的营养合剂时,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和液体渗出,引起皮肤浸润甚至坏死,对患儿造成伤害。所以尽量不选用头皮静脉。

1.4无菌操作不严格

在静脉置管,营养液的配制,营养液的输入的过程中任何环节不注意无菌操作都可以导致输液微粒的增加,从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2防护对策

2.1选择穿刺部位

首选上下肢静脉和腋静脉。四肢静脉因位置表浅、显露清楚、弹性好、容易穿刺而被经常采用,但须妥善固定,防止针头移位、脱出,致使输液失败。有资料表明[1],早产儿行腋下静脉穿刺留置针与头皮静脉、四肢静脉留置比较,在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方面差异有显著性,腋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达(76.76±17.13)h,经过实践,应首选腋静脉,腋静脉因口径粗,弹性好、位置表浅、容易固定而被采用。穿刺时动作要轻、慢、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减少穿刺次数,选择粗细适宜的留置针,注意无菌操作。

2.2营养液的配制和保存

配制营养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在超净台内配制,同时要注意配制的顺序,水溶性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加入氨基酸或葡萄糖中混合以后,确认没有沉淀再一边摇匀一边加入脂肪乳、脂溶性维生素。注意检查药液有无杂物。静脉营养液最好现配现用,如暂时未用,应放置在4℃的冰箱保存。使用前1~2h取出置于室温下,24h输完。

2.3 静脉营养液输注的护理

在输注营养液前先确定留置针在血管内,通畅,链接微量泵调节好流速24小时持续均匀的输入,采用精密延长管过滤大部分的输液微粒。静脉营养液输注过程中,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有无红肿,不要过分依赖输液泵的报警功能,因其对输液渗出、皮下肿胀无报警功能。早产儿在暖箱内四肢活动度大,缺乏约束,再加上血管细小,治疗疗程持续时间长等原因,易引起留置针留置失败、液体渗出。应每小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有无发红、肿、热、痛、渗血、脓性分泌物等炎性反应,如有红肿渗出、浸润时及时拔出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周围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控制在72~96h,腋静脉留置可适当延长至120h,中途应更换无菌敷贴,每日更换输液延长管及针头。

2.4 发生静脉炎的处理

在输注营养液的过程中,如发现输液局部红,肿,外渗现象,以立即拔出留置针,并给予50%的硫酸镁湿敷[2]或者用新鲜的土豆片[3]湿敷并抬高。 由于腋静脉位置隐蔽,少量液体外渗不易发现,应经常对比、触摸两侧腋下至腰际间范围的质感,发现渗漏、红肿等及时拔针并用50%硫酸镁湿热敷。经常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肿胀消退情况并做好交接班。一般1-2天可完全恢复。

3小结

我科用上述的方法对静脉营养的新生儿进行干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经过积极的处理1-2天完全恢复,未引起皮肤组织的坏死。静脉营养是治疗低体重儿重要治疗措施,及时、准确、顺利的将静脉营养液输入到患儿体内,是儿科护士的职责。只有具备过硬的穿刺技术,掌握有效的预防措施,增强责任意识,才能保证低体重儿静脉营养液的供给及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冯艳华, 兰慧芬, 陈汉锦小儿经外周不同部位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液留置时间比较 护理研究,2010,24(7):1729-1730

[2]谢勤勤,丁刘娟,倪淑静硫酸镁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病人中的应用 家庭护士,2008,6(5):1272

静脉炎篇8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留置针以其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患者费用、操作简单、便于ICU抢救、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1],10年前亚洲一些较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已用静脉留置针取代头皮针,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ICU临床[2]。但在ICU临床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红肿,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也不同程度地损伤了血管。为避免静脉炎的发生,笔者根据治疗的目的、疗程的长短、输液量的多少、患者的病情、配合程度和局部静脉情况等,有选择地应用,并加强巡视、注意留置时间、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操作技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8月我科应用留置针的患者60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5岁,平均45岁。输入液量≥1000ml 50例,

1.2 材料:所有患者均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Intima-Ⅱ型静脉留置针及3M透明贴膜固定,所有留置针均按留针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穿刺和固定。

1.3 穿刺针的选择:可根据不同的经济条件选择不同厂家生产的静脉留置针,如今临床多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或德国进口的静脉留置针。德国进口静脉留置针进行了分类选用。成人一般选用18~20号,小儿选用20~22号,失血严重或需快速补液时,常选用16号。必要时可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使用前要对留置针的质量进行检查:针头有无倒钩,套管有无断裂、开叉及起毛边等现象。

1.4 血管的选择:①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进行穿刺,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等。②有人认为尽量不使用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日常活动。③ICU主任则指出颈部的微生物数量比手腕和手背要多,穿刺部位的选择直接影响感染的发生率。④一般多选静脉粗直、弹性好,避开关节及静脉瓣,有血栓性静脉炎的血管穿刺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甚通畅。⑤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对创伤性抢救病人要特别注意穿刺部位的选择,应避开受伤的肢体部位。

1.5 良性静脉炎的诊断标准:沿静脉走行红、肿、热、痛,红肿渐消时出现棕色条形表现,其下可触及索条。

2 原因分析及预防

2.1 穿刺原因:技术不熟练,无菌观念欠缺,未严格按照操作要求,选择的血管不恰当,因选择有静脉瓣或细的血管,易引起血小板沉积,毛细血管液体静压增加,血流缓慢,加重了药液对血管的刺激引起红肿。

对策: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技术要熟练,尽量做到穿刺一次成功,进针速度不能太快,以15°~30°直刺血管,穿刺点应选择在消毒范围的1/2~2/3部位,消毒面积在直径8cm以上,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5°~15°)再进针0.2cm,在临床上进针角度要根据患者的胖瘦情况对进针角度加以调节,每周碘酒、酒精消毒2次,由内向外作圆周状消毒,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换贴膜2次,发现贴膜破损、潮湿等及时更换,采用正压封管,拔针后穿刺点进行消毒,必要时包裹,正确选择穿刺静脉;对应用血管活性药、高渗药、刺激性强的药物及血液循环差的患者宜选择粗直、无静脉瓣、弹性好的血管,如头静脉、前臂正中静脉,有选择性应用静脉,从远心端开始,避免在同一血管、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避开关节部位,选择合适的留置针,以减少机械性摩擦对血管壁的损伤,瘫痪患者选择在健侧穿刺。

2.2 药物因素:ICU患中风病的患者常伴有高颅压、脑水肿,需要输入甘露醇,不能进食者有时需要静脉补充营养(脂肪乳),但输入刺激性强药物时红肿的发生率高,高浓度高渗液体进入静脉后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壁,引起血管收缩痉挛,其次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脱水变性,导致局部血小板出现聚集,静脉壁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应用刺激性药物的静脉炎发生率增加。

对策:①合理安排输液,先输入高渗、刺激性强、浓度高药物,后输非刺激性药物,输入高渗、刺激性强药物后先用生理盐水冲管,再用肝素盐水封管。②每次输入高渗、刺激性强药物前用肝素盐水冲管畅通后再输入,将高渗药物适当加温(约30℃)或在留置针穿刺上方热敷或顺血管方向抚摸,但湿热敷时要避开贴膜部位,防止水分进入贴膜内引起感染,能有效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注意根据药物性质调节滴速。

2.3 机械因素:ICU患中风病患者多伴有一侧肢体活动不利,按要求穿刺要在健侧进行,造成健侧血管的刺激。封管液推入过快量不足,使药液反流刺激静脉壁,活动量大及躁动患者,留置针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使血小板在受损部位和尖部聚集,时间长易形成血栓,聚集的血小板释放组胺,使血管扩张血流增加,同时血管通透性增加致液体进入组织间隙造成红肿疼痛。

对策:采用正压封管,药量为2~5ml。能下地活动者,避免在下肢穿刺,昏迷或躁动患者,要加强保护,必要时用约束带,穿刺部位用纱布包裹或用弹性绷带固定,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以减少留置针对血管壁的刺激,输入高渗液体建议留置时间不超过3d,有利于保护血管及恢复。

2.4 机体因素及治疗因素:ICU患中风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高血液黏稠度等,导致血管弹性差脆性大,长期应用高渗液体、刺激性药物使血管硬化萎缩,其次在疾病状态下,组织有效循环灌注不足,血管通透性增加。①如20%甘露醇常温下进入血液循环可加重对局部血管的刺激。②随留置时间的延长,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增加。③随着输液量的增加、时间长、速度快,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对策:正确选择血管,穿刺时绷紧皮肤,速度宜稍慢,以免刺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加强责任心,经常巡视。注意观察输液速度,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局部皮肤温度、颜色等,清醒患者注重患者主诉,并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针注意事项,防止进水,保护穿刺肢体避免剧烈活动,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2.5 套管针引起静脉炎的机制:有化学性、机械性、细菌性及血栓性静脉炎。应用套管针时选择适当的型号和血管部位。套管针的保留时间严格控制小于3~5d,发现红肿随时拔除。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应联合用药,选择血流量大的中心血管穿刺,能肌内注射时不静脉输液,发现稍有红肿者及时拔管重新置管,预防静脉炎发生。静脉炎是静脉置管中常见的并发症,但若能及时处理,均无不良后果,且浅静脉置管术易于掌握。因此,只要规范操作,严格消毒穿刺部位,加强护理,正确封管,均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策:①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通过皮肤与血管之间的开放窦道逆行侵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甚至引发败血症。②减少机械性刺激,一次性穿刺成功,减少套管针来回转动,以减轻对血管内皮的机械损伤。③避免化学刺激,消毒时碘酒、酒精不宜过多,避免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的窦道侵入血管,以致短期内出现穿刺点周围的红肿硬结。输入血管刺激性药物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对于强刺激性药应避免从套管输入,通过以上的预防,无一例发生静脉炎。

2.6 做好预防工作:要求护士一定要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较高的道德素质。护理道德和文化素质是相辅相成的,与医疗效果也是成正比的。护理道德的好坏与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的优劣,所以护士必须以“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为宗旨,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练出高水平的技能。在静脉注射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是选择和保护静脉,防止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发生。

综上所述,熟悉和掌握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技术并做好观察及护理,提高套管针在留置中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静脉留置针技术日渐完善,其优越性在于: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保持患者良好的心态;维持血管通路,利于紧急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作为护理工作者,一方面对静脉炎要防治兼顾,以防为主;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医风医德。为病人创造一个优雅的环境,把医院办成病人之家,精湛的技术和高度的诚信才是称职的、合格的白衣天使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董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应用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

[2] 陈显春,封悦.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2.

上一篇:深静脉血栓范文 下一篇:中心静脉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