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期间溶栓治疗患者的超长时间复苏的探讨

时间:2022-10-13 05:10:42

心肺复苏期间溶栓治疗患者的超长时间复苏的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在心肺复苏期给予溶栓治疗患者的超长时间复苏的必要性。方法 记录在心肺复苏期给予溶栓治疗的且复苏成功的患者的平均复苏时间,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心肺复苏期间接受了溶栓治疗且复苏成功的11例患者中,平均复苏时间是(85.9±33.1) min,(25~160)min,溶栓后到复苏成功时间平均为(46.1±9.1) min,(25~60)min。结论 对于心肺复苏期间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给予超长时间的心肺复苏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这些患者所必须经历的。

关键词:心肺复苏;溶栓治疗;复苏时间

在为期3年的心肺复苏期间进行溶栓治疗的研究中,通过合理的病例选择,有11例溶栓后心肺复苏成功,这些患者平均复苏时间是(85.9±33.1) min,(25~160)min,大部分复苏成功的患者均经历了超长时间的心肺复苏术,现将上述结果综合分析报告,并从进行溶栓的心肺复苏患者所需要的复苏时间去探讨了心肺复苏的时间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病例来自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和作者院内会诊的心肺复苏患者,共溶栓了16例,其中溶栓后心肺复苏成功11例,存活3例。这11例中男8例,女3例,急诊科9例,院内病区2例。平均年龄(56.7±6.3)岁,(42~70)岁。所有患者的资料登记参考2004简化与更新的心肺复苏注册登记Utstein模式进行原始资料的收集.

1.2方法

1.2.1溶栓病例的选择 所选择的患者为猝死前明确有胸痛胸闷的、通过临床分析基本排除主动脉夹层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心搏停止到进行抢救的时间在10min内的患者.所有入选的患者中排除绝对禁忌证[1]:①活动性内出血;②有自发性颅内出血或有出血性卒中病史后,进行知情同意。同意并且进行了溶栓治疗的共16例。致命性的胸痛胸闷最常见病因是心梗、肺梗、主动脉夹层、气胸[2],当排除夹层和气胸后,此类患者绝大部分属于因阻塞动脉血管导致心梗性猝死或导致急性肺栓塞性猝死,最大程度上选择了心梗或肺梗的患者,减少了不必要的溶栓治疗,有利于研究的精确性。

1.2.2溶栓方法 怀疑肺梗患者故给予尿激酶20000IU/kg的剂量,30min滴完。怀疑心梗的患者给予150万IU的剂量,30min滴完。

2结果

11例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平均开始溶栓时间为(39.8±25.4) min,(5-100)min。溶栓后到复苏成功时间平均为(46.1±9.1) min,(25~60)min。心肺复苏开始到复苏成功平均时间(85.9±33.1) min,(25~160)min。所有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中最长溶栓后复苏时间是60min,该患者心肺复苏总时间是160min。

3讨论

回顾结果,在此次的研究中心肺复苏开始到复苏成功平均时间(85.9±33.1) min,(25~160)min,超长时间的心肺复苏还是比较普遍的。从统计结果可知,患者平均开始溶栓时间为(39.8±25.4) min,(5~100)min,分析这个结果可知这是因为评估病情和知情同意占去了很多时间,但同时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一个发生心搏骤停的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如果找到了有可能是可逆的病因,即使已经复苏的时间较长,也不要轻易放弃。

和未发生猝死的肺梗或心梗的溶栓患者不同,心肺复苏患者溶栓有个明显的成功标志就是复苏成功,从统计结果可知,本次资料显示复苏成功的患者溶栓后到复苏成功时间平均为(46.1±9.1) min,(25~60)min。本次研究溶栓后最短的复苏成功时间是25min,最长时间是60min,故一旦给予这些患者溶栓治疗,一定不要因为患者心脏暂时无反应而过早的结束复苏,而是应该给予患者充分的时间等待药物发生作用,否则将前功尽弃。

心肺复苏究竟多长时间合适,一直没有确切的回答,2010心肺复苏指南[3]对院前的心肺复苏终止时间做了说明,但对于院内的心肺复苏患者的复苏终止时间并无明确的说明,只是描述院内终止复苏由抢救医师决定,做决定时应该考虑多种因素如:心脏骤停时有无目击者、CPR时间、心脏骤停前状态以及复苏过程中是否出现过自主循环的恢复等[3]。本次研究从复苏成功的进行溶栓的心肺复苏患者的复苏时间去探讨了心肺复苏的时间问题,从某个方面阐述了长时间心肺复苏的必要性,正如美国重症医学科学院院士唐万春教授所言:"心肺复苏是患者见上帝时的最后一道关了,希望我们把这道关把好[4]"。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0, 49(1):74-81.

[2]罗 森(美),黄良田(译).5分钟急诊会诊[M].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214.

[3]Morrison LJ, Kierzek G, Diekema DS, et al. Part3 ethics:2010 American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2010,Nov 2;122(18 Suppl 3):S665-75.

PMID: 20956219.

[4]王立祥,程显声.应重视超长心肺复苏[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4):195-196.

上一篇:静脉输液手法的探讨 下一篇:2例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替换术的手术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