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青岛纺织女工与青岛社会

时间:2022-08-24 06:16:53

近代青岛纺织女工与青岛社会

摘 要:20世纪的纺织业是近代青岛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并一度形成了中国近代纺织所谓“上青天”的历史格局。青岛发达的纺织业为其带来了大量的纺织工人,而纺织女工作为一种重要的群体则为近代青岛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对近代青岛纺织女工大批出现的原因、来源、工作生活状况及社会地位等方面的考察,也能窥探青岛及近代城市发展与女性生存状态及社会地位的变化情况。

关键字:青岛;近代:纺织业;女工

纺织业是近代青岛工业中最为重要的产业之一,甚至有人说“百年前是纺织业将青岛带进了近代社会。”纺织业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迅速发展也使得青岛产业工人的规模不断壮大,其中纺织女工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群体为青岛近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山东省劳动局的一份资料显示,1934年青岛全市的产业工人中有女工7270人,占全产业工人的30%,其中又以纺织女工数量最巨。青岛的纺织女工和青岛的近代社会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她们的生活状况也是近代青岛社会发展变迁的缩影。

1 青岛纺织女工大量出现的原因

近代青岛的纺织女工大量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及社会原因。山东地区的纺织业在历史上就曾十分灿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着“齐纨鲁缟”的美誉,后世的青州地区也曾是纺织重镇。放眼全国很多近代纺织工业基地,曾经就是纺织手工业的集中地区。如上海的松江、天津附近的高阳,而青岛地区的棘洪滩也曾是纺织手工业的集中地区,首先从历史上看这里具有深厚的纺织手工业的基础,相应的纺织技术也得以传承发展;其次地理上的优越条件也是青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的原因,青岛地处北纬35°35,气候温和冬暖夏凉湿度大约为65.5―77之间。非常适合对湿度要求严格的纺织工业。加之地处山东产棉区,以及近代政府对棉业的大力支持,纺织业在青岛迅速崛起也就不足为奇了。第三,中国近代社会的工业化进程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而引发的。而青岛作为较早开埠的地区,先后为德国和日本所占,外国资本的大量涌入也使得这里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物美价廉的外国产品源源不断的输入,挤占了传统手工业产品市场。近代史料曾记载了青岛与潍县纺织之间的关系:“一面廉价倾销稀纱,促成潍县织区民国21年至23年的迅速的进展;一面又将潍产各种布匹的样子,运去青岛,用机器仿制,运来潍县,廉价出售……青岛日本纱厂这种倾销棉,使潍布去压迫内地手织业,开辟新市场;仿制潍布,暗地里把潍布所开辟的市场据为己有的政策,对于潍县纺织业前途,乃是一个致命的打击。”[1]为了生存大量的农业人口走向城市,成为近代最早的产业工人。第四,传统思想观念的转变。在中国古代,手工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在操持家务的同时,还要从事繁重的生产。直到近代,传统的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冲击下解体,也促使贫困之家的女子走上了外出做工的道路。“人们的社会观念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需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决定人们观念的基本元素。”[2]近代城市崛起后,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工业兴起之后,人们发现进厂做工比死守手工劳动获得的收入更为可观,工厂做工几乎成了她们趋之若鹜的职业。“自沪上工厂勃兴,入厂工作所得较丰,故妇女辈均乐就焉。”[3]上海宝山县彭浦里,“自租界北辟,男以胃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4]164由此可见,许多妇女受外界的影响,有改变传统生产方式的意愿,这为农村妇女进城做工提供了主观上的可能性。

2 青岛纺织女工的生活状况

大量的农村妇女和城市贫穷人家的妇女走进工厂,使下层社会的女性又多了一条正当的谋生道路,但是,选择这条道路却让女工的生活中充满着痛苦和艰辛,她们的生活虽然发生了改,却要面临新的压迫。

纺织业的巨额利润吸引了外国资本的大量注入,1918-1923年间日本先后在青岛创办了内外棉、大康、隆兴、公大、富士、宝来等六家日资纱厂,此后日资纱厂不断扩张,1935年―1936年又在青岛设立了上海、丰田、同兴三大纱厂加上华新纱厂等民族资本纱厂,青岛的纺织业规模非常可观,从业工人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各纺织厂皆在千人以上。1936年在日纱厂就业的2万名工人中女工就有8000余人。青岛中外纱厂的工人大多数来自青岛周边的胶州、高密、即墨、平度等县。根据青岛档案馆藏的一份大康纱厂户籍簿统计也有少部分工人来自更远的地方。为了用工方便和榨取更多剩余价值,纱厂常常选择更为廉价的女工。

大康纱厂户籍统计

在工作环境上,女工的工作场所一年四季窗户紧闭,不安置通风设备,也没有安全保障措施,室内常年都被热气笼罩着,致使冬天水蒸气弥漫不散,女工们的脸熏的发白,夏天则闷热难熬,在被喻为“三高”的织布车间里,高温、高湿、高噪音令新招来的年轻纺织女工无法承受,据一份1972年的报纸所载旧社会纺织女工马玉美的回忆:(马玉美的老家位于胶县,不到十五岁就进了公大纺织厂)“那时的纺织厂被称为人间地狱,女工被称为花毛虫子,两头顶着星星走经常一干就是十二小时吃饭不关车只好一边跑着接头,一边咬着沾棉满花毛的野菜团子…”[6]不仅如此在场内的日常生活上女工也备受折磨。

而工资水平上,1919年,青岛纺织女工日工资0.15元,1月以30天计为4.5元,为16类职业中最低。电气工最高,月工资24元,机械工、成衣工居次,月工资21元,一般工人8.1元。1924年纺织女工月入6元,电气、建筑和石匠同居第1位,为25.5元,成衣工22.5元,居第2位童工3元。[7]4941928年,纺织女工升至7. 8元,木工、石工25.5元,居第一位,油漆、鞋工24元,居第2位,童工仍3元。是年,青岛选棉工日工资0.7元,排字工0.65元,纺绩工(提供宿舍)0.35元,缫丝工0.3―0.5元,杂役苦工0.35元。在31种职业工种中,选棉工月资水平居第11位,月薪21元;纺织女工26位,月薪7. 8元;纺绩工22位,月薪10. 5元,与苦工杂役相当。[7]495

上一篇:张蛞謇思想发微 下一篇:浅谈公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