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范文

时间:2023-11-03 21:54:35

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一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多巴胺持续微量泵静脉注射致浅静脉炎患者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8~86岁。所有患者在应用多巴胺后出现局部红肿,色素沉着,静脉呈条索状发白,自觉疼痛,触压疼痛加剧,并且有4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小水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试验组用土豆片沿静脉走向外敷,每天3次,每次20rain,连续1周。对照组用25%硫酸镁湿热敷,每天3次,每次20min,连续1周。

1.3护理方法

1.3.1静脉炎护理:在患处应用土豆片或硫酸镁外敷,每次20min,局部有小水泡者,用碘伏消毒后,再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泡中液体,适当抬高患肢,保持局部干燥,必要时使用红外线灯照射。

1.3.2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应用多巴胺时,由于药物浓度高,应选择双上肢背面血管粗直,有弹性,回流畅通易固定且便于观察的部位进行静脉穿刺,避免同一部位多次穿刺,对循环衰竭的患者,避免下肢静脉穿刺,以减少血液外渗或静脉炎发生。

1.3.3药物的配置要求:配药时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将药液充盈注射器,排尽空气,防止由泵的压力将空气压进血管内,注射开通后定时检查药物是否有渗漏。当注射泵报警时,及时找出原因,做出相应处理。

1.3.4无菌技术要求:使用微量泵注射多巴胺时,通常需24h以上连续用药,这就必须做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操作中作者单位:041000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消毒不严或针头被污染。强化基本训练,静脉穿刺力求一次成功,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以防针头摆动引起静脉损伤诱发静脉炎,对长期静脉注射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1.3.5心理护理:患者入住心脏监护病房(CCU),需卧床休息,且又出现了静脉炎,更加延长了卧床和住院时间,使患者会因为疼痛和局部症状产生焦虑和恐惧,作为护理人员此时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主动介绍病室的环境及设施,及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解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其安心治疗。在应用多巴胺注射时,应常询问患者输液部位有无疼痛和不适,询问患者感受,让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打消其焦虑和不安情绪。出现静脉炎时应及时处理,并给予安慰,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1.4静脉炎判断标准

静脉炎判断标准依据1990年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SN)所规定指标。0度:无静脉炎发生,I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无触及硬结,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Ⅲ度:穿刺点疼痛、红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1.5疗效评定标准显效

患者自觉疼痛消失,红肿消褪,血管软化有弹性;有效:疼痛减轻,色素变浅,红肿有所消褪;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

1.6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静脉注射篇2

头孢西丁钠为头霉素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性能弱,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强,具有高度抗β-内酰胺酶性质,对厌氧菌亦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于敏感革兰氏阴性菌的厌氧菌所致下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腹腔、骨和关节、皮肤和软组织等部位感染,也可用于败血症。临床应用多年,效果良好,本院在临床应用头孢西丁钠时,发现2例迟发性静脉炎,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女,33岁,因月经改变1年余,行经7 d,下腹疼痛1 h,伴恶心呕吐于2012年7月27日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验、检查,盆腔超声结果显示:左侧附件囊性包块,右侧卵巢内等回声区,盆腔积液,7月28日急诊行腹腔镜探查术,手术结果示:左卵巢单纯性囊肿;右卵巢子宫内膜异位性囊肿,手术为双侧卵巢囊肿剥离术,术后给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2 g,2次/d,奥硝唑氯化钠注射用0.5 g,1次/d,预防感染等治疗,双手静脉间隔时日静滴药物,8月2日患者恢复良好出院。出院后在家休养,未再进行任何治疗,8月1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瘙痒、疼痛不适,静脉走行明显可见,局部皮肤略显浮肿,自行热敷缓解不明显,继而左上肢又出现类似症状,随即入院诊治。入院后查体显示:患者右上肢皮肤略显浮肿,局部皮温增高,静脉走行明显可见,色红,硬度增加触疼(++),左上肢无明显红肿,皮温不高,触疼(+),诊断为10 d前使用头孢西丁钠等引起的迟发性静脉炎。入院后给予硫酸镁湿敷及局部热疗,静滴头孢美唑预防感染,结果8月16日患者双上肢皮肤出现片状红斑,且疼痛加剧,立即停用头孢美唑,及其他静脉点滴药物,仅硫酸镁局部湿敷及红外线照射等对症治疗,8月20日症状略有缓解。

例2,女,32岁,因妊娠足月胎儿脐带绕颈1周,于2012年8月1日行剖宫产手术,术后给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2 g,2次/d,替硝唑注射用0.4 g,1次/d,预防感染等治疗,治疗4 d后停药,8月6日出院,出院后在家休养,未再进行任何治疗,8月14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臂输液多侧,穿刺部位至肘关节处有肿胀感,继而出现疼痛,无皮疹等出现,来院诊治,查体见右臂肘关节以下部位静脉血管明显凸出,皮肤并呈条索状,且硬度增加,触摸有压痛感,局部皮肤温度高于体温,肘关节以上皮肤及血管未见异常,考虑为10 d前使用头孢西丁钠所致静脉炎。给予硫酸镁局部湿敷及红外线照射等对症治疗,8月18日症状缓解。

2 讨论

头孢西丁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静注或肌注后局部反应,静脉注射剂量过大或过快时可产生灼热感,血管疼痛严重者可致血栓性静脉炎,肌注局部疼痛、硬结。偶可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瘙痒、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药物热、呼吸困难、间质性肾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也可有腹泻、肠炎、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本文报道两例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在用药过程中无皮疹、瘙痒、恶心等反应,且静脉炎出现在停药后10 d后,为迟发性静脉炎,静脉使用头孢西丁钠有延迟性药物性皮疹的报道[1],未见有引起迟发性静脉炎的报道。头孢西丁钠对厌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在预防或治疗妇科疾病感染时,不必再加入抗厌氧菌的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这样可以减少因使用药品过多而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风险,这提示临床静脉使用头孢西丁钠时要严格按药品说明书使用,加强巡视,关注药物静脉滴注速度,交代患者或看护人员不可自行加快药品滴速,如有不适要及时停药并对症处理。

参考文献

[1]张晶.注射用头孢西丁钠静滴致延迟发药物性皮疹1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2(1):66.

静脉注射篇3

关健词: 胺碘酮注射液;静脉炎;防治 

        因此对静脉炎应以预防为主。现对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预防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1 引起静脉炎的相关因素

        1.1 药物因素

        药典表明盐酸胺碘酮注射液pH2.5~4.0,溶液pH 值是影响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浓度胺碘酮(6 mg/ml)静脉泵输注入也是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的重要因素[2];临床上虽然稀释后滴注,由于时间长了对注射局部血管壁的直接刺激而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反应[3]。

        1.2 机体自身因素

        解剖位置;肘窝、手腕等关节感觉迟钝,如有渗漏,早期不易被及时发现;指间等处细小静脉管壁薄,耐受性差,易渗出,导致损伤血管、神经[4];血管本身:因经常采血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也易出现外渗[5];老年患者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管腔变窄,血流淤滞,静脉回流不畅,使静脉内压增高,液体容易渗出血管外。老年患者静脉弹性降低,对针管的包绕能力减弱,易使药液顺着针管渗漏到外周组织中,靠近关节的静脉和深静脉尤其发生渗出[6]。

        1.3 医源性因素

        操作:操作人员洗手欠规范;无菌操作时各种微粒控制不当[7]或操作欠规范;穿刺技术操作欠熟悉,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或按压时间过短等引起药液外渗。

        或微量注射泵的应用问题:微量泵注射时药物浓度较高,通常会增加静脉炎发生的危险性,此外微量泵泵速较低,发生外渗时往往不易发现,当外渗到一定程度机器才报警,若护士巡视不及时,依赖报警系统,则药物外渗就不能及时发现,而引发静脉炎。

        2 预防护理措施

        2.1 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

        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和交接班制度,重视病员主诉,如病员主诉不适或疼痛,应立即停止操作,认真观察,做好健康教育和告知工作。对高浓度胺碘酮注射液要熟悉其药理、药物知识,配伍禁忌和注意事项,以减轻其血管刺激性。

        2.2 合理选择血管

        血管应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固定和观察的部位,避免多次穿刺,对长期输液的患者要,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从远端向近端,避免靠近关节、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8]。同时要把握好穿刺方法,力求一针见血,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静脉注射篇4

【关键词】 小儿静脉注射;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0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61-01

在儿科门诊中,静脉输液治疗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1]。但是由于小儿的年龄比较小,身体承受能力比较差,再加上无法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导致静脉注射困难。小儿头皮部位的静脉分支比较多,同时静脉交错主要呈现在幼儿皮肤的浅表层,这样可以大大方便医护人员进行针头固定。但是采用这种静脉注射方法,幼儿家长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就比较高,希望医护人员能够一次注射成功。为了保证静脉注射的良好效果,就要做好静脉注射护理。为了更好地探讨综合护理对小儿静脉注射影响,本文就重点分析了我院这94例患儿的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1年7月到2012年7月接收的94例儿科患者作为探究对象。患儿全部接受静脉注射,男性患儿有45例,女性患儿有49例;患儿的年龄在2岁到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1.26)岁。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科学性与精确性,我院首先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了两种护理方式的不同,征得患儿家属同意之后进行分组。患儿被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输液和护理,观察组患儿不仅接受常规输液和护理,还要接受综合护理干预。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输液以及护理。由家属进行肢体固定,随后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

穿刺前准备以及穿刺手法。要采用适当型号的针头进行穿刺,一般选用5号半头皮针进行穿刺。另外要选择比较自然明亮的区域进行穿刺。首先要将针头固定在患儿需要穿刺的部位。由于部分过胖的幼儿血管不容易暴露,所以要用是食指对皮肤进行反复推压,保证患儿的血管能够充分暴露出来。采用碘伏对小儿要接受穿刺的皮肤进行消毒,随后利用浓度为69%的乙醇进行擦拭。如果在输液过程中发现小儿出现红肿或者是硬结等情况就要立即停止输液,将针头拔下,利用浓度为49%的硫酸镁进行擦拭。

采用合适的进针手法,这是保证静脉注射效果的基础。首先将针头固定在患儿的头皮静脉处,同时保证合适的进针角度。针头穿刺小儿血管后,如果出现落空感或者是零回血的情况,不应该着急将针头拔出,而是首先确定针头是否通畅,同时调节针头的角度,增大压力。在穿刺时,要用手指探测患儿静脉的方向以及深浅情况,并且采用合适方式进行标记。具体来说,下针的部位要在标记旁0.56vm处,角度以20度为宜。穿刺时出现箭头样式的出血现象,说明已经穿刺到患儿的静脉壁,这时可以按照水平方向将针头进行推送,一定要避免将针头斜面暴露在患儿的血管外面;如果出现平头式的回血现象,说明血管壁被穿破。由于穿刺的难度比较大,患儿活泼好动,所以在征得家长同意之后要使用静脉留置针。

穿刺固定。为了保证静脉注射的顺利进行,一定要做好穿刺固定等工作[2]。首先使用医用胶布固定针柄,并随之做好余下针柄、输液管以及医用纱布的固定。对于采用四肢注射的患者的可以利用小夹板进行固定,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证夹板的松紧度合适。定时检查针头是否出现移位,胶布是否出现松动等现象,才能保证输液良好进行。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输液以及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如下:

心理护理。患儿年龄比较小,对陌生环境以及陌生人等容易出现排斥感。所以经常会出现打闹、挣扎等不良症状。针对这种情况要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主要采用注意力转移法,通过音乐以及色彩鲜艳的玩具吸引患儿的注意力,完成穿刺。另外针对患儿爱动的特征,引导家长在注射过程给予患儿抚摸以及亲吻等护理方式。

改善输液环境。由于患儿年龄比较小,他们对玩具、音乐以及色彩的注意力比较高。所以在输液过程中要为患儿创造温馨的环境,减轻患儿的不适感。首先保证病房干净整洁,确保病房良好的通风和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在病房内贴上卡通画并播放轻柔的儿童音乐,另外提高病床的舒适度,将床单以及被罩的颜色改为天蓝色或者是粉色。

采用榜样法鼓励患儿。这主要是针对四岁以上的患儿。四岁以上的儿童喜欢自我表现热爱听取鼓励。所以要采用鼓励法与榜样法,保证患儿顺利接受输液。首先,告诉患儿这种方法不疼,并且可以及时治疗疾病,提高他们的信心。第二,为患儿寻找榜样,告诉他们只要像榜样那样接受治疗就可以减轻疼痛感。第三,护理人员一定要认真细致,不得恐吓患儿,与语气温柔。对于比较顽皮的患儿要与家长密切合作,保证静脉注射的顺利进行。

知识护理。这主要是针对患儿家属来说的。患儿与家属的接触时间最长,家属护理到位就可以大大减少注射失败率。首先不得擅自调整输液的速度,如果觉得输液速度不合适要先向护理人员报告,依据医护人员的嘱托调整输液速度。另外如果患儿出现挣扎等不配合治疗的现象,要对患儿进行抚慰,使患儿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在日常生活中不得拿吃药打针来吓唬孩子。

1.2.3 评价标准 患儿在静脉注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疼痛感,疼痛感的评估与测量主要采用笑脸量表进行评分,分值的范围主要在0到10分之间。分值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深。这种评价方法的主要内容有:患儿的哭闹程度、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变化以及可安慰性如何。另外还要对依从性以及穿刺的成功率进行评定,主要的评价标准是穿刺次数、患儿的哭闹程度等。

1.3 统计学分析 对这些患儿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比分析所有患儿的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儿采用相应的综合治疗前后的情况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 果

两组患儿都成功接受了静脉注射与穿刺,但是测评表显示观察组患儿的评价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家长的满意率也大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率为91%,对照组患儿的满意率为75%。观察组的依从性达到了92,一次针刺成功率为97%,对照组依从性为84,一次成功率为84%。观察组患者的笑脸评分达到了2分,对照组患者的笑脸评分为7.8分。

3 讨 论

小儿静脉注射是治疗小儿疾病的重要方法与措施。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小儿适应性差、医护人员操作不当以及药物选择不合适等因素,都会造成患儿发生静脉炎症。所以我们一定要规范静脉注射的过程,防止各种不良现象发生。要为患儿提良好的护理方案,采用人性化护理理念,尽量减轻患儿的疼痛感。医院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并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丽卿,杨伟花,方月梅,徐小莉.舒适护理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09,12(07):15-17.

静脉注射篇5

关键词 注射用骨肽 静脉输液 不良反应

注射用骨肽主要成分为多肽类骨代谢因子、有机钙、磷、无机钙、无机盐、微量元素、氨基酸等。辅料为甘露醇。具有调节骨代谢,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新骨形成,以及调节钙、磷代谢,增加骨钙沉积,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还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增生性骨关节疾病及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治疗,并能促进骨折愈合。近年来,由于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且适用范围有所扩大,虽然该药品在说明书中不良反应仅有“见发热、疹、血压降低等过敏反应”标注,但几年来各地陆续出现未载明的如寒战[1]、胸闷、呼吸困难[2]、面色灰暗的药物不良反应(ADR)症状逐年增加,临床使用骨肽注射液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1月静滴骨肽注射液的各年龄段患者并剔除患者疾病本身因素,依从性差及资料不全病例310例,其中男172例,女138例;年龄16~87岁,平均年龄41.1岁,以20~60岁居多(84.6%);其中31例有药物过敏史,分别为青霉素头孢霉素类21例,磺胺类3例;临床应用于骨折非手术治疗43例,骨折内固定术后辅助用药治疗236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22例,增生性骨关节病用药7例,风湿、类风湿关节炎2例。

方法:注射用骨肽均使用西若非,用药剂量50~100mg注射用骨肽(10mg)加入到250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静滴,1次/日单独或联合用药、产品批号、用药剂量无统计学意义。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输液速度、用药天数、过敏史。查阅住院病历记录、护理记录及检验情况,并向主管医师详细询问调查。

主要观察指标:①皮肤及其ADR:皮疹、皮炎、瘙痒等。②胃肠系统ADR:胃肠不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③神经系统ADR:头晕、头痛、烦躁等。④循环系统ADR:心慌、胸闷、血压异常、心率失常等。⑤血液系统ADR:皮肤紫癜、血象变化等。

结 果

ADR发生情况:经分析与骨肽注射液相关的ADR 11例,发生率3.67%,其中出现皮疹、皮炎、皮肤瘙痒5例(45.45%),不明低热4例(36.36%),过敏性休克2例(18.18%)。ADR一般在输液几天后出现,皮疹、皮炎、皮肤瘙痒和不明原因的低热是以往文献有报道的,上述症状出现后立即停药,并积极对症处理,均可获得良好缓解。

讨 论

静脉输液看似简单,却有不少技巧。⑴静脉输液的优点:①易将药物达致疗效浓度,并可持续维持疗效所需的恒定浓度。②对肌肉、皮下组织有刺激的药物可经静脉给予。③可迅速地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或血液。④静脉营养品的输注。⑵静脉输液的缺点:①处理不当易产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②药物过量或滴注过快,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③持续性的过量输注,易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电解质失衡。④医源性疾病的增多。

注射用骨肽目前临床应用甚广,据报道[3],用于促进骨折愈合、治疗成骨不全、修复坏死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性疾病等,疗效比较可靠,在我院主要是用于促进骨折愈合和治疗骨质疏松患者。由于该药的主要成分是来源于胎牛四肢骨的活性小分子多肽类,为一种异性蛋白,可刺激肌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机体再次接触该抗原后即可发生过敏反应,从而引起ADR如发热、皮疹等症状甚至导致过敏性休克。从本组资料分析,是否发生过敏反应与年龄、性别、病情、剂量无直接关系,主要与个体体质差异有关,过敏体质者对本药亦容易过敏。有报道称注射用骨肽与克林霉素联用增加致群发性皮疹ADR风险[4]。

本组病例中骨肽注射液ADR的发生率3.67%,但大多数症状较轻。因为注射用骨肽中含有较多有机钙及无机钙,在用药过程中导致人体内钙浓度改变[5],这也是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为避免注射用骨肽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用药前要询问患者的病史和既往食物、药物过敏史,对高敏体质的患者要慎用或禁用,必要时在用药前做过敏试验;注意静滴速度,开始静滴时,尤其是第一次用药的时候,以缓慢静滴为宜,边输入边观察,发现异常需及时停药;应用于老年患者要更加小心,尤其是患有心脏疾病患者;老年人药物耐受性降低,肝脏代偿能力下降,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合适剂量[6]。注射用骨肽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比较复杂,可能与药物的相互作用、过敏体质、药物浓度、滴注速度、有效成份、配伍后的溶解性改变、溶液稳定性等有关。那些慢性、潜在、隐藏的ADR不易观察,容易疏漏,临床上更应警惕,加强监测力度,一旦怀疑为药物不良反应立即停止使用,注意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林惠卿,杜青云.骨肽注射液不良反应1例[J].海峡药学,2006,18(4):237-281.

2 毕津莲.骨肽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9(4):2711.

3 阮莲芝.骨肽注射液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8,17(5):3202-3221.

4 祁金文,毛小红,马珂,等.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与骨肽注射液联用致群发性皮疹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10):1849-1850.

5 于锦程,杨学山,孙大军.骨肽注射液致高血钙1例[J].药学实践杂志,2006,24(1):611.

静脉注射篇6

广州 阿华

A 罗云峰(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下肢静脉曲张是不同静脉疾病所致的一种临床表现,如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动静脉畸形等疾病都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分非手术及手术治疗两种,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及穿戴医用弹力袜,主要用于该病早期,延缓疾病的发展和术后一段时间内的辅助治疗。手术是疗效最为肯定的方法。手术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去除曲张静脉的手术,即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加切除静脉团手术;另一类则是不移除病变静脉,但通过微创方法使静脉封闭而消除静脉淤血,达到治疗目的。

肾囊肿不疼要治吗

Q:我最近体检发现有肾囊肿,但并没有腹痛等明显症状,请问这需要治吗?

湖南 刘先生

A 黄真(北京佑安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肾囊肿常见类型有成人型多囊肾、单纯性肾囊肿和获得性肾囊肿。成人型多囊肾常见临床表现有腰背部或胁腹部胀痛、钝痛或肾绞痛,血尿,感染(体温升高、寒战、尿路刺激症状),结石,腹部肿块,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获得性肾囊肿大多数无症状,部分患者有腰酸、腰痛及肉眼血尿,常伴发肿瘤;单纯性肾囊肿一般初期也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有疼痛、腹部肿块、感染相应症状、血尿、高血压及邻近组织压迫症状。

相关检查包括B超、CT等,查清肾囊肿的性质,即属于哪一类型的肾囊肿。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应该进行治疗。

打嗝不止怎么办

Q:我今年56岁,打嗝、嗳气七八年,白天晚上都打,有时反酸,做胃镜医生说是“浅表性胃炎”,平时无腹痛、腹泻、腹胀,请问该怎么办?

河北省 李女士

A 何明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打嗝不止,医学上叫做“顽固性呃逆”,主要是膈神经受刺激所致,病因很多,如果除外了消化道病变,要考虑颈椎病的可能。

静脉注射篇7

诺维苯对治疗晚期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局部刺激性较大[1]。2010年5月我科收治一位晚期乳腺癌患者,经过多次化疗后,静脉穿刺困难,在进行手指穿刺成功并顺利输入诺维苯后4天注射部位皮肤开始出现发红,继而疼痛,肿胀,颜色逐渐加深,导致水泡形成。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注射部位皮肤恢复正常。现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女,56岁。因晚期乳腺癌在我科多次住院治疗。2010年5月再次入院。遵医嘱给予诺维苯化疗。因患者身体肥胖,化疗时间长,双臂、双手、双足大小血管已难寻。P I C C穿刺不适合,锁骨下静脉穿刺左右两侧均失败,而化疗方案需按时完成。终在患者的右手中指找到一根相对较直的血管穿刺。成功后输入0.9%N S50m l+地塞米松5m g10分钟左右滴完,以减轻化疗药引起的不良反应[2]。再输入化疗药0.9%N S200m l+N V B40m g在20~30分钟内快速滴完。诺维苯输完后再输入0.9%NS50ml+地塞米松5mg冲管及0.9%NS200ml冲管,以减轻诺维苯对注射部位的刺激。

输入过程顺利,注射部位皮肤无红肿、疼痛等异常。化疗后3天均未述不适,第4天患者感觉注射部位皮肤轻度疼痛、发红,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盐水冷湿敷。第5天患者感觉疼痛加剧,右手中指及手背肿胀,皮肤呈紫色,水泡形成。立即改用如意金黄散加蜂蜜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更换2次,第6天症状无明显改变,第7天患者述疼痛、肿胀减轻,水泡塌陷。两周后痊愈。

2 讨论

诺维苯对晚期乳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但诺维苯对局部皮肤、组织的刺激较大 ,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诺维苯在我科应用广泛,但在用药后4天才出现皮肤损伤的少见。在静脉注射诺维苯时,正确选择穿刺部位,提高穿刺技术,尽量选择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易固定的静脉进行穿刺,防止活动时发生药液渗漏[3]。穿刺困难的患者,可行P I C C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加强护患沟通,告知化疗的相关知识,密切观察注射部位,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血管状况欠佳的患者,在未渗漏的情况下,也需行预防性处理。

参考文献

[1]鹿嫣一,徐敏丽.外敷金黄散预防诺维苯所致的静脉炎[J].CHinese Journal ofthe Practical CHinese with Modem Medicine 2003 VOL,3(16) NO:14.

[2]王作珍.化疗前两种不同方法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所致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0,05.

静脉注射篇8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53―02

胺碘酮是高效抗心律失常药,是目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胺碘酮对血管刺激性比较大,即使没有药液外渗,也有可能发生静脉炎,持续静脉滴注给药可以出现很严重的静脉炎[1] ,是静脉使用胺碘酮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很多不便。近年来,医护工作者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了满意效果。

1 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

1.1 药物因素:胺碘酮致静脉炎的主要原因是药物的酸碱度和药物的浓度,正常人血液的PH值为7.35~7.45,外周静脉可耐受的pH值是6.5,胺碘酮的pH值为2.5~4.0,其酸性对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内皮细胞,引起静脉炎。胺碘酮的有效成分是碘,碘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大。如果药物浓度过高,在短时间内有大量药物输进血管,就可损伤血管内膜,胺碘酮注射液说明书中对浓度有严格的要求,负荷滴注前10分钟浓度不超过1.5mg/ml,随后的给药浓度不超过1mg/ml.王雅莉等[2]发现,用浓度为1.2mg/ml的胺碘酮注射液静脉滴注,能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1.2 非药物因素 :主要是患者的血管因素,是引起静脉炎的内在因素,血管的管径、弹性和穿刺部位与静脉炎的发生均有一定的关系。静脉越小发生的机率越大,这主要与局部血流量小、药液在局部堆积有关。远端发生的机率高于近端.下肢高于上肢,主要与血流量和血管静脉瓣有关。王秋莉[3] 认为,患者静脉弹性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当注射药物浓度过大,静脉滴注使管腔压力增大时,血管难以承受压力,可导致药物外渗刺激血管引进静脉炎。李小琴等[4】在工作中发现,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水肿,加上长期卧床,下肢血流缓慢,如在下肢等远心端的部位输液,使外周静脉压增高,促进药液顺着针孔外渗引起静脉炎。关节部位的血管因活动易致针尖与血管壁接触从而发生静脉炎。当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时,易导致静脉壁针刺伤,是引起外渗的主要原因,其次针尖斜面未完全刺入血管内,也可造成药液外渗刺激血管引进静脉炎。

2 胺碘酮致静脉炎的预防

2.1早期发现 沈喜等[5]认为护理巡查中一旦发现静脉注射部位出现红肿或疼痛,应立即停止注射,并回抽药液,随后用生理盐水快速输注,冲洗血管内的药物,稀释药物浓度,以减少对局部皮肤的刺激。

2.2 选择合适的穿刺静脉 尽量选择中心静脉,如选外周静脉应选走行直、血管粗、弹性好、容易固定且便于观察的、远离关节和静脉瓣的静脉进行穿刺,避免多次穿刺,尽量选择高年资有经验的护士进行操作。每日更换输液部位,避免长时间在同一血管上用药,对心力衰竭患者避免在下肢进行静脉穿刺输液,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2.3 控制输液速度 胺碘酮静脉注射时时间应至少超过3 min,首次注射后的15 min内不可重复进行静脉注射。有研究发现,使用微量泵注入胺碘酮可以形成恒速恒压,能明显减轻药液对内膜的损伤。辛红菊等[6]对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病例60例研究,证明微量泵注射胺碘酮静脉炎发生率1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人工手推静脉注射法静脉炎发生率为3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微量泵注射法更能减少由于压力而引起的药液渗漏的发生,减少静脉炎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连续高精度输液成为现实。使用微量泵时,输注速率较慢,当患者活动时血管压力增高,易引起管路回血,朱玲凤等[7]认为,处理静脉回血时,应根据回血量多少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如少量回血,则将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接上穿刺针头将回血注入;如回血量大,回血至延长管内,需更换延长管,避免瞬间药物浓度过高,引起局部静脉内膜损伤。

2.4 选择合适的输液器 李元梅[8]对90例使用可达龙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结果30例使用普通15μm孔径的输液器发生静脉炎10例,发生率33.3%。30例使用3μm孔径的输液器发生静脉炎静脉炎0例。30例使用5μm孔径的输液器发生静脉炎2例,发生率6.7%。采用3μm或5μm孔径的输液器可以显著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2.5 硫酸镁持续湿敷和喜辽妥软膏的外用 李荣[9]等对82例使用胺碘酮的患者,在穿刺处上方使用50%硫酸镁湿敷皮肤,从静脉输入开始致结束,结果10例发生静脉炎,发生率为12%。硫酸镁湿敷可有效预防胺碘酮引发的静脉炎。扈丽萍[10]等对29例患者静脉泵入可达龙前、输液过程中及输液后,每隔4小时在穿刺点上方挤出5cm长的喜辽妥软膏,沿输注的血管走行方向以螺旋式手法轻轻按摩10-15分钟,发生静脉炎3例,结果显示喜辽妥可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在预防、治疗中均有显著疗效。

3 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治疗

3.1 中药外敷治疗

覃喜香[11]等用大黄、栀子、白芍、丹参、姜黄、忍冬藤、甘草等制成静炎消合剂冷冻后湿敷患处,每4h一次,治疗53例,总有效率100%,这种治疗方法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患者易于接受,对患者的疼痛缓解率达94%。 暴桂芳[12]以如意金黄散治疗18例,出现严重静脉炎2例,患者满意度达94.4%。此方法在静脉炎出现早期使用,可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的严重程度,减轻了患者痛苦,恢复好。 赵会承[13]等用硝黄散治疗15例患者,共治愈12例(其中1天治愈5例,2天6例,3天一例,显效3例)。硝黄散价格低廉,但配制繁琐,临床上使用时会增加护士工作量。郭英[14】用桐油石膏治疗25例使用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患者,显著有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桐油含有维生素E及氨基酸,有营养肌肤之效,石膏中含水硫酸钙,有抑制神经应激性,缓解肌肉痉挛等作用,故桐油石膏对静脉炎的治疗有作用。

3.2西药湿敷治疗

张怀雁[15]等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湿透灭菌纱布块后敷在静脉炎局部,纱布块覆盖要超过红肿边缘2~3cm,外用一次性治疗巾覆盖以减缓水以减缓水分蒸发,每2h一次,每次30min,将胺碘酮引起静脉炎患者64例,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治疗32例为实验组,50%硫酸镁外敷治愈32例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治愈24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治愈18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此方法不仅可以缩短治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而且操作简单,费用经济,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3.3 贴敷与喷涂治疗

杜慧平[16]以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外贴于患者病变部位,每24h更换一次,疗程3天,共治22例,痊愈19例。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是水胶体敷料,可以有效吸收组织中的水分,减轻患者病变部位的水肿,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周小春[17]以赛肤润液体喷洒至发生静脉炎的局部组织,轻柔按摩,每次2分钟,4h按 摩1次,患肢抬高20°~30°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将90例可达龙致静脉炎病人随机分为赛肤润组、喜辽妥组、硫酸镁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赛肤润、喜辽妥、50%硫酸镁外用,治疗5d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赛肤润组、喜辽妥组、硫酸镁组的显效率分别为93.3%、43.3%、3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4 中药加物理治疗方法

胡运秋[18]等对32例患者使用胺碘酮发生静脉炎后,I级静脉炎用紫金锭加白醋适量制成糊状,用棉签涂于患处,干后用白醋湿润,持续外敷于静脉炎处,每4-6小时更换一次药物,覆盖范围直径大于病变范围3cm,II、III级静脉炎先接通TDP神灯电源,治疗板预热4-6分钟,定时30分钟,照射高度为25-30cm,温度约40度,照射时,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感觉与局部皮肤颜色,适当调整神灯灯头与患部距离,每天2次。照射治疗后,用白醋湿润患处紫金锭,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3%。用药后,疼痛明显减轻。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者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经济条件、配合程度及所用药物取用方便程度综合考虑使用何种药物进行治疗。

4 小结

随着胺碘酮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所导致的静脉炎也越来越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预防和治疗研究广泛开展,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从所取得的成果看,理论和预防研究少,发生后的治疗研究多。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应该合理选择血管、提高穿刺水平、安全正确使用胺碘酮,减少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发生;一旦发生后能正确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今后医务工作者可在积极预防等方面多做研究工作,使胺碘酮的临床应用更加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胡运秋,王念.持续静脉应用可达龙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预防[J]. 广州医药,2010,47(5):67

[2] 王雅莉,游桂英,李智.可达龙不同给药浓度对输注血管的影响[J].华西医学,2009,24(4):1026-1027

[3] 王秋莉.可达龙应用引进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2):1088-10[4]

[4] 李晓琴,.可达龙致静脉炎的原因与防治[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7):179

[5] 沈喜,卜美琦,姚荷英.1例心肌梗死病人心肺复苏后应用可达龙引起重度静脉炎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11):3098-3099

[6] 辛红菊,葛永梅,卢秋玲,等.胺碘酮不同注射方法的临床不良反应比较[J].医药导报,2008,27(10):1279-1280

[7] 朱玲凤,项昌富,缪滔,.胺碘酮致静脉炎42例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7):1046-1047

[8] 李元梅.不同孔径输液器预防可达龙引进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2011,(8):147-148[17]

[9] 李荣,刘爱梅,刘占芳.硫酸镁预防可达龙注射致静脉炎的护理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0):1116

[10] 扈丽萍,臧渝梨,张美霞,等.喜辽妥软膏防治可达龙致静脉炎29例效 果观察及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9-10

[11] 覃喜香,林雅,杨小明. 中药静炎消合剂冷湿敷治疗可达龙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09,(11):55-56

[12] 暴桂芳.如意金黄散外敷在治疗可达龙致静脉炎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2012.(2):157-158

[13] 赵会承,马蕊香.硝黄散外敷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炎15例 [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11):737

[14] 郭英,郭航远.桐油石膏外敷治疗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25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4):220

[15] 张怀雁,刘晓玲,李云肖,等. 乳酸依沙吖啶溶液外敷治疗可达龙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1,(6):138-139

[16] 杜慧平.两种方法治疗可达龙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6):148-149

[17] 周小香,冯丽钦,梁艳娉,江雅. 赛肤润治疗可达龙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12,3(26):813

上一篇:焊接培训范文 下一篇:焊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