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范文

时间:2023-03-16 03:30:29

静脉炎

静脉炎范文第1篇

静脉输液治疗是目前住院或门诊病患最常接受的治疗之一,其最常见的合并症是静脉炎,静脉炎:由于血管内壁的刺激,造成血管壁发炎。病人常主诉注射部位有烧痛、紧绷 发胀,随着注射部位的血管会产生条索状的红线,触诊时会有发硬、发热的感觉。输液流速可能不变、减慢、或停止,其取决于血栓形成与否,与造成阻塞的状况。我们根据多年来临床护理积累的经验,总结原因、 防范和应对措施如下:

造成静脉炎的危险因子包括:

1、穿刺针的材质、长度与管径大小。

2、操作技术不良。

3、不适当得穿刺部位。

4、导管针留置的时间太长。

5、固定方法不当。

6输液的浓度的酸性、碱性太强,或不兼容造成沉淀。

7、病患本身的生理状况,如年龄或疾病造成血管壁脆弱,发炎。

静脉炎可依据其导因,而分为三大类:

1、机械性静脉炎:通常有三大主因:

1.1 不正当的固定方法:穿刺部位未固定牢靠,造成针管的滑动。

1.2 选用的导管管径太粗,刺激血管壁。

1.3 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由于关节活动造成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发炎反应。

2、化学性静脉炎:

药物稀释不足、输液酸、碱度过高、溶质的浓度过高、留置针材质的差异性皆是造成化学性静脉炎的原因。

3、细菌性静脉炎:

通常与消毒方法不正确、穿刺技术不良、输液套管无菌状态的破坏、导管留置时间过长(通常超过72小时)有关。

静脉炎护理措施:

1、 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2、若PICC发生静脉炎,可先热敷,若属于机械或化学性静脉炎,症状应可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才需拔除。

3、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也可局部用50%硫酸镁进行,每次20分钟,一天4次。

4、若疑是细菌性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导管针与血液培养,抽血培养需从其它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5、若有脓液,应培养脓性液体,需利用无菌棉棒进行;取样前,避免消毒皮肤以免影响细菌的培养。

6、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进行修复。

7、若疑似化学反应,需记录,并通知医师。

8、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发炎血管需等到症状完全复原,恢复弹性方可使用。

静脉炎的预防措施

化学性静脉炎:

1、依据治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方式。

2、建议使用polyurethane,或硅胶材质的导管针,若有过敏反应,应更换不同材质的导管。

。 3、应熟悉药物PH值、作用、安全稀释量。给药时,需正确给予,注意输液流速。

4、药物最好放在5%葡萄糖溶液或0.9%生理盐水中,可降低发生静脉炎的机率。

机械性静脉炎:

1、选择合适的部位,避免在关节部位放留置针。

2、合理选择导管型号。

3、技术需熟练,注意穿刺技巧,避免穿刺后来回探测血管。

4、使用无菌包装的透明敷料固定留置针,透明敷料的固定范围广且易观察部位。

细菌性静脉炎:

1、留置针需每72-96小时更换

2、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包括敷料。

3、,依据护理规范,正压冲洗导管,避免血块在导管内形成,以免细菌孽长。

静脉炎范文第2篇

1 留置针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

1.1 操作技术 操作技术不规范,一次穿刺成功率低或1根静脉反复穿刺及针头位置固定不当等。

1.2 留置针型号 不同型号的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概率不同。相关报道,较粗的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较高,进入机体后充塞于血管中,增加摩擦和血管内壁损伤,从而增加机械性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2]。

1.3 血管因素 血管的粗细和穿刺部位与静脉炎的发生有一定关系,静脉越细,发生静脉炎的概率越高,出现反应时间越早。 另椐报道远端发生静脉炎的概率高于近端,与远端血液回留缓慢,血液在血管内滞留易形成血栓有关[3]。

1.4 输入药物性质 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是诱发静脉炎的主要因素,例如:反复静脉滴注20%甘露醇,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这是由于临床使用甘露醇时,多强调快速滴入,超出了血管缓冲应激能力,使内膜受刺激而致静脉内膜炎[4]。

1.5 留置时间 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发生率越高,主要是由于留置针在穿刺时对血管造成了一定损伤及刺激性药物的输入对血管壁的进一步损伤而引起。

1.6 封管技术 封管是静脉留置针有效应用的重要环节,方法不当造成堵管而发生浅静脉炎,使用封管方法大多是采用盐水稀释肝素5 ml封管,如果输入高渗刺激性强的药物时不能用此方法封管,会导致高渗药液滞留于血管局部时间较长,造成血管及周围组织炎性发应[5]。

2 留置针致静脉炎预防改进措施

2.1 穿刺技术 绷紧皮肤,固定血管:尤其适用于老年及脱水患者。因其皮肤松驰,弹性差,此法可以减少皮肤皱褶和血管弯曲,使送针一次完成;先退后送:进针见回血后先退出部分针芯再关外套管,见血液顺利进入退出针芯部分,再退出全部针芯,可避免送管时针芯进入管腔过深而刺破血管,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有效防止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2.2 固定方法 操作前将保护膜正中开窗约0.3 cm×0.3 cm,穿刺成功后,将保护膜窗对准穿刺点,固定穿刺针,使保护膜与皮肤粘贴好,用碘伏棉签消毒穿刺口。因窗口面积小应将棉签竖立转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然后用一次性输液贴(带棉芯一条)敷盖穿刺口,两端不能贴在保掉。以后每天更换输液贴时消毒穿刺口两遍,减少了因保护膜透气性差使穿刺口出汗,穿刺口肉眼观察不到的污染迹象所感染,减少了细菌性静脉炎的发生。

2.3 封管方法 封管前先用5 ml生理盐水冲管,再按操作规程用3 ml 12500U/L肝素纳生理盐水封管,其目的是杜绝或减少药物在穿刺部位血管内滞留,减少药物对局部血管的持续刺激,使血管内皮得以修复,有效防止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

2.4 留置时间 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对留置时间十分重要,留置时间过长,可增加静脉炎的发生,静脉炎普遍发生在置管后6~7 d,一般5 d做为常规留置时间。

综上所述,随着留置针的广泛应用,控制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主要在于早期预防,重视每一个环节,护理人员应掌握留置针的有效应用,减少患者痛苦,延长血管使用寿命。

参 考 文 献

[1] 许燕,赵艳伟.头皮套管针的留置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3-5.

[2] 吕华阳,张丽萍.一种静脉留置针退针送管的新方法.实用护理杂志, 2005, 6(6):14.

[3] 王荃声,郭敏,等.两种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应用方法效果比较.实用护理杂志, 2005, 6(6):9-10.

[4] 耿少英.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护理学杂志, 2004, 19(13):4-6.

[5] 彭翠香.两种型号留置针在输液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 2000, 15(5):300-301.

[6] 陈显春.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问题与对策.实用护理杂志, 2002,18(1):42-43.

[7] 赵国凤.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机制及防治进展.护理研究, 2001, 15(2):260-261.

静脉炎范文第3篇

采用美国公司生产的viulon材较制成的静脉留置套管针,使用对象为本科收治的静脉输液的患者。男66例,女26例,年龄12~82岁,10岁为一年龄组。按使用月份分为5组,每月为1组。按留置针天数分为1组,2天为1组。按所用药物分为2组,抗生素与非抗生素组,选择静脉为前臀及手背部静脉。

方法:选择较直易于固定、活动方便的前臂或手背部血管。头皮针排好空气,刺入肝素帽内,使肝素帽内充满液体,挂在莫菲氏壶上备用。穿刺时应直刺血管,见回血后边退针芯边将外管半行推入静脉,拔出针芯取用肝素帽接手头,胶布固定,输液完毕,应用生理盐水5U冲管后拔出针头。当再次静脉输液时,用25%碘酊、75%酒精消毒肝素帽,将头皮针排好空气刺入肝素帽内。拔针后,用无菌剪刀将针头部分剪下,送细菌培养。在开始使用时,没有规定留针天数,当注射部位不适或停止输液时拔针。从第5个月开始规定,静脉留针3~4天。

观察指标:①观察输液中有无静脉炎发生,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见表1。②套管细菌培养有无细菌生成。③结果采用率的U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组间差异有无显著性。

结 果

结果见表。

用率的U检验进行样本总体比较,U=4.47>2.58,P

本组92例拔针后均做细菌培养,88例无细菌生长,2例为表皮葡萄球菌生长。

讨 论

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他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留置针的优势。静脉留置针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了对患者浅表静脉的破坏,有效地保护血管。减轻护士工作量,减少局部的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

静脉炎范文第4篇

近年来,静脉输液疗法比以前增多,而且输入药物种类多,联合用药多,有些药物溶液浓度高,刺激性强,由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痛苦,也造成静脉穿刺困难,甚至影响药物的顺利输入。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静脉输液后,引起静脉局部疼痛、红肿、水肿或局部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所规定指标,将静脉炎分为3度:Ⅰ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局部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引起静脉炎的相关因素:①药物因素,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输入速度过快,超过血管的应激能力或长时间滴入血管,持续刺激血管均可使静脉变硬收缩,导致内皮细胞破坏。②机械性刺激和损伤,同一条血管反复穿刺输液或硅胶在血管内留置过久。③护理及自然因素,包括环境、药液的温度及理化性质,临床观察发现长期输注甘露醇的血管局部引发血管内皮细胞凋谢,血管变硬,弹性差,血流循环差。④各种微粒因素,指玻璃屑及各种结晶物质。

医护人员应重视由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并针对发生原因,给予积极预防。

1预防性护理

1.1静脉的选择:静脉的选择血管的好坏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血管应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避免多次穿刺尽量选用上肢静脉输液,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另外,如果是手术时留置在下肢静脉的留置针,24 h后应换至上肢,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应从远端向近端,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

1.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掌握消毒液的有效期和使用浓度,盛放消毒液的容器应每周更换2次。一次性棉签在有效期内使用,打开棉签时开口不宜过大,能取出即可,开包后应在短期内使用,避免使用开包时间过长的棉签。消毒时棉签蘸消毒液不宜过多,以湿透棉花一半为宜,剩下部分让其自动浸湿,然后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旋转涂擦,直径在5cm以上。避免操作中局部消毒不严密或针头被污染。加强基本功训练,静脉穿刺力争一次成功,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以防针头摆动引起静脉损伤诱发静脉炎,对长期静注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1.3输入高浓度及刺激性较强药物的护理:严格按照药物的浓度、剂量、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浓度要适宜,且输注的速度要均匀而缓慢,因药物的浓度过高或输液速度过快都易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时,在穿刺前5min用热毛巾湿热敷穿刺部位及穿刺部位近心端,也可以在穿刺前5min用2%山莨菪碱外擦穿刺点及穿刺点近心端20cm局部浅表血管,能使局部浅表血管扩张,对减轻血管刺激症状,保护静脉、减少损伤疗效显著。也可将甘露醇加热至28℃左右,输入恒温的甘露醇可使血管受热后管腔增大,液体的黏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而使滴速加快,也是预防机械性和医源性损伤给患者带来的痛苦。[1]。有研究表明,甘露醇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与连续使用同一局部静脉血管次数有关。因此尽量减少同一静脉连续性注射的次数。

1.4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外周静脉留置套管时,在穿刺前应检查静脉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禁止使用有破损及过期的留置针。穿刺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穿刺完毕用透明敷贴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和及早发现静脉炎。留置针在无静脉炎发生时,5 d作常规留置,期间每周更换透明敷贴2次,敷贴不粘或被污染时,应随时更换。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

2护理

应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1发生静脉炎,应立即更换穿刺部位,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发炎血管须等到症状完全消失,弹性恢复方可使用。

2.2采用红外线灯照射疗法,每日2次,每次20~30 min,红外线的热作用能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而止痛。红外线照射后,使血管扩张,从而加速炎症产物及代谢产物的吸收和消散而消炎。

2.3采用硫酸镁湿热敷,疗效较好,或者将硫酸镁和甘油配成甘油硫酸镁乳剂,持续外敷,每日更换1次,治疗静脉炎疗效确定。或者用鲜芦荟汁沿血管走向均匀敷于炎症部位,每3~4 h敷1次,并将患肢抬高,在局部敷药的同时配合红外线照射15~20 min,必要时配合应用抗生素[3]。

2.4如遇液体外渗引起局部肿胀时,可将新鲜马铃薯洗净再用冷开水冲洗,切成厚度为0.2~0.3 cm片状,贴在液体外渗的肿胀部位,贴时范围稍大于肿胀区域,并用纱布包裹后胶布固定,每隔2 h更换1次,直到肿胀消退[4]。

参考文献

[1]陈彩片,刘肖.深静脉置管预防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5(5):342

[2]张银珠.紫外线照射配合鲜芦荟汁局部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交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8,22(8):2134

静脉炎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化疗性静脉炎;预防;治疗;症状;病理特征

abstract it introduced overview,hazards,definition,main symptoms,and typing standard of chemotherapeutic phlebitis.it also introduced drugs to cause chemotherapeutic phlebitis,drugs for prevention of chemotherapeutic phlebitis,pathologic features,and the status quo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both at home and in abroad,so as to find more safe,effective and rapid methods to prevent and cure chemotherapeutic phlebitis for medical staff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key words chemotherapeutic phlebitis;prevention;treatment;symptom;pathological feature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绝大多数化疗药物对局部组织有刺激作用,部分强刺激性的化疗药物易引起组织坏死和静脉炎,给病人增加痛苦,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且影响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为寻找预防和治疗静脉炎的有效方法,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1 化疗性静脉炎的概况及危害

化疗静脉炎主要是由于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而引起管壁的化学性炎症[1]。化疗药物常造成血管平滑肌痉挛、血管内膜损伤,导致不同程度静脉炎的发生[2]。据统计,每年有50%~80%的化疗病人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严重者局部组织溃烂、坏死,给其生理、心理方面带来巨大痛苦,同时也影响了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3]。有的甚至导致局部皮肤出现水疱、溃疡、皮下组织坏死,严重者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4]。化疗药物属于刺激性药物,由于静脉输液经外周中小静脉时,血管管径狭窄,长度长,血液流速慢,化疗药物与血管接触时间长,刺激强度大,受累的静脉即表现为红或色素沉着、疼痛、血管变硬、呈条索状等炎症表现,即临床上称之为化疗药物性静脉炎[5]。由于化疗药物刺激性大、毒性强、对血管内膜损伤大,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达57.6%[6]。据报道,化疗病人中近80%发生程度不等静脉炎[7]。张超男等[810]报道,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达80%、87%、90%。外周静脉单纯输注长春瑞滨引起的静脉炎达36.1%~89.5%[11];氟尿嘧啶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率为70.6%;长春瑞滨和去甲长春花碱静脉注射后87%的病人可发生静脉炎[12,13]。

2 化疗性静脉炎主要症状

肖美英[14]认为,许多化疗药物多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治疗中反复多次穿刺造成的机械性损伤以及高药物浓度和不同的药物酸碱度等对局部的较强刺激作用,导致给药静脉和邻近组织充血、肿胀、疼痛、血管硬化、机化、阻塞甚至发生局部组织坏死。许建秦等[15]认为,具有强刺激的化疗药物漏出或外渗到血管外可表现为局部皮下或深部组织红肿、起疱、烧灼痛、剧痛甚至坏死、溃疡经久不愈;注入静脉可引起化学性静脉炎,表现为沿注射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血管压痛,后期血管变硬,色素沉着。黄枝优[12]认为,某些化疗药物如榄香烯乳剂、氮芥ph值与体液ph值相差较大,对血管壁有较大刺激,使局部产生非感染性炎症性水肿,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间距扩大,造成氧弥散障碍,继而组织细胞缺氧、变性和坏死。

3 化疗性静脉炎分型标准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ins)2000分级标准将静脉炎临床标准分为4级。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摸到结节;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有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的静脉条索状物长度>2.54 cm,有脓液流出[6]。

4 引起化疗性静脉炎的药物

马绍连等[16]报道,腐蚀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组织发疱甚至坏死,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有蒽环类化疗药,主要有阿霉素、表柔比星、吡柔比星、丝裂霉素、柔红霉素等;长春碱类化疗药,主要有长春酰胺、长春新碱。许建秦等[15]报道,许多化疗药物可对组织产生化学性刺激(刺激剂),引起化学性炎症,有的药物还可使组织形成水疱(发疱剂)。刺激剂常见为卡莫司汀、依托泊苷、替尼泊苷、达卡巴嗪及米托胍腙等;常见发疱剂为长春碱类去甲长春花碱及吡喃阿霉素、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氮芥等药物。郭淼等[17]报道,化疗药物多为化学制剂或生物碱制剂,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有诺维本(盖诺)、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表柔比星、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铂等。李姗等[18]报道,多柔比星、环磷酰胺、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铂等均易引起变态反应,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药液外渗,导致静脉炎。

5 化疗性静脉炎病理特征

朱咏梅等[19]对12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进行了化疗药物静脉注射速度与压力对血管损伤的研究。显微镜下观察:血管内膜细胞破坏、表皮角化、血管扩张淤血、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情况。宋向阳等[20]对12只家兔进行了静脉输注方式与化疗性静脉损伤关系的实验研究,观察到兔耳静脉局部病理改变包括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急性损伤病理反应包括血管内皮肿胀、血管周围水肿、炎细胞浸润和血管周围出血等;慢性损伤包括纤维增生、内皮细胞增生、血栓形成等。赵力力等[3]显微镜下观察到兔耳静脉炎的内容包括表皮及皮下坏死、炎细胞浸润、组织水肿、血管、淋巴管扩张充血、纤维组织增生。

6 化疗性静脉炎防治方法

6.1 国内研究

6.1.1 防治化疗性静脉炎药物

黄枝优[12]文献中报道,西药有利多卡因、高渗糖、维生素b12、地塞米松、氟轻松软膏、硝酸甘油贴剂;中药有马铃薯、仙人掌、红花玄明粉、芦荟、薄荷、当归、芦荟、薄荷、湿润伤膏、紫金锭、生脉注射液等。郭淼等[17]报道,西药的应用有50%葡萄糖加硫酸镁、维生素b12;地塞米松与庆大霉素;美得喜乳膏;喜疗妥软膏;5%葡萄糖加地塞米松、维生素b12、利多卡因。中药应用有艾条、冰黄液、湿润烧伤膏、红景天粉末加鲜芦荟汁、虎杖膏、中药金黄散、六神丸、三黄散、活脉酊、京万红与地塞米松。罗飞燕等[7]报道,西药有硝酸甘油、山莨菪碱、硫酸镁、利多卡因、地塞米松、50%葡萄糖、维生素b12、碳酸氢钠、西咪替丁等;中药有红花当归酊、六味醇、护脉膏、通络膏活血、三黄散。

6.1.2 护理

丁丽娜[21]认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一人一针一管一止血带;合理使用静脉,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局部有无肿胀;掌握输液技巧,合理选择和使用静脉输液针;在输注化疗药物前局部应用硫酸镁湿敷;化疗时最好静脉置管,采用脉冲式封管。李国文等[22]认为,将化疗药物稀释到合适的浓度,最好使用静脉冲入法;慎重选择血管;加强巡视,主动关心病人,尊重病人的主诉,密切观察病人静脉穿刺部位局部有无红、肿、热、痛情况;做好病人及家属卫生宣教及心理护理。徐菊玲等[23]认为,化疗前要进行宣教,做好心理护理;选择好静脉,做好饮食管理,饮食要平衡;做好预防性处理,化疗前使用喜疗妥软膏,芦荟汁外涂;做好外渗的处理。孙兰梅[24]于化疗前应用红花油等中草药涂抹在准备穿刺的血管上,可软化扩张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预防静脉炎。

6.1.3 化疗性静脉炎预防

罗飞燕等[7]研究结果显示,复方红花酊预防化疗后静脉炎疗效优于红花酊及2%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欧丽萍[25]将循证护理运用于化疗药物的护理实践,在静脉注射或输注化疗药物时湿敷硫酸镁加利多卡因与地塞米松混合液,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侯天萍等[26]研究结果显示,生脉注射液是预防化疗药物所致浅表静脉炎的有效药物之一,毒副反应少,疗效好。李玉兰[27]在病人输入化疗药物时,将新鲜仙人掌去刺、皮后切成2 mm薄片蘸取蛋清沿静脉血管贴敷,干后更换。若为ⅰ级、ⅱ级静脉炎,将新鲜仙人掌去刺、皮后捣碎加青黛、冰片、蛋清调匀,摊于洁净纱布上,厚度约1 cm,局部外敷,每天2次,每次3 h;若为ⅲ级静脉炎,以上药物加入白及粉调匀,局部外敷,用药次数视病情缓解情况而定。尹红等[28]在给病人化疗时选用2%利多卡因5 ml与25%硫酸镁20 ml混合液,将9层6 cm×20 cm无菌纱布浸湿,同步外敷,经临床观察静脉炎明显减少。陈红敏等[29]研究结果显示,氧疗可以有效减少用盖诺后引起静脉炎的不良反应。

6.1.4 化疗性静脉炎治疗

王丽等[5]研究结果显示,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结合土豆片外敷可有效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王洪丽等[30]予红米膏组方:虎杖、黄檗、米壳、忍冬藤、白芷、紫草(包好后下) 投入到盛有500 ml 香油热锅中炸枯,离火去渣,取油即成,用已配置好的药液浸透纱布,再对炎症部位血管进行湿敷,每日3 次,每次30 min ,取得良好的效果。刘华等[31]研究结果显示,矾冰液湿敷对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有较好的疗效。陈传芬[32]治疗方法:敷药前先用75%乙醇清洁患部,用麻油将生大黄粉调成糊状,均匀摊在消毒纱布上,将纱布包围患处,包扎固定,24 h 换药1次,若有创面可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后换药,取得良好的疗效。王双双[33]治疗方法:①采用叶片厚实的新鲜芦荟叶,用蒸馏水洗净晾干,取宽3 cm~4 cm,长7 cm~8 cm,剖开露出汁液,外敷于化疗受损静脉处,时间不限,待汁液干后更换,每天外敷4 h~5 h,3 d~7 d为1个疗程;②生理盐水100 ml加地塞米松10 mg冲洗化疗受损静脉,每分钟60滴,每天1次,3 d~7 d为1个疗程,如有局部药物外渗者用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李凤兰等[34]治疗方法:按常规在输入化疗药物后用生理盐水250 ml 快速静脉输注以冲净黏附在局部血管壁上的化疗药物。在输注化疗药物后用喜疗妥乳膏均匀涂于注射区域皮肤上,沿血管走行方向扩展,擦药后小心按摩,一般每天2次或3次,静脉炎3级以上者每日4次或5 次,1周为1个疗程。郭会梅等[35]研究结果显示,药物湿敷结合磁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磁疗或单用药物湿敷。闵琦芬等[36]指出,止痛消炎软膏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有效。赵力力等[3]研究结果显示,紫外线治疗和电磁辐射对化疗性静脉炎均有良好的消炎、消肿功效,而且电磁辐射还能抑制纤维组织的增生。沈焕彬[37]采用自拟桃栀散外敷74例化疗静脉炎患处的治疗方法,疗效良好。

6.2 国外研究

国外有关静脉炎研究比较少见,这可能与国外化疗药物采用picc置管、中心静脉置管等输注方式有关。mirtallo等[38,39]主张picc置管、中心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颈外静脉置管等深静脉置管以及留置针等的应用,可有效地避免反复穿刺,减少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及损伤,尤其是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宜采用深静脉置管。colwell等[40]认为,护士对输液过程进行安全的管理才能保证病人正面的效应。sieggreen[41]建议,早期静脉疾病的诊断和识别有利于其治疗。chulemiser等[42]认为,危机管理策略包括仔细使用可置入端口化疗,教会病人全面了解渗漏的危险和防止针头移动的措施以及发生渗漏及时处理。harako等[43]认为,picc可以提供一条长期的静脉通道,适合长期化疗、老年病、肠外营养、血液透析和危重病人。levine等[44]报道,深静脉置管可以直接通过上腔静脉快速输注大量液体,为白血病病人的化疗、静脉高营养、输血或血制品、血标本采集及危重症抢救开辟了一条理想的通道,解除了多次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chariene[45]认为,导管性静脉炎发生于置管后1周内,多由插管损及静脉内膜继之血管收缩,插管手套上的滑石粉也可能是一种原因。biffi等[46]认为,vpa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装置,是肿瘤病人静脉理想的永久性通路。

7 小结

综上所述,化疗性静脉炎是化疗较为常见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化疗的继续和病人的生活质量。静脉炎的防治重在预防。静脉炎的预防是护理一项综合性多层面的工作,必须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47]。从众多的文献中可以发现,多数研究的焦点在于发生静脉炎后的治疗,而研究用化疗药前的预防却比较少见,且深度不够,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halperm n,bettes c,greenstein r.federal and nationwide intersive care units and nealthcare costs[j].crit care med,1994,22(12):20012007.

[2]仇翠霞,庄伟,黄爱花.浅析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4,22(4):204.

[3]赵力力,唐瑛,陈寿松,等.紫外线、电磁场及药物治疗对白兔化疗性静脉炎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6,28(2):95.

[4]albanell j,basela j.systemic therapy emergencies[j].semin oncol, 2000,27(3):347361.

[5]王丽,曾敏珠,张业.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联合土豆片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j].现代护理,2008,14(6):749.

[6]张艳.血液病化疗时预防静脉炎的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08,22(3a):622.

[7]罗飞燕,洪湘粤,刘俊,等.中西医结合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19):1839.

[8]张超男,方爱军.减轻去甲长春碱所致局部反应的给药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 :227.

[9]张鸿雁,郭丽娟,高琳,等.冰敷预防诺维本注射致静脉反应的观察[j].护理杂志,1999,14(2) :107.

[10]陈岱佳,谢德荣,谢雪霞,等.肝素盐水间断静脉推注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杂志,2002,17(2):109110.

[11]罗盛,孙岚,田园,等.地塞米松对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的预防作用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32.

[12]黄枝优.化疗后静脉炎的药物治疗现状[j].安徽医药,2004,8(4):295.

[13]汤华丽,王玉平.喜疗妥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预防长春瑞滨静脉反应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3):100.

[14]肖美英.高渗糖与维生素b12液外渗治疗静脉炎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9):541.

[15]许建秦,姚俊涛,赵竹莲,等.常见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防治对策[j].现代肿瘤医学,2003,11(5):347.

[16]马绍连,郭秀泉,王群芳.腐蚀性化疗药物致非外渗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28(16):2012.

[17]郭淼,李志红.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因素及防治进展[j].护理与康复,2008,7(2):94.

[18]李姗,丁小萍.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防护的进展[j].护理杂志,2004,21(1):36.

[19]朱咏梅,马晓化,杨绍荣,等.化疗药物静脉推注速度与压力对血管损伤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6,21(3):43.

[20]宋向阳,李武平,张美霞,等.静脉输注方式与化疗性静脉损伤关系的实验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7,22(9):1.

[21]于丽娜.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j].护理杂志,2004,21(1):36.

[22]李文国,段春梅,王贯华.马铃薯加喜疗妥软膏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08,14(3):120.

[23]徐菊玲,朱冬红.浅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0):3206.

[24]孙兰梅.浅谈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08,6(3):94.

[25]欧丽萍.护理干预预防强刺激性化疗药物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家庭护士,2007,5(1c):14.

[26]侯天萍,贺文广.生脉注射液预防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6,18(9):630.

[27]李玉兰.仙人掌防治化疗药物致静脉炎178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5):112.

[28]尹红,张艳,付阿丹,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同步药物湿敷预防静脉炎[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877.

[29]陈红敏,谢啸平.用氧疗预防化疗药物“盖诺”静注后引起的静脉炎[j].中国医药工程,2004,12(6);68.

[30]王洪丽,刘传莲.红米膏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5):611.

[31]刘华,李冬雅,黄乃矿.矾冰液湿敷治疗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0(3):61.

[32]陈传芬.生大黄粉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2):48.

[33]王双双.外敷加封闭治疗化疗性静脉炎[j].中国民间疗法,2008(1):25.

[34]李凤兰,孙绍秀.喜疗妥乳膏外涂治疗化疗性静脉炎[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 (9):1368.

[35]郭会梅,贾立新,张玲,等.药物湿敷结合磁疗治疗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护理,2003,9(9):661.

[36]闵琦芬,王晓雯,凌扬,等.止痛消炎软膏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j].护理研究,2004,18(1a):47.

[37]沈焕彬.自拟桃栀散外敷治疗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j].中医外治杂志,1999,8(4):53.

[38]mirtallo 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drug and nutrient in2teractions[j].j infus nurs,2004,27(1):19 24.

[39]李建云.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治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6b)1041 1042.

[40]colwell a,vizcarra c,belcher d.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 receiving parenteral biologic therapy[j].j infus nurs,2006,29(2):63 71.

[41]sieggreen m.venous disorders:overview of current practice[j].j vasc nurs,2005,23(1):33 35.

[42]chulemiser l,camp sorrell d.chemotherapy extravasation from implanted ports[j].oncology nursing forum,2000,27(3):531 538;531 540.

[43]harako me,nguyue th,cohen aj.optimizing the patient positioningfor picc line tip determination[j].emerg radiol, 2004,10(4):186189.

[44]levin m,kakkar ak.catheterassociated thrombosis:thromboprophylaxis or not[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5,23(18):40064008.

[45]charlene t.oncology nursing secrets[m].12nd edition.phrladephia:henley & bolfus inc,2001:117129.

[46]biffi r,martirelli g,pozzi s,et al.totally implantable centre venous access ports for highdose chemotherapy administration and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nalysis of over all and septic complication in 68 cases using a single tepe of device[j].bore marrow transplant,1999,24:8993.

静脉炎范文第6篇

1预防

1.1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的护理

1.1.1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并以透明贴膜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的皮肤以及早发现静脉炎。透明贴膜可2d更换一次,同时以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敷料不粘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换药。

1.1.2汪守凤[1]等

建议在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期间,每日用tdp灯照射穿刺肢体2次,每日30min。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特别是湿热敷效果最好,每2小时1次,每次20min。热疗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有助于血管壁创伤修复。

1.1.3庞溯摈[2]等

实验室结果提示:输入高渗液或刺激性药物后,静滴生理盐水20ml左右,再行肝素盐水2-5ml封管。

1.2静脉的选择

血管的好坏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因此,选择血管时应选择弹性较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避免多次穿刺。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

1.3将甘露醇加温后输入,可扩张局部血管,降低液体的粘稠度,加快滴速,也是预防发生或降低穿刺局部刺激症状和血管损伤的方法[3]。刘妹华[4]用海普林软膏涂抹留置针眼前方、左右两侧,可中和血管病损和炎症部位的正电荷,阻止炎症细胞在血管壁的聚集以及灭活炎症介质,从而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还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减少药物对局部血管的刺激,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山莨菪碱可使平滑肌明显松弛,并能解除血管痉挛[5]。所以,采用山莨菪碱在穿刺点以及穿刺近心端局部皮肤血管外擦的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且静脉损伤发生率明显下降。

2治疗及护理

2.1冷敷法

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可促进某些药物局部的灭活作用,局限损伤部位,常用于20%甘露醇、4%碳酸氢钠、化疗药物等静注渗漏的早期。

2.2药物封闭法

2.2.1常用1%普鲁卡因加地塞米松5mg或酚妥拉明10mg在外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封闭,隔日1次,同时用山莨菪碱针剂外敷,一般3-5d即可痊愈。

2.2.2李立新[6]实验研究表明2%山莨菪碱注射液加1%利多卡因注射液1-3ml局部封闭治疗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总有效率为95%,治愈率80%。

2.3硫酸镁联合应用法

2.3.1将硫酸镁和甘油配成甘油硫酸镁乳剂,持续外敷治疗外周静脉炎疗效好,治愈时间较单用硫酸镁明显缩短[7]。

2.3.2周莲[8]等将50%葡萄糖20ml,25%硫酸镁10ml和维生素b12.5mg混合液外敷治疗各种化疗药物皮肤渗漏。

2.4将适量云南白药粉末先洒在无菌纱布上,用50%酒精内浸湿后外敷,并保持纱布湿润,每日更换1次[9]。

3小结

总之,静脉炎是输液的常见并发症,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总结了以往的经验,采取了一系列好的措施,如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正确选择血管,合理使用血管,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率,严格控制补液滴速,滴完冲洗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汪守凤。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预防。中华护理杂志,1999,34(6):372

[2] 庞溯摈,郭冬梅,蒙国照,等。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与静脉炎关系的实验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2

[3] 韩雪珍,李栓德,杨喜民等。20%甘露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静脉血管损伤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47。

[4] 刘妹华。海普林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并延长留置时间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下):62 [5] 施庆芳,智睿。山莨菪碱扩张局部皮肤浅表血管防护甘露醇所致静脉损伤[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49。

[6] 李立新。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新方法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上),3

[7] 董叶丽。甘油硫酸镁乳剂治疗外周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1,16(11):647

[8] 周莲,姜明杰。高渗糖联合硫酸镁和维生素b12用于化疗药物渗漏处皮肤[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119

静脉炎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化疗药物;静脉炎;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50-01

1引起静脉炎的相关因素

1.1血管因素:乳癌患侧手臂静脉压迫、血流受阻、输液部位血管痉挛,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差,血管硬化、弹性差、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

1.2机械性损伤:穿刺技术不熟练,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手法不正确,静脉内长时间放置硅胶管或多次静脉穿刺对血管内膜都有不同程 度的损伤。

1.3药物因素:化疗药物还可引起血管pH值改变,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另外静脉炎的发生与血管损伤有关,抗癌药作用于细胞代谢周期各个阶段,影响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使血管内皮细胞坏死。

2预防性护理

化疗性静脉炎多是由于选择静脉血管不当,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物,未执行无菌操作,或者同一静脉反复多次穿刺造成的静脉感染,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我们在护理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2.1提高专业技术:负责化疗输注的护士须经专业训练,掌握各个化疗药物的特性,有高度的责任心,并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能预防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发生,化疗前必须详细阅读说明书,为避免操作中机械损伤,力求一针见血,如穿刺失败,不能使用同一静脉的远端,穿刺后要正确固定针头,避免滑脱和刺破血管壁。

2.2合理使用静脉血管:根据药物选择血管,如发疱性、刺激性药物,不宜选手足背小血管,应避开肌腱神经、关节部位,一般采用前臂静脉给药,因下肢静脉易于栓塞、血流速度慢,但在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患者化疗必须选择下肢,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应避免在患侧上肢进行化疗,长期化疗的患者注意保护大静脉,非化疗药物一般由细小静脉到大静脉由远心端到近心端,并采用交替注射法,左右手交替进行,使损伤的静脉得以恢复。

2.3控制微粒输入:护士应严格无菌操作,治疗室尽可能采用空气净化技术以减少空气中的微粒污染,应用精细输液过滤器能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能有效地阻止微粒进入人体。

2.4正确掌握化疗药物给药的方法、浓度、速度,并现配现用:正确的给药方法:先注入生理盐水确认有回血,无渗漏后可注入化疗药,不能用化疗药液的针头直接穿刺或拔针,联合用药时,应先了解药物刺激性的大小原则上应先注入非发疱剂,如均为发疱剂:应先注入低浓度的,两种化疗药物之间用等渗液快速冲洗,给止吐药加入壶时应在普通液中给入,化疗药物浓度不宜过高,给药速度不宜过快,避免血管在短时间内受到强烈刺激而出现损害。

2.5加强患者配合:化疗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特别是初次用药时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消除恐惧感。将传统的静脉输液方式改为专业化血管评估的程序化输液,能保护患者的血管,避免给患者增加新的血管疾病,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3治疗性处理

3.1一般处理:一旦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输液,抬高肢体,注意休息。化疗药物发生渗漏时,宜尽量选用冷敷或冰敷,以灭活外渗液,时间多为24 h,一般不宜热敷。

3.2局部治疗:化疗药物外渗引起静脉炎采用局部封闭治疗,可有效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阻断药物扩散。对肿胀、疼痛明显者可局部用微波照射,每次30 min,每日2 次。

3.3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草药不仅具有清热、消炎、消肿、散瘀、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还有解毒、营养肌肤、促进皮肤弹性和颜色恢复之功能。

总之,静脉炎是输注化疗药物的常见并发症,而化疗所致静脉炎是多因素的,化疗性静脉炎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和治疗。因此,防治化疗性静脉炎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在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摸索、寻求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的防治措施,这将成为未来防护化疗性静脉炎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要求提高及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知识周期的不断缩小,护理人员不但要注重学习,更新知识,更要注重道德修养的提高,树立永恒的职业精神。

参考文献

[1]潘宏铭,耿宝琴.肿瘤化疗的毒副反应和防治[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22

[2]黄小玲,江月忠,章海滨.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治[J].护理与康复,2004,3(4):265-266

静脉炎范文第8篇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静脉输液是一种最频繁的无菌操作,是有创治疗,具有潜在的感染和并发症的危险。目前,静脉注射的患者中近80%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静脉炎[1]。静脉炎是由于静脉血管内膜受刺激,造成血管壁发炎。分类为机械性、化学性、细菌性、血栓性静脉炎。炎症局部有红、肿、热、痛、紧绷发胀感,可沿注射部位的血管产生条索状的红线,炎症局部可因治疗不善而出现慢性硬结、静脉硬化、闭塞、静脉炎后综合征,甚至形成溃疡[2],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造成再次穿刺困难,影响药业的顺利输入,继而延误治疗。因而预防和治疗静脉炎相当重要。本文就输液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预防和护理措施进行综述。

1 引起输液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

1.1 药物因素

1.1.1 药物pH值因素 正常血液pH值7.35~7.45,药物pH值超过血液正常范围都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

1.1.2 药物渗透压因素 血浆渗透压正常值为280~310 mmol/L药物渗透压越高,对内膜刺激性越大,特别是20%的甘露醇为高渗性组织脱水剂,要求滴速快,使用间隔时间短,表浅静脉反复使用,使静脉壁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增加了药物渗透的机会,造成静脉炎的发生[3]。采用静脉套管输注20%甘露醇,2 d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45.69%,2 d后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00%[4]。

1.1.3 药物刺激性因素 刺激性强的药物,超过血管的应激能力或长时间滴入血管,持续刺激血管均可导致内皮细胞破坏,使静脉变硬收缩。

1.2 血管通道器材因素 无论哪种通道器材,无论管径粗细,无论留置时间长短,血管内膜均有炎性反应表现。器材与组织相容性越差,留置时间越长,血栓与血管壁粘连越紧密,机化血栓明显曾多,代谢越严重。

1.3 感染因素 无菌观念不强,操作不当,消毒液浓度不足,局部皮肤消毒不严,无菌物品污染,配药后药液放置时间过长等均可导致细菌性静脉炎。

1.4 液体输入量及速度因素 黎旌红等[5]报道,静脉输液量日>1500 ml时发生静脉炎的几率明显多于日输液量

1.5 各种微粒因素 玻璃屑及各种结晶物质对血管内膜机械性损害,其堆积堵塞毛细血管,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而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1.6 物理及自然因素 当低于体温的液体进入机体血液中,血管受到冷的刺激发生收缩,甚至痉挛而导致机械性静脉炎。温度过低溶质不能充分溶解,微粒增多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1.7 操作技术因素 穿刺部位和穿刺血管的选择不当,反复穿刺同一部位静脉,输液针反复探测血管,固定方法和拔针按压方法不正确等因素都可导致机械性静脉炎。

1.8 机体因素 患者病情重、机体抵抗力低下,特别是皮肤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是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3]。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内膜脆性增加,易导致穿刺失败而发生静脉炎。由于下肢静脉瓣较多,血液回流速度较慢,因而发生静脉炎较上肢多。

1.9 液体渗漏因素 刘铭墉等[7]通过动物实验形态学观察发现:体液及细胞漏出,会引起管周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导致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或堵塞。

2 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

2.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监控 增强无菌意识,严格挑选消毒产品;配药室和治疗室环境按规定消毒、定期监测。

2.2 增强血管保护意识,正确选用静脉,计划使用静脉 原则是先手后足,先细后粗,先选远心端后选近心端,血管轮流选用,不可在同一条静脉上短距离反复穿刺输液,避免穿刺部位靠近关节,应尽量选择易穿刺、有弹性、易于固定的静脉,但对老年患者,尽量保留粗大血管已备抢救时急用。

2.3 改进方法,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穿刺前,不要过度牵拉、拍打静脉,以免增强摩擦力,压脉带结扎距离穿刺点最佳为5~10 cm,操作时动作轻稳,避免反复探测血管,前后持针符合力学原理,进针角度20°为宜,直刺血管,力求一针见血。对于血管脆、弹性差的血管,选用小号针头,穿刺力度不能大,小角度、缓慢进针,见血后以情况可不再进针,注意固定牢靠。

2.4 合适给药,合理安排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稀释输注药物,改变pH值。输注高渗溶液时应选择较大的、最合适的静脉;输入血管刺激性药物前后要输入等渗液,并均匀、缓慢滴入。输液速度要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要求、机体情况等因素调节,药物温度维持在25℃~35℃为宜,但要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患者感受调整。

2.5 合理选用器材 配药选用侧孔针,输液器要有终端过滤器,尽量避免选用与组织相容性差、刺激性强的留置针和导管,器材大小、型号、粗细要合适。选用器材必须是合格、无菌产品。留置针留置时间不宜过长,浅静脉留置一般不超过7 d,深静脉留置不超过半月。

2.6 正确拔针、封管 输液完后先拔针后顺血管方向按压3~5 min,按压面积需超过皮肤进针处和静脉进针处。留置针封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用生理盐水或稀释肝素夜,边推封管液边缓慢旋转退针。

2.7 增强责任心,加强输液巡视,避免渗漏 一旦发生输液渗漏,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根据渗漏原因、药物性质、对血管组织的损伤程度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3 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措施

3.1 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输液针和普通留置针应拔出,更换输液器,更换穿刺部位,拔针后压迫针眼3~5 min,用0.5%的碘伏消毒并用无菌输液贴保护。炎症部位可根据药物毒性、刺激性等选择冷敷或热敷。症状应在3 d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生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3.2 若PICC(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央导管)发生静脉炎,可先热敷。机械或化学性静脉炎症状应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需拔除。局部可用药物外敷或封闭治疗。

3.3 发生静脉炎,应抬高患肢、制动,以促进血液循环,进行修复。

3.4 若疑细菌感染,需进行导管针与血培养。应从其他静脉及导管内分别抽取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3.5 若疑似化学反应,需作记录并报告。

3.7 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发炎血管须等到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弹性方可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蒋冬梅,王曙红,李亚平.复方七叶皂甙防治输液致静脉炎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B):40-41.

[2] 阎玲.中药湿敷治疗输液后静脉炎的护理及临床观察.井冈山医专学报,2001,8(1):67.

[3] 王二凤.静滴甘露醇引起多发性静脉炎的护理体会.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1):103.

[4] 梁月香,卞素琴.使用动静脉留置针静滴甘露醇的护理体会.护士进修杂志,1997,12(9):39.

[5] 黎旌红.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原因分析与对策.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31-32.

[6] 路兰花,李宇新.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4,13(12):954.

静脉炎范文第9篇

[关键词] PICC术后;静脉炎;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b)-0145-02

PICC是经外周静脉插入导管,使其导管末端到达上腔静脉。操作过程简单、痛苦小、留置时间较长,经济适用,患者容易接受,被广泛用于临床,尤其适合外周静脉条件差、化疗疗程长、需反复多次穿刺的肿瘤患者。尽管PICC优点多,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置管后发生静脉炎是其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留管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静脉炎就显得至关重要。2010年9月~2011年10月,笔者对22例PICC术后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防范措施,减少发生静脉炎诱因,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17例,均为肿瘤患者,均行PICC置管术,置管36~192 d,平均84 d,穿刺首选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头静脉,置管长度38~42 cm,于置管后1~8 d穿刺侧手臂沿静脉走行出现疼痛、压痛、发红,或触到静脉条索状改变。

1.2 护理方法

1.2.1 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PICC技术不熟练的护士不能独立执行PICC操作,科室加强PICC技术的培训,采取观摩、看教学片、假人模拟操作的形式,使得每一位护理人员熟练的掌握PICC技术,通过科室的考核后实施此技术。一旦因为护理人员的操作带来血管的机械损伤时,可采取局部用药、加压包扎和减少活动,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1.2.2 正确选择血管 护理人员掌握血管的选择标准,在无特殊情况下首选患者的右侧贵要静脉,其次是正中和头静脉,尽量避免患侧肢体,要求血管的弹性好,无破损、瘢痕。

1.2.3 正确选择导管 护理人员掌握好导管种类和型号的适应证及运用的注意事项,根据患者血管的弹性、粗细及患者的体质有针对性地选择种类、型号、材质合适的导管,确保导管在血管漂浮,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最大程度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1.2.4 正确指导患者穿刺侧肢体的活动 特别是患者置管的24 h内,穿刺处加压包扎,避免使用这一侧手臂提过重的物体,或作引体向上、托举哑铃等持重锻炼,造成穿刺处出血和血管的损伤;卧位时指导患者减少置管处受压,平卧时适当抬高肢体。此外严禁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输入高黏滞的药物后用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脉冲冲管,勿使用暴力冲管。护士要指导患者正确的保护PICC导管的方法,沐浴前可以使用保鲜膜将导管包裹严密,避免弄湿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1.2.5 置管前询问 置管前要询问患者是否是过敏体质,对过敏体质的患者在置管后特别要注意患者有无导管过敏的情况,例如穿刺血管出现瘙痒疼痛、红肿,或伴有全身症状,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局部用药或静脉用抗过敏的药物,如果用药后症状无缓解,给予拔管,对症处理。

1.2.6 合理地使用药物 患者置管后可预防性在穿刺部位沿血管的走行外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每日2次。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具有抗血栓形成、抗炎及促进结缔组织再生的作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能防止浅表血栓的形成,促进它们的吸收,阻止局部炎症的发展和加速血肿的吸收。特别是在患者化疗用药期间,外涂的范围要大些,从穿刺处血管向上10~15 cm。必要时配合湿热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不得用于伤口处,而由于其油性较大,应做好导管的有效固定,同时应注意湿热敷的温度,一般以 50℃左右为宜,防止烫伤,尤其对象为老人及小孩应更加谨慎。

1.2.7 静脉炎的处置 一旦发生静脉炎,经处理后2~3 d症状不缓解或加重,立即拔出导管并减少患肢活动,外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或局部硫酸镁湿敷,直至炎症消失。3~6月避免再次置管。同时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留管失败的不良情绪。

2 结果

本组22例患者,除2例对导管过敏和导管型号不合适引发静脉炎,经治疗护理后症状不缓解导致留管失败外,其余20例PICC术后静脉炎患者在发生静脉炎的3~5 d经治疗护理后痊愈。

3 讨论

静脉炎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留管失败的重要原因,所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至关重要。本组22例发生静脉炎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操作者欠熟练、血管和PICC导管选择不当、未预防用药和处理。针对引发的原因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PICC技术,减少机械性的血管损伤,指导正确的带管活动,特别要有提前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护理干预和治疗[6],加上严密的观察可有效地防止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了留管时间,减轻患者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为肿瘤患者及长期输液的患者治疗过程的顺利提供了保障,提高患者的生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春燕. PICC导管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与效果评价[J]. 全科护理,2009,7(6):509-510.

[2] 王玉珠,彭希琳,岳利群. PICC置管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对策探讨[J]. 海南医学,2009,20(4):152.

[3] 韦坚,雷奕. 多部位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体会[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1):39-40.

[4] 张爱萍. PICC管的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J]. 重庆医学,2008,37(14):1631.

[5] 周红,李利. 经外周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5,13(2):117-118.

[6] 邱玉梅,侯秋秀,肖翠霞. 护理干预预防PICC致静脉炎的效果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5):313.

静脉炎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静脉炎;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2-115-03

尼膜同(尼莫地平注射液)为1,4-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对脑组织受体有高度选择性,容易透过血脑屏障,通过有效地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内、抑制平滑肌收缩,达到解除血管痉挛之目的,从而保护了脑神经元,稳定其功能及增进脑血灌流,改善脑供血,提高对缺氧的耐受力[1]。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2],本品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所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损伤,同时能降低红细胞脆性及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在神经外科常用于各种原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及急性脑血管病恢复期的血液循环改善。但是,由于尼膜同中含有较高浓度的乙醇,对血管刺激损害较大,易引起静脉渗漏,使静脉穿刺周围及通路上出现红、肿、热、痛等静脉炎症状。有报道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90%[3]。为了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静脉炎的严重程度,避免静脉炎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我们在临床中采取了适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月~2012 年12 月共有106例患者应用尼膜同注射液(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J20100002,规格:每瓶50mL,含10mg尼莫地平),其中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脑挫裂伤28例。85%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或肢体麻木。其中男59例、女47例,年龄19~71岁,平均(43.8±0.5)岁,所有患者都有静脉输注尼膜同注射液治疗,治疗方法:从发病当天(手术当天)开始应用,治疗开始的2h按照每小时0.5mg尼莫地平给药,如果耐受良好,2h后增至每小时1mg尼莫地平(相当于每小时5mL尼莫地平注射液),均用微量泵24h持续经外周静脉输注,连续使用10~14d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继续治疗7d(60mg,q4h)。护理时密切注意尼膜同注射时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

1.2 结果

静脉炎严重程度分级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的标准进行分级。0级:未发生静脉炎;Ⅰ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Ⅱ级:Ⅰ级静脉炎表现加上沿静脉走向出现红线;Ⅲ级:Ⅱ级静脉炎表现加上静脉呈条索状[4]。本组106例患者中共发生21例静脉炎,发生率为19.81%,其中Ⅰ级静脉炎13例,Ⅱ级静脉炎8例,Ⅲ级静脉炎0例。通过变换静脉注射部位、局部热敷、50%硫酸镁湿敷及使用喜辽妥软膏等后逐步好转。

2 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分析

发生静脉炎的原因主要有:(1)由于尼膜同注射液中含有23.7%(v/v)乙醇,而乙醇对血管刺激损害极大,容易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变性,甚至坏死,再加上是24h持续输注,且应用时间长,一般为10~14d,增加了药物对局部血管及组织的损伤程度。本组中8例发生Ⅱ级静脉炎的患者均于同一部位连续静脉输注尼莫同3d以后发生的,予变换注射部位后获得缓解。(2)由于神经外科患者有很大一部分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躁动不安,行为无法自控,导致注射针头移位,易发生静脉药物外渗,而且由于患者痛感减退,反应迟钝,经常出现药物外渗而毫无察觉。本组Ⅰ级静脉炎的发生中有8例是由于患者躁动所致。(3)由于长时间尼莫同静脉输注,静脉血管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硬化,导致静脉穿刺时回血缓慢,容易被刺破,同时由于患者痛感减退,即使出现静脉刺破也无法早期察觉,从而增加了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本组Ⅰ级静脉炎的发生中有5例就是这种情况。(4)另外由于部分缺少临床经验的年轻护士静脉穿刺水平有所欠缺,操作不熟练,穿刺成功率不高,在同一血管周围反复多次穿刺后造成血管周围炎症反应以及血管内瘀血,同时容易出现静脉药物外渗现象,而又没有按照要求定时巡视观察,没有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因此导致静脉炎逐渐发生加重。

3 预防与护理措施

3.1 正确掌握尼膜同静脉输注的给药方法

首先护理人员要掌握尼膜同的药理性质,严格按照尼膜同说明书所要求的浓度、剂量及速度进行给药。同时可将尼莫通注射液与静脉输液的药物(无配伍禁忌)用三通阀连接持续静脉输入,能有效稀释尼莫通中的乙醇浓度,减轻乙醇对血管的刺激损害,从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减轻静脉炎的程度。

3.2 避免机械性损伤

首先要提高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操作水平。应尽量应用套管针,这样可以避免反复穿刺,减少对血管壁损伤刺激,同时选择套管针头型号应与血管直径相匹配,以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后必须妥善固定,对躁动行为容易失控的患者应当使用夹板或绷带辅助固定,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约束,以避免针头滑脱或左右摆动将静脉血管壁刺破,同时注意加强巡视观察,争取早期发现药物外渗、早期处理。

3.3 注射部位管理

由于尼膜同为24h持续输注的,且应用时间较长,一般为10~14d,故对静脉注射部分因科学管理,建立合理的使用计划,应遵循以下一些主要原则:由较小静脉到大静脉,由远心端到近心端,不同肢体交替轮流使用,同一部位使用3d左右就应更换,以尽量避免发生静脉炎。另外尽量不用末梢循环差的静脉,最好尽量选择较直、粗的静脉,其血流速度较快,血流量较大,尼膜同进入静脉血管后将很快被稀释,从而可以减少对血管壁的损害刺激[5]。对于肢体偏瘫及麻木的患者,尽量不选择有感觉障碍的肢体。

3.4 局部热敷

持续静脉输注尼膜同时,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家属在输液点近心端处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这样可以让局部静脉血管保持扩张状态,加快血流循环,从而减少尼膜同对血管壁的刺激,并减少静脉药物外渗[6]。

3.5 加强用药指导和用药过程中的巡视

静脉输注尼膜同时前,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给药意义、给药方法以及可能引起的不适症状和表现,从而使患者及家属更加理解和配合。用药过程中,应加强巡视,留意患者的主诉,尤其对意识障碍的患者,更应密切注意观察输液部位的反应,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和加重。

3.6 发生静脉炎后的护理措施

静脉输注尼膜同致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一旦发生应及时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1)首先应予更换至不同肢体选择合适静脉输注,中断药物对原有输注血管持续损害刺激,从而避免静脉炎加重;(2)局部肿胀皮肤可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湿热敷,可促使外渗的药物迅速吸收,减轻局部的红肿疼痛;(3)对于较重的静脉炎可应用50%硫酸镁湿敷、喜辽妥软膏外涂,50%硫酸镁湿敷可以迅速消除组织水肿,同时镁离子具有保护静脉血管完整性及改善微循环作用[7],喜辽妥具有活血化瘀、生肌去腐的作用[8],一般可取得良好的效果。(4)同时可配合红外线局部照射、超短波理疗等物理治疗,亦能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9-10]。

总之,静脉输注尼膜同容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护理人员首先应从思想上给予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并注意加强预防措施,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而一旦发生应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避免静脉炎加重。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03.

[2] 邓俊,郭文慧.钙拮抗剂在动脉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应用[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9,7(1):58-59.

[3] 刘红梅,张萍.地塞米松湿敷预防尼莫地平注射液致静脉炎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6,20(2):450-451.

[4] 唐映辉,高林春,刘光琼.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置进展[J].护理杂志,2001,18(4):25-26.

[5] 黄燕菊,林小青.静脉推注尼膜同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25(17):168-169.

[6] 朱姝,黎贵湘,兰霞.高渗性药物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2,11(2):135-136.

[7] 曾锐.50%硫酸镁持续湿敷治疗静脉炎的临床应用[J].西部医学,2011,23(3):489-490.

[8] 戴德银.实用新药特药手册[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134.

[9] 蒋茨,邹军,胡梅.紫色消肿粉加红外线照射治疗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9):147-148.

[10] 欧丽萍.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6):1599-1601.

上一篇:中心静脉压范文 下一篇:深静脉血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